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理想装备 电子图书·学校专集 校园上的最佳资源 中国通史 第七卷 中古时代·五代辽棠裏食时期 (下册) ②E 内部资料非品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丁编传记 第一章后梁太祖 第一节朱温起家 参加起义 朱温(852—912),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早年参加唐末黄巢起义 军,降唐后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建后梁称帝,改名朱晃,庙号太祖。朱温于 唐大中六年(852)十月二十一日生于砀山午沟里。“家世为儒,祖信,父诚, 皆以教授为业”。长兄全昱,二兄存,朱温排行三。幼年丧父,家贫,其母 王氏就带着他们兄弟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长大后与朱存均“勇有力,而 温尤凶悍”2。“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 唐乾符四年(877),朱温与二兄朱存一起参加黄巢起义,转战岭南。朱 存战死,朱温则因功补为队长。 广明元年十二月(881年1月),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 建立政权。朱温所部屯驻于东渭桥(今长安东北),招降了唐夏州节度使诸 葛爽。中和元年(881)二月,朱温被任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受命攻占邓州 (今属河南),俘刺史赵戒,阻扼了由荆襄地区北攻的唐军,稳定了新建的 大齐”政权东南面的局势。六月,朱温返回长安时,黄巢亲自到灞上劳军。 七月,又把朱温调到长安西面的兴平(今属陕西),抗击从邠(今彬县) 岐〔今凤翔南)、酈(今富县)、夏(今靖边北)等州调集的唐军,大获胜 利;又在东渭桥一带大败唐将拓跋思恭、李孝昌等军。中和二年(882),朱 温被任为同州防御使,受命攻占同州(今大荔),成为扼守大齐政权东部的 大将。 叛齐降唐 与同州一河之隔的东岸,便是曾一度归降黄巢起义军后又复叛的唐河中 节度使王重荣驻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王重荣屯兵数万与朱温对垒。 朱温兵寡屡败,多次向黄巢求援均受阻于知左军事孟楷而未能送达黄巢,加 上这时黄巢内部不稳军势受挫。投靠朱温的落第进士谢瞳乘机劝他降唐,说: 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是年九月 朱温杀监军使严实,与大将胡真等以同州全境降于王重荣。唐僖宗获悉后大 喜过望,立即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 中和三年三月,唐朝廷任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要等到唐军 收复京城后赴任。于是朱温加紧与各路唐军围攻长安。四月,黄巢退出长安, ①孙光宪:《北梦琐言》卷17 《新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上。 《旧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 ①诸史书记载略异,本章主要以《资治通鉴》记载为搪 《新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上
丁编 传记 第一章 后梁太祖 第一节 朱温起家 参加起义 朱温(852—912),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早年参加唐末黄巢起义 军,降唐后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建后梁称帝,改名朱晃,庙号太祖。朱温于 唐大中六年(852)十月二十一日生于砀山午沟里。“家世为儒,祖信,父诚, 皆以教授为业”①。长兄全昱,二兄存,朱温排行三。幼年丧父,家贫,其母 王氏就带着他们兄弟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长大后与朱存均“勇有力,而 温尤凶悍”②。“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③。 唐乾符四年(877),朱温与二兄朱存一起参加黄巢起义,转战岭南。朱 存战死,朱温则因功补为队长。 广明元年十二月(881 年 1 月),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 建立政权。朱温所部屯驻于东渭桥(今长安东北),招降了唐夏州节度使诸 葛爽。中和元年(881)二月,朱温被任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受命攻占邓州 (今属河南),俘刺史赵戒,阻扼了由荆襄地区北攻的唐军,稳定了新建的 “大齐”政权东南面的局势①。六月,朱温返回长安时,黄巢亲自到灞上劳军。 七月,又把朱温调到长安西面的兴平(今属陕西),抗击从邠(今彬县)、 岐(今凤翔南)、鄜(今富县)、夏(今靖边北)等州调集的唐军,大获胜 利;又在东渭桥一带大败唐将拓跋思恭、李孝昌等军。中和二年(882),朱 温被任为同州防御使,受命攻占同州(今大荔),成为扼守大齐政权东部的 大将。 叛齐降唐 与同州一河之隔的东岸,便是曾一度归降黄巢起义军后又复叛的唐河中 节度使王重荣驻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王重荣屯兵数万与朱温对垒。 朱温兵寡屡败,多次向黄巢求援均受阻于知左军事孟楷而未能送达黄巢,加 上这时黄巢内部不稳军势受挫。投靠朱温的落第进士谢瞳乘机劝他降唐,说: “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②是年九月, 朱温杀监军使严实,与大将胡真等以同州全境降于王重荣。唐僖宗获悉后大 喜过望,立即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 中和三年三月,唐朝廷任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要等到唐军 收复京城后赴任。于是朱温加紧与各路唐军围攻长安。四月,黄巢退出长安, ①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 17。 ② 《新五代史》卷 1《梁太祖纪》上。 ③ 《旧五代史》卷 1《梁太祖纪》一。 ① 诸史书记载略异,本章主要以《资治通鉴》记载为据。 ② 《新五代史》卷 1《梁太祖纪》上
