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点睛:201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新闻阅读 、考点点击 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新闻的内涵比较丰 富,所以同学们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1,消息 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短小的一种体裁。消息的特点是真 短、快,具有“六要素”。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 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2,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好的通讯会涉及 到主题、选料、结构、细节描写等。一般通讯可分为两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3,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强烈新闻性和浓郁文学性的文学体裁,特点是时代性、新闻性、文 学性、说理性。报告文学大体分以下几种:从篇幅上看,有长篇、中篇、短篇、微型之分; 从作品表现的重点来看,有写人为主的人物报告文学和记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 4,人物访谈 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 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是人物访谈。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 出问题。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个问题明确单一:③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④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特写就是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 段,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的新闻体裁。特写一般用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段或者变化 中的一个场景,其中文学手法运用较多,感情充沛,爱憎分明。 二、方法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适当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 根据新闻的特点复习时可采取以下六步骤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 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无论哪种类型的新闻,一般都离不开 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准确 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 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 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特别关注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 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 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考场点睛:2010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新闻阅读 一、考点点击 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新闻的内涵比较丰 富,所以同学们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1,消息 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短小的一种体裁。消息的特点是真、 短、快,具有“六要素”。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 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2,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好的通讯会涉及 到主题、选料、结构、细节描写等。一般通讯可分为两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3,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强烈新闻性和浓郁文学性的文学体裁,特点是时代性、新闻性、文 学性、说理性。报告文学大体分以下几种:从篇幅上看,有长篇、中篇、短篇、微型之分; 从作品表现的重点来看,有写人为主的人物报告文学和记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 4,人物访谈 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 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是人物访谈。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 出问题。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② 每个问题明确单一;③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④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5,特写 特写就是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 段,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的新闻体裁。特写一般用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段或者变化 中的一个场景,其中文学手法运用较多,感情充沛,爱憎分明。 二、方法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适当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 法。根据新闻的特点复习时可采取以下六步骤: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 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无论哪种类型的新闻,一般都离不开 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准确 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 C 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 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 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特别关注。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 目的是针对考纲中 D 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 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 F 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 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中C层 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 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考虑。 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宜结合新闻对象,抓住 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特征来分析。 三、链接高考 例1,(2009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题 (1)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 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 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 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 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 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 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 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 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 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 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 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 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 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 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 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晛 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 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 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 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 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 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 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中 C 层 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 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 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 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考虑。 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宜结合新闻对象,抓住 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特征来分析。 三、链接高考 例 1,(2009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题。 (1)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 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 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 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 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 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 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 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 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 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 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 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 21 岁时就离开大陆,那 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 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 21 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 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 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 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 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 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 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 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 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 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 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 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 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1)对乡愁的理解;(2)诗人的创作动因:(3)诗歌的现状和发展:(4)中文的纯洁度 点评:此题考查概括能力,难度适中 2,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答案: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 为民族的感情寄托 (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答案: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点评:此题考查文中句子的含义。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创作出优秀作 品的根本原因 (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 的作品。 点评:此句仍考查文中句子的含义。 4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 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 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 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更要保持其 特色和纯洁度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开放度,需有自己的见解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 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 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 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 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1)对乡愁的理解;(2)诗人的创作动因;(3)诗歌的现状和发展;(4)中文的纯洁度。 点评:此题考查概括能力,难度适中。 2,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答案: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 为民族的感情寄托。 (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答案: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点评:此题考查文中句子的含义。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创作出优秀作 品的根本原因。 (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 的作品。 点评:此句仍考查文中句子的含义。 4 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 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 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 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更要保持其 特色和纯洁度。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开放度,需有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