区初三语文模拟卷2010.5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文言文(共42分) (一)默写(18分) 览众山小 (《望岳》) 2.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4.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7.此诗是杜甫诗作中著名的七言 8.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颔联写出秋风催折了树木,枝条纷飞;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 C.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D.尾联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增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 难排遣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 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 日观'云尔
1 区初三语文模拟卷 2010.5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90 分) 一、文言文(共 42 分) (一)默写(18 分) 1. ,一览众山小。 (《望岳》) 2. 向来枉费推移力, 。 (《观书有感》) 3.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4. 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 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6. 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7—8 题(4 分)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亭浊酒杯。 7. 此诗是杜甫诗作中著名的七言 (2 分) 8.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颔联写出秋风催折了树木,枝条纷飞;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 C.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D.尾联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增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 难排遣。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 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 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 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 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9.上文“随园主人” (姓名),“黄生”中“生”的意思是。(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1.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B.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 C.作者写自己的不幸和黄生的幸运是要黄生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 D.“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从描写角度看运用了动作描写。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狂泉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惟国君穿井而汲,独 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王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火艾 针药,莫不毕具。国王不任其苦,遂至狂泉酌水饮之,饮毕便狂。于是君臣大小,其 狂若一,众乃欢然。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下列“为”的解释与文中加点字“反谓国王之不狂为狂”相同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为一说,使与书俱 (2)下列“具”的解释符合文中“莫不毕具”意思的一项是 具备 B.详细 C.器具 D.同“俱”全部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国王不任其苦,遂至狂泉酌水饮之 2
2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 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 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9.上文“随园主人”是 (姓名), “黄生”中“生”的意思是 。(2 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1.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B.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 C.作者写自己的不幸和黄生的幸运是要黄生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 D.“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从描写角度看运用了动作描写。