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09年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朝廷雷霆舰艇亭亭玉立B.栖息沏茶契约休戚与共 C.凫水符合俘虏自叹弗如D.桂冠纶巾东莞鳏寡孤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杨维祯人称“文妖”,其文章遣词造句及风格均有些怪异,这从《游分湖记》中即 可略见一般,这就增加了后人阅读的难度。 B.从来不想参与这场关于巴蒂的论战,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无须在提起,可一看到 这。样的言论再次出现,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C.某些人丧失了客观认识历史、理性思考现实的能力,以至于在涉及国家主权这样大 是大非的问题上陷入了一个混乱而又难以自拨的怪圈。 D.眼下,无论是专业的评论期刊还是非专业的媒体书评吹捧多、批评少、颠倒黑白, 文过饰非,是文学批评被人诟病的又一顽症。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A.昆明第十届樱花节在圆筒山公园如期举行,樱花与海棠同时盛放的罕见景象,引得 无数游客趋之若鹜。 B.先生买书,不是摆设,二是认真地读,所以与他交谈,无不感受到他学养深厚、知 识渊博,令我如坐春风,每有启发 C.很难找出第二个产业像房地产一样,既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又与经济发展紧密相 连,既关系到万千居民的安居梦,又涵盖着50多个行业的庞大产业群。 D.我们只看到姚明风光的一面,其实在NBA打球,压力是很大的,如果训练不刻苦, 发挥不稳定,那么秋扇见捐的事是可以预见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 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B.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特别是文艺演出市场及对外文化艺术交流领域呈现 出发展疲软,前景堪忧。 C.美国最新一项研究报告说,南亚一些地区雨量减少后,地表径流也会随之减少,农 业灌溉、水力发电、生产生活用水等都可能遇到困难。 D.太多名实不符的驰名商标遍地开花,既在市场上快速稀释着驰名商标的市场价值 也在市场上弱化着企业自身品牌的信任度下降 5.将下列标序号的句子续在横线处,使语意连贯。(3分) 中华文明最灿烂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 ①除了思想成果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劳动生产率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 就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浙江省绍兴市 2009 年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朝廷. 雷霆. 舰艇. 亭亭.玉立 B.栖.息 沏.茶 契.约 休戚.与共 C.凫.水 符.合 俘.虏 自叹弗.如 D.桂冠. 纶.巾 东莞. 鳏.寡孤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杨维祯人称“文妖”,其文章遣词造句及风格均有些怪异,这从《游分湖记》中即 可略见一般,这就增加了后人阅读的难度。 B.从来不想参与这场关于巴蒂的论战,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无须在提起,可一看到 这。样的言论再次出现,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C.某些人丧失了客观认识历史、理性思考现实的能力,以至于在涉及国家主权这样大 是大非的问题上陷入了一个混乱而又难以自拨的怪圈。 D.眼下,无论是专业的评论期刊还是非专业的媒体书评,吹捧多、批评少、颠倒黑白, 文过饰非,是文学批评被人诟病的又一顽症。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 A.昆明第十届樱花节在圆筒山公园如期举行,樱花与海棠同时盛放的罕见景象,引得 无数游客趋之若鹜 ....。 B.先生买书,不是摆设,二是认真地读,所以与他交谈,无不感受到他学养深厚、知 识渊博,令我如坐春风 ....,每有启发。 C.很难找出第二个产业像房地产一样,既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 ....,又与经济发展紧密相 连,既关系到万千居民的安居梦,又涵盖着 50 多个行业的庞大产业群。 D.我们只看到姚明风光的一面,其实在 NBA 打球,压力是很大的,如果训练不刻苦, 发挥不稳定,那么秋扇见捐 ....的事是可以预见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 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B.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特别是文艺演出市场及对外文化艺术交流领域呈现 出发展疲软,前景堪忧。 C.美国最新一项研究报告说,南亚一些地区雨量减少后,地表径流也会随之减少,农 业灌溉、水力发电、生产生活用水等都可能遇到困难。 D.太多名实不符的驰名商标遍地开花,既在市场上快速稀释着驰名商标的市场价值, 也在市场上弱化着企业自身品牌的信任度下降。 5.将下列标序号的句子续在横线处,使语意连贯。(3 分) 中华文明最灿烂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 ①除了思想成果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劳动生产率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 就
