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自学指导)第十三章 固体干燥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103.83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十三章固体干燥 本章的内容对应于教材中的十四章 13.1教学基本要求:(8学时) 概述化工产品干燥实例:固体干燥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 于燥静力学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其计算:【-H图及其应用: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 干燥动力学恒定气流条件下物料的干燥速率及临界含水量。 干燥过程计算间歌干燥过程的干 燥时间:连续干燥过程的特点,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常用干燥设备常用干燥设备的特性。 13.2基本概念: 物料去湿的常用方法机械去湿、吸附或抽真空去湿、供热干燥等。 对流干燥过程的 特点热质同时传递 主要操作费用空气预热、中间加 t4,tw,t的大小关系通常uw<:中=100%时,tw。 t与w在物理含义上的差别由热量衡算导出,属于静力学问愿:tw是传热传质速 率均衡的结果 ,属于动力学问题。 改变湿空气温度、湿度的工程措加热、冷却可以改变湿空气温度:喷水可以增加湿 空气的湿度,也可以降低湿空气的湿度,比如喷的是冷水,使湿空气中的水分析出。 平衡蒸汽压曲线物料平衡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 结合水与非结合水平衡水蒸汽压开始小于饱和蒸汽压的含水量为结合水,超出部分为 非结合水 平衡含水量指定空气条件下,物料被干燥的极限为平衡含水量 自由含水量物料含水超出平衡含水量的那部分为自由含水量。 临界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干燥速率由恒速段向降速段转折的对 应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Xc。它与物料本身性质、结构、分散程度、干燥介质(u、t、H)有 关。 干燥速率对产品性质的影响干燥速率太大会引起物料表面结壳,收缩变形,开裂等等 连续干燥过程的特点 过程可分为 个阶段,预热段、表面汽化段、升温段。 热效率热效率1等于汽化水分、物料升温需热/供热。 理想干燥过程的条件①预热段、升温段、热损失忽略不计:②水分都在表面汽化段除 去。 提高热效率的措施提高进口气温t,降低出口气温t,采用中间加热,废气再循环。 13.3基本内容: 一、概述 1.目的:在化工生产中,干燥的目的就是物料去湿。 2.去湿方法: )机械去湿:过滤,离心摔干。原理:尺度大小 (2吸附去湿:干燥剂(如硅胶)与湿物料共放于密闭箱中,利用干燥剂平衡分压低的特点,使 湿物料的水分挥发至气相,再从气相传质到干燥剂,被吸附。原理:水汽分压差。 (3)干燥 121

121 第十三章 固体干燥 本章的内容对应于教材中的十四章。 13.1 教学基本要求:(8 学时) 概述 化工产品干燥实例;固体干燥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 干燥静力学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其计算;I-H 图及其应用;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 干燥动力学 恒定气流条件下物料的干燥速率及临界含水量。 干燥过程计算 间歇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连续干燥过程的特点,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常用干燥设备 常用干燥设备的特性。 13.2 基本概念: 物料去湿的常用方法 机械去湿、吸附或抽真空去湿、供热干燥等。 对流干燥过程的特点 热质同时传递。 主要操作费用 空气预热、中间加热。 t tW t d , , 的大小关系 通常 td<tW<t;φ=100%时,td=tW=t。 tas与 tW 在物理含义上的差别 tas 由热量衡算导出,属于静力学问题;tW是传热传质速 率均衡的结果,属于动力学问题。 改变湿空气温度、湿度的工程措施 加热、冷却可以改变湿空气温度;喷水可以增加湿 空气的湿度,也可以降低湿空气的湿度,比如喷的是冷水,使湿空气中的水分析出。 平衡蒸汽压曲线 物料平衡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 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平衡水蒸汽压开始小于饱和蒸汽压的含水量为结合水,超出部分为 非结合水。 平衡含水量 指定空气条件下,物料被干燥的极限为平衡含水量。 自由含水量 物料含水超出平衡含水量的那部分为自由含水量。 临界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 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干燥速率由恒速段向降速段转折的对 应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 Xc。它与物料本身性质、结构、分散程度、干燥介质(u、t、H)有 关。 干燥速率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干燥速率太大会引起物料表面结壳,收缩变形,开裂等等。 连续干燥过程的特点 干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预热段、表面汽化段、升温段。 热效率 热效率η等于汽化水分、物料升温需热/供热。 理想干燥过程的条件 ①预热段、升温段、热损失忽略不计;②水分都在表面汽化段除 去。 提高热效率的措施 提高进口气温 t1,降低出口气温 t2,采用中间加热,废气再循环。 13.3 基本内容: 一、概述 1.目的:在化工生产中,干燥的目的就是物料去湿。 2.去湿方法: ⑴机械去湿:过滤,离心摔干。原理:尺度大小。 ⑵吸附去湿:干燥剂(如硅胶)与湿物料共放于密闭箱中,利用干燥剂平衡分压低的特点,使 湿物料的水分挥发至气相,再从气相传质到干燥剂,被吸附。原理:水汽分压差。 ⑶干燥

