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理想装备 电子图书·学校专集 赦园网上的最佳咨源 中通史第卷 中古时代·泰汉时期(下册) OB.eK 内部语料非齿品
中国通史 第四卷 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下册)
中国通史 第四卷 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下册)
丁编传记 第一章秦始皇帝°附李斯赵高 第一节灭六国,创帝业 平定叛乱 秦始皇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 年)正月生于邯郸。嬴政十三岁(公元前247年)即王位。因年少,国事皆 决于相国吕不韦。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至七年(公元前240年),秦继续对外用 兵,它攻击的重点是韩、魏、燕三国,其间取韩十三城,魏二十城,燕二十 城 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命王弟长安君成■将兵攻赵。成■反, 兵败于屯留,军吏皆斩。九年,长信侯孆毒反。秦王政发兵,与娙毒战于咸 阳,俘嫘坶,车裂以徇,灭其宗。旧史相传,庄襄王在赵为质子时,吕不韦 以孕姬进,生子即政。政即王位后,其母为太后,与吕不韦旧情不断。吕不 韦怕事泄被诛,以娙毒为宦者进,太后甚宠幸,因得主国政遂起意反叛。十 年,吕不韦以嬣莓事免相,归河南封国。秦王政恐其叛乱,赐书曰:“君何 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恐惧,饮鸩而死°。从此,秦王政大权独揽,王位得到巩固,以“事无 小大皆决于上”,代替了事皆决于吕不韦、寡的局面。 灭六国 秦王政步入青年时代,恰逢七雄进入决战时期。他凭借先辈创建的雄厚 基业,又平定了螺毒等的叛乱,在七雄对峙中处于有利地位。他抓住战机, 对六国的斗争从蚕食转向吞并。他采纳李斯的建议,制订“先取韩,以恐他 国”的吞并顺序。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王遣韩非使秦。韩非至秦,被杀于 云阳。韩王畏惧,请称臣。十六年(公元前231年),韩献南阳地。次年, 秦王政遣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灭韩。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王政 遣端和将兵围邯郸。次年,遣王翦等攻赵,得赵王迁。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秦王政到邯郸,诸与其母家有仇者,皆坑杀之。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 秦王政遣王贲、王翦攻燕,取蓟城,得燕太子丹之首。燕王逃奔辽东。二十 二年(公元前25年),秦王政遣王贲攻魏,水灌大梁。魏王降,魏亡 十三年(公元前224年),遣王翦攻楚,得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 楚王。次年,王翦、蒙武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年),王贲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得太王嘉。二十六年(公元 前221年),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灭齐。短短十年间,秦王政剪灭 ①本节及下节基本上取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吕不韦列传》
丁编传 记 第一章秦始皇帝①附李斯赵高 第一节 灭六国,创帝业 平 定 叛 乱 秦始皇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 259 年)正月生于邯郸。嬴政十三岁(公元前 247 年)即王位。因年少,国事皆 决于相国吕不韦。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 246 年)至七年(公元前 240 年),秦继续对外用 兵,它攻击的重点是韩、魏、燕三国,其间取韩十三城,魏二十城,燕二十 城。 秦王政八年(公元前 239 年),命王弟长安君成■将兵攻赵。成■反, 兵败于屯留,军吏皆斩。九年,长信侯嫪毒反。秦王政发兵,与嫪毒战于咸 阳,俘嫪坶,车裂以徇,灭其宗。旧史相传,庄襄王在赵为质子时,吕不韦 以孕姬进,生子即政。政即王位后,其母为太后,与吕不韦旧情不断。吕不 韦怕事泄被诛,以嫪毐为宦者进,太后甚宠幸,因得主国政遂起意反叛。十 年,吕不韦以嫪毐事免相,归河南封国。秦王政恐其叛乱,赐书曰:“君何 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恐惧,饮鸩而死①。从此,秦王政大权独揽,王位得到巩固,以“事无 小大皆决于上”,代替了事皆决于吕不韦、嫪毐的局面。 灭六国 秦王政步入青年时代,恰逢七雄进入决战时期。他凭借先辈创建的雄厚 基业,又平定了嫪毐等的叛乱,在七雄对峙中处于有利地位。他抓住战机, 对六国的斗争从蚕食转向吞并。他采纳李斯的建议,制订“先取韩,以恐他 国”的吞并顺序。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 233 年),韩王遣韩非使秦。韩非至秦,被杀于 云阳。韩王畏惧,请称臣。十六年(公元前 231 年),韩献南阳地。次年, 秦王政遣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灭韩。十八年(公元前 229 年),秦王政 遣端和将兵围邯郸。次年,遣王翦等攻赵,得赵王迁。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秦王政到邯郸,诸与其母家有仇者,皆坑杀之。二十一年(公元前 226 年), 秦王政遣王贲、王翦攻燕,取蓟城,得燕太子丹之首。燕王逃奔辽东。二十 二年(公元前 225 年),秦王政遣王贲攻魏,水灌大梁。魏王降,魏亡。二 十三年(公元前 224 年),遣王翦攻楚,得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 楚王。次年,王翦、蒙武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 年),王贲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得太王嘉。二十六年(公元 前 221 年),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灭齐。短短十年间,秦王政剪灭 ① 本节及下节基本上取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 《史记·吕不韦列传》
