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衙州、丽水三地市2017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四部分,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 在答题卷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8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 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区域内,写 在试卷上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yan)然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 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bo)小小蓬船。 B.喊声,笑声,千万双脚的跺(duo)地声震天动地;喧嚣不时加剧,涌向大阶梯 的人流不时折回来,乱作一团,搅成漩(xuan)涡。 C.回归自然,首先要把自己回归成一个散淡的村野之人,居所当然也应毫无市 侩(kudi)气息,彻底消融(rong)于自然,如雨入湖。 D.一支蘸(zan)了胭脂的画笔,任你在时光的镜中怎样涂抹,也描摹(mo)不出最 初的滋味,曾经的风景再美,也只是曾经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只白鹤高雅地踮起足尖,将长喙伸向太阳的方向,一次又一次,总是与其它的 鹤擦肩而过,[甲]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在笼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忧郁的尘雾: 这是白鹤的单人舞,高傲而又孤独。[乙]双人舞的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热情奔 放而又光焰四射的;双鹤颈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每一个动作都是互相 呼应的,就像人类的拉丁舞那样配合默契;它们不停地追逐嬉戏、扇动着翅膀换 位拍打,像是在拥抱与抚慰对方:那般缠绵悱恻、难舍难分;鹤在舞蹈时,在天 地间释放了它求偶的全部渴望与爱意,忘我忘情如痴如醉,令观者惊羡而自愧不 如。当鹤们一同起舞时,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气势磅礴的优美的集体舞 开始了,整个笼子似乎都在震撼。[丙]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野春风的 呼啸;然而,眼前白鹤的狂舞却旁若无人,依旧悄然无声地进行着。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雅B.缠绵悱恻 C.犹如 D.优美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微信拉票”,家长们要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不能随 波逐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B.烟花的刺鼻味道是因为含有燃放后产生的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 体和烟尘颗粒等有害物造成的,这些气体和烟尘能瞬时提髙PM2.5浓度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 2017 届高三 4 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 8 页,四部分,24 题。满分 l50 分,考试时间 l50 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 在答题卷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8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 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区域内,写 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yǎn)然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 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bó)小小蓬船。 B.喊声,笑声,千万双脚的跺(duò)地声震天动地;喧嚣不时加剧,涌向大阶梯 的人流不时折回来,乱作一团,搅成漩(xuàn)涡。 C.回归自然,首先要把自己回归成一个散淡的村野之人,居所当然也应毫无市 侩 (kuài)气息,彻底消融(róng)于自然,如雨入湖。 D.一支蘸(zàn)了胭脂的画笔,任你在时光的镜中怎样涂抹,也描摹(mó)不出最 初的滋味,曾经的风景再美,也只是曾经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一只白鹤高雅地踮起足尖,将长喙伸向太阳的方向,一次又一次,总是与其它的 鹤擦肩而过,[甲]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在笼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忧郁的尘雾: 这是白鹤的单人舞,高傲而又孤独。[乙]双人舞的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热情奔 放而又光焰四射的;双鹤颈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每一个动作都是互相 呼应的,就像人类的拉丁舞那样配合默契;它们不停地追逐嬉戏、扇动着翅膀换 位拍打,像是在拥抱与抚慰对方;那般缠绵悱恻、难舍难分;鹤在舞蹈时,在天 地间释放了它求偶的全部渴望与爱意,忘我忘情如痴如醉,令观者惊羡而自愧不 如。当鹤们一同起舞时,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气势磅礴的优美的集体舞 开始了,整个笼子似乎都在震撼。[丙]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野春风的 呼啸;然而,眼前白鹤的狂舞却旁若无人,依旧悄然无声地进行着。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雅 B.缠绵悱恻 C.犹如 D.优美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微信拉票”,家长们要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不能随 波逐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B.烟花的刺鼻味道是因为含有燃放后产生的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 体和烟尘颗粒等有害物造成的,这些气体和烟尘能瞬时提高 PM2.5 浓度
