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涛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诚熄命戒正由道淫移屈)虚词(焉), 并背诵名句 2.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指导背 诵 教学流程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ppt3-4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 孟”并称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2.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圈点出不会读的字及不会解释的词,生成问题。 3.解决学生存在的读音识字问题。教师展示ppt5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an)丈夫之冠(gudn)女家(ru) 富贵不能淫(yin)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教导、训诲。 戒之:告诫。 女家:指夫家。 夫子: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由:遵循。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移:动摇。屈:使屈服。 古今异义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 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 词类活用 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通假字
1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汪 涛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诚 熄 命 戒. 正 由 道 淫 移 屈)、虚词(焉), 并背诵名句。 2.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学习重点:目标 1、目标 2 学习难点:目标 3 学法指导 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指导背 诵。 教学流程 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 ppt3-4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 孟”并称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2.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圈点出不会读的字及不会解释的词,生成问题。 3.解决学生存在的读音识字问题。教师展示 ppt5—9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女.家(rǔ) 富贵不能淫.(yín)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教导、训诲。 戒.之:告诫。 女家:指夫家。 夫子: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 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 移:动摇。 屈:使屈服。 古今异义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 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 :正面) 词类活用 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通假字
女家:女同“汝”,你。 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交流点拨】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Ppt10 4.翻译重点句子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交流点拨】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 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交流点拨】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交流点拨】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一礼, 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一一义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交流点拨】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 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文本精读深层探究 1.熟读课文,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 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PPTl 【交流点拨】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 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 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2.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PPTl 【交流点拨】“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 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 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3.畅谈理想“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 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背技巧指导:抓住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前一段主要描述景春对孟子所言,为下文孟子的辩驳树靶子。 景春的话虽只有三句,但已具备论点与论据以及论证过程。景春的语言也很有 特色,反问句,语气相当有力度。运用论据时用了对比手法。 后一段话,由以下几句话构成: 第一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就景春的问话,孟子针锋相对,也用了反 问句:他们此语振聋发聩,对方当然要洗耳恭听其论述。 第二句:继续反问:你没有学过礼吗?子,是第二人称敬词。这里不用“尔” 或“女(汝)”之类中性的代词,表现了孟子讲话很注意礼仪。 第三句:四个小句子构成。论据的性质属于生活常识与常理。孟子举例生 活现象,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侧面论证,是论战中的迂回战术。 第四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补充阐述封建社会中的为妇之道。 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反面论证。读背时应注意“……者,……也”这一判
2 女.家:女同“汝”,你。 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交流点拨】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Ppt10 4.翻译重点句子。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交流点拨】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 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交流点拨】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交流点拨】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天下最正确的 道路 ——义。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交流点拨】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 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二、文本精读 深层探究 1.