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阅读系列【2012】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八讲:把握时代脉博. -3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九讲:构建和谐社会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讲:吟唱感动心曲 23-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一讲:品味文化盛宴.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二讲:树立远大理想.… -43-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三讲:攀登科技高峰
- 2 - 语文主题阅读系列【2012】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八讲:把握时代脉博............................................................- 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九讲:构建和谐社会..........................................................- 1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讲:吟唱感动心曲..........................................................- 2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一讲:品味文化盛宴......................................................- 3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二讲:树立远大理想......................................................- 4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十三讲:攀登科技高峰......................................................- 52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八讲:把握时代脉博 主题阐述 有一首诗写得好:“…时代在发展着时代在前进着时代在繁荣着/我们滚动的脉搏/始终流淌着 沸腾的血液/来吧/来吧/寻找我们生命的轨迹倣放飞我们青春的梦想八…”是的,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 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把握时代脉搏”,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目光审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科学的方 法应对一切变化 把握时代脉搏”,就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从中发掘美好的、闪射着时代精神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奋斗、团结互助的民族 精神,并且要将这些作为不懈的追求和精神的归宿 把握时代脉搏”,还应在牢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和根本保障。 “把握时代脉搏”,要放眼世界,立足当下,不断发掘民族文化中的闪光点,善于把握民族审美心 理和习惯,进而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原题回放 脚步声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 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 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①。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声。那 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②在那里授馆, 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虽然不需“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 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 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 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 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 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你不要怕鬼,鬼
- 3 - 初高衔接语文主题阅读写作第八讲:把握时代脉博 主题阐述 有一首诗写得好:“……时代在发展着/时代在前进着/时代在繁荣着/我们滚动的脉搏/始终流淌着 /沸腾的血液/来吧/来吧/寻找我们生命的轨迹/放飞我们青春的梦想/……”是的,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 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把握时代脉搏”,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目光审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科学的方 法应对一切变化。 “把握时代脉搏”,就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从中发掘美好的、闪射着时代精神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奋斗、团结互助的民族 精神,并且要将这些作为不懈的追求和精神的归宿。 “把握时代脉搏”,还应在牢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和根本保障。 “把握时代脉搏”,要放眼世界,立足当下,不断发掘民族文化中的闪光点,善于把握民族审美心 理和习惯,进而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原题回放 脚步声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 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 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①。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声。那 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②在那里授馆, 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虽然不需“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 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 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 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 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 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你不要怕鬼,鬼
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 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没有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 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 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 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 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 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 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节) [注]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1.请了解文中使用的典故和引用的诗句,并根据提示填空 (1)“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是。 (2)“雄鸡一唱天下白”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原句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 声天下白”;后来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化为“,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题型解析:本题考査考生文学常识和名句的积累。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大量阅读和熟练背诵,此 类题便很好解答 失误分析:一是平时积累少,记忆不够牢固、全面:二是考场即兴理解出现偏差 参考答案:(1)形容胸怀大志的人读书或工作非常勤奋(2)一唱雄鸡天下白 2.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请根据下列提示,从“怕”的对象、程 度、感悟三方面具体分析这两次的“怕”有何不同。 (1)对象 (2)程度 (3)感悟 题型解析:此题考査考生对文章层次的把握。答题时应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作者在文章各段中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透过文字的表面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失误分析: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脱离文章内容答题,或没有明确答出“对象”“程度”“感悟” 所对应的内容 参考答案:(1)少年时怕的是鬼,现在怕的是人(2)少年时害怕而一路飞奔,现在害怕只是回头
