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章 光栅图形学(2-7)消隐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146KB,团购合买
用计算机生成三维物体的真实图形,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真实图形在仿真模拟、几何造型、广告影 视、指挥控制和科学计算的可视化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在用显示设备描述物体的图形时,必须把三维信息经 过某种投影变换,在二维的显示表面上绘制出来。由于投影变换失去了深度信息,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二章光栅图形学 27消隐 用计算机生成三维物体的真实图形,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真实图形在仿真模拟、几何造型、广告影 视、指挥控制和科学计算的可视化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在用显示设备描述物体的图形时,必须把三维信息经 过某种投影变换,在二维的显示表面上绘制出来。由于投影变换失去了深度信息,往往导致图形的二义性(如图1 所示)。要消除二义性,就必须在绘制时消除被遮挡的不可见的线或面,习惯上称作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或简称 为消隐。经过消隐得到的投影图称为物体的真实图形 图2.7.1长方体线框投影图的二义性 图2.7.2线框图图2.7.3消隐图 图2.7.4真实感图形 271消隐的分类 消隐的对象是三维物体。三维体的表示主要有边界表示和CSG表示等。最简单的表示方式是用表面上的平面多边 形表示。如物体的表面是曲面,则将曲面用多个平面多边形近似。消隐结果与观察物体有关,也与视点有关。 1.按消隐对象分类 (a)线消隐 消隐对象是物体上的边,消除的是物体上不可见的边。 (b)面消隐 消隐对象是物体上的面,消除的是物体上不可见的面 2. Southerland根据消隐空间的不同,将消隐算法分为三类 (a)物体空间的消隐算法(光线投射、 Roberts 将场景中每一个面与其他每个面比较,求出所有点、边、面遮挡关系。 (b)图像空间的消隐算法(亿-bufr、扫描线、 warnock) 对屏幕上每个象素进行判断,决定哪个多边形在该象素可见 (c)物体空间和图像空间的消隐算法(画家算法) 在物体空间中预先计算面的可见性优先级,再在图像空间中生成消隐图。 27.2消除隐藏线 1.对造型的要求 在线框显示模型中,用边界线表示有界平面,用边界线及若干参数曲线表示参数曲面,所以待显示的所有实 体均为线。但线不可能对线有遮挡关系,只有面或体才有可能对线形成遮挡。故消隐算法要求造型系统中有

第二章 光栅图形学 2.7 消隐 用计算机生成三维物体的真实图形,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真实图形在仿真模拟、几何造型、广告影 视、指挥控制和科学计算的可视化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在用显示设备描述物体的图形时,必须把三维信息经 过某种投影变换,在二维的显示表面上绘制出来。由于投影变换失去了深度信息,往往导致图形的二义性(如图 1 所示)。要消除二义性,就必须在绘制时消除被遮挡的不可见的线或面,习惯上称作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或简称 为消隐。经过消隐得到的投影图称为物体的真实图形。 图 2.7.1 长方体线框投影图的二义性 图 2.7.2 线框图 图 2.7.3 消隐图 图 2.7.4 真实感图形 2.7.1 消隐的分类 消隐的对象是三维物体。三维体的表示主要有边界表示和 CSG 表示等。最简单的表示方式是用表面上的平面多边 形表示。如物体的表面是曲面,则将曲面用多个平面多边形近似。 消隐结果与观察物体有关,也与视点有关。 1. 按消隐对象分类 (a)线消隐 消隐对象是物体上的边,消除的是物体上不可见的边。 (b)面消隐 消隐对象是物体上的面,消除的是物体上不可见的面。 2. Southerland 根据消隐空间的不同,将消隐算法分为三类: (a)物体空间的消隐算法 (光线投射、Roberts) 将场景中每一个面与其他每个面比较,求出所有点、边、面遮挡关系。 (b)图像空间的消隐算法 (Z-buffer、扫描线、warnock) 对屏幕上每个象素进行判断,决定哪个多边形在该象素可见。 (c)物体空间和图像空间的消隐算法 (画家算法) 在物体空间中预先计算面的可见性优先级,再在图像空间中生成消隐图。 2.7.2 消除隐藏线 1. 对造型的要求 在线框显示模型中,用边界线表示有界平面,用边界线及若干参数曲线表示参数曲面,所以待显示的所有实 体均为线。但线不可能对线有遮挡关系,只有面或体才有可能对线形成遮挡。故消隐算法要求造型系统中有