②中国是一个缺少思想家的国度,五千年文明史只出了十位真正的思想家,但春秋战国 时期就占了八位 ③那时虽然四分五裂,战争是最经常的政治生活,但却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 ④可见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取得了多大的进展 ⑤在异常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下,中华文明短短五百年取得的文明成果比两千二百年的 极权专制社会文明成果的总和还要多 6.仔细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在揣摩语意、领会构思的基础上,对诗作进行补充创作,要求 与每一组的上一句结构一致,修辞相同。(4分) 历史的脚步变幻无端 时而沉重,时而轻盈; 轻盈时如柳叶飘飞 沉重时 因此 上天给了我们解读的慧眼 从沉重里读出希翼, 答:沉重时 从 7.某校学生自发开展为寝室命名的活动,“致远室”、“明志居”等健康、阳光的寝室名号纷 纷涌出。请你也为自己的寝室名一个名号,并说明之一命名的理由。(理由至少两条 不超过60个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当一种文化受另—种更具优势的文化影响时,这种文化就开始失掉原有文化的个性,原 有文化的语言渐渐退化并最终消失,被优势文化的语言所取代。当然,语言濒危禾消亡的原 因比较复杂,随着近现代文明的交流和冲突,大量士著、少数民族语言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 危险。某些弱小民族虽然得以幸存,但它们的语言却因文化同化而消失。当原语者因为各种 原因而遭遇种族灭绝时,语言也就消亡了。导致种族灭绝的原因大致有:战争杀戮、外来疾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②中国是一个缺少思想家的国度,五千年文明史只出了十位真正的思想家,但春秋战国 时期就占了八位。 ③那时虽然四分五裂,战争是最经常的政治生活,但却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 ④可见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取得了多大的进展。 ⑤在异常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下,中华文明短短五百年取得的文明成果比两千二百年的 极权专制社会文明成果的总和还要多。 6.仔细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在揣摩语意、领会构思的基础上,对诗作进行补充创作,要求 与每一组的上一句结构一致,修辞相同。(4 分) 历史的脚步变幻无端: 时而沉重,时而轻盈; 轻盈时如柳叶飘飞, 沉重时 。 因此, 上天给了我们解读的慧眼: 从沉重里读出希冀, 从 。 答:沉重时 从 7.某校学生自发开展为寝室命名的活动,“致远室”、“明志居”等健康、阳光的寝室名号纷 纷涌出。请你也为自己的寝室名一个名号,并说明之一命名的理由。(理由至少两条, 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当一种文化受另一种更具优势的文化影响时,这种文化就开始失掉原有文化的个性,原 有文化的语言渐渐退化并最终消失,被优势文化的语言所取代。当然,语言濒危禾消亡的原 因比较复杂,随着近现代文明的交流和冲突,大量土著、少数民族语言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 危险。某些弱小民族虽然得以幸存,但它们的语言却因文化同化而消失。当原语者因为各种 原因而遭遇种族灭绝时,语言也就消亡了。导致种族灭绝的原因大致有:战争杀戮、外来疾
病、自然灾难等。现在的全球化市场使地理位置上的隔绝已不复存在。城市化和全球化导致 了全球化的语言和支配性的文化模式,年轻一代会觉得自己的土语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于 是他们放弃母语,开始学习主流语言。同时族群的离散和迁移可以迅速摧毁—个语言部落。 语言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人类干万年创造的文化资源包括他们的各种知识和经验,都 沉积、蕴含在他们的语言中,并依赖语言代代相传。任何种语言的消失都将是人类思想和 知识宝库的损失,都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永远丧失,科学家们就 无法探索人类尚不清楚的文化现象,人类也就永远摧毁了尚未了解的东西。正如奇异的植物 往往具有罕见的药物价值。濒危语言往往蕴藏着独特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基因。语言消亡了, 那种文化特有的知识就丧失了,观察世界的一扇独特窗户就关上了 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多样性,才有稳定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地 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样,丰富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类的天性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可使人 的思想意识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不同族群语言文化的差异会产生彼此间的新奇感和吸引力。 同时毎一门语言都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植根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个群体的语言是同他 们的自我认同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不亚于他们的宗教。丧失了母语的人会找不到文化的 归属感和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反而更难融入强势文化,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引起社会 动荡不安。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是民族的核心要素。