干燥可分为供热干燥与真空干燥。供热干燥又可分为对流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 对流干燥的物料湿分在低于沸点下汽化。它的特点是热质同时传递 对流干燥 加热器 废气 ,热 空气厂 干燥器 →质(湿分) 湿物料 风机 干燥产品 图13.1对流干 3.对流干燥的经济性 对流干燥的经济性取决于加热和热效率。 二、湿空气状态的描述 1.水汽分压P或露点温度1 如图13.2所示的瓶子里装的是乙醚,吹气后会使乙吹气 醚挥发,乙醚温度下降,当瓶外析出露水时,温度计指 h总压p 示的就是露点温度(。露点温度与水汽分压之间有- 水汽分压P水汽 乙醚 对应的饱和关系,可以查水蒸汽表确定,即 P水汽=p(a)=Pg 图13.2露点测定 2.湿度Hkg水汽/kg干气 13-1 M气p-P水 -=0.622P P-P水汽 3.相对湿度0 p=P点(档A,≤p) 13-2 Ps P为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p=P粒(当p,≥p) 13-3 4.湿空气的格IkJ/kg干气 的计算以0℃为基准,假定水分在0℃下汽化,再升温。可算得 I=(ce+cpH)r+6H=1.01+1.88HL+2500H 13-4 5.湿空气的比容vmm/kg干气 常压下, =24+224H1+273 13-5 M气M本 273 122

122 干燥可分为供热干燥与真空干燥。供热干燥又可分为对流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 对流干燥的物料湿分在低于沸点下汽化。它的特点是热质同时传递。 图 13.1 对流干燥 3.对流干燥的经济性 对流干燥的经济性取决于加热和热效率。 二、湿空气状态的描述 1.水汽分压 p水汽 或露点温度 dt 如图 13.2 所示的瓶子里装的是乙醚,吹气后会使乙 醚挥发,乙醚温度下降,当瓶外析出露水时,温度计指 示的就是露点温度 dt 。露点温度与水汽分压之间有一一 对应的饱和关系,可以查水蒸汽表确定,即 d pd p = p (t ) = 0 水汽 图 13.2 露点测定 2.湿度 H kg 水汽/kg 干气 水汽 水汽 气 水 p p p M M H − = 水汽 水汽 p p p − = 0.622 13-1 3.相对湿度ϕ S p p水汽 ϕ = (当 pS ≤ p ) 13-2 pS 为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p p水汽 ϕ = (当 pS ≥ p ) 13-3 4.湿空气的焓 I kJ/kg 干气 焓的计算以 0℃为基准,假定水分在 0℃下汽化,再升温。可算得 I = (cpg + cpV H)t + r0H = (1.01+1.88H)t + 2500H 13-4 5.湿空气的比容 Hv m 3 /kg 干气 常压下, 273 273 ) 22.4 22.4 ( + = + t H M M vH 气 水 13-5