面的信息,最好有体的信息。正则形体的消隐可利用其面的法向量,这样比一般情况快的多。 2.坐标变换 为运算方便,一般通过平移、旋转、透视等各种坐标变换,将视点变换到Z轴的正无穷大处,视线方向变为Z 轴的负方向。变换后,坐标Z值反映了相应点到视点的距离,可以作为判断遮挡的依据。另外,对视锥以外 的物体应先行虑掉,以减少不必要的运算。 3.最基本的运算 线消隐中,最基本的运算为:判断面对线的遮挡关系。体也要分解为面,再判断面与线的遮挡关系。在遮挡 判断中,要反复地进行线线、线面之间的求交运算。 图2.7.5遮挡关系 平面对直线段的遮挡判断算法 (1)若线段的两端点及视点在给定平面的同侧,线段不被给定平面遮挡,转7 (2)若线段的投影与平面投影的包围盒无交,线段不被给定平面遮挡,转7 (3)求直线与相应无穷平面的交。若无交点,转4。否则,交点在线段内部或外部。若交点在线段内部,交点将线 分成两段,与视点同侧的一段不被遮挡,另一段在视点异侧,转4再判:若交点在线段外部,转4。 (4)求所剩线段的投影与平面边界投影的所有交点,并根据交点在原直线参数方程中的参数值求出Z值(即深度)。 无交点,转5 (5)以上所求得的各交点将线段的投影分成若干段,求出第一段中点。 (6)若第一段中点在平面的投影内,则相应的段被遮挡,否则不被遮挡:其他段的遮挡关系可依次交替取值进行判 (7)结束。 图2.7.6视点与线段同侧 图2.7.7包围盒不交 图2.7.8分段交替取值 1.线消隐算法 基本数据结构 面表(存放参与消隐的面)+线表(存放待显示的线) 算法

面的信息,最好有体的信息。正则形体的消隐可利用其面的法向量,这样比一般情况快的多。 2. 坐标变换 为运算方便,一般通过平移、旋转、透视等各种坐标变换,将视点变换到 Z 轴的正无穷大处,视线方向变为 Z 轴的负方向。变换后,坐标 Z 值反映了相应点到视点的距离,可以作为判断遮挡的依据。另外,对视锥以外 的物体应先行虑掉,以减少不必要的运算。 3. 最基本的运算 线消隐中,最基本的运算为:判断面对线的遮挡关系。体也要分解为面,再判断面与线的遮挡关系。在遮挡 判断中,要反复地进行线线、线面之间的求交运算。 图 2.7.5 遮挡关系 平面对直线段的遮挡判断算法 (1)若线段的两端点及视点在给定平面的同侧,线段不被给定平面遮挡,转 7 (2)若线段的投影与平面投影的包围盒无交,线段不被给定平面遮挡,转 7 (3)求直线与相应无穷平面的交。若无交点,转 4。否则,交点在线段内部或外部。若交点在线段内部,交点将线 段分成两段,与视点同侧的一段不被遮挡,另一段在视点异侧,转 4 再判;若交点在线段外部,转 4。 (4)求所剩线段的投影与平面边界投影的所有交点,并根据交点在原直线参数方程中的参数值求出 Z 值(即深度)。 若无交点,转 5。 (5)以上所求得的各交点将线段的投影分成若干段,求出第一段中点。 (6)若第一段中点在平面的投影内,则相应的段被遮挡,否则不被遮挡;其他段的遮挡关系可依次交替取值进行判 断。 (7)结束。 图 2.7.6 视点与线段同侧 图 2.7.7 包围盒不交 图 2.7.8 分段交替取值 1. 线消隐算法 • 基本数据结构 面表(存放参与消隐的面) + 线表(存放待显示的线) • 算法

HiddenLineRemove O 坐标变换 for(对每个面F for(F的每一条边E)将二元组<E,少压入堆栈 While(栈不空) <E,j=栈顶 for(j!=j的每一个面F) f(E被F全部遮挡) 将E清空; break;} if(E被F1部分遮挡) 从E中将被遮挡的部分裁掉 if(E1被分成若干段) 取其中的一段作为当前段 将其它段及相应的j压栈 if(E1段不为空) 显示E 如果消隐对象有N条棱,当N很大时,用两两求交的方法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0(N2)。为了提高算 法的效率,需要设法减少求交的工作量。设Ⅴ为由视点出发的观察向量,N为某多边形面的法向量。若 VN0,称该多边形为后向面。若VN0,称该多边形为前向面。如下图中的JEAF、HCBG和 DEABC所 在的面均为后向面。后向面总是看不见的,不会仅由于后向面的遮挡,而使别的棱成为不可见的。因 此可以把这些后向面全部去掉,这并不影响消隐结果。 D 图2.7.9(a)前向面(b)后向面(c)多面体的隐藏线消除 2.7.3消除隐藏面 在使用光栅图形显示器绘制物体的真实图形时,必须解决消除隐藏面的问题。这方面已有许多实用

