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十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粳(jing)米慰藉(je)刽(gui)子手胜券(quan)在握 B.生肖(xido)粗犷( guang)蹊(q)跷戛(ji)然而止 C.痉(jing)挛悄(qio)然栖(qi)息骨鲠(geng)在喉 D.给(j)予创( chuang)可贴跻(j)身冠(guan)冕堂皇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自 我批判的伟大胸襟。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B.劣质节能灯寿命短,浪费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 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容易引发人体病变,诱发癌症。 C.火车站的嘈杂衬托出我身处异乡的孤独,尤其这样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陌生小镇,我显得 无精打采,落寞愁怅。 D.2011年,吴楚已经40岁了,用“大气晚成”这个词来形容他的书法生涯再贴切不过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反伊“倒萨”战争的认可和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 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B.春节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 200元者,本店将热忱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义愤填膺,褒 贬不 D.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励精图治,确定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标准要达到 日运营100万人次的要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频频发生的溺水事件,许多专家认为,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 是避免不发生此类事件的关键 B.通过“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 院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 C.西部开发、东部率先、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俯瞰中国大地,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不仅是蓬 勃发展的朝气,更是和谐发展的合力。 D.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瑞典制定推出了一系列覆盖全体公民及其人生全过程的社会福利 制度的核心是福利面前人人平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根植于人们生活的土壤,反过来又给人以美的 享受和思想启迪,如一股清清流淌的甘泉,滋润人的生命 ①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 ②似乎只是和作者、学者相连 ③乍听起来往往给人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
浙江省瑞安市十校 2012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粳.(jīng)米 慰藉.(jiè) 刽.(guì)子手 胜券.(quàn)在握 B.生肖.(xiào) 粗犷.(guǎng) 蹊.(qī)跷 戛.(jiá)然而止 C.痉.(jìng)挛 悄.(qiǎo)然 栖.(qī)息 骨鲠.(gěng)在喉 D.给.(jǐ)予 创.(chuàng)可贴 跻.(jī)身 冠.(guān)冕堂皇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自 我批判的伟大胸襟。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B.劣质节能灯寿命短,浪费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 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容易引发人体病变,诱发癌症。 C.火车站的嘈杂衬托出我身处异乡的孤独,尤其这样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陌生小镇,我显得 无精打采,落寞愁怅。 D.2011 年,吴楚已经 40 岁了,用“大气晚成”这个词来形容他的书法生涯再贴切不过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师出有名 .... ,赢得国际社会对反伊“倒萨”战争的认可和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 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B.春节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 200 元者,本店将热忱惠赠 .. 一份精美的礼品。 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义愤填膺 .... ,褒 贬不一。 D.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励精图治 .... ,确定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标准要达到 日运营 100 万人次的要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频频发生的溺水事件,许多专家认为,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 是避免不发生此类事件的关键。 B.通过“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 院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 C.西部开发、东部率先、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俯瞰中国大地,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不仅是蓬 勃发展的朝气,更是和谐发展的合力。 D.自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瑞典制定推出了一系列覆盖全体公民及其人生全过程的社会福利 制度的核心是福利面前人人平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根植于人们生活的土壤,反过来又给人以美的 享受和思想启迪,如一股清清流淌的甘泉,滋润人的生命。 ①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 ②似乎只是和作者、学者相连 ③乍听起来往往给人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