6.极限温度 4湿球温度1 如图13.3所示,当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与传质速率所 需的汽化潜热均衡时 Aa(t-tw)=Aky (Hw -H)rir 可得m=1-红(Hn-H)r 13-6 图13.3湿球温度 tp的影响因素:a.物性,m,Pm=fr):b.气体状态,4,P水汽(或H),总压P: c.流动条件:4,k。对于空气-水系统,流动时 “=1.09基本不变。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 若H一定,温度升高,1也随之升高:若t一定,湿度升高,1也随之升高。若t、H 定,总压降低,1m也随之降低。 (2)绝热饱和温度1 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增湿至饱和(等培过程)的温度。此时, 气温下降所放出的热量等于气体增湿的汽化热量。 空汽 Vcpn(t-ta)=V(H-H)ras t,H 可得t=t-(H-H 137 图13.4绝热饱和温度 路易斯规则:对于空气-水系统: 例1常压下,现需调节气温及湿度,新鲜空气经喷水室与水充分接触,被冷却后排去冷凝 水,再经加热器升温所需温度。试求: (1H: (2)t.: (③)整个过程前后湿度变化。设离开喷水室的气、液温度相同。 1g=25℃ 加热器20℃ 水 喷水室 J9=50% 水 图13.5例1附图 解:①H,=H2,出喷水室g=100%,先算H2,查20℃,Ps=2.27kP 0.5×227 H=4,=0.6229ms-=062x013-05x227007g水W/gF气 p-Ps 123

123 6.极限温度 ⑴湿球温度 Wt 如图 13.3 所示,当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与传质速率所 需的汽化潜热均衡时 W H W W Aα(t − t ) = Ak (H − H)r 可得 W W H W H H r k t = t − ( − ) α 13-6 图 13.3 湿球温度 Wt 的影响因素:a.物性, , ( ) W W W r p = f t ;b.气体状态,t, p水汽 (或 H ),总压 p ; c.流动条件: H α,k 。对于空气-水系统,流动时 =1.09 Hk α 基本不变。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 若 H 一定,温度升高, Wt 也随之升高;若 t 一定,湿度升高, Wt 也随之升高。若 t、H 一 定,总压降低, Wt 也随之降低。 ⑵绝热饱和温度 as t 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增湿至饱和(等焓过程)的温度。此时, 气温下降所放出的热量等于气体增湿的汽化热量。 VcpH (t − tas ) = as as V (H − H)r 可得 (H H) c r t t as pH as as = − − 13-7 图 13.4 绝热饱和温度 路易斯规则:对于空气-水系统: pH H c k ≈ α ,所以 as W t ≈ t 。 例 1 常压下,现需调节气温及湿度,新鲜空气经喷水室与水充分接触,被冷却后排去冷凝 水,再经加热器升温所需温度。试求: ⑴H1; ⑵t1; ⑶整个过程前后湿度变化。设离开喷水室的气、液温度相同。 图 13.5 例 1 附图 解:① H1 = H2 ,出喷水室 100 ϕ1 = %,先算 H2 ,查 20℃, pS = 2.27 kPa S S p p p H H ϕ ϕ − = = 0.622 1 2 101.3 0.5 2.27 0.5 2.27 0.622 − × × = × = 0.007kg 水/kg 干气