六国,结束了征战几百年的分裂状态,建立了规模空前统一的皇朝。 创建帝业的自我满足 在灭六国的过程中,秦王政创建了秦的帝业,其后又有所发展。同时, 秦王政不断滋长了自我满足的情绪。 秦王政在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后,令丞相御史:“寡人以眇 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议论的结果,还是由秦王政决定下来, 称作“始皇帝”。这个称号,表示至高无上、万世一系的权力。他要后世 自始皇帝以下,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从此,秦王政就改称始皇 誊 同年,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应为水德之始。 按着水德的特征,他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 以为水德之始。始皇的这些规定,是为了显示秦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出现是必 然的,是符合天意的。这是神化皇权的特殊形式,是周人所谓“天命”的翻 版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具体情况 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 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 建化的主要标志。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立石琅邪,称:“六合之内,皇帝之 土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鲜明地规定了皇帝的身份既是最高的统 治者,又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而生存在这土地上的人既是民又是臣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采纳李斯的意见,规定:“史官非秦 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第二 年,以卢生等诽谤罪,坑儒生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秦始皇的封建皇朝,至 此完备了由土地的最高所有权,政治上的绝对统治权,以至在思想意识上的 绝对顺从之整个专制体系。在他的自我满足的精神状态下,为所欲为,对人 民群众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奴役,以致人们忍无可忍,终于在始皇死后不久就 埋葬了这个皇朝
六国,结束了征战几百年的分裂状态,建立了规模空前统一的皇朝。 创建帝业的自我满足 在灭六国的过程中,秦王政创建了秦的帝业,其后又有所发展。同时, 秦王政不断滋长了自我满足的情绪。 秦王政在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灭齐后,令丞相御史:“寡人以眇 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议论的结果,还是由秦王政决定下来, 称作“始皇帝”。这个称号,表示至高无上、万世一系的权力。他要后世, 自始皇帝以下,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从此,秦王政就改称始皇 帝。 同年,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应为水德之始。 按着水德的特征,他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 以为水德之始。始皇的这些规定,是为了显示秦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出现是必 然的,是符合天意的。这是神化皇权的特殊形式,是周人所谓“天命”的翻 版。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具体情况 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 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 建化的主要标志。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立石琅邪,称:“六合之内,皇帝之 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鲜明地规定了皇帝的身份既是最高的统 治者,又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而生存在这土地上的人既是民又是臣。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 年),采纳李斯的意见,规定:“史官非秦 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第二 年,以卢生等诽谤罪,坑儒生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秦始皇的封建皇朝,至 此完备了由土地的最高所有权,政治上的绝对统治权,以至在思想意识上的 绝对顺从之整个专制体系。在他的自我满足的精神状态下,为所欲为,对人 民群众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奴役,以致人们忍无可忍,终于在始皇死后不久就 埋葬了这个皇朝
第二节巡行,刻石,求神仙 多次出巡 始皇灭六国后,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出巡。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 西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自回中归。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 上邹峄山,封泰山,至渤海,过黄、腫,登成山、之罘山,南至琅邪、彭城 等地,自武关归。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再次东巡,登之罘山,至琅 邪,自上党归。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第三次东巡,至碣石,巡北边, 从上郡归。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最后一次东巡,至云梦、丹阳、钱 唐,登会稽山,祭大禹。 始皇出巡的地区集中在东方,特别是燕、齐、楚旧地。这表明,出巡的 目的之一,是镇服六国贵族,巩固统治,而不是简单的游观。这是因为燕 齐、楚比韩、赵、魏灭亡得晩,距离咸阳又远,反抗的力量也较大,政治上、 军事上都有一再出巡这些地区的必要。几次东巡,都有刻石。