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自学指导)第八章 气体吸收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79.9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八章气体吸收 8.1教学基本要求:(10学时) 概述工业吸收过程:气体吸收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吸收过程的经济性与吸收剂 的选择原则。 气液相平衡亨利定律,温度、总压对平衡的影响。 封扩散与单相传质分子扩散、对流传质与双膜理论 相际传质相际传质速率方程,传质分系数和总系数的关系:溶解度对两相传质阻力分 配的影响。 吸收过程数学描述低浓度气体吸收的假定:物料衡算、传质速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传 质单元数的计算。 吸收过程设计吸收过程设计中参数的选择,最小液气比。 吸收操作影响吸收结果的操作因素分析。 8.2基本概念: 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吸收的基本依据是混合物中各 组份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主要操作费 溶剂再生费用,溶剂损失费用 解吸方法升温、减压、吹气。 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溶解度大,选择性高,再生方便,蒸汽压低损失小。 相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m、B、H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E、H与总压无关,m反比于总 压。 漂流因子P/P表示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 (气、液)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 气体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关:液体扩散系数与温 度、粘度有关。 传质机理分子扩散、对流传质。 气液相际物质传递步骤气相对流,相界面溶解,液相对流。 有效膜理论与溶质渗透理论的结果差别有效膜理论获得的结果为k∝D,溶质渗透理 论考忠到微元传质的非定态性, 得的结果为kcD 传质速率方程式传质速率为浓度差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乘积。因工程上浓度有多种表 达,推动力也就有多种形式,传质系数也有多种形式,使用时注意一一对应。 传质阻力控制传质总阻力可分为两部分,气相阻力和液相阻力。当ykx时,为液相阻力控制。 低浓度气体吸收特点①G、L为常量,②等温过程,③传质系数沿塔高不变。 建立操作线方程的依据塔段的物料衡算。 返混少量流体自身由下游返回至上游的现象。 最小液气比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的液气比。 NOG的计算方法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吸收因数法,数值积分法。 OG的含义塔段为一个传质单元高,气体流经一个传质单元的浓度变化等于该单元内 的平均推动力 常用设备的0G值0.15~1.5m。 吸收剂三要素及对吸收结果的影响吸收剂三要素是指t、x、L。t↓,x!,L↑均有 利于吸收

76 第八章 气体吸收 8.1 教学基本要求:(10 学时) 概述 工业吸收过程;气体吸收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吸收过程的经济性与吸收剂 的选择原则。 气液相平衡 亨利定律,温度、总压对平衡的影响。 扩散与单相传质 分子扩散、对流传质与双膜理论。 相际传质 相际传质速率方程,传质分系数和总系数的关系;溶解度对两相传质阻力分 配的影响。 吸收过程数学描述 低浓度气体吸收的假定;物料衡算、传质速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传 质单元数的计算。 吸收过程设计 吸收过程设计中参数的选择,最小液气比。 吸收操作 影响吸收结果的操作因素分析。 8.2 基本概念: 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 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吸收的基本依据是混合物中各 组份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主要操作费 溶剂再生费用,溶剂损失费用。 解吸方法 升温、减压、吹气。 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 溶解度大,选择性高,再生方便,蒸汽压低损失小。 相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 m、E、H 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E、H 与总压无关,m 反比于总 压。 漂流因子 P/PBm表示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 (气、液)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 气体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关;液体扩散系数与温 度、粘度有关。 传质机理 分子扩散、对流传质。 气液相际物质传递步骤 气相对流,相界面溶解,液相对流。 有效膜理论与溶质渗透理论的结果差别 有效膜理论获得的结果为 k∝D,溶质渗透理 论考虑到微元传质的非定态性,获得的结果为 k∝D 0.5。 传质速率方程式 传质速率为浓度差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乘积。因工程上浓度有多种表 达,推动力也就有多种形式,传质系数也有多种形式,使用时注意一一对应。 传质阻力控制 传质总阻力可分为两部分,气相阻力和液相阻力。当 mky>kx 时,为液相阻力控制。 低浓度气体吸收特点 ①G、L 为常量,②等温过程,③传质系数沿塔高不变。 建立操作线方程的依据 塔段的物料衡算。 返混 少量流体自身由下游返回至上游的现象。 最小液气比 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的液气比。 NOG 的计算方法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吸收因数法,数值积分法。 HOG 的含义 塔段为一个传质单元高,气体流经一个传质单元的浓度变化等于该单元内 的平均推动力。 常用设备的 HOG 值 0.15~1.5 m。 吸收剂三要素及对吸收结果的影响 吸收剂三要素是指 t、x2、L。t↓,x2↓,L↑均有 利于吸收