由蓝田关(今蓝田境)东出,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唐蔡州节度使秦宗 权投降,于是进围陈州(今淮阳)。七月,朱温进入汴州。从此,汴州(宣 武军)成为他的大本营。随后他受命为东北面都招讨使援救唐陈州刺史赵隼, 猛攻围困陈州的黄巢军,大小四十战,击败黄邺、尚让等部,解了陈州之围。 接着他与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所率精锐骑兵合势,先击黄巢军于郾城(今属 河南),再击之于中牟(今中牟东)北面的王满渡,黄巢军大将霍存、葛从 周、张归厚、张归霸等降于朱温。由于追袭黄巢有功,光启元年(885)九月 朱温被加官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封沛郡侯,食邑千户。 半年后,进封为沛郡王,后又改封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 称雄中原 黄巢失败后,秦宗权称帝,攻占陕(今三门峡市西)、洛(今洛阳) 怀(今沁阳)、孟(今孟县南)、唐(今唐河)、许(今许昌)、汝、郑(今 均属河南)等州,成为朱温西面的强大对手。朱温兵少,便一方面派朱珍到 淄州(今山东临淄南)、青州等地募兵,另一方面又向兖州(今均属山东) 朱瑾、郓州(今东平西北)朱瑄求援,先后击败恃众轻敌的秦宗权的部将。 汴州北边孝村一战,秦宗权大败而逃,其各地守将也都动摇,从此秦氏势力 开始衰落。 西部的威胁刚一减轻,朱温就于光启三年(887)九月,“诬瑄招诱宣武 军士,移书诮让”,朱瑄恨其恩将仇报,“复书不逊”。朱温就命朱珍、葛 从周袭占曹州(今曹县西北),在刘桥(今菏泽东北)大败兖、郓军,朱瑾、 朱瑄仅以身免。 自高骈死后,淮南地区日益淆乱。唐朝廷任朱温兼淮南节度使、东南面 招讨使,既受到已占据淮南的杨行密的抵制,又受到占据徐州(今属江苏) 地区的感化节度使时溥的阻挠。于是朱温与杨、时之间的交恶也日趋表面化。 文德元年(88》),朱温被任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取代时溥指挥各路兵 马对秦宗权的围攻。这年三月,唐僖宗病死,其弟李晔继位,是为昭宗。朱 温在新旧皇帝更迭时期,乘机扩大个人势力,他并不急于进攻蔡州,却一方 面派朱珍渡河北上去插手魏博兵变,从救援乐从训演变为与斩杀乐从训的罗 弘信集团修好,建立黄河以北东部地区的同盟据点;另一方面又派丁会、葛 从周等北上河阳救援受李克用部攻击的张全义,建立黄河以北西部地区抗击 河东集团的桥头堡。昭宗为加速解决蔡州问题,于五月加朱温检校侍中,增 食邑3000户,促其为朝廷出力。恰在这时秦宗权集团的赵德誣举山南东道降 于朱温。朱温就乘机加紧对秦宗权的围攻。八月,攻破蔡州南城。不久,秦 宗权被部将扣押送交朱温。龙纪元年(889)二月,秦宗权被押送到长安处死, 朱温进封为东平郡王并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朱温平蔡之后,解除了西面的后顾之忧,就集中兵力对付东面的时溥和 朱瑄兄弟。大顺元年(890)四月,宿州(今属安徽)小将张筠驱逐刺史后投 靠时溥,朱温借故讨伐,小胜后攻宿州未下。时溥即出兵攻宋州砀山以牵制, 朱温派朱友裕率兵袭之,打败时溥。大顺二年八月,朱温派丁会急攻宿州, 引汴水淹城,迫使张筠投降。十一月,时溥部将刘知俊等也率众归附。从此, 《资治通鉴》卷257,光启三年八月
由蓝田关(今蓝田境)东出,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唐蔡州节度使秦宗 权投降,于是进围陈州(今淮阳)。七月,朱温进入汴州。从此,汴州(宣 武军)成为他的大本营。随后他受命为东北面都招讨使援救唐陈州刺史赵犨, 猛攻围困陈州的黄巢军,大小四十战,击败黄邺、尚让等部,解了陈州之围。 接着他与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所率精锐骑兵合势,先击黄巢军于郾城(今属 河南),再击之于中牟(今中牟东)北面的王满渡,黄巢军大将霍存、葛从 周、张归厚、张归霸等降于朱温。由于追袭黄巢有功,光启元年(885)九月, 朱温被加官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封沛郡侯,食邑千户。 半年后,进封为沛郡王,后又改封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 称雄中原 黄巢失败后,秦宗权称帝,攻占陕(今三门峡市西)、洛(今洛阳)、 怀(今沁阳)、孟(今孟县南)、唐(今唐河)、许(今许昌)、汝、郑(今 均属河南)等州,成为朱温西面的强大对手。朱温兵少,便一方面派朱珍到 淄州(今山东临淄南)、青州等地募兵,另一方面又向兖州(今均属山东) 朱瑾、郓州(今东平西北)朱瑄求援,先后击败恃众轻敌的秦宗权的部将。 汴州北边孝村一战,秦宗权大败而逃,其各地守将也都动摇,从此秦氏势力 开始衰落。 西部的威胁刚一减轻,朱温就于光启三年(887)九月,“诬瑄招诱宣武 军士,移书诮让”,朱瑄恨其恩将仇报,“复书不逊”①。朱温就命朱珍、葛 从周袭占曹州(今曹县西北),在刘桥(今菏泽东北)大败兖、郓军,朱瑾、 朱瑄仅以身免。 自高骈死后,淮南地区日益淆乱。唐朝廷任朱温兼淮南节度使、东南面 招讨使,既受到已占据淮南的杨行密的抵制,又受到占据徐州(今属江苏) 地区的感化节度使时溥的阻挠。于是朱温与杨、时之间的交恶也日趋表面化。 文德元年(888),朱温被任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取代时溥指挥各路兵 马对秦宗权的围攻。这年三月,唐僖宗病死,其弟李晔继位,是为昭宗。朱 温在新旧皇帝更迭时期,乘机扩大个人势力,他并不急于进攻蔡州,却一方 面派朱珍渡河北上去插手魏博兵变,从救援乐从训演变为与斩杀乐从训的罗 弘信集团修好,建立黄河以北东部地区的同盟据点;另一方面又派丁会、葛 从周等北上河阳救援受李克用部攻击的张全义,建立黄河以北西部地区抗击 河东集团的桥头堡。昭宗为加速解决蔡州问题,于五月加朱温检校侍中,增 食邑 3000 户,促其为朝廷出力。恰在这时秦宗权集团的赵德諲举山南东道降 于朱温。朱温就乘机加紧对秦宗权的围攻。八月,攻破蔡州南城。不久,秦 宗权被部将扣押送交朱温。龙纪元年(889)二月,秦宗权被押送到长安处死, 朱温进封为东平郡王并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朱温平蔡之后,解除了西面的后顾之忧,就集中兵力对付东面的时溥和 朱瑄兄弟。大顺元年(890)四月,宿州(今属安徽)小将张筠驱逐刺史后投 靠时溥,朱温借故讨伐,小胜后攻宿州未下。时溥即出兵攻宋州砀山以牵制, 朱温派朱友裕率兵袭之,打败时溥。大顺二年八月,朱温派丁会急攻宿州, 引汴水淹城,迫使张筠投降。十一月,时溥部将刘知俊等也率众归附。从此, ① 《资治通鉴》卷 257,光启三年八月
