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首命题:金华一中 次命题兼审校:衢州二中 审核:学军中学 、语盲文字运用(共20分) 1.Aa【解析】B.惊蜇-惊蛰:C.钉书机-订书机:D.脖颈geng 2.D。【解析】涣然冰释:表示“消失”,其对象一般是“嫌隙、疑虑、误会”等,而烟消云散:表示“消 失”,其对象一般是“事物 3.C。【解析】A.“利益”为本句中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故用引号标示;B.“可是”前用分号, 表示转折关系(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C.“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 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中间用顿号即可;“都是无法独占 的共享利益”前应为逗号,因为它不是整个句子的总括性语句 4.B。【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具有”要和“功能”“效果”之类的宾语搭配:也可以把“具 有”改成“能”;C.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城市”“乡村”不属于“地形”;D.结构混乱,在“标志”前面 5.【答案示例】(1)存在一定的反差(2)并不淡雅的时候(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3)会被凸显出来 【考査点】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生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书面句与句之间的组 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 【解析】第一空前面阐释了佛系与背景文化之间有密切关系,结合后面底色与淡雅之色的比喻说明,得 知第一空应填入“存在一定的反差”,具体解释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根据“只有当”的关联词,可知 第二空和第三空应该是具体解释这个比喻产生的条件和呈现的效果,即只有当底色并不淡雅的时候,那- 小片淡雅才会被凸显出来 6.【答案示例】(1)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 (2分。有较高收入”“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各1分,超过字数扣1分, 句子不通畅酌情扣分。) (2)可以表示否定:我认为“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反映了一种不良社会风气。这一现象是欲望与 享受交织的产物,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是一种放纵 或者:大多数的过度消费是对所谓名牌的盲目追求,从心理上寻求一种认同感,同样是心理不成熟的 表现。(4分) 也可以表示赞同:我认为应理解包容。这实质是种超前消费,也许与传统的“节俭”相悖,但只是 种个人选择,表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或者:当代年轻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面临的诸多压力,他们只是通过消费方式奖励自己或寻求减压 只要不损害他人无可厚非 (4分。观点鲜明1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表达通畅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7.A.【解析】由“一方面令人惊喜的文创新品在展馆里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因几天来在台北街头巷尾的 遇见,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创的在地日常化。这恰恰说明了台湾文创空间的成熟,以及文创生态链的完整” 推理可得。B.无中生有,文章没有说传统产品介绍糖的特质:C.强加因果,原文“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 高协同度的生态链”不是“因为”理念一致“所以”高度协同:D.原文“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 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慢慢积淀为诚品、紫藤庐、台大罗斯福路咖啡馆、文艺电影 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并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可以得出,“对更多领域产生了影响”的是“对文化和文 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首命题:金华一中 次命题兼审校:衢州二中 审核:学军中学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A。【解析】B.惊蜇-惊蛰;C. 钉书机-订书机;D. 脖颈 gěng。 2.D。【解析】涣然冰释:表示“ 消失”,其对象一般是“嫌隙、疑虑、误会”等,而烟消云散:表示“消 失”,其对象一般是“事物” 。 3.C。【解析】A. “利益”为本句中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故用引号标示;B.“可是”前用分号, 表示转折关系(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C.“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 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中间用顿号即可;“都是无法独占 的共享利益”前应为逗号,因为它不是整个句子的总括性语句。 4.B。【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具有”要和“功能”“效果”之类的宾语搭配;也可以把“具 有”改成“能”;C.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城市”“ 乡村”不属于“地形”;D.结构混乱,在“标志”前面 加“这”。 5.【答案示例】(1)存在一定的反差 (2)并不淡雅的时候(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3)会被凸显出来 【考查点】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生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书面句与句之间的组 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 一致。 【解析】第一空前面阐释了佛系与背景文化之间有密切关系,结合后面底色与淡雅之色的比喻说明,得 知第一空应填入“存在一定的反差”,具体解释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根据“只有当”的关联词,可知 第二空和第三空应该是具体解释这个比喻产生的条件和呈现的效果,即只有当底色并不淡雅的时候,那一 小片淡雅才会被凸显出来。 6.【答案示例】(1)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 (2 分。有较高收入”“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各 1 分,超过字数扣 1 分, 句子不通畅酌情扣分。) (2)可以表示否定:我认为“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反映了一种不良社会风气。这一现象是欲望与 享受交织的产物,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是一种放纵。 或者:大多数的过度消费是对所谓名牌的盲目追求,从心理上寻求一种认同感,同样是心理不成熟的 表现。