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区别溶质是否与液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增强因子化学吸收速率与物理吸收速率之比。 容积过程慢反应使吸收成容积过程 表面过程快反应使吸收成表面过程 8.3基本内容: 一、概述 个完整的吸收过程包括吸收和溶剂再生,而溶剂再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解吸。 1.吸收的目的 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除去气体中的有害成分(气体净化)。 2.吸收过程的依据(原理) 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 吸收过程必须解决的问题:1)选合适的溶剂一选择性吸收:2)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 气→液:3)溶剂的再生一往往要解吸、精馏 3.溶剂选 选择溶剂的主要要求是:1)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2)选择性要高:3)再生方便。 4.吸收设备 按接触方式可分为两种:级式接触,如板式塔:微分接触,如填料塔。 5.常用解吸方法 升温 、吹气。 二、气液相平衡 1.溶解度曲线 纯水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氨,因为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那么,溶解度与哪些主要因 素有关呢?溶解度与气相分压、温度有关。通常,将它表达成气相分压与温度、液相浓度的 关系。由物化中所学相平衡=,可得 Pyo=xPO 或 乃=x 0. 分压与温度、浓度有关。低浓度时,近似为直线,服从亨利定律: P.=Ex 8-1 式中x为液相摩尔分率。也可表达为 儿=x 8-2 式中y为气相摩尔分率,m=三 ·也可表达为p.=HC,其中C为摩尔浓度,H、M,E Ps E,H,m都称为亨利常数。温度上升,E,H,m均随之上升。总压上升,E,H不变,m下降。 2。过程进行的方向、极限和推动力 气液相平衡指出了过程进行的极限。如果气液两相不平衡,高逸度相向低逸度相传质。 所以,根据相平衡可以确定过程进行的方向,如吸收还是解吸。过程的推动力可以用同一相

77 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区别 溶质是否与液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增强因子 化学吸收速率与物理吸收速率之比。 容积过程 慢反应使吸收成容积过程。 表面过程 快反应使吸收成表面过程。 8.3 基本内容: 一、概述 一个完整的吸收过程包括吸收和溶剂再生,而溶剂再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解吸。 1.吸收的目的 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除去气体中的有害成分(气体净化)。 2.吸收过程的依据(原理) 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 吸收过程必须解决的问题:1)选合适的溶剂—选择性吸收;2)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 气→液;3)溶剂的再生—往往要解吸、精馏。 3.溶剂选择 选择溶剂的主要要求是:1)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2)选择性要高;3)再生方便。 4.吸收设备 按接触方式可分为两种: 级式接触,如板式塔;微分接触,如填料塔。 5.常用解吸方法 升温、减压、吹气。 二、气液相平衡 1.溶解度曲线 纯水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氨,因为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那么,溶解度与哪些主要因 素有关呢?溶解度与气相分压、温度有关。通常,将它表达成气相分压与温度、液相浓度的 关系。由物化中所学相平衡 V l f = f ,可得 0 i i i i Pi Py φ = x r 或 i i i i i r P Py x φ = 0 分压与温度、浓度有关。低浓度时,近似为直线,服从亨利定律: p Ex e = 8-1 式中 x 为液相摩尔分率。也可表达为 y mx e = 8-2 式中 y 为气相摩尔分率, P E m = 。也可表达为 pe = HC ,其中C 为摩尔浓度, S MSE H ρ ≈ 。 E,H,m 都称为亨利常数。温度上升,E,H,m 均随之上升。总压上升,E,H 不变,m 下降。 2.过程进行的方向、极限和推动力 气液相平衡指出了过程进行的极限。如果气液两相不平衡,高逸度相向低逸度相传质。 所以,根据相平衡可以确定过程进行的方向,如吸收还是解吸。过程的推动力可以用同一相