C.近期出台的“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提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 办法,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建立高校及学科建设的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 D.《中国诗词大会》用娱乐的方式使诗词歌赋变得平民化,推动了对传统文化 的延续和传扬,相信这个节目会使更多的人喜欢古典诗词、热爱古典文化。 5.根据下面内容,概括快递小哥工作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3分 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8家全国网络型快递企业的职工人数达108.4 万,快递行业的职工总数估计超过140万。快递小哥每天早上5点多就得起床, 6点多就要进入工作状态,直到下午6点才可能忙完。遇上“双11”等网购高峰 期,就要通宵工作。除春节外,几乎没有休息日。他们每天要派送100多件快递, 打100多通电话。绝大多数的客户对快递小哥都态度很好,但也有个别客户 故意刁难小哥,一个快递件让他们白跑好多回。遇到此类情况,快递员一般都只 能忍着,一方面不想惹事,一方面也出于经济考虑不想招来投诉。“客户一个投 诉电话,就可能让我们几十个快递白跑了。 6.某高中校园有只流浪猫,每到三餐饭点时,总是准时来到餐厅门口,很多同 学会给它食物吃,并逗它玩。想象自己是那只猫,用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表达 自己的感受。要求:①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隋三种表达方式:②不少于100 字。(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网络支付焦虑打了谁的脸 “熟人可以篡改你的支付宝密码”,这一消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刷爆朋友圈 声称只要识别近期购买物品或好友头像,就能找回登录密码,登录其他人的支付 宝账号。随后,支付宝发表声明,称其风控系统并不会对所有用户提供识别方式 找回密码,同时只有登录密码并不能支付:上海交大的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 也表示对这一安全威胁的描述过于夸大。 看似并非重大的安全问题,依然让支付宝随后选择提高风控系统安全等级,目前 只有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上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回密码。无论支付宝还是微信,有 关网络支付的“一场虚惊”已经不是第一次,公众的“闻漏洞色变”其实体现出 了某种焦虑。 焦虑从何而来?从大的背景来看,网络支付与普通人的生活前所未有地紧密了起 来,除了网络购物,还有线下支付、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多种场景的叠加, 让网络支付己经成为普通人处理财产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公众缺乏技 术基础,对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并不了解,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的信心并未建立 起来。与此相对应的,大多数人并不担忧银行存款的安全。这种安全感其实正建 立在对运营平台“靠谱”的判断上。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支付平台还应继续加强 用户教育,正视用户们的困惑,特别是在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时,比如此次的用 识别方式找回密码,要在其产品页面或事前对安全性进行说明 但这次把板子全打在公众身上也未免偏颇。用户的担忧主要来自于购物清单和好 友关系,这两项数据太容易遭到泄露。事实上,用各种方式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已 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拿购物清单来说,不管是电商平台、快递公 司,还是手机和电脑所遭遇到的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都有方法拿到这些数据 况且,包括机票改签、淘宝退货冒充公检法等“指名道姓”的社工诈骗频频见诸 报端,也让公众对基于隐私数据的安全服务方式难言信心。由此可见,对用户隐 私数据保护的薄弱正是网络信息安全必须突破的“瓶颈”。从这一点来看。公众
C.近期出台的“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提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 办法,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建立高校及学科建设的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 D.《中国诗词大会》用娱乐的方式使诗词歌赋变得平民化,推动了对传统文化 的延续和传扬,相信这个节目会使更多的人喜欢古典诗词、热爱古典文化。 5.根据下面内容,概括快递小哥工作的三个特点。(不超过 20 字)(3 分) 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 8 家全国网络型快递企业的职工人数达 108.4 万,快递行业的职工总数估计超过 140 万。快递小哥每天早上 5 点多就得起床, 6 点多就要进入工作状态,直到下午 6 点才可能忙完。遇上“双 ll”等网购高峰 期,就要通宵工作。除春节外,几乎没有休息日。他们每天要派送 l00 多件快递, 打 l00 多通电话。 绝大多数的客户对快递小哥都态度很好,但也有个别客户, 故意刁难小哥,一个快递件让他们白跑好多回。遇到此类情况,快递员一般都只 能忍着,一方面不想惹事,一方面也出于经济考虑不想招来投诉。“客户一个投 诉电话,就可能让我们几十个快递白跑了。” 6.某高中校园有只流浪猫,每到三餐饭点时,总是准时来到餐厅门口,很多同 学会给它食物吃,并逗它玩。想象自己是那只猫,用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表达 自己的感受。要求:①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隋三种表达方式:②不少于 100 字。(6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网络支付焦虑打了谁的脸 “熟人可以篡改你的支付宝密码”,这一消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刷爆朋友圈, 声称只要识别近期购买物品或好友头像,就能找回登录密码,登录其他人的支付 宝账号。随后,支付宝发表声明,称其风控系统并不会对所有用户提供识别方式 找回密码,同时只有登录密码并不能支付:上海交大的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 也表示对这一安全威胁的描述过于夸大。 看似并非重大的安全问题,依然让支付宝随后选择提高风控系统安全等级,目前 只有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上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回密码。无论支付宝还是微信,有 关网络支付的“一场虚惊”已经不是第一次,公众的“闻漏洞色变”其实体现出 了某种焦虑。 焦虑从何而来?从大的背景来看,网络支付与普通人的生活前所未有地紧密了起 来,除了网络购物,还有线下支付、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多种场景的叠加, 让网络支付已经成为普通人处理财产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公众缺乏技 术基础,对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并不了解,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的信心并未建立 起来。与此相对应的,大多数人并不担忧银行存款的安全。这种安全感其实正建 立在对运营平台“靠谱”的判断上。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支付平台还应继续加强 用户教育,正视用户们的困惑,特别是在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时,比如此次的用 识别方式找回密码,要在其产品页面或事前对安全性进行说明。 但这次把板子全打在公众身上也未免偏颇。用户的担忧主要来自于购物清单和好 友关系,这两项数据太容易遭到泄露。事实上,用各种方式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已 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拿购物清单来说,不管是电商平台、快递公 司,还是手机和电脑所遭遇到的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都有方法拿到这些数据。 况且,包括机票改签、淘宝退货冒充公检法等“指名道姓”的社工诈骗频频见诸 报端,也让公众对基于隐私数据的安全服务方式难言信心。由此可见,对用户隐 私数据保护的薄弱正是网络信息安全必须突破的“瓶颈”。从这一点来看。公众
