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5月份考试 语文试卷2012.5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A.树冠(guan)包扎(zha)毋庸置疑(w)皮之不存毛将焉附(f) B.间断(jian)古刹(sha)既往不咎(jiu)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zhang) C.擂鼓(lei)两栖(x)读书札记(zha)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ha) D.畏葸(xi) 福祚(zhd)寻行数墨(sh)食不厌精,脍不厌细(hui)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在此之前,朝鲜始终坚持朝美双边会谈,拒绝日、韩参加,而美国始终拒绝同朝鲜进行 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时箭拔弩张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 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非议的 C.对于违法违纪的政府机关法人,我们是否应该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宽容,并期待他们自己 番然悔悟,重新做人呢? D.继中大在唐家湾建分校后,清华大学科技大楼毗邻而建,人民大学、北师大、北理工等 重点高校也纷至踏来;这里以中大珠海校区为先驱的大学城业已形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不少人总是喜欢“以耳代目”,这些人最大的弱点是盲目轻信,往往把道听途说的东西, 当成千真万确的事实,甚至充当义务宣传员,到处推销、贩卖 弹指间,回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虽有几篇文章发表,几部专著面世,但马齿徒增的我 大部分时间还是没有利用好 C.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 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D.“精品屋”之类的消费场所,因现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消费水平和习惯而在名噪一时 之后便不得不为自己的出路担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自制力的强弱与葡萄糖的消耗过多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如果你感觉自己血糖水平偏 低时,不妨找点热量比较低的零食吃吃,比如说一小把蓝莓或者果仁 B.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 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C.这些中学中的百年名校都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办学经验 但在今天这些美誉远播的中学名校仍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声誉 D.在别人享受肤浅的快乐或无端自寻烦恼的时候,苏格拉底渐渐地把整个希腊的精神智慧之 美都装进了他那看上去肥硕不堪的身躯,最终成为学识渊博的大师
瑞安中学 2011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 5 月份考试 语文试卷 2012.5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7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A.树冠.(guān) 包扎.(zhā) 毋.庸置疑(w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fù) B.间.断(jiān) 古刹.(shà) 既往不咎.(jiū)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zhāng) C.擂.鼓(léi) 两栖.(xī) 读书札.记(zhá)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hà) D.畏葸.(xǐ) 福祚.(zhà) 寻行数.墨 (shù)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huì)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在此之前,朝鲜始终坚持朝美双边会谈,拒绝日、韩参加,而美国始终拒绝同朝鲜进行 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时箭拔弩张。 B.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 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非议的。 C.对于违法违纪的政府机关法人,我们是否应该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宽容,并期待他们自己 番然悔悟,重新做人呢? D.继中大在唐家湾建分校后,清华大学科技大楼毗邻而建,人民大学、北师大、北理工等 重点高校也纷至踏来;这里以中大珠海校区为先驱的大学城业已形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不少人总是喜欢“以耳代目 ....”,这些人最大的弱点是盲目轻信,往往把道听途说的东西, 当成千真万确的事实,甚至充当义务宣传员,到处推销、贩卖。 B.弹指间,回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虽有几篇文章发表,几部专著面世,但马齿徒增 ....的我, 大部分时间还是没有利用好。 C.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 ....,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 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D.“精品屋”之类的消费场所,因现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消费水平和习惯而在名噪一时 .... 之后便不得不为自己的出路担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自制力的强弱与葡萄糖的消耗过多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如果你感觉自己血糖水平偏 低时,不妨找点热量比较低的零食吃吃,比如说一小把蓝莓或者果仁。 B.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 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C.这些中学中的百年名校都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办学经验, 但在今天这些美誉远播的中学名校仍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声誉。 D.在别人享受肤浅的快乐或无端自寻烦恼的时候,苏格拉底渐渐地把整个希腊的精神智慧之 美都装进了他那看上去肥硕不堪的身躯,最终成为学识渊博的大师
5.把下面六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其未 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 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蝕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 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6.看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4分) 意见箱 (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写出漫画的寓意。(2分) 7.用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 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该大学生应对。(5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 应对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0题。(9分)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交锋中 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 度