时溥兵势一蹶不振。景福二年(893)四月,朱温派庞师古攻克徐州,时溥全 族自焚于燕子楼。 接着,朱温加紧对付兖、郓的朱瑾、朱瑄兄弟,令庞师古挟攻灭时溥之 余威进攻兖州,驻军于曲阜,多次打败朱瑾。乾宁元年(894)二月,朱温亲 率大军与朱瑾、朱瑄大战于郓州北济州境内的鱼山,火攻取胜。次年二月 又派其子朱友恭再攻兖州,堑而围之。尽管杨行密攻占濠州、寿州进行牵制 和李克用派遣李承嗣等率万骑驰援郓州,朱温还是在乾宁四年(897)正月攻 占郓州,俘杀了朱瑄。兖州守将康怀英投降,朱瑾仓皇南奔投靠杨行密。朱 温从此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区,势力超过了河东的李克用。 经营河北 朱温在扫除东西两方,兼并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之后,开始着力经 营黄河以北地区,以便战胜实力强大的宿敌李克用。早在中和四年追袭黄巢 时,朱温已经预感到这个当时年仅28岁的李克用将是他的劲敌,所以特意将 原在汴州城外宿营的李克用殷勤邀请到上源驿设宴款待,乘其醉酒不备,四 面纵火,围而攻之,意欲一举斩草除根。李克用幸得部下拼死相救,狼狈突 围而出。从此双方结怨,形同水火。现在河南、淮北大体稳定,淮南杨行密 还未构成重大威胁,而在河北地区的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及其子罗绍威经朱温 多年拉拢结为奥援,可以用来对付占据幽州(今北京)的刘仁恭这个李克用 的不稳定的同盟者,于是将矛头北指河东。光化元年(898)三月,朱温兼天 平节度使。四月,朱温部将葛从周攻取李克用在太行山以东的邢(今河北邢 台)、洺(今邯郸东北)、磁(今磁县)三州。十二月,李罕之以潞州(今 山西长治)归降。次年,朱温派氏叔琮进攻太原(今太原西南),攻占榆次 (今属山西),但在太原城南洞涡驿和石会关两战均告失利,被迫撤军。后 来又有第二次围攻太原,虽然也未攻克,但说明朱温已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 割据势力,并开始觊觎帝位。 第二节灭唐建梁 围攻凤翔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 次年初,与朱温关系密切的宰相崔胤与护驾都头孙德昭等杀刘季述,昭宗复 位,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此后,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宦官 而韩全诲等宦官则以凤翔(今属陕西)李茂贞、邠宁(今彬县、宁县)王行 瑜等为外援。这年十月,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朱温乘机率兵7万由 河中攻取同州、华州(今华县),兵临长安近郊。韩全诲等劫持昭宗到凤翔 投靠李茂贞。朱温追到凤翔城下,要求迎还昭宗。韩全诲矫诏令朱温返镇。 天复二年,朱温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后再次围攻凤翔,多次击败李茂贞。前来 救助李茂贞的鄘坊节度使李周彝也被拦截而归降朱温 ①新旧《五代史》均称封梁王,今从《资治通鉴》
时溥兵势一蹶不振。景福二年(893)四月,朱温派庞师古攻克徐州,时溥全 族自焚于燕子楼。 接着,朱温加紧对付兖、郓的朱瑾、朱瑄兄弟,令庞师古挟攻灭时溥之 余威进攻兖州,驻军于曲阜,多次打败朱瑾。乾宁元年(894)二月,朱温亲 率大军与朱瑾、朱瑄大战于郓州北济州境内的鱼山,火攻取胜。次年二月, 又派其子朱友恭再攻兖州,堑而围之。尽管杨行密攻占濠州、寿州进行牵制 和李克用派遣李承嗣等率万骑驰援郓州,朱温还是在乾宁四年(897)正月攻 占郓州,俘杀了朱瑄。兖州守将康怀英投降,朱瑾仓皇南奔投靠杨行密。朱 温从此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区,势力超过了河东的李克用。 经营河北 朱温在扫除东西两方,兼并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之后,开始着力经 营黄河以北地区,以便战胜实力强大的宿敌李克用。早在中和四年追袭黄巢 时,朱温已经预感到这个当时年仅 28 岁的李克用将是他的劲敌,所以特意将 原在汴州城外宿营的李克用殷勤邀请到上源驿设宴款待,乘其醉酒不备,四 面纵火,围而攻之,意欲一举斩草除根。李克用幸得部下拼死相救,狼狈突 围而出。从此双方结怨,形同水火。现在河南、淮北大体稳定,淮南杨行密 还未构成重大威胁,而在河北地区的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及其子罗绍威经朱温 多年拉拢结为奥援,可以用来对付占据幽州(今北京)的刘仁恭这个李克用 的不稳定的同盟者,于是将矛头北指河东。光化元年(898)三月,朱温兼天 平节度使。四月,朱温部将葛从周攻取李克用在太行山以东的邢(今河北邢 台)、洺(今邯郸东北)、磁(今磁县)三州。十二月,李罕之以潞州(今 山西长治)归降。次年,朱温派氏叔琮进攻太原(今太原西南),攻占榆次 (今属山西),但在太原城南洞涡驿和石会关两战均告失利,被迫撤军。后 来又有第二次围攻太原,虽然也未攻克,但说明朱温已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 割据势力,并开始觊觎帝位。 