的浓度与平衡浓度差(如)来表示。 例1含氨气体y=0.10,在1013kPa,20℃下与稀氨水x=0.05接触,试求过程的方向、推 动力。己知y=0.94x。 解1:由y.=0.94×0.05=0.047x=0.05 m0.94 x。>x气相向液相传质,吸收。推动力xx=0.106-0.05=0.056。 三、扩散和单相传质 1.分子扩散(两组分) 分子打散速率可以用FiCk定律表示 J=-Da dc 8-3 对于气体,当压力、温度一定时,总浓度不变 Cu-C+C,-RT C S+A 这样 A+B d 告 CB A 气相 液相 对于双组分DB=Da=D -N 所以,扩散速率 J4=-J8 当存在主体流动N时,如图8.1所示。此时, 图8.1分子扩散 净物流为N=NM+J4+Ja 由于J,=-J,所以N=N 而 N=N +Ng 对于A组分,传递速率N,为扩散流J与净物流N中夹带x之和,即 N,=,+,=,+N,,号 8-4 此式为扩散速率方程。 2.扩散速率方程应用 ①等分子反向扩散N4=-NB

78 的浓度与平衡浓度差(如 y-ye)来表示。 例 1 含氨气体 y=0.10,在 101.3kPa,20℃下与稀氨水 x=0.05 接触,试求过程的方向、推 动力。已知 y x e = 0.94 。 解 1:由 ye = 0.94×0.05 = 0.047 x = 0.05 x x e > 气相向液相传质,吸收。推动力 xe-x=0.106-0.05=0.056。 三、扩散和单相传质 1.分子扩散(两组分) 分子扩散速率可以用 Fick 定律表示 dz dC J D A A = − AB 8-3 对于气体,当压力、温度一定时,总浓度不变 RT P CM = CA +CB = 这样 dz dC dz dCA B = − 而 dz dC J D B B = − BA 对于双组分 DAB = DBA = D 所以,扩散速率 A B J = −J 当存在主体流动 NM时,如图 8.1 所示。此时, 图 8.1 分子扩散 净物流为 M A B N = N + J + J 由于 A B J = −J ,所以 N = NM 而 N = NA + NB 对于 A 组分,传递速率 NA为扩散流 JA与净物流 N 中夹带 xA之和,即 A A A A NA N = J + Nx = J + ( M A B C C N ) 8-4 此式为扩散速率方程。 2.扩散速率方程应用 ①等分子反向扩散 NA = −NB

如煤的燃烧,O,从气相扩散至固体表面,CO,从固体表面扩散至气相。这时 N,=J,=-DdC 浓度线性分布 N,-gCn-Ca) 8-5 ②单向扩散N。=0 如气液吸收,溶质A从气相扩散至液相,惰性组分B没有传递。这时 N,+N号 N,1-S)=-D Cv d 浓度非线性分布,积分后 _DCv-(Ca-Ca) NA二6CN 8-6 式中C则-Cm二C血,L为漂流因子≥1,漂流因子体现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对 于A组分低含量吸收,有CL1。 CBM 3.扩散系数 P,量级10m Tl.8 气体扩散系数Dx Pa 液体村敬系数D五级1产 4.对流传质 类似于传热中的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质速率为 N4=k,(C,-C) 8-7 Na=kg(p-P) 8-8 界面i N4=k(y-) 8-9 图8.2传质步骤 N.=k,(x,-x) 8-10 多

79 如煤的燃烧,O2 从气相扩散至固体表面,CO2 从固体表面扩散至气相。这时 dz dC N J D A A = A = − 浓度线性分布 ( ) A CA1 CA2 D N − δ = 8-5 ②单向扩散 = 0 NB 如气液吸收,溶质 A 从气相扩散至液相,惰性组分 B 没有传递。这时 M A A A A C C N = J + N 即 dz dC D C C N A M A A (1− ) = − 浓度非线性分布,积分后 ( ) A1 A2 BM M A C C C D C N − δ = 8-6 式中 1 2 2 1 ln B B B B BM C C C C C − = , BM M C C 为漂流因子≥1。漂流因子体现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对 于 A 组分低含量吸收,有 ≈1 BM M C C 。 3.扩散系数 气体扩散系数 P T D 1.81 ∝ , 量级 10-5 m 2 /s 液体扩散系数 µ T D ∝ ,量级 10-9~-10 m 2 /s 4.对流传质 类似于传热中的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质速率为 N k (C C) A = L i − 8-7 ( ) A g p pi N = k − 8-8 ( ) A y i N = k y − y 8-9 图 8.2 传质步骤 N k (x x) A = x i − 8-10

