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14 题,第Ⅱ卷第15至21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把对应的 答案填写在答题方格內。 3在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 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方框內作答,超岀答题方框书写 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 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 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 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大观园外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大观园内, 潇湘馆有“干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 有五色纱糊就的小窗。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 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高三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第 I 卷第 1 至 14 题,第 II 卷第 15 至 21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 2.答第 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把对应的 答案填写在答题方格内。 3.在答第 II 卷时,必须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 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方框内作答,超出答题方框书写 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 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 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 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大观园外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大观园内, 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 有五色纱糊就的小窗。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 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 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 目传情的重要渠道。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 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 的纱窗去观看宝宝,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 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为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的功能。这 点古人早已发现。《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 了—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 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 的审美眼光。《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小说第二十七 回林黛玉对紫娟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孑回来…….”此 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 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 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虽然薄 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 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 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 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 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 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黛玉 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美人与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 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 目传情的重要渠道。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 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 的纱窗去观看宝宝,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 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为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的功能。这一 点古人早已发现。《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 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 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 的审美眼光。《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小说第二十七 回林黛玉对紫娟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 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 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 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虽然薄 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 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 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 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 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 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黛玉 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美人与
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原本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 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 美感受。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 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 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摘自《中的窗意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 造了诗化的环境。 B.《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 最佳观察点。 C.《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 诗人般的气质。 D.《红楼梦》中的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 空间感等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种,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也各有不同 C.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中,窗户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无论古人和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 C.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隔景、分景等 功能 D.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 精彩。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 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吣陷京师,遇贼将,不屈
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原本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 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 美感受。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 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 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摘自《中的窗意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 造了诗化的环境。 B.《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 最佳观察点。 C.《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 诗人般的气质。 D.《红楼梦》中的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 空间感等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种,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也各有不同。 C.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中,窗户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无论古人和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 C.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隔景、分景等 功能。 D.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 精彩。 二、古诗文阅读(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 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①陷京师,遇贼将,不屈
