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十八) 发达的古代农业 选择题:(共20题,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白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降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 些镇、村祭祀“刘皇”(刘猛将),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 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 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 2.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 二者的内容约成7901:20.98之比。这说明当时的北魏( 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 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 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侯)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 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总体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4.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竞无一语 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5.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 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6.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 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7.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社 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1 / 6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十八)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选择题:(共 20 题,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白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降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 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刘猛将),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 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 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 2.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 二者的内容约成 79.01:20.98 之比。这说明当时的北魏( ) 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 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 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侯)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 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总体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4.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 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5.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 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6.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 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 A.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7.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社 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8.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它”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 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里的“它” 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井渠 9.“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 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生产工具的重要性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10.《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日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日梢,中在手,所以 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该农具是() A.耧车 B.耦犁 C.曲辕犁 D.翻车 1.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岀,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 写的灌溉工具是() 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12.“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孑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 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13.“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是2008年舂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 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14.《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 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2 / 6 8.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它”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 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里的“它” 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井渠 D.大运河 9.“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 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生产工具的重要性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10.《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日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日梢,中在手,所以 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该农具是( ) 11.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 写的灌溉工具是( ) 1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 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13.“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是 2008 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 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14.《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 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15.学者方行在《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指出:“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 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 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了江南农村()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C.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16.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 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17.隋唐时期,小农家庭习惯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据 此,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是() A.受宗法制影响,体现长幼有序 B.体现了家族之间的亲疏有别 C.乡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为主 D.政府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18.“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 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中国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 A.农耕生活 B.传统观念 C.儒家思想 D.自然现象 19.姚余栋在2011年1月出版的《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一书中指出:公元11839年是 “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λ“髙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这里的“‘高水平动 态均衡’的陷阱”的含义是中国古代农业()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投入下的低效率生产 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20.“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 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是黄梅戏《天 仙配》中的经典唱词,在这里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①政治上农民遭受压迫奴役之苦②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地位的真实写照③封建农民没有基本的人身自由④封 建社会农业经济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直到十八世纪初,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东南沿海各省日 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这一过程可能一直继 续到太平天国时期。玉米、甘薯的输入使明淸时期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山岭。他们继续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 食,结果玉米和甘薯这两种比较新的作物变成使长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棚民垦山 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种植十倍。然大雨时行,溪流湮淤。十余年后,沃土无存,地力亦竭。”当十八世纪中 3/6