(4 分) 也可以表示赞同:我认为应理解包容。这实质是种超前消费,也许与传统的“节俭”相悖,但只是一 种个人选择,表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或者:当代年轻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面临的诸多压力,他们只是通过消费方式奖励自己或寻求减压, 只要不损害他人无可厚非。 (4 分。观点鲜明 1 分,理由充分 2 分,语言表达通畅 1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7.A.【解析】由“一方面令人惊喜的文创新品在展馆里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因几天来在台北街头巷尾的 遇见,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创的在地日常化。这恰恰说明了台湾文创空间的成熟,以及文创生态链的完整” 推理可得。B.无中生有,文章没有说传统产品介绍糖的特质;C.强加因果,原文“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 高协同度的生态链”不是 “因为”理念一致“所以”高度协同;D.原文“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 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慢慢积淀为诚品、紫藤庐、台大罗斯福路咖啡馆、文艺电影 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并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可以得出,“对更多领域产生了影响”的是“对文化和文 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
8.C.【解析】由第6段可推知。A.张冠李戴,阐释的文字不是《逍遥游》中的名句,而是“‘鲲’由上千 万颗微曲镜组构成一只大型的飞鱼……”,且“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的是“烟雨飘渺 草树朦胧”:B.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并不是“最”重要的:D.以偏概全,原文是“似乎清晰地还原了……” 9.【答案示例】 ①建构一个完整的文创生态链(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应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和完成); ②长久地强调文创、重视文创、扶持文创 ③构建整体文创思维(既需要大的空间自由舒展,也需要小的细枝末节的打磨习惯) ④各个细节都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执行和完成。 (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0.(4分)【答案示例】①运用对比、排比、拟人、反复等手法,(1分,答出2个即可)突出腊梅的特有 的清香。(1分)②通过侧面描写(烘托),(1分)突出腊梅的香清幽沁人心脾。(1分)③转用第二人称“你 叙述,(1分)赋予作品抒情色彩,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考查点】文学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解析】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人称运用等角度分析手法,从描写对象、效果等方面条分缕析拟写 11.(5分)【答案示例】①运用一连串叠词,描写关于苏州糕点的各种感觉,色香味触俱全,声情并茂, 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糕点的喜爱。②句式整齐而灵活,两个“端上来了”,两个“是”,以及“可不是”“必 是”“都是”,将作者重逢苏州糕点的亲切、惊喜之情表现得酣畅淋漓。③语言蓬勃热烈,有异于前文偏冷 的色调,暗示情感由伤感转向欣喜。(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如答比喻、动词运用给1分) 【考查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 【解析】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尤其 应当重视对像本题中的叠词、独特的句式等特殊的言语形式生成的特定的言语内容的理解,体会其中丰富 的情感内涵及其艺术效果。语言品味还离不开上下文,应当在文本语境中体会其独特的意义。 12.(5分)【答案示例】①以时空转换为线索组织全文。时间由白天到暮色四合,空间由街巷到半园,脉 络清晰。②同时以情感变化为另一条线索组织全文。情感由重逢的兴奋到沉醉愁思直至安定满足,层层铺 展,过渡自然。(答出1点3分,答出2点5分。答出线索而不没有分析只得线索的1分) 【考查点】文学作品结构分析 【解析】文章结构可以从线索、顺序、照应、过渡等方面进行分析,纵观全文,本文时空、情感线索清晰, 上下文过渡自然,照应鲜明,具有严谨的结构特点,把握住这些角度和特点,即可全面地分析。 13.(6分)【答案示例】①体现半园自然环境宁静安逸,具有人文气息,适宜人安居。(2分)②表现对自 然而人文、古老而梦幻、即使冬天仍富有春意的苏州城的怀念神往之情。(2分)③反衬旅人漂泊心灵无处 安放的境况,表现对现代人愤懑、疲惫、焦虑心理的反思,对人生理想安住的追寻。(2分) 【考查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 【解析】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且住为佳”在本文中表面是匾额题字, 实则贯穿全篇,暗含主题,作品表面是写对苏州城的神往和赞美,实则是对人生理想的安住的追寻。解题 时应当结合全文整体把握作品意蕴,仔细体会作者情感内涵,抓住文中透露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加以概括。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14.B【考查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析】备:完备 15.C【考查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析】A表被动/从;B用/才;C都是表转折;D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 16.D【考查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只采择“杨左之事”来详写,其他都略写或不写 17.(3分)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 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第1处可断可不断,若未断,不扣分。其余5处,少断1处扣1分