5.把下面六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3 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 , , , 。 ,其未 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 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 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6.看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4 分) (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2 分) (2)写出漫画的寓意。(2 分) 7.用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 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该大学生应对。(5 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 应 对: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0 题。(9 分)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交锋中 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 21 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 度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为先声,作 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年展开的“破四 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 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流。在此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 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 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90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国学热 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 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所称的“儒教自由主义社会″进行 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 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 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21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制定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锹建,最近提出了“儒家宪政主义”——“仁义礼智信的宪政主义 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 文化的延续性。 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硏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 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但当与记者谈到儒 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 新儒家”陈明和蒋庆倡导的“政 治儒学”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 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出了不同 药方"。中国科学院国情硏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提出“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希望能够发
20 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为先声,作 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 年展开的“破四 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 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流。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 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 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 90 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国学热” 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 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所称的“儒教自由主义社会”进行 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 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 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 21 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制定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儒家宪政主义”——“仁义礼智信的宪政主义” 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 文化的延续性。 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 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但当与记者谈到儒 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新儒家”陈明和蒋庆倡导的“政 治儒学”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 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出了不同 “药方”。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提出“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希望能够发
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目标是,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 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宗教。刘军宁则对“五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 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传统,把传统变成一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 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 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 种文化因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个世纪前 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绪中走了出来。 8.下列对“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打击 B.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表征。 C.进入21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中也时 常发挥作用 D.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9.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反传统”的 认知与需要 B.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词语来形容 C.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的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塑儒学的思想 和主张 D.传统的儒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晢学范畴,进入政治领域,参与到政策法令的制定中, 成为了“政治儒学”。 10.根据文意,概括“五四”以后中国思想界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不超过30个字)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棉花被子 衣向东 ①有些物品被我们珍藏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稀奇贵重,而 是因为其中融入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比如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枚发卡,等等。马宁珍藏的 是一床棉花被子。 ②马宁二十年前跟妻子赵薇结婚的时候,他的家乡马湾镇还不是风景旅游区,街道狭窄
