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20.1) 选择题(26分,第3题2分,其余每题3分) 答案 C DCB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A(B降jang象一像C惩 cheng D印—映) 2C(“轻车熟路”不合语境。轻车熟路:驾着轻便的车在熟路上走,比喻对情况熟悉,做起 来容易。) 3C(顿号改为逗号) 4D(A中途易辙。B不合逻辑,应去掉“左右”。C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反映着领土轮 廓,还关系到国家安全、民族尊严”。) 5怀旧(爱怀旧)流行时尚(流行或时尚亦可)寻找新鲜 (3分,每个1分,写成“新鲜”不得分) 6参考要点 赞成。可从师生关系、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或学校声誉等角度阐释。 反对。可从教育专业知识素养、应聘者自身的专业成长等角度阐释 (观点1分,理由4分,表达1分,言之成理即可。仅表述观点不得分) 7C(A范围扩大,当为“在建数量”;B曲解原意,“可”不等同于“力求”;D无中生 有,“成为主力军”并不意味着“解决资金问题”) 8B(表述不当,改充分条件为必要条件) 9.参考答案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政策的落实,以保证其正常、有 序发展。③了解城市运行各方面、各领域的真正需求,保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④培 育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性智慧产业。(答出两点给满分,言之有理即可) 10.狄更斯:仰慕;陈独秀:赞同:胡适之:讽刺(与之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第二空 答“盲从”不得分) 11.(1)连用反问句,语意递进,表达赵太爷的愤怒;(2分) (2)反语或讽刺意味(1分),再三强调“阿”字的正确性,表明阿Q的无足轻重(1分), 同时,也暗示了阿Q这一人物的普遍性(1分)。(或答“可以向任何通达的人请求指 导纠正,以示‘阿’字的正确性”,亦得1分) 12.表明阿Q地位低微,生活无依无靠:讽刺未庄(中国)的落后封闭:“我”对此多方考证 增强小说的真实性。(每点2分) 13.阿Q表明其人无名无姓,具有抽象性,象征意味更浓,可以指代我们所有人,引发读者 自我反思(2分):“正传”既表明传主普通百姓的身份,又表明内容的严肃(2分)。以 “阿Q正传”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普通中国人性格命运的严肃思考(2分 14A(诸生:考取秀才入学的考员,意译为“科举之路”。) 15C(助词,表陈述语气。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B.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 这些。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16.B(吴炎、潘柽章并未参与《明书》的编辑,而是被列入校阅者的名单之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20.1) 选择题(26 分,第 3 题 2 分,其余每题 3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A(B 降 jiàng 象—像 C 惩 chéng D 印—映) 2.C(“轻车熟路”不合语境。轻车熟路:驾着轻便的车在熟路上走,比喻对情况熟悉,做起 来容易。) 3.C(顿号改为逗号) 4.D(A 中途易辙。B 不合逻辑,应去掉“左右”。 C 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反映着领土轮 廓,还关系到国家安全、民族尊严”。) 5.怀旧(爱怀旧) 流行时尚(流行或时尚亦可) 寻找新鲜 (3 分,每个 1 分, 写成“新鲜”不得分) 6.参考要点: 赞成。可从师生关系、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或学校声誉等角度阐释。 反对。可从教育专业知识素养、应聘者自身的专业成长等角度阐释。 (观点 1 分,理由 4 分,表达 1 分,言之成理即可。仅表述观点不得分) 7.C(A 范围扩大,当为“在建数量”;B 曲解原意,“可”不等同于“力求”;D 无中生 有,“成为主力军”并不意味着“解决资金问题”) 8.B(表述不当,改充分条件为必要条件) 9. 参考答案: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政策的落实,以保证其正常、有 序发展。③了解城市运行各方面、各领域的真正需求,保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④培 育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性智慧产业。(答出两点给满分,言之有理即可) 10. 狄更斯:仰慕;陈独秀:赞同;胡适之:讽刺(与之意思相近即可,每点 1 分。第二空 答“盲从”不得分) 11.(1)连用反问句,语意递进,表达赵太爷的愤怒;(2 分) (2)反语或讽刺意味(1 分),再三强调“阿”字的正确性,表明阿 Q 的无足轻重(1 分), 同时,也暗示了阿 Q 这一人物的普遍性(1 分)。(或答“可以向任何通达的人请求指 导纠正,以示‘阿’字的正确性”,亦得 1 分) 12. 表明阿 Q 地位低微,生活无依无靠;讽刺未庄(中国)的落后封闭;“我”对此多方考证, 增强小说的真实性。