第二节 灭唐建梁 围攻凤翔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 次年初,与朱温关系密切的宰相崔胤与护驾都头孙德昭等杀刘季述,昭宗复 位,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①。此后,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宦官, 而韩全诲等宦官则以凤翔(今属陕西)李茂贞、邠宁(今彬县、宁县)王行 瑜等为外援。这年十月,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朱温乘机率兵 7 万由 河中攻取同州、华州(今华县),兵临长安近郊。韩全诲等劫持昭宗到凤翔 投靠李茂贞。朱温追到凤翔城下,要求迎还昭宗。韩全诲矫诏令朱温返镇。 天复二年,朱温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后再次围攻凤翔,多次击败李茂贞。前来 救助李茂贞的鄜坊节度使李周彝也被拦截而归降朱温。 ① 新旧《五代史》均称封梁王,今从《资治通鉴》
控制唐昭宗 凤翔被围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李茂贞无奈,于天复三 年(903)正月杀韩全诲等20人,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 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卿再 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因此他对朱温唯命是从。不久,朱温杀第五可范 等宦官700多人。唐代中期以来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朱 温则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 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和御制《杨柳词》5 首 然而朱温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在任命他为诸道兵马副元帅之前商量正 元帅的人选时,“崔胤请以辉王祚为之。上曰:‘濮王长’。胤承全忠密旨 利祚冲幼,固请之。己卯,以祚为诸道兵马元帅”。天祐元年(904)正月, 朱温再次表请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当昭宗“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 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又对他的侍臣说:“朕今漂 泊,不知竟落何所!”朱温把昭宗左右的小黄门、打毬供奉、内园小儿等 20余人全部缢杀而代之以他选来的形貌大小相似的亲信。“昭宗初不能辨, 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建梁称帝 迁都洛阳后,朱温仍担心38岁的昭宗有朝一日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 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杀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岁的李璠 为帝,是为昭宣帝。为了推卸罪责,他在事前带兵离开洛阳到河中前线去讨 伐新附于李茂贞的杨崇本。事后他回到洛阳演了一出戏:“朱全忠闻朱友恭 等弑昭宗,阳惊号哭,自投于地曰:“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癸 巳,至东都,伏梓宫恸哭流涕。又见帝自陈非己志。”随后,他杀朱友恭和 氏叔琮以灭口。天祐二年(905)二月,朱温又杀李裕等昭宗九子于九曲池。 六月,杀裴枢、独孤损等朝臣30余人,投尸于滑州(今滑县东)白马驿附近 的黄河,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 朱温迫不及待地要废唐称帝,令唐宰相柳璨、枢密使蒋玄晖等加紧筹划。 柳、蒋一则认为“魏晋以来,皆先封大国,加九锡殊礼,然后受禅,当次第 行之”。再则认为“晋、燕、岐、蜀,皆吾勍敌,王遽受禅,彼心未服,不 可不曲尽义理,然后取之”③。因而建议朱温按部就班依例而行。天祐二年十 ①此据《资治通鉴》及《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作30余人。 《旧五代史》卷2《梁太祖纪》 今据《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作500余人 《资治通鉴》卷264,唐天复三年二月 ①《资治通鉴》卷264,唐天祐元年正月。 《旧五代史》卷3《梁太祖纪》 《资治通鉴》卷265,唐天祐元年十月 《资治通鉴》卷265,唐天祐元年十月。 《资治通鉴》卷265,唐天祐二年十一月
控制唐昭宗 凤翔被围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李茂贞无奈,于天复三 年(903)正月杀韩全诲等 20 人①,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 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卿再 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②因此他对朱温唯命是从。不久,朱温杀第五可范 等宦官 700 多人③。唐代中期以来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朱 温则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 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和御制《杨柳词》5 首。 然而朱温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在任命他为诸道兵马副元帅之前商量正 元帅的人选时,“崔胤请以辉王祚为之。上曰:‘濮王长’。胤承全忠密旨 利祚冲幼,固请之。己卯,以祚为诸道兵马元帅”④。