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尖子班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22分) 下列问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崤函(yo)庠序(x迫ng)不积跬步(kui)买椟还珠(du) B.棘矜(qin)万乘( sheng)比权量力( liang)一暴十寒(pu) C.逡巡(qun)靛青didn)锲而不舍(qe) 饿殍遍野(fu) D.孝悌(di)句读(dou) 一夫作难(nan) 祸起萧墙(xia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2005年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共收词六万五千条,囊括了现代汉语的绝大 多数的词汇 B.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 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C.既然任何生物的活动都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节奏,那么宇宙飞船中宇航员的活 动也要符合地球上昼夜循环的规律。 D.按部就班做公务员,这对我来说简直就像穿小鞋,整天感到郁闷。两年后, 我索性辞了职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们都说老鼠是猫的天敌,但有些养尊处优的猫,早已把抓老鼠的本领忘得 干二净 B.陈水扁当政4年,台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发展环境恶化,这是陈水扁顽 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所带来的恶果。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 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4分)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 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 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5.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可以根据字形来进行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 理解,请从“众”、“旦”、“臭”中任选一个进行重新“会意”。(3分) 示例: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某市交通路口,原有一条提示语:“严禁行人横穿马路,必须走横道线。”但 违禁者依然如故。后来有关部门将这条提示语改为:“为了您的幸福,请注意交 通安全。”于是,路过这里的行人都自觉地驻足想想交通规则,即使平时不走横 道线而横穿马路习以为常的人,也不得不收敛一下自己的脚步。没多久,有关部
化州市第一中学 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尖子班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22 分 ) 1.下列问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崤.函(yáo) 庠.序(xiáng) 不积跬.步(kuǐ) 买椟.还珠(dú) B.棘矜.(qín) 万乘.(shèng) 比权量.力(liàng) 一暴.十寒(pù) C.逡.巡(qūn) 靛.青(diàn) 锲.而不舍(qiè) 饿殍.遍野(fú) D.孝悌.(dì) 句读.(dòu) 一夫作难.(nàn) 祸起萧.墙(xi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3 分) A.2005 年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共收词六万五千条,囊括..了现代汉语的绝大 多数的词汇。 B.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 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 C.既然..任何生物的活动都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节奏,那么宇宙飞船中宇航员的活 动也要符合地球上昼夜循环的规律。 D.按部就班做公务员,这对我来说简直就像穿小鞋 ...,整天感到郁闷。两年后, 我索性辞了职。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人们都说老鼠是猫的天敌,但有些养尊处优的猫,早已把抓老鼠的本领忘得 一干二净 B.陈水扁当政 4 年,台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发展环境恶化,这是陈水扁顽 固坚持“台 独”分裂立场所带来的恶果。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 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4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4 分)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 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 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5. 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可以根据字形来进行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 理解,请从“众”、“旦”、“臭”中任选一个进行重新“会意”。(3 分) 示例: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答: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某市交通路口,原有一条提示语:“严禁行人横穿马路,必须走横道线。”但 违禁者依然如故。后来有关部门将这条提示语改为:“为了您的幸福,请注意交 通安全。”于是,路过这里的行人都自觉地驻足想想交通规则,即使平时不走横 道线而横穿马路习以为常的人,也不得不收敛一下自己的脚步。没多久,有关部
门又采纳了某人的建议,将这条提示语改为:“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 通安全。”这一改更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扬 ①从用词得体的角度分析,“为了您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与“严禁行人横 穿马路,必须走横道线”相比,好在哪里? ②“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又进一步好在哪里? 、现代文阅读鉴赏(15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5分)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 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时 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 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 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髙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把汉字 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 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 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 “外显”的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 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 “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 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 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 是不全面的。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 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 斟酌 ③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 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 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 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 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 传播功能才是目的。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 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 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如果说在对“书法”这种文化 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文化层次专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 可能有所忽略的话,那么忽视对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 应该的。文字内容属于书法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是体现“作品”价值的核心 部分,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这还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 吗 ④如果我们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方面作观察,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中国书法与汉字密切相关,而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 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 的问题是,“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形”观“形”, 把书写者显“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这样,研究者尽管把汉字的
2 门又采纳了某人的建议,将这条提示语改为:“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 通安全。”这一改更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扬。 ① 从用词得体的角度分析,“为了您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与“严禁行人横 穿马路,必须走横道线”相比,好在哪里? ②“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又进一步好在哪里?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 (15 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 7—10 题。(15 分)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 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时 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一 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 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把汉字 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 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 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 “外显”的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 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 “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 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 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 是不全面的。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 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 斟酌。 ③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 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 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 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 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 传播功能才是目的。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 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 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如果说在对“书法”这种文化 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文化层次专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 可能有所忽略的话,那么忽视对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 应该的。文字内容属于书法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是体现“作品”价值的核心 部分,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这还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 吗? ④如果我们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方面作观察,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中国书法与汉字密切相关,而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 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 的问题是,“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形”、观“形”, 把书写者显“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这样,研究者尽管把汉字的
