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20121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星宿/山岫狡黠/狎昵稍息/年高德劭 B.戏谑/琐屑 藤蔓/蔓菁憎恶/锃光瓦亮 C.沏茶/亲戚妯娌/压轴船坞/好高骛远 D.认识/标识 虔诚/潜伏 香榧/斐然成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此联表明了曾国藩破釜沉舟的坚决态度,不流于俗的雄心壮 志:只有做圣贤一条路可走,否则便坠落为禽兽! B.钟南山院士近日指出,我国的甲流“外堵内防”和疫苗研制生产等工作都做得很不错 但切忌虎头蛇尾,要根据温总理提出的甲流防控六项措施,加强对重症患者的疹治。 C.成都丰都县城丁庄码头的星火学校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给母亲下跪洗脚,有人 认为纯属作秀:有人觉得是以身示范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值得称道。 D.妻子冯氏的到来,才使他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还让他摆脱了 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尴尬 3.下列加点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文学中,借屈原之名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家为数不少。提及屈原这位令人敬仰的 诗人,他们身处坎坷之时的失意、挫折、忧愁幽思都涣然冰释了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践 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而足 C.继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又检测出了蒙牛部分产品含致癌物质,这对于饱受质疑的中 国奶粉行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D.为庆祝戏曲网的创办,我给网友展示一下我多年来对戏曲音像的一些收藏。或许这些 东西在很多人看来是一堆充满粉尘气息的过时之物,但我却认为烂船也有三斤铁,它们是我 心中的财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搜狐微博发起了“世界水日关注‘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 计划”,以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B.这次为身患重病的徐纯洁同学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十万余元 C.北京市气象台日前发布首个今冬大雾黄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500米,司机朋 友要高度关注天气变化。 D.朱理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考虑问 题的角度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5.下面是2012年伦敦奧运会会徽,仔细观察,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简要介绍会徽构型,并 说说你对会徽含意的理解。(5分)
瑞安中学 201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2012.1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7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星宿./ 山岫. 狡黠./ 狎.昵 稍.息∕年高德劭. B.戏谑./琐屑. 藤蔓.∕蔓.菁 憎.恶∕锃.光瓦亮 C.沏.茶∕亲戚. 妯.娌∕压轴. 船坞.∕好高骛.远 D.认识./标识. 虔.诚/ 潜.伏 香榧.∕斐.然成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此联表明了曾国藩破釜沉舟的坚决态度,不流于俗的雄心壮 志:只有做圣贤一条路可走,否则便坠落为禽兽! B.钟南山院士近日指出,我国的甲流“外堵内防”和疫苗研制生产等工作都做得很不错, 但切忌虎头蛇尾,要根据温总理提出的甲流防控六项措施,加强对重症患者的疹治。 C.成都丰都县城丁庄码头的星火学校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给母亲下跪洗脚,有人 认为纯属作秀;有人觉得是以身示范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值得称道。 D.妻子冯氏的到来,才使他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还让他摆脱了 “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尴尬。 3.下列加点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文学中,借屈原之名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家为数不少。提及屈原这位令人敬仰的 诗人,他们身处坎坷之时的失意、挫折、忧愁幽思都涣然冰释 ....了。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 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 C.继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又检测出了蒙牛部分产品含致癌物质,这对于饱受质疑的中 国奶粉行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 D.为庆祝戏曲网的创办,我给网友展示一下我多年来对戏曲音像的一些收藏。或许这些 东西在很多人看来是一堆充满粉尘气息的过时之物,但我却认为烂船也有三斤铁 .......,它们是我 心中的财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搜狐微博发起了“世界水日关注‘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 计划”,以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B.这次为身患重病的徐纯洁同学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十万余元。 C.北京市气象台日前发布首个今冬大雾黄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 500 米,司机朋 友要高度关注天气变化。 D.朱理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考虑问 题的角度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5.下面是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会徽,仔细观察,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简要介绍会徽构型,并 说说你对会徽含意的理解。(5 分)