天祐元年(904)正月, 朱温再次表请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当昭宗“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 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又对他的侍臣说:“朕今漂 泊,不知竟落何所!”①朱温把昭宗左右的小黄门、打毬供奉、内园小儿等 200 余人全部缢杀而代之以他选来的形貌大小相似的亲信。“昭宗初不能辨, 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② 建梁称帝 迁都洛阳后,朱温仍担心 38 岁的昭宗有朝一日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 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杀昭宗,借皇后之命立 13 岁的李璠 为帝,是为昭宣帝。为了推卸罪责,他在事前带兵离开洛阳到河中前线去讨 伐新附于李茂贞的杨崇本。事后他回到洛阳演了一出戏:“朱全忠闻朱友恭 等弑昭宗,阳惊号哭,自投于地曰:‘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癸 巳,至东都,伏梓宫恸哭流涕。又见帝自陈非己志。”③随后,他杀朱友恭和 氏叔琮以灭口。天祐二年(905)二月,朱温又杀李裕等昭宗九子于九曲池。 六月,杀裴枢、独孤损等朝臣 30 余人,投尸于滑州(今滑县东)白马驿附近 的黄河,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 朱温迫不及待地要废唐称帝,令唐宰相柳璨、枢密使蒋玄晖等加紧筹划。 柳、蒋一则认为“魏晋以来,皆先封大国,加九锡殊礼,然后受禅,当次第 行之”④。再则认为“晋、燕、岐、蜀,皆吾勍敌,王遽受禅,彼心未服,不 可不曲尽义理,然后取之”⑤。因而建议朱温按部就班依例而行。天祐二年十 ① 此据《资治通鉴》及《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作 30 余人。 ② 《旧五代史》卷 2《梁太祖纪》二。 ③ 今据《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作 500 余人。 ④ 《资治通鉴》卷 264,唐天复三年二月。 ① 《资治通鉴》卷 264,唐天祐元年正月。 ② 《旧五代史》卷 3《梁太祖纪》三。 ③ 《资治通鉴》卷 265,唐天祐元年十月。 ④ 《资治通鉴》卷 265,唐天祐元年十月。 ⑤ 《资治通鉴》卷 265,唐天祐二年十一月
月,昭宣帝任命朱温为相国,总百揆,并进封魏王,以宣武等21道为魏国 兼备九锡之命。这本是柳璨等为朱温正式称帝铺设的一块跳板,可是朱温认 为是柳璨等人有意拖延时日以待变,怒而不受此命,先后杀蒋玄晖、柳璨等 人,进一步加快了夺权的步伐 天祐四年(907)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 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升汴 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17岁的 昭宣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将其杀害。 第三节朱温之死 朱温在位六年,连年征战。称帝伊始,为了减轻其他割据政权的压力 封马殷为楚王,以稳定两湖地区;封钱镠为吴越王来牵制淮南的杨渥。次年 封刘守文为大彭王、刘守光为河间郡王(后又进封为燕王),牵制河东李克 用。然而,反梁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他们是唐朝所封诸王:岐王李茂贞这 时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现,仍用天复年号,开府置官,致书各地,声言讨伐 朱梁;蜀王王建则在成都称帝,公开另立旗号,称霸一方;吴王杨行密已死, 其子杨渥继立,内部虽多变故,但仍奉唐朝正朔,不肯臣服朱粱;晋王李克 用更是反梁势力的核心,事实上成为各路反梁势力的盟主。朱温也深察这· 局面,以李克用为最主要的对手。因此,重大的战事即在梁晋之间展开。 晋东的泽(今山西晋城)、潞(今长治)二州地处入晋要冲,朱温称帝 前就曾与晋军反复争夺过这一战略要地,几经易手。开平元年(907)五月, 朱温即派康怀贞将兵8万再攻潞州,高河(今屯留东南)之战,梁军大败。 朱温改派李思安取代康怀贞,又因李思安久攻潞州不下,就亲临泽州,撤换 李思安而用刘知俊。刘知俊率精兵万余进攻晋军,小胜而骄,结果遭到新继 位的晋王李存勗偷袭而大败,梁兵伤亡以万计,解了长达一年多的潞州之围。 朱温闻讯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勗小名),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 儿,豚犬耳!”这个战役,使潞州地区遭到严重破坏,“士民冻馁死者太半, 市里萧条” 开平三年(909),朱温迁都洛阳,以养子博王朱友文为东都留守。自潞 州大败之后,朱温对部下猜忌日甚。镇守长安的王重师,朱温怒其“贡奉不 时”②,又听谗言怀疑他与李茂贞相通,就下令逼其自杀并夷其族。镇守同州 的刘知俊见王重师无罪被杀,心不自安,遂以同州附于李茂贞。朱温又怀疑 镇守镇(今河北正定)、定(今属河北)二州的王镕私通李存勗,派王景仁 出兵进攻,王镕向李存勗和刘守光求助。刘守光坐视不动,李存勗则乘机亲 率大军东进。乾化元年(911)正月,在柏乡(今属河北)大败梁兵,杀敌2 万,缴获粮食资财不可胜计。 乾化二年(912)二月,朱温再次进攻镇、定二州,号称50万。命杨师 厚等围枣强(今枣强东),贺德伦等围蒨县(今景县)。杨师厚昼夜急攻, 枣强城小被陷,城中老幼悉数被杀,流血盈城。朱温自己所率部队竟岀乎意 料地被晋军数百骑兵突袭而狼狈逃窜,损失无数,扶病回到洛阳。 ①《资治通鉴》卷266,后梁开平二年四月、五月 《资治通鉴》卷267,开平三年五月
