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 之 侨 献 琴 刘 基
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元末明初青田(现浙江文成)人。 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任御史中 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一、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元末明初青田(现浙江文成)人。 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任御史中 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二、给下列字注音 斫窾篆弦期年 zhuo kuan zhuan xian J1
二、给下列字注音 斫 窾 篆 弦 期年 zhuó kuǎn zhuàn xián jī
三、字词解释 句末语表顺 表顺 好气词。接。做 接。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 表顺 自‖认 接。 己‖为是 呈现 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 它,代 它,代 指琴。派指琴。 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 之
三、字词解释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 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 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 之。 好 句末语 气词。 表顺 接。 做 表顺 接。 表顺 接。 认 为 自 己 是 呈 现 它,代 指琴。 派 它,代 指琴
谋划,出 句末语 主意。之于绘制气词。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 之于 挖出 谋诸篆工,作古竅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 它,代表顺 路表顺‖看它,代 指琴。接。集市过接。见指琴。用 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句末语 之于 都 珍品气词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 谋诸篆工,作古窽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 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谋划,出 主意。 之于 绘制 句末语 气词。 之于 挖出 它,代 指琴。 表顺 接。 集市 路 过 表顺 接。 看 见 它,代 指琴。 用 之于 都 珍品 句末语 气词
代词, 听说这件事慨叹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也! 句末语 难道 吗 这样气词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也!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听说 代词, 这件事 慨叹 难道 吗 这样 句末语 气词
四、译文 工之侨得到了很好的桐木,经过砍削后 做成了一架琴,装上弦,弹奏一下,它的发 声和共鸣好极了,像金玉的声音一样清亮动 听。工之侨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 它呈献给太常寺。(太常寺的官员)让最优 秀的乐师来看看,大家都说:“这不是古 琴。”(于是)把琴退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带着琴回家,先请漆匠帮着出主 意,在琴上绘制断裂的纹理,又请刻字工帮 忙,在琴上刻上古代的款识,(然后)把
四、译文 工之侨得到了很好的桐木,经过砍削后 做成了一架琴,装上弦,弹奏一下,它的发 声和共鸣好极了,像金玉的声音一样清亮动 听。工之侨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 它呈献给太常寺。(太常寺的官员)让最优 秀的乐师来看看,大家都说:“这不是古 琴。”(于是)把琴退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带着琴回家,先请漆匠帮着出主 意,在琴上绘制断裂的纹理,又请刻字工帮 忙, 在琴上刻上古代的款识, (然后)把
琴装在匣子里埋起来。过了一年(才)将它 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去卖)。(恰好 有一个大官从集市上路过,看见了这架琴, 用一百金买了下来,并把它献给朝庭。乐官 们传递着看了(以后),都说:“着是世上 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说这件事后,慨叹地说:“这 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 样的遭遇)吗?(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 件不是这样的啊!
琴装在匣子里埋起来。过了一年(才)将它 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去卖)。(恰好) 有一个大官从集市上路过,看见了这架琴, 用一百金买了下来,并把它献给朝庭。乐官 们传递着看了(以后),都说:“着是世上 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说这件事后,慨叹地说:“这 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 样的遭遇)吗?(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一 件不是这样的啊!
五、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 贬抑,被退了回来。 第二段:写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 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 评价 第三段:写工之侨的慨叹
五、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 贬 抑,被退了回来。 第二段:写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 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 评价。 第三段:写工之侨的慨叹
实、工之侨是,样把琴伪装成古琴的? 1、先请漆工绘制了“断纹” 2、再请刻字工匠刻了“古窾” 3、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 4、过了一年才拿出来,琴就"变"成了古琴
六、工之侨是怎样把琴伪装成古琴的? 1、先请漆工绘制了“断纹”。 2、再请刻字工匠刻了“古窾”。 3、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 4、过了一年才拿出来,琴就"变"成了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