Ce 6.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的新闻。(限20字以内)(3分) 【本报讯】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了一起追尾事故,导致多名乘客受 伤。上海地铁“9·27″事故原因查明:行车调度员在未准确定位故障区间内全部列车位置的 情况下,违规发布电话闭塞命令;接车站值班员在未严格确认区间线路是否空闲的情况下 违规同意发车站的电话闭塞要求,导致10号线两列车迫尾碰撞。上海地铁927事故调查 组认定,这是一起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责任事故,12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其中10号 线调度控制中心调度长汤志华、调度控制中心副经理(主持工作)阔康、申通集团总调度所副 主任朱利敏被行政撤职 7.书评是对书籍或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评论或介绍的文字。有的书评言简意赅,虽只言 片语,却能概括一部或一篇作品的写作特点、目的或主旨,如《史记》一—一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棋王》——融民族文化于棋中精魂,寓哲理思辨于平凡人生· 请依照以上书评示例的形式(句子结构可以不同,但上下句必须整齐),从下列课文或 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中任选一篇,写一则一句话书评。(4分) (1)《琵琶行》(白居易) (2)《师说》(韩愈) (3)《我与地坛》(史铁生)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0题。(9分) 达芬奇”出事至今,时常听闻有人暗自庆幸说:好在咱没钱,买不起“达芬奇 上当的都是有钱人。其实稍_咂摸,这庆幸就成了很傻很天真:有钱人都捍卫不了私权的市 场,穷人果真能幸运地亨有公平正义?当“解码达芬奇”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家来找茬”游 戏的时候,"达芬奇”的命运就是“假洋品牌中国行”的—个摹本,寄寓了意味深长的可复 制性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买了“达芬奇”的消费者在与以潘庄秀华为代表的 家博弈,不如说是国内消费市场的一次成熟度、规范度测试。“达芬奇”出岀事了,潘庄秀华 哭了,退赔扯皮了…)流行的新句式说:不管你信不信“达芬奇”的彪悍,反正,我是信 的。 彪悍的意思有三层:一者,其实卖“达芬奇”的远不是一家,因为媒体早就曝光了东
6.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的新闻。(限 20 字以内)(3 分) 【本报讯】9 月 27 日下午,上海地铁 10 号线发生了一起追尾事故,导致多名乘客受 伤。上海地铁“9·27”事故原因查明:行车调度员在未准确定位故障区间内全部列车位置的 情况下,违规发布电话闭塞命令;接车站值班员在未严格确认区间线路是否空闲的情况下, 违规同意发车站的电话闭塞要求,导致 10 号线两列车追尾碰撞。上海地铁 9·27 事故调查 组认定,这是一起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责任事故,12 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其中 10 号 线调度控制中心调度长汤志华、调度控制中心副经理(主持工作)阔康、申通集团总调度所副 主任朱利敏被行政撤职。 7.书评是对书籍或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评论或介绍的文字。有的书评言简意赅,虽只言 片语,却能概括一部或一篇作品的写作特点、目的或主旨,如《史记》──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棋王》──融民族文化于棋中精魂,寓哲理思辨于平凡人生…… 请依照以上书评示例的形式(句子结构可以不同,但上下句必须整齐),从下列课文或 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中任选一篇,写一则一句话书评。(4 分) (1)《琵琶行》(白居易)—— (2)《师说》(韩愈)—— (3)《我与地坛》(史铁生)——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0 题。(9 分) “达芬奇”出事至今,时常听闻有人暗自庆幸说:好在咱没钱,买不起“达芬奇”, 上当的都是有钱人。其实稍一咂摸,这庆幸就成了很傻很天真:有钱人都捍卫不了私权的市 场,穷人果真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当“解码达芬奇”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家来找茬”游 戏的时候,“达芬奇”的命运就是“假洋品牌中国行”的一个摹本,寄寓了意味深长的可复 制性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买了“达芬奇”的消费者在与以潘庄秀华为代表的厂 家博弈,不如说是国内消费市场的一次成熟度、规范度测试。“达芬奇”出事了,潘庄秀华 哭了,退赔扯皮了……用流行的新句式说:不管你信不信“达芬奇”的彪悍,反正,我是信 的。 彪悍的意思有三层:一者,其实卖“达芬奇”的远不是一家,因为媒体早就曝光了东
莞的一些家具厂,假出口再转内销,身价暴涨,业内的说法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善 于演绎思维的公众又陆续发现了身边诸多的“达芬奇”,“达芬奇奶粉″“达芬奇建材 既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然底气十足。二者,“达芬奇”事件就像牙膏,挤一挤,真相 直还是有的——起先,他们声明所有产品百分之百进口;后来,他们说有一些是国产的。 起先,他们说和广东家具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承认也曾去过那么两三回…若不是舆论的 坚持,在真相面前,消费者不过是一只只蚍蜉而已。三者,“达芬奇”们深谙中国市场之道, 山寨多了,信誉没了,人心散了,“贴牌创业”就成了不少“报效祖国”的“有识之士”的 生财之道。换言之,“中国制造”一日不能硬气起来,“达芬奇”就一日不会退出失序的中国 市场——而这种错乱的消费需求,绝不能简单地归罪于消费心理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彪悍的“达芬奇”也无须赘言。因此你很难理解的诸多诡异, 正——发生在“健全市场体制”的眼皮底下:自己的商品有问题,却在退货环节前置了消费 者举证的义务;更荒唐的是,“假一罚十”公开承诺过后,愣是耍赖不兑现——强蛮如此 奈其若何?眼下,达芬奇家居被抽检产品已被权威机构判定为“不合格”,只要销售不合格 产品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达芬奇家居就涉嫌触犯这一罪名,应予以立案侦查。遗憾的是 你若正儿八经地辩解,反倒显得很无趣味。在这场撕破脸皮的肉博战里,消费者与“达芬奇 的江湖决斗,完全是原生态的非均衡博弈——谁牙齿厉害谁老大。 8.根据文章第二、第三段的内容,对“达芬奇”的“彪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卖“达芬奇”的远不是一家,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然底气十足。 B.错乱的消费需求,导致“中国制造”不能硬气起来,“达芬奇”就难以退出中国市场 C.生产“达芬奇”这类产品,是“有识之士”为了“报效祖国”。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 D.“达芬奇”在“假一罚十”公开承诺过后,退赔扯皮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穷人没钱,买不起“达芬奇”,也不可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 B.“达芬奇”是“假洋品牌中国行”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身边有诸多的“达芬奇”。 C.只有“中国制造”硬气起来,山寨“达芬奇”们才会退出失序的中国市场 D.消费者与“达芬奇”的决斗,是原生态的,体现了市场体制的健全 10.“达芬奇”的“出事”,其实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达 芬奇”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几个表现。(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永远的灯光 林少华 晃从东京回来几年了。无论上野公园云蒸霞蔚的樱花还是银座女孩五彩缤纷的秀发 抑或东大校园浓荫蔽日的银杏树,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唯有那一窗灲光留了下来。 那时我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叫川越的地方。住所四周有一条河,河边有一道堤,堤上有 条路。晚饭后我常沿这条荒草路散步。那灯光就是从路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来的 它之所以引起我的留意,是由于它四周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那是一 座独门独院的木结构普通日式民居,同其他民居之间有些间隔。木格窗约略凸出,拉着米色 窗帘。窗帘大概较厚,使橘黄色灯光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早春,灯光柔柔地吻着堤 坡一片鼓眉弄眼的蒲公英;盛夏,灯光轻轻地抚摩小院里几架绿叶婆娑的黄瓜;仲秋灯光