虽然刻石充满 了歌功颂德之词,但也宣扬教化,具有从社会秩序上巩固统治的重大政治意 义 琅邪刻石和会稽刻石 刻石是始皇创造的宣传工具。在众多的刻石中,始皇二十八年在琅邪刻 石和三十七年的会稽刻石具有代表性 琅邪刻石说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 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 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 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 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 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这篇刻石的第一部分,是颂扬始皇统一之功。第二部分是颂扬始皇政治 之清明。第三部分是颂扬始皇泽及牛马之德。这是一篇以颂扬为主的刻石, 表述了始皇在创建帝业上的主要成就 会稽刻石,特别强调了封建伦理的规定。刻石说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服,杀之无罪 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像这样对于封建伦理的重视,实际上也是对于个体家庭劳动的保护,是 密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访求神仙不死之药 始皇称帝后,已充分占有世俗的一切享受。他所最感不足的是,他不能 不死。他最怕的是死。史称“始皇恶言死”。为了长生不死,他不惜代价访
第二节巡行,刻石,求神仙 多次出巡 始皇灭六国后,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出巡。二十七年(公元前 220 年), 西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自回中归。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东巡, 上邹峄山,封泰山,至渤海,过黄、腄,登成山、之罘山,南至琅邪、彭城 等地,自武关归。二十九年(公元前 218 年),再次东巡,登之罘山,至琅 邪,自上党归。三十二年(公元前 215 年),第三次东巡,至碣石,巡北边, 从上郡归。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最后一次东巡,至云梦、丹阳、钱 唐,登会稽山,祭大禹。 始皇出巡的地区集中在东方,特别是燕、齐、楚旧地。这表明,出巡的 目的之一,是镇服六国贵族,巩固统治,而不是简单的游观。这是因为燕、 齐、楚比韩、赵、魏灭亡得晚,距离咸阳又远,反抗的力量也较大,政治上、 军事上都有一再出巡这些地区的必要。几次东巡,都有刻石。虽然刻石充满 了歌功颂德之词,但也宣扬教化,具有从社会秩序上巩固统治的重大政治意 义。 琅邪刻石和会稽刻石 刻石是始皇创造的宣传工具。在众多的刻石中,始皇二十八年在琅邪刻 石和三十七年的会稽刻石具有代表性。 琅邪刻石说: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 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 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 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 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 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这篇刻石的第一部分,是颂扬始皇统一之功。第二部分是颂扬始皇政治 之清明。第三部分是颂扬始皇泽及牛马之德。这是一篇以颂扬为主的刻石, 表述了始皇在创建帝业上的主要成就。 会稽刻石,特别强调了封建伦理的规定。刻石说: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腵,杀之无罪, 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像这样对于封建伦理的重视,实际上也是对于个体家庭劳动的保护,是 密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访求神仙不死之药 始皇称帝后,已充分占有世俗的一切享受。他所最感不足的是,他不能 不死。他最怕的是死。史称“始皇恶言死”。为了长生不死,他不惜代价访
神仙,求不死之药。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投始皇所好,称海中有三神 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他请求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始 皇即刻遣徐市率童男女数千人入海。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东至 竭石,令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两位古代仙人。又遣韩终、侯公、石生求仙 人不死之药。数年后,仙人不死之药踪影不见。卢生畏惧,欺骗始皇说:“臣 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 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巨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 火不■,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惔。愿上所居宫毋令人 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始皇求药心切,一切照卢生的话办。他自称 真人以代替称朕,并令咸阳周围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 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世上本来不存在仙人和不死之药,靠欺骗过日子,总有一天会大祸临头。 所以,卢生,侯生于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就偷跑了。他们的逃亡 加之韩终去而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令始皇大怒,遂逮捕咸 阳诸生,令御史审问,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 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病死于沙丘平台。