8.C.【解析】由第 6 段可推知。A.张冠李戴,阐释的文字不是《逍遥游》中的名句,而是“‘鲲’由上千 万颗微曲镜组构成一只大型的飞鱼……”,且“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的是“烟雨飘渺、 草树朦胧”;B.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并不是“最”重要的;D.以偏概全,原文是“似乎清晰地还原了……” 9. 【答案示例】 ①建构一个完整的文创生态链(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应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和完成); ②长久地强调文创、重视文创、扶持文创; ③构建整体文创思维(既需要大的空间自由舒展,也需要小的细枝末节的打磨习惯); ④各个细节都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执行和完成。 (4 分。一点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 10.(4 分)【答案示例】①运用对比、排比、拟人、反复等手法,(1 分,答出 2 个即可)突出腊梅的特有 的清香。(1 分)②通过侧面描写(烘托),(1 分)突出腊梅的香清幽沁人心脾。(1 分)③转用第二人称“你” 叙述,(1 分)赋予作品抒情色彩,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1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 4 分) 【考查点】文学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解析】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人称运用等角度分析手法,从描写对象、效果等方面条分缕析拟写 答案。 11.(5 分)【答案示例】①运用一连串叠词,描写关于苏州糕点的各种感觉,色香味触俱全,声情并茂, 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糕点的喜爱。②句式整齐而灵活,两个“端上来了”,两个“是”,以及“可不是”“必 是”“都是”,将作者重逢苏州糕点的亲切、惊喜之情表现得酣畅淋漓。③语言蓬勃热烈,有异于前文偏冷 的色调,暗示情感由伤感转向欣喜。(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如答比喻、动词运用给 1 分) 【考查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 【解析】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尤其 应当重视对像本题中的叠词、独特的句式等特殊的言语形式生成的特定的言语内容的理解,体会其中丰富 的情感内涵及其艺术效果。语言品味还离不开上下文,应当在文本语境中体会其独特的意义。 12.(5 分)【答案示例】①以时空转换为线索组织全文。时间由白天到暮色四合,空间由街巷到半园,脉 络清晰。②同时以情感变化为另一条线索组织全文。情感由重逢的兴奋到沉醉愁思直至安定满足,层层铺 展,过渡自然。(答出 1 点 3 分,答出 2 点 5 分。答出线索而不没有分析只得线索的 1 分) 【考查点】文学作品结构分析。 【解析】文章结构可以从线索、顺序、照应、过渡等方面进行分析,纵观全文,本文时空、情感线索清晰, 上下文过渡自然,照应鲜明,具有严谨的结构特点,把握住这些角度和特点,即可全面地分析。 13.(6 分)【答案示例】①体现半园自然环境宁静安逸,具有人文气息,适宜人安居。(2 分)②表现对自 然而人文、古老而梦幻、即使冬天仍富有春意的苏州城的怀念神往之情。(2 分)③反衬旅人漂泊心灵无处 安放的境况,表现对现代人愤懑、疲惫、焦虑心理的反思,对人生理想安住的追寻。(2 分) 【考查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 【解析】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且住为佳”在本文中表面是匾额题字, 实则贯穿全篇,暗含主题,作品表面是写对苏州城的神往和赞美,实则是对人生理想的安住的追寻。解题 时应当结合全文整体把握作品意蕴,仔细体会作者情感内涵,抓住文中透露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加以概括。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14.B【考查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析】备:完备。 15.C【考查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析】A 表被动/从;B 用/才;C 都是表转折;D 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 16.D【考查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只采择“杨左之事”来详写,其他都略写或不写。 17.(3 分)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 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第 1 处可断可不断,若未断,不扣分。其余 5 处,少断 1 处扣 1 分
扣分为止) 【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析】对于文言断句类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语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 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8.(8分)①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 记述。 ②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义蕴反而更狭小 【考査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1)整句意思对得1分;“恨”、“里闬”、补充出“所”字结构的内容,各1分 (2)整句意思对得1分:“惟务”、“征”(通假“证”)“验证”的意思、“故事”古今异义,各1分。 【参考译文】 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记述。我 承蒙您嘱咐为征君作传,这是我的文章仰仗所记人物来增加了分量,我岂敢不竭尽自己的心力。 你给我看的那些别人给孙征君写的论述,都没有抓住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写的,大致不超过三个方 面:有的详细记述他平生讲学所宣扬的宗旨以及师友相承渊源关系;有的逐条列举他一生仗义行侠的事迹 有的极力称颂他弟子众多,国内向往仰慕他的人很多。这三个方面,都是征君细微的事迹。这三个方面写 得详细,征君一生立志的大事反而被淹没了。 古代明了作文规律的人,人物传记中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对称。 司马迁为陆贾作传,将陆贾给五个儿子分配奴婢财产等琐细的事情都写上去了。如罘《萧相国世家》《曹 相国世家》中也逐条例举二人的政绩,那么文字即使増加十倍,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所以司马迁在《留 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留侯从容地和高祖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但(如果)不是关系到天下存 亡的大事,那么就不记载。”这就明确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如何处理虛实详略的标准。宋、元各史 书,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水账簿,使得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就是因为(作者)不懂得这一原理。 征君仗义行侠,除了营救杨涟、左光斗之事,其他的都是乡村里对自己的行为要求高的人能够努力做 到的。他的弟子门人众多,是因为他能够审度时势,正确估价自己,不敢像孔子、盂子那样拒绝孺悲、夷 之,是不得已的。至于他研究学问,他自己所写的书已说得很详细。所以这些我都没有写入传中,只是用 虛笔写了一个大略情况。从前欧阳修作《尹师鲁墓志》,以至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白。韩愈为李元宾作“墓 志铭”,至今还有人对他写得过于简略表示疑惑。李元宾年纪不到三十,德行还没有修成,功业也不显著 而铭词中已说到:“才高于当世,而品行超过古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的这篇传公开后,一定会有人嫌我写得太简略,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 写得越详细,而义蕴反而更狭小。我现在把要详写的事迹写得简略,具体的事迹写得概括,而征君的真正 精神品格反而能够在文字之外表现出来,以后载入家谱,交送史官,千万不要用别人写的替换我这篇。 