对互联网支付的信任感,依赖于整个互联网安全环境的改善和个人隐私数据保护 的进一步加强,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依然有赖于监管、产业和专业厂商等几方面 形成合力。 不过,尽管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但在教育用户之外,互联网支付平台仍可有所作 为,特别是可以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面密支付机制。比如,信用卡如遇盗刷, 24小时内可申请追回。互联网支付平台能否实现这一功能?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化 让支付平台相比传统场景有了更多在技术上提升风控水平的空间,但这些创新与 尝试是否能真正形成一个为用户所知的,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服务用 户的安全机制和赔偿措施,目前并不明确。 说到底,互联网的安全与便利是一对矛盾,过于强调安全,将让产品的实用性难 以保障。考虑到多种支付场景的复杂性,在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下,通过技术创 新、制度创新来保护用户,同时加强用户教育,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真正提升用 户安全感的关键。 (选自《经济日报》2017.1.13,有删改 7.下列对公众产生“网络支付焦虑”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支付与公众生活联系紧密,己成为公众处理财产的一个重要渠道。 B.公众不太了解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缺乏信任感。 C.网络支付平台在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时,对用户做产品安全性教育不够。 D.整个互联网环境存在着信息不安全的问题,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薄弱。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支付平台要消除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需要不断提髙风控系统安全等级。 B.公众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缺乏足够的信心,原因是网络支付平台不够“靠谱” C.互联网支付平台可以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面密支付机制以提升风控的水平 D.要公众提增对网络支付平台的信心,就需要创新制度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9.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消除“网络支付焦虑”的主要方法。(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日本】芥川龙之介 这事发生在我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的历时三天的修学旅行 出发那天,我连早饭也没正经吃就从家里跑出去了。虽然,坐电车到火车站,连 二十分钟也用不了,但还是不由得感到着急 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令人觉得.四下里工厂发出的汽笛声一旦震撼邪暗灰色 的水蒸气,说不定就会化为一场蒙蒙细雨哩。在阴郁的天空下面,火车驰过高架 铁道,运货马车驶向被服厂,店铺一爿挨一爿地开了门。电车站来了两三个人, 个个都愁眉苦脸,显得睡眠不足的样子。好冷啊。一一这当儿,开来一辆减价加 班车 车上很挤,我好容易才抓住拉手。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早上 好 我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能势五十雄。 能势和我毕业于同一个小学,又进了同一个中学。他哪门功课都不特别好,可门 门功课都过得去。不过有些事他倒来得乖巧,流行歌曲只要听上一遍就能把曲调 背下来。旅途中晚上住旅馆,他就神气活现地给大家表演。吟诗、说书、相声
对互联网支付的信任感,依赖于整个互联网安全环境的改善和个人隐私数据保护 的进一步加强,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依然有赖于监管、产业和专业厂商等几方面 形成合力。 不过,尽管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但在教育用户之外,互联网支付平台仍可有所作 为,特别是可以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面密支付机制。比如,信用卡如遇盗刷, 24 小时内可申请追回。互联网支付平台能否实现这一功能?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化 让支付平台相比传统场景有了更多在技术上提升风控水平的空间,但这些创新与 尝试是否能真正形成一个为用户所知的,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服务用 户的安全机制和赔偿措施,目前并不明确。 说到底,互联网的安全与便利是一对矛盾,过于强调安全,将让产品的实用性难 以保障。考虑到多种支付场景的复杂性,在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下,通过技术创 新、制度创新来保护用户,同时加强用户教育,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真正提升用 户安全感的关键。 (选自《经济日报》2017.1.13,有删改) 7.下列对公众产生“网络支付焦虑”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支付与公众生活联系紧密,己成为公众处理财产的一个重要渠道。 B.公众不太了解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缺乏信任感。 C.网络支付平台在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时,对用户做产品安全性教育不够。 D.整个互联网环境存在着信息不安全的问题,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薄弱。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支付平台要消除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需要不断提高风控系统安全等级。 B.公众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缺乏足够的信心,原因是网络支付平台不够“靠谱”。 C.互联网支付平台可以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面密支付机制以提升风控的水平。 D.要公众提增对网络支付平台的信心,就需要创新制度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9.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消除“网络支付焦虑”的主要方法。(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0~13 题。(20 分) 父 【日本】芥川龙之介 这事发生在我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的历时三天的修学旅行。 出发那天,我连早饭也没正经吃就从家里跑出去了。虽然,坐电车到火车站,连 二十分钟也用不了,但还是不由得感到着急。 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令人觉得.四下里工厂发出的汽笛声一旦震撼邪暗灰色 的水蒸气,说不定就会化为一场蒙蒙细雨哩。在阴郁的天空下面,火车驰过高架 铁道,运货马车驶向被服厂,店铺一爿挨一爿地开了门。电车站来了两三个人, 个个都愁眉苦脸,显得睡眠不足的样子。好冷啊。——这当儿,开来一辆减价加 班车。 车上很挤,我好容易才抓住拉手。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早上 好!” 我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能势五十雄。 能势和我毕业于同一个小学,又进了同一个中学。他哪门功课都不特别好,可门 门功课都过得去。不过有些事他倒来得乖巧,流行歌曲只要听上一遍就能把曲调 背下来。旅途中晚上住旅馆,他就神气活现地给大家表演。吟诗、说书、相声