终年五十岁。 秦始皇评论 关于秦始皇的评论,一般对于他在统一上的作用,多推崇过高。秦灭六 国,实现统一,是时代的产物,始皇不过是“续六世之余烈”,最后促成而 已。始皇即王位之前,秦对六国的战争,已是节节胜利。公元前293年,秦 白起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公元前274年,白起伐魏,斩首十五万 公元前260年,白起败赵师,坑杀四十五万。此外,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战 役,秦在不同程度上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可以说,始皇即位时,统一的基 础已经奠定,而始皇最终剪灭六国,结束长达几百年的割据状态,奠定了我 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是很大的。 始皇在灭六国之前是能纳谏的。他接受李斯的上书,撤销逐客令,对秦 的吸收人才很有好处。伐楚时,始皇问李信需用多少兵。李信说不过二十万 人。问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错误地认为王翦老了,胆怯; 李信年青,壮勇。于是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众伐楚。开始时,李信、蒙恬 两路并进,节节胜利。但是不久便被楚军打败,秦军伤亡惨重,仅都尉就阵 亡七人。始皇后悔轻信李信的话,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寡人以不 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始皇一再谢罪,请王翦出来。王翦毫不让步。最后,他提出,如果一定要用 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不仅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出发时还到灞上为 王翦送行 灭六国后,始皇自以为功高五帝,地广三王,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天 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博士形同虚设,丞相、大臣只能“受成事,倚 办于上”。群臣为了保官,不敢说真话,“谩欺以取容”。始皇对百姓残酷 暴虐达到了极点。当他在世的时候,地方上已出现了反秦的火种,只等待有 《史记·王翦列传》
神仙,求不死之药。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齐人徐市投始皇所好,称海中有三神 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他请求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始 皇即刻遣徐市率童男女数千人入海。三十二年(公元前 215 年),始皇东至 竭石,令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两位古代仙人。又遣韩终、侯公、石生求仙 人不死之药。数年后,仙人不死之药踪影不见。卢生畏惧,欺骗始皇说:“臣 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 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巨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 火不■,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惔。愿上所居宫毋令人 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始皇求药心切,一切照卢生的话办。他自称 真人以代替称朕,并令咸阳周围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 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世上本来不存在仙人和不死之药,靠欺骗过日子,总有一天会大祸临头。 所以,卢生,侯生于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 212 年)就偷跑了。他们的逃亡, 加之韩终去而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令始皇大怒,遂逮捕咸 阳诸生,令御史审问,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 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病死于沙丘平台。终年五十岁。 秦始皇评论 关于秦始皇的评论,一般对于他在统一上的作用,多推崇过高。秦灭六 国,实现统一,是时代的产物,始皇不过是“续六世之余烈”,最后促成而 已。始皇即王位之前,秦对六国的战争,已是节节胜利。公元前 293 年,秦 白起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公元前 274 年,白起伐魏,斩首十五万。 公元前 260 年,白起败赵师,坑杀四十五万。此外,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战 役,秦在不同程度上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可以说,始皇即位时,统一的基 础已经奠定,而始皇最终剪灭六国,结束长达几百年的割据状态,奠定了我 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是很大的。 始皇在灭六国之前是能纳谏的。他接受李斯的上书,撤销逐客令,对秦 的吸收人才很有好处。伐楚时,始皇问李信需用多少兵。李信说不过二十万 人。问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错误地认为王翦老了,胆怯; 李信年青,壮勇。于是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众伐楚。开始时,李信、蒙恬 两路并进,节节胜利。但是不久便被楚军打败,秦军伤亡惨重,仅都尉就阵 亡七人。始皇后悔轻信李信的话,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寡人以不 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始皇一再谢罪,请王翦出来。王翦毫不让步。最后,他提出,如果一定要用 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不仅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出发时还到灞上为 王翦送行①。 灭六国后,始皇自以为功高五帝,地广三王,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天 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博士形同虚设,丞相、大臣只能“受成事,倚 办于上”。群臣为了保官,不敢说真话,“谩欺以取容”。始皇对百姓残酷 暴虐达到了极点。当他在世的时候,地方上已出现了反秦的火种,只等待有 ① 《史记·王翦列传》