一种民族语言就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体系,它提 供给人类观察和思考世界与自身的独特角度。当一种语言消失了,使用它的族群就会失去自 身特征,产生认同危机 8.下列不属于语言濒危和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处于弱势文化的语言被强势文化的语言同化。 B.战争残杀、外来疾病与自然灾害导致种族灭绝 C.城市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流语言的介入 D.族群语言的世代传承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9.文中“奇异的植物往往具有罕见的药物价值”中的“药用价值”在文中的含义是()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病、自然灾难等。现在的全球化市场使地理位置上的隔绝已不复存在。城市化和全球化导致 了全球化的语言和支配性的文化模式,年轻一代会觉得自己的土语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于 是他们放弃母语,开始学习主流语言。同时族群的离散和迁移可以迅速摧毁一个语言部落。 语言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人类千万年创造的文化资源包括他们的各种知识和经验,都 沉积、蕴含在他们的语言中,并依赖语言代代相传。任何一种语言的消失都将是人类思想和 知识宝库的损失,都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永远丧失,科学家们就 无法探索人类尚不清楚的文化现象,人类也就永远摧毁了尚未了解的东西。正如奇异的植物 往往具有罕见的药物价值。濒危语言往往蕴藏着独特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基因。语言消亡了, 那种文化特有的知识就丧失了,观察世界的一扇独特窗户就关上了。 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多样性,才有稳定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地 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样,丰富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类的天性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可使人 的思想意识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不同族群语言文化的差异会产生彼此间的新奇感和吸引力。 同时每一门语言都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植根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一个群体的语言是同他 们的自我认同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不亚于他们的宗教。丧失了母语的人会找不到文化的 归属感和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反而更难融入强势文化,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引起社会 动荡不安。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是民族的核心要素。一种民族语言就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体系,它提 供给人类观察和思考世界与自身的独特角度。当一种语言消失了,使用它的族群就会失去自 身特征,产生认同危机。 8.下列不属于语言濒危和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 ) A.处于弱势文化的语言被强势文化的语言同化。 B.战争残杀、外来疾病与自然灾害导致种族灭绝。 C.城市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流语言的介入。 D.族群语言的世代传承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9.文中“奇异的植物往往具有罕见的药物价值”中的“药用价值”在文中的含义是( )
A.具有重要的只是经验 B.独特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基因 C.文化精神中特有的知识价值 D.独具特色的民族思想和文化传统 10.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语句论据的一项是 A.一种语言的消失,会导致本组人群产生认同危机,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精神的危机 B.多样化的语言课程先人类的天性和丰富的心灵世界,可使人的思想更开放更包容 C.语言多样化可增加不同族群之间的新奇感和吸引力,有利于族群之间的和谐性 D.丧失母语的人会失去文化精神的皈依感与群体的自我认同感,更难融入强势文化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3分)(15字以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两个好朋友 【俄】叶赛宁 (1)住在村边的波贝尔老头,拥有一件自己的小屋和一条狗。他到处行乞,以残羹冷炙 聊以糊口。波贝尔与他的狗简直形影不离,并给它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叫德鲁若克。波贝 尔串村走巷,叩窗哀求,德鲁若克便站在一旁,摇晃着尾巴,好像期待着也给它一点儿施舍。 人家常常对波贝尔说:"波贝尔,你干嘛不把狗扔掉要知道,你自己连吃的都没有…·”波 贝多用忧郁的眼神看着他的狗 声不吭。他招呼德鲁若克,从窗子旁走了:一小块面 包也没讨着。波贝尔垂头丧气,郁郁寡欢,很少跟人交谈 (2)冬天来了,暴风雪铺天盖地,狂风吹集了一个个巨大的雪堆。 (3)波贝尔带着狗蹒跚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小屋破旧不堪,四壁透风,他望了望炉子, 望了望,在屋孑四角寻找了一阵,可木柴也没有。