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83009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工程等 学时数:48 学分数:3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与系统 执笔者:李晓峰 编写日期:2012.12 审核人:李玉柏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授课对象:本科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核心课程 教学目标: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网络工程及其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专 业基础课程。本课程讲授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 通信系统的应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通信基本理论及通信系统基本工作原 理,从而对通信专业的内涵及其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和设计新的通信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 本课程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40学时,实验8学时。 (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 第1章绪论 本章讲授通信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入门知识。使学生对通信的研究方向、应 用环境、基本模型及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讲解中应注意学生的知识背景,由 浅入深,为学生引入专业与系统知识。 主要学习内容有: 掌握:基本术语、模拟与数字消息、信息概念及其度量、信道模型与噪声问 题。 理解: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特点、框图及基本指标、无线电波传播,山农公 式与信道容量。 了解:典型通信系统、常见消息、常用信道、频带 第2章基础知识 本章节复习、梳理与扩充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与后续教学 设计,灵活处理各内容的具体安排。 主要内容有: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83009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工程等 学 时 数:48 学 分 数:3 开课学期:第 5 学期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与系统 执 笔 者:李晓峰 编写日期:2012.12 审核人:李玉柏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授课对象:本科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核心课程 教学目标: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网络工程及其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专 业基础课程。本课程讲授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 通信系统的应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通信基本理论及通信系统基本工作原 理,从而对通信专业的内涵及其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和设计新的通信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 本课程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 40 学时,实验 8 学时。 (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 第1章 绪论 本章讲授通信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入门知识。使学生对通信的研究方向、应 用环境、基本模型及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讲解中应注意学生的知识背景,由 浅入深,为学生引入专业与系统知识。 主要学习内容有: 掌握:基本术语、模拟与数字消息、信息概念及其度量、信道模型与噪声问 题。 理解: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特点、框图及基本指标、无线电波传播,山农公 式与信道容量。 了解:典型通信系统、常见消息、常用信道、频带 第2章 基础知识 本章节复习、梳理与扩充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与后续教学 设计,灵活处理各内容的具体安排。 主要内容有:
掌握:信号的基本参数、频谱与功率谱、带宽、高斯白噪声、信号无失真传 输条件,带通信号的基本特点、带通信号的复包络表示与带通噪声的同相与正交 分量。 复习:信号的频谱、随机信号的基本特征与性质、信号与线性系统,高斯信 号、带通信号。 第3章模拟传输 本章讲授传统的模拟通信理论与调制/解调技术。讲授时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关 联,充实实例,帮助初学者体会实际环境与工程背景,理解理论与技术思想。 主要内容有: 掌握:常规幅度调制(AM)、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及单边带调 制(SSB)的信号特点、频带与带宽、解调方法、基本参数;AM、DSB和SSB系 统的噪声性能指标及其相干解调系统的分析方法。模拟角度调制中调相(PM)和 调频(FM)的基本概念、信号特征、带宽计算、调制指数;频分复用(FDM)技 术。 理解:非相干解调的门限效应:典型系统的性能与应用特点、系统对比、典 型系统(如立体声FM)、PM和FM的频谱特性(正弦调制下)、PM和FM的接收方 法与噪性能指标。 了解:残留边带调制(VSB),AM非相干解调的性能分析方法、PM与FM性 能分析方法、预加重/去加重问题。 第4章数字基带传输 本章讲授数字通信的基带传输方法。讲授时应注重数字消息序列与传输波形 联系与区别,数字信号的特点、理论与实际的关联。 主要内容有: 掌握:二元与多元信号的波形形成、比特率与Baud率计算、基本波形形式、 功率谱与带宽计算;二元信号接收方法、噪声中误码分析方法、匹配滤波器原理 与最佳接收性能:码间串扰问题及Nyquist准则、升余弦滤波器及其无ISI设计;基 本线路码型。 理解:眼图、误码曲线、多元信号的接收方法与格雷编码、数字均衡的原理 与迫零算法、符号同步的基本概念、根升余弦滤波器设计。 了解:基本的部分响应系统、预编码技术、符号同步的典型处理方法。 第5章基本的数字频带传输 本章讲授数字通信的基本频带传输方法。讲授时应注意利用数字调制与模拟
掌握:信号的基本参数、频谱与功率谱、带宽、高斯白噪声、信号无失真传 输条件,带通信号的基本特点、带通信号的复包络表示与带通噪声的同相与正交 分量。 复习:信号的频谱、随机信号的基本特征与性质、信号与线性系统,高斯信 号、带通信号。 第3章 模拟传输 本章讲授传统的模拟通信理论与调制/解调技术。讲授时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关 联,充实实例,帮助初学者体会实际环境与工程背景,理解理论与技术思想。 主要内容有: 掌握:常规幅度调制(AM)、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及单边带调 制(SSB)的信号特点、频带与带宽、解调方法、基本参数;AM、DSB和SSB系 统的噪声性能指标及其相干解调系统的分析方法。模拟角度调制中调相(PM)和 调频(FM)的基本概念、信号特征、带宽计算、调制指数;频分复用(FDM)技 术。 理解:非相干解调的门限效应;典型系统的性能与应用特点、系统对比、典 型系统(如立体声FM)、PM和FM的频谱特性(正弦调制下)、PM和FM的接收方 法与噪性能指标。 了解:残留边带调制(VSB),AM非相干解调的性能分析方法、PM与FM性 能分析方法、预加重/去加重问题。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本章讲授数字通信的基带传输方法。讲授时应注重数字消息序列与传输波形 联系与区别,数字信号的特点、理论与实际的关联。 主要内容有: 掌握:二元与多元信号的波形形成、比特率与Baud率计算、基本波形形式、 功率谱与带宽计算;二元信号接收方法、噪声中误码分析方法、匹配滤波器原理 与最佳接收性能;码间串扰问题及Nyquist准则、升余弦滤波器及其无ISI设计;基 本线路码型。 理解:眼图、误码曲线、多元信号的接收方法与格雷编码、数字均衡的原理 与迫零算法、符号同步的基本概念、根升余弦滤波器设计。 了解:基本的部分响应系统、预编码技术、符号同步的典型处理方法。 第5章 基本的数字频带传输 本章讲授数字通信的基本频带传输方法。讲授时应注意利用数字调制与模拟