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僧舍,不入 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 虽贤土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 土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 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③,弗许,日:“吾 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 椁。疾将革◎,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稗◎,弗能 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 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 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 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 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裨 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棺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 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 前埋葬叫渴葬。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文龙将卒反 将:率领 B.先生则躬樵汲 木柴 C.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D.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催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本相高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①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②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僧舍,不入 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 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 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 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④,弗许,曰:“吾 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 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 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 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 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 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 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椑: 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棺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 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 前埋葬叫渴葬。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毛文龙将.卒反 将:率领 B.先生则躬樵.汲 樵:木柴 C.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D.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催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①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本相高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①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②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①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①其从孙某以书诣郡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 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 口不谈《诗》《书》,以致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 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 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2)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8分)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 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8.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9.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2)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5)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列散文,完成1114题 怀念乡村春节(冰客) 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 ②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岀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 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
C.①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①其.从孙某以书诣郡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 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 口不谈《诗》《书》,以致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 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 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译: (2)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译: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8~9 题。(8 分)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 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8.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 分) 9.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2)间关莺语花底滑, 。 (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列散文,完成 11~14 题。 怀念乡村春节 (冰 客) 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 ②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 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
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 过瘾则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 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 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 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 不与人争。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 ③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 望着舂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尽管我们这 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 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 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 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 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 “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 ④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 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 欢乐。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 来年的好景象 ⑤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 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 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 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 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 各个农家必是二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 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 ⑥如今这乏味的城市年夜,人们除了在鞭炮声中展示自己的富有之外,防盗门一关,各 自在家中海吃山喝,既不知道对面的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来自何方,更 别说串门了 ⑦虽然城市这种过年的方式已沿袭已久,谁也无法改变,但我这个过惯了那种朴实的乡 村春节的乡下子民,已是极其厌烦了,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 去寻找和体味乡村那种让我永生难忘的春节。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四期,有删改) 11.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1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5分) 13.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8分) 14.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 过瘾则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 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 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 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 不与人争。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 ③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 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尽管我们这 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 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 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 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 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 “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 ④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 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 欢乐。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 来年的好景象。 ⑤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 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一 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 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 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 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 ⑥如今这乏味的城市年夜,人们除了在鞭炮声中展示自己的富有之外,防盗门一关,各 自在家中海吃山喝,既不知道对面的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来自何方,更 别说串门了。 ⑦虽然城市这种过年的方式已沿袭已久,谁也无法改变,但我这个过惯了那种朴实的乡 村春节的乡下子民,已是极其厌烦了,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 去寻找和体味乡村那种让我永生难忘的春节。 (选自《散文选刊》2011 年第四期,有删改) 11.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5 分) 13.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8 分) 14.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4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滂沱/磅礴炮制/越俎代庖叱咤/姹紫嫣红 B.悄悄/悄然落枕/落花流水果脯/惊魂甫定 C.谥号/裨益下载/载歌载舞斐然/蜚短流长 D.扉页/诽谤包扎/扎扎实实拮据/虎踞龙盘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 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 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 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 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的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 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B.“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 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C.10月1日、2日,中国京剧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的15个经典唱段,7出武戏经典片 断,展示岀流派班学员的精湛技艺与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D.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 30张养老床位 18、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有的存在问越。请指出并改正。(4分) 个小女孩放学回家后长时间哭泣,样子很委屈。父亲问她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 “有一个同学说我长得很丑,跑步的姿势也很难看。”父亲听后,①他只是微笑。突然, 他说:“②我站着就能摸到咱们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小女孩很惊奇,③她不知道父 亲想说什么?就问了一句:“你说什么?”④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站着就能摸到咱们 家的天花板。”⑤小女孩仰头望着天花板,忘了哭泣:这可是将近四米商的天花板啊! 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站着就能摸到它。父亲笑了,⑥父亲得意地说:“不信吧?⑦那你也 不要信那同学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话并不是事实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读完下面这则材料后的感悟。(6分)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 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 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滂.沱/磅.礴 炮.制/越俎代庖. 叱咤./姹.紫嫣红 B. 悄.悄/悄.然 落.枕/落.花流水 果脯./惊魂甫.定 C. 谥.号/裨益. 下载./载.歌载舞 斐.然/蜚.短流长 D.扉.页/诽.谤 包扎./扎.扎实实 拮据./虎踞.龙盘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 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 ....,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 局宜瞻前顾后 ....,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 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 ....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 ....,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 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的。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 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B.“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 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C. 10 月 1 日、2 日,中国京剧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的 15 个经典唱段,7 出武戏经典片 断,展示出流派班学员的精湛技艺与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D.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 30 张养老床位。www.zxxk.com 18、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有的存在问越。请指出并改正。 (4 分) 一个小女孩放学回家后长时间哭泣,样子很委屈。父亲问她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 “有一个同学说我长得很丑,跑步的姿势也很难看。”父亲听后,①他只是微笑。突然, 他说:“②我站着就能摸到咱们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小女孩很惊奇,③她不知道父 亲想说什么?就问了一句:“你说什么?”④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站着就能摸到咱们 家的天花板。”⑤小女孩仰头望着天花板 ,忘了哭泣:这可是将近四米商的天花板啊! 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站着就能摸到它。父亲笑了,⑥父亲得意地说:“不信吧?⑦那你也 不要信那同学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话并不是事实。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读完下面这则材料后的感悟。(6 分)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 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 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20、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成理,不超过⑩0字 (5分)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一项调查中,45.1%的受访党政干部,57,78%的受访公 司白领和55.4%的受访知识分子(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认为自己属于 弱势群体”。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这是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的价值观不断被推翻又重建,却忽视了几千年 以来已被证明成功的东西。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考名牌大学,找到理想 工作”只不过是功利短视之举。猛然间才发现,我们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而忽略 了家庭,过于重视外在而忽略了内心,过于追求物质而冷落了幸福感。其中一个 根源,在于多数人忘记了祖宗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为什么一些“富二代”嚣张跋扈,除了败家就是祸害社会?为什么许多权倾 一时的官员错把“贪”字写成“贫”?更值得我们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几干万缺 少父母教育的留守儿童,会有怎样一个未来?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 不过三代。”一个拥有优秀家训传统并贯彻良好的家族,可以令其子孙后代人皆 君子淑女,人才辈出,香火永续。 根据自己对上文的理解,以“不可丢弃的家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0、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成理,不超过 l00 字。 (5 分)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一项调查中,45.1%的受访党政干部,57, 78%的受访公 司白领和 55.4%的受访知识分子(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认为自己属于 “弱势群体”。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这是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的价值观不断被推翻又重建,却忽视了几千年 以来已被证明成功的东西。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考名牌大学,找到理想 工作”只不过是功利短视之举。猛然间才发现,我们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而忽略 了家庭,过于重视外在而忽略了内心,过于追求物质而冷落了幸福感。其中一个 根源,在于多数人忘记了祖宗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为什么一些“富二代”嚣张跋扈,除了败家就是祸害社会?为什么许多权倾 一时的官员错把“贪”字写成“贫”?更值得我们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几千万缺 少父母教育的留守儿童,会有怎样一个未来?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 不过三代。”一个拥有优秀家训传统并贯彻良好的家族,可以令其子孙后代人皆 君子淑女,人才辈出,香火永续。 根据自己对上文的理解,以“不可丢弃的家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9分) 1.C(“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是“侵窗的月光”) 2.B(从文中看,作用应该是相同的,如通风采光、审美功能等) 3.C(“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无中生有) 、(32分) 4.(3分)B(樵: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作“砍柴”解。) 5.(3分)B(B第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却”;第二个“而”表示修饰关系,不译。A 两个“以”都是介词,“用”;C两个“则”都是连词,“那么”“就”;D两个“其”都是 代词,“他的”。) 6.(3分)A(“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无中生有,朝廷是因为他父亲的忠诚才任命他为千户 长 7.(10分)①甲申年,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城,张怡与义军将领遭遇,他亳不屈服,被拘禁 了起来。将领肆意拷问他,他同党中有人认为张怡有义气而放走了他。(5分)②每年按 时向白云先生请安问候,走进他的房间,发现书架上有上百卷书,都是他所撰写的阐发 儒家经典及论述历史事件的论著。(5分) 8.(1)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2分,答对3~5个给1分,全对2分) (2)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2分) 9.(1)这首词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 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2分)(2)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 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 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2分) 10.(5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幽咽泉流冰下难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25分) 11.(4分) 答案:在内容上:不惜笔墨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形,渲染城里人的“比拼”。(2分) 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乡村春节的情景作铺垫:构成对比,突出对乡村春节的 怀念赞赏之情:(2分) 12.(5分) 答案:场面描写,白描手法:(2分)写了乡村春节的欢乐场面,表现乡村淳朴的民风:(2 分)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1分) 13.(8分) 答案:①“我”与城里人对燃放鞭炮的态度对比 ②“我”不比拼的生活态度与城里人比拼的生活态度对比 ③城里与乡下燃放鞭炮情形的对比 ④城里人冷漠的人际关系与乡下邻里相亲的关系、淳朴民风的对比 ⑤“我”对城里乏味的春节与对乡村春节热闹的春节不同态度的对比