波贝尔给德鲁若克套上小雪撬,运回柴火, 烧着火炕,抱着徳鲁若克,心疼地抚摸着它。波贝尔坐在火炕旁,思绪万干,往事一幕幕重 演。老头子对德鲁若克讲述着自己的身世,述说着-个悲惨的故事,讲完之后,又痛心地说 没关系,德鲁若克你虽然不能回答,沉默不语,但是你那灰色的、聪明的眼睛告诉我. 你全都明白……” (4)暴风雪好像开始疲倦了,它的威力越来越小。水珠儿开始从屋顶上滴答滴答地流下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A.具有重要的只是经验 B.独特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基因 C.文化精神中特有的知识价值 D.独具特色的民族思想和文化传统 10.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语句论据的一项是 ( ) A.一种语言的消失,会导致本组人群产生认同危机,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精神的危机。 B.多样化的语言课程先人类的天性和丰富的心灵世界,可使人的思想更开放更包容。 C.语言多样化可增加不同族群之间的新奇感和吸引力,有利于族群之间的和谐性。 D.丧失母语的人会失去文化精神的皈依感与群体的自我认同感,更难融入强势文化。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3 分)(15 字以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两个好朋友 【俄】叶赛宁 (1)住在村边的波贝尔老头,拥有一件自己的小屋和一条狗。他到处行乞,以残羹冷炙 聊以糊口。波贝尔与他的狗简直形影不离,并给它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叫德鲁若克。波贝 尔串村走巷,叩窗哀求,德鲁若克便站在一旁,摇晃着尾巴,好像期待着也给它一点儿施舍。 人家常常对波贝尔说:“波贝尔,你干嘛不把狗扔掉?要知道,你自己连吃的都没有……”波 贝多用忧郁的眼神看着他的狗——一声不吭。他招呼德鲁若克,从窗子旁走了:一小块面 包也没讨着。波贝尔垂头丧气,郁郁寡欢,很少跟人交谈。 (2)冬天来了,暴风雪铺天盖地,狂风吹集了一个个巨大的雪堆。 (3)波贝尔带着狗蹒跚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小屋破旧不堪,四壁透风,他望了望炉子, 望了望,在屋子四角寻找了一阵,可木柴也没有。波贝尔给德鲁若克套上小雪撬,运回柴火, 烧着火炕,抱着德鲁若克,心疼地抚摸着它。波贝尔坐在火炕旁,思绪万千,往事一幕幕重 演。老头子对德鲁若克讲述着自己的身世,述说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讲完之后,又痛心地说: “没关系,德鲁若克,你虽然不能回答,沉默不语,但是,你那灰色的、聪明的眼睛告诉我…… 你全都明白……” (4)暴风雪好像开始疲倦了,它的威力越来越小。水珠儿开始从屋顶上滴答滴答地流下
来,雪在消融、减少。波贝尔看到——冬天在消逝,看着——便对德鲁若克说:“德鲁若克, 春天来啦,咱们能活下来的。” 5)红彤彤的太阳温暖地照耀着,小河哗啦哗啦地奔流。透过小小的窗口,波贝尔看到 窗下的土地发黑了,树上冒出了嫩芽,散发出春天的气息。可是岁月不饶人,春天的泥泞使 得老头子步履艰难 (6)他的双脚发软,咳嗽使得他胸部抑闷,腰部疼痛,视力完全变得模糊起来。他躺在 高板床上,爬都爬不下来了。波贝尔吃力地爬呀,爬呀,开始不住地咳嗽,而且满心忧伤。 他对德鲁若克说:“德鲁若克,我早就预料到了。看来,我很快就会死的,只是,扔下你去 死,我真舍不得啊!”波贝尔病倒了,一动不能动,更下不了床,德鲁若克则寸步不离床边。 老头子感觉到——死亡临近了,他感觉到了——设搂着德鲁若克,搂着,搂着,难过地哭 泣起来。波贝尔搂着德鲁若克的脖子,将它紧紧地贴在胸前,突然哆嗦了-下—断气了。 7)波贝尔的冰冷的身体躺在高板床上。德鲁若克知道,它的主人死了。它在屋里窜来 窜去,神情凄切。它走近死者身旁,嗅呀,嗅呀,伤心地嚎叫着 (8)认识他的人开始私下里议论开了:为什么这个波贝尔不出屋来。大伙儿一合计决定 进去看看,一看就吓得直往后退。波贝尔的遗体躺在高板床上,小屋里充满一股难闻的尸臭, 狗儿坐在床上,坐着—忧伤至极 (9)人们抬岀尸体清洗,收敛入棺,狗儿则寸步不离死者。遗体送到墓地,埋入土里。 波贝尔—个谁也不需要的人—死了,没有人为他哭泣。 (10)德鲁若克在坟堆上叫呀,号呀,用爪子刨着泥土。它企图把老朋友刨开,然后, 它和他躺在一起。狗儿没有离开墓地,不吃不喝,悲痛欲绝。德鲁若克的力气衰竭下去了 它没有站起来,它再也站不起来了。它望着坟墓,忧伤地望着,呻吟着。徳鲁若克想刨土但 是它的爪子已经抬不起来了,它的心脏感到一阵紧缩…….浑身颤栗,垂下了脑袋,垂下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来,雪在消融、减少。波贝尔看到——冬天在消逝,看着——便对德鲁若克说:“德鲁若克, 春天来啦,咱们能活下来的。” (5)红彤彤的太阳温暖地照耀着,小河哗啦哗啦地奔流。透过小小的窗口,波贝尔看到, 窗下的土地发黑了,树上冒出了嫩芽,散发出春天的气息。可是岁月不饶人,春天的泥泞使 得老头子步履艰难。 (6)他的双脚发软,咳嗽使得他胸部抑闷,腰部疼痛,视力完全变得模糊起来。他躺在 高板床上,爬都爬不下来了。波贝尔吃力地爬呀,爬呀,开始不住地咳嗽,而且满心忧伤。 他对德鲁若克说:“德鲁若克,我早就预料到了。看来,我很快就会死的,只是,扔下你去 死,我真舍不得啊!”波贝尔病倒了,一动不能动,更下不了床,德鲁若克则寸步不离床边。 老头子感觉到——死亡临近了,他感觉到了——设搂着德鲁若克,搂着,搂着,难过地哭 泣起来。波贝尔搂着德鲁若克的脖子,将它紧紧地贴在胸前,突然哆嗦了一下——断气了。 (7)波贝尔的冰冷的身体躺在高板床上。德鲁若克知道,它的主人死了。它在屋里窜来 窜去,神情凄切。它走近死者身旁,嗅呀,嗅呀,伤心地嚎叫着。 (8)认识他的人开始私下里议论开了:为什么这个波贝尔不出屋来。大伙儿一合计决定 进去看看,一看就吓得直往后退。波贝尔的遗体躺在高板床上,小屋里充满一股难闻的尸臭, 狗儿坐在床上,坐着——忧伤至极。 (9)人们抬出尸体清洗,收敛入棺,狗儿则寸步不离死者。遗体送到墓地,埋入土里。 波贝尔——一个谁也不需要的人——死了,没有人为他哭泣。 (10)德鲁若克在坟堆上叫呀,号呀,用爪子刨着泥土。它企图把老朋友刨开,然后, 它和他躺在一起。狗儿没有离开墓地,不吃不喝,悲痛欲绝。德鲁若克的力气衰竭下去了, 它没有站起来,它再也站不起来了。它望着坟墓,忧伤地望着,呻吟着。德鲁若克想刨土但 是它的爪子已经抬不起来了,它的心脏感到一阵紧缩……浑身颤栗,垂下了脑袋,垂下了