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目标是,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 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宗教。刘军宁则对“五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 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传统,把传统变成一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 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 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 种文化因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个世纪前 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绪中走了出来。 8.下列对“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 20 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打击。 B.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表征。 C.进入 21 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中也时 常发挥作用。 D.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9.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反传统”的 认知与需要。 B.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词语来形容。 C.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的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塑儒学的思想 和主张。 D.传统的儒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哲学范畴,进入政治领域,参与到政策法令的制定中, 成为了“政治儒学”。 10.根据文意,概括“五四”以后中国思想界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不超过 30 个字)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棉花被子 衣向东 ①有些物品被我们珍藏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稀奇贵重,而 是因为其中融入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比如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枚发卡,等等。马宁珍藏的 是一床棉花被子。 ②马宁二十年前跟妻子赵薇结婚的时候,他的家乡马湾镇还不是风景旅游区,街道狭窄
屋舍落败,一砖一瓦都显得那么寒酸。有一条水路和条旱路通往马湾镇,水路不宽,旱路 崎岖,把满眼的青山绿水,封闭在山峦叠嶂的-团宁静中。南方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 使得门前青石板上的苔藓,一年年滋蔓着。每年入冬之后,日子就阴冷得很了 ③赵薇是北京部队大院出生的女子,对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有些不适应。马宁说:“你 别担心那边冷,我早就写信告诉我妈,让她缝做一床新棉花被子,冷不着你。” ④赵薇知道这件事情对马宁的重要性,她就不再说什么了,跟随他走进了南方阴冷而灰 暗的小镇。 ⑤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来信的要求,选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做了一床棉被。白棉布的 被里,大红的缎子被面,密密实实的针脚,看上去非常讲究。她怕冻着了北京来的儿媳妇, 被子里垫了厚厚的棉花。赵薇拥着被子,就闻到了新棉花的气息,还有白棉布的香气。 ⑥等到儿子儿媳离去后,母亲就很细心地收起棉被,把它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南方的 屋子潮湿,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保持蓬松细软的状态 ⑦马宁结婚的第二年,家乡发了一场洪水,环绕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涨,淹没了屋前的 石阶。母亲屋内的水漫过了床铺。她用塑料布缠裏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 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马宁的哥哥试图帮她接过棉被,她却不肯松手 ⑧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 个夏天的晚上,母亲突然主动把电话打到北京,说她想他们了。马宁说:“这好办,你到 凉来住些日子吧 ⑨马宁就让哥哥把母亲送到了北京。母亲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住不下去了,吵着要回 老家。眼下南方正是梅雨季节,她老是担心木箱内存放的那床棉被潮湿生霉了。母亲到家的 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倒腾岀来,果然挨近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潮湿,她急忙把被子 抱出去放在阳光下晾晒 ⑩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有一天母亲晾晒被孑的时候,因为胸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 子搭在铁丝架上了。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住抱着棉被子 蹲在地上哭了。 ⑩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走了。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宁的姐 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岀来 的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子的一些细节,详细地告诉 了马宁。姐姐说:“妈说,要是以后赵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孑,还软乎呢。”马宁把 棉被带回了北京。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 把棉被子放在阳台上晾晒。有时候他也陪伴着棉被,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些很久远的事 情。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3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贴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 11.“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泪 水”中包含了些什么。(3分) 2.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作赏析。(3分)
屋舍落败,一砖一瓦都显得那么寒酸。有一条水路和一条旱路通往马湾镇,水路不宽,旱路 崎岖,把满眼的青山绿水,封闭在山峦叠嶂的一团宁静中。南方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 使得门前青石板上的苔藓,一年年滋蔓着。每年入冬之后,日子就阴冷得很了。 ③赵薇是北京部队大院出生的女子,对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有些不适应。马宁说:“你 别担心那边冷,我早就写信告诉我妈,让她缝做一床新棉花被子,冷不着你。” ④赵薇知道这件事情对马宁的重要性,她就不再说什么了,跟随他走进了南方阴冷而灰 暗的小镇。 ⑤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来信的要求,选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做了一床棉被。白棉布的 被里,大红的缎子被面,密密实实的针脚,看上去非常讲究。她怕冻着了北京来的儿媳妇, 被子里垫了厚厚的棉花。赵薇拥着被子,就闻到了新棉花的气息,还有白棉布的香气。 ⑥等到儿子儿媳离去后,母亲就很细心地收起棉被,把它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南方的 屋子潮湿,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保持蓬松细软的状态。 ⑦马宁结婚的第二年,家乡发了一场洪水,环绕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涨,淹没了屋前的 石阶。母亲屋内的水漫过了床铺。她用塑料布缠裹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 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马宁的哥哥试图帮她接过棉被,她却不肯松手。 ⑧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 一个夏天的晚上,母亲突然主动把电话打到北京,说她想他们了。马宁说:“这好办,你到 北京来住些日子吧。” ⑨马宁就让哥哥把母亲送到了北京。母亲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住不下去了,吵着要回 老家。