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境界的老师,“一个不能少” 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 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 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 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矿山,只是有些孩子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幸运的遇到了他生命宝藏的挖 掘者,有的却很不幸,他的成长之路缺少了一个航标、缺少了一个方向或是一种让他潜滋暗 长的力量。无数的科学依据都论证了一个相同的道理:每个孩子的资质都是差不多的,人才 的造就是需要后天的教育得影响的。而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正好是那个宝藏的挖掘者,所 以我们没有理由忽略任何一个被挖掘的对象。甚至,那些被些别人忽略的,正是藏得最完好, 最能让我们享受成就感的。所以,我们得兴致盎然地去对待工作中那些我们“想说爱你不容 易”孩子,面对稀有的阳光,他们是最容易灿烂起来的。 前不久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题为《瑞士的真正魅力》的文章,有这样一段话:“瑞 士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瑞士教育最突出 的,最有特点的就是他的职业教育了。九年义务教育即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分流,约70% 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也称徒工学校),瑞士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 要培养职业尖子。正因为瑞士对教育的高标准要求,一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不仅出了 16个诺贝尔得主,而且孕育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旅游、酒店、机床、钟表、电子等行业。 在瑞士,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鹏程万里,瑞士最大的银行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 就是徒工学校出身,据统计,在日内瓦,75%的老板均出自徒工学校 由此可见,并不是孩子的错,只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出了点问题。在我们中国,上技工学 校似乎是一种耻辱,只有品学皆有问题的孩子才能去那个地位有如收容所的“技工学校”。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技工学校是别想吸引到优质的资源,没有优质的师资,就别想办优秀的 教育。而上天赋予每个孩子不一样的秉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培养成科学家、诺贝尔得主。 依上面的数据统计,我们职业教育的偏废,会让70%的孩子失去保护,受到忽略甚至是歧 视,然后一点一点丧失自信,走向卑微,最终真的成为我们当初定位的“后进生”。所以我 们教育的指挥棒真的要追求交响乐,如果只听见单调的歌声而没有各种乐器的伴奏,那我们 的“未来之声”真不会达到和谐 当然,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要完全彻底地进行改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还得一个相 对漫长的过程。但相对于我们教师个体而言,只要有了这种认识,就不难改变自己的观念。 为什么某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要受到那么多的非难呢?为什么得忍受排名带给他们幼小心 灵的伤害呢?一个班总有那么些学生擅长读书的,而那些不擅长读书的就得遭受冷眼与唾弃 吗?几乎每个有工作年限长的老师都有相同的体验:那些最记得老师、最感恩老师的学生都 是当初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行为不太规范的学生。而进入社会后,往往混得风生水起的 都是当初那些有想法、有怀疑精神、敢于叛逆的学生。而某些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因为成绩一 直领先,在学习上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缺乏耐挫性,最终无法适应社会。我们的老师很多都 明白这些,为什么还要因为平均分的排名而逼着不擅长学理科的人使劲做题,不擅长学文科 的人使劲读背并美其名曰“短板补齐”?是的,没办法,学校的评价标准是这样的,行政机 关评价学校的标准也是这样的,社会的评价标准就不能不这样了。无助而又无奈的家长,也
做有境界的老师,“一个不能少”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 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 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 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矿山,只是有些孩子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幸运的遇到了他生命宝藏的挖 掘者,有的却很不幸,他的成长之路缺少了一个航标、缺少了一个方向或是一种让他潜滋暗 长的力量。无数的科学依据都论证了一个相同的道理:每个孩子的资质都是差不多的,人才 的造就是需要后天的教育得影响的。而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正好是那个宝藏的挖掘者,所 以我们没有理由忽略任何一个被挖掘的对象。甚至,那些被些别人忽略的,正是藏得最完好, 最能让我们享受成就感的。