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户牖(yu) 汲水(j) 正襟危坐(jng) 暴戾恣睢(zi) B.长沮(j) 荷担(he) 情不自禁(j) 惊风乱飐(shan) C.沂水(y) 数罟(cu 量体裁衣(lang)叱咤风云(cha) D.盗跖(zhi) 粢盛(z) 屏息以待(bing)熙熙攘攘(r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犒赏斡旋 三脚架 一诺千斤 B.荫蔽通涨 座右铭 坐而论道 C.邦交搏弈 股份制 放浪形骸 D.翔实寒暄 发祥地 自出机杼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还能在精神上“净化”自己,实在 是难能可贵。 B.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日前表示,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资本市场的崛 起和上市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 C.既然事情己经过去,我们再去怨天尤人,实在是于事无补,倒不如总结一下经验,坦坦 荡荡地面对未来 D.每年的舂晩都有一些精彩的歌舞节目,演员的服装尽显华丽,他们个个长袖善舞,让台 下的观众赞叹不己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的“新国八条”措施,在限购、价格控制、信贷、税收等环 节进一步加码,且行政干预力度进一步扩大 B.“一票难求”促使众多在沿海务工的农民工以结伴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摩托车返乡”大 军从沿海涌向内陆,踏上漫漫回乡路 C.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多种生活必须品价格迅速上涨,这就加大了中低收入者特别 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 D.备受关注的翻拍电影《奋斗》4月2日上映至今票房平平,“米莱”一角的消失似乎成为 众多影迷对电影版《奋斗》不感兴趣的最大原因 5.下列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只要我们好好珍惜生命的给予,并不断用心 去打造,就能拥有生命的芬芳。 ①只因上帝特别喜爱某些人的芬芳 ②所以才对他咬得特别重 ③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少 ④上帝给了他残缺的肢体 ⑤却让他拥有了一个芳香的心灵⑥霍金就是这样一只苹果 A.⑥④⑤①②③B.③①②⑥④⑤C.①②③⑥④⑤D.①②⑥④⑤③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斯梅拉达躲在巴黎圣母院避难,想见弗比斯而不得,迁怒到加西莫多身上。加西莫多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户牖.(yŏu) 汲.水(jí) 正襟.危坐(jīng) 暴戾恣.睢(zì) B.长沮.(jŭ) 荷.担(hè) 情.不自禁(jīn) 惊风乱飐.(shān) C.沂.水(yí) 数.罟(cù) 量.体裁衣(liáng) 叱咤.风云(chà) D.盗跖.(zhí) 粢.盛(zī) 屏.息以待(bĭng) 熙熙攘.攘(ră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犒赏 斡旋 三脚架 一诺千斤 B.荫蔽 通涨 座右铭 坐而论道 C.邦交 搏弈 股份制 放浪形骸 D.翔实 寒暄 发祥地 自出机杼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还能在精神上“净化”自己,实在 是难能可贵 ....。 B.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烔日前表示,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资本市场的崛 起和上市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 ....。 C.既然事情已经过去,我们再去怨天尤人 ....,实在是于事无补,倒不如总结一下经验,坦坦 荡荡地面对未来。 D.每年的春晚都有一些精彩的歌舞节目,演员的服装尽显华丽,他们个个长袖善舞 ....,让台 下的观众赞叹不己。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的“新国八条”措施,在限购、价格控制、信贷、税收等环 节进一步加码,且行政干预力度进一步扩大。 B.“一票难求”促使众多在沿海务工的农民工以结伴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摩托车返乡”大 军从沿海涌向内陆,踏上漫漫回乡路。 