HiddenLineRemove() { 坐标变换; for(对每个面 Fj) for(Fj的每一条边 Ei) 将二元组压入堆栈 While(栈不空) { = 栈顶; for(j!= j0的每一个面 Fj) { if( Ei 被 Fj 全部遮挡) { 将 Ei 清空; break; } if( Ei 被 Fj 部分遮挡) { 从 Ei 中将被遮挡的部分裁掉; if(Ei 被分成若干段) { 取其中的一段作为当前段; 将其它段及相应的 j 压栈 } } } if(Ei 段不为空) 显示 Ei ; } } 如果消隐对象有 N 条棱,当 N 很大时,用两两求交的方法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 O(N 2)。为了提高算 法的效率,需要设法减少求交的工作量。设 V 为由视点出发的观察向量,N 为某多边形面的法向量。若 V·N>0,称该多边形为后向面。若 V·N<0,称该多边形为前向面。如下图中的 JEAF、HCBG 和 DEABC 所 在的面均为后向面。后向面总是看不见的,不会仅由于后向面的遮挡,而使别的棱成为不可见的。因 此可以把这些后向面全部去掉,这并不影响消隐结果。 图 2.7.9 (a)前向面 (b)后向面 (c)多面体的隐藏线消除 2.7.3 消除隐藏面 在使用光栅图形显示器绘制物体的真实图形时,必须解决消除隐藏面的问题。这方面已有许多实用

算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算法 27.31画家算法 画家算法的原理是:先把屏幕置成背景色,再把物体的各个面按其离视点的远近进行排序,离视点 远者在表头,离视点近者在表尾,排序结果存在一张深度优先级表中。然后按照从表头到表尾的顺序 逐个绘制各个面。由于后显示的图形取代先显示的画面,而后显示的图形所代表的面离视点更近,所 以由远及近的绘制各面,就相当于消除隐藏面。这与油画作家作画的过程类似,先画远景,再画中景 最后画近景。由于这个原因,该算法习惯上称为画家算法或列表优先算法 下面给出了一种建立深度优先级表方法。先可根据每个多边形顶点z坐标的极小值Zmin的大小把多 边形作一初步的排序。设Zmin最小的多边形为P,它暂时成为优先级最低的一个多边形。把多边形序 列中其它多边形记为Q。现在先来确定P和其它多边形Q的关系。Zmin(P)Zmin(Q),则必须作进一步的检查。这种检查分 以下五项(如图 abcde所示): b.P和Q在oxy平面上投影的包围盒在x方向上不相交 c.P和Q在oxy平面上投影的包围盒在y方向上不相交 dP和Q在oxy平面上的投影不相交 e.P的各项点均在Q的远离视点的一侧 f.Q的各顶点均在P的靠近视点的一侧 y 图2.7.10P不遮挡Q的各种情况(ab,c,d,e)及互相遮挡f 上面的五项只要有一项成立,P就不遮挡Q。如果所有测试失败,就必须对两个多边形在XY平面上 的投影作求交运算。计算时不必具体求出重叠部分,在交点处进行深度比较,只要能判断出前后顺序 即可。若遇到多边形相交或循环重叠的情况(如图f),还必须在相交处分割多边形,然后进行判断。 画家算法原理简单。其关键是如何对场景中的物体按深度排序。它的缺点是只能处理互不相交的面, 而且深度优先级表中面的顺序可能出错。在两个面相交,三个以上的面重叠的情形,用任何排序方法 都不能排出正确的序。这时只能把有关的面进行分割后再排序 2.73.22缓冲区( Z-Buffer)算法 画家算法中,深度排序计算量大,而且排序后,还需再检查相邻的面,以确保在深度优先级表中前 者在前,后者在后。若遇到多边形相交,或多边形循环重叠的情形,还必须分割多边形。为了避免这 些复杂的运算,人们发明了Z缓冲区(Z- Buffer算法。在这个算法里,不仅需要有帧缓存来存放每个 象素的颜色值,还需要一个深度缓存来存放每个象素的深度值