④文学其实离我们很近 ⑤但当真正接触起来才发现 ⑥而拒普通人于门外 A.①⑥②⑤④③B.①④③②⑥⑤C.②③⑤①⑥④D.③②⑥⑤④① 6.阅读下面这则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4分)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 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 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你对汤姆和托比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如何认识的?用不超过16个字加以概括。 7.读下面的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完成下面的两道小题。(5分) (1)简要介绍漫画内容。(2分) (2)结合漫画的杍题,用一句话谈谈你读漫画后 的感受或启示。(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小历史”的盛行作为史学发展中的一种趋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历 史是丰富多样、纷繁复杂的。在历史的新陈代谢中,除了有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重要人 物、重要制度,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事件、小人物、小习俗: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 形态、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等大概念,还有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生老病死等小方面。对 于历史,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 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 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 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些“单个的意志”、“特殊的生活条件”,在历史的 发展中虽不耀眼夺目,并最终被包含在历史的合力中,但这些意志并不等于零,并非历史 必然性的“奴隶”。这些在以往历史研究中容易被遗忘的内容,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生动 而真实地存在着,并与那些引人注目的历史大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历史变迁中 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说,宏观的“大历史”研究勾勒出历史之经纬,却难以反映历史本 来极其生动的面貌。要把握历史的多面相,微观的“小历史”研究不可或缺。仅仅满足于 大事件、大概念的探讨,习惯于综合性、总体性的分析,眼里只有改朝换代、治乱兴衰而 不见民众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过滤掉丰富多彩的细节而把历史抽象为条条框框,这样 的研究就会陷入空泛,枯燥无味。因此,漠视“小历史”研究,将其斥为对历史细枝末节 的纠缠,显然有失偏颇 “小历史”的微观取向让我们看到了更生动、更具体、更富有个性的历史景象,为我 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提供了参考。但是,历史研究毕竟不是简单地对具体史实的罗列、对浩 繁史料的考证和对轶闻逸事的辨析。仅仅满足于此,即使把某些历史细节搞得一清二楚
④文学其实离我们很近 ⑤但当真正接触起来才发现 ⑥而拒普通人于门外 A.①⑥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②⑥⑤ C.②③⑤①⑥④ D.③②⑥⑤④① 6.阅读下面这则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4 分)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 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 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你对汤姆和托比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如何认识的?用不超过 16 个字加以概括。 7.读下面的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完成下面的两道小题。(5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小历史”的盛行作为史学发展中的一种趋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历 史是丰富多样、纷繁复杂的。在历史的新陈代谢中,除了有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重要人 物、重要制度,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事件、小人物、小习俗;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 形态、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等大概念,还有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生老病死等小方面。对 于历史,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 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 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 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些“单个的意志”、“特殊的生活条件”,在历史的 发展中虽不耀眼夺目,并最终被包含在历史的合力中,但这些意志并不等于零,并非历史 必然性的“奴隶”。这些在以往历史研究中容易被遗忘的内容,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生动 而真实地存在着,并与那些引人注目的历史大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历史变迁中 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说,宏观的“大历史”研究勾勒出历史之经纬,却难以反映历史本 来极其生动的面貌。要把握历史的多面相,微观的“小历史”研究不可或缺。仅仅满足于 大事件、大概念的探讨,习惯于综合性、总体性的分析,眼里只有改朝换代、治乱兴衰而 不见民众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过滤掉丰富多彩的细节而把历史抽象为条条框框,这样 的研究就会陷入空泛,枯燥无味。因此,漠视“小历史”研究,将其斥为对历史细枝末节 的纠缠,显然有失偏颇。 “小历史”的微观取向让我们看到了更生动、更具体、更富有个性的历史景象,为我 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提供了参考。但是,历史研究毕竟不是简单地对具体史实的罗列、对浩 繁史料的考证和对轶闻逸事的辨析。仅仅满足于此,即使把某些历史细节搞得一清二楚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还是支离破碎、缺乏意义的,最终这些引人入胜的“小历史”只能 沦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我们对历史总体的把握还是茫茫然、昏昏然。历史研究还需通古今 之变、明成败兴衰之理,以史为鉴、鉴往知今,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 行“小历史”微观研究的同时具有宏观的意识和宏大的视野,在一头扎进“小历史”的天 地里寻找历史蛛丝马迹的同时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进行俯瞰式考察,善于用不同焦距审 视“小历史”,从“小历史”中见大社会,从大社会出发理解“小历史”。 8.下列对文中“小历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耀眼夺目,并最终被包含在历史的合力中的“单个意志”。 B.历史变迁中的小事情、小人物、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风俗礼仪、喜怒哀乐等。 C.生活中的小事件、小人物、小习俗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生老病死等小方面。 D.历史发展长河中生动而真实地存在着的不同于“大历史”的“特殊的生活条件。” 9.下列阐述,最能支持“微观的‘小历史’研究不可或缺观点”的一项是: A.人类社会的历史丰富复杂,除了引人注目的“大历史”,还有许多未被重点关注的“小历 史”。 B.恩格斯深刻指出,人类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 的 C.以往历史研究中容易被遗忘的“单个的意志”“特殊的生活条件”并非历史必然性的“奴 隶”。 D.