魔术,他样样来得。他还擅长比手划脚、挤眉弄眼来逗人,在同学中颇有人缘。 我和他之间虽也有一些交往,但说不上怎么亲密 我们聊着天,电车到站了。 走进火车站一看,时间还早,同学才到了两三个。我们照例兴致勃勃地聊起天来。 在我们这个年龄,都以“老子”代替“我”,自鸣得意。伙伴们大谈对这次旅行 的估计,议论旁的同学,并说些老师的坏话。 老泉可诡啦。那家伙有一本教员用的英文读本,听说事先他连一回也没温习过 “平野更诡。据说考试的时候,他把历史年代都写在指甲上。” “说起来,老师也诡。” “可不是诡吗!本间连 Receive这个字是i靠先还是e靠先都拿不准,他就靠那 本教师用的读本好歹糊弄着教呢 我们开口一个“诡”,闭口 诡”,没一句正经话。我们当中没有一个老实 人,其中尤以能势的形容最损,也最俏皮 “能势,能势,看看那位大娘。” “她那副长相活像一只怀了孕的河豚 “这边的搬运夫也似乎像个什么。你说呢,能势?” “像卡尔五世①。” 最后能势简直独自把坏话都包下来了。 这时有同学发现了个古怪的人,站在列车时刻表前面,查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 他身穿暗褐色西服上衣,深灰色粗条纹裤子里的两条腿细得像跳髙用的撑竿。宽 边旧式黑礼帽下面露出花白头发,看来已上了岁数。脖子上却围了一条黑白格子 的醒目的手绢,腋下夹着一根长长的紫竹手杖。不论服装还是举止.活像是把《笨 拙》②上的插图剪下来.将它立在这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上了。一一由于找到了新 的笑柄而兴高采烈的那个同学,乐得两肩直颤,拽拽能势的手说:“喂,你瞧那 家伙怎么样?” 于是,我们就把视线集中在那个怪人身上。那个人胸部略挺,从口袋里掏出一只 大怀表,一个劲儿地核对列车时刻袁上的钟点。我虽然只瞥见了他的侧脸,却 眼就看出那是能势的父亲。 但是在场的同学谁也不知道。所以个个都想听能势恰如其分地形容一下这位滑稽 的人物,于是大家兴致勃勃地盯着能势,准备大笑一场。我当时作为一个中学四 年级的学生,是无从揣度此时此刻能势的心情的。我差点儿冒出“那是能势的父 亲哩”。 这当儿,我听见能势说道:“那家伙吗?他是个伦敦乞丐 不消说,大家哄堂大笑起来。有人还故意挺起胸,掏出怀表,学能势的父亲。我 不由得低下了头,没有勇气去看当时能势的表情。 “说得妙!” “瞧,瞧他那顶帽子。 “贫民窟里才找得到吧?” 贫民窟里也找不到的。” 那么只好到博物馆去喽。” 大家又趣味盎然地笑了。我在半明半暗中悄悄地打量着那位“伦敦乞丐”。 不知什么时候透出了微弱的阳光,窄窄的一条光带从高髙的天窗曚曚昽昽地照射 进来。能势的父亲正好处在光带之中。周围一切都在活动,并像雾一样笼罩着这
魔术,他样样来得。他还擅长比手划脚、挤眉弄眼来逗人,在同学中颇有人缘。 我和他之间虽也有一些交往,但说不上怎么亲密。 我们聊着天,电车到站了。 走进火车站一看,时间还早,同学才到了两三个。我们照例兴致勃勃地聊起天来。 在我们这个年龄,都以“老子”代替“我”,自鸣得意。伙伴们大谈对这次旅行 的估计,议论旁的同学,并说些老师的坏话。 “老泉可诡啦。那家伙有一本教员用的英文读本,听说事先他连一回也没温习过 哩。” “平野更诡。据说考试的时候,他把历史年代都写在指甲上。” “说起来,老师也诡。” “可不是诡吗!本间连 Feceive 这个字是 i 靠先还是 e 靠先都拿不准,他就靠那 本教师用的读本好歹糊弄着教呢。” 我们开口一个“诡”,闭口一个“诡”,没一句正经话。我们当中没有一个老实 人,其中尤以能势的形容最损,也最俏皮。 “能势,能势,看看那位大娘。” “她那副长相活像一只怀了孕的河豚。” “这边的搬运夫也似乎像个什么。你说呢,能势?” “像卡尔五世①。” 最后能势简直独自把坏话都包下来了。 这时有同学发现了个古怪的人,站在列车时刻表前面,查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 他身穿暗褐色西服上衣,深灰色粗条纹裤子里的两条腿细得像跳高用的撑竿。宽 边旧式黑礼帽下面露出花白头发,看来已上了岁数。脖子上却围了一条黑白格子 的醒目的手绢,腋下夹着一根长长的紫竹手杖。不论服装还是举止.活像是把《笨 拙》②上的插图剪下来.将它立在这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上了。——由于找到了新 的笑柄而兴高采烈的那个同学,乐得两肩直颤,拽拽能势的手说:“喂,你瞧那 家伙怎么样?” 于是,我们就把视线集中在那个怪人身上。那个人胸部略挺,从口袋里掏出一只 大怀表,一个劲儿地核对列车时刻袁上的钟点。我虽然只瞥见了他的侧脸,却一 眼就看出那是能势的父亲。 但是在场的同学谁也不知道。所以个个都想听能势恰如其分地形容一下这位滑稽 的人物,于是大家兴致勃勃地盯着能势,准备大笑一场。我当时作为一个中学四 年级的学生,是无从揣度此时此刻能势的心情的。我差点儿冒出“那是能势的父 亲哩”。 这当儿,我听见能势说道:“那家伙吗?他是个伦敦乞丐。” 不消说,大家哄堂大笑起来。有人还故意挺起胸,掏出怀表,学能势的父亲。我 不由得低下了头,没有勇气去看当时能势的表情。 “说得妙!” “瞧,瞧他那顶帽子。” “贫民窟里才找得到吧?” “贫民窟里也找不到的。” “那么只好到博物馆去喽。” 大家又趣味盎然地笑了。我在半明半暗中悄悄地打量着那位“伦敦乞丐”。 不知什么时候透出了微弱的阳光,窄窄的一条光带从高高的天窗曚曚昽昽地照射 进来。能势的父亲正好处在光带之中。周围一切都在活动,并像雾一样笼罩着这
栋巨大的建筑物,难以辨别这是人声鼎沸还是物体的轰鸣。然而惟独能势的父亲 却一动也不动。这个身穿旧式西服、与现代风马牛不相及的老人混在川流不息的 人流当中.斜戴着过时的黑礼帽,右手掌心上托著系紫色绦带的怀表,依然像《笨 拙》上的剪影那样伫立在列车时刻表前面… 事后我暗中打听出,能势的父亲当时正在大学的药房工作,是为了在上班途中看 看自己的儿子跟同学一道去旅行的场面,才特地到火车站来的一一事先他也没有 告诉儿子一声 中学毕业后不久,能势五十雄就患肺结核病故了。我们在中学的图书室为他举行 了追悼会,我站在戴了制服帽的能势遗像前致悼词。我在悼词中加上了这么一句 “你,是个孝子……” 文章有删改) 【注】①卡尔五世(1500~1558),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②《笨拙》,英国 讽刺漫画杂志。 0.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5分) 11.小说中两次写到父亲的服装举止像《笨拙》中的剪影,有何用意?(4分) 1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末“你,是个孝 ”这句话的理解。(5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读渊明传 (明)袁宗道 口于味,四肢于安逸,性也。然山泽静者,不厌脱粟;而啖肥甘者,必冒寒出入, 冲暑拜起之劳人也。何口体二性相妨如此乎?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 肢而薄于口者。渊明夷犹柳下,高卧窗前,身则逸矣;瓶无储粟,三旬九食,其 如口何哉?今考其终始,一为州祭酒,再参建威军,三令彭泽,与世人奔走禄仕, 以餍馋吻者等耳。观其自荐之辞曰:“聊欲弦歌①,为三径②资。”及得公田, 亟命种秫,以求一醉。由此观之,渊明岂以藜藿为清,恶肉食而逃之哉?疏粗之 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惯簿书。虽欲不归而贫,贫而饿,不可得也。子瞻 噪括③《归去来辞》为《哨遍》,首句云 为口折腰,因酒弃官,口体交 相累。”可谓亲切矣。譬如好色之人,不幸禀受清赢,一纵辄死,欲无独眠,亦 不可得。盖命之急于色也 渊明解印而归。尚可执杖耘丘,持钵乞食,不至有性命之忧。而长为县令,则韩 退之所谓“抑而行之,必发狂疾”,未有不丧身失命者也。然则渊明者但可谓之 审缓急,识重轻,见事透彻,去就瞥脱④者耳。若萧统、魏鹤山诸公所称,殊为 过当。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 去就瞥脱何也?见事是识,去就瞥脱是才,其隐识隐才如此,其得时而驾,识与 才可推也。若如萧、魏诸公所云,不过恶嚣就静,厌华乐淡之士耳。世亦有禀性 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注】①弦歌,指出任县令。②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③噪括,就原有的文章 剪裁改写。④瞥脱,爽快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冲暑拜起之劳人也 冲:顶着。 B.以餍馋吻者等耳 等:等同