算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算法。 2.7.3.1 画家算法 画家算法的原理是:先把屏幕置成背景色,再把物体的各个面按其离视点的远近进行排序,离视点 远者在表头,离视点近者在表尾,排序结果存在一张深度优先级表中。然后按照从表头到表尾的顺序 逐个绘制各个面。由于后显示的图形取代先显示的画面,而后显示的图形所代表的面离视点更近,所 以由远及近的绘制各面,就相当于消除隐藏面。这与油画作家作画的过程类似,先画远景,再画中景, 最后画近景。由于这个原因,该算法习惯上称为画家算法或列表优先算法。 下面给出了一种建立深度优先级表方法。先可根据每个多边形顶点 z 坐标的极小值 Zmin 的大小把多 边形作一初步的排序。设 Zmin 最小的多边形为 P,它暂时成为优先级最低的一个多边形。把多边形序 列中其它多边形记为 Q。现在先来确定 P 和其它多边形 Q 的关系。Zmin(P)Zmin(Q),则必须作进一步的检查。这种检查分 以下五项(如图 abcde 所示): b. P 和 Q 在 oxy 平面上投影的包围盒在 x 方向上不相交 c. P 和 Q 在 oxy 平面上投影的包围盒在 y 方向上不相交 d. P 和 Q 在 oxy 平面上的投影不相交 e. P 的各顶点均在 Q 的远离视点的一侧 f. Q 的各顶点均在 P 的靠近视点的一侧 图 2.7.10 P 不遮挡 Q 的各种情况(ab,c,d,e) 及互相遮挡 f 上面的五项只要有一项成立,P 就不遮挡 Q。如果所有测试失败,就必须对两个多边形在 XY 平面上 的投影作求交运算。计算时不必具体求出重叠部分,在交点处进行深度比较,只要能判断出前后顺序 即可。若遇到多边形相交或循环重叠的情况(如图 f),还必须在相交处分割多边形,然后进行判断。 画家算法原理简单。其关键是如何对场景中的物体按深度排序。它的缺点是只能处理互不相交的面, 而且深度优先级表中面的顺序可能出错。在两个面相交,三个以上的面重叠的情形,用任何排序方法 都不能排出正确的序。这时只能把有关的面进行分割后再排序。 2.7.3.2 Z 缓冲区(Z-Buffer)算法 画家算法中,深度排序计算量大,而且排序后,还需再检查相邻的面,以确保在深度优先级表中前 者在前,后者在后。若遇到多边形相交,或多边形循环重叠的情形,还必须分割多边形。为了避免这 些复杂的运算,人们发明了 Z 缓冲区(Z-Buffer)算法。在这个算法里,不仅需要有帧缓存来存放每个 象素的颜色值,还需要一个深度缓存来存放每个象素的深度值

屏幕 帧缓冲器 Z缓冲器 ◆◆◆◆◆ ◆◆◆◆◆◆ ◆◆◆◆◆◆◆ 每个单元存放对应 每个单元存放对应 象素的颜色值 象素的深度值 图2.7.11Z缓冲区示意图 Z缓冲器中每个单元的值是对应象素点所反映对象的z坐标值。Z缓冲器中每个单元的初值取成z 的极小值,帧缓冲器每个单元的初值可放对应背景颜色的值。图形消隐的过程就是给帧缓冲器和Z缓 冲器中相应单元填值的过程。在把显示对象的每个面上每一点的属性(颜色或灰度)值填入帧缓冲器 相应单元前,要把这点的z坐标值和z缓冲器中相应单元的值进行比较。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时才改变 帧缓冲器的那一单元的值,同时z缓冲器中相应单元的值也要改成这点的z坐标值。如果这点的z坐 标值小于z缓冲器中的值,则说明对应象素已经显示了对象上一个点的属性,该点要比考虑的点更接 近观察点。对显示对象的每个面上的每个点都做了上述处理后,便可得到消除了隐藏面的图。 Z- Buffer算法() 帧缓存全置为背景色 深度缓存全置为最小Z值 for(每一个多边形) 扫描转换该多边形 for(该多边形所覆盖的每个象素(x,y)) 计算该多边形在该象素的深度值Z(x,y); if(Z(x,y)大于Z缓存在(x,y)的值) (把Z(x,y)存入Z缓存中(x,y)处 把多边形在(x,y)处的颜色值存入帧缓存的(x,y)处 Z- Buffer算法在象素级上以近物取代远物。形体在屏幕上的出现顺序是无关紧要的。这种取代方法 实现起来远比总体排序灵活简单,有利于硬件实现。然而Z- -Buffer算法存在缺点:占用空间大,没有 利用图形的相关性与连续性。Z- -Buffer算法以算法简单著称,但也以占空间大而闻名。一般认为, Z- Buffer算法需要开一个与图象大小相等的缓存数组ZB,实际上,可以改进算法,只用一个深度缓存 变量zb 多面体消隐的改进深度缓存算法 z-BufferO 帧缓存全置为背景色 //扫描整个屏幕 for(屏幕上的每个象素(i,j)) 深度缓存变量zb置最小值 Minvalue