- 4 - 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 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没有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 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 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 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 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 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 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节) [注]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1.请了解文中使用的典故和引用的诗句,并根据提示填空。 (1)“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是 。 (2)“雄鸡一唱天下白”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原句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 声天下白”;后来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化为“,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题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和名句的积累。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大量阅读和熟练背诵,此 类题便很好解答。 失误分析:一是平时积累少,记忆不够牢固、全面;二是考场即兴理解出现偏差。 参考答案:(1)形容胸怀大志的人读书或工作非常勤奋(2)一唱雄鸡天下白 2.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请根据下列提示,从“怕”的对象、程 度、感悟三方面具体分析这两次的“怕”有何不同。 (1)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层次的把握。答题时应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作者在文章各段中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透过文字的表面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失误分析: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脱离文章内容答题,或没有明确答出“对象”“程度”“感悟” 所对应的内容。 参考答案:(1)少年时怕的是鬼,现在怕的是人(2)少年时害怕而一路飞奔,现在害怕只是回头
来看(3)少年时怕后知道“鬼不可怕”,现在怕后明白“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了”。 3.文章第一段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四段侧面写城市的“喧嚣”与“轰鸣”,这使用了怎样的写 法?这样写有何用意? 题型解析:此题考査考生对文章写法及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答题时要分析两段的内容,继而根据 全文内容揣摩作者的用意。解答时针对两个问题,首先要辨认出作者所用的写法,然后对其作用(表 达效果)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与具体内容结合。 失误分析:由于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语境,或对一些应该掌握的写法掌握不牢固,而出现分析失 参考答案:对比(或:比照、衬托)。城市的“噪”和山林的“静”形成对比,噪中显静,提示我 们只有心静才能自省。 4.文末画线句中的“你”指的是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 向何处”则指向未来,将这三点贯连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 题型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第一问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第二问考查考生的自主发挥能力 文章中的“你”,既指每一个读者,也指文学形象的典型,即常被综合概括为普遍意义上的“我”,在 文中指作者本人。分析时要抓住作者的基本思想,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在此基础上作准确概括 失误分析:由于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充分,而出现答题错误 参考答案:“你”指的是读者,也泛指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包括作者。这里的“走”路,指的 是探索人生之路。 名篇赏析 新年迟一秒,影响有多大佚名 据专家介绍,目前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 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协调世界时”,是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决 议通过的一种折中的时间尺度,它本质上是“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和“原子时”秒长相等,但在时 刻上则要通过人工干预,尽量接近天文时。由于受海洋潮汐的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在不断变慢,这就 使“世界时”和“原子时”经常出现不同步的情况,所以有时需要调整原子钟。每当地球自转速度变 化引起的时间误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将“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 就是“闰秒”,有了“闰秒”才能保持和宇宙时间同步。自从1972年引入“闰秒”以来,全世界“ 调世界时”已经调整过23次了,上一次调整是在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在此之前地球连续7年 没有添加过“闰秒”。 但是,不同的国家,获得这一馈赠的当地时间并不同。美国时间今年增加一秒的决定是美国海军 天文台做出的,该机构负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原子钟的时间校正。增加的一秒将在2008年12月31日
- 5 - 来看(3)少年时怕后知道“鬼不可怕”,现在怕后明白“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了”。 3.文章第一段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四段侧面写城市的“喧嚣”与“轰鸣”,这使用了怎样的写 法?这样写有何用意?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写法及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答题时要分析两段的内容,继而根据 全文内容揣摩作者的用意。解答时针对两个问题,首先要辨认出作者所用的写法,然后对其作用(表 达效果)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与具体内容结合。 失误分析:由于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语境,或对一些应该掌握的写法掌握不牢固,而出现分析失 误。 参考答案:对比(或:比照、衬托)。城市的“噪”和山林的“静”形成对比,噪中显静,提示我 们只有心静才能自省。 4.文末画线句中的“你”指的是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 向何处”则指向未来,将这三点贯连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 题型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第一问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第二问考查考生的自主发挥能力。 文章中的“你”,既指每一个读者,也指文学形象的典型,即常被综合概括为普遍意义上的“我”,在 文中指作者本人。分析时要抓住作者的基本思想,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在此基础上作准确概括。 失误分析:由于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充分,而出现答题错误。 参考答案:“你”指的是读者,也泛指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包括作者。这里的“走”路,指的 是探索人生之路。 名篇赏析 新年迟一秒,影响有多大 佚 名 据专家介绍,目前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 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协调世界时”,是 1971 年国际计量大会决 议通过的一种折中的时间尺度,它本质上是“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和“原子时”秒长相等,但在时 刻上则要通过人工干预,尽量接近天文时。由于受海洋潮汐的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在不断变慢,这就 使“世界时”和“原子时”经常出现不同步的情况,所以有时需要调整原子钟。每当地球自转速度变 化引起的时间误差超过 0.9 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将“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 1 秒,这 就是“闰秒”,有了“闰秒”才能保持和宇宙时间同步。自从 1972 年引入“闰秒”以来,全世界“协 调世界时”已经调整过 23 次了,上一次调整是在北京时间 2006 年 1 月 1 日,在此之前地球连续 7 年 没有添加过“闰秒”。 但是,不同的国家,获得这一馈赠的当地时间并不同。美国时间今年增加一秒的决定是美国海军 天文台做出的,该机构负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原子钟的时间校正。增加的一秒将在 2008 年 12 月 31 日
美国东岸标准时区下午6时59分59秒至晚7时之间加入,也就是说,对于美国人而言,2008年的12 月31日将比以往正常的一天长一秒。而由于北京时间位于东八区,所以中国人获赠的这一秒将在2009 年1月1日得到 尽管1秒钟不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太大影响:大部分手机供应商和电脑系统将通过世界原子 钟进行系统检查,它们会自动更正时间,增加一“闰秒”:但是如果疏忽这一秒钟,很多对时间精度要 求极高的系统就会遇到麻烦。如果某个国家或者某套系统拒绝或者忘记了“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 可能出现“卡壳”的现象。 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是IT系统,这些系统需要的时间精度大大小于1秒钟。1998年,由于增加一 个闰秒,美国南部许多地区的“蜂窝式”移动电话通信由于计时系统发生错乱而中断。在金融方面 汇率变动的时间单位介于秒和亳秒之间,1秒钟的误差会影响到交易的正常进行。由于各地的时区不同 “闰秒”在有些地区添加时正处于股票交易进行的白天,很容易使程序员在计算方面发生错误。此外, 对于电力部门来说,电网故障的维修、电网与电网之间的并网,都需要使用精密时间,如果出现1秒 钟的误差,可能造成电网的停电甚至崩溃 如果“闰秒”问题发生在航天领域,问题将会更大。目前大多数卫星都是采用原子钟系统时间 而地面测控系统则可能通过授时系统自动增加“闰秒”,一旦两者的时间系统不一致,以每秒数公里运 行的航天器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时间指令而偏移轨道,飞船着陆地点可能相差极大。不过,目前的GPS 系统不会受到“闰秒”的影响,因为GPS卫星系统采用了原子钟,该原子钟始终遵守“原子时”,而 接收机则是通过卫星校准,所以不会发生因为“闰秒”导致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一秒钟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诸多麻烦,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提议,人类不应该每隔数年 就增加一秒,而应改成每隔600年多加一小时。2009年,国际电讯联盟的成员国将就此进行投票。即 使这项变革真的实现,为“协调世界时”增加“闰秒”的方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直到2018年。此后 如果采用增加“闰时”的方式,那么预计2600年将首次需要增加一个“闰时”。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节) 特色赏析 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每一秒钟都非常珍贵。不过,2009年元旦前后,世界各国人民都 已免费得到珍贵的一秒钟。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秒却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当今时代,科 学使技术突飞猛进,使社会飞速发展,使物质财富日益丰厚。然而,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科 学给人类带来的并不都是福祉,有时,即使是改变一秒钟也会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强化训练 飞向太空吴沅 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