要反映历史本来极其生动的面貌、把握历史的多面相,过滤丰富多彩的细节显然有失偏 颇 0.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基本观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 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了,我可 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 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 交其他人。 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一样地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 们拥抱我,好象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仕 吃晩饭的时候,欢乐的气氛有些过头。我想,“瞧,这些人没有特别的理由却那么高兴 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而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晩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 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并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 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 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亳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 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 钥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忽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壁炉 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燃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 间走了一圈一一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 窗帘,我并且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还是支离破碎、缺乏意义的,最终这些引人入胜的“小历史”只能 沦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我们对历史总体的把握还是茫茫然、昏昏然。历史研究还需通古今 之变、明成败兴衰之理,以史为鉴、鉴往知今,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 行“小历史”微观研究的同时具有宏观的意识和宏大的视野,在一头扎进“小历史”的天 地里寻找历史蛛丝马迹的同时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进行俯瞰式考察,善于用不同焦距审 视“小历史”,从“小历史”中见大社会,从大社会出发理解“小历史”。 8.下列对文中“小历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耀眼夺目,并最终被包含在历史的合力中的“单个意志”。 B.历史变迁中的小事情、小人物、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风俗礼仪、喜怒哀乐等。 C.生活中的小事件、小人物、小习俗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生老病死等小方面。 D.历史发展长河中生动而真实地存在着的不同于“大历史”的“特殊的生活条件。” 9.下列阐述,最能支持“微观的‘小历史’研究不可或缺观点”的一项是: A.人类社会的历史丰富复杂,除了引人注目的“大历史”,还有许多未被重点关注的“小历 史”。 B.恩格斯深刻指出,人类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 的。 C.以往历史研究中容易被遗忘的“单个的意志”“特殊的生活条件”并非历史必然性的“奴 隶”。 D.要反映历史本来极其生动的面貌、把握历史的多面相,过滤丰富多彩的细节显然有失偏 颇。 10.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基本观点。(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 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了,我可 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 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 交其他人。 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一样地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 们拥抱我,好象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的气氛有些过头。我想,“瞧,这些人没有特别的理由却那么高兴, 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而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 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并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 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 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 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 钥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忽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壁炉 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燃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 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 窗帘,我并且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 的 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 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 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 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 有一个小时我保持清醒着,一听到那哪怕是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一切似乎是平静的。 我睡着了 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 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 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 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 立即挨了一记耳光,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 走廊的门开着。 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躺在我的床上,情绪激动。 