莞的一些家具厂,假出口再转内销,身价暴涨,业内的说法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善 于演绎思维的公众又陆续发现了身边诸多的“达芬奇”,“达芬奇奶粉”“达芬奇建材”…… 既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然底气十足。二者,“达芬奇”事件就像牙膏,挤一挤,真相 一直还是有的——起先,他们声明所有产品百分之百进口;后来,他们说有一些是国产的。 起先,他们说和广东家具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承认也曾去过那么两三回……若不是舆论的 坚持,在真相面前,消费者不过是一只只蚍蜉而已。三者,“达芬奇”们深谙中国市场之道, 山寨多了,信誉没了,人心散了,“贴牌创业”就成了不少“报效祖国”的“有识之士”的 生财之道。换言之,“中国制造”一日不能硬气起来,“达芬奇”就一日不会退出失序的中国 市场——而这种错乱的消费需求,绝不能简单地归罪于消费心理。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彪悍的“达芬奇”也无须赘言。因此你很难理解的诸多诡异, 正一一发生在“健全市场体制”的眼皮底下:自己的商品有问题,却在退货环节前置了消费 者举证的义务;更荒唐的是,“假一罚十”公开承诺过后,愣是耍赖不兑现——强蛮如此, 奈其若何?眼下,达芬奇家居被抽检产品已被权威机构判定为“不合格”,只要销售不合格 产品金额达到 5 万元以上,达芬奇家居就涉嫌触犯这一罪名,应予以立案侦查。遗憾的是, 你若正儿八经地辩解,反倒显得很无趣味。在这场撕破脸皮的肉博战里,消费者与“达芬奇” 的江湖决斗,完全是原生态的非均衡博弈——谁牙齿厉害谁老大。 8.根据文章第二、第三段的内容,对“达芬奇”的“彪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卖“达芬奇”的远不是一家,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然底气十足。 B.错乱的消费需求,导致“中国制造”不能硬气起来,“达芬奇”就难以退出中国市场。 C.生产“达芬奇”这类产品,是“有识之士”为了“报效祖国”。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 D.“达芬奇”在“假一罚十”公开承诺过后,退赔扯皮。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穷人没钱,买不起“达芬奇”,也不可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 B.“达芬奇”是“假洋品牌中国行”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身边有诸多的“达芬奇”。 C.只有“中国制造”硬气起来,山寨“达芬奇”们才会退出失序的中国市场。 D.消费者与“达芬奇”的决斗,是原生态的,体现了市场体制的健全。 10.“达芬奇”的“出事”,其实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达 芬奇”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几个表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永远的灯光 林少华 一晃从东京回来几年了。无论上野公园云蒸霞蔚的樱花,还是银座女孩五彩缤纷的秀发, 抑或东大校园浓荫蔽日的银杏树,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唯有那一窗灯光留了下来。 那时我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叫川越的地方。住所四周有一条河,河边有一道堤,堤上有一 条路。晚饭后我常沿这条荒草路散步。那灯光就是从路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来的。 它之所以引起我的留意,是由于它四周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那是一 座独门独院的木结构普通日式民居,同其他民居之间有些间隔。木格窗约略凸出,拉着米色 窗帘。窗帘大概较厚,使橘黄色灯光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早春,灯光柔柔地吻着堤 坡一片鼓眉弄眼的蒲公英;盛夏,灯光轻轻地抚摩小院里几架绿叶婆娑的黄瓜;仲秋,灯光
幽幽地照在门前矮柿树那金灿灿的果果上,相映生辉;冷冬时节则给晶莹莹的白雪镀上一层 淡黄色的光晕,平添一丝热意。 漫步河堤,或满七彩教育网斗,四野烟笼,或日落乌啼,晩霞满天,或晩冈送爽,皓月 当空。而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邻近了更是久久注视 不放。实在我根本不熟悉屋子和灯光的主人,更谈不上登门造访。可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 就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 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早已展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位慈爱的老奶奶, 正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儿在她膝头爬来爬往,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孑哼唱童谣。于是我 又联想到位四处游历寻找幸福的西方人笔下的一段叙说:一日黄昏时分他走进一个村庄 看见一位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借着夕晖看报任凭一个小男孩趴在他背 上调皮。看着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一一爷孙俩多么幸福啊!多么幸福的一幕啊! 也有时那橘黄色的灯光让我记起外祖母家那盏油灯。外祖母住在乡下,那里不通汽车, 小时候我和弟弟从县城步行三四十里,替母亲看看她。住了几天要走的时候,外祖母便让我 们搭坐生产队进城的马车回往。动身的时候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只外祖母家亮着灯。我和弟 弟坐在马车上脸朝后看着,看着那亮灯的窗口,看着窗前外祖母矮小的身影。直到车岀村爬 上南岭坡路的时候,外祖母仍没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动不动朝马车这边看着。灯 光越来越暗,外祖母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身影模糊了,只剩下豆粒大的灯光固执地守在迷 蒙的远处…几十年过往了,外祖母早已往世。我远在外地读书,不知道她哪一天过世的, 不知道她的坟在哪一块地,甚至她慈爱的面容都已依稀记不清了,惟独曾照过她矮小身影的 昏黄的灯光永远凝在了我心房深处的影壁。 后来我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老人的联想,以 及对于外祖母的回想,实在是同一回事。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 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我也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未必要在日本,也可以在美 国、在希腊,还可以在青岛、在香港.…….可以在任何地方。 (节选自2010年4月12日《齐鲁晚报》,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早春、盛夏、仲秋、冷冬等不同时节的“灯光”, 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写到“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 邻近了更是久久注视不放……我根本不熟悉屋子和灯光的主人”,“我”为什么对“那一点并 不显眼的橘黄”灯光那么关注?(4分) 13.品味文中加点的词,简析它们的意蕴。(4分) (1)固执 (2)凝: 14.文章题为“永远的灯光”,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永远的”这一词语内涵的理 解。(4分)