(每点 2 分) 13. 阿 Q 表明其人无名无姓,具有抽象性,象征意味更浓,可以指代我们所有人,引发读者 自我反思(2 分);“正传”既表明传主普通百姓的身份,又表明内容的严肃(2 分)。以 “阿 Q 正传”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普通中国人性格命运的严肃思考(2 分)。 14.A (诸生:考取秀才入学的考员,意译为“科举之路”。) 15.C (助词,表陈述语气。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 B.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 这些。D.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16.B (吴炎、潘柽章并未参与《明书》的编辑,而是被列入校阅者的名单之中。) 题号 1 2 3 4 7 8 14 15 16 答案 A C C D C B A C B
17廷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 置嗣/遂梓行之(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1)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 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共4分,句意正确1分,“所”字结构、“盈” “亟”各1分) (2)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 难。(共4分。句意正确1分“薄”不学”竟”各1分 19峥嵘、险峻、嶙峋或崎岖不平;时间或游踪(答岀其中一个即可) 20.①对比或反衬。以古寺蝙蝠乱飞的荒凉反衬芭蕉、栀子花的生意,使诗人感受到勃勃的 生机;寺中唯有粗茶淡饭,诗人亦感到心满意足。 ②铺叙或铺陈。诗人对日常的平凡之事(像入寺、坐阶、看画、铺床、睡觉等)、客观 之景〔像大石、蝙蝠、芭蕉、栀子、月光等)的描绘洋溢着真挚之情,状写岀美妙之景,从 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意 ③视听结合。夜深人静,百虫声绝,从听觉角度来写山寺深夜的宁静:而阔大的芭蕉、 肥硕的栀子、模糊的壁画以及深夜的月辉,则是从视觉来写,表现诗人内心的惬意与满足。 (借景抒情、动作描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每点不超过2分) 21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①“礼”是外在形式,“仁”是它的内核。(1分)②礼的特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 无论是富贵之人,还是贫贱之人,都应“知好礼”,做到不骄不淫,志向不会因环境而改变。 (2分)③启发:践行礼,并不只专注于外在的物品和礼节,而需要内在的诚意和情义。(1 分) 23.(6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 (2)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4)洎牧以谗诛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24.(60分) 参照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审题立意: 1.成长中不丧失自我,独立自守、不改本色 2.“停止展示”“学会隐藏”可以理解为改变自我,这种改变(成熟)可能是妥协世故,也 可能是谦退包容 3.在妥协与坚持的两难选择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思考彰显生命个性与顺应社会要求(独立 与协作)之间的关系 (二)评分建议:仅从坚持或改变一个角度切入,综合其它评分要求,最高不超过49分。 (三)关于文体要求 论述类文章,议论部分文字不少于3/4,即800字,则议论文字至少达600字。 叙事类文章,叙事、描写部分文字不少于3/4,即800字,则叙事、描写至少达600字 评分标准切入分41 类卷(55~60分)不仅审题准确,还应在这基础上对题意有自己的理解和生发,论 说有层次感,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语言流畅。 二类卷〔50~54分)审题准确,对作文题所涉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方法,论
17.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 置嗣/遂梓行之 (断错两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18.(1)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 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共 4 分,句意正确 1 分,“所”字结构、“盈”、 “亟”各 1 分) (2)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 难。(共 4 分。句意正确 1 分“薄”“不学”“竟”各 1 分 ) 19.峥嵘、险峻、嶙峋或崎岖不平;时间或游踪(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20. ①对比或反衬。