栋巨大的建筑物,难以辨别这是人声鼎沸还是物体的轰鸣。然而惟独能势的父亲 却一动也不动。这个身穿旧式西服、与现代风马牛不相及的老人混在川流不息的 人流当中.斜戴着过时的黑礼帽,右手掌心上托著系紫色绦带的怀表,依然像《笨 拙》上的剪影那样伫立在列车时刻表前面…… 事后我暗中打听出,能势的父亲当时正在大学的药房工作,是为了在上班途中看 看自己的儿子跟同学一道去旅行的场面,才特地到火车站来的——事先他也没有 告诉儿子一声。 中学毕业后不久,能势五十雄就患肺结核病故了。我们在中学的图书室为他举行 了追悼会,我站在戴了制服帽的能势遗像前致悼词。我在悼词中加上了这么一句: “你,是个孝子……” (文章有删改) 【注】①卡尔五世(1500~1558),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②《笨拙》,英国 讽刺漫画杂志。 10.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5 分) 11.小说中两次写到父亲的服装举止像《笨拙》中的剪影,有何用意?(4 分) 1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1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末“你,是个孝子……”这句话的理解。(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读渊明传 (明)袁宗道 口于味,四肢于安逸,性也。然山泽静者,不厌脱粟;而啖肥甘者,必冒寒出入, 冲暑拜起之劳人也。何口体二性相妨如此乎?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 肢而薄于口者。渊明夷犹柳下,高卧窗前,身则逸矣;瓶无储粟,三旬九食,其 如口何哉?今考其终始,一为州祭酒,再参建威军,三令彭泽,与世人奔走禄仕, 以餍馋吻者等耳。观其自荐之辞曰:“聊欲弦歌①,为三径②资。”及得公田, 亟命种秫,以求一醉。由此观之,渊明岂以藜藿为清,恶肉食而逃之哉?疏粗之 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惯簿书。虽欲不归而贫,贫而饿,不可得也。子瞻 檃括③《归去来辞》为《哨遍》,首句云: “为口折腰,因酒弃官,口体交 相累。”可谓亲切矣。譬如好色之人,不幸禀受清赢,一纵辄死,欲无独眠,亦 不可得。盖命之急于色也。 渊明解印而归。尚可执杖耘丘,持钵乞食,不至有性命之忧。而长为县令,则韩 退之所谓“抑而行之,必发狂疾”,未有不丧身失命者也。然则渊明者但可谓之 审缓急,识重轻,见事透彻,去就瞥脱④者耳。若萧统、魏鹤山诸公所称,殊为 过当。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 去就瞥脱何也?见事是识,去就瞥脱是才,其隐识隐才如此,其得时而驾,识与 才可推也。若如萧、魏诸公所云,不过恶嚣就静,厌华乐淡之士耳。世亦有禀性 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注】①弦歌,指出任县令。②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③檃括,就原有的文章 剪裁改写。④瞥脱,爽快。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冲暑拜起之劳人也 冲:顶着。 B.以餍馋吻者等耳 等:等同
C.慵惰之性,不惯簿书 簿书:簿册文书。 D.识与才可推也 推:称誉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然山泽静者,不厌脱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B.高卧窗前,身则逸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殊为过当 若属皆且为所虏 D.亟命种秫,以求一醉 宁许以负秦曲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口腹享受,四体安逸是人之常情,作者认为这两者常常互相干扰妨碍,很难 两全 B.陶渊明能写出“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正是因为他有作者所十分推崇的 才识 C.在人们心目中陶渊明的形象历来是很飘逸的,作者觉得这是过誉,于是重加 评说。 D.该文是一篇否定历史定论、自出心裁的杂说类文章,多引古人论述佐证自己 观点。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 (2)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1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 瞥脱何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水龙吟·落叶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 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压半没①,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② 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釐③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 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①重压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②题红:《云溪友议》 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 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 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③蟹 jiang:蝉。 19.“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 》中的名句 (2分) 20.赏析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①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 否。是以政平而不干②,民无争心……今据③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 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 如是。”(《晏婴论和与同》) 【注】①献:进言指出。②干:违背。③据:指大夫梁丘据 21.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 思想。(2分)