幽幽地照在门前矮柿树那金灿灿的果果上,相映生辉;冷冬时节则给晶莹莹的白雪镀上一层 淡黄色的光晕,平添一丝热意。 漫步河堤,或满七彩教育网斗,四野烟笼,或日落乌啼,晚霞满天,或晚风送爽,皓月 当空。而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邻近了更是久久注视 不放。实在我根本不熟悉屋子和灯光的主人,更谈不上登门造访。可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 就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 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早已展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一位慈爱的老奶奶, 正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儿在她膝头爬来爬往,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子哼唱童谣。于是我 又联想到一位四处游历寻找幸福的西方人笔下的一段叙说:一日黄昏时分他走进一个村庄, 看见一位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借着夕晖看报,任凭一个小男孩趴在他背 上调皮。看着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爷孙俩多么幸福啊!多么幸福的一幕啊! 也有时那橘黄色的灯光让我记起外祖母家那盏油灯。外祖母住在乡下,那里不通汽车, 小时候我和弟弟从县城步行三四十里,替母亲看看她。住了几天要走的时候,外祖母便让我 们搭坐生产队进城的马车回往。动身的时候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只外祖母家亮着灯。我和弟 弟坐在马车上脸朝后看着,看着那亮灯的窗口,看着窗前外祖母矮小的身影。直到车出村爬 上南岭坡路的时候,外祖母仍没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朝马车这边看着。灯 光越来越暗,外祖母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身影模糊了,只剩下豆粒大的灯光固执..地守在迷 蒙的远处……几十年过往了,外祖母早已往世。我远在外地读书,不知道她哪一天过世的, 不知道她的坟在哪一块地,甚至她慈爱的面容都已依稀记不清了,惟独曾照过她矮小身影的 昏黄的灯光永远凝.在了我心房深处的影壁。 后来我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老人的联想,以 及对于外祖母的回想,实在是同一回事。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 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我也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未必要在日本,也可以在美 国、在希腊,还可以在青岛、在香港……可以在任何地方。 (节选自 2010 年 4 月 12 日《齐鲁晚报》,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早春、盛夏、仲秋、冷冬等不同时节的“灯光”, 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2.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写到“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 邻近了更是久久注视不放……我根本不熟悉屋子和灯光的主人”,“我”为什么对“那一点并 不显眼的橘黄”灯光那么关注?(4 分) 13.品味文中加点的词,简析它们的意蕴。(4 分) (1)固执: (2)凝: 14.文章题为“永远的灯光”,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永远的”这一词语内涵的理 解。(4 分)
15.最后一自然段中写到“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它可以是对往日 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那橘黄色的灯光 会引起对当下生活的哪些质疑呢?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加以阐述。(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土。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 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孑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 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则重矣。”九年,秩满,迁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日制,诸生以 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奷奸惰。请 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土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 毎升黨听讲设馔会食整肃朝廷殺失賽即令待罪黨下。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 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 上,事亦竟白 满考,入京师,王振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日:"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 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 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日:“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 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 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岀。有被其容接 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日:“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 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 祭酒者,日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1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修《永乐大典》 与:参与 B.盍具疏自理 理:分别 C.袁忠彻尝相之 相:观察 D.时勉貌稍寝 寝:丑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诬以他事,讼之法司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返其币,终不往见 民到于今受其赐 C.位虽不崇,任则重矣 欲速则不达