以古寺蝙蝠乱飞的荒凉反衬芭蕉、栀子花的生意,使诗人感受到勃勃的 生机;寺中唯有粗茶淡饭,诗人亦感到心满意足。 ②铺叙或铺陈。诗人对日常的平凡之事(像入寺、坐阶、看画、铺床、睡觉等)、客观 之景(像大石、蝙蝠、芭蕉、栀子、月光等)的描绘洋溢着真挚之情,状写出美妙之景,从 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意。 ③视听结合。夜深人静,百虫声绝,从听觉角度来写山寺深夜的宁静;而阔大的芭蕉、 肥硕的栀子、模糊的壁画以及深夜的月辉,则是从视觉来写,表现诗人内心的惬意与满足。 (借景抒情、动作描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每点不超过 2 分) 21.礼崩乐坏 名实不符 22. ①“礼”是外在形式,“仁”是它的内核。(1 分)②礼的特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 无论是富贵之人,还是贫贱之人,都应“知好礼”,做到不骄不淫,志向不会因环境而改变。 (2 分)③启发:践行礼,并不只专注于外在的物品和礼节,而需要内在的诚意和情义。(1 分) 23.(6 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2)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3)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4)洎牧以谗诛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24.(60 分) 参照 2019 年浙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审题立意: 1.成长中不丧失自我,独立自守、不改本色。 2.“停止展示”“学会隐藏”可以理解为改变自我,这种改变(成熟)可能是妥协世故,也 可能是谦退包容。 3. 在妥协与坚持的两难选择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思考彰显生命个性与顺应社会要求(独立 与协作)之间的关系。 (二)评分建议:仅从坚持或改变一个角度切入,综合其它评分要求,最高不超过 49 分。 (三)关于文体要求 论述类文章,议论部分文字不少于 3/4,即 800 字,则议论文字至少达 600 字。 叙事类文章,叙事、描写部分文字不少于 3/4,即 800 字,则叙事、描写至少达 600 字。 评分标准 切入分 41 一类卷(55~60 分)不仅审题准确,还应在这基础上对题意有自己的理解和生发,论 说有层次感,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语言流畅。 二类卷(50~54 分)审题准确,对作文题所涉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方法,论
说色彩较为明显。语言流畅。 三类卷(45~49分)审题基本符合题意,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力。语言通顺。 四类卷(40~44分)审题部分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语言 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五类卷(36~39分)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题目的范畴中。内容相对单薄,缺 乏深度,结构不太完整,语言有一些语病及错别字。字迹尚清楚。 六类卷(35分以下)另起炉灶,完全离题;内容空洞,字数不足,有较多语病和错别 字。字迹不清。 参考译文 江苏吴江有吴炎和潘柽章两人,他们都是优秀人才。明朝灭亡后,他们年纪都已二十多 岁了。他们一起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自豪。不久他们说:“这还不足以留传后世, 应当写出一代史书,来继承司马迁、班固的事业。”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们 所收藏的文集奏疏,埋头写作,起早熬夜,辛劳不已。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 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 适逢湖州庄氏的祸难发生。庄氏名叫廷,双目失明,不怎么通晓古今。因为司马迁有 “左丘失明,乃著《国语》”的话,便想发奋著书。廷鑣,招来宾客,日夜忙碌,编辑成《明 书》。廷鑲死后,他的父亲胤城流着泪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 嗣,我痛惜他的志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于是书得以付印行世 因为仰慕吴、潘的盛名,想借他们加重自己的地位,便把他们列入校阅者的姓名之中。 书共有一百多卷,其中很有一些忌讳的话,本来都是前人诋毁之辞而未经删除的。庄氏 既然是巨富,浙江人得到他的书,常常拿着书去恐吓他,索取想要的财物后才离开。归安县 令吴之荣,因为贪赃枉法被捕入狱,后来遇到赦免才被放出。有一官吏教他买了此书,前去 恐吓庄氏。庄氏想答应他的要求,有人向庄氏说:“如果一个接着一个来,就是把您的财产 都用尽,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如通过辨明是非来拒绝他。”于是拒绝了之荣的要求。 之荣向大官告发这件事,可大官却袒护庄氏,不认为之荣有理。之荣到了京师,把书中有关 的忌讳语摘录下来向朝庭密奏,四大臣非常生气,派遣官吏到杭州,遽捕了庄廷鑲的父亲和 其兄廷钺以及弟侄等,还有在书上列名的十八个人,全部都被判死罪。