图 2.7.11 Z 缓冲区示意图 Z 缓冲器中每个单元的值是对应象素点所反映对象的 z 坐标值。Z 缓冲器中每个单元的初值取成 z 的极小值,帧缓冲器每个单元的初值可放对应背景颜色的值。图形消隐的过程就是给帧缓冲器和 Z 缓 冲器中相应单元填值的过程。在把显示对象的每个面上每一点的属性(颜色或灰度)值填入帧缓冲器 相应单元前,要把这点的 z 坐标值和 z 缓冲器中相应单元的值进行比较。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时才改变 帧缓冲器的那一单元的值,同时 z 缓冲器中相应单元的值也要改成这点的 z 坐标值。如果这点的 z 坐 标值小于 z 缓冲器中的值,则说明对应象素已经显示了对象上一个点的属性,该点要比考虑的点更接 近观察点。对显示对象的每个面上的每个点都做了上述处理后,便可得到消除了隐藏面的图。 Z-Buffer 算法() { 帧缓存全置为背景色 深度缓存全置为最小 Z 值 for(每一个多边形) { 扫描转换该多边形 for(该多边形所覆盖的每个象素(x,y) ) { 计算该多边形在该象素的深度值 Z(x,y); if(Z(x,y)大于 Z 缓存在(x,y)的值) { 把 Z(x,y)存入 Z 缓存中(x,y)处 把多边形在(x,y)处的颜色值存入帧缓存的(x,y)处 } } } } Z-Buffer 算法在象素级上以近物取代远物。形体在屏幕上的出现顺序是无关紧要的。这种取代方法 实现起来远比总体排序灵活简单,有利于硬件实现。然而 Z-Buffer 算法存在缺点:占用空间大,没有 利用图形的相关性与连续性。 Z-Buffer 算法以算法简单著称,但也以占空间大而闻名。一般认为, Z-Buffer 算法需要开一个与图象大小相等的缓存数组 ZB,实际上,可以改进算法,只用一个深度缓存 变量 zb。 多面体消隐的改进深度缓存算法 z-Buffer() { 帧缓存全置为背景色 //扫描整个屏幕 for(屏幕上的每个象素(i,j)) { 深度缓存变量 zb 置最小值 MinValue

for(多面体上的每个多边形P) if(象素点(,j)在p的投影多边形之内) (计算R在(i,j处的深度值 depth; if( depth大于zb) I zb= depth index = k If(zb!= Minvalue)计算多边形Pa在交点(,j)处的光照颜色并显示 上面的算法要求点与多边形的包含性检测,实际上是判断一个给定的点是在一个多边形内、在多边 形外,还是在多边形边界上。可采用射线法或弧长法。 (1)射线法 由被测点P处向y=-m方向作射线,交点个数是奇数,则被测点在多边形内部,否则,在多边形外 部。若射线正好经过多边形的顶点,则采用“左开右闭”的原则来实现。即:当射线与某条边的顶点 相交时,若边在射线的左侧,交点有效,计数:若边在射线的右侧,交点无效,不计数。 (a)奇数交点(b)偶数交点 图2.7.12射线法交点计数 (a)射线与边重合(b)射线穿过交点相邻的边(c)射线在交点邻边的一侧 图2.7.13射线与顶点相交时的计数 实际上,我们只关心交点个数,没必要真正求出射线与边的交点。改进的射线与边判是否相交方法如 下:被检测的点P(x,y)向 方向作射线。对边PP按以下顺序检测。 若(yx1)且(x>x+),点在边的右侧,射线与边无交。 若(x<=x)且(x<=x1+),点在边的左侧,射线与边无交。 a(y(=yi) aNd(y (=i+1))AND

for(多面体上的每个多边形 Pk) { if(象素点(i,j)在 pk的投影多边形之内) { 计算 Pk在(i,j)处的深度值 depth; if(depth 大于 zb) { zb = depth; indexp = k; } } } If(zb != MinValue) 计算多边形 Pindexp在交点 (I,j) 处的光照颜色并显示 } } 上面的算法要求点与多边形的包含性检测,实际上是判断一个给定的点是在一个多边形内、在多边 形外,还是在多边形边界上。可采用射线法或弧长法。 (1)射线法 由被测点 P 处向 y = -  方向作射线,交点个数是奇数,则被测点在多边形内部,否则,在多边形外 部。若射线正好经过多边形的顶点,则采用“左开右闭”的原则来实现。即:当射线与某条边的顶点 相交时,若边在射线的左侧,交点有效,计数;若边在射线的右侧,交点无效,不计数。 (a)奇数交点 (b)偶数交点 图 2.7.12 射线法交点计数 (a)射线与边重合 (b)射线穿过交点相邻的边 (c)射线在交点邻边的一侧 图 2.7.13 射线与顶点相交时的计数 实际上,我们只关心交点个数,没必要真正求出射线与边的交点。改进的射线与边判是否相交方法如 下:被检测的点 P(x,y)向 y = -  方向作射线。对边 Pi Pi+1按以下顺序检测。 若(y xi ) 且(x > xi+1 ), 点在边的右侧,射线与边无交。 若(x <= xi ) 且(x <= xi+1 ), 点在边的左侧,射线与边无交。 若 ( (y <= yi ) AND (y <= yi+1 ) ) AND