②p=0.5×2.27=1.14kPa,由g=100%,查表得4=9℃。 ③查1m=25℃,r=2441kJ/kg,Pm=3.186kPa。a(。-r)=kum(Hw-H)可得 4=,6-) -062n-1,096,-)=00178g水/g干气 p-Pw rir △H=H2-H。=0.007-0.0178=-0.0108kg水/kg干气 三、格湿图中表示过程变化 1.加热 与冷却的过程 加热时,空气湿度不变。冷却时,在露点之上,空气湿度也不变:达到露点后,因析出 水而使空气湿度降低。 1等湿 1等湿 p100% p100% 减湿 H H H H 加热 冷却 图13.6加热与冷却 2.绝热增湿过程(等焓过程) 如图13.7所示,在湿空气中喷少量水,空气的焓不变。为等焓增湿过程。 喷少晕水华 入等焓增湿过程 t,H p100% 空气 图13.7绝热增湿 4,H,与1,H之间视为等格,有1=1,。由 (1.01+1.88H)M+2500H=(1.01+1.88H)+2500H 可得H,=.01+1.88H1+2500H-1.0业, 1.884,+2500 13-8 或1-0.01+1.8H+2500H-H 1.01+1.88H1 13g 124

124 ② p水 = 0.5× 2.27 =1.14kPa ,由 100 ϕ1 = %,查表得 9 t 1 = ℃。 ③查tW = 25℃,r W = 2441kJ / kg , pW = 3.186kPa 。 ( ) ( ) 0 H H0 t t k r α − W = H W W − 可得 ( ) 0 0 W H W W t t k r H = H − − α W W W p p r p 1.09 0.622 − − = (t0 − tW ) = 0.0178kg 水/kg 干气 ∆H = H2 − H0 = 0.007 − 0.0178 = −0.0108kg 水/kg 干气 三、焓湿图中表示过程变化 1.加热与冷却的过程 加热时,空气湿度不变。冷却时,在露点之上,空气湿度也不变;达到露点后,因析出 水而使空气湿度降低。 图 13.6 加热与冷却 2.绝热增湿过程(等焓过程) 如图 13.7 所示,在湿空气中喷少量水,空气的焓不变。为等焓增湿过程。 图 13.7 绝热增湿 1 1 t ,H 与t,H 之间视为等焓,有 1 I = I 。由 (1.01+1.88H)t + 2500H = 1 1 1 (1.01+1.88H )t + 2500H 可得 H1 = 1.88 2500 (1.01 1.88 ) 2500 1.01 1 1 + + + − t H t H t 13-8 或 t 1 = 1 1 1.01 1.88 (1.01 1.88 ) 2500( ) H H t H H + + + − 13-9

达到气相中水分饱和时,则查等格线至0=1即可,得11=1。 3.两股气流的混合 当状态为,H1,山,的气流与状态为,H2,2的气流混合时,对于混合后的状态 ,H,L3可有+3=,以及 VH+V:H2=V,Hs l+V2='3 计算符合杠杆定律。 四、干燥静力学 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 固体中的结晶水、溶液水、吸附性水、毛细管中水为结合水(借化学力或物理化学力)。 固体表面和大空隙中的水为非结合水。两者的区别在于平衡蒸汽压不同,结合水的 P。<P水:非结合水的P。=p%本。 2)湿物料含水量的表示 干基含水量表示为X,kg水/kg绝对干料:湿基含水量表示为kg水/kg湿物料。它们 的换算关系为: 13-10 w=1+X, 13-11 Gg湿料,含水wkg水kg湿料,则绝对干料量G。=G1-W)。 例2一批木材最初含水分40%(湿基),经干燥后,最终含水分20%(湿基) 求:每10Okg湿木材由干燥去掉的水分量为多少? 解:若用W-100×(0.4-0.2)=20kg水,就错了,因为干燥后不再是100kg了。 ①物料衡算法 绝对干料量在干燥前后不变:100×(1-0.4)=(100-W)1-0.2) 得W=25g ②绝干料基淮法:G=G,(1-%)=60kg 0.4 125