注意推动力与传质(分)系数的一一对应。 5.传质理论 ①有效膜理论认为,气液两相传质阻力可以看作两层有效静滞膜,分子定态扩散通过这 两层膜,结论为传质系数k心D ②溶质渗透理论、③表面更新理论引入了非定态扩散的概念,结论为传质系数 kcD5。这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 四、相际传质 溶质从气相到液相的传质,经历三个步骤:①从气相主体对流传质到界面:②在界面上 溶解:③从界面对流传质到液相主体。 1.相际传质速率方程 气相对流传质N4=k,心y-y):界面相平衡为=,:液相对流传质N4=k,(:-x)。 将上述三式消去界面浓度x,y,如 4=-x=-y+mx-9=y=k,0-) 8-11 1,1 k k.k. 则K,十为传预系数。同样N,=(化一同得,工m, mk,k 2.阻力控制 式81中,心为总推动力总力人+”,即由两部分阻力组成当》 Ky ky ks kk 时,气相阻力控制,可得K,≈人,Km冰,y≈.。例如,水吸收N,C1等易溶物 系都是气相阻力控制。当 例如,水吸收,C0,0,等难溶物系都是液相阻力控制。 五、低含量气体吸收 1.低含量气体吸收的特点 当气体混合物中溶质含量低于5~10%时,可认为是低含量气体吸收。它有三个基本特 点:①气液相流率G,L沿塔为常量:②吸收过程是等温的,不必要进行热量衡算,相平衡关 系视作不变:③传质系数为常量,k,k,沿塔不变。这三个特点也即数学描述的基本假定。 2.过程的基本方程式 经数学描述获得 -是,产N 8-12

80 注意推动力与传质(分)系数的一一对应。 5.传质理论 ①有效膜理论认为,气液两相传质阻力可以看作两层有效静滞膜,分子定态扩散通过这 两层膜,结论为传质系数 k ∝ D ②溶质渗透理论、③表面更新理论引入了非定态扩散的概念,结论为传质系数 0.5 k ∝ D 。这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 四、相际传质 溶质从气相到液相的传质,经历三个步骤:①从气相主体对流传质到界面;②在界面上 溶解;③从界面对流传质到液相主体。 1.相际传质速率方程 气相对流传质 ( ) A y i N = k y − y ;界面相平衡 i mxi y = ;液相对流传质 N k (x x) A = x i − 。 将上述三式消去界面浓度 i i x , y ,如 x i y i A k x x k y y N 1 1 − = − = y x i i k m k y y m x x + − + − = 1 ( ) ( ) 1 y e y x e K y y k m k y y = − + − = 8-11 则 y x y k m k K + = 1 1 为总传质系数。同样 N K (x x) A = x e − ,可得 y y x x mK mk k K = + = 1 1 1 。 2.阻力控制 式8-11中,y-ye为总推动力,总阻力 y y x k m K k = + 1 1 ,即由两部分阻力组成。当 y x k m k >> 1 时,气相阻力控制,可得 y y K ≈ k , Kx ≈ mky , i e y ≈ y 。例如,水吸收 NH3,HCl 等易溶物 系都是气相阻力控制。当 y x k m k << 1 时,液相阻力控制, Ky ≈ kx / m , x x K ≈ k , i e x ≈ x 。 例如,水吸收 H2,CO2,O2等难溶物系都是液相阻力控制。 五、低含量气体吸收 1.低含量气体吸收的特点 当气体混合物中溶质含量低于 5~10%时,可认为是低含量气体吸收。它有三个基本特 点:①气液相流率 G,L 沿塔为常量;②吸收过程是等温的,不必要进行热量衡算,相平衡关 系视作不变;③传质系数为常量, x y k ,k 沿塔不变。这三个特点也即数学描述的基本假定。 2.过程的基本方程式 经数学描述获得 ∫ ∫ − = = 1 0 2 y y y e H y y dy K a G H dh = HOG NOG 8-12