原来,它在给我端早茶来的路上,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 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 些预防措施。 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1.(1)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来讲述“一个我经历的玩笑”,使用第一人称的最大好处是 (1分) (2)文中划横线的情节,刻画出“我 的主要性格特征 (2分) 12.结合对小说最后两段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4分) 13.小说以“逗乐”为题,你认为好吗?请说说理由。(3分) 14.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颇具匠心,请结合作品,至少从三 个方面赏析《逗乐》在情节设置上的艺术性(6分) 5.读了这篇小说后,你有怎样的生活感悟?(不超过100字)(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游灵岩山 高启(明)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 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 的。 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 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 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 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 有一个小时我保持清醒着,一听到那哪怕是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一切似乎是平静的。 我睡着了。 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 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 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 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 立即挨了一记耳光,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 走廊的门开着。 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躺在我的床上,情绪激动。 原来,它在给我端早茶来的路上,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 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 些预防措施。 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1.(1)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来讲述“一个我经历的玩笑”,使用第一人称的最大好处是: (1 分) (2)文中划横线的情节,刻画出“我” 的主要性格特征。 (2 分) 12.结合对小说最后两段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4 分) 13.小说以“逗乐”为题,你认为好吗?请说说理由。(3 分) 14.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颇具匠心,请结合作品,至少从三 个方面赏析《逗乐》在情节设置上的艺术性(6 分) 15.读了这篇小说后,你有怎样的生活感悟?(不超过 100 字)(4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游灵岩山 高启(明)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 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 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 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 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悶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令年春丛進南行 貧衾知政事川饶公与愙士人复来游升于高则之焦煮终然表入无奥则石之奇煮突然氮 岚为之蹇釨杉桧为之拂舞α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雄 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 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 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 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 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 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増、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1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峰联岭属 属,连接 B戚知其有异也咸,都 C.游此虽甚亟 亟,屡次 D必相须而适相值适,适合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其上则有草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有阁以瞰具区之波焉用亡郑以陪邻 C.因命客赋诗 不如因而厚遇之 D.有其地而非其人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说灵岩山特异于苏州诸山。吴城东面是广袤的平原,只有西面是连绵起伏的峰峦叠 嶂。“峰联岭属”之中,灵岩一山独秀,像是不肯和众峰排列在一起:独具匠心地突出灵岩 山之“异”,也为下文的议论设下伏笔 B.作者着重描述灵岩山以吴王夫差及西施诸古迹著名,以山上台、轩、阁可以四周远眺“虚 明动荡”称胜,并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给予正面描述与称道 C.最后借饶介“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发挥议论:山被人欣赏,人欣赏山,两相对应, 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 乐 D.作者在《游灵岩记》的写景、记事,以及议论之中,以“浅陋”的姿态自居,以明褒实贬 的笔法,寄寓比喻,文中巧妙地表现了自己鄙夷权贵,不尚功利,洁身自好的志向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 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 为之拂舞。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3分)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 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 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 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 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 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 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 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 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 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 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 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说灵岩山特异于苏州诸山。