一月,昭宣帝任命朱温为相国,总百揆,并进封魏王,以宣武等 21 道为魏国, 兼备九锡之命。这本是柳璨等为朱温正式称帝铺设的一块跳板,可是朱温认 为是柳璨等人有意拖延时日以待变,怒而不受此命,先后杀蒋玄晖、柳璨等 人,进一步加快了夺权的步伐。 天祐四年(907)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 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升汴 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 17 岁的 昭宣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将其杀害。 第三节 朱温之死 朱温在位六年,连年征战。称帝伊始,为了减轻其他割据政权的压力, 封马殷为楚王,以稳定两湖地区;封钱镠为吴越王来牵制淮南的杨渥。次年 封刘守文为大彭王、刘守光为河间郡王(后又进封为燕王),牵制河东李克 用。然而,反梁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他们是唐朝所封诸王:岐王李茂贞这 时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现,仍用天复年号,开府置官,致书各地,声言讨伐 朱梁;蜀王王建则在成都称帝,公开另立旗号,称霸一方;吴王杨行密已死, 其子杨渥继立,内部虽多变故,但仍奉唐朝正朔,不肯臣服朱粱;晋王李克 用更是反梁势力的核心,事实上成为各路反梁势力的盟主。朱温也深察这一 局面,以李克用为最主要的对手。因此,重大的战事即在梁晋之间展开。 晋东的泽(今山西晋城)、潞(今长治)二州地处入晋要冲,朱温称帝 前就曾与晋军反复争夺过这一战略要地,几经易手。开平元年(907)五月, 朱温即派康怀贞将兵 8 万再攻潞州,高河(今屯留东南)之战,梁军大败。 朱温改派李思安取代康怀贞,又因李思安久攻潞州不下,就亲临泽州,撤换 李思安而用刘知俊。刘知俊率精兵万余进攻晋军,小胜而骄,结果遭到新继 位的晋王李存勗偷袭而大败,梁兵伤亡以万计,解了长达一年多的潞州之围。 朱温闻讯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勗小名),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 儿,豚犬耳!”这个战役,使潞州地区遭到严重破坏,“士民冻馁死者太半, 市里萧条”①。 开平三年(909),朱温迁都洛阳,以养子博王朱友文为东都留守。自潞 州大败之后,朱温对部下猜忌日甚。镇守长安的王重师,朱温怒其“贡奉不 时”②,又听谗言怀疑他与李茂贞相通,就下令逼其自杀并夷其族。镇守同州 的刘知俊见王重师无罪被杀,心不自安,遂以同州附于李茂贞。朱温又怀疑 镇守镇(今河北正定)、定(今属河北)二州的王镕私通李存勗,派王景仁 出兵进攻,王镕向李存勗和刘守光求助。刘守光坐视不动,李存勗则乘机亲 率大军东进。乾化元年(911)正月,在柏乡(今属河北)大败梁兵,杀敌 2 万,缴获粮食资财不可胜计。 乾化二年(912)二月,朱温再次进攻镇、定二州,号称 50 万。命杨师 厚等围枣强(今枣强东),贺德伦等围蓨县(今景县)。杨师厚昼夜急攻, 枣强城小被陷,城中老幼悉数被杀,流血盈城。朱温自己所率部队竟出乎意 料地被晋军数百骑兵突袭而狼狈逃窜,损失无数,扶病回到洛阳。 ① 《资治通鉴》卷 266,后梁开平二年四月、五月。 ② 《资治通鉴》卷 267,开平三年五月
病死之前他感叹道:“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指李存勗) 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 矣 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其一是滥杀战俘。例如唐乾宁二年(895) 十一月,朱温在钜野(今山东巨野)之南大败朱瑄部万余人,杀戮将尽,俘 虏3000余人。傍晩打扫战场时,忽然狂风暴起,沙尘沸涌。朱温竟借故胡说: 此乃杀人未足耳!”2下令把俘虏全部杀死。又如天复三年五月,朱友宁攻 青州博昌县(今博兴)月余未下,朱温大怒,“遣刘捍督战。友宁乃下俘民 众十余万,各领负木石,牵牛驴,于城南为土山。既至,合人畜木石排而筑 之,冤枉之声,闻数十里。俄而城陷,尽屠其邑人,清河为之不流”。其 是滥杀部属。朱温用法严峻残酷,战场上将校战死,所部士兵生还即全部斩 首,叫做“跋队斩”。他用这种野蛮的办法来提高战斗力,因此一旦主将战 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归。朱温就命军士都文刺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 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其三是滥杀士人。天祐二年六月, 朱温“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柳宜为车毂。’众 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 口玩人,皆此类也!车毂需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 左右数十人摔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0 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温为黄巢同 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 “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 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 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③。乾化二年,“太祖兵败蓓县,道病 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张全义之子愤极 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乱伦,不仅毫 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养子“朱 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⑤。 