(((x10,则弧长代数和增加π,若f(0,则弧长代数和减少π 表2.7.1符号对变化与弧长变化的关系 (Sxi, Syi) (sxH+l, S, +1) 弧长变化 象限变化 ++ +) π/2 (++) ±丌 π/2

( ( (xi 0,则弧长代数和增加 ,若 f<0,则弧长代数和减少 表 2.7.1 符号对变化与弧长变化的关系 (sxi , syi) (sxi+! , syI+1) 弧长变化 象限变化 (+ +) (+ + ) 0 I → I (+ +) (- + )  /2 I → II (+ +) (- - )   I → III (+ +) (+ - ) - /2 I → IV (- +) (+ + ) - /2 II → I (- +) (- + ) 0 II → II (- +) (- - )  /2 II → III

±丌 l→Ⅳ ±丌 III-I n2 (-) IⅣ (+-) (++) h2 ⅣV→I ±丌 ⅣV→ll ⅣV→Ⅲ ⅣV→Ⅳ 计算多边形Rk在点(i,j)处的深度 ax+b+z+a=0设多边形Pk的平面方程为 若C≠0,则把(I,j)代入方程,就可得深度值 ai+bi+d depth- 若c=0,则说明多边形Ⅳ的法向与z轴垂直,Ⅳ在X0Y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在 Zbuffer消隐算法 中可以不考虑这种多边形。 273.3扫描线 Z-buffer算法 对Z- buffer算法,如利用相关性提高点与多边形的包含性测试和深度计算的速度,就得到扫描线 Z- buffer算法。 算法的主要思想 在处理当前扫描线时,开一个一维数组作为当前扫描线的Z- uffer e首先找出与当前扫描线相关的 多边形,以及每个多边形中相关的边对。对每一个边对之间的小区间上的各象素,计算深度,并与 Z- buffer中的值比较,找出各象素处可见平面,计算颜色,写帧缓存。对深度计算,采用増量算法。 2.数据结构 多边形Y表。实际上是一个指针数组。将所有多边形存在多边形Y表中,根据多边形顶点中最小的 y坐标,插入多边形Y表中的相应位置。多边形Y表中只保存多边形的序号和其顶点的最大y坐标。根 据序号可以从定义多边形的数据结构中取多边形信息:多边形所在面的方程f=ax+by+cz+d的系数 a,b,C,d、多边形的边、顶点的坐标、颜色等 5|∧ 4∧ 3 PⅠYmax囚 01234567 图2.7.16待消隐对象与多边形y表 活化多边形表AP:与当前扫描线相交的多边形存在APT中,APT是一个动态的链表

(- +) (+ - )   II→ IV (- -) (+ + )   III→ I (- -) (- + ) - /2 III→ II (- -) (- - ) 0 III→ III (- -) (+ - )  /2 III→ IV (+ -) (+ + )  /2 IV→ I (+ -) (- + )   IV→ II (+ -) (- - ) - /2 IV→ III (+ -) (+ - ) 0 IV→ IV 计算多边形 Pk 在点(i,j)处的深度 设多边形 Pk 的平面方程为: 若 C≠0,则把(I,j)代入方程,就可得深度值 若 c=0,则说明多边形 Pk 的法向与 z 轴垂直,Pk 在 XOY 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在 Zbuffer 消隐算法 中可以不考虑这种多边形。 2.7.3.3 扫描线 Z-buffer 算法 对 Z-buffer 算法,如利用相关性提高点与多边形的包含性测试和深度计算的速度,就得到扫描线 Z-buffer 算法。 1. 算法的主要思想 在处理当前扫描线时,开一个一维数组作为当前扫描线的 Z-buffer。首先找出与当前扫描线相关的 多边形,以及每个多边形中相关的边对。对每一个边对之间的小区间上的各象素,计算深度,并与 Z-buffer 中的值比较,找出各象素处可见平面,计算颜色,写帧缓存。对深度计算,采用增量算法。 2. 数据结构 多边形 Y 表。 实际上是一个指针数组。将所有多边形存在多边形 Y 表中,根据多边形顶点中最小的 y 坐标,插入多边形 Y 表中的相应位置。多边形 Y 表中只保存多边形的序号和其顶点的最大 y 坐标。根 据序号可以从定义多边形的数据结构中取多边形信息:多边形所在面的方程 f=ax+by+cz+d 的系数 a,b,c,d、多边形的边、顶点的坐标、颜色等。 图 2.7.16 待消隐对象与 多边形 y 表 活化多边形表 APT:与当前扫描线相交的多边形存在 APT 中,APT 是一个动态的链表