C.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多种生活必须品价格迅速上涨,这就加大了中低收入者特别 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 D.备受关注的翻拍电影《奋斗》4 月 2 日上映至今票房平平,“米莱”一角的消失似乎成为 众多影迷对电影版《奋斗》不感兴趣的最大原因。 5.下列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 。 , , 。 ,只要我们好好珍惜生命的给予,并不断用心 去打造,就能拥有生命的芬芳。 ①只因上帝特别喜爱某些人的芬芳 ②所以才对他咬得特别重 ③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少 ④上帝给了他残缺的肢体 ⑤却让他拥有了一个芳香的心灵 ⑥霍金就是这样一只苹果 A.⑥④⑤①②③ B.③①②⑥④⑤ C.①②③⑥④⑤ D.①②⑥④⑤③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斯梅拉达躲在巴黎圣母院避难,想见弗比斯而不得,迁怒到加西莫多身上。加西莫多
想让她醒悟,在夜晚唱忧伤而又古怪的歌曲。一天清晨,他在窗台上放了两瓶花。一个 是水晶瓶晶莹剔透,非常耀眼,但有裂缝,里面的花早已枯萎。一个是陶罐非常粗糙 但里面贮满了水,罐里的花娇艳欲滴。可爱斯梅拉达却整天把那枯萎的花抱在怀里。(《巴 黎圣母院》 B.学潮平息后,觉民觉得在家里寂寞无聊,于是写起了日记,记录下了祖父让他学诗文的 愚顽、嫂子瑞珏的贤惠善良、对单纯的琴表达爱意、大哥成天陪人打牌、二哥成天到姑 母家教琴英文。他抱怨生活,觉得是在浪费青春,于是决心一定要反抗。(《家》 C.曹操攻下徐州后,欲取下邳,关羽兵败后被围在一座土山上。曹操派人劝降,关羽提出 三个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一旦有了刘备 的消息,不管千里万里,马上辞去。曹操应允。(《三国演义》) D.堂吉诃德前往参加萨拉果萨城比武的途中遇到了拿他们寻开心的公爵夫妇,公爵把桑丘 派到自己属下一个小镇当“海岛”总督,尽管桑丘把小镇“海岛”治理得井井有条,他 们二人还是受尽公爵的残酷捉弄,几乎丧命。(《堂吉诃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孔子之前,上古暨三代的宗教礼乐传统,经过周公制礼作乐的制度化、政治化改造 以后,这一作为周代宗法社会等级规范的礼乐制度,便已初具伦理学意义。西周时期的礼乐 伦理化,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推行敬德宗孝等伦理观念的贵族教育,以培养有道德的统治者 利于姬周统治。从孔子开始,将西周礼乐教化的伦理内容扩大到人伦关系的各个方面,而且 提出“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思想,将西周以来礼乐演变的主流由礼乐政治化转向为礼乐的 伦理化,从而使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礼乐观构成了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中心。 在孔子等原始儒家看来,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就必须要经过礼乐熏 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礼乐诗舞浑然一体的潜移默化中,让人在各种人伦关 系和社会场合中体味、首肯人之成其为人之本然,进而以这种道德自觉认同现实伦理。具体 说来,就是首先要在人伦社会的大网络中,找清个体所处的位置与所扮演的特定角色;紧跟 着是通过礼教、乐教等,习染先在于个体的社会所包括的各种人伦关系及由之所赋予个体的 各种人之应然,后者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各种外在的行为规范“礼”;接着,在礼乐的长期 潜移默化下,将社会所赋予的这种人之应然言行内化为道德伦理的自觉意识乃至伦理习性的 自然养成;最后,各种人之应然的行为规范“礼”最终达成浑然一体的人之本然的道德伦理 情感的“仁” 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孔子礼乐观,实质是使每个个体在平时礼乐的教化中,于芸芸众 生之中区别于自我而又调适于社会,自我与他人在对待与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中和谐相处 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各类人伦关系中,个人主体以自觉于自身的相应道德伦理,如 敬、宽、信、慈、孝、悌等,修养身心而又融洽社会。