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复习公开课 说明文阅读 时间:2008-5-28 教师:范昌启 班级:九(7)班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教学方法 以例点拨、自主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中考链接 出示阅读题 阅读《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1、本文主要说明了 (限10个字以内)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第③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0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二、直击中考 出示中考要求: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九年级复习公开课 说明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教学方法 以例点拨、自主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中考链接 出示阅读题 阅读《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1、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限 10 个字以内)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第③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____,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 140 分贝的噪音。 D、面对 160 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二、直击中考 出示中考要求: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时间:2008-5-28 教师:范昌启 班级:九(7)班
九年级复习公开课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三、阅读指导 l、明确说明对象。 考察方式: 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找出中心句。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2、抓住事物(或事理)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 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 3、归纳说明方法。 考察方式 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 从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回谷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凊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 特点 特别关注: (1)、“下定义”。 (2)、“作比较”。 4、理清说明顺序 1、概括要点 2、看说明的对象。 5、体会说明语言。 考察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题模式:
九年级复习公开课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三、阅读指导 1、明确说明对象。 考察方式: 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找出中心句。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2、抓住事物(或事理)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 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 3、归纳说明方法。 考察方式: 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 从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 特点。” 特别关注: ⑴、“下定义”。 ⑵、“作比较”。 4、理清说明顺序。 1、概括要点。 2、看说明的对象。 5、体会说明语言。 考察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题模式:
九年级复习公开课 ①不能删。 ②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分析说明结构。 1、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2、总体结构 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基本模式 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 过程)③纵横交错式。 常见形式 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3、开头作用有: 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引出说明的内容 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 ①总结全文; 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四、实战演练 独立完成“中考真题”,共同明确。 五、课外延伸 阅读《计量雨滴》、《中国皮影戏》,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说明文阅读 明确说明对象 抓住事物(或事理)特征 归纳说明方法 四.理清说明顺序 五、体会说明语言 六、分析说明结构
九年级复习公开课 ①不能删。 ②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分析说明结构。 1、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2、总体结构: 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基本模式: 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 过程)③纵横交错式。 常见形式: 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3、开头作用有: 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引出说明的内容; 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 结尾作用有: ①总结全文; 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四、实战演练 独立完成“中考真题”,共同明确。 五、课外延伸 阅读《计量雨滴》、《中国皮影戏》,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说明文阅读 一.明确说明对象 二.抓住事物(或事理)特征 三.归纳说明方法 四.理清说明顺序 五、体会说明语言 六、分析说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