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简介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 课程。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本教材是根据新规范以及 国家教育部大学本科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要求编写的。 > 本课程教材采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李国 强等编著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书共分八章, 分别介绍了地震有关知识、抗震设计原则与要求、场 地分类与基础抗震、地震作用与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砌体结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多高层钢结构和 单层厂房结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与减震设计,可作为 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本科及专升本学生使用
2 课程简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 课程。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本教材是根据新规范以及 国家教育部大学本科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要求编写的。 本课程教材采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李国 强等编著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书共分八章, 分别介绍了地震有关知识﹑抗震设计原则与要求﹑场 地分类与基础抗震﹑地震作用与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砌体结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多高层钢结构和 单层厂房结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与减震设计,可作为 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本科及专升本学生使用
教学大纲 一、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抗震计算的理论基础和 扎实的概念设计基础,从而能够从事一般工程的抗震设计工作。 二、基本要求 (一)绪论了解地震的特点,掌握地震的成因、类型、震级与烈 度的概念;地震造成的破坏现象;地震工程与工程地震学科的发 展概况;本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二)(1)理解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及抗震设计总则和基本要 求,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目的,新规范《GBJ11-89》及修改内容 的适用范围,设防目标、建筑物类别及其设防标准,了解抗震设 计的基本要求,包括合理选择场地,区分近震与远震,合理选择 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及注意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2)抗震 结构的概念设计理解抗震概念的重要性,抗震设计的复杂性,结 构受震破坏的宏观概念,框架结构的两种基本屈服机制,以及强
3 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抗震计算的理论基础和 扎实的概念设计基础,从而能够从事一般工程的抗震设计工作。 二、基本要求 (一)绪论了解地震的特点,掌握地震的成因、类型、震级与烈 度的概念;地震造成的破坏现象;地震工程与工程地震学科的发 展概况;本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二)(1)理解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及抗震设计总则和基本要 求,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目的,新规范《GBJ11-89》及修改内容 的适用范围,设防目标、建筑物类别及其设防标准,了解抗震设 计的基本要求,包括合理选择场地,区分近震与远震,合理选择 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及注意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2)抗震 结构的概念设计理解抗震概念的重要性,抗震设计的复杂性,结 构受震破坏的宏观概念,框架结构的两种基本屈服机制,以及强
震不倒塌结构的概念分析。(3)场地、地基和基础了解覆盖层 对结构地震反应及破坏率的影响;理解地段、场解土与场地的分 类原则;掌握场地土液化判别方法,承载力验算方法及地基抗震 措施。(4)结构动力特性了解结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阻尼 比和振型)的计算和测试方法。(5)地震作用深入理解地基作 用的基本概念,了解地震作用理论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水平地 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法,深入理解地震影响系数(地, 震反应谱)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6)了解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法涉及的基本问题;影响结构 (或构件)恢复力模型的主要因素,几种典型的滞回环,了解单 自由度弹塑性体系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三)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了解多层砌体房屋内框架房屋的 震害特点,影响其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强度、延性、整体性) 掌握建筑结构的合理布置与选型原则,包括平、立、剖面 及地下室的合理布置,房屋总高度及层数限制,房屋高宽比和长
4 震不倒塌结构的概念分析。(3)场地、地基和基础了解覆盖层 对结构地震反应及破坏率的影响;理解地段、场解土与场地的分 类原则;掌握场地土液化判别方法,承载力验算方法及地基抗震 措施。(4)结构动力特性了解结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阻尼 比和振型)的计算和测试方法。(5)地震作用深入理解地基作 用的基本概念,了解地震作用理论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水平地 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法,深入理解地震影响系数(地 震反应谱)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6)了解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法涉及的基本问题;影响结构 (或构件)恢复力模型的主要因素,几种典型的滞回环,了解单 自由度弹塑性体系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三)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了解多层砌体房屋内框架房屋的 震害特点,影响其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强度、延性、整体性), 掌握建筑结构的合理布置与选型原则,包括平、立、剖面 及地下室的合理布置,房屋总高度及层数限制,房屋高宽比和长
> 高比的限制及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熟练掌握其地震作用的计算 和抗震验算方法,掌握提高砌体房屋的主要构造措施。 >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了解多层和高层钢 筋混凝土房屋的承重结构和非承重结构的震害特点,包括框架房 屋,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墙房屋的震害特点,场地对房屋震 害的影响,掌握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原则与一般规定,包括结构 体系的选择。规则和不规则结构的区分标准,结构抗震等级的划 分,结构布置原则,地基与基础的选择,防震缝的处理,结构构 件的抗震构造措施,以增加结构延性,提高抗震能力。 ,(五)单层工业厂房的抗震设计了解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单层砖柱厂房和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性能和震害特点,理解上 述三类厂房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包括厂房布置的原则,柱、天 窗、屋架、屋盖及支撑系统的选型,屋架与柱、围护墙与柱连接 构造,掌握等高及不等高单层厂房自由振动的实用计算方法,包 括考虑空间作用的简化计算方法,基本周期的折减系数、抗震验 算方法,理解三类厂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5 高比的限制及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熟练掌握其地震作用的计算 和抗震验算方法,掌握提高砌体房屋的主要构造措施。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了解多层和高层钢 筋混凝土房屋的承重结构和非承重结构的震害特点,包括框架房 屋,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墙房屋的震害特点,场地对房屋震 害的影响,掌握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原则与一般规定,包括结构 体系的选择。规则和不规则结构的区分标准,结构抗震等级的划 分,结构布置原则,地基与基础的选择,防震缝的处理,结构构 件的抗震构造措施,以增加结构延性,提高抗震能力。 (五)单层工业厂房的抗震设计了解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单层砖柱厂房和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性能和震害特点,理解上 述三类厂房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包括厂房布置的原则,柱、天 窗、屋架、屋盖及支撑系统的选型,屋架与柱、围护墙与柱连接 构造,掌握等高及不等高单层厂房自由振动的实用计算方法,包 括考虑空间作用的简化计算方法,基本周期的折减系数、抗震验 算方法,理解三类厂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三、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东南大学编著, 清华大学主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抗震设计》,郭继武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包世华 方鄂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6
6 三、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东南大学编著, 清华大学主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抗震设计》,郭继武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包世华、 方鄂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场地与地基 ◆第三章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 第四章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第五章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第六章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了解 ·第七章单层厂房抗震设计(了解) ·第八章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了解)
7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 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 第四章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第五章 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第六章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了解) 第七章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了解) 第八章 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了解)
第一章绪论 > 重点掌握内容 ·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震波 ·地震动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 ·工程设防目的和要求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8
8 第一章 绪论 重点掌握内容 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震波 地震动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 工程设防目的和要求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地震与地震动 >第二节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第三节 地震灾害概说 第四节 工程抗震设防 第五节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习 结题 9
9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震与地震动 第二节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第三节 地震灾害概说 第四节 工程抗震设防 第五节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小 结 习 题
第一节地震与地震动 >1.1震源、震中、震中距 >1.2地震波 >1.3地震动 10
10 第一节 地震与地震动 1.1 震源、震中、震中距 1.2 地震波 1.3 地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