- 6 - 美国东岸标准时区下午 6 时 59 分 59 秒至晚 7 时之间加入,也就是说,对于美国人而言,2008 年的 12 月 31 日将比以往正常的一天长一秒。而由于北京时间位于东八区,所以中国人获赠的这一秒将在 2009 年 1 月 1 日得到。 尽管 1 秒钟不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太大影响:大部分手机供应商和电脑系统将通过世界原子 钟进行系统检查,它们会自动更正时间,增加一“闰秒”;但是如果疏忽这一秒钟,很多对时间精度要 求极高的系统就会遇到麻烦。如果某个国家或者某套系统拒绝或者忘记了“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 可能出现“卡壳”的现象。 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是 IT 系统,这些系统需要的时间精度大大小于 1 秒钟。1998 年,由于增加一 个闰秒,美国南部许多地区的“蜂窝式”移动电话通信由于计时系统发生错乱而中断。在金融方面, 汇率变动的时间单位介于秒和毫秒之间,1 秒钟的误差会影响到交易的正常进行。由于各地的时区不同, “闰秒”在有些地区添加时正处于股票交易进行的白天,很容易使程序员在计算方面发生错误。此外, 对于电力部门来说,电网故障的维修、电网与电网之间的并网,都需要使用精密时间,如果出现 1 秒 钟的误差,可能造成电网的停电甚至崩溃。 如果“闰秒”问题发生在航天领域,问题将会更大。目前大多数卫星都是采用原子钟系统时间, 而地面测控系统则可能通过授时系统自动增加“闰秒”,一旦两者的时间系统不一致,以每秒数公里运 行的航天器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时间指令而偏移轨道,飞船着陆地点可能相差极大。不过,目前的 GPS 系统不会受到“闰秒”的影响,因为 GPS 卫星系统采用了原子钟,该原子钟始终遵守“原子时”,而 接收机则是通过卫星校准,所以不会发生因为“闰秒”导致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一秒钟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诸多麻烦,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提议,人类不应该每隔数年 就增加一秒,而应改成每隔 600 年多加一小时。2009 年,国际电讯联盟的成员国将就此进行投票。即 使这项变革真的实现,为“协调世界时”增加“闰秒”的方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直到 2018 年。此后 如果采用增加“闰时”的方式,那么预计 2600 年将首次需要增加一个“闰时”。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节) 特色赏析 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每一秒钟都非常珍贵。不过,2009 年元旦前后,世界各国人民都 已免费得到珍贵的一秒钟。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秒却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当今时代,科 学使技术突飞猛进,使社会飞速发展,使物质财富日益丰厚。然而,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科 学给人类带来的并不都是福祉,有时,即使是改变一秒钟也会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强化训练一 飞向太空 吴沅 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
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真实的太空决不像人们想 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临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 处不胜寒”。 载人飞行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直接暴露在真 空中,将无法呼吸。而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就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载人飞行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太空强辐射对航天器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 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 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 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 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的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 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①的影响是载人飞行需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称空间垃圾,是指废弃 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 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 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 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 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 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 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线模糊 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音明显失真或中断 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绝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节) [注]①流星体: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 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宇航员的座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B.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 C.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是致命的。 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
- 7 - 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真实的太空决不像人们想 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临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 处不胜寒”。 载人飞行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直接暴露在真 空中,将无法呼吸。而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就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载人飞行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太空强辐射对航天器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 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 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 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 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的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 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①的影响是载人飞行需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称空间垃圾,是指废弃 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 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 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 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 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 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 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线模糊, 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音明显失真或中断。 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绝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节) [注]①流星体: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 1.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宇航员的座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B.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 C.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是致命的。 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
