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连网导学案 【学习目标】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学法指导】 1.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 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 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 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4.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蒸汽时代”的到来 1.条件 (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 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18世纪,随着 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进程 (1)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 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3.影响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 和 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 工厂,真正意义上的 逐渐形成。 (3)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 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 国家 (4)蒸汽动力在 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细节点拨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把人类社会带入到工业文明时代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条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 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 2.进程 (1)发电机和 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2)长距离的 也日趋成熟。 (1)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被称为 ,也称为 电气革命
- 1 - 第 13 课 从蒸汽机到互连网 导学案 【学习目标】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学法指导】 1.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 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 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必修 2 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 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4.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条件 (1)17 世纪末,英国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18 世纪,随着____________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____________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进程 (1)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__________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80 年代,瓦特又制造了________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3.影响 (1)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________和________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 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 ____________ 工 厂 ,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__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 (3)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________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________国家。 (4)蒸汽动力在____________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细节点拨 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把人类社会带入到工业文明时代。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条件 1831 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___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 础。 2.进程 (1)发电机和________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2)长距离的____________也日趋成熟。 3.影响 (1)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被称为______________,也称为 电气革命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 和世界形势, 掌握了先进的生产 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 的统治。 (3)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 的形成 (4)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 的面貌和人们的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细节点拨注意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异同,全面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 【知识链接】 电气技术的应用、贡献及启示 19世纪,各种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追求,法拉第发现电磁 感应现象。伴随着电磁学理论的进展,工程技术专家敏锐地意识到电力技术对人 类生活的意义,纷纷投身于电力开发、传输和利用方面的研究 1834年,第一台实用电动机诞生,电动机进入了实用化阶段。与此同时,发 电机也处在研制阶段。早期的一台发电机基本上只能供一家或几家照明用,后来, 发电机的功率越来越大,供电范围越来越广,企业家们便建起了发电站,于是产 生了远距离输电的技术问题。1882年法国的一位电气技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远 距离直流输电实验线路。1890^1891年,从法国劳芬到德国法兰克福架起了世界上 第一条三相交流输电线路。随着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交流输电为电力工业 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66年),比利时人格 拉姆发明了电动机。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国人爱迪生是 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 步。首先,电力革命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 业获得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 生产技术更加先进。其次,电力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电子、 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 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资 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 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 整体。再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 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 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使用 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电气技术革命也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生产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社 会主义,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快科教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地位, 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大力发展教育、 科技事业,培养创新人才,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 进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优秀文化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进行现代化建设应改革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青少年要崇尚科 学、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肩负 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基础达标】
- 2 -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____________和世界形势,____________掌握了先进的生产 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________的统治。 (3)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____________的形成。 (4)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________的面貌和人们的____________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细节点拨 注意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异同,全面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 【知识链接】 电气技术的应用、贡献及启示 19 世纪,各种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追求,法拉第发现电磁 感应现象。伴随着电磁学理论的进展,工程技术专家敏锐地意识到电力技术对人 类生活的意义,纷纷投身于电力开发、传输和利用方面的研究。 1834 年,第一台实用电动机诞生,电动机进入了实用化阶段。与此同时,发 电机也处在研制阶段。早期的一台发电机基本上只能供一家或几家照明用,后来, 发电机的功率越来越大,供电范围越来越广,企业家们便建起了发电站,于是产 生了远距离输电的技术问题。1882 年法国的一位电气技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远 距离直流输电实验线路。1890~1891 年,从法国劳芬到德国法兰克福架起了世界上 第一条三相交流输电线路。随着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交流输电为电力工业 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66 年),比利时人格 拉姆发明了电动机。到 20 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国人爱迪生是 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 步。首先,电力革命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 业获得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 生产技术更加先进。其次,电力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电子、 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 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资 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 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 整体。再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 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 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使用 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电气技术革命也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生产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社 会主义,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快科教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地位, 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大力发展教育、 科技事业,培养创新人才,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 进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优秀文化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进行现代化建设应改革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青少年要崇尚科 学、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肩负 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基础达标】
、选择题 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D.汽车 2.下列两幅图是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工厂规模扩大②环境遭受污染③劳动效率提高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 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巨大无比的革命力量一一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 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 现和发明有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④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2006年北京国际汽车展展出了世界首辆汽车——120岁的奔驰。下列各项与这辆“老 爷车”出现于同一时期的是() A.火车B.汽轮C.电话D.电脑 5.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 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 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B.君主立宪制建立 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6.如下图所示,每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力的重大突破,下列对其突破标志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图 图 图三 A.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B.人类社会进入竞争时代 C.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D.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7.因特网的诞生使() 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②交往更加方便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④地球变得更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己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 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拓展提升】 互联网的诞生、发展、作用及其影响 3
- 3 - 一、选择题 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 2.下列两幅图是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工厂规模扩大 ②环境遭受污染 ③劳动效率提高 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早在 19 世纪 50 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 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巨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 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 现和发明有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④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06 年北京国际汽车展展出了世界首辆汽车——120 岁的奔驰。下列各项与这辆“老 爷车”出现于同一时期的是( ) A.火车 B.汽轮 C.电话 D.电脑 5.1851 年 5 月 1 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 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 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建立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6.如下图所示,每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力的重大突破,下列对其突破标志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B.人类社会进入竞争时代 C.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7.因特网的诞生使( ) 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②交往更加方便 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 ④地球变得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 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拓展提升】 互联网的诞生、发展、作用及其影响
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1946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 息技术的基础。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 ENIAC) 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 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储存式电子计算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计算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 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未来的计算机将朝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 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目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100亿次以上。计算机正 在向新的高度发展,日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 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 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2)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①原因:军事上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美国 军方认为,万一仅有的一个集中军事指挥中心被前苏联的核武器摧毁,那么全国军事指挥就 将瘫痪,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由多个分散指挥点构成的指挥系统,某些 指挥点的摧毁,并不影响其他指挥点的正常运转,而这些分散点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某种形 式的通信网。②诞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2.互联网的功用: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 的作用,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出现 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 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 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丰富多彩。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 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 点。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作为继 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 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 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出现。在经济活动中,知识成为交换和 应用的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源于知识的增长,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人力资 本储备。 3.互联网的影响 (1)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实现源共享。 (2)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 (4)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5)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影响着经济的安全。②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③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造成了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网络,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 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造成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 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4 - 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1946 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 息技术的基础。1946 年 2 月 15 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当时由 1.8 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 30 多吨, 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 5000 次加法运算。1949 年,英国剑桥大学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储存式电子计算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计算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 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未来的计算机将朝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 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目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 100 亿次以上。计算机正 在向新的高度发展,日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 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 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2)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①原因:军事上的需要。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冷战,美国 军方认为,万一仅有的一个集中军事指挥中心被前苏联的核武器摧毁,那么全国军事指挥就 将瘫痪,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由多个分散指挥点构成的指挥系统,某些 指挥点的摧毁,并不影响其他指挥点的正常运转,而这些分散点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某种形 式的通信网。②诞生:1969 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2.互联网的功用: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 的作用,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出现。 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 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 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丰富多彩。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 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 点。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作为继 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 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出现。在经济活动中,知识成为交换和 应用的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源于知识的增长,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人力资 本储备。 3.互联网的影响 (1)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实现源共享。 (2)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 (4)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5)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影响着经济的安全。②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③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造成了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网络,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 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造成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 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