调制的异同、几种数字调制之间的异同,有效的提高对于新内容的理解。 掌握:2ASK,2FSK,2PSK,2DPSK、QPSK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和技术方 法,已调信号的波形特点、频谱与带宽。 理解:基本系统的误码性能分析,各系统基本带宽、频带利用率与误码指标、 系统特点对比,无ISI频带传输设计方法,基本多进制调制与QAM原理。 了解:DQPSK、OQPSK与π/4-DOPSK信号,载波同步,复包络与等效基带 传输 第6章模拟信号数字化与PCM 本章主要讲授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方法。并以PCM系统为核心,讲解对数 量化原理、编码与典型实现技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时分复用技术与典型系统。 讲解中应注意结合实际系统与应用背景,阐述设计思想。 掌握:低通采样理论、量化原理及均匀量化器,均匀量化的典型信噪比公式、 PCM传输系统的基本参数。 理解:带通采样原理、对数量化的特点与A律对数量化器、十三折线对数编 码原理、PCM传输系统的信噪比公式、时分复用原理、帧同步技术。 了解:最佳量化器概念、DPCM和增量调制、E1结构、同步与准同步数字传 输体系、码率调整技术。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要求 实验8学时。 上课教师从《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中选择8学时课内实验(具体内容详见实 验指导书),或者自行设计实验题目。学生还可根据自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选做课外实验。 课内实验类别要求:实验基本技能练习,系统仿真实验,扩展实验。 实验结果形式:实验报告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比例由以下部分组成: 方案一: 1、平时成绩(由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综合评定)15% 2、期中考试成绩(开卷)10% 3、实验成绩5% 4、期末考试成绩(一页开卷)70% 方案二:
调制的异同、几种数字调制之间的异同,有效的提高对于新内容的理解。 掌握:2ASK,2FSK,2PSK,2DPSK、QPSK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和技术方 法,已调信号的波形特点、频谱与带宽。 理解:基本系统的误码性能分析,各系统基本带宽、频带利用率与误码指标、 系统特点对比,无ISI频带传输设计方法,基本多进制调制与QAM原理。 了解:DQPSK、OQPSK与π/4-DQPSK信号,载波同步,复包络与等效基带 传输 第6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与PCM 本章主要讲授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方法。并以PCM系统为核心,讲解对数 量化原理、编码与典型实现技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时分复用技术与典型系统。 讲解中应注意结合实际系统与应用背景,阐述设计思想。 掌握:低通采样理论、量化原理及均匀量化器,均匀量化的典型信噪比公式、 PCM传输系统的基本参数。 理解:带通采样原理、对数量化的特点与A律对数量化器、十三折线对数编 码原理、PCM传输系统的信噪比公式、时分复用原理、帧同步技术。 了解:最佳量化器概念、DPCM和增量调制、E1结构、同步与准同步数字传 输体系、码率调整技术。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要求 实验 8 学时。 上课教师从《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中选择 8 学时课内实验(具体内容详见实 验指导书),或者自行设计实验题目。学生还可根据自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选做课外实验。 课内实验类别要求:实验基本技能练习,系统仿真实验,扩展实验。 实验结果形式:实验报告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比例由以下部分组成: 方案一: 1、平时成绩(由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综合评定)15% 2、期中考试成绩(开卷)10% 3、实验成绩 5% 4、期末考试成绩(一页开卷)70% 方案二:
1、平时成绩(由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综合评定)10% 2、设计作业与实验成绩20% 3、期末考试成绩(一页开卷)70% 四、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李晓峰.周宁.周亮等编著.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参考书: 1.B.P.Lathi.Modern Digital and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s,4th ed. 工业出版社,2011 2.J.G.Proakis,M.Salehi.Communic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nd ed. 教育出版社,2006 3.樊昌信.张甫.徐炳祥.吴成柯.通信原理(第5版).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1 4.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北京:清华大学版社,1992 5.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通信原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 6.L.W.Couch II.Digital and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s.,6thed.科学出版 社,2003 7.S.Haykin著.沈连丰等译.通信系统(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平时成绩(由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综合评定)10% 2、设计作业与实验成绩 20% 3、期末考试成绩(一页开卷)70% 四、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李晓峰. 周宁. 周亮等编著. 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1 参考书: 1. B. P. Lathi. Modern Digital and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s, 4th ed. 电子 工业出版社,2011 2. J. G. Proakis, M. Salehi. Communic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2nd ed. ,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6 3. 樊昌信. 张甫. 徐炳祥. 吴成柯. 通信原理(第 5 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1 4. 曹志刚,钱亚生. 现代通信原理. 北京:清华大学版社,1992 5. 周炯槃. 庞沁华. 续大我. 吴伟陵. 通信原理.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 6. L. W. Couch II. Digital and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s, 6th ed. 科学出版 社,2003 7. S. Haykin 著. 沈连丰等译. 通信系统(第 4 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