参考答案 一(9 分) 1.C(“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是“侵窗的月光”) 2.B(从文中看,作用应该是相同的,如通风采光、审美功能等) 3.C(“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无中生有) 二、(32 分) 4.(3 分)B(樵: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作“砍柴”解。) 5.(3 分)B(B 第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却”;第二个“而”表示修饰关系,不译。A 两个“以”都是介词,“用”;C 两个“则”都是连词,“那么”“就”;D 两个“其”都是 代词,“他的”。) 6.(3 分)A(“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无中生有,朝廷是因为他父亲的忠诚才任命他为千户 长) 7.(10 分)①甲申年,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城,张怡与义军将领遭遇,他毫不屈服,被拘禁 了起来。将领肆意拷问他,他同党中有人认为张怡有义气而放走了他。(5 分)②每年按 时向白云先生请安问候,走进他的房间,发现书架上有上百卷书,都是他所撰写的阐发 儒家经典及论述历史事件的论著。(5 分) 8.(1)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2 分,答对 3~5 个给 1 分,全对 2 分) (2)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2 分) 9.(1)这首词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 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2 分) (2)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 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 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2 分) 10.(5 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幽咽泉流冰下难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25 分) 11.(4 分) 答案:在内容上:不惜笔墨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形,渲染城里人的“比拼”。(2 分) 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乡村春节的情景作铺垫;构成对比,突出对乡村春节的 怀念赞赏之情;(2 分) 12.(5 分) 答案:场面描写,白描手法;(2 分)写了乡村春节的欢乐场面,表现乡村淳朴的民风;(2 分)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1 分) 13.(8 分) 答案:① “我”与城里人对燃放鞭炮的态度对比; ② “我”不比拼的生活态度与城里人比拼的生活态度对比; ③城里与乡下燃放鞭炮情形的对比; ④城里人冷漠的人际关系与乡下邻里相亲的关系、淳朴民风的对比; ⑤“我”对城里乏味的春节与对乡村春节热闹的春节不同态度的对比;
(对比6分,只要写出3点,每点2分) 好处:通过对比,多方面表现城里与乡村春节的不同,突出我对乡村春节的怀念与对乡 村邻里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2分) 14.(8分) 答案:深刻意蕴:通过对城里和乡村春节氛围的不同描述,寻找一种失落的纯朴的和谐的传 统节日文化。(2分) 情感取向: ①对城里人春节放鞭炮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人春节单一枯燥生活的厌倦 ②对城市沿袭已久过年方式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冷漠的人际关系的鄙弃 ③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情景的回忆,表现了对久违的欢乐春节的向往 ④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人们交往的描写,表现了对乡邻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 (任答出三点给6分 15. D(A pang /pang pao zha/cha B qiao qiao lao/luo fu C shi/ yi zai fei/f ei D fei/fei za/zha ju/ju 16、A(A.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该用“不胜其烦”。B.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 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C.大方之家:见识广博,学问深厚的人。D 管中窥豹,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到全貌。) 17、C(A搭配不当,“措施”和“提高”不能搭配。B.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 民工”前。D.成分残缺,“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床位”后缺少宾语。) 18、(4分)①句,删除“他”。③句,改问号为逗号。④句,删除“又”⑥句,改“父亲” 为他,或删除“父亲”。 19、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不要错误地诠释别 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每点3分 20(5分。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2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3分。) [示例] ①这则新闻折射出当前社会心态失衡、人心不足的现状。人们的物欲和权利欲等越来越 膨胀,永远盯着那些比自己强的人,不满足于自己的既得利益,陷入贪多务得、患得患 失的心理怪圈。 ②这则新闻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党政干部、公司白领等这些处在较高社会阶层的人竟 然自认为是“弱势群体”,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没有社会保障的人们又是什么?这种 身在高处而忘记底层、无视民生的心理要不得。 ③“弱势群体”不是一种感觉,而有它特定的界定标准。这些受访者对“弱势群体” 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这说明我们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客观的定义,让它能涵盖 真正的“弱势群体”,从而引导人们关注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人们 21作文(略) 【参考译文】 张怡,宇瑶星,原名鹿征,上元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任登莱总兵,适逢毛文龙率领士 兵反叛,诱捕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死于这件事。事情报到朝廷,张怡以生员的身份被任命 为锦衣卫干户长。甲申年,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城,张怡与义军将领遭遇,他亳不屈服,被拘 禁了起来。将领肆意拷问他,其同党有人认为张怡有义气而放走了他。过了很久,他才回到
(对比 6 分,只要写出 3 点,每点 2 分) 好处:通过对比,多方面表现城里与乡村春节的不同,突出我对乡村春节的怀念与对乡 村邻里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2 分) 14.(8 分) 答案:深刻意蕴:通过对城里和乡村春节氛围的不同描述,寻找一种失落的纯朴的和谐的传 统节日文化。(2 分) 情感取向: ①对城里人春节放鞭炮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人春节单一枯燥生活的厌倦 ②对城市沿袭已久过年方式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冷漠的人际关系的鄙弃 ③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情景的回忆,表现了对久违的欢乐春节的向往 ④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人们交往的描写,表现了对乡邻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 (任答出三点给 6 分) 15、D(A.pāng / páng páo zhà/chà B. qiāo / qiǎo lào/luò fǔ C. shì / yìzài fěi/f ēi D.fēi/fěi zā/zhā jū/jù) 16 、A(A.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该用“不胜其烦”。 B.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 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C.大方之家:见识广博,学问深厚的人。 D. 管中窥豹,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到全貌。) 17、 C(A.搭配不当,“措施”和“提高”不能搭配。B.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 民工”前。 D.成分残缺,“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 30 张床位”后缺少宾语。) 18、(4 分)①句,删除“他”。③句,改问号为逗号。④句,删除“又”⑥句,改“父亲” 为他,或删除“父亲”。 19、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不要错误地诠释别 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每点 3 分) 20(5 分。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 2 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 3 分。) [示例] ①这则新闻折射出当前社会心态失衡、人心不足的现状。人们的物欲和权利欲等越来越 膨胀,永远盯着那些比自己强的人,不满足于自己的既得利益,陷入贪多务得、患得患 失的心理怪圈。 ②这则新闻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党政干部、公司白领等这些处在较高社会阶层的人竟 然自认为是“弱势群体”,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没有社会保障的人们又是什么?这种 身在高处而忘记底层、无视民生的心理要不得。 ③“弱势群体”不是一种感觉,而有它特定的界定标准。这些受访者对 “弱势群体” 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这说明我们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客观的定义,让它能涵盖 真正的“弱势群体”,从而引导人们关注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人们。 21 作文(略) 【参考译文】 张怡,宇瑶星,原名鹿征,上元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任登莱总兵,适逢毛文龙率领士 兵反叛,诱捕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死于这件事。事情报到朝廷,张怡以生员的身份被任命 为锦衣卫千户长。甲申年,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城,张怡与义军将领遭遇,他毫不屈服,被拘 禁了起来。将领肆意拷问他,其同党有人认为张怡有义气而放走了他。过了很久,他才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