125 达到气相中水分饱和时,则查等焓线至ϕ =1即可,得 as t = t 1 。 3.两股气流的混合 当状态为 1 1 1 V ,H ,I 的气流与状态为 2 2 2 V ,H ,I 的气流混合时,对于混合后的状态 3 3 3 V ,H ,I 可有V1 +V2 =V3,以及 V1H1 +V2H2 =V3H3 1 1 2 2 3 3 V I +V I =V I 计算符合杠杆定律。 四、干燥静力学 1.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 1)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固体中的结晶水、溶液水、吸附性水、毛细管中水为结合水(借化学力或物理化学力)。 固体表面和大空隙中的水为非结合水。两者的区别在于平衡蒸汽压不同,结合水的 0 pe < p纯水 ;非结合水的 0 pe = p纯水 。 2)湿物料含水量的表示 干基含水量表示为 Xt kg 水/kg 绝对干料;湿基含水量表示为 w kg 水/kg 湿物料。它们 的换算关系为: w w Xt − = 1 13-10 t t X X w + = 1 13-11 G kg 湿料,含水 w kg 水/kg 湿料,则绝对干料量G G(1 w) C = − 。 例 2 一批木材最初含水分 40%(湿基),经干燥后,最终含水分 20%(湿基)。 求:每 100kg 湿木材由干燥去掉的水分量为多少? 解:若用W =100× (0.4 − 0.2) = 20 kg 水,就错了,因为干燥后不再是 100kg 了。 ①物料衡算法 绝对干料量在干燥前后不变:100× (1− 0.4) = (100 −W )(1− 0.2) 得W = 25kg ②绝干料基准法:GC = G1(1− w1) = 60kg 1 0.4 0.4 1 1 1 1 − = − = w w X , 1 0.2 0.2 2 − X =

0.40.2 W=6.0X-X,)=60x(12041202)=25g ③杠杆定律法 G W 由G=G2+W和GM=G2"2+W可得图13.8所示 1W2 的杠杆。 G 得W=G1- -=100×04-02 25g 图13.8杠杆定律 1-0.2 3)平衡蒸汽压曲线 结合冰 非结合水 物料平衡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就是 平衡蒸汽压曲线,如图13.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平 衡含水量、自由含水量:结合水、非结合水之间的关 系 平衡含水量 图13.9平衡含水量 4)平衡含水和自由含水 平衡水分是指定空气条件下的被干燥极限,与空气状态有关。若实际含水≤X幸,则出 现返潮现象。 五、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 1干燥曲线 XAB x-x-X* 实验条件 大量空 小块物料,流速u 可视空气务 件1,不变。具体可以通过称重,确定、并记录物料含水量随时 间的变化。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就是干燥曲线。 C D N 时间z B A 图13.10干燥曲线 D/ 2.干燥速率曲线 :临界自由含水量 干操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除去的水 /E 分量N,=- ,g1m2s。干燥速率与物料含水 Xc X Adt 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干燥速率曲线。 图13.11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预热段B:(②)恒速干燥阶段BC,此阶段物料表 面为湿球温度,速率N,=k(Hr-H):3)降速干燥阶段CD,DE。 降速原因:()实际汽化表面减少:(2)汽化面内移:(3)多孔性物料的平衡蒸汽压下降:(④) 非多孔性物料的固体内部水分扩散极慢。 3.临界自由含水量 临界自由含水量是恒速段终了,降速段开始时的自由含水量。影响临界自由含水量的因 名

126 ( ) W = GC X1 − X2 ) 1 0.2 0.2 1 0.4 0.4 60 ( − − − = × = 25kg ③杠杆定律法 由G1 = G2 +W 和G1w1 = G2w2 +W 可得图 13.8 所示 的杠杆。 得 2 1 2 1 1 w w w W G − − = 25kg 1 0.2 0.4 0.2 100 = − − = × 图 13.8 杠杆定律 3)平衡蒸汽压曲线 物料平衡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就是 平衡蒸汽压曲线,如图 13.9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平 衡含水量、自由含水量;结合水、非结合水之间的关 系。 图 13.9 平衡含水量 4)平衡含水和自由含水 平衡水分是指定空气条件下的被干燥极限,与空气状态有关。若实际含水≤ X *,则出 现返潮现象。 五、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 1.干燥曲线 实验条件:大量空气,小块物料,流速 u 一定,可视空气条 件t,ϕ 不变。具体可以通过称重,确定、并记录物料含水量随时 间的变化。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就是干燥曲线。 图 13.10 干燥曲线 2.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除去的水 分量 Adτ G dX N C A = − ,kg m s 2 / 。干燥速率与物料含水 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干燥速率曲线。 图 13.11 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⑴预热段 AB;⑵恒速干燥阶段 BC,此阶段物料表 面为湿球温度,速率 N k (H H) A = H W − ;⑶降速干燥阶段 CD,DE。 降速原因:⑴实际汽化表面减少;⑵汽化面内移;⑶多孔性物料的平衡蒸汽压下降;⑷ 非多孔性物料的固体内部水分扩散极慢。 3.临界自由含水量 临界自由含水量是恒速段终了,降速段开始时的自由含水量。影响临界自由含水量的因