微微抖动一下.…是死在墓上 (11)墓地上的小花儿仿佛在切切私语,它们在向鸟儿低声叙述着一个人和一条狗的动 人故事。一只杜鹃飞到墓前,停在枝叶低垂的白桦树上,它在坟墓上空忧戚、痛苦地咕咕啼 (有删节) 12.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波贝尔与德鲁克是“两个好朋友”?请概括说明。(3分) 13.第5节中划线语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请结合全文概括波贝尔这一人物形象。(3分,不超过40个字) 15.请分析第11节的语言特点。 16.小说标题“两个好朋友”能否改为“一个人和一条狗的动人故事”?为什么?请你联系 小说的主题,谈谈理由。(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7-21题。(18分) 圬者王承福传 唐韩愈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 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 其土田,手镘衣食,余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 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微微抖动一下……于是死在墓上…… (11)墓地上的小花儿仿佛在切切私语,它们在向鸟儿低声叙述着一个人和一条狗的动 人故事。一只杜鹃飞到墓前,停在枝叶低垂的白桦树上,它在坟墓上空忧戚、痛苦地咕咕啼 鸣。 (有删节) 12.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波贝尔与德鲁克是“两个好朋友”?请概括说明。(3 分) 13.第 5 节中划线语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4.请结合全文概括波贝尔这一人物形象。(3 分,不超过 40 个字) 15.请分析第 11 节的语言特点。 16.小说标题“两个好朋友”能否改为“一个人和一条狗的动人故事”?为什么?请你联系 小说的主题,谈谈理由。(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 17—21 题。(18 分) 圬者王承福传 唐 韩愈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 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 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 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市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 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 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 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傀 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 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日:“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孑孙 不能有也。”或日:“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 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 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③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 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 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 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 不肯—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 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 传,而自鉴焉。 注:①圬:粉刷墙壁 ②镘:粉刷墙壁的工具 ③丰悴:同“盈虚”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业之 业:以……为职业 B.约而尽 约:简要 C.承君之化者也 化:教化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市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 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 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 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傀 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 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 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 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 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③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 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 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 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 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 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 传,而自鉴焉。 注:①圬:粉刷墙壁 ②镘:粉刷墙壁的工具 ③丰悴:同“盈虚”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业.之 业:以…… 为职业 B.约.而尽 约:简要 C.承君之化.者也 化:教化