熟读课文,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 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PPT11 【交流点拨】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 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 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2.再读课文, 进一步思考: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PPT11 【交流点拨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 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 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3.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 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4. 读背技巧指导:抓住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 】前一段主要描述景春对孟子所言,为下文孟子的辩驳树靶子。 景春的话虽只有三句,但已具备论点与论据以及论证过程。景春的语言也很有 特色,反问句,语气相当有力度。运用论据时用了对比手法。 后一段话,由以下几句话构成: 第一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就景春的问话,孟子针锋相对,也用了反 问句:他们此语振聋发聩,对方当然要洗耳恭听其论述。 第二句:继续反问:你没有学过礼吗?子,是第二人称敬词。这里不用“尔” 或“女(汝)”之类中性的代词,表现了孟子讲话很注意礼仪。 第三句:四个小句子构成。论据的性质属于生活常识与常理。孟子举例生 活现象,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侧面论证,是论战中的迂回战术。 第四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补充阐述封建社会中的为妇之道。 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反面论证。读背时应注意“……者,……也”这一判 断句式
第五句:由七个小句子构成,既是正面论证,又是对比论证。先用三个小 句子组成排偶句来论述,整个长句子语言精美,气势磅礴,将道理论证得深刻 而又透彻,不但阐明了论者的观点“是什么”,而且讲清了论者认为应该“怎么 做”,令人闻之如醍醐灌顶,耳聪目明:景春听了也该口服心服,五体投地。 第六、七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最后瓜熟蒂落,得出包含中心论点之结论:富贵不能使之变得惑乱,贫贱不能 使之改易节操,威武不能使之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这里,孟子再用 排偶句表述,进一步增强了语言气势与论证力量 三、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课堂小结 孟子关于“大丈夫”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 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 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 古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 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练习PPT14-15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字的词语 1,安居而天下熄2,父命之3,与民由之 4,富贵不能淫5,独行其道6,贫贱不能移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3,不得志,独行其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解释下列语段中的“之”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拓展延伸 富贵不能淫孟子的论点与大丈夫能屈能伸你更赞同哪个?PPT6 这两个观点并不对立。孟子是说在这种些情况下能够洁身自好,不改自己 初衷。你不能把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做是妥协,这是一种隐忍,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不是畏惧而成奴仆,正是不屈于强权,所以才隐忍下来积蓄实力 【附:板书设计】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 第五句:由七个小句子构成,既是正面论证,又是对比论证。先用三个小 句子组成排偶句来论述,整个长句子语言精美,气势磅礴,将道理论证得深刻 而又透彻,不但阐明了论者的观点“是什么”,而且讲清了论者认为应该“怎么 做”,令人闻之如醍醐灌顶,耳聪目明;景春听了也该口服心服,五体投地。 第六、七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最后瓜熟蒂落,得出包含中心论点之结论:富贵不能使之变得惑乱,贫贱不能 使之改易节操,威武不能使之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这里,孟子再用 排偶句表述,进一步增强了语言气势与论证力量。 三、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课堂小结 孟子关于“大丈夫”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 史 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 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 古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 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 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练习 PPT14-15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字的词语 1,安居而天下熄 2,父命之 3 ,与民由之 4,富贵不能淫 5,独行其道 6,贫贱不能移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3,不得志,独行其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解释下列语段中的“之”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拓展延伸 富贵不能淫孟子的论点与大丈夫能屈能伸你更赞同哪个? PPT16 这两个观点并不对立。 孟子是说在这种些情况下能够洁身自好,不改自己 初衷。你不能把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做是妥协,这是一种隐忍,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不是畏惧而成奴仆,正是不屈于强权,所以才隐忍下来积蓄实力。 【附:板书设计】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教学反思 自我满意之处: 1-学法指导具体有效。识记作家的方法(名、时、地、代、评),读文言 文的方法(读出节奏,读出语气) 2.课堂有生成。学生提出了不会翻译的句子,不理解的词(淫媳) 3、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眀确,符合学情,容易实现,也基本实现了。并 且一开始就交代展示目标 4.重视学生思维培养。让学生辩证地理解“威武不能屈”与“大丈夫能曲 能直”的关系。肯定学生从孟子举例“妾妇之道”中得出“公孙衍张仪”不是 大丈夫的结论。 5、以学生为本,落实了学生的学。疏通文意主要靠学生完成。讨论问题也 是留足充裕的时间,思考交流表述 遗憾之处: 1、前松后紧,自我检测和练习环节没完成。 2.背诵目标没落实到位。 3.使动用法没重点落实
4 教学反思 自我满意之处: 1-学法指导具体有效。识记作家的方法(名、时、地、代、评),读文言 文的方法(读出节奏,读出语气) 2.课堂有生成。学生提出了不会翻译的句子,不理解的词(淫 媳) 3、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明确,符合学情,容易实现,也基本实现了。并 且一开始就交代展示目标。 4.重视学生思维培养。让学生辩证地理解“威武不能屈”与“大丈夫能曲 能直”的关系。肯定学生从孟子举例“妾妇之道”中得出“公孙衍张仪”不是 大丈夫的结论。 5、以学生为本,落实了学生的学。疏通文意主要靠学生完成。讨论问题也 是留足充裕的时间,思考交流表述。 遗憾之处: 1、前松后紧,自我检测和练习环节没完成。 2.背诵目标没落实到位。 3.使动用法没重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