素有:()物料本身:结构、分散程度:(2)干燥介质状态及操作 条件:,1,H,P。 实验表明:恒速段速率越大,越早进入降速段,Xc越大。 定性关系为t↑Xct:H1Xc!:utXc↑。 4.间歇干燥过程计算 图13.12干燥谏率与X 如果实验时的物料分散程度、空气条件与生产时一样,就可将小试结果用于生产计算。 1)恒速段干燥时间 由于速率N,=-G_G(化,-X) 13-12 Adr AT 可得 5=eK-) 13-13 AN 其中速率可按传热速率换算N=kn(H。一H用=一1-)。 13-14 式中Xc,X,均为自由含水量,否则要减去平衡含水量。 Gc In Xc-x t2AKx 13-15 例3p=100kPa,1=100℃,t=35℃,(r=2413J/kg,pw=5.62Pa)的空气, 以5m/s流速平行流过物料表面,物料进入间隙干燥器时,含水量0.125kg水/kg干料,终 态含水量要求0.025g水/kg干料,临界自由含水量Xc=0.07g水/g干料,平衡含水量 X*=0.005g水/kg干料,Gc=10kg干料,干燥面积A=1m2。 求:干燥所需时间? 解:X1=0.125-0.005=0.12g水/kg干料 X2=0.025-0.005=0.02kg水/kg干料 先求恒速段 127

127 素有:⑴物料本身:结构、分散程度;⑵干燥介质状态及操作 条件:u,t, H, P 。 实验表明:恒速段速率越大,越早进入降速段, X C 越大。 定性关系为 t↑ X C ↑;H↑ X C ↓;u↑ X C ↑。 4.间歇干燥过程计算 图 13.12 干燥速率与 XC 如果实验时的物料分散程度、空气条件与生产时一样,就可将小试结果用于生产计算。 1)恒速段干燥时间 由于速率 1 1 ( ) τ Aτ G X X Ad G dX N C C C A − = − = 13-12 可得 A C C AN G (X X ) 1 1 − τ = 13-13 其中速率可按传热速率换算 N k (H H) A = H W − ( ) W W t t r = − α 。 降速段: ∫ = − 2 2 X X A C C N dX A G τ ,近似处理 NA = KX X (直线拟合)后可得 2 2 ln X X AK G C X C τ = 13-14 式中 2 X C , X 均为自由含水量,否则要减去平衡含水量。 * * ln 2 2 X X X X AK G C X C − − τ = 13-15 例 3 p =100kPa ,t =100 ℃,tW = 35℃,( rW = 2413kJ / kg , pW = 5.62kPa )的空气, 以 5m/s 流速平行流过物料表面,物料进入间隙干燥器时,含水量0.125kg 水/kg 干料,终 态含水量要求0.025kg 水/kg 干料,临界自由含水量 X C = 0.07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 X* = 0.005kg 水/kg 干料,GC =10kg 干料,干燥面积 2 A =1m 。 求:干燥所需时间? 解: X kg 1 = 0.125 − 0.005 = 0.12 水/kg 干料 X kg 2 = 0.025 − 0.005 = 0.02 水/kg 干料 先求恒速段