C.慵惰之性,不惯簿书 簿书:簿册文书。 D.识与才可推也 推:称誉。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然山泽静者,不厌脱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B.高卧窗前,身则逸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殊为过当 若属皆且为所虏 D.亟命种秫,以求一醉 宁许以负秦曲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口腹享受,四体安逸是人之常情,作者认为这两者常常互相干扰妨碍,很难 两全。 B.陶渊明能写出“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正是因为他有作者所十分推崇的 才识。 C.在人们心目中陶渊明的形象历来是很飘逸的,作者觉得这是过誉,于是重加 评说。 D.该文是一篇否定历史定论、自出心裁的杂说类文章,多引古人论述佐证自己 观点。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 (2)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1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 瞥脱何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9~20 题。(8 分) 水龙吟·落叶 (宋)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 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压半没①,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② 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③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 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①重厓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②题红:《云溪友议》 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 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 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③螀 jiāng:蝉。 19.“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 ▲ 》中的名句 “ ▲ ”。(2 分) 20.赏析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①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 否。是以政平而不干②,民无争心……今据③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 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 如是。”(《晏婴论和与同》) 【注】①献:进言指出。②干:违背。③据:指大夫梁丘据。 21.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 ▲ 思想。(2 分)
2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李清照 《声声慢》) (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 学》) (3)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闾阎扑地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 《滕王阁序》) (5)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 语·述而》)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想成 功。就要弥补自己的短处。 斜木桶原理: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的时候,木桶盛水的多少,则取决于最长 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补“短板” 读了上面文字,你对“短板”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2017年4月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C(3分。A蓬船一篷船;B漩xuan涡;D蘸zhan) 2.D(3分。应用“壮美” 3.B(2分。“那是热情奔放而又光焰四射的:”中的分号应为冒号) 4.A(3分。B句式杂糅,“是因为……造成的”杂糅:C成分残缺,“建立”后 缺少宾语中心词“的机制”;D赘余,删去“对”) 5.时间长、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或:易受委屈)(3分) 6.(6分。感受2分,表达方式综合运用2分,语言通顺2分。如不是以猫为第 人称来表达的,最高得3分) 示例一:我是一只流浪猫,四处流浪,风餐露宿。有一天,我来到了一所美丽的 学校,无意间走进了一间温暖的餐厅,结识了一群善良的朋友,他们不仅给我美 味的小鱼,还逗我玩。从此,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时而晒晒太阳,时而小 憩片刻,时而追逐打闹,真是轻松惬意。 示例二:我是一只幸福的流浪猫,每天饭点在餐厅享受着学生们给我的美食。她 们给 我美食时,洋溢着微笑,满是怜惜和疼爱,还不时用柔软细腻的手抚 摩我。与其说,我享受了美味,不如说,我更享受了温暖和爱意。那一刻,我觉
2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 ▲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 ! (李清照 《声声慢》) (2) ▲ ,不能十步; ▲ ,功在不舍。 (《荀子·劝 学》) (3)故国神游, ▲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 。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闾阎扑地, ▲ ; ▲ ,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 《滕王阁序》) (5)其为人也, ▲ ,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 语·述而》)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想成 功。就要弥补自己的短处。 斜木桶原理: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的时候,木桶盛水的多少,则取决于最长 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补“短板”。 读了上面文字,你对“短板”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2017 年 4 月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C(3 分。A 蓬船—篷船;B 漩 xuán 涡;D 蘸 zhàn) 2.D(3 分。应用“壮美”) 3.B(2 分。“那是热情奔放而又光焰四射的;”中的分号应为冒号) 4.A(3 分。B 句式杂糅,“是因为……造成的”杂糅;C 成分残缺,“建立”后 缺少宾语中心词“的机制”;D 赘余,删去“对”) 5.时间长、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或:易受委屈)(3 分) 6.(6 分。感受 2 分,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2 分,语言通顺 2 分。如不是以猫为第一 人称来表达的,最高得 3 分) 示例一:我是一只流浪猫,四处流浪,风餐露宿。有一天,我来到了一所美丽的 学校,无意间走进了一间温暖的餐厅,结识了一群善良的朋友,他们不仅给我美 味的小鱼,还逗我玩。从此,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时而晒晒太阳,时而小 憩片刻,时而追逐打闹,真是轻松惬意。 示例二:我是一只幸福的流浪猫,每天饭点在餐厅享受着学生们给我的美食。她 们给 我美食时,洋溢着微笑,满是怜惜和疼爱,还不时用柔软细腻的手抚 摩我。与其说,我享受了美味,不如说,我更享受了温暖和爱意。那一刻,我觉