式中以怎为质元滴成,成c-, G -为传质单元数。工业常用填料的HoG 一般为015-15mN的合义为平推动万 表示分离任务难易。 3.操作线和平均推动力 操作线表示同一塔截面上气液相浓度关系,它是塔段物料衡算的结果,见图8.3中控制 斜率 10 y=mx G 图83吸收操作线 Gy+Lx=Gy+Lx 得操作线 y=后x+- L 8-13 操作线上任意一点到平衡线的垂直距离为局部传质推动力y-八。将式8-13代入式8-12, 并积分得 8-14 △y, Ay 式中4y,=当一m)-m为对数平均推动力. Iny-mx 2-1x 这样 Gy-y H-K,d Ay. 8-15 4.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有①对数平均推动力法:②吸收因数法:③数值积分法。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见式8-15,当平衡线y=r+b时也适用。 吸收因数法适用于y=m的情况,它的结果为 NoG=- 8-16 L

81 式中 K a G H y OG = 为传质单元高度, ∫ − = 1 2 y y e OG y y dy N 为传质单元数。工业常用填料的 H OG 一般为 0.15~1.5m。 N OG 的含义为 平均推动力 1 2 y − y 表示分离任务难易。 3.操作线和平均推动力 操作线表示同一塔截面上气液相浓度关系,它是塔段物料衡算的结果,见图 8.3 中控制 体 图 8.3 吸收操作线 Gy1 + Lx = Gy + Lx1 得操作线 1 1 x G L x y G L y = + − 8-13 操作线上任意一点到平衡线的垂直距离为局部传质推动力 e y − y 。将式 8-13 代入式 8-12, 并积分得 ∫ − = 1 2 y y e OG y y dy N 2 1 1 2 1 2 ln y y y y y y ∆ ∆ ∆ − ∆ − = my y y ∆ − = 1 2 8-14 式中 2 2 1 1 1 1 2 2 ln ( ) ( ) y mx y mx y mx y mx ym − − − − − ∆ = 为对数平均推动力。 这样 y my y y K a G H ∆ − = 1 2 8-15 4.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有①对数平均推动力法;②吸收因数法;③数值积分法。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见式 8-15,当平衡线 y = mx + b 时也适用。 吸收因数法适用于 y = mx 的情况,它的结果为 ln[(1 ) 1 1 L mG L mG NOG − − = ] 2 2 1 2 L mG y mx y mx + − − 8-16

记A= G为吸收因数,则 c士0-之头照+力 8-17 1- 威长适于不是线可月数用一, 一进行数值积分, 即可获得x值。 5.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 物料衡算G(0y-y2)=L(x-x) 相平衡 y=mx 过程基本方程H=G上-当 K,a△ym 通常,吸收塔高度设计的给定条件是:G,片,m,分离要求为或回收率=乃-)。 需要选择x,L。对于新鲜溶剂,主要是选L。选择的要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技 术上限制:相平衡和物料衡算。最小液气比 台器 8-18 适常,取总-112治…总为设计型计算专有,实际操作时,若名<台。 则乃达不到要求。 例2用清水吸收氨和空气混合气中的氨,在填料塔中逆流操作,已知:G=0.0318kmol/s, 片=0.02,2=0.001,相平衡服从亨利定律,取L=1.2Lmm,K,a=0.0522kol/sm, 求所需塔高。 解:清水6=0,n=1-2=1-0001=0.95 y 0.02 xim-0=m 名12=12m mG 1 Z12mi2x095=0.87