“形”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抽掉了汉字“文化”核心内容,也便不能认识汉字及 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 ⑤一些论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对“形”本身的艺术价值扩大、拔 高,其基本论据是将汉字与绘画相比符。这是违背文字的本质规定的。汉字是一 种符号而不是图画,符号是约定的,其“形”与其表示的“义”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为符号显示的汉字字“形”,其本身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 的。一个个汉字字“形”并非一个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且字“形”方面所显示 出的点画(笔法)、结体(字法)、布局(章法)虽然可能显示出某种“形式美”,但它 在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毕竟属于“形式”,从根本上说都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 要,并受到这种目的的制约。那些被称为中国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具有“郑 重的用途”(启功语)的实用性书写,绝不是书写者自由“创作”的“为艺术的艺 术”。只用“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难以讲说这些书迹的产生与变 化发展。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有删减) 7.第②段,作者认为,一些书法研究者对书法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 是不全面的,其理由是:(4分)① 8.作者反对一些书法研究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下列各项中,对其 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是符号,不等同于绘画,不能与图画的审美相比。 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才能显示出审美意义。 C.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实用性书写,不是为艺术的艺术。 D.个体汉字的字形,不具有审美意义和独立的文化意义。 9.对全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既是对其范围的界定,也是为其下定义 B.字体书法的形态,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 C.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从根本上说是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 D.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体现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的。 E.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层次,在文化结构中具有同等意义。 10.请举例,谈谈你对书法作品文化意义的认识。(4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 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 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 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 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 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形”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抽掉了汉字“文化”核心内容,也便不能认识汉字及 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 ⑤一些论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对“形”本身的艺术价值扩大、拔 高,其基本论据是将汉字与绘画相比符。这是违背文字的本质规定的。汉字是一 种符号而不是图画,符号是约定的,其“形”与其表示的“义”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为符号显示的汉字字“形”,其本身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 的。一个个汉字字“形”并非一个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且字“形”方面所显示 出的点画(笔法)、结体(字法)、布局(章法)虽然可能显示出某种“形式美”,但它 在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毕竟属于“形式”,从根本上说都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 要,并受到这种目的的制约。那些被称为中国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具有“郑 重的用途”(启功语)的实用性书写,绝不是书写者自由“创作”的“为艺术的艺 术”。只用“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难以讲说这些书迹的产生与变 化发展。 (选自《新华文摘》2005 年第 19 期,有删减) 7.第②段,作者认为,一些书法研究者对书法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 是不全面的,其理由是:(4 分)①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作者反对一些书法研究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下列各项中,对其 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汉字是符号,不等同于绘画,不能与图画的审美相比。 B.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才能显示出审美意义。 C.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实用性书写,不是为艺术的艺术。 D.个体汉字的字形,不具有审美意义和独立的文化意义。 9.对全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 ) A.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既是对其范围的界定,也是为其下定义。 B.字体书法的形态,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 C.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从根本上说是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 D.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体现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的。 E.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层次,在文化结构中具有同等意义。 10.请举例,谈谈你对书法作品文化意义的认识。(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2 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 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 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 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 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 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B.于是废(废除)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C.履至尊而制(制度)六合 D.却(使…退)匈奴七百余里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3.“因”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因遗策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D.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4.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自开国以来至于始皇而有六代 B.随着秦始皇的统一,标志着秦由攻势转为守势。因此,这段主要是说秦 的守策 C.秦始皇对外依然表现为进攻的态势:南服百越,北筑长城,废先王之道。 D.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 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二)翻译 15.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无乃尔是过矣? 白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6--17题(共10分)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16.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 “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最是“无情”?(5分) 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 析。(5分) 名句名篇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6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4 A.及至.(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B.于是废.(废除)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C.履至尊而制.(制度)六合 D.却.(使…退)匈奴七百余里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3.“因”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因.遗策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4.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自开国以来至于始皇而有六代。 B.随着秦始皇的统一,标志着秦由攻势转为守势。因此,这段主要是说秦 的守策。 C.秦始皇对外依然表现为进攻的态势:南服百越,北筑长城,废先王之道。 D.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 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二)翻译 15.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③ 无乃尔是过矣? ㈡ 诗歌阅读(10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 16--17 题(共 10 分)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16.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 “鸟空啼”的 “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最是“无情”?(5 分) 17.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 析。