得自己是一只猫,收获了猫在人类面前的尊重和关爱。可爱的学生们,感谢你们 赐予我这只流浪猫以怜爱、尊重和幸福!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7.D(3分。ABC三项是公众产生“网络支付焦虑”的原因,但并非根本原因,因 为“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的薄弱正是网络信息安全必须突破的‘瓶颈’”) 8.B(3分。主要是公众对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并不了解 9.①监管、产业和专业厂商等方面要形成合力,改善整个互联网安全环境和加强 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打造安全的网络支付环境);②在当前网络安全形势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保护用户;③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增强公众对网络支 付安全性的信心。(4分。每点1分,答对3点给满分) 0.①环境描写。(1分)营造了压抑、沉闷的氛围,(1分)烘托了“我”急于 出游的焦灼心理。(1分)②心理描写。(1分)表现了我在出行前对天气状况 的担忧。(1分)(共5分) 11.①突出父亲落伍、寒碜、滑稽的形象;②交代了父亲被同学关注和嘲笑以及 能势不认父亲的原因;③与能势对父亲的评价形成照应;④外在的笨拙不仅无损 父亲形象,反而让人愈感其可贵。(4分,写出1点得1分) 12.①“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1分)②小说故事由“我”讲述,更具真实感 (1分)③衬托能势的形象;(2分)④借“我”对能势的评价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2分)(6分) 13.①“我”体察到了能势对父亲深藏的爱,理解了能势当时对父亲嘲笑的言行, 意在减少对父亲的伤害。(3分)②蕴含了“我”误解能势的歉意。(2分)(共 5分。如写成“我”对能势的讽刺,并言之成理,最高给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14.C(3分。名词用作动词,指处理文书档案一类事务) 15.D(3分。连词,表目的关系。A.代词,……的人/代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B.连词,表让步,算是/连词,表转折,却;C.副词,帮助判断/介词,表被动) 16.B(3分。强加因果,且文中“识”指“见事”,“才”指“去就瞥脱”) 17.(1)人本来就喜欢安逸,也厌恶饥饿,没有(只)看重身体的安逸而轻视口 腹之欲的。 (4分,句意正确1分,“固、厚、薄”各1分) (2)世上也有像这样天赋禀性孤傲高洁的,然而并不是君子所推崇的,怎么能 够用来比拟陶渊明呢?(4分,句意正确1分,“重、何、拟”各1分) 18.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 彻/去就瞥脱/何也?(3分。断对两处给1分,断错两处扣1分) 19.(2分。《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20.首句借用红叶题诗故事,暗示故宫冷落,尾句问而不答,留下“空白”,给 读者以想象,皆为虚写;(2分)中间部分实写寒蝉凄切哀鸣,飞鸿欲过身影, 乱影翻窗等凄凉景色,衬托了词人身处乱世的抑郁和凄凉。(2分)虚实结合, 以个人离愁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2分)(共6分) 21.中庸(2分。答成“和而不同”给1分) 22.(1)“和”,讲究原则以寻求各方的统一与平衡,如材料所言,君认为可行 之事而实则有不可行的因素,臣应加以指出,切不可君云亦云,反之亦然。“同 则是无原则的调和,君云亦云。(2)“和”的结果是达到整体的和谐,使可 行的更加完备:不可行的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因素。“同”的结果,则因异口同声 而趋于单调沉闷,给事业带来损害。(4分,每点2分)
得自己是一只猫,收获了猫在人类面前的尊重和关爱。可爱的学生们,感谢你们 赐予我这只流浪猫以怜爱、尊重和幸福!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7.D(3 分。ABC 三项是公众产生“网络支付焦虑”的原因,但并非根本原因,因 为“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的薄弱正是网络信息安全必须突破的‘瓶颈’”) 8.B(3 分。主要是公众对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创新并不了解) 9.①监管、产业和专业厂商等方面要形成合力,改善整个互联网安全环境和加强 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打造安全的网络支付环境);②在当前网络安全形势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保护用户;③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增强公众对网络支 付安全性的信心。(4 分。每点 1 分,答对 3 点给满分) 10.①环境描写。(1 分)营造了压抑、沉闷的氛围,(1 分)烘托了“我”急于 出游的焦灼心理。(1 分)②心理描写。(1 分)表现了我在出行前对天气状况 的担忧。(1 分)(共 5 分) 11.①突出父亲落伍、寒碜、滑稽的形象;②交代了父亲被同学关注和嘲笑以及 能势不认父亲的原因;③与能势对父亲的评价形成照应;④外在的笨拙不仅无损 父亲形象,反而让人愈感其可贵。(4 分,写出 1 点得 1 分) 12.①“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1 分) ②小说故事由“我”讲述,更具真实感; (1 分)③衬托能势的形象;(2 分)④借“我”对能势的评价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2 分)(6 分) 13.①“我”体察到了能势对父亲深藏的爱,理解了能势当时对父亲嘲笑的言行, 意在减少对父亲的伤害。(3 分)②蕴含了“我”误解能势的歉意。(2 分)(共 5 分。如写成“我”对能势的讽刺,并言之成理,最高给 3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14.C(3 分。名词用作动词,指处理文书档案一类事务) 15.D(3 分。连词,表目的关系。A.代词,……的人/代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B.连词,表让步,算是/连词,表转折,却;C.副词,帮助判断/介词,表被动) 16.B(3 分。强加因果,且文中“识”指“见事”,“才”指“去就瞥脱”) 17.(1)人本来就喜欢安逸,也厌恶饥饿,没有(只)看重身体的安逸而轻视口 腹之欲的。 (4 分,句意正确 1 分,“固、厚、薄”各 1 分) (2)世上也有像这样天赋禀性孤傲高洁的,然而并不是君子所推崇的,怎么能 够用来比 拟陶渊明呢?(4 分,句意正确 1 分,“重、何、拟”各 1 分) 18.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 彻/去就瞥 脱/何也?(3 分。断对两处给 1 分,断错两处扣 1 分) 19.(2 分。《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20.首句借用红叶题诗故事,暗示故宫冷落,尾句问而不答,留下“空白”,给 读者以想象,皆为虚写;(2 分)中间部分实写寒蝉凄切哀鸣,飞鸿欲过身影, 乱影翻窗等凄凉景色,衬托了词人身处乱世的抑郁和凄凉。(2 分)虚实结合, 以个人离愁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2 分)(共 6 分) 21.中庸(2 分。答成“和而不同”给 1 分) 22.(1)“和”,讲究原则以寻求各方的统一与平衡,如材料所言,君认为可行 之事而实则有不可行的因素,臣应加以指出,切不可君云亦云,反之亦然。“同”, 则是无原则的调和, 君云亦云。(2)“和”的结果是达到整体的和谐,使可 行的更加完备;不可行的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因素。“同”的结果,则因异口同声 而趋于单调沉闷,给事业带来损害。(4 分, 每点 2 分)