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狂泉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惟国君穿井而汲,独 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王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火艾 针药,莫不毕具。国王不任其苦,遂至狂泉酌水饮之,饮毕便狂。于是君臣大小,其 狂若一,众乃欢然。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下列“为”的解释与文中加点字“反谓国王之不狂为.狂”相同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为.一说,使与书俱 (2)下列“具”的解释符合文中“莫不毕具.”意思的一项是( ) A.具备 B.详细 C.器具 D.同“俱”全部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 分) 国王不任其苦,遂至狂泉酌水饮之
14.国王“独得无恙”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共20分 世博会的“勤俭”之风 ①2010年2月8日,上海世博会的东道国展馆——“东方之冠”在简朴的仪式中竣工 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上海而言,勤俭办博、廉洁办博的倡议已持续多年,而今世博脚步日渐 临近,“俭”已成为这座世博之城的一种风尚。 ②直至近日,中国馆工人在撤离住宿用的临时板房时,工程人员始终坚持对每 细小的公用物品物归原主、物尽其用。 ③“俭”字当头,它不仅体现于世博场馆的建设全过程,充满神秘感的世博会开幕 式方案也以节约为本,进行了理性“瘦身”。曾经 yun niang()的“豪华”方案包括 以宽阔的黄浦江为表演舞台,在两岸搭建巨型看台,营造壮观场景等等。但上海世博会组织 者研宄后认为,世博会的开幕式不必搞得过于铺张、过分渲染,开幕式的目标就是简朴、热 ④作为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特 殊背景之下举办的一届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并不像个别媒体所言,“冒着亏损的可能”,“举 办有史以来最大最奢华的世博会”。 ⑤申博成功7年多以来,中国始终追求举办一届“ 世博会,但同样在遵循勤俭原则,即在保证成功的前提下厉行勤俭,不必要的项目坚决不搞 ⑥大而不奢、亮而不豪,是对上海世博会的真实写照。 ⑦大,是指上海世博会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已经创造世博会历史上园区规模之最 并有望以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7000万人次,创造参展规模和观众规模的最高纪录 ⑧亮,是指世博会的永久性和临时性场馆,大多顺应了“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的国际潮流,相关设计和展示可谓极尽科技创新、夺人眼球之潜能。 ⑨而上海世博会则选址于中心城区,是通过改造利用老城区办博,也的确造福了 1.8万多户搬迁居民,使之告别危棚简屋,同时保留了大批具有历史价值的近代建筑和厂 房。在总建筑面积达220万平方米的世博园区中,老建筑保留、再利用的比例达到了近六分 ⑩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的过程中,更有必 要奉行勤俭原则。勤俭,不会失去颜面;勤俭,也不会 相反,勤俭有望探索 更多实现科学发展的经验,开创更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6.看拼音,写汉字。(2分) yun niang( 17.第⑤段横线上所填写的词语其顺序正确的一项是_—(3分 A.精彩难忘成功 B.成功精彩难忘 C.精彩成功难忘 成功难忘精彩 18.文章开头三段有什么作用?(3分) 有人说第⑨段内容无关紧要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3 14.国王“独得无恙”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15.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 分) 二、现代文(共 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21 题(共 20 分) 世博会的“勤俭”之风 ①2010 年 2 月 8 日,上海世博会的东道国展馆——“东方之冠”在简朴的仪式中竣工。 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上海而言,勤俭办博、廉洁办博的倡议已持续多年,而今世博脚步日渐 临近,“俭”已成为这座世博之城的一种风尚。 ②直至近日,中国馆工人在撤离住宿用的临时板房时,工程人员始终坚持对每一件 细小的公用物品物归原主、物尽其用。 ③“俭”字当头,它不仅体现于世博场馆的建设全过程,充满神秘感的世博会开幕 式方案也以节约为本,进行了理性“瘦身”。曾经 yùn niàng( )的“豪华”方案包括 以宽阔的黄浦江为表演舞台,在两岸搭建巨型看台,营造壮观场景等等。但上海世博会组织 者研究后认为,世博会的开幕式不必搞得过于铺张、过分渲染,开幕式的目标就是简朴、热 烈。 ④作为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特 殊背景之下举办的一届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并不像个别媒体所言,“冒着亏损的可能”,“举 办有史以来最大最奢华的世博会”。 ⑤申博成功 7 年多以来,中国始终追求举办一届“ 、 、 ”的 世博会,但同样在遵循勤俭原则,即在保证成功的前提下厉行勤俭,不必要的项目坚决不搞。 ⑥大.而不奢、亮.而不豪,是对上海世博会的真实写照。 ⑦大,是指上海世博会 5.28 平方公里的园区,已经创造世博会历史上园区规模之最, 并有望以 242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 7000 万人次,创造参展规模和观众规模的最高纪录。 ⑧亮,是指世博会的永久性和临时性场馆,大多顺应了“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的国际潮流,相关设计和展示可谓极尽科技创新、夺人眼球之潜能。 ⑨而上海世博会则选址于中心城区,是通过改造利用老城区办博,也的确造福了 1.8 万多户搬迁居民,使之告别危棚简屋,同时保留了大批具有历史价值的近代建筑和厂 房。在总建筑面积达 220 万平方米的世博园区中,老建筑保留、再利用的比例达到了近六分 之一。 ⑩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的过程中,更有必 要奉行勤俭原则。勤俭,不会失去颜面;勤俭,也不会 。相反,勤俭有望探索 更多实现科学发展的经验,开创更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6.看拼音,写汉字。(2 分) yùn niàng( ) 17.第⑤段横线上所填写的词语其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精彩 难忘 成功 B.成功 精彩 难忘 C.精彩 成功 难忘 D.成功 难忘 精彩 18.文章开头三段有什么作用?(3 分) 19.(1)有人说第⑨段内容无关紧要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 分)