82 记 mG L A = 为吸收因数,则 ) 1 ln[(1 1 1 1 A A NOG − − = ] 1 2 2 1 2 y mx A y mx + − − 8-17 数值积分法适用于平衡线是曲线,可用数值描述时。对 ∫ − = 1 2 y y e OG y y dy N 进行数值积分, 即可获得 NOG值。 5.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 物料衡算 ( ) ( ) 1 2 1 2 G y − y = L x − x 相平衡 y = mx 过程基本方程 y my y y K a G H ∆ − = 1 2 通常,吸收塔高度设计的给定条件是:G, y1,m ,分离要求 2 y 或回收率 ( ) 1 1 2 y y − y η = 。 需要选择 x2 ,L 。对于新鲜溶剂,主要是选 L。选择的要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技 术上限制:相平衡和物料衡算。最小液气比 1 2 1 2 min ( ) x x y y G L e − − = 8-18 通常,取 min 1.1 ~ 2( ) G L G L = 。 min ( ) G L 为设计型计算专有,实际操作时,若 min ( ) G L G L < , 则 2 y 达不到要求。 例 2 用清水吸收氨和空气混合气中的氨,在填料塔中逆流操作,已知:G = 0.0318kmol/sm2 , 0.02 y1 = , 0.001 y2 = ,相平衡服从亨利定律,取 min L =1.2L , Kya = 0.0522 kmol/sm3 , 求所需塔高 H。 解:清水 0 x2 = , 1 2 1 y y η = − 0.95 0.02 0.001 =1− = = η − − = m y m y y G L 1 / 0 min 1 2 = = mη G L G L 1.2 1.2 min 0.877 1.2 0.95 1 1.2 1 = × = η = L mG

3=0时, mGIn(-C)1mG Noc =-1 L 1-n'L 1-0.870-0,8701-095+0871=98 G0.0318 Hs-K00.0522-061 H=HogNog=0.61×9.8=6.0m 6。解吸塔计算 原则上与吸收塔计算相同,不同之处有①操作线在平衡线下方:②有G的问题。 x止y 解 吸 Gmin 22 图8.4解吸 8-19 x1=0.0 实际G>G·®为免符号混乱,用N=二业较好。 上 Ay 例3用过热水蒸汽吹出洗油中的苯,如图8.5所示。 酸 己知:Hac-0.5m,相平衡y=3x,取G=1.2Gmm 吸 求:H 解:G 3×0.05 0.05-0.005 =3.33 x2=0.005 y2=0 L 33-278 图8.5例3附图 L 片=+(g-x)=0+2.78×0.05-0.005)=0.125

83 0 x2 = 时, ln[(1 ) 1 1 L mG L mG NOG − − = ] 1 1 L mG + − η ln[(1 0.877) 1 0.877 1 − − = 0.877] 9.8 1 0.95 1 + = − 0.61 0.0522 0.0318 = = = K a G H y OG m H = HOG NOG = 0.61×9.8 =6.0 m 6.解吸塔计算 原则上与吸收塔计算相同,不同之处有①操作线在平衡线下方;②有Gmin 的问题。 图 8.4 解吸 1 2 1 2 min x x mx y G L − − = 8-19 实际G > Gmin 。③为免符号混乱,用 m OG y y y N ∆ − = 1 2 较好。 例 3 用过热水蒸汽吹出洗油中的苯,如图 8.5 所示。 已知: HOG =0.5m,相平衡 y = 3x ,取 min G =1.2G 求:H 解: 0.05 0.005 3 0.05 1 2 1 2 min − × = − − = x x mx y G L = 3.33 2.78 1.2 3.33 1.2 min = = = G L G L 图 8.5 例 3 附图 1 = 2 + (x1 − x2 ) = 0 + 2.78 G L y y ×(0.05 − 0.005) = 0.125

4y=mm-y=3×0.05-0.125=0.025 4y2=mx3-为=3×0.005=0.015 y.-4y-A=0025-0015-0016 In Ar g =-8-68 H=HNoc=0.5×6.38=3.19m 7.吸收塔的操作型问题 1)操作型问题计算的基本公式与设计型计算一样。 例3一逆流操作吸收塔,相平衡y=2x,另=0.10,x2=0.003得回收率n=0.80。 试求:(1)因解吸不良,x2=0.0075,=? 回者号-2,则和各为多少7 两工况比较,其他均不变,则 当-m=上-mx2 片=0.1,=1-=0.1×(1-0.8)=0.02,代入上式 0.1-2×0.003_0.1-2×0.007 0.02-2×0.003y2-2×0.0075 得,=0.0244,m=1-业=0.756 y ②)x=5+90-3)=003+05x0.1-002)=0043 =x,+26-)=0075+05x01-024=0453 用图表示结果如下