有您明辨是非,不被一般人的言论所迷惑,是征君所信赖的人,对我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损害。如果还有别 的什么要商量讨论的,就请明确告诉我 19.七言律诗(律诗),悲凉(意思接近即可) 20.【答案示例】①从“风尘荏苒音书绝”句可以看出,作者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没了联系。② 从“关塞萧条行路难”句可以看出,因关塞战争频发,归路荒凉艰难,有家难回,也象征这作者仕途的艰 难。③从“已忍伶俜十年事”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的十年间,作者处于流离失所的境地。④从“强移栖 息一枝安”可以看出,作者暂依幕府,但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答对一点给2分。如 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 谋。做这么个参谋,每天天刚亮就得上班,直到夜晚才能下班。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下班后来不 及回家,只好长期住在府内。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为 别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
扣分为止) 【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析】对于文言断句类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语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 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8.(8 分)①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 记述。 ②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义蕴反而更狭小。 【考查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1)整句意思对得 1 分;“恨”、“里闬”、补充出“所”字结构的内容,各 1 分。 (2)整句意思对得 1 分;“惟务”、“征”(通假“证”)“验证”的意思、“故事”古今异义,各 1 分。 【参考译文】 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记述。我 承蒙您嘱咐为征君作传,这是我的文章仰仗所记人物来增加了分量,我岂敢不竭尽自己的心力。 你给我看的那些别人给孙征君写的论述,都没有抓住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写的,大致不超过三个方 面:有的详细记述他平生讲学所宣扬的宗旨以及师友相承渊源关系;有的逐条列举他一生仗义行侠的事迹; 有的极力称颂他弟子众多,国内向往仰慕他的人很多。这三个方面,都是征君细微的事迹。这三个方面写 得详细,征君一生立志的大事反而被淹没了。 古代明了作文规律的人,人物传记中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对称。 司马迁为陆贾作传,将陆贾给五个儿子分配奴婢财产等琐细的事情都写上去了。如果《萧相国世家》《曹 相国世家》中也逐条例举二人的政绩,那么文字即使增加十倍,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所以司马迁在《留 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留侯从容地和高祖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但(如果)不是关系到天下存 亡的大事,那么就不记载。”这就明确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如何处理虚实详略的标准。宋、元各史 书,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水账簿,使得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就是因为(作者)不懂得这一原理。 征君仗义行侠,除了营救杨涟、左光斗之事,其他的都是乡村里对自己的行为要求高的人能够努力做 到的。他的弟子门人众多,是因为他能够审度时势,正确估价自己,不敢像孔子、孟子那样拒绝孺悲、夷 之,是不得已的。至于他研究学问,他自己所写的书已说得很详细。所以这些我都没有写入传中,只是用 虚笔写了一个大略情况。从前欧阳修作《尹师鲁墓志》,以至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白。韩愈为李元宾作“墓 志铭”,至今还有人对他写得过于简略表示疑惑。李元宾年纪不到三十,德行还没有修成,功业也不显著, 而铭词中已说到:“才高于当世,而品行超过古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的这篇传公开后,一定会有人嫌我写得太简略,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 写得越详细,而义蕴反而更狭小。我现在把要详写的事迹写得简略,具体的事迹写得概括,而征君的真正 精神品格反而能够在文字之外表现出来,以后载入家谱,交送史官,千万不要用别人写的替换我这篇。只 有您明辨是非,不被一般人的言论所迷惑,是征君所信赖的人,对我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损害。如果还有别 的什么要商量讨论的,就请明确告诉我。 19.七言律诗(律诗),悲凉(意思接近即可) 20. 【答案示例】①从“风尘荏苒音书绝”句可以看出,作者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没了联系。② 从“关塞萧条行路难”句可以看出,因关塞战争频发,归路荒凉艰难,有家难回,也象征这作者仕途的艰 难。③从“已忍伶俜十年事”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的十年间,作者处于流离失所的境地。④从“强移栖 息一枝安”可以看出,作者暂依幕府,但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答对一点给 2 分。如 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 谋。做这么个参谋,每天天刚亮就得上班,直到夜晚才能下班。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下班后来不 及回家,只好长期住在府内。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为 别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
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理想难得实现,所以早在乾元二年 (759年),他就弃官不做,摆脱了“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的牢笼生活。这次作参谋,虽然并非出于 杜甫自愿,但为了“酬知己”,还是写了《东西两川论》,为严武出谋划策。但到幕府不久,就受到幕僚 们的嫉妒、诽谤和排挤,日子很不好过。