眼下南方正是梅雨季节,她老是担心木箱内存放的那床棉被潮湿生霉了。母亲到家的 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倒腾出来,果然挨近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潮湿,她急忙把被子 抱出去放在阳光下晾晒。 ⑩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有一天母亲晾晒被子的时候,因为胸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 子搭在铁丝架上了。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住抱着棉被子, 蹲在地上哭了。 ⑾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走了。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宁的姐 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 晾晒。” ⑿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子的一些细节,详细地告诉 了马宁。姐姐说:“妈说,要是以后赵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子,还软乎呢。”马宁把 棉被带回了北京。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 把棉被子放在阳台上晾晒。有时候他也陪伴着棉被,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很久远的事 情。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⒀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贴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 11.“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泪 水”中包含了些什么。(3 分) 12.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作赏析。(3 分)
13.母亲临终时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请 你联系全文,结合人物性格特点,试描写母亲此时的心理。(4分) 14.文中多次写到母亲晒棉花被子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联系文章及实际生活,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像“棉花被子”一样的东西,请作简要 的说明。不少于50字(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 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 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 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 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日:“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 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 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 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盜贼乘隙而作矣! 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日:“俭约之事是我 诚心贫富之忠如卿所唯兰上下想勖以保此道似有滥极箴规此恩深期于卿等也。”藩等 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干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日:“王 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 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潘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 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宝库
13.母亲临终时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请 你联系全文,结合人物性格特点,试描写母亲此时的心理。(4 分) 14.文中多次写到母亲晒棉花被子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5.联系文章及实际生活,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像“棉花被子”一样的东西,请作简要 的说明。不少于50字(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 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 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 “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 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 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 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 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 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 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 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 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潘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 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宝库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晏:平静 B.亚信之,拷掠竟罪 掠:掠夺 C.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遗:赠送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 何以伐为 B.藩与权德舆在中书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吾尝豉而望矣 D.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 表演杂技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 造成国家贫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 批准,但李藩不赞同,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气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 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 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 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20.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 (2)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22题。(7分)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鹍声。 21.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晏:平静 B.亚信之,拷掠.竟罪 掠:掠夺 C.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 遗:赠送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 何以伐为. B.藩与.权德舆在中书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吾尝跂而.望矣 D.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8.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 表演杂技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 造成国家贫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 批准,但李藩不赞同,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气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 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3 分) 俭 约 之 事 是 我 诚 心 贫 富 之 由 如 卿 所 说 唯 当 上 下 相 勖 以 保 此 道 似 有 逾 滥 极 言 箴 规 此 固 深 期 于 卿 等 也。 20.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 分) (2)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21-22 题。(7 分)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21. 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 分)