(5 分) ㈢ 名句名篇默写 1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6 分) (1)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劝学》)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论语》) (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选考题16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9-22题 雨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 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 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 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 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 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 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 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 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 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 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 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 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 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 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 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 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 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 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 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 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 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 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 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年春,北京(选自何其芳《画梦录》)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5 ( 2 ) 故 木 受 绳 则 直 , , 君 子 博 学 而 日 参 省 乎 己, 。(《劝学》)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论语》) (4)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选考题 16 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9--22 题。 雨 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 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 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 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 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 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 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 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 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 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 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 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 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 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 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 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 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 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 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 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 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 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 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 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 年春,北京(选自何其芳《画梦录》)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这是一篇文情并茂、优美清新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颇有特色,生动细腻, 形象鲜活,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景象别致的图画,又给我们营造了情 思悠悠的诗的意境。 B.作者善于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写景状物,构成鲜明生动的动态画面。他创造 的是诗化的风景,连那溪流里的嬉鸭、冷空中的飞鹰,也具有特定的象 征意义。 C.作品的景物描写饱含情思,借助蒙太奇手法,以叠印的方式推出了两组镜头: 为虚景,即北国的雨前之景;一为实景,即作者故乡的雨前之景。两 组景物对比强烈,色彩分明。 D.作者的主观情愫催生景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渗透于景观中的作者对南 方故乡的一片深情,在文中化作了“大地和树根的期待”,化作了“枯 涩的眼里”的“一滴温柔的泪”,化作了“鸭群的烦躁”和“焦急” E.从文末可以看出,1933年春的作者,时局激荡着他那年轻而富于血性的心灵, 他的生活是充满愉悦和髙兴的。景由情生,思与景谐,进而酿造了作品中所展示 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0.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 也消失了。”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3分) 21.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候和各种 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三、第六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其作用是什 么?(3分) 22.余光中曾在《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话文一用到形容词,似乎就离不开“的”,简直无“的”不成句了。这正 是流行的白话文所以僵化的原因。学会少用“的”字之道,恐怕是白话文作家的 第一课吧。 且说何其芳《雨前》文中的一个片段:“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 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这 句至少可以省掉三个“的”。就是把“灰暗的凄冷的天空”改为“灰暗而凄冷的 天空”,再把“夜色的来袭”和“风雨的将至”改成“夜色来袭”、“风雨将至 “夜色来袭”何等有力,“夜色的来袭”就松软下来了 改,还是不改?请从汉语规范化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9--22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研究和谐社会 新华网北京10月8日电(记者:吴晶熊争艳崔清新)中共十六届六中 全会8日在京召开,此次为期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 干重大问题,并将作出重要决定。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彰显了中国执政 党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
6 A.这是一篇文情并茂、优美清新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颇有特色,生动细腻, 形象鲜活,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景象别致的图画,又给我们营造了情 思悠悠的诗的意境。 B.作者善于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写景状物,构成鲜明生动的动态画面。他创造 的是诗化的风景,连那溪流里的嬉鸭、冷空中的飞鹰,也具有特定的象 征意义。 C.作品的景物描写饱含情思,借助蒙太奇手法,以叠印的方式推出了两组镜头: 一为虚景,即北国的雨前之景;一为实景,即作者故乡的雨前之景。两 组景物对比强烈,色彩分明。 D.作者的主观情愫催生景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渗透于景观中的作者对南 方故乡的一片深情,在文中化作了“大地和树根的期待”,化作了“枯 涩的眼里”的“一滴温柔的泪”,化作了“鸭群的烦躁”和“焦急”。 E.从文末可以看出,1933 年春的作者,时局激荡着他那年轻而富于血性的心灵, 他的生活是充满愉悦和高兴的。景由情生,思与景谐,进而酿造了作品中所展示 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0.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 也消失了。”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3 分) 答: 21.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候和各种 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三、第六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其作用是什 么?(3 分) 答: 22.余光中曾在《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话文一用到形容词,似乎就离不开“的”,简直无“的”不成句了。这正 是流行的白话文所以僵化的原因。学会少用“的”字之道,恐怕是白话文作家的 第一课吧。 且说何其芳《雨前》文中的一个片段:“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 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这一 句至少可以省掉三个“的”。就是把“灰暗的凄冷的天空”改为“灰暗而凄冷的 天空”,再把“夜色的来袭”和“风雨的将至”改成“夜色来袭”、“风雨将至”。 “夜色来袭”何等有力,“夜色的来袭”就松软下来了。 改,还是不改?请从汉语规范化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 19--22 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研究和谐社会 新华网北京 10 月 8 日电(记者: 吴晶 熊争艳 崔清新)中共十六届六中 全会8日在京召开,此次为期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 干重大问题,并将作出重要决定。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彰显了中国执政 党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很多国家 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可能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 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 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 家汤敏说:“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这一差距,将会影响民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 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等日常生活的矛 盾,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 长期,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 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和尖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说:“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时都会出现一个危险期。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 进退兴衰。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近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新 领导层执政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 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和谐社会的概念 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郑永年认为,十六大以来,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 斜的,从实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 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 李强说:“十六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这种亲民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容纳多元利益的表达,有利于建立社会成 员广泛参与的和谐机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 度建设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郑永年说。