4.文章第一段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文章第四段中的黑体词“它们”指什么? 强化训练二 城市农夫尹湘江 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 城市的班车。舅舅在城市里可以给人夯基、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 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砌浆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在家时砌牛栏、厕 所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1.60米,体重不过100来斤的他就像一台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 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100多平方米墙,一板车能拉500 多块砖。 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下定决心培养 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 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 影》,一边想念自己的农民工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而且用优异的成绩来贏得奖学金,以此默默 地帮着自己的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 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在城市里,他从一幢高楼转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蜘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 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 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近3年来,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 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 一的成本只是汗水,虽然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但“利润”可观。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 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留守在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 回家的农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上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 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邈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 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 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 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常是 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
- 8 - 4.文章第一段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文章第四段中的黑体词“它们”指什么? 强化训练二 城市农夫 尹湘江 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 城市的班车。舅舅在城市里可以给人夯基、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 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砌浆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在家时砌牛栏、厕 所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 1.60 米,体重不过 l00 来斤的他就像一台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 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 l00 多平方米墙,一板车能拉 500 多块砖。 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下定决心培养 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 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 影》,一边想念自己的农民工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而且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得奖学金,以此默默 地帮着自己的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 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在城市里,他从一幢高楼转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蜘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 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 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近 3 年来,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一 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 一的成本只是汗水,虽然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但“利润”可观。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 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留守在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 回家的农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上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 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邈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 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 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 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常是 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
倍增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 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 起来。 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 万元钱,要 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 能挤出汗来。 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过,请你 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选自《嘉兴日报》) 1.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 2.文章第二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的农民工父亲。” 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读《背影》时想到自己的父亲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第四段中写道:“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舅舅“丰收的希望” 有哪些? (2)第五段中写道:“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句中“光洁无 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什么? 4.文章第四、五两段中的画线句子都提到了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记者曾这样疾呼:个人诚信、企业诚信、行业诚信,都是社会诚信大厦的基本单元。三鹿企 业用极不自重的方式给整个社会诚信抹了黑,给社会心理造成了阴影。它所“供出”的一系列“同犯”, 也都没能在光天化日下继续隐藏下去,这些行业丑闻给本已脆弱的诚信体系又是一击。一些食品企业 频繁造假的事实,也再次引起整个社会的集体思考:没有诚信基石,难建和谐大厦:没有诚信基石 难保小康成果;没有诚信基石,难成百年大业。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名、校名、人名;④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写好这篇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要做到悟、明、真、新。 悟,即人对事物和人生的认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时应能从所写的内容中自然地得出