D.然吾有讥焉 讥:讥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市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吾之心悯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吾以是观之 吾从而师之 D.故吾不敢一日舍馒以嬉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舍于市之主人 B.乐富贵而悲贫贱 C.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D.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借一个弃官操镘、自食其力的圬者之口,提出“各致其能以相生”和“独 善其身”的主张 B.本文作者出于维护封建制度的需要,主张“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这一观点, 其实是不足取的。 C.本文肯定自食其力的人,鞭鞑“多行可愧”“食焉而怠其事”的“富贵者”,在当时 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先叙事后议论,简于叙事,重在议论,表面上是传记体,实际上是一篇借传记 展开议论的杂文 21.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 (2)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江上早秋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鸥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四十岁,人到中年 时局动荡,战乱绵绵 ②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其中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 诗人用和_作为意象来点明江上早秋之景。(2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D.然吾有讥.焉 讥:讥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市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吾之心悯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吾以是观之. 吾从而师之. D.故吾不敢一日舍馒以.嬉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 A.舍.于市之主人 B.乐.富贵而悲贫贱 C.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D.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作者借一个弃官操镘、自食其力的圬者之口,提出“各致其能以相生”和“独 善其身”的主张。 B.本文作者出于维护封建制度的需要,主张“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这一观点, 其实是不足取的。 C.本文肯定自食其力的人,鞭鞑“多行可愧”“食焉而怠其事”的“富贵者”,在当时 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先叙事后议论,简于叙事,重在议论,表面上是传记体,实际上是一篇借传记 展开议论的杂文。 21.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 (2)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2——23 题(6 分) 江上早秋① 明 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鸥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②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于丙申年(公元 1356 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四十岁,人到中年, 时局动荡,战乱绵绵。 ②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其中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 22.诗人用 和 作为意象来点明江上早秋之景。(2 分)