因此,在《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里,他诉说了自己的苦况之后, 就请求严武把他从“龟触网”、“鸟窥笼”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这首《宿府》诗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 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 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 “清”“寒”,烘托心境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 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 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 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 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 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 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 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 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 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 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 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 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 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 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 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 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 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21.(2分)【答案示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分) 【考查点】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解析】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给分,因为它出自《孟子》而不是《论语》:答“邦有道 则知,邦无道则愚。”或“深则厉,浅则揭”等只给1分,因为缺少“怀才而藏”之意 22.(4分)【答案示例】①蘧伯玉能仕能藏,能进能退。(2分) ②蘧伯玉达权知变,具备了君子“三达德”中的“智”的品格。(2分) 【考查点】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参考翻译】孔子说:“好一个刚直不屈的史鱼!政治清明也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也像箭一样直。好一 个君子蘧伯玉!政治清明就岀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 23.(1)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而在萧墙之内也 (2)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5)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考査点】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 四、作文(60分) 参照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理想难得实现,所以早在乾元二年 (759 年),他就弃官不做,摆脱了“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的牢笼生活。这次作参谋,虽然并非出于 杜甫自愿,但为了“酬知己”,还是写了《东西两川论》,为严武出谋划策。但到幕府不久,就受到幕僚 们的嫉妒、诽谤和排挤,日子很不好过。因此,在《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里,他诉说了自己的苦况之后, 就请求严武把他从“龟触网”、“鸟窥笼”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这首《宿府》诗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 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 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 “清”“寒”,烘托心境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 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 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 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 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 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 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 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 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 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 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 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 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 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 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 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 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 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21.(2 分)【答案示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 分) 【考查点】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解析】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给分,因为它出自《孟子》而不是《论语》;答“邦有道 则知,邦无道则愚。”或“深则厉,浅则揭”等只给 1 分,因为缺少“怀才而藏”之意。 22.(4 分)【答案示例】①蘧伯玉能仕能藏,能进能退。(2 分) ②蘧伯玉达权知变,具备了君子“三达德”中的“智”的品格。(2 分) 【考查点】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参考翻译】孔子说:“好一个刚直不屈的史鱼!政治清明也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也像箭一样直。好一 个君子蘧伯玉!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 23.(1)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而在萧墙之内也 (2)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5)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考查点】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 四、作文(60 分) 参照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