(2)在第⑩段横线处仿写一个合适的句子。(2分) 勤俭,不会失去颜面:勤俭,也不会 20.联系全文,说说第⑥段中加点的字“大”和“亮”的含义。(4分) 21.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下面四个选项中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2-27题(28分) 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 梁阁亭 ①他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乖孩子,安静、听话、不爱玩,喜欢一个人坐着,翻看连环画, 一坐就是老半天。5岁时,父亲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把爸爸拉进了新华书店。只有80 厘米高的他,在高高的书架前欢快跳跃,像一只轻盈的蜻蜓。《上下五千年》,突然这么 套历史书的名字跃入他的眼帘。一共是3本,他慢慢地取下来,递给爸爸。爸爸见他感兴趣, 就买了下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从此,这3本书,就成了他走进历史大门的启蒙教材。 这套书他读了足足9遍。 ②他把平时的零花钱放在一个储钱罐里,积少成多,然后换成自己喜欢的历史书。《 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 汇典》、《纲目三编》,他一一收入囊中。竖式的排版,繁体字,这些在别人看来枯燥无趣 乏善可陈的历史书,却被他视做至宝,作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③上高中后,当身边的人都忙着报考各类补习班、疲劳地应付各类竞赛考试的时候,他 却躲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在50年的历史长河中,驾一叶扁舟,领略波涛,见识壮阔。 他优哉游哉,乐在其中!高考前两个多月的一天,课堂上,他捧着一本《中国古代思想史》 沉浸其中,老师当场没收了书并大声斥责他:“高考快来了,想不到你还有时间看这种闲书!” 父母也把他的那些宝贝史书锁了起来。高考硝烟散尽,他走进一所大学,学习法律专业,这 是当年的热门专业,却不是他内心的声音
4 (2)在第⑩段横线处仿写一个合适的句子。(2 分) 勤俭,不会失去颜面;勤俭,也不会 。 20.联系全文,说说第⑥段中加点的字“大”和“亮”的含义。(4 分) 21.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下面四个选项中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 / ②③④⑤ / ⑥ / ⑦⑧⑨⑩ B.①②③ / ④⑤ / ⑥⑦⑧⑨ / ⑩ C.①② / ③④⑤ / 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 / ④ / ⑤⑥⑦⑧⑨⑩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7 题(28 分) 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 梁阁亭 ①他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乖孩子,安静、听话、不爱玩,喜欢一个人坐着,翻看连环画, 一坐就是老半天。5 岁时,父亲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把爸爸拉进了新华书店。只有 80 厘米高的他,在高高的书架前欢快跳跃,像一只轻盈的蜻蜓。《上下五千年》,突然这么一 套历史书的名字跃入他的眼帘。一共是 3 本,他慢慢地取下来,递给爸爸。爸爸见他感兴趣, 就买了下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从此,这 3 本书,就成了他走进历史大门的启蒙教材。 这套书他读了足足 9 遍。 ②他把平时的零花钱放在一个储钱罐里,积少成多,然后换成自己喜欢的历史书。《二 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 汇典》、《纲目三编》,他一一收入囊中。竖式的排版,繁体字,这些在别人看来枯燥无趣、 乏善可陈的历史书,却被他视做至宝,作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③上高中后,当身边的人都忙着报考各类补习班、疲劳地应付各类竞赛考试的时候,他 却躲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在 5000 年的历史长河中,驾一叶扁舟,领略波涛,见识壮阔。 他优哉游哉,乐在其中!高考前两个多月的一天,课堂上,他捧着一本《中国古代思想史》, 沉浸其中,老师当场没收了书并大声斥责他:“高考快来了,想不到你还有时间看这种闲书!” 父母也把他的那些宝贝史书锁了起来。高考硝烟散尽,他走进一所大学,学习法律专业,这 是当年的热门专业,却不是他内心的声音