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政府将根据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着重从体制上、机 制上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 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领域率先推进改革,让穷人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可以相信,六中全会的 个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新闻背景】 中国贫富悬殊居世界前列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 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7 2003 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 1000 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很多国家 在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之后,可能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 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 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 家汤敏说:“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这一差距,将会影响民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 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等日常生活的矛 盾,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 长期,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 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和尖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说:“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时都会出现一个危险期。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 进退兴衰。”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近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新 领导层执政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 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和谐社会的概念 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郑永年认为,十六大以来,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 斜的,从实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 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 李强说:“十六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这种亲民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容纳多元利益的表达,有利于建立社会成 员广泛参与的和谐机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 度建设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郑永年说。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政府将根据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着重从体制上、机 制上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 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领域率先推进改革,让穷人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可以相信,六中全会的 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新闻背景】 中国贫富悬殊居世界前列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 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3.22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 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远在3倍以上。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 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 40%以上。 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 GDP差距达十多倍 (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 19.下列对这则报道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分) A.选文第1节是新闻的导语,很典范地将导语的五个“W”(何时:When;何地: 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和一个“H”(如何:How)交 代得一清二楚。 B.新闻的题目是很有讲究的,完全式题目由三部分组成一一引(眉、肩)题 正题和副(子、辅)题。这则新闻只有引题和正题 这则新闻中有许多中外学者和要人的谈话,重点都围绕着中国的“和谐社会” 能否建立展开 D.这则新闻后之所以要附上【新闻背景】材料,是因为它能够补充这则新闻没 有结论的缺陷 E.这是一则综合新闻,集中报道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中,贫富悬殊是面临的最棘手的不和谐因素,是亟待解决的 难题。 20.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撰文指出“(中国)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 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为什么说“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 中国现实的需要”?请你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见解。(3分) 答 21.谈谈作者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3分) 答 22.这则新闻的正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可是新闻的基本材料、篇幅和中心以 及重点探讨的都是“贫富悬殊”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恰好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 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怎样消除“贫富悬殊”这一重点。也有人认为,重点内容与 文题不统一,这是新闻写作的败笔。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8 2005 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 3.22: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 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远在 3 倍以上。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 0.4 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 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 2%,而 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 40%以上。 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 GDP 差距达十多倍。 (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 19.下列对这则报道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选文第 1 节是新闻的导语,很典范地将导语的五个“W”(何时:When;何地: 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和一个“H”(如何:How)交 代得一清二楚。 B.新闻的题目是很有讲究的,完全式题目由三部分组成——引(眉、肩)题、 正题和副(子、辅)题。这则新闻只有引题和正题。 C.这则新闻中有许多中外学者和要人的谈话,重点都围绕着中国的“和谐社会” 能否建立展开。 D.这则新闻后之所以要附上【新闻背景】材料,是因为它能够补充这则新闻没 有结论的缺陷。 E.这是一则综合新闻,集中报道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中,贫富悬殊是面临的最棘手的不和谐因素,是亟待解决的 难题。 20.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撰文指出“(中国)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 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为什么说“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 中国现实的需要”?请你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见解。(3 分) 答: 21.谈谈作者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3 分) 答: 22.这则新闻的正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可是新闻的基本材料、篇幅和中心以 及重点探讨的都是“贫富悬殊”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恰好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 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怎样消除“贫富悬殊”这一重点。也有人认为,重点内容与 文题不统一,这是新闻写作的败笔。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答: 六.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 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 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 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 个字。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决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 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吗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 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 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化州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尖子班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 ↓【1[2「38s 11 ◆4、(4分) 5.(3分) ◆6.(6分)(1) ◆◆◆◆◆◆
9 试室 考号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 ◆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 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 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 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 个字。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决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 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吗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 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 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化州市第一中学 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尖子班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 1 2 3 8 9 11 12 13 14 19 3 3 3 3 2 2 3 3 3 3 2 2 4、(4 分) 5.(3 分) 6.(6 分)⑴ ⑵ 7、⑴
(4分) 10、 15文言文翻译(6分,每小题3分) (2) (3) 座位号 诗歌阅读(10分) (5分) 名句名篇默写(6分,任选3句,每句2分) 18、(1) 乙选考题(16分)
10 ⑵ (4 分) 10、 15 文言文翻译(6 分,每小题 3 分) (1) (2) (3) 诗歌阅读(10 分) 16、 (5 分) 17、 (5 分) 名句名篇默写(6 分,任选 3 句,每句 2 分) 18、⑴ , ⑵ , ⑶ , ⑷ , 乙 选考题(16 分)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