23.(1)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 (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3)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 (4)钟鸣鼎食之家舸舰 迷津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6分,每处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 该处不得分。五题全做或多做,按前三题计分) 24.(60分) 立意参考: 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弥补自己的短板。 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补短板。 根据社会实际和生活处境,在补短与扬长之间合理取舍 评分标准 类卷(55~60分)不仅审题准确,还应在这基础上对题意有自己的理解和生 发,论说有层次感,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语言流畅。 二类卷(50~54分)审题准确,对作文题所涉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方 法,论说色彩较为明显。语言流畅。 三类卷(45~49分)审题基本符合题意,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力。语言 通顺。 四类卷(40~44分)审题部分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 语言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五类卷(36~39分)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题目的范畴中。内容相对单 薄,缺乏深度,结构不太完整,语言有一些语病及错别字。字迹尚清楚。 六类卷(35分以下)另起炉灶,完全离题;内容空洞,字数不足,有较多语病 和错别字。字迹不清 【参考译文】 口腹追求味道,四肢渴望安逸,是人的本性。然而山野水边的隐居者,不厌恶粗 粮;而爱吃鲜美食品的人,一定是冒着严寒,顶着酷暑跪拜官场的劳苦之人。为 什么嘴巴和身体两种天性(的追求)如此的相互妨碍呢?人本来就喜欢安逸,也 厌恶饥饿,没有(只)看重身体的安逸而轻视口腹之欲的。陶渊明从容自得地徜 徉柳树之下,怡然地安卧窗前,身体算是安逸了,然家无积粮,月吃九餐,又如 何对待口腹呢?现在考察他的经历,先担任江州祭酒,接着做了建威参军,后又 做了彭泽县令,与世人为当官求取俸禄奔走,来满足馋嘴的等同罢了。看他自我 推荐的话说:“暂且想要做官,做为隐居的资本。”等到得到公田,急忙要求种 高粱,为了一醉。从这一点来看,陶渊明难道是把野菜作为清洁的食物,厌弃肉 食而逃离吗?不健壮的体格,不能承受官场的迎奉;散漫懒惰的性格,难以胜任 官场事务,即使不想归隐而贫穷,贫穷而挨饿,也做不到啊。苏轼把《归去来辞》 改写为《哨遍》,首句说:“为了口腹而放弃尊严,因为喝酒而放弃做官,口腹 身体相互拖累。”可以说亲切极了。就比如好色的人,不幸天生清瘦羸弱,一放 纵就死,不想一人独眠,也不可能。因为生命比欲念更重要啊 陶渊明辞去官职归隐,还可以拄着拐杖到小丘除草。拿着钵盘讨饭,不至于有性 命的忧虑。假如长久做县令,那么就像韩愈所说的“压抑自己做事,一定会生重 病的”,没有不失去性命的。既然这样,那么陶渊明只可说是明白事情轻重缓急, 认识事理透彻,选择放弃爽快的人罢了。像萧统、魏了翁诸位所赞誉的,很是过 分了。陶渊明通达的话,也不肯接受这样不近人情的赞誉。然而自古以来高洁之 士,超过常人万倍的,正在于认识事理透彻,选择放弃爽快。为什么呢?认识事
23.(1)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2)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3)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4)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 迷津 (5)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6 分,每处 1 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 该处不得分。五题全做或多做,按前三题计分) 24.(60 分) 立意参考: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弥补自己的短板。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补短板。 根据社会实际和生活处境,在补短与扬长之间合理取舍。 评分标准 一类卷(55~60 分)不仅审题准确,还应在这基础上对题意有自己的理解和生 发,论说有层次感,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语言流畅。 二类卷(50~54 分)审题准确,对作文题所涉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方 法,论说色彩较为明显。语言流畅。 三类卷(45~49 分)审题基本符合题意,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力。语言 通顺。 四类卷(40~44 分)审题部分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 语言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五类卷(36~39 分)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题目的范畴中。内容相对单 薄,缺乏深度,结构不太完整,语言有一些语病及错别字。字迹尚清楚。 六类卷(35 分以下)另起炉灶,完全离题;内容空洞,字数不足,有较多语病 和错别字。字迹不清。 【参考译文】 口腹追求味道,四肢渴望安逸,是人的本性。然而山野水边的隐居者,不厌恶粗 粮;而爱吃鲜美食品的人,一定是冒着严寒,顶着酷暑跪拜官场的劳苦之人。为 什么嘴巴和身体两种天性(的追求)如此的相互妨碍呢?人本来就喜欢安逸,也 厌恶饥饿,没有(只)看重身体的安逸而轻视口腹之欲的。陶渊明从容自得地徜 徉柳树之下,怡然地安卧窗前,身体算是安逸了,然家无积粮,月吃九餐,又如 何对待口腹呢?现在考察他的经历,先担任江州祭酒,接着做了建威参军,后又 做了彭泽县令,与世人为当官求取俸禄奔走,来满足馋嘴的等同罢了。看他自我 推荐的话说:“暂且想要做官,做为隐居的资本。”等到得到公田,急忙要求种 高粱,为了一醉。从这一点来看,陶渊明难道是把野菜作为清洁的食物,厌弃肉 食而逃离吗?不健壮的体格,不能承受官场的迎奉;散漫懒惰的性格,难以胜任 官场事务,即使不想归隐而贫穷,贫穷而挨饿,也做不到啊。苏轼把《归去来辞》 改写为《哨遍》,首句说:“为了口腹而放弃尊严,因为喝酒而放弃做官,口腹 身体相互拖累。”可以说亲切极了。就比如好色的人,不幸天生清瘦羸弱,一放 纵就死,不想一人独眠,也不可能。因为生命比欲念更重要啊。 陶渊明辞去官职归隐,还可以拄着拐杖到小丘除草。拿着钵盘讨饭,不至于有性 命的忧虑。假如长久做县令,那么就像韩愈所说的“压抑自己做事,一定会生重 病的”,没有不失去性命的。既然这样,那么陶渊明只可说是明白事情轻重缓急, 认识事理透彻,选择放弃爽快的人罢了。像萧统、魏了翁诸位所赞誉的,很是过 分了。陶渊明通达的话,也不肯接受这样不近人情的赞誉。然而自古以来高洁之 士,超过常人万倍的,正在于认识事理透彻,选择放弃爽快。为什么呢?认识事
理透彻是“识”,选择放弃爽快是“才”,他隐藏自己的才识如此,抓住时机辞 官引退,其才识值得尊崇。至于像萧、魏等人所说的,不过是厌恶喧嚣,选择安 静处躲避,讨厌浮华,甘于淡泊的人罢了。世上也有像这样天赋禀性孤傲高洁的, 然而并不是君子所推崇的,怎么能够用来比拟陶渊明呢?
理透彻是“识”,选择放弃爽快是“才”,他隐藏自己的才识如此,抓住时机辞 官引退,其才识值得尊崇。至于像萧、魏等人所说的,不过是厌恶喧嚣,选择安 静处躲避,讨厌浮华,甘于淡泊的人罢了。世上也有像这样天赋禀性孤傲高洁的, 然而并不是君子所推崇的,怎么能够用来比拟陶渊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