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下面21-26题。(18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徴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 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1、与例句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D、越国以鄙远 2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荆轲和而歌 又前而为歌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23、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24、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和宾客“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变徴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25、作者怎样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分) 26、翻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四)、阅读 《鸿门宴》语段,完成29-34题。(17分)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 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 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 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29、下列句中的线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沛公军霸上B、吾得兄事之C、籍吏民D、范增数目项王 30、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沛公已骈,间至军中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常以身翼蔽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31、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亚父者,范增也
(二)、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下面 21-26 题。(18 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 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1、与例句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D、越国以鄙远 2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又前而为歌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23、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24、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子和宾客 “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25、作者怎样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 分) 26、翻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 分) (四)、阅读 《鸿门宴》语段,完成 29—34 题。(17 分)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 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 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 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29、下列句中的线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 分 A、沛公军霸上 B、吾得兄事之 C、籍吏民 D、范增数目项王 30、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常以身翼蔽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31、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 分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32、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33、翻译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分)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21、C(D是名词的意动用法)22、B(表修饰,A项表承接) 23、D(定语后置句)24、D(全文的情节高潮应该是刺秦部分) 25、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结合写景、渲染氛围,有条不紊,顾及全面,能 够分析其中三点就好,能够捉住具体的语句分析更好。详见教参38页。 26、翻译(略)27、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这样一咏三叹、 回环往复,不但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强化了诗人的感情,而且増强了节奏感 和旋律美。 28、相同之处,都写了大堰河遭受的生活苦难,写了大堰河的任劳任怨,表 现了大堰河对“我”真挚的爱,表达了对大堰河的深情赞美。不同之处,第一节 侧重表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关爱,第二节着力表现大堰河勤劳善良、乐观坚 强的高尚品质。 29、B30、D31、A32、C33、翻译(略)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32、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33、翻译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 分)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分) 21、C(D 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22、B(表修饰,A 项表承接) 23、D(定语后置句) 24、D(全文的情节高潮应该是刺秦部分) 25、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结合写景、渲染氛围,有条不紊,顾及全面,能 够分析其中三点就好,能够捉住具体的语句分析更好。详见教参 38 页。 26、翻译(略) 27、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这样一咏三叹、 回环往复,不但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强化了诗人的感情,而且增强了节奏感 和旋律美。 28、相同之处,都写了大堰河遭受的生活苦难,写了大堰河的任劳任怨,表 现了大堰河对“我”真挚的爱,表达了对大堰河的深情赞美。不同之处,第一节 侧重表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关爱,第二节着力表现大堰河勤劳善良、乐观坚 强的高尚品质。 29、B 30、D 31、A 32、C 33、翻译(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