23.指出“悲”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2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孑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的社会。(1分)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 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昨夜西风凋碧树。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3)弟子入则孝 谨而信, (4)丰草绿缛而争茂 木遭之而叶脱。 (5)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足。 四、作文(60分) 6.请以“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3.指出“悲”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 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2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的社会。(1 分)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 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 (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昨夜西风凋碧树。 , 。 (2) ,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3)弟子入则孝, ,谨而信, 。 (4)丰草绿缛而争茂, ; ,木遭之而叶脱。 (5)沧浪之水清兮, ; ,可以濯吾足。 四、作文(60 分) 26.请以“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800 字。4、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A艇读作9余读作1,B读作①余皆读作“里,C登速卫东莞 的莞读作如m涂错读作如) 2.D(A略见一般中的般为斑:B“如梗在喉”中的“梗”应为“鲠”C难以息 拨中的拨应为拔”) 3.B(A不合感情色彩:C不合语境,应为息息相关?D不合对象) 4.C(A表意不明,B成份残缺,“呈现出,的态势,D项不合逻辑) 5.(3分)③⑤②①④《根据句子语意关系,抓住①过渡来展开) 6.(4分)示例:如大山压顶(如病牛拉犁…;轻盈里读出深刻(轻盈里读出庄严…… (符合情境2分,结构相同1分,语意順畅1分)(第一空运用比喻,结构上无需安家 丁对,基本一致即可:第二空必须以轻盈为对象进行创作,并套用上一句句式,“读 出两字后面所用词语如深刻庄严,必须与轻盈在语意上构成相对或相反关系 7.(5分)命名1分,要求健康、阳光,理由说明每一条2分,要求言之成理,表达简 明准确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2分) 8.D(D项是防止语言濒危与消亡的建议,无中生有,不合题干信息) 9.B 网wN 10.A(A项属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从语境看属于文末一段的信息内容) 11.(3分)语言濒危和消亡的后果。(意思相近、表达简明即可) 二)(20分)中 12.(3分)①波贝尔与德鲁若克形易不离,相依为命 ②德鲁若克能倾听波贝尔诉说不幸的身世; ③德鲁若克为主人之死哀嚎,寸步不离; 育星教育网ww ④德鲁若克在主人的墓地悲痛忧伤至死。(写出一点給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3.(4分)交代时间,同时也说明春天来临,会给人带来希望(2分):推动情节发展, 起反衬作用:春天的到来并没有给波贝尔带来希望,反而使波贝尔生活更加艰辛,生存 状况更加不幸(2分)。 14.(3分)孤苦伶仃,以狗儿为伴(1分):生活艰难,以乞讨为生(1分),被遗忘被冷落, 是一个不为人所需的“多余者”形象(1分) 15.(4分)运用拟人手法,虚实结合,连花鸟都在为波贝尔与狗而哀恸,足见波贝尔的人 生何其凄凉,何其悲苦,人与狗的感情又何其深厚(2分);用反衬手法,有情动物反 衬无情人间(1分);渲染了悲剧气氛,揭示了悲剧的根源(1分) 16.(6分)示例一:不能改,原题好,原题中的“两个”颇含深意,给人以悬念,启人思考, 没有第三个或更多一些的人成为朋友,只是“人与狗”结成了一对好朋友,对比反讽世态 的凉薄与社会的无情,周围人没有温情、没有同情、没有爱心,从而使小说具有强大的 批判性,深化了作品的主旨。示例二:可以改。显得具体、客观、明白,直接表明了本 文的内容,题中“动人”一词表明了波贝尔与狗之间的挚情,狗对主人的亲情,以此凸显 周围人的漠视态度,像陌生人一样,连一小块面包也不会施舍给波贝尔;寓意深远 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观点明确1分,言之成理3分,表达流畅2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8分) 17.D(讥,责备)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3.(4 分)交代时间,同时也说明春天来临,会给人带来希望(2 分);推动情节发展, 起反衬作用:春天的到来并没有给波贝尔带来希望,反而使波贝尔生活更加艰辛,生存 状况更加不幸(2 分)。 14.(3 分)孤苦伶仃,以狗儿为伴(1 分);生活艰难,以乞讨为生(1 分),被遗忘被冷落, 是一个不为人所需的“多余者”形象(1 分)。 15.(4 分)运用拟人手法,虚实结合,连花鸟都在为波贝尔与狗而哀恸,足见波贝尔的人 生何其凄凉,何其悲苦,人与狗的感情又何其深厚(2 分);用反衬手法,有情动物反 衬无情人间(1 分);渲染了悲剧气氛,揭示了悲剧的根源(1 分)。 16.(6 分)示例一:不能改,原题好,原题中的“两个”颇含深意,给人以悬念,启人思考, 没有第三个或更多一些的人成为朋友,只是“人与狗”结成了一对好朋友,对比反讽世态 的凉薄与社会的无情,周围人没有温情、没有同情、没有爱心,从而使小说具有强大的 批判性,深化了作品的主旨。示例二:可以改。显得具体、客观、明白,直接表明了本 文的内容,题中“动人”一词表明了波贝尔与狗之间的挚情,狗对主人的亲情,以此凸显 周围人的漠视态度,像陌生人一样,连一小块面包也不会施舍给波贝尔;寓意深远,可 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观点明确 1 分,言之成理 3 分,表达流畅 2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18 分) 17.D(讥,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