吴城东面是广袤的平原,只有西面是连绵起伏的峰峦叠 嶂。“峰联岭属”之中,灵岩一山独秀,像是不肯和众峰排列在一起:独具匠心地突出灵岩 山之“异”,也为下文的议论设下伏笔。 B.作者着重描述灵岩山以吴王夫差及西施诸古迹著名,以山上台、轩、阁可以四周远眺“虚 明动荡”称胜,并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给予正面描述与称道。 C.最后借饶介“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发挥议论:山被人欣赏,人欣赏山,两相对应, 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 乐”。 D.作者在《游灵岩记》的写景、记事,以及议论之中,以“浅陋”的姿态自居,以明褒实贬 的笔法,寄寓比喻,文中巧妙地表现了自己鄙夷权贵,不尚功利,洁身自好的志向。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今 年 春 从 淮 南 行 省 参 知 政 事 临 川 饶 公 与 客 十人 复 来 游 升 于 高 则 山 之 佳 者 悠 然 来 入 于 奥 则 石 之 奇 者 突 然 出 氛 岚 为 之 蹇 舒 杉 桧 为 之 拂 舞。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3 分)
(2)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白门感旧汪中 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 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 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 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21.诗中一、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22.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两句。(4分)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3.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1分) 24.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的“仁爱”思想表现出哪些重要特点?(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苏轼《赤壁赋》) (2)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瓶乍破水浆进, (白居易《琵 琶行》)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是一条向上的路,身为行者的我们一次次地登临。登临是一种追求,登临是一种超 越,登临是一种高度,登临是一种境界……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因为登临, 我们有了更为高远的目标;因为登临,我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请以“登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 题(7 分) 白门感旧汪中 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 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 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 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21.诗中一、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3 分) 22.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两句。(4 分)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3.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1 分) 24.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的“仁爱”思想表现出哪些重要特点?(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苏轼《赤壁赋》) (2)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 琶行》)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人生是一条向上的路,身为行者的我们一次次地登临。登临是一种追求,登临是一种超 越,登临是一种高度,登临是一种境界……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因为登临, 我们有了更为高远的目标;因为登临,我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请以“登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D( chuang) 2、A(B幅射一—辐射C愁怅一一惆怅D大气晚成一一大器晚成) 3、A(B、“惠赠”: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此处应为“敬赠”,是“赠送”的 意思。“惠”:敬辞,用于对方的行为,表示这样做是对自己的恩惠,如“惠存”“惠顾”“惠 及”等。C、义愤填膺:义愤充满胸膛。形容极端愤怒。语意与语境不合。D、励精图治:振 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语意与语境不合。) 4、C(A、否定不当,去掉“不”字B成分残缺,在“涵盖”前涿加主语“课程”D句式 杂糅,应改为“瑞典制定推岀了一系列翟盖全体公民及其人生全过程的社会福利制度,这 制度的核心是福利面前人人平等。” 6、逃避现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1)漫画的主体部分,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 指”和“中指”成“V”形。画面的左上角有“这不是胜利”的字样。 (2)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能说出漫画的含 义,且能结合标题去说,意思相近即可。) 8、B(A项的“单个的意志”只是“小历史”之一,文中论述的“小历史”内容要丰富的多 C项的“小习俗”和“婚丧嫁娶”等之间是从属关系,表述不恰当:D项的“特殊的生活条 件”也只是“小历史”之一,不够全面。) 9、D(A项只是指出“小历史”的存在,而没有点明“小历史”研究的“不可或缺”:B项引 恩格斯的话,也还是论述“小历史”的实际意义,并没有强调研究的“不可或缺”:C项跟A、 B两项的表述相近,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10、当以“大视野”研究“小历史”(或:研究“小历史”需要“大视野”等) 11、(1)使故事显得真实。(或拉近作品与读者间的距离。)(1分) (2)多疑(“猜忌心重”等也可)、谨慎(“小心、警惕性高”等也可)(2分) 2、小说以“一个玩笑”为主线,记叙了“我”由于多疑而在朋友家闹笑话的经过。小说告 诉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多疑、自以为是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沦为别人眼中庸人自 扰的最可笑者。(4分) 好。(1分) (1)小孩所围绕“我”的假想的玩笑展开情节,“逗乐”体现了小说的主要内容。(1分) (2)究竞是谁在逗谁的乐?是逗乐还是自扰?小说标题可引发读者的思考。(1分)(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对。)(亦可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有据,也可给满分。) 14、(1)情节高潮(男仆摔倒在我身上)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富有戏剧性。 2)小说从“我到达的时候”开始就充满了悬念,使读者对“他们在策划什么”充满了好 奇,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3)注重细节。如我“小心翼翼”地关窗这一细节既彰显了人物性格,又为高潮的到来作 了铺垫 (4)小说情节在运行过程中,极尽曲折(摇摆)之能事。从充满怀疑到“终于承认自己是 可笑的”“决定睡觉”;从因为觉得床“特别可疑”而“采取了自认为绝妙的措施”至“钻进 被窝里”;从“我保持着清醒”至“我睡着了”再到髙潮的到来,小说在曲折中体现了情节 安排的艺术性。(注意:要围绕情节作答,能从三个方面进行合理赏析,即可给满分。) 15、言之成理,且感悟内容不游离小说,可给3分;在此基础上语言表达流畅,即可给4
