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互联 网的诞生与发展 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 巨大作用。 运用: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 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扼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 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 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讲授新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1、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 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学生 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总结 )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 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 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条件 A17世纪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B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C到18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D到18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3)标志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 始的标志 2、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 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
第 13 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互联 网的诞生与发展。 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 巨大作用。 运用: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 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扼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 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 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讲授新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 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学生 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总结: 1)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 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 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条件 A 17 世纪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B 18 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C 到 18 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D 到 18 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3)标志 18 世纪 60 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 始的标志。 2、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8 世纪 60 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 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
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 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思考:原来可利用的动力有哪些?各有什么 缺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种任何地方都能装置的动力机,在当时便成为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 使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 3、瓦特的“万能蒸汽机”(1785年)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要求掌握瓦特蒸汽机的相关内容。并要求 学生总结瓦特万能蒸汽机出现的意义。 1785年万能蒸汽机首先在一家纺纱厂投入使用。1789年,瓦特获得专利,瓦特蒸汽机 很快普及开来,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瓦 特的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 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因此被称为“万能蒸汽机” A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 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 B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瓦特蒸汽机应用于 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 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C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 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 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D造成了环境污染 、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教师展示下列文字资料及相关的影像资料,重点渲染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 A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 B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 C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D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E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电气革命的出现 A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师生互动】请同学阅读本部分内容后,分组讨论20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 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 A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B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C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B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的大量涌现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随后,电灯、电话、电车、 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 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学思之窗】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 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思考:原来可利用的动力有哪些?各有什么 缺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一种任何地方都能装置的动力机,在当时便成为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 使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 3、瓦特的“万能蒸汽机”(1785 年)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要求掌握瓦特蒸汽机的相关内容。并要求 学生总结瓦特万能蒸汽机出现的意义。 1785 年万能蒸汽机首先在一家纺纱厂投入使用。1789 年,瓦特获得专利,瓦特蒸汽机 很快普及开来,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瓦 特的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 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因此被称为“万能蒸汽机”。 A 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 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 B 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瓦特蒸汽机应用于 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 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C 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 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 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D 造成了环境污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教师展示下列文字资料及相关的影像资料,重点渲染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 A 18 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 B 19 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 C 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D 1837 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E 1867 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电气革命的出现 A 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师生互动】请同学阅读本部分内容后,分组讨论 20 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 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 A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B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C 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B 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的大量涌现 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随后,电灯、电话、电车、 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 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学思之窗】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 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 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 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 出来,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 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 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4)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 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 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师生互动】本目内容由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下列两个问题。 1、从最初创造的书写符号,到现在使用的电子媒介,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信息传播 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结合所学说明信息传播变革的简要历程。 A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 B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C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 2、联系实际说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 A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D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E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 负面影响: A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B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C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 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 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 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 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 出来,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 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 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4)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 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 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师生互动】本目内容由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下列两个问题。 1、从最初创造的书写符号,到现在使用的电子媒介,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信息传播 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结合所学说明信息传播变革的简要历程。 A 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 B 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C 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 2、联系实际说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 A 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 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 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D 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E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 负面影响: A 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B 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C 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 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a.学生通过探究南昌起义的原因、了解南昌起义的概况,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b.学生通过第二节目土地革命(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比较分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c.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概况,正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b.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c.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通过中共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总结城市中心论的失败教训,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学习,培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b.学生通过红军长征概况的学习,感悟长征精神,培养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胆略,加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从而突出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这一素质教育新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2.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教学过程: 导入:背景音乐《四渡赤水出奇兵》 【师】同学们,刚刚大家欣赏了一曲红歌《四渡赤水出奇兵》。这歌曲描绘的是中国红军长征的情况——地球上的红飘带。今天,老师也将带领大家走一段红色之旅。 今天我们的红色之旅从江西南昌说起。这段历史讲述的是1927-1937年间的历史。 国共双方的十年对峙,是两个政党的对峙,是两支军队的对峙,是两块地区的对峙,是两个政府的对峙,更是两个阶级的对峙, 【师】让我们走进江西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互动1:同学甲展讲预习案(1)南昌起义。 【师】探究一: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装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反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斗争鲜明的军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 ——分析 1、“叛变”:国民党1924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启示: 【师】史料: 南昌起义之后,军队往哪里去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站:江西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讲述这段历史,我们要从一次会议和一场起义说起。这就是1927年的“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互动学生展讲:秋收起义和八七会议。 【师】 八七会议给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思想混乱是指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组织涣散是指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巨大损失,组织涣散,破坏殆尽。 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选择进攻中心城市。执着于城市,这是非常自然地。 【师】材料: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二、 材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 无疑义地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师】毛泽东分析当时的形势,带领队伍到达了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