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二 Ba文库 单元第1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测试题 知识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l.(2014·湖南郴州调硏)《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 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暝蜮。”材料主要反映了()。 A.耕作技术的进步B.灌溉技术的发展 C.耕作制度的变革D.生产工具的进步 2.(2014·河南六市模拟)近年河南省发掘的9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 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 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 C.当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3.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 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 A.原始社会B.夏朝C.西周D.春秋 4.(2014·山西太原模拟)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畜牧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 知识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5.(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1页共5页
人教版 历史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 1 课 第 1 页 共 5 页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测试题 知识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2014·湖南郴州调研)《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 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暝蜮。”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技术的进步 B.灌溉技术的发展 C.耕作制度的变革 D.生产工具的进步 2.(2014·河南六市模拟)近年河南省发掘的 9 000 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 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 )。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 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 C.当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3.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 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夏朝 C.西周 D.春秋 4.(2014·山西太原模拟)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畜牧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 知识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5.(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人教版历史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二 Badu文库 第一单元第1课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钅矍、锄 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6.(2014·湖北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他这样 说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 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 7.“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8.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表明了( A.垄作法得以推广 B.套作制的普及 C.一年二熟制出现 D.一年三熟制产生 知识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9.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0.(2013·海南单科,8)右图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中国邮政CHNA1.20元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11.(2014·吉林长春模拟)《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 代的农业生 2页共5页
人教版 历史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 1 课 第 2 页 共 5 页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钅矍、锄、 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6.(2014·湖北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他这样 说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 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 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 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 7.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8.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表明了( ) A.垄作法得以推广 B.套作制的普及 C.一年二熟制出现 D.一年三熟制产生 知识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9.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0.(2013·海南单科,8)右图反映的是(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11.(2014·吉林长春模拟)《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 代的农业生
人教版历史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二 Badu文库 第一单元第1课 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 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12.(2014·湖南邵阳模拟)《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 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商品经济的发展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的影响D.农耕经济的发展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 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一一(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 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 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 经常分化的 一一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第3页共5页
人教版 历史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 1 课 第 3 页 共 5 页 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 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12.(2014·湖南邵阳模拟)《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 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农耕经济的发展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 尘, 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 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 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 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 经常分化的。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人教版历史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二 Ba文库 单元第1课 【参考答案】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作物种植与土壤的关系,其体现的耕作原则与技术是精 耕细作的表现,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出耕作制度的变革、灌溉技术发展、生产 具的进步等信息,排除B、C、D三项。 解析解析河南发掘出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等不能说明A、D两项,而中国古代南稻 北粟并末改变。从出土的石磨盘、磨棒、石铲等磨制石器以及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本地 产生活比较先进 解析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后世的农作物多以具备是在西周。 解析由“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开始产生。 解析本题考査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 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A、C两项错误:D项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 个结论。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 细作,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意思是铁器是农邺 6必备之生产工具,故D项正确。A项错在“必须”,B项错在“开始”,C项与题干材 料无关,皆排除。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精耕细作”的含义,即它是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 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纠 收。由此可知D项叙述错误。 解析从“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判断,故选C。材料中没有具体提 “垄”与“沟”,故排除A,材料中麦和禾收获与种植一先一后,所以,套作制的叙述 不正确,故排除B。材料中提及“一岁两熟”,故排除D。 解析A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合,B、D两项在题干中 9段有体现;“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 解析解析读图分析,图片上面铁犁牛耕,下面是女子纺织,放在一起就是男耕 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B 4页共5页
人教版 历史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 1 课 第 4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1 A.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作物种植与土壤的关系,其体现的耕作原则与技术是精 耕细作的表现,故 A 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出耕作制度的变革、灌溉技术发展、生产 工具的进步等信息,排除 B、C、D 三项。 2 C.解析 解析 河南发掘出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等不能说明 A、D 两项,而中国古代南稻 北粟并未改变。从出土的石磨盘、磨棒、石铲等磨制石器以及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本地生 产生活比较先进。 3 C.解析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后世的农作物多以具备是在西周。 4 C.解析 由“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开始产生。 5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 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 A、C 两项错误;D 项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 个结论。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 细作,故符合题意的是 B 项。 6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意思是铁器是农业 必备之生产工具,故 D 项正确。A 项错在“必须”,B 项错在“开始”,C 项与题干材 料无关,皆排除。 7 D.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精耕细作”的含义,即它是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 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 收。由此可知 D 项叙述错误。 8 C.解析 从“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判断,故选 C。材料中没有具体提及 “垄”与“沟”,故排除 A,材料中麦和禾收获与种植一先一后,所以,套作制的叙述 不正确,故排除 B。材料中提及“一岁两熟”,故排除 D。 9 C.解析 A 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合,B、D 两项在题干中都 没有体现;“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 10 B. 解析 解析 读图分析,图片上面铁犁牛耕,下面是女子纺织,放在一起就是男耕 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 B
人教版历史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二 Badu文库 第一单元第1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 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 的特征。而A、C、D三项不符合题意,A项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 D两项无法体现 解析“安土重迁”的意思是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题干考査“根源”,一般 l2P济或生产力因素,直接可以排除B(政治因素)、C(思想方面: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 推动人口的流动。不符合题意 解析:第(1)间首先要明确材料二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然后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原理进行分析。第(2)问可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析归纳得出答案。第(3)间应从利弊 方面分析因素。 答案:(1)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2)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大批小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小 衣经济是封建王朝繁荣的基础 (③3)有利因素: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 耕农经济。不利因素: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的发生 小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和破产。 5页共5页
人教版 历史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 1 课 第 5 页 共 5 页 11 B.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 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 的特征。而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A 项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 C、D 两项无法体现。 12 D.解析 “安土重迁”的意思是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题干考查“根源”,一般是 经济或生产力因素,直接可以排除 B(政治因素)、C(思想方面);A 项商品经济的发展, 推动人口的流动。不符合题意。 13 解析:第(1)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二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然后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原理进行分析。第(2)问可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析归纳得出答案。第(3)问应从利弊两 方面分析因素。 答案:(1)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大批小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小 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繁荣的基础。 (3)有利因素: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 耕农经济。不利因素: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的发生; 小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和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