人来点燃了。他所实现的统一并不是巩固的,他的政权很快就被推翻了
人来点燃了。他所实现的统一并不是巩固的,他的政权很快就被推翻了
第三节李斯的功绩 建立帝业的献策 李斯,楚上蔡人,约生于公元前281年。年少时为郡小吏。继从荀卿学 帝王之术。学有所成,公元前247年西入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吕不韦 看中了他,任他为郎。李斯因此有了说秦王的机会。他见秦王,献利用时机, 灭诸侯以成帝业之策。秦王听了他离间各国君臣之计:“诸侯名士可下以财 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然后以良将随其后。秦王先后拜李斯为长 史和客卿。李斯献策的实际情况不可详知,但这对于加速六国的灭亡,显然 是起了作用的。 谏逐客书 韩国人郑国以修渠为名,来秦作间谍活动。郑国的计谋被发现了。秦宗 室大臣乘机攻击客卿,说:“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 切逐客。”李斯也在逐中。李斯上书,申述逐客之不当。他说到客卿对秦 国强盛的重大贡献。他说,穆公取由余于戎,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 求丕豹、公孙支于晋,使秦并国二十,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使秦国 富民强,举地千里;惠王用张仪之计,拆散六国合纵,使秦拔三川之地,并 巴蜀,取上郡,收汉中;昭王用范雎,使秦强公室,杜私门,为帝业打下基 础。他们都不是秦国人,“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进一步说明各 国的物产和文化,对秦国文化发展的诸多贡献,从而得出结论说:“物不产 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取消了逐客令,恢复 了李斯的官职。 秦王听从了李斯的计谋,二十余年后竟并天下。而李斯官至廷尉,又升 为丞相。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论争 废分封,置郡县,是秦代政治体制上重大的变革。对于这个问题,大臣 们的意见并不一致,而李斯是一贯主张郡县制的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既灭六国,丞相王缩等以六国新破, 燕、齐、楚距咸阳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群臣皆以为便。这 时,李斯是廷尉,独持异议。他以周末诸侯争战不休为由,反对分封,主张 全国皆为郡县。始皇同意李斯的意见,说:“廷尉议是。”于是分天下为三 十六郡。从此,郡县制成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形式。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灭六国以后的第九年,分封之议又起 是年,始皇置酒咸阳宫,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 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 ①本节所据材料见于《史记·李斯列传》者,不一一注出。 ②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三节李斯的功绩 建立帝业的献策 李斯,楚上蔡人,约生于公元前 281 年②。年少时为郡小吏。继从荀卿学 帝王之术。学有所成,公元前 247 年西入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吕不韦 看中了他,任他为郎。李斯因此有了说秦王的机会。他见秦王,献利用时机, 灭诸侯以成帝业之策。秦王听了他离间各国君臣之计:“诸侯名士可下以财 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然后以良将随其后。秦王先后拜李斯为长 史和客卿。李斯献策的实际情况不可详知,但这对于加速六国的灭亡,显然 是起了作用的。 谏逐客书 韩国人郑国以修渠为名,来秦作间谍活动。郑国的计谋被发现了。秦宗 室大臣乘机攻击客卿,说:“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 一切逐客。”李斯也在逐中。李斯上书,申述逐客之不当。他说到客卿对秦 国强盛的重大贡献。他说,穆公取由余于戎,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 求丕豹、公孙支于晋,使秦并国二十,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使秦国 富民强,举地千里;惠王用张仪之计,拆散六国合纵,使秦拔三川之地,并 巴蜀,取上郡,收汉中;昭王用范雎,使秦强公室,杜私门,为帝业打下基 础。他们都不是秦国人,“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进一步说明各 国的物产和文化,对秦国文化发展的诸多贡献,从而得出结论说:“物不产 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取消了逐客令,恢复 了李斯的官职。 秦王听从了李斯的计谋,二十余年后竟并天下。而李斯官至廷尉,又升 为丞相。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论争 废分封,置郡县,是秦代政治体制上重大的变革。对于这个问题,大臣 们的意见并不一致,而李斯是一贯主张郡县制的。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既灭六国,丞相王缩等以六国新破, 燕、齐、楚距咸阳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群臣皆以为便。这 时,李斯是廷尉,独持异议。他以周末诸侯争战不休为由,反对分封,主张 全国皆为郡县。始皇同意李斯的意见,说:“廷尉议是。”于是分天下为三 十六郡。从此,郡县制成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形式①。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 年),灭六国以后的第九年,分封之议又起。 是年,始皇置酒咸阳宫,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 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 ① 本节所据材料见于《史记·李斯列传》者,不一一注出。 ②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①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始皇把这问题交给群臣议论。李斯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 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 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始皇同意了李斯的说法°,郡县制仍旧坚持下去,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长远的影响。 申是古非今之禁 始皇三十四年,因议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得失,李斯申论是古非今之不 利于治,主张申是古非今之禁。他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 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 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 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始皇同意李斯的这些主张,制曰:“可。”② 在始皇批准的这些禁令中,《诗》、《书》、非秦纪的史籍,非博士官 所职百家语都必须焚烧。因犯禁而判的刑,有城旦、弃市以至灭族。私藏禁 书者有罪,偶语《诗》、《书》者有罪,以古非今者有灭族的大罪。这些禁 令的总意图是在政治思想上禁私学而定一尊。这是始皇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在 思想领域的反映。他使用的行政手段是很严厉的,但除了破坏、阻碍文化的 发展外,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功绩和权势 李斯对秦的功绩是大的。他的权势,在始皇那样专制的形势下也是仅有 的。司马迁为李斯立传,说秦王撤回逐客令后,“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又说他“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 离宫别馆”,以及“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鲁迅推崇李斯在文字 改革方面的贡献,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李斯“于文字,则有殊勋。六 国之时,文字异形。斯乃立意,罢其不与秦文同者,画一书体,作《仓颉》 七章,与故颇不同,后称秦篆。” 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李由归咸 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数。李斯的权势,在当 时是很突出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始皇把这问题交给群臣议论。李斯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 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 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始皇同意了李斯的说法①,郡县制仍旧坚持下去,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长远的影响。 申是古非今之禁 始皇三十四年,因议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得失,李斯申论是古非今之不 利于治,主张申是古非今之禁。他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 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 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 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始皇同意李斯的这些主张,制曰:“可。”② 在始皇批准的这些禁令中,《诗》、《书》、非秦纪的史籍,非博士官 所职百家语都必须焚烧。因犯禁而判的刑,有城旦、弃市以至灭族。私藏禁 书者有罪,偶语《诗》、《书》者有罪,以古非今者有灭族的大罪。这些禁 令的总意图是在政治思想上禁私学而定一尊。这是始皇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在 思想领域的反映。他使用的行政手段是很严厉的,但除了破坏、阻碍文化的 发展外,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功绩和权势 李斯对秦的功绩是大的。他的权势,在始皇那样专制的形势下也是仅有 的。司马迁为李斯立传,说秦王撤回逐客令后,“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又说他“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 离宫别馆”,以及“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鲁迅推崇李斯在文字 改革方面的贡献,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李斯“于文字,则有殊勋。六 国之时,文字异形。斯乃立意,罢其不与秦文同者,画一书体,作《仓颉》 七章,与故颇不同,后称秦篆。” 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李由归咸 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数。李斯的权势,在当 时是很突出的。 ①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死后,李斯为了个人得失,上了赵高的圈套,制造宫廷政变,促使 秦皇朝走向衰亡,而他本人为赵高所杀害,于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7 月被腰斩,灭三族
始皇死后,李斯为了个人得失,上了赵高的圈套,制造宫廷政变,促使 秦皇朝走向衰亡,而他本人为赵高所杀害,于二世二年(公元前 208 年)7 月被腰斩,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