④在莫可名状的苦闷和单调中,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储蓄历史的地方一图书馆。当其他 同学在球场上激情奔跑,于花前月下爱恋缠绵的时候,他都能安静地捧起一本本历史书,素 淡若纯水,恬静若处子。冬日夜晩,一个人从图书馆往宿舍走,迎着寒风,四周俱静,他听 见了自己呼气的声音、吱吱的踩雪声和怦怦的心跳。黑暗中,他觉得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与自己冋行,给他鼓舞,消熔了冬日的寒冷和独行的寂寞。那一刻,静谧的深夜,他会心地 笑了,喜棁如莲,一颗黑夜绽放、幽香四瀟的莲花。 ⑤大学毕业,他进入海关工作,成为一名朝九晚五的国家公务员。但下班以后,他依然 会一个人徜徉在历史的长卷中,整整6年,2000多个夜晚,孤灯寒月,他在进行人生的一 场静悄悄的储蓄。2006年3月10日,对于27岁的他来说,应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里正翻着一本《明实录》,看着看着,他突然心里异常烦 躁起来,看了几十年的历史书,怎么还是如此枯燥乏味?他听到发自内心惊雷般的声音:其 实,你可以把历史写得很精彩、很好看! ⑥回到家,打开电脑,他喝醉酒一般,兴奋地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敲出了生 平第一个长篇故事的开头:“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 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 做到。”他知道,到了从攒了22年的“储钱罐”里取岀“钱”来的时候了。这些“钱” 关乎历史、关乎人性、关乎灵魂。“当年明月”,这是他ID的名字,源自他最喜欢的古诗 句“当年明月在,照得彩云归”。 ⑦自此,这部名叫《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小说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并迅速受到众多“明 矾”的追捧。每天晚上4到6个小时的写作中,他选择了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甚至要用洗 澡来缓解压力,却呈现给读者最轻松诙谐、发人深思的精神“粮食”。他的文字冷静、幽默, 写法悬疑多变、通俗易懂、独具一格,几个月过去,他的帖子点击率竟然高达300万次。《明 朝那些事儿一一朱元璋卷》首次出版,马上销售一空,加印20万册后,又被读者一抢而光。 此后,其发行量一直不断上涨,几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明朝那些事儿一一贰》、《明 朝那些事儿一一叁》……一直到第七本,卖了600多万册
5 ④在莫可名状的苦闷和单调中,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储蓄历史的地方—图书馆。当其他 同学在球场上激情奔跑,于花前月下爱恋缠绵的时候,他都能安静地捧起一本本历史书,素 淡若纯水,恬静若处子。冬日夜晚,一个人从图书馆往宿舍走,迎着寒风,四周俱静,他听 见了自己呼气的声音、吱吱的踩雪声和怦怦的心跳。黑暗中,他觉得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与自己同行,给他鼓舞,消熔了冬日的寒冷和独行的寂寞。那一刻,静谧的深夜,他会心地 笑了,喜悦如莲,一颗黑夜绽放、幽香四溢的莲花。 ⑤大学毕业,他进入海关工作,成为一名朝九晚五的国家公务员。但下班以后,他依然 会一个人徜徉在历史的长卷中,整整 6 年,2000 多个夜晚,孤灯寒月,他在进行人生的一 场静悄悄的储蓄。2006 年 3 月 10 日,对于 27 岁的他来说,应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里正翻着一本《明实录》,看着看着,他突然心里异常烦 躁起来,看了几十年的历史书,怎么还是如此枯燥乏味?他听到发自内心惊雷般的声音:其 实,你可以把历史写得很精彩、很好看! ⑥回到家,打开电脑,他喝醉酒一般,兴奋地在天涯论坛 “煮酒论史”版块敲出了生 平第一个长篇故事的开头:“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 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 做到。”他知道,到了从攒了 22 年的“储钱罐”里取出“钱”来的时候了。这些“钱”, 关乎历史、关乎人性、关乎灵魂。“当年明月”,这是他 ID 的名字,源自他最喜欢的古诗 句“当年明月在,照得彩云归”。 ⑦自此,这部名叫《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小说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并迅速受到众多“明 矾”的追捧。每天晚上 4 到 6 个小时的写作中,他选择了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甚至要用洗 澡来缓解压力,却呈现给读者最轻松诙谐、发人深思的精神“粮食”。他的文字冷静、幽默, 写法悬疑多变、通俗易懂、独具一格,几个月过去,他的帖子点击率竟然高达 300 万次。《明 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首次出版,马上销售一空,加印 20 万册后,又被读者一抢而光。 此后,其发行量一直不断上涨,几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明朝那些事儿——贰》、《明 朝那些事儿——叁》……一直到第七本,卖了 600 多万册
⑧他的名字叫石悦。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独行;现实间,石悦平静淡如。“我是这本 书的影子,要受到尊重,必须有灵魂。我现在每天仍读历史、写历史,提醒自己人生是一场 静悄悄的储蕃。”接受采访,石悦一脸正色。 ⑨是呀!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只要用心,用辛勤的汘水浇灌心灵,给心灵储蓄,沉 默的石头也会唱响悦耳的歌。 22.第④段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错别字 改正 23.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 (5分) 2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一④段“他静悄悄的储蓄”的事。(6分) ①他读了9遍《上下五千年》这本书。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A.第④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待了读书的时间和地点。 B.第⑤段“怎么还是如此枯燥乏味?”从句式上看属于反问句。 C.第⑥段中“储钱罐”和“当年明月”中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 D.石悦的ID名字,也寄予了他对自己当年明月寒灯下苦读的怀念。 