Hm=0.622Pm =0.037g水/g干气 p-Pw H=H.-1094-)=0077g水/s干汽 w-为装0wm0.10mw7g 273 p=1+H_1+00.0.943g1m VH 1.07 G=pu a=0.01430.943×5)8=0.0495kW1m2s 恒速段速率N,=a-】-00495x100-3列=0.0133kg1m 2413 得5-G.-X2_10x012-007-375t秒 AN 1×0.00133 鞋段,=K,则K-是 得5=CXn10x002n007 AN瓶 X00133002-658秒 t=7+72=375+658=1033秒=17.2分钟 5.连续干燥过程 温度 气温t 铁废气 -干操器 0=1w 空气 物温度001 产品,湿料 履表面汽 阶段 图13.13连续干燥过程 1)特点:(1)预热段:物料从进料温度日升至1m:(2表面汽化阶段:物料温度为m,当无Q失 和Q时,为等格过程:3)升温阶段:物料从m升至出口温度日,。在连续干燥过程中,没 有恒速干燥阶段。 128

128 W W W p p p H − = 0.622 = 0.037kg 水/kg 干气 ( ) 1.09 W W W t t r H = H − − = 0.0077kg 水/kg 干气 0.0077) 18 22.4 29 22.4 vH = ( + × 1.07m / kg 273 100 273 3 = + 干气 1.07 1 1+ 0.0077 = + = Hv H ρ 3 = 0.943kg / m G = ρu 0.8 α = 0.0143(0.943×5) kW m s 2 = 0.0495 / 恒速段速率 W W A r t t N ( − ) = α (100 35) 2413 0.0495 = × − kg m s 2 = 0.00133 / 得 A C C AN G (X X ) 1 1 − τ = 1 0.00133 10 (0.12 0.07) × × − = = 375 秒 设降速段 NA = KX X ,则 C A X X N K 恒 = 得 2 2 ln X X AN G X C A C C 恒 τ = 0.02 0.07 ln 0.00133 10× 0.07 = = 658 秒 τ =τ 1 +τ 2 = 375 + 658 =1033秒 =17.2 分钟 5.连续干燥过程 图 13.13 连续干燥过程 1)特点:⑴预热段:物料从进料温度θ1 升至 Wt ;⑵表面汽化阶段:物料温度为 Wt ,当无Q损失 和Q补 时,为等焓过程;⑶升温阶段:物料从 Wt 升至出口温度θ 2 。在连续干燥过程中,没 有恒速干燥阶段

2)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4物料衡算式W=Ge(X,-X2)=V(H-H) (2)热量衡算式 预热器:Q=V(山-o)=Cn化-6) 总热量衡算:Q+Q=Q+Q+0+0纵 式中,Q为预热器所加热量,Q为干燥器补加热量,Q为汽化水分所需热量,Q2为物 料升温所需热量,Q,为废气带走的热量,Q为热损失。 (3③)热效率n 定义热效率 13-15 Q+2 当2外=0,Qw≈0时, 7=5 13-16 41-1o 提高n的措施有:(1)提高4(物料要耐温):(2)降低废气出口温度2:(3)中间加热;(4)废 气面循环 6。理想干燥过程与实际干燥过程 理想干燥简化假定: (1)不计预热段,升温段(物料温度变化可忽略): (2水分都是在表面汽化阶段除去(0=,): (3)Q=0: ④忽略Q领 结果:干燥为等焓过程。 1)理想干燥过程计算 gh山HH46, X0-X XrdXGcXi.0 图13.14理想干燥过程 经数学描述后可得 V(H2-H)=Gc(X-X2) 13-17 129