- 9 - 倍增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 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 起来。 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一万元钱,要 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 能挤出汗来。 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过,请你一 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选自《嘉兴日报》) 1.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 2.文章第二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的农民工父亲。” 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读《背影》时想到自己的父亲?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第四段中写道:“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舅舅“丰收的希望” 有哪些? (2)第五段中写道:“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句中“光洁无 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什么? 4.文章第四、五两段中的画线句子都提到了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记者曾这样疾呼:个人诚信、企业诚信、行业诚信,都是社会诚信大厦的基本单元。三鹿企 业用极不自重的方式给整个社会诚信抹了黑,给社会心理造成了阴影。它所“供出”的一系列“同犯”, 也都没能在光天化日下继续隐藏下去,这些行业丑闻给本已脆弱的诚信体系又是一击。一些食品企业 频繁造假的事实,也再次引起整个社会的集体思考:没有诚信基石,难建和谐大厦;没有诚信基石, 难保小康成果;没有诚信基石,难成百年大业。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名、校名、人名;④600 字左右。 思路点拨 写好这篇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要做到悟、明、真、新。 悟,即人对事物和人生的认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时应能从所写的内容中自然地得出一
些做人的道理,而不是牵强附会的空洞说教 明,即明确文题要求。针对文题要求可通过透析生活内容表达自己的认识,悟出“诚信”的道理。 可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写小说、散文等。无论文章表达什么思想,都需在要求范围内进行 真,即文章内容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切。文章内容的真实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大喜大悲固 然真,但平平淡淡也是真。考生在作文时不应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而刻意追求新鲜,那样会因生活经 验的缺乏而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情感的真切贵在自然,切忌虚情假意、铺张夸大。 新,即表现的角度力求新。新不等于怪,新要以真实为基础,新是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表 现。同样记叙一件事,有人平淡如水,有人尺水兴波。因此,选择较好的角度往往能出新。 佳作展示一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丛岩 温总理的《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八次出现“信心”一词,最后更以“坚定必胜信心”做结尾。 信心”成为了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 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表明了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中 国面对这场危机的态度,显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同时也让世界放心、宽心、有信心。温 总理的信心,主要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面、长期趋势和优势没有改变:2008年中国经济继续平 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粮食连续5年丰收,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 多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中国在世界制造业领域已成为“世界工厂”,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国直 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巨大的增强,这为我们采取各项措施,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我国正处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各方面的需求均比较旺盛, 这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中华民族是一个在困难面前能够团结起来的 族,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积累了应对各种问题的丰富经验。尽管我们也面临过巨大的困难, 但事实已经证明,在应对危机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相比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这些都是我们树立信心, 凝聚各方面力量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台湾首富、红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说:“我的信心源自努力和经验。所谓信心是,无论景遇再坏, 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一只鸟要飞过一片海峡,起飞时它要知道怎么飞:起飞后,要想好下一个落脚 点在哪里。既然已经飞了,就要对自己有信心。”让我们铭记: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点评 文章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是一篇优秀之作。作者化用温总理的“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 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作为题目,既显得亲切,又能让读者在品读中领悟哲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不但进行了事例论证,而且从道理上加以阐述,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过,文章若能在适
- 10 - 些做人的道理,而不是牵强附会的空洞说教。 明,即明确文题要求。针对文题要求可通过透析生活内容表达自己的认识,悟出“诚信”的道理。 可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写小说、散文等。无论文章表达什么思想,都需在要求范围内进行。 真,即文章内容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切。文章内容的真实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大喜大悲固 然真,但平平淡淡也是真。考生在作文时不应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而刻意追求新鲜,那样会因生活经 验的缺乏而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情感的真切贵在自然,切忌虚情假意、铺张夸大。 新,即表现的角度力求新。新不等于怪,新要以真实为基础,新是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表 现。同样记叙一件事,有人平淡如水,有人尺水兴波。因此,选择较好的角度往往能出新。 佳作展示一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丛岩 温总理的《200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八次出现“信心”一词,最后更以“坚定必胜信心”做结尾。 “信心”成为了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 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表明了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中 国面对这场危机的态度,显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同时也让世界放心、宽心、有信心。温 总理的信心,主要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面、长期趋势和优势没有改变:2008 年中国经济继续平 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9%,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粮食连续 5 年丰收,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1100 多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中国在世界制造业领域已成为“世界工厂”,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国直 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巨大的增强,这为我们采取各项措施,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我国正处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各方面的需求均比较旺盛, 这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中华民族是一个在困难面前能够团结起来的民 族,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积累了应对各种问题的丰富经验。尽管我们也面临过巨大的困难, 但事实已经证明,在应对危机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相比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这些都是我们树立信心, 凝聚各方面力量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台湾首富、红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说:“我的信心源自努力和经验。所谓信心是,无论景遇再坏, 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一只鸟要飞过一片海峡,起飞时它要知道怎么飞;起飞后,要想好下一个落脚 点在哪里。既然已经飞了,就要对自己有信心。”让我们铭记: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点评 文章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是一篇优秀之作。作者化用温总理的“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 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作为题目,既显得亲切,又能让读者在品读中领悟哲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不但进行了事例论证,而且从道理上加以阐述,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过,文章若能在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