所以,我们得兴致盎然地去对待工作中那些我们“想说爱你不容 易”孩子,面对稀有的阳光,他们是最容易灿烂起来的。 前不久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题为《瑞士的真正魅力》的文章,有这样一段话:“瑞 士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瑞士教育最突出 的,最有特点的就是他的职业教育了。九年义务教育即初中毕业后 ,学生开始分流,约 70% 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也称徒工学校),瑞士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 要培养职业尖子。正因为瑞士对教育的高标准要求,一个仅有 700 万人口的小国,不仅出了 16 个诺贝尔得主,而且孕育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旅游、酒店、机床、钟表、电子等行业。 在瑞士,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鹏程万里,瑞士最大的银行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 就是徒工学校出身,据统计,在日内瓦,75%的老板均出自徒工学校。 由此可见,并不是孩子的错,只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出了点问题。在我们中国,上技工学 校似乎是一种耻辱,只有品学皆有问题的孩子才能去那个地位有如收容所的“技工学校”。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技工学校是别想吸引到优质的资源,没有优质的师资,就别想办优秀的 教育。而上天赋予每个孩子不一样的秉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培养成科学家、诺贝尔得主。 依上面的数据统计,我们职业教育的偏废,会让 70%的孩子失去保护,受到忽略甚至是歧 视,然后一点一点丧失自信,走向卑微,最终真的成为我们当初定位的“后进生”。所以我 们教育的指挥棒真的要追求交响乐,如果只听见单调的歌声而没有各种乐器的伴奏,那我们 的“未来之声”真不会达到和谐。 当然,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要完全彻底地进行改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还得一个相 对漫长的过程。但相对于我们教师个体而言,只要有了这种认识,就不难改变自己的观念。 为什么某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要受到那么多的非难呢?为什么得忍受排名带给他们幼小心 灵的伤害呢?一个班总有那么些学生擅长读书的,而那些不擅长读书的就得遭受冷眼与唾弃 吗?几乎每个有工作年限长的老师都有相同的体验:那些最记得老师、最感恩老师的学生都 是当初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行为不太规范的学生。而进入社会后,往往混得风生水起的 都是当初那些有想法、有怀疑精神、敢于叛逆的学生。而某些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因为成绩一 直领先,在学习上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缺乏耐挫性,最终无法适应社会。我们的老师很多都 明白这些,为什么还要因为平均分的排名而逼着不擅长学理科的人使劲做题,不擅长学文科 的人使劲读背并美其名曰“短板补齐”?是的,没办法,学校的评价标准是这样的,行政机 关评价学校的标准也是这样的,社会的评价标准就不能不这样了。无助而又无奈的家长,也
就只好向孩子索要高分而迷失培养方向,就像那个关于土拨鼠的有名的故事,最终发现土拨 鼠不见了,也就是最原始、最关键的目标丢失了! 孔子说:“我爱颜回,因为他好学乖巧,品德高雅,几乎继承了我的衣钵;我爱子贡 因为他能说会道,才思敏锐,并能为我的游学提供物质帮助;但我更爱子路,纵使他冲动好 表现,做出很多不符合他年龄的事情,可是如果没有他,有谁会督促我去努力改进自己的教 学方法呢?教学相长,子路就是那个让我进步的人啊!”这便是伟大的孔子,这就是他育人 的境界!孔子招收弟子的门槛很低,只要愿意学,只要能跟着吃苦就行。如果他老人家在世 定会要感叹今天各个学校的择优考试吧!再让我们看看子路,他最终为保卫君王而战死沙 场,不正践行了孔子的最高理想吗? 孩子们把最好的年华交到我们手里,便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单单这一点,为人师的我 们就要拿出最大的虔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交付给我们的这份信任。那么,不论 是一块怎样的石头,我们都要有一种创作优秀作品的态度,根据实际情况雕塑出最好的作品。 作为一名教师,真的要有做教师的境界一—“一个不能少”,关爱尊重每个学生,不抛弃、 不放弃每个学生! 师大附中博才实验学校何艳华
就只好向孩子索要高分而迷失培养方向,就像那个关于土拨鼠的有名的故事,最终发现土拨 鼠不见了,也就是最原始、最关键的目标丢失了! 孔子说:“我爱颜回,因为他好学乖巧,品德高雅,几乎继承了我的衣钵;我爱子贡, 因为他能说会道,才思敏锐,并能为我的游学提供物质帮助;但我更爱子路,纵使他冲动好 表现,做出很多不符合他年龄的事情,可是如果没有他,有谁会督促我去努力改进自己的教 学方法呢?教学相长,子路就是那个让我进步的人啊!”这便是伟大的孔子,这就是他育人 的境界!孔子招收弟子的门槛很低,只要愿意学,只要能跟着吃苦就行。如果他老人家在世 一定会要感叹今天各个学校的择优考试吧!再让我们看看子路,他最终为保卫君王而战死沙 场,不正践行了孔子的最高理想吗? 孩子们把最好的年华交到我们手里,便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单单这一点,为人师的我 们就要拿出最大的虔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交付给我们的这份信任。那么,不论 是一块怎样的石头,我们都要有一种创作优秀作品的态度,根据实际情况雕塑出最好的作品。 作为一名教师,真的要有做教师的境界——“一个不能少”,关爱尊重每个学生,不抛弃、 不放弃每个学生! 师大附中博才实验学校 何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