2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4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3-24题。(5分) 材料一:子日: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篇第三》 材料三: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衣服 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 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 《荀子·王制第九》 【注】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后王指当今君王。奉行的政治原则不 超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法度不背离当代的君王。 23.荀子提倡的礼制与孔子提倡的礼有何相同点?(2分) 24.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作评析。(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 ”(《论 语》)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马迁《报任安书》) (3)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 人之于国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牧《阿房宫赋》)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2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4 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篇第三》 材料三: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衣服 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 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 ——《荀子•王制第九》 【注】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后王指当今君王。奉行的政治原则不 超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法度不背离当代的君王。 23.荀子提倡的礼制与孔子提倡的礼有何相同点?(2 分) 24.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作评析。(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 (1)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 。”(《论 语》)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司 马迁《报任安书》) (3)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 人之于国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 牧《阿房宫赋》)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1)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2)俗话说:“枪打出头鸟。” (3)敢为天下先 请以“出头”为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瑞安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5月份考试 语文答案 2012.5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B(B.间断(jian)古刹(cha)既往不咎(ji)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zhang)A.包扎 (za)C.两栖(q)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ha)D.福祚(zuo)寻行数墨(shu)食 不厌精,脍不厌细(kudi)) 2.B(A.剑拔弩张C.幡然悔悟(翻然悔悟)D.纷至沓来) 3.C(C.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A.以耳代目:把听来的当成亲见的, 形容不亲自调査,专门听信别人的话。B.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D.名噪 时:指在一个时期很有名声。 4.D(A.“自制力的强弱”和“消耗过多”属一面与两面不当,“如果你感觉自己血糖水平偏 低时”中的“时”多余,破坏了句子的独立性:B“空间”与“地域”概念混乱:C逻辑不 当,没有转折关系) 5.(3分)②⑤①④⑥③ 6.(4分)(1)漫画的上部有一个箱子,上面写着“意见箱”三个字,(1分)意见箱的下面 有一只纸篓,成条状的纸片正从意见箱的底部落到纸篓里。(1分) (2)讽刺了社会的不良现象:表面上摆出愿意接受群众监督的谦虚的姿态,实际上根本没 有把群众的意见当回事。(2分) 7.(5分)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2分) 应对1:我认为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能加盟贵公司,我也很快能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我也渴望有这一段经历。(肯定自己1分,巧妙转化缺点1分,语言得体1分) 应对2:感谢你对我的肯定和善意的提醒。我坚信直率单纯是一种美德。将来与你们打交道 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就会有我。(坚持自我1分,体面解除尴尬1分,语言得体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0题。(9分) 8.C(原文说“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硏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 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
(2)俗话说:“枪打出头鸟。” (3)敢为天下先。 请以“出头”为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瑞安中学 2011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 5 月份考试 语文答案 2012.5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B( B.间.断(jiàn)古刹.(chà)既往不咎.(ji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zhàng) A.包扎. (zā) C.两栖.(qī)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hā) D.福祚.(zuò) 寻行数.墨 (shǔ) 食 不厌精,脍.不厌细(kuài)) 2.B(A.剑拔弩张 C.幡然悔悟(翻然悔悟)D.纷至沓来) 3.C(C.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A.以耳代目:把听来的当成亲见的, 形容不亲自调查,专门听信别人的话。B.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D.名噪 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很有名声。 4.D (A.“自制力的强弱”和“消耗过多”属一面与两面不当,“如果你感觉自己血糖水平偏 低时”中的“时”多余,破坏了句子的独立性;B“空间”与“地域”概念混乱;C 逻辑不 当,没有转折关系) 5.(3 分)②⑤①④⑥③ 6.(4 分)(1)漫画的上部有一个箱子,上面写着“意见箱”三个字,(1 分)意见箱的下面 有一只纸篓,成条状的纸片正从意见箱的底部落到纸篓里。(1 分) (2)讽刺了社会的不良现象:表面上摆出愿意接受群众监督的谦虚的姿态,实际上根本没 有把群众的意见当回事。(2 分) 7.(5 分)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2 分) 应对 1:我认为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能加盟贵公司,我也很快能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我也渴望有这一段经历。(肯定自己 1 分,巧妙转化缺点 1 分,语言得体 1 分) 应对 2:感谢你对我的肯定和善意的提醒。我坚信直率单纯是一种美德。将来与你们打交道 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就会有我。(坚持自我 1 分,体面解除尴尬 1 分,语言得体 1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0 题。(9 分) 8.C(原文说“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 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