84 3 0.05 0.125 ∆y1 = mx1 − y1 = × − = 0.025 3 0.005 ∆y2 = mx2 − y2 = × = 0.015 2 1 1 2 ln y y y y ym ∆ ∆ ∆ − ∆ ∆ = 0.0196 0.015 0.025 ln 0.025 0.015 = − = 6.38 0.0196 1 2 0.125 = = ∆ − = m OG y y y N H = HOG NOG = 0.5×6.38 = 3.19m 7.吸收塔的操作型问题 1)操作型问题计算的基本公式与设计型计算一样。 例 3 一逆流操作吸收塔,相平衡 y = 2x , 0.10 y1 = , 0.003 x2 = 得回收率η = 0.80。 试求:(1)因解吸不良, ' 0.0075 x 2 = ,η'= ? (2)若 = 2 G L ,则 1 x 和 1 x' 各为多少? 解:(1) K a G H y = ln[(1 ) 1 1 L mG L mG − − ] 2 2 1 2 L mG y mx y mx + − − 两工况比较,其他均不变,则 2 2 1 2 2 2 1 2 ' ' ' y mx y mx y mx y mx − − = − − 0.1 y1 = , (1 ) 0.1 (1 0.8) y2 = y1 − η = × − = 0.02 ,代入上式 ' 2 0.0075 0.1 2 0.0075 0.02 2 0.003 0.1 2 0.003 2− × − × = − × − × y 得 ' 0.0244 y 2 = , 0.756 ' ' 1 1 2 η = − = y y (2) ( ) 1 2 1 2 y y L G x = x + − = 0.003 + 0.5× (0.1− 0.02) = 0.043 ' ' ( ' ) 1 2 1 2 y y L G x = x + − = 0.0075 + 0.5×(0.1− 0.0244) = 0.0453 用图表示结果如下

y=mx 图8.6工况比较 2)吸收塔的调节主要是吸收溶剂入塔的三要素t、x、L。吸收剂进塔条件对吸收操作结果 的影响: A.L1,2,x。显然,L增大,出口液相浓度x降低,有利于吸收,使2下降。 B。t↑,m一,一,X。温度上升,m增大,不利于吸收,y增大,x降低。 C.y↑,y x。根据输入输出的线性顺变关系,y增大,y2增大,x增大。 若P,结果如何?G1,结果如何?读者可以自己分析 3)极限问题 即使塔高不限,出塔的气体浓度y2、液体浓度X1都有极限。y2min、x1mx受到相平衡和 物料衡算的限制。当H一∞时,由H=H二可知,必定Ay。→0,有一端推动力 Av 为零。 远流条件下,当台m mG>1时,操作线斜 率大于平衡线斜率。当操作线往平衡线靠时,得=m,而x=,+0-乃)

85 图 8.6 工况比较 2)吸收塔的调节主要是吸收溶剂入塔的三要素 t、x2、L。吸收剂进塔条件对吸收操作结果 的影响: A.L↑,y2 ,x1 。显然,L 增大,出口液相浓度 x1降低,有利于吸收,使 y2下降。 B. t↑,m ,y2 ,x1 。温度上升,m 增大,不利于吸收,y2增大,x1降低。 C. y1↑,y2 ,x1 。根据输入输出的线性顺变关系,y1增大,y2增大,x1增大。 若 P↑,结果如何? G↑,结果如何?读者可以自己分析。 3)极限问题 即使塔高不限,出塔的气体浓度 y2、液体浓度 x1 都有极限。y2min、x1max 受到相平衡和 物料衡算的限制。当 H→∞时,由 m OG y y y H H ∆ − = 1 2 可知,必定 ∆ym → 0 ,有一端推动力 为零。 逆流条件下,当 m G L 或 >1 mG L 时,操作线斜 率大于平衡线斜率。当操作线往平衡线靠时,得 2 mx2 y = ,而 ( ) 1 2 1 2 y y L G x = x +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