26第⑨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 (4分) 27.“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你冋意吗?请写出你的阅读体会。80字左右。(8分)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6 ⑧他的名字叫石悦。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独行;现实间,石悦平静淡如。“我是这本 书的影子,要受到尊重,必须有灵魂。我现在每天仍读历史、写历史,提醒自己人生是一场 静悄悄的储蓄。”接受采访,石悦一脸正色。 ○9 是呀!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只要用心,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心灵,给心灵储蓄,沉 默的石头也会唱响悦耳的歌。 22.第④段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 分) 错别字 改正 23.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 (5 分) 2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 —○4 段“他静悄悄的储蓄”的事。(6 分) ○1 他读了 9 遍《上下五千年》这本书。 ○2 ○3 ○4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分) A.第④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待了读书的时间和地点。 B.第⑤段“怎么还是如此枯燥乏味?”从句式上看属于反问句。 C.第⑥段中“储钱罐”和“当年明月”中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 D.石悦的 ID 名字,也寄予了他对自己当年明月寒灯下苦读的怀念。 26.第○9 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 (4 分) 27. “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阅读体会。80 字左右。(8 分) 第二部分 写作(60 分)
28.题目:美丽的十六岁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0.5 文言文(42分) 1-6略(18分) 7.律诗(2分) 8.B(2分) 9.袁枚对读书人的称呼(2分) 10.我去向他借书,他不给,回来后梦里还出现借书的情景。(3分) 11.D(3分) 12.CA(4分 13.国王不能忍受这种痛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3分) 14.国人都喝狂泉的水,唯独国王喝井水,因而无恙。(2分) 15.我们要坚持真理,勿要随波逐流。(3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20分 16.酝酿(2分) 17.B(3分) 18.用三个具体举措为事实论据,引出了世博会遵循勤俭之风的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分) 19.(1)不可以。因为这一段是世博会遵循勤俭原则的具体表现。(3分) (2)有损精彩(2分) 20.“大”是指上海世博会已经创造历史上园区规模之最,并有望创造参展规模和观众规模 的最高纪录。“亮”是指世博会场馆相关设计和展示极尽科技创新、夺人眼球之潜能。 (4分) 21.B(3分) (二)27分 22.熔,改为融(2分) 23.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悦读书有所收获时的沉醉和喜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他执著 之情的赞美,这份执着如莲花般芬芳无暇。(5分) 24(2)他用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历史书。 (3)高考前他还在读《中国古代史》等历史书 (4)上大学后,他在图书馆读一本本历史书。(6分) 25.D(3分) 26.解释了石悦名字的意思,赞美了石悦坚持梦想并不懈追求取得成功的精神。(4分) 27.略(8分) 28作文(60分)
7 28.题目: 美丽的十六岁 要求:(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5 一、文言文(42分) 1-6 略(18 分) 7. 律诗(2 分) 8 .B(2 分) 9.袁枚 对读书人的称呼(2 分) 10. 我去向他借书,他不给,回来后梦里还出现借书的情景。(3 分) 11. D(3 分) 12. C A(4 分) 13. 国王不能忍受这种痛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3 分) 14. 国人都喝狂泉的水,唯独国王喝井水,因而无恙。(2 分) 15. 我们要坚持真理,勿要随波逐流。(3 分) 二、现代文(48 分) (一)20 分 16.酝酿(2 分) 17.B(3 分) 18.用三个具体举措为事实论据,引出了世博会遵循勤俭之风的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 分) 19.(1)不可以。因为这一段是世博会遵循勤俭原则的具体表现。(3 分) (2)有损精彩(2 分) 20.“大”是指上海世博会已经创造历史上园区规模之最,并有望创造参展规模和观众规模 的最高纪录。“亮”是指世博会场馆相关设计和展示极尽科技创新、夺人眼球之潜能。 (4 分) 21.B(3 分) (二)27 分 22. 熔,改为 融(2 分) 23.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悦读书有所收获时的沉醉和喜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他执著 之情的赞美,这份执着如莲花般芬芳无暇。(5 分) 24(2)他用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历史书。 (3)高考前他还在读《中国古代史》等历史书。 (4)上大学后,他在图书馆读一本本历史书。(6 分) 25. D(3 分) 26. 解释了石悦名字的意思,赞美了石悦坚持梦想并不懈追求取得成功的精神。(4 分) 27. 略(8 分) 28.作文(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