APP2Ymx2囚A→回YP2Y2 图2.7.17活化多边形表APT 边表ET:活化多边形表中的每一个多边形都有一个边表ET。多边形Pl的边表ET如下图所示。边表 中,存放了每条边端点中较大的y值,增量Δx,y值较小一端的x坐标和z坐标。 1[·[ max,4,x,zYma,xz人 图2.7.18边表ET 活化边对表AET。在一条扫描线上,同一多边形的相邻两条边构成一个边对。活化边表AET中存放 当前多边形中与当前扫描线相交的各边对的信息 AET→→ AET (y=2 1234567 图2.7.19边对与活化边对表AET AET的每个节点包括边对中如下信息 x1左侧边与扫描线交点的x坐标 Δx1左侧边在扫描线加1时的x坐标增量 y1m左侧边两端点中最大的y值 x右侧边与扫描线交点的x坐标 Δx右侧边在扫描线加1时的x坐标增量 ym右侧边两端点中最大的y值 Z1左侧边与扫描线交点处的多边形深度值 IP多边形序号 Δz。沿扫描线方向增加1个象素时,多边形所在平面的z坐标增量,为-a/ Δz扫描线加1时,多边形所在平面的z坐标增量,为-b/c 扫描线Z- buffer算法0 建多边形y表:对每一个多边形根据项点最小的y值,将多边形置入多边形y表 活化多边形表APT,活化边表AET初始化为空 For(每条扫描线i,i从小到大) 1.帧缓存CB置为背景色

图 2.7.17 活化多边形表 APT 边表 ET:活化多边形表中的每一个多边形都有一个边表 ET。多边形 P1 的边表 ET 如下图所示。边表 中,存放了每条边端点中较大的 y 值,增量 x,y 值较小一端的 x 坐标和 z 坐标。 图 2.7.18 边表 ET 活化边对表 AET。 在一条扫描线上,同一多边形的相邻两条边构成一个边对。活化边表 AET 中存放 当前多边形中与当前扫描线相交的各边对的信息。 图 2.7.19 边对与活化边对表 AET AET 的每个节点包括边对中如下信息: xl 左侧边与扫描线交点的 x 坐标  xl 左侧边在扫描线加 1 时的 x 坐标增量 ylmax 左侧边两端点中最大的 y 值 xr 右侧边与扫描线交点的 x 坐标  xr 右侧边在扫描线加 1 时的 x 坐标增量 yrmax 右侧边两端点中最大的 y 值 zl 左侧边与扫描线交点处的多边形深度值 IP 多边形序号  za 沿扫描线方向增加 1 个象素时,多边形所在平面的 z 坐标增量,为-a/c  zb 扫描线加 1 时,多边形所在平面的 z 坐标增量,为-b/c 扫描线 Z-buffer 算法() { 建多边形 y 表;对每一个多边形根据顶点最小的 y 值,将多边形置入多边形 y 表。 活化多边形表 APT,活化边表 AET 初始化为空。 For(每条扫描线 i,i 从小到大) { 1. 帧缓存 CB 置为背景色