那些刻书、卖书的人, 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还挖开廷鏈的坟墓,焚烧了他的尸骨,登 记没收了庄氏的家产。被杀的有七十多人,吴、潘二人也同时遇难。在审讯时,有人改变言 辞要求宽恕解脱,吴炎独慷慨陈辞,痛骂不绝,官吏不能忍受,对他拳打脚踢,直至打倒在 地。潘柽章因为担心连累母亲,不骂也不申辩。 吴、潘二人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榜样,从这方面看, 那么他们二人是相同的。我前往越州拜访潘君时,我的外甥徐公肃新考中了状元,潘君劝我 定小心谨慎,不要因为外甥显贵而降低自己的气节,我很感激他,表示不敢这样。两君都 比我小十几岁,我却把他们视为我所敬畏的朋友,正因如此,当庄廷鏸编书时,他嘱咐门客 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 字,使我幸免于难。两君所著的书有若干卷,尚未脱稿,又向我借所藏的书一千多卷,全部 丢失。我不忍心让两君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不得流传后世,因此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 并且他们确实是史学家的人才,不是庄廷鑲一类的人
说色彩较为明显。语言流畅。 三类卷(45~49 分)审题基本符合题意,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力。语言通顺。 四类卷(40~44 分)审题部分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语言 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五类卷(36~39 分)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题目的范畴中。内容相对单薄,缺 乏深度,结构不太完整,语言有一些语病及错别字。字迹尚清楚。 六类卷(35 分以下)另起炉灶,完全离题;内容空洞,字数不足,有较多语病和错别 字。字迹不清。 参考译文: 江苏吴江有吴炎和潘柽章两人,他们都是优秀人才。明朝灭亡后,他们年纪都已二十多 岁了。他们一起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自豪。不久他们说:“这还不足以留传后世, 应当写出一代史书,来继承司马迁、班固的事业。”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们 所收藏的文集奏疏,埋头写作,起早熬夜,辛劳不已。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 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 适逢湖州庄氏的祸难发生。庄氏名叫廷鑨,双目失明,不怎么通晓古今。因为司马迁有 “左丘失明,乃著《国语》”的话,便想发奋著书。廷鑨,招来宾客,日夜忙碌,编辑成《明 书》。廷鑨死后,他的父亲胤城流着泪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 嗣,我痛惜他的志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于是书得以付印行世。 因为仰慕吴、潘的盛名,想借他们加重自己的地位,便把他们列入校阅者的姓名之中。 书共有一百多卷,其中很有一些忌讳的话,本来都是前人诋毁之辞而未经删除的。庄氏 既然是巨富,浙江人得到他的书,常常拿着书去恐吓他,索取想要的财物后才离开。归安县 令吴之荣,因为贪赃枉法被捕入狱,后来遇到赦免才被放出。有一官吏教他买了此书,前去 恐吓庄氏。庄氏想答应他的要求,有人向庄氏说:“如果一个接着一个来,就是把您的财产 都用尽,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如通过辨明是非来拒绝他。”于是拒绝了之荣的要求。 之荣向大官告发这件事,可大官却袒护庄氏,不认为之荣有理。之荣到了京师,把书中有关 的忌讳语摘录下来向朝庭密奏,四大臣非常生气,派遣官吏到杭州,逮捕了庄廷鑨的父亲和 其兄廷钺以及弟侄等,还有在书上列名的十八个人,全部都被判死罪。那些刻书、卖书的人, 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还挖开廷鑨的坟墓,焚烧了他的尸骨,登 记没收了庄氏的家产。被杀的有七十多人,吴、潘二人也同时遇难。在审讯时,有人改变言 辞要求宽恕解脱,吴炎独慷慨陈辞,痛骂不绝,官吏不能忍受,对他拳打脚踢,直至打倒在 地。潘柽章因为担心连累母亲,不骂也不申辩。 吴、潘二人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榜样,从这方面看, 那么他们二人是相同的。我前往越州拜访潘君时,我的外甥徐公肃新考中了状元,潘君劝我 一定小心谨慎,不要因为外甥显贵而降低自己的气节,我很感激他,表示不敢这样。两君都 比我小十几岁,我却把他们视为我所敬畏的朋友,正因如此,当庄廷鑨编书时,他嘱咐门客 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 字,使我幸免于难。两君所著的书有若干卷,尚未脱稿,又向我借所藏的书一千多卷,全部 丢失。我不忍心让两君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不得流传后世,因此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 并且他们确实是史学家的人才,不是庄廷鑨一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