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 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 吾属死无日矣!’”“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 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 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 ①《资治通鉴》卷268,后梁乾化二年闰五月。 《旧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一。 0《旧五代史》卷12《朱友宁传》 《五代史补》 ①《资治通鉴》卷265,天祐二年六月 2孙光宪:《北梦琐言》 《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新五代史》卷45《张全义传》。 《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六月
病死之前他感叹道:“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指李存勗) 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 矣!”① 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其一是滥杀战俘。例如唐乾宁二年(895) 十一月,朱温在钜野(今山东巨野)之南大败朱瑄部万余人,杀戮将尽,俘 虏 3000 余人。傍晚打扫战场时,忽然狂风暴起,沙尘沸涌。朱温竟借故胡说: “此乃杀人未足耳!”②下令把俘虏全部杀死。又如天复三年五月,朱友宁攻 青州博昌县(今博兴)月余未下,朱温大怒,“遣刘捍督战。友宁乃下俘民 众十余万,各领负木石,牵牛驴,于城南为土山。既至,合人畜木石排而筑 之,冤枉之声,闻数十里。俄而城陷,尽屠其邑人,清河为之不流”③。其二 是滥杀部属。朱温用法严峻残酷,战场上将校战死,所部士兵生还即全部斩 首,叫做“跋队斩”④。他用这种野蛮的办法来提高战斗力,因此一旦主将战 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归。朱温就命军士都文刺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 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其三是滥杀士人。天祐二年六月, 朱温“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柳宜为车毂。’众 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 口玩人,皆此类也!车毂需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 左右数十人捽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① 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温为黄巢同 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 “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 而至,其信重如此”②。天祐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 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③。乾化二年,“太祖兵败蓨县,道病, 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④。张全义之子愤极 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乱伦,不仅毫 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养子“朱 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⑤。 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 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 吾属死无日矣!’”⑥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 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 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⑦。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 ① 《资治通鉴》卷 268,后梁乾化二年闰五月。 ② 《旧五代史》卷 1《梁太祖纪》一。 ③ 《旧五代史》卷 12《朱友宁传》。 ④ 《五代史补》。 ① 《资治通鉴》卷 265,天祐二年六月。 ② 孙光宪:《北梦琐言》。 ③ 《资治通鉴》卷 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④ 《新五代史》卷 45《张全义传》。 ⑤ 《资治通鉴》卷 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⑥ 《资治通鉴》卷 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⑦ 《资治通鉴》卷 268,乾化二年六月
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61岁 朱温建立的后梁,是五代中历年最长的一个朝代,存在了17个年头,于 923年被后唐取代
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 朱温建立的后梁,是五代中历年最长的一个朝代,存在了 17 个年头,于 923 年被后唐取代