2.深度缓存ZB(一维数组)置为负无穷大 3.将对应扫描线i的多边形y表中的多边形加入到活化多边形表A中。 4.对新加入的多边形,生成其相应的边Y表 5.对A中每一个多边形,若其边Y表中对应扫描线Ⅰ增加了新的边,将新的边配对,加到活化边 对表AET中。 6.对AET中的每一对边: 6.1对x1〈x<x的每一个象素,按增量公式z=z+△z计算各点深度 depth e 6.2与B中的量比较, depth〉ZB(I),则令ZB(I)= depth,并计算颜色值,写帧缓存。 7.删除APT中,多边形顶点最大y坐标为I的多边形,并删除相应的边。 8.对AET中的每一个边对,作如下处理: 8.1删除y或ym已等于I的边。若一边对中只删除了其中一边,需对该多边形的边 重新配对。 8.2用增量公式计算新的x1、x和z1。用增量公式计算新的x=x+△x1、x=x1+△x2 和z1=z1+△x△Z。+△zb 734区间扫描线算法 与Z- buffer算法相比,扫描线Z- buffer算法做了两点改进。一、将整个绘图窗口内的消隐问题 分解到一条条扫描线上解决,使所需的Z缓冲器大大减少。二、计算深度值时,利用了面连贯性,只 用了一个加法。但它在每个象素处都计算深度值,进行深度比较。因此,被多个多边形覆盖的象素区 处还要进行多次计算,计算量仍然很大。区间扫描线算法克服了这一缺陷,使得在一条扫描线上每个 区间只计算一次深度值,并且不需要Z缓冲器。它是把当前扫描线与各多边形在投影平面的投影的交 点进行排序后,使扫描线分为若干子区间。因此,只要在区间任一点处找出在该处z值最大的一个面, 这个区间上的每一个象素就用这个面的颜色来显示 a/a2△a3|as/a587 图2.7.20扫描线与多边形的投影相交得到若干子区间 a1 a2 b a3 a4 a4 图2.7.21(a)两个平面在屏幕上的投影(b)无贯穿的情形(c)相互贯穿的情形 如何确定小区间的颜色可分为三种情况 7.小区间上没有任何多边形,如[a4a5,这时该小区间用背景色显示。 8.小区间上只有一个多边形,如ala2aa6这时可以对应多边形在该处的颜色显示 9.小区间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边形如a6,a7,必须通过深度测试判断哪个多边形可见。若允许物体表面 相互贯穿时,还必须求出它们在扫描平面(ZX平面)的交点。用这些交点把该小区间分成更小的子区间(称 为间隔),在这些间隔上决定哪个多边形可见。如将[a2a3区间分成[a2bb,a3两个子区间。为了确定某间隔

2. 深度缓存 ZB (一维数组) 置为负无穷大。 3. 将对应扫描线 i 的多边形 y 表中的多边形加入到活化多边形表 APT 中。 4. 对新加入的多边形,生成其相应的边 Y 表。 5. 对 APT 中每一个多边形,若其边 Y 表中对应扫描线 I 增加了新的边,将新的边配对,加到活化边 对表 AET 中。 6. 对 AET 中的每一对边: 6.1 对 xl ZB(I), 则令 ZB(I) =depth,并计算颜色值, 写帧缓存。 7. 删除 APT 中,多边形顶点最大 y 坐标为 I 的多边形,并删除相应的边。 8. 对 AET 中的每一个边对,作如下处理: 8.1 删除 ylmax或 ylmax 已等于 I 的边。若一边对中只删除了其中一边,需对该多边形的边 重新配对。 8.2 用增量公式计算新的 xl 、xr 和 zl 。用增量公式计算新的 xl=xl+ xl、xr=xr+ xr 和 zl=zl+ xl  za + zb } } 2.7.3.4 区间扫描线算法 与 Z-buffer 算法相比,扫描线 Z-buffer 算法做了两点改进。一、将整个绘图窗口内的消隐问题 分解到一条条扫描线上解决,使所需的 Z 缓冲器大大减少。二、计算深度值时,利用了面连贯性,只 用了一个加法。但它在每个象素处都计算深度值,进行深度比较。因此,被多个多边形覆盖的象素区 处还要进行多次计算,计算量仍然很大。区间扫描线算法克服了这一缺陷,使得在一条扫描线上每个 区间只计算一次深度值,并且不需要 Z 缓冲器。 它是把当前扫描线与各多边形在投影平面的投影的交 点进行排序后,使扫描线分为若干子区间。因此,只要在区间任一点处找出在该处 z 值最大的一个面, 这个区间上的每一个象素就用这个面的颜色来显示。 图 2.7.20 扫描线与多边形的投影相交得到若干子区间 图 2.7.21 (a)两个平面在屏幕上的投影 (b)无贯穿的情形 (c) 相互贯穿的情形 如何确定小区间的颜色可分为三种情况: 7. 小区间上没有任何多边形,如[a4,a5],这时该小区间用背景色显示。 8. 小区间上只有一个多边形,如[a1,a2][a5,a6]这时可以对应多边形在该处的颜色显示。 9. 小区间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边,形如[a6,a7],必须通过深度测试判断哪个多边形可见。若允许物体表面 相互贯穿时,还必须求出它们在扫描平面(ZX 平面)的交点。用这些交点把该小区间分成更小的子区间(称 为间隔),在这些间隔上决定哪个多边形可见。如将[a2,a3]区间分成[a2,b][b,a3]两个子区间。为了确定某间隔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