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老子思想非儒家文化) 9.D(只是倡导,尚未成为“政治儒学”) 10.(3分)反(批判)传统,(1分)继承并延续传统,(1分)要与外来文化接 轨、融合。(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11.(3分)泪水中既包含着对没有能够经常回家看望母亲的悔恨之意和自责,又包含着感 受到母爱的幸福,还包含着对母亲的思念和“阴阳两隔”的落寞和无奈。(一点1分,两点 3分。) 12.(3分)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马宁家乡的衰败与封闭,为下文北京媳妇呆不久作铺垫 突岀了江南的潮湿和阴冷,为下文写母亲缝做棉被和晾晒棉被作铺垫。(一点2分,两点3 分) 13.(4分)示例:我再也不能晾晒那床被子了,要是儿媳回来时冻着了,怎么办呢?对了, 让我的女儿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吧!如果现在他们能来该多好啊!(希望他们常 回家看看!)(符合情节及人物形象即可,一点2分,两点4分) 14.(4分)⑩情节设计方面,一次次的晒棉被给读者制造了悬念一—一儿子、儿媳什么时候 会回家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人物形象方面,多次的晒棉被这一行为,表现了母亲的淳 朴与慈爱,把媳妇的话当作一辈子的诺言去坚守,把对儿女的爱都浓缩在每一次的“晒”中 ③主题方面,反复出现的情节,强调表现了母亲深沉而质朴的牵挂与关爱,同时也表现出母 亲渴望团圆共享天伦而不得的伤感。(答出两点给4分) 15.(6分)本题属开放题,能言之成理即可。明确东西1分,理由陈述3分,语句通顺, 逻辑清楚2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 16.B(拷打) 17.C(连词,表修饰。A动词,做/语气词,表反问:B介词,和,同/动词,结交,亲附 D代词,这/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与前面两个“其”共同翻译成“是……还是……”) 18.D(“孤峻”意为性情“孤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义,裴、韦二人,俱 为清正自持之人) 19.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 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共3分, 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1)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么会 不富足?(“诚使”译为“假使”给1分,“贵”意动用法给1分,“务”译为“致力于”给 1分,“孰与不足”译为“怎么会不富足”给1分。) (2)纵然不赞同(或“不认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别”译 为“另外”给1分,“岂”译为“难道或怎能”给1分,“涂”译为“涂改”给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7分) 2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飞絮袅袅,柳丝摇曳,东风 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1分)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1分),抒 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22.“清明”时分,本来就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 愁。(2分)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 乡之情。(2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3-24题。(5分) 23.有严格的等级,并不能僭越(1分):提倡复古。(1分) 24.孔子的礼尊崇的是周礼,提倡周代的礼制,并希望在当代恢复周代的等级制度(1);荀 子强调的是复古不能过远(政治原则可以学习夏商周的优点,法度不能“二后王”),应根据 当代君王的需要制定礼制(1)。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1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老子思想非儒家文化) 9.D(只是倡导,尚未成为“政治儒学”) 10.(3 分)反(批判)传统,(1 分)继承并延续传统,(1 分)要与外来文化接 轨、融合。(1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11.(3 分)泪水中既包含着对没有能够经常回家看望母亲的悔恨之意和自责,又包含着感 受到母爱的幸福,还包含着对母亲的思念和“阴阳两隔”的落寞和无奈。(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12.(3 分)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马宁家乡的衰败与封闭,为下文北京媳妇呆不久作铺垫; 突出了江南的潮湿和阴冷,为下文写母亲缝做棉被和晾晒棉被作铺垫。(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13.(4 分)示例:我再也不能晾晒那床被子了,要是儿媳回来时冻着了,怎么办呢?对了, 让我的女儿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吧!如果现在他们能来该多好啊!(希望他们常 回家看看!)(符合情节及人物形象即可,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14.(4 分)①情节设计方面,一次次的晒棉被给读者制造了悬念——儿子、儿媳什么时候 会回家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人物形象方面,多次的晒棉被这一行为,表现了母亲的淳 朴与慈爱,把媳妇的话当作一辈子的诺言去坚守,把对儿女的爱都浓缩在每一次的“晒”中; ③主题方面,反复出现的情节,强调表现了母亲深沉而质朴的牵挂与关爱,同时也表现出母 亲渴望团圆共享天伦而不得的伤感。(答出两点给 4 分) 15.(6 分)本题属开放题,能言之成理即可。明确东西1分,理由陈述3分,语句通顺, 逻辑清楚2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 16.B(拷打) 17.C(连词,表修饰。A 动词,做/语气词,表反问;B 介词,和,同/动词,结交,亲附; D 代词,这/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与前面两个“其”共同翻译成“是……还是……”) 18.D(“孤峻”意为性情“孤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义,裴、韦二人,俱 为清正自持之人) 19.俭 约 之 事/ 是 我 诚 心 /贫 富 之 由 /如 卿 所 说/ 唯 当 上 下 相 勖/ / 以 保 此 道 /似 有 逾 滥 /极 言 箴 规/ 此 固 深 期 于 卿 等 也。(共 3 分, 断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20.(1)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么会 不富足?(“诚使”译为“假使”给 1 分,“贵”意动用法给 1 分,“务”译为“致力于”给 1 分,“孰与不足”译为“怎么会不富足”给 1 分。) (2)纵然不赞同(或“不认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别”译 为“另外”给 1 分,“岂”译为“难道或怎能”给 1 分,“涂”译为“涂改”给 1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0-21 题。(7 分) 2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飞絮袅袅,柳丝摇曳,东风 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1 分)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1 分),抒 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1 分) 22.“清明”时分,本来就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 愁。(2 分)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 乡之情。(2 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23.有严格的等级,并不能僭越(1 分);提倡复古。(1 分) 24.孔子的礼尊崇的是周礼,提倡周代的礼制,并希望在当代恢复周代的等级制度(1);荀 子强调的是复古不能过远(政治原则可以学习夏商周的优点,法度不能“二后王”),应根据 当代君王的需要制定礼制(1)。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1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