第二章敬翔张全义王彦章 第一节敬翔 朱温谋士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自称是唐平阳郡王敬晖之 后。曾祖敬琬,官至绥州(今绥德)刺史。祖父敬忻,做过冋州掾。父敬衮, 曾任集州(今四川南江)刺史。 敬翔年轻时“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唐僖宗乾符年间(874 879)参加进士考试未能及第,抑郁不得志。黄巢攻占长安时,他到汴州(今 河南开封)投靠同乡王发。王发是刚上任的宣武节度使朱温的部下,一时找 不到荐引的途径。敬翔为摆脱窘境,就替人写些笺奏之类的文章,往往有警 句在军中传播。朱温很喜欢他的浅近俚俗的文风,就要王发带他来见。朱温 问他现今能否仿效《春秋》之法打仗,敬翔回答说:“兵者,应变出奇以取 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②朱温听了大喜,立即让他担任军职。敬 翔不喜欢做武官,要求改任。于是就任命他以“馆驿巡官”的名义专掌檄文 奏章的起草工作,成为朱温身边的高级幕僚。 敬翔为人深沉有大略,追随朱温30年,运筹帷幄,谋画多奇计,朱温十 分欣赏。《通鉴考异》引高若拙《后史补》说:“梁太祖皇帝到梁园,深有 大志,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难,每有郁然之状。时有荐敬秀 才于门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图大事,辎重必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 将士诈为叛者而逃,即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梁祖曰 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从其议,一出而致众十倍。”由此可以看出敬 翔兵不厌诈的谋略。朱温当年背信弃义进攻朱瑄兄弟时,正是“诬瑄招诱宣 武军士”为借口发难的。 天祐二年(905)十月,朱温在打败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后,“部署将 士,将归大梁。忽变计欲乘胜击淮南。敬翔谏曰:‘今出师未逾月,平两大 镇,辟地数千里,远近闻之,莫不震慑,此威望可惜,不若且归息兵,俟衅 而动。’”°可是朱温不听,结果遭到惨败,后悔没有听取敬翔的忠告。 朱温是个暴戾难近的枭雄,“多权数,将佐莫测其所为,惟敬翔能逆知 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全忠大悦,自恨得翔晚,凡军机民政,悉以咨之。”④ 因朱温的关系,敬翔在唐末官至检校右仆射、太府卿,并赐号“迎銮叶赞功 臣 后梁重臣 ①《旧五代史》卷18《敬翔传》。 2《新五代史》卷21《敬翔传》 《旧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 《资治通鉴》卷257,光启三年八月 《资治通鉴》卷265,天祐二年十月 《资治通鉴》卷257,光启三年十一月
第二章 敬翔 张全义 王彦章 第一节 敬翔 朱温谋士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自称是唐平阳郡王敬晖之 后。曾祖敬琬,官至绥州(今绥德)刺史。祖父敬忻,做过同州掾。父敬衮, 曾任集州(今四川南江)刺史。 敬翔年轻时“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①。唐僖宗乾符年间(874 —879)参加进士考试未能及第,抑郁不得志。黄巢攻占长安时,他到汴州(今 河南开封)投靠同乡王发。王发是刚上任的宣武节度使朱温的部下,一时找 不到荐引的途径。敬翔为摆脱窘境,就替人写些笺奏之类的文章,往往有警 句在军中传播。朱温很喜欢他的浅近俚俗的文风,就要王发带他来见。朱温 问他现今能否仿效《春秋》之法打仗,敬翔回答说:“兵者,应变出奇以取 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②朱温听了大喜,立即让他担任军职。敬 翔不喜欢做武官,要求改任。于是就任命他以“馆驿巡官”的名义专掌檄文 奏章的起草工作,成为朱温身边的高级幕僚。 敬翔为人深沉有大略,追随朱温 30 年,运筹帷幄,谋画多奇计,朱温十 分欣赏。《通鉴考异》引高若拙《后史补》说:“梁太祖皇帝到梁园,深有 大志,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难,每有郁然之状。时有荐敬秀 才于门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图大事,辎重必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 将士诈为叛者而逃,即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梁祖曰: ‘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从其议,一出而致众十倍。”①由此可以看出敬 翔兵不厌诈的谋略。朱温当年背信弃义进攻朱瑄兄弟时,正是“诬瑄招诱宣 武军士”②为借口发难的。 天祐二年(905)十月,朱温在打败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后,“部署将 士,将归大梁。忽变计欲乘胜击淮南。敬翔谏曰:‘今出师未逾月,平两大 镇,辟地数千里,远近闻之,莫不震慑,此威望可惜,不若且归息兵,俟衅 而动。’”③可是朱温不听,结果遭到惨败,后悔没有听取敬翔的忠告。 朱温是个暴戾难近的枭雄,“多权数,将佐莫测其所为,惟敬翔能逆知 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全忠大悦,自恨得翔晚,凡军机民政,悉以咨之。”④ 因朱温的关系,敬翔在唐末官至检校右仆射、太府卿,并赐号“迎銮叶赞功 臣”。 后梁重臣 ① 《旧五代史》卷 18《敬翔传》。 ② 《新五代史》卷 21《敬翔传》。 ① 《旧五代史》卷 1《梁太祖纪》一。 ② 《资治通鉴》卷 257,光启三年八月。 ③ 《资治通鉴》卷 265,天祐二年十月。 ④ 《资治通鉴》卷 257,光启三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