15.最后一自然段中写到“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它可以是对往日 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那橘黄色的灯光, 会引起对当下生活的哪些质疑呢?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加以阐述。(4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 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 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则.重矣。”九年,秩满,迁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制,诸生以 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 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 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 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 上,事亦竟白。 满考,入京师,王振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曰:“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 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 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 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 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 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 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 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1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修《永乐大典》 与:参与 B.盍具疏自理. 理:分别 C.袁忠彻尝相.之 相:观察 D.时勉貌稍寝. 寝:丑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诬以.他事,讼之法司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返其.币,终不往见 民到于今受其.赐 C.位虽不崇,任则.重矣 欲速则.不达
D.为属草,辞稍迁就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 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 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自己,敬宗不予理会:后 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 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 待罪堂下。 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4分) (2)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7分) 客发笤溪 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作者家乡吴兴的-条河流 2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2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3-24题。(5分) 下列文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也有颜渊对孔子的评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论语·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颜渊死。子日:“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 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 为于此?”颜回日:“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 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 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日:“有是哉颜氏之子!“《史记·孔子世家·陈蔡
D.为.属草,辞稍迁就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 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 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自己,敬宗不予理会;后 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 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六 馆 士 千 余 人 每 升 堂 听 讲 设 馔 会 食 整 肃 如 朝 廷 稍 失 容 即 令 待 罪 堂 下。 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4分) (2) 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0-21 题。(7 分) 客发笤溪 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作者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2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 分) 2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 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下列文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也有颜渊对孔子的评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论语·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 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①。吾道非耶?吾何 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 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 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史记·孔子世家·陈蔡