参考答案 6、逃避现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1)漫画的主体部分,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 指”和“中指”成“V”形。画面的左上角有“这不是胜利”的字样。 (2)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能说出漫画的含 义,且能结合标题去说,意思相近即可。) 8、B(A 项的“单个的意志”只是“小历史”之一,文中论述的“小历史”内容要丰富的多; C 项的“小习俗”和“婚丧嫁娶”等之间是从属关系,表述不恰当;D 项的“特殊的生活条 件”也只是“小历史”之一,不够全面。) 9、D(A 项只是指出“小历史”的存在,而没有点明“小历史”研究的“不可或缺”;B 项引 恩格斯的话,也还是论述“小历史”的实际意义,并没有强调研究的“不可或缺”;C 项跟 A、 B 两项的表述相近,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10、当以“大视野”研究“小历史”(或:研究“小历史”需要“大视野”等) 11、(1)使故事显得真实。(或拉近作品与读者间的距离。)(1 分) (2)多疑(“猜忌心重”等也可)、谨慎(“小心、警惕性高”等也可)(2 分) 12、小说以“一个玩笑”为主线,记叙了“我”由于多疑而在朋友家闹笑话的经过。小说告 诉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多疑、自以为是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沦为别人眼中庸人自 扰的最可笑者。(4 分) 13、好。(1 分) (1)小孩所围绕“我”的假想的玩笑展开情节,“逗乐”体现了小说的主要内容。(1 分) (2)究竟是谁在逗谁的乐?是逗乐还是自扰?小说标题可引发读者的思考。(1 分)(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对。)(亦可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有据,也可给满分。) 14、(1)情节高潮(男仆摔倒在我身上)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富有戏剧性。 (2)小说从“我到达的时候”开始就充满了悬念,使读者对“他们在策划什么”充满了好 奇,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3)注重细节。如我“小心翼翼”地关窗这一细节既彰显了人物性格,又为高潮的到来作 了铺垫。 (4)小说情节在运行过程中,极尽曲折(摇摆)之能事。从充满怀疑到“终于承认自己是 可笑的”“决定睡觉”;从因为觉得床“特别可疑”而“采取了自认为绝妙的措施”至“钻进 被窝里”;从“我保持着清醒”至“我睡着了”再到高潮的到来,小说在曲折中体现了情节 安排的艺术性。(注意:要围绕情节作答,能从三个方面进行合理赏析,即可给满分。) 15、言之成理,且感悟内容不游离小说,可给 3 分;在此基础上语言表达流畅,即可给 4
分 16、D(适:恰巧,恰好) 17、B(以,连词,表目的)(A表承接/表转折C连词,于是/介词,趁着D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 18、B(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并未给予正面描述与称道) 19、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 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20、(1)这才知道对于这座山是从今天开始明白的,过去一向并不了解 译出大意给1分,“为”表判断给1分“著”译为“明白”给1分 (2)像我这样知识浅薄的人,也能与他们一样有所得,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译出大意给1分,“若”译为“像”给一分“陋”译为“浅薄”给1分,“顾”译为“难 道”给1分 21、衬托(1分),第一联以“伤春”(半有泪痕)衬托悲秋之情(无处不)(1分), 第二联用美景反衬“伤心”之感。(1分) 22、“景”的角度:选取的“夜雨、笛声、落叶、西风”等景物具有凄清、悲凉的特点,构 成了哀怨、萧条的意境,与作者心情的凄苦想契合。 情”的角度:作者内心的悲苦巧妙地融合在景物的描写中,“独掩门”的动作突出孤寂落 寞之感。两句诗情景交融,其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有着鲜明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2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一是“一以贯之”的“忠恕”,二是由己及人、博施于民、能近取譬等,三是注重“仁 爱”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推动社会进步。 25、(1)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 (2)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 (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26、作文 立意参考:以“登临”为题写作,立意可实可虚。实,可写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关注人 与自然;虚,可写望远致思,抒怀咏志,关注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也可借题发挥,穿越 深邃的时空,剥离物质的外衣,透视自我的心灵
分。 16、D (适:恰巧,恰好) 17、B(以,连词,表目的) (A 表承接/表转折 C 连词,于是/介词,趁着 D 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 18、B(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并未给予正面描述与称道) 19、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 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20、(1)这才知道对于这座山是从今天开始明白的,过去一向并不了解 译出大意给 1 分,“为”表判断给 1 分 “著”译为“明白”给 1 分 (2)像我这样知识浅薄的人,也能与他们一样有所得,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译出大意给 1 分,“若”译为“像”给一分“陋”译为“浅薄”给 1 分,“顾”译为“难 道”给 1 分 21、衬托(1 分),第一联以“伤春”(半有泪痕)衬托悲秋之情(无处不)(1 分), 第二联用美景反衬“伤心”之感。(1 分) 22、“景”的角度:选取的“夜雨、笛声、落叶、西风”等景物具有凄清、悲凉的特点,构 成了哀怨、萧条的意境,与作者心情的凄苦想契合。 “情”的角度:作者内心的悲苦巧妙地融合在景物的描写中,“独掩门”的动作突出孤寂落 寞之感。两句诗情景交融,其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有着鲜明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2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4、一是“一以贯之”的“忠恕”,二是由己及人、博施于民、能近取譬等,三是注重“仁 爱”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