129 2)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⑴物料衡算式 ( ) W = GC X1 − X 2 ( ) =V H2 − H1 ⑵热量衡算式 预热器: ( ) 1 0 Q =V I − I ( ) 1 1 0 VC t t = pH − 总热量衡算:Q + Q补 = Q1 + Q2 + Q3 + Q损 式中,Q 为预热器所加热量, Q补 为干燥器补加热量,Q1为汽化水分所需热量, Q2 为物 料升温所需热量,Q3为废气带走的热量,Q损 为热损失。 ⑶热效率η 定义热效率 Q Q补 Q Q + + = 1 2 η 13-15 当Q补 = 0,Q损 ≈ 0时, 1 0 1 2 t t t t − − η = 13-16 提高η 的措施有:⑴提高 1 t (物料要耐温);⑵降低废气出口温度 2t ;⑶中间加热;⑷废 气再循环。 6.理想干燥过程与实际干燥过程 理想干燥简化假定: ⑴不计预热段,升温段(物料温度变化可忽略); ⑵水分都是在表面汽化阶段除去( W θ = t ); ⑶Q补 = 0; ⑷忽略Q损 。 结果:干燥为等焓过程。 1)理想干燥过程计算 图 13.14 理想干燥过程 经数学描述后可得 ( ) ( ) V H2 − H1 = GC X1 − X2 13-17

1=12,1w=常数 13-18 = 13-19 . 13-20 2- Q=emG-4k)=aaf△1n 13-21 4山ns{-5 In 13-22 62-4w 例4湿物料量1.75kg5,由含水量w1=20%干燥至w2=1%,室外空气温度为20℃,湿球温度为 16℃,经预热后进入干燥器,出口废气达到指定温度后排出,现采用两种万案: 1.气体一次预热至120℃,增湿至43℃后排出: 2.设置中间加热,即预热至120℃,气体进入干燥器,增湿至中间达43℃时,再被加热至100 ℃,继续增湿至50℃排出。 设为理想干燥器,总压10OkP阳。求:两种情况下的V,。 图13.15例4附图 解:1.查16℃下,Pw=1.82kPa,m=2463kJ/kg 1.82 月,=0.62×10-1872=0.015g水/kg千气 -m-)-015-2(20-16=098g水千 109 1,=(1.01+1.88H)M+2500H。=(1.01+1.88×0.0098)×120+2500×0.0098 =148J/kg干气 12=1, 1.-1.01、 H,=18,+2500 0.0404g水/kg干气 =G5==175x020-001-0,36d 1-1w2 1-0.01 0

130 1 2 I = I , tW = 常数 13-18 W θ = t 13-19 W pH W t t t t a Vc V − − = 2 1 ln α 13-20 ( ) 1 2 Q Vc t t = pH − m =αaV∆t 13-21 W W m t t t t t t t − − − ∆ = 2 1 1 2 ln 13-22 例 4 湿物料量 1.75kg/s,由含水量 w1=20%干燥至 w2=1%,室外空气温度为 20℃,湿球温度为 16℃,经预热后进入干燥器,出口废气达到指定温度后排出,现采用两种方案: 1.气体一次预热至 120℃,增湿至 43℃后排出; 2.设置中间加热,即预热至 120℃,气体进入干燥器,增湿至中间达 43℃时,再被加热至 100 ℃,继续增湿至 50℃排出。 设为理想干燥器,总压 100kPa。求:两种情况下的V,η 。 图 13.15 例 4 附图 解:1.查 16℃下, pW =1.82kPa , rW = 2463kJ / kg 100 1.82 1.82 0.622 − HW = × = 0.0115kg 水/kg 干气 ( ) 0 0 W H W W t t k r H = H − − α (20 16) 2463 1.09 = 0.0115 − × − = 0.0098kg 水/kg 干气 1 0 1 2500 0 I = (1.01+1.88H )t + H = (1.01+1.88×0.0098)×120 + 2500× 0.0098 =148kJ / kg 干气 , 2 1 I = I 1.88 2500 1.01 2 1 2 2 + − = t I t H = 0.0404kg 水/kg 干气 2 1 2 1 1 w w w W G − − = 1 0.01 0.20 0.01 1.75 − − = × = 0.336 kg/s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