之厄②》 【注释】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中。②陈蔡之厄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之间被人围困于荒野中,情势危险,粮食也断绝了,有弟 子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 23.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你认为孔子如此悲伤 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上述语段回答)(3分)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能从孔子称赞颜回的 这句话中读出一条对今天有益的启示吗?请简述。(2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论语》)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3)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5)叶上初阳干宿雨 (周邦彦《苏幕遮》)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要给母亲做—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 /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 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 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之厄②》 【注释】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中。②陈蔡之厄: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之间被人围困于荒野中,情势危险,粮食也断绝了,有弟 子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 23.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你认为孔子如此悲伤 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上述语段回答)(3 分) 24.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能从孔子称赞颜回的 这句话中读出一条对今天有益的启示吗?请简述。(2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 (《论语》)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3)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王勃《滕王阁序》) (5)叶上初阳干宿雨, , 。(周邦彦《苏幕遮》)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 ∕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 “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 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体裁不限,不少于 800 字
瑞安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2.1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A xiu/xia/shao(B IA: xue/xie: wan/man: zeng/zeng C I: qi/ qi: zhou/ zhou: wu/wi D I shi/zhi: qian/qian: fei/fei) 2.C(A项:坠 B项:疹-诊:D项:肖一孝) 3.C(A项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很快消除。B项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 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C项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D项烂船 也有三斤铁:比喻不好的东西也有可利用的、不可小看的成分。) 4.D(A项缺宾语,可在“计划”后加“的倡议”:B项“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有歧义;C 项语序不当,将“首个”与“今冬”调换。) 5.(5分)①会徽的主体由“2012”四个数字组成。②数字“2”上有英文单词伦敦“ London” ③数字“0”上有奥运五环。(意思对即可,若没有使用说明性文字、句子表达不够清晰简明 有语病,扣1分,共3分) ②整个会徽象征着富有活力的奥林匹克精神(1分),伦敦2012年奥运会将是所有人的奥运 会、世界的2012(1分)。(共2分) 6.(3分)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原因查明,12人受处理。 【评分标准】名称:上海地铁追尾事故/上海地铁“9.27”事故(1分);内容:原因查 明(1分),12人受处理(1分)。 7.(4分)①《琵琶行(并序)》一一沦落天涯者的心声,同病相怜者的悲吟。 ②《师说》—一去门第相尚之流弊,倡尊师重道之风尚 ③《我与地坛》一一生与死的考验,灵与肉的追求 【评分标准】切合课文或作品内容,能概括一部或一篇作品的写作特点、目的或主旨(2
瑞安中学 201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2.1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A xiù/xiá/shào(B 项:xuè/ xiè ; wàn / màn ; zēng / zèng C 项:qī/ qi; zhóu/ zhòu ; wù/ wù D 项:shi/zhì;qián/qián;fěi/ fěi) 2.C(A 项:坠—堕; B 项:疹-诊;D 项:肖—孝) 3.C(A 项 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很快消除。B 项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 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C 项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D 项 烂船 也有三斤铁:比喻不好的东西也有可利用的、不可小看的成分。) 4.D(A 项缺宾语,可在“计划”后加“的倡议”;B 项“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有歧义;C 项语序不当,将“首个”与“今冬”调换。) 5.(5 分)①会徽的主体由“2012”四个数字组成。②数字“2”上有英文单词伦敦“London” ③数字“0”上有奥运五环。(意思对即可,若没有使用说明性文字、句子表达不够清晰简明, 有语病,扣 1 分,共 3 分) ②整个会徽象征着富有活力的奥林匹克精神(1 分),伦敦 2012 年奥运会将是所有人的奥运 会、世界的 2012(1 分)。(共 2 分) 6.(3 分)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原因查明,12 人受处理。 【评分标准】 名称:上海地铁追尾事故/上海地铁“9.27”事故(1 分);内容:原因查 明(1 分),12 人受处理(1 分)。 7. (4 分)①《琵琶行(并序)》——沦落天涯者的心声,同病相怜者的悲吟。 ②《师说》——去门第相尚之流弊,倡尊师重道之风尚。 ③《我与地坛》——生与死的考验,灵与肉的追求。 【评分标准】切合课文或作品内容,能概括一部或一篇作品的写作特点、目的或主旨(2