3 / 6 15.学者方行在《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指出:“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 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 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了江南农村( )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C.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16.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 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17.隋唐时期,小农家庭习惯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据 此,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是( ) A.受宗法制影响,体现长幼有序 B.体现了家族之间的亲疏有别 C.乡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为主 D.政府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18.“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 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中国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 ) A.农耕生活 B.传统观念 C.儒家思想 D.自然现象 19.姚余栋在 2011 年 1 月出版的《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 12049 年》一书中指出:公元 11839 年是 “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这里的“‘高水平动 态均衡’的陷阱”的含义是中国古代农业( )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投入下的低效率生产 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20.“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 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是黄梅戏《天 仙配》中的经典唱词,在这里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①政治上农民遭受压迫奴役之苦②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地位的真实写照③封建农民没有基本的人身自由④封 建社会农业经济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 3 小题,共计 5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直到十八世纪初,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东南沿海各省日 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这一过程可能一直继 续到太平天国时期。玉米、甘薯的输入使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山岭。他们继续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 食,结果玉米和甘薯这两种比较新的作物变成使长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棚民垦山, 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种植十倍。然大雨时行,溪流湮淤。十余年后,沃土无存,地力亦竭。”当十八世纪中
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据 有关统计资料,十八世纪末,中国养活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这种连续大量种植玉米、甘薯的农 业行为,到十九世纪初期已经使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材料二:1644年明亡后,康煕又热衷西学,传教士们在皇帝处多受宠,轮流进宫讲学。天主教在华发展更 为隆胜,中国入教者达数十万。同时,传教士们也把对东方的认识带回了欧洲,欧洲人用惊奇的眼睛打量着 神秘的中国,欧洲甚至兴起了“中国热”。然而,受欧洲中心主义思想的罗马教廷却不能容忍天主教的本土 化,因为中国人不肯放弃原有的祭孔祭祖习俗。 摘编自《明末清初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材料三:(康煕五十九年,康熙上谕)“尔教王所求二事,朕俱俯赐允准。但尔教王条约与中国道理大相悖戾。 尔天主教在中国行不得,务必禁止。教既不行,在中国传教之西洋人亦属无用。除会技艺之人偶用,再年老 有病不能回去之人,仍准存留,其余在中国传教之人,尔俱带回西洋去。且尔教王条约只可禁止尔西洋人, 中国人非尔教王所可禁止。其准留之西洋人,着依尔教王条约自行修道,不许传教。” 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农作物和西方宗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指出美洲农作物传入中 国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对西方传教士态度的变化及原因。依据上述材料内容, 拟定一个探究性学习的主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写出上面两图所示生产工具的名称。并指出其共同优点 材料二: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来的。……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 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2)据材料二,概括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结合所学,说明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主要途径。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用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 起……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 减为18天……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4 / 6 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据 有关统计资料,十八世纪末,中国养活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这种连续大量种植玉米、甘薯的农 业行为,到十九世纪初期已经使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材料二:1644 年明亡后,康熙又热衷西学,传教士们在皇帝处多受宠,轮流进宫讲学。天主教在华发展更 为隆胜,中国入教者达数十万。同时,传教士们也把对东方的认识带回了欧洲,欧洲人用惊奇的眼睛打量着 神秘的中国,欧洲甚至兴起了“中国热”。然而,受欧洲中心主义思想的罗马教廷却不能容忍天主教的本土 化,因为中国人不肯放弃原有的祭孔祭祖习俗。 ——摘编自《明末清初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材料三:(康熙五十九年,康熙上谕)“尔教王所求二事,朕俱俯赐允准。但尔教王条约与中国道理大相悖戾。 尔天主教在中国行不得,务必禁止。教既不行,在中国传教之西洋人亦属无用。除会技艺之人偶用,再年老 有病不能回去之人,仍准存留,其余在中国传教之人,尔俱带回西洋去。且尔教王条约只可禁止尔西洋人, 中国人非尔教王所可禁止。其准留之西洋人,着依尔教王条约自行修道,不许传教。” ——《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农作物和西方宗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指出美洲农作物传入中 国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对西方传教士态度的变化及原因。依据上述材料内容, 拟定一个探究性学习的主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写出上面两图所示生产工具的名称。并指出其共同优点。 材料二: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来的。……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 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 (2)据材料二,概括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结合所学,说明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主要途径。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用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 一起……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 42 天缩短为 5 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 3 个月 减为 18 天……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 民转而緣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长洲县 材料四: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 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 何时? (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主义的冲击 5/6
5 /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 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材料四: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 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 年初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 何时? (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主义的冲击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十八) 发达的古代农业 答案 选择题: 1-5: DBCDA 6-10: CBADC 11-15: CBBBC 6-20: CCAC 非选择题 21.(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与亚洲、欧洲与亚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原产美洲的农作 物传入中国,西学开始东渐,西方宗教和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西经济文化开始交流与融合。 影响:粮食总产量提高;人口不断增长;经济作物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但也造成水土流失,地力枯竭,收成递减:生态环境与人口压力以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长 (2)由热衷西学,欢迎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到禁止西方传教士传教 原因:罗马教廷的干涉,企图将中国的传教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但清统治者维护统治利益,不可能允 许外来宗教势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在华传教方式被改变,中国的信徒仍然遵从中国的传统礼俗习惯,双方产 生了矛盾。双方表面争论的是礼仪、中国信徒是否要遵从中国传统习俗的问题,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即 天主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实质上这也是对传教控制权的争夺,是宗教权与王权谁占主导的争论。 题目:清初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及影响 (1)工具:水排、筒车。 优点:水力(自然力)代替人力(改变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影响:改变传统食物结构;缓解粮食压力:促进人口增长 途径: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的扩展;人员的迁徙和往来 (3)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23.(1)封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春秋战国时期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分);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4)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6 / 6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十八) 发达的古代农业 答 案 一、选择题: 1~5:DBCDA 6~10:CBADC 11~15:CBBBC 16~20:CCAC: 二、非选择题: 21.(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与亚洲、欧洲与亚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原产美洲的农作 物传入中国,西学开始东渐,西方宗教和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西经济文化开始交流与融合。 影响:粮食总产量提高;人口不断增长;经济作物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但也造成水土流失,地力枯竭,收成递减;生态环境与人口压力以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长。 (2)由热衷西学,欢迎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到禁止西方传教士传教。 原因:罗马教廷的干涉,企图将中国的传教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但清统治者维护统治利益,不可能允 许外来宗教势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在华传教方式被改变,中国的信徒仍然遵从中国的传统礼俗习惯,双方产 生了矛盾。双方表面争论的是礼仪、中国信徒是否要遵从中国传统习俗的问题,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即 天主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实质上这也是对传教控制权的争夺,是宗教权与王权谁占主导的争论。 题目:清初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及影响 22.(1)工具:水排、筒车。 优点:水力(自然力)代替人力(改变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影响:改变传统食物结构;缓解粮食压力;促进人口增长。 途径: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的扩展;人员的迁徙和往来。 (3)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23.(1)封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春秋战国时期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 分);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4)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