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
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
題解 ◆本文選自胡適選集’是篇傳記體裁的寓 言。文章首先介紹差不多先生,並說他 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其次以發生在 他身上的幾件事,來敘薤差不多先生的 個性和思想’最後寫差不多先生的行為 思想影響滐遠,以為諷刺。差不多先生 實際上並無其人’作者主要是藉用這個 虛構人物的言行’針砭國人做事不肯認 真丶敷衍苟且的通病,以求國人能知所 警惕和改正
一 .題解 本文選自胡適選集,是篇傳記體裁的寓 言。文章首先介紹差不多先生,並說他 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其次以發生在 他身上的幾件事,來敘述差不多先生的 個性和思想,最後寫差不多先生的行為 思想影響深遠,以為諷刺。差不多先生 實際上並無其人,作者主要是藉用這個 虛構人物的言行,針砭國人做事不肯認 真、敷衍苟且的通病,以求國人能知所 警惕和改正
二,作者 ◆胡適字適之’安徽省績溪縣人。生於 清德宗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卒 於民國五十一年,年七十二。曾任北京 大學教授及校長丶駐美大使、中央研究 院院長。畢生提倡臼話文學,闡揚科學 文明,鼓吹民主自由’對我國近代學術 思想影響很大。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 白話文學史丶胡適文存等書
二.作者 胡適,字適之,安徽省績溪縣人。生於 清德宗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卒 於民國五十一年,年七十二。曾任北京 大學教授及校長、駐美大使、中央研究 院院長。畢生提倡白話文學,闡揚科學 文明,鼓吹民主自由,對我國近代學術 思想影響很大。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 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等書
三.分析 ◆本文是一篇用人物傳記形式而寫的諷刺 寓言,因人物是虛構’屬於「記事」頫 的記敘文,採用「順敘法」
三.分析 本文是一篇用人物傳記形式而寫的諷刺 寓言,因人物是虛構,屬於「記事」類 的記敘文,採用「順敘法」
四結構 ◆(1)第一段起筆採「設問法」’接著用誇 張的筆觸’極具導讀功能;全段介紹差 不多先生的生平概略 ◆(2)第二、三段介紹差不多先生的相貌、 個性和特徴’把一個虛構人物’寫得栩 栩如生 ◆(3)第四至八段文章以「凡事差不多」為 緯,貫穿全篇各段。分別舉四個事例 來說明他的「何必太精明」的人生哲學
四.結構 (1)第一段起筆採「設問法」,接著用誇 張的筆觸,極具導讀功能;全段介紹差 不多先生的生平概略。 (2)第二、三段介紹差不多先生的相貌、 個性和特徵,把一個虛構人物,寫得栩 栩如生。 (3)第四至八段文章以「凡事差不多」為 緯,貫穿全篇各段。分別舉四個事例, 來說明他的「何必太精明」的人生哲學
四結構 ◆(4)第九段記敘差不多先生至死不悟’仍 堅持「差不多」的觀念;特別強調他的 話是「格言」·實在極有諷刺的作用 ◆(5)第十丶十一段記敘國人對差不多先生 的稱楊、效法。文中「有德行的人 圆通大師,都是極誇張和諷刺的手 ◆(6)末段寫差不多先生的行為思想,為國 人學習仿效丶影響深遠·以諷喻「他是 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四.結構 (4)第九段記敘差不多先生至死不悟,仍 堅持「差不多」的觀念;特別強調他的 話是「格言」,實在極有諷刺的作用。 (5)第十、十一段記敘國人對差不多先生 的稱楊、效法。文中「有德行的人」、 「圓通大師」,都是極誇張和諷刺的手 法。 (6)末段寫差不多先生的行為思想,為國 人學習仿效、影響深遠,以諷喻「他是 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五.修辭 ◆(1)設問:「你知道中國最有明的人士 誰 ◆(2)誇飾:「提趄此人,人人皆曉,處處 目目 耳 名 +(3)反諷:「格言」、「真是一位有德行 的人」、「圓通大師」
五.修辭 (1)設問:「你知道中國最有明的人士 誰?」 (2)誇飾:「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 聞名。」 (3)反諷:「格言」、「真是一位有德行 的人」、「圓通大師」
五.修辭 ◆(4)排比:「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 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但看得不很 清除;有兩之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 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味都不 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 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 ◆(5)借代:「一命嗚呼。 ◆(6)疊韻復詞:「細密」 精明」 「從容」丶「榜樣」、「嗚呼」 ◆(刁)雙聲復詞:「講究
五.修辭 (4)排比:「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 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但看得不很 清除;有兩之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 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 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 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 (5)借代:「一命嗚呼。」 (6)疊韻復詞:「細密」、「精明」、 「從容」、「榜樣」、「嗚呼」。 (7)雙聲復詞:「講究。」
六文意 ◆1.「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 是說全國各地都有「差不多」先生,反 諷中國人缺乏求真的精礻 ◆2.「差不多先生的名子,天天掛在大家 的口頭。」諷喻國人平日做事敷衍了事 ◆3.「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去買紅糖 他買了白糖回來。」指耳朵聽得不分明, 沒有用心去想。 ◆4.「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這 是記性不清除
六.文意 1.「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 是說全國各地都有「差不多」先生,反 諷中國人缺乏求真的精神。 2.「差不多先生的名子,天天掛在大家 的口頭。」諷喻國人平日做事敷衍了事。 3.「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去買紅糖, 他買了白糖回來。」指耳朵聽得不分明, 沒有用心去想。 4.「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這 是記性不清除
文意 ◆5.「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 十字。」這是做事苟且敷衍’思想不精 細 ◆6,「「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 開,不是差不多嗎?」指差不多先生沒 有時間觀念,草率隨便。並諷刺國人凡 事不守時通病。 ◆7.「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 試試看罷。」指差不多先生死到臨頭 仍是不改其馬虎丶不認真的度
六.文意 5.「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 十字。」這是做事苟且敷衍,思想不精 細。 6.「「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 開,不是差不多嗎?」指差不多先生沒 有時間觀念,草率隨便。並諷刺國人凡 事不守時通病。 7.「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 試試看罷。」指差不多先生死到臨頭, 仍是不改其馬虎、不認真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