分),句式整齐,运用对偶(1分),语意协调、表达流畅(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 8.B。解析:因果倒置,“中国制造”不能硬气,导致消费者追求“洋品牌”的错乱消费需 求 9.D。解析:颠倒是非,消费者与“达芬奇”的决斗,是原生态的,正是市场体制不健全的 表现 10.(3分)①假冒进口产品(1分,答到“假冒”“不合格”都可以):②隐瞒真相(1分) ③不兑现退赔诺言(1分)。 (二)(20分) 11.(4分)①通过对四个不同的季节里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的描写,用铺叙(或排比)的 手法,进一步渲染那灯光的沉稳、静谧和温馨,不管是在什么季节,它都是如此。②为下文 作铺垫,引出下文对祖母及那盏油灯的回忆。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2分 12.(4分)①因为它与众不同,它四周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显得 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参见第二自然段)②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奇异地令“我”神往, 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参见第三自然段)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2分。 分)(1)“固执”一词,表面上看是在写豆粒大的灯光,实际上是在写祖母在“我 们”离家后,仍没有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地朝马车这边看着,此处的灯光 与外祖母彼此相互辉映,象征着温暖和亲情。(2)“凝”字表面上看,写的是那曾照过祖母 的昏黄的灯光,实际上写的是祖母,因为当明那昏黄灯光下祖的身影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 “我”对那动的的场景记忆犹为深刻,灯光和祖母已经融为一体,代表着温暖和亲情。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2分。 14.(4分)①“我”几年前在东京生活的很多记忆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但那一窗橘 黄色的灯光却留了下来,难以忘怀,永远不会淡出记忆:(参见第一自然段)②无论在哪里, 它永远象征着人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对真正幸福的向往,或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参见最 后一自然段)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2分。第一点要点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却留 了下来,难以忘怀”,第二点要点为“无论在哪里,它永远象征着……” 15.(4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进行合理想象,并能自圆其说 即可。示例一:看到文中所述的充满温馨、亲情的生活,顾影自怜,对自己当下的生活产生 了质疑——为什么他们生活得那么温馨、充满亲情,而自己却生活得忙碌、浮躁、单调;示 例二: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人的联想,以及对于祖母的回忆等生活情景,引发了作 者的质疑,质疑老年人晚年生活问题、祖孙留守问题 【评分标准】讲出质疑是如何产生的,得2分;讲出质疑的内容,得2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6.B(理:申辩) 17.D(前一个为介词,替、给;第二个为判断词“是”。A项,均为介词,拿、用:B项均为 代词,他的,他们的;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但) 8.A(陈敬宗上书皇帝请求革除国子监内部弊端陋习,不是在他任国子监司业时,而是在升 任国子监祭酒之后。) 19.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错一处扣 分,扣完为止)
分),句式整齐,运用对偶(1 分),语意协调、表达流畅(1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9 分) 8.B。解析:因果倒置,“中国制造”不能硬气,导致消费者追求“洋品牌”的错乱消费需 求。 9. D。解析:颠倒是非,消费者与“达芬奇”的决斗,是原生态的,正是市场体制不健全的 表现。 10.(3 分) ①假冒进口产品(1 分,答到“假冒”“不合格”都可以);②隐瞒真相(1 分); ③不兑现退赔诺言(1 分)。 (二)(20 分) 11.(4 分)①通过对四个不同的季节里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的描写,用铺叙(或排比)的 手法,进一步渲染那灯光的沉稳、静谧和温馨,不管是在什么季节,它都是如此。②为下文 作铺垫,引出下文对祖母及那盏油灯的回忆。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 2 分。 12.(4 分)①因为它与众不同,它四周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显得 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参见第二自然段)②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奇异地令“我”神往, 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参见第三自然段)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 2 分。 13. (4 分)(1)“固执”一词,表面上看是在写豆粒大的灯光,实际上是在写祖母在“我 们”离家后,仍没有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地朝马车这边看着,此处的灯光 与外祖母彼此相互辉映,象征着温暖和亲情。(2)“凝”字表面上看,写的是那曾照过祖母 的昏黄的灯光,实际上写的是祖母,因为当明那昏黄灯光下祖的身影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 “我”对那动的的场景记忆犹为深刻,灯光和祖母已经融为一体,代表着温暖和亲情。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 2 分。 14.(4 分)①“我”几年前在东京生活的很多记忆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但那一窗橘 黄色的灯光却留了下来,难以忘怀,永远不会淡出记忆;(参见第一自然段)②无论在哪里, 它永远象征着人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对真正幸福的向往,或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参见最 后一自然段)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 2 分。第一点要点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却留 了下来,难以忘怀”,第二点要点为“无论在哪里,它永远象征着……” 15.(4 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进行合理想象,并能自圆其说 即可。示例一:看到文中所述的充满温馨、亲情的生活,顾影自怜,对自己当下的生活产生 了质疑——为什么他们生活得那么温馨、充满亲情,而自己却生活得忙碌、浮躁、单调;示 例二: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人的联想,以及对于祖母的回忆等生活情景,引发了作 者的质疑,质疑老年人晚年生活问题、祖孙留守问题。 【评分标准】讲出质疑是如何产生的,得 2 分;讲出质疑的内容,得 2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6.B(理:申辩) 17.D(前一个为介词,替、给;第二个为判断词“是”。A 项,均为介词,拿、用;B 项均为 代词,他的,他们的;C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但) 18.A(陈敬宗上书皇帝请求革除国子监内部弊端陋习,不是在他任国子监司业时,而是在升 任国子监祭酒之后。) 19. 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错一处扣1 分,扣完为止)
20.(1)(4分)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 面去面对各位监生? 【评分标准】“表”译为“表率”给1分,“私谒”译为“私底下去拜见”给1分,“何 以”译为“凭什么”或“还有什么脸面”给1分。语意完整通顺给1分。 2)(3分)敬宗整天举杯喝酒,从不看一眼歌伎。他严肃稳重到了这种地步。 【评分标准】“竟日”译为“整天”给1分,“盼”译为“看”给1分,“严重”译为“严肃 稳重”给1分 (二)(7分) 21.(3分)诗句运用了比喻、顶真的手法(1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1分):又 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的绵长。(1分) 22.(4分)末联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 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2分),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 之情。(2分 (三)(5分) 23.(3分)颜回安贫乐道(第一则);颜回好学(第五则);颜回最能理解孔子的政治主 张和人生理想。(第二则与陈蔡之厄) 24.(2分)参考答案:人生有自我的精神追求,清苦的生活也会自有情味;现代的生活充 满了太多的诱惑,在物欲面前,保持心理的安宁、安详,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真正的快乐 不以物质的富足为必要条件,快乐的本源来自精神的追求 (四)(6分) 25.(1)莫春者咏而归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颠 (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5)水面清圆 风荷举 四、作文(60分) 26.【评分标准】参照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文言译文】 陈敬宗,字光世,浙江慈溪人。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到文渊阁进学,参 与编修《永乐大典》。该书编撰完成后,被授刑部主事。又参与编修《五经四书大全》,又修 纂《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侍讲一职。因为母丧而离职回家 宣德元年起用他编修两朝史实记录。第二年转任南京国子监司业。黄帝对他说:“侍讲 这职务,是清高显贵的位置;司业这职务,是学官的席位。职位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呀。” 宣德九年,满了一秩(十年),被提升为祭酒。正统三年上奏章说:“按照旧例,各位监生按 入国子监的时间长短,拨送给各个部门历事实习。近来,有些监生因事请假,耽误了好几年 的时间,到了快拨送历事时才赴监,(根本没有坐监学习)这实际上助长了奸猾懒惰的风气, 请求按他们在国子监学习时间的长短来安排(外放历事的)次序。近来又有些监生贪图眼前 小利,愿意改就杂职,造成了读书人的学风卑陋,这真不是小事,请求加以禁止。”皇帝同 意了。 陈敬宗须髯美丽,容貌端正,步态稳健,力求用老师的规范约束自己。立了教规,革除 陋习。六个监馆有读书人一千多,每当开堂听讲,或是设宴会餐时,都整齐有序,威严肃穆 像朝堂上一样。士人稍有仪容上的失误,敬宗就让他们在堂下等待受责罚。下属害怕他的严 厉,就用其他的事诬陷他,把他讼告到法司。周忱和陈敬宗关系友好,说:“为什么不写奏 疏来为自己辨白?”他替陈敬宗写了初稿,言辞显得曲意将就。敬宗吃惊地说:“这不是欺 骗君主吗?”终究也没有上奏疏,他被诬告的事后来也终于真相大白。 到了要考查官吏政绩的时候,陈敬宗进京师,宦官王振想见他,拉拢他,让周忱示意
20.(1)(4分)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 面去面对各位监生? 【评分标准】“表” 译为“表率”给1分,“私谒” 译为“ 私底下去拜见”给1分,“何 以” 译为“凭什么”或“还有什么脸面”给1分。语意完整通顺给1分。 (2)(3分)敬宗整天举杯喝酒,从不看一眼歌伎。他严肃稳重到了这种地步。 【评分标准】“竟日”译为“整天”给1分,“盼”译为“看”给1分,“严重”译为“严肃 稳重”给1分。 (二)(7 分) 21.(3 分)诗句运用了比喻、顶真的手法(1 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1 分):又 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的绵长。(1 分) 22.(4 分)末联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 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2 分),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 之情。(2 分) (三)(5 分) 23. (3 分)颜回安贫乐道(第一则);颜回好学(第五则);颜回最能理解孔子的政治主 张和人生理想。(第二则与陈蔡之厄) 24. (2 分)参考答案:人生有自我的精神追求,清苦的生活也会自有情味;现代的生活充 满了太多的诱惑,在物欲面前,保持心理的安宁、安详,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真正的快乐 不以物质的富足为必要条件,快乐的本源来自精神的追求。 (四)(6 分) 25.(1)莫春者 咏而归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颠 (4)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5)水面清圆 一 一风荷举 四、作文(60 分) 26.【评分标准】参照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文言译文】 陈敬宗,字光世,浙江慈溪人。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到文渊阁进学,参 与编修《永乐大典》。该书编撰完成后,被授刑部主事。又参与编修《五经四书大全》,又修 纂《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侍讲一职。因为母丧而离职回家。 宣德元年起用他编修两朝史实记录。第二年转任南京国子监司业。黄帝对他说:“侍讲 这职务,是清高显贵的位置;司业这职务,是学官的席位。职位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呀。” 宣德九年,满了一秩(十年),被提升为祭酒。正统三年上奏章说:“按照旧例,各位监生按 入国子监的时间长短,拨送给各个部门历事实习。近来,有些监生因事请假,耽误了好几年 的时间,到了快拨送历事时才赴监,(根本没有坐监学习)这实际上助长了奸猾懒惰的风气, 请求按他们在国子监学习时间的长短来安排(外放历事的)次序。近来又有些监生贪图眼前 小利,愿意改就杂职,造成了读书人的学风卑陋,这真不是小事,请求加以禁止。”皇帝同 意了。 陈敬宗须髯美丽,容貌端正,步态稳健,力求用老师的规范约束自己。立了教规,革除 陋习。六个监馆有读书人一千多,每当开堂听讲,或是设宴会餐时,都整齐有序,威严肃穆 像朝堂上一样。士人稍有仪容上的失误,敬宗就让他们在堂下等待受责罚。下属害怕他的严 厉,就用其他的事诬陷他,把他讼告到法司。周忱和陈敬宗关系友好,说:“为什么不写奏 疏来为自己辨白?”他替陈敬宗写了初稿,言辞显得曲意将就。敬宗吃惊地说:“这不是欺 骗君主吗?”终究也没有上奏疏,他被诬告的事后来也终于真相大白。 到了要考查官吏政绩的时候,陈敬宗进京师,宦官王振想见他,拉拢他,让周忱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