在以外在的“礼乐”养成个体的道德 心性或促成主体道德自省的同时,将世间的这些人伦关系及其相应伦理范畴,内化为个体的 道德伦理自觉意识乃至自身的生存需要,使礼乐最终符合人类成其为一个和谐社会统一体的 伦理要求与道德诉求 如此看来,道德伦理相比于以政治秩序为中心,对孔子礼乐思想来说,前者更具有先 在的优位性,且在孔子看来,依社会各成员的道德自觉而达成的社会伦理,涵盖甚或重新规 范了其特定领域的政治伦理。相比于“礼不下庶人”的礼乐文化传统,这种优位性更趋明显 例如,周公的传统礼乐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礼乐制度,为以姬姓各级贵族为代表的周 代统治者提供了政治准则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而孔子礼乐思想则将礼乐施用的对象扩充 为全社会成员,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在传统礼乐习染下,将外在的全社会各种对待的伦理关 系,潜移默化地内化为社会各成员的“仁者爱人〃的道德自省与“克己复礼〃的主体自觉
想让她醒悟,在夜晚唱忧伤而又古怪的歌曲。一天清晨,他在窗台上放了两瓶花。一个 是水晶瓶晶莹剔透,非常耀眼,但有裂缝,里面的花早已枯萎。一个是陶罐非常粗糙, 但里面贮满了水,罐里的花娇艳欲滴。可爱斯梅拉达却整天把那枯萎的花抱在怀里。(《巴 黎圣母院》 B.学潮平息后,觉民觉得在家里寂寞无聊,于是写起了日记,记录下了祖父让他学诗文的 愚顽、嫂子瑞珏的贤惠善良、对单纯的琴表达爱意、大哥成天陪人打牌、二哥成天到姑 母家教琴英文。他抱怨生活,觉得是在浪费青春,于是决心一定要反抗。(《家》) C.曹操攻下徐州后,欲取下邳,关羽兵败后被围在一座土山上。曹操派人劝降,关羽提出 三个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一旦有了刘备 的消息,不管千里万里,马上辞去。曹操应允。(《三国演义》) D.堂吉诃德前往参加萨拉果萨城比武的途中遇到了拿他们寻开心的公爵夫妇,公爵把桑丘 派到自己属下一个小镇当“海岛”总督,尽管桑丘把小镇“海岛”治理得井井有条,他 们二人还是受尽公爵的残酷捉弄,几乎丧命。(《堂吉诃德》)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在孔子之前,上古暨三代的宗教礼乐传统,经过周公制礼作乐的制度化、政治化改造 以后,这一作为周代宗法社会等级规范的礼乐制度,便已初具伦理学意义。西周时期的礼乐 伦理化,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推行敬德宗孝等伦理观念的贵族教育,以培养有道德的统治者 利于姬周统治。从孔子开始,将西周礼乐教化的伦理内容扩大到人伦关系的各个方面,而且 提出“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思想,将西周以来礼乐演变的主流由礼乐政治化转向为礼乐的 伦理化,从而使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礼乐观构成了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中心。 在孔子等原始儒家看来,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就必须要经过礼乐熏 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礼乐诗舞浑然一体的潜移默化中,让人在各种人伦关 系和社会场合中体味、首肯人之成其为人之本然,进而以这种道德自觉认同现实伦理。具体 说来,就是首先要在人伦社会的大网络中,找清个体所处的位置与所扮演的特定角色;紧跟 着是通过礼教、乐教等,习染先在于个体的社会所包括的各种人伦关系及由之所赋予个体的 各种人之应然,后者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各种外在的行为规范“礼”;接着,在礼乐的长期 潜移默化下,将社会所赋予的这种人之应然言行内化为道德伦理的自觉意识乃至伦理习性的 自然养成;最后,各种人之应然的行为规范“礼”最终达成浑然一体的人之本然的道德伦理 情感的“仁”。 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孔子礼乐观,实质是使每个个体在平时礼乐的教化中,于芸芸众 生之中区别于自我而又调适于社会,自我与他人在对待与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中和谐相处。 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各类人伦关系中,个人主体以自觉于自身的相应道德伦理,如 敬、宽、信、慈、孝、悌等,修养身心而又融洽社会。在以外在的“礼乐”养成个体的道德 心性或促成主体道德自省的同时,将世间的这些人伦关系及其相应伦理范畴,内化为个体的 道德伦理自觉意识乃至自身的生存需要,使礼乐最终符合人类成其为一个和谐社会统一体的 伦理要求与道德诉求。 如此看来,道德伦理相比于以政治秩序为中心,对孔子礼乐思想来说,前者更具有先 在的优位性,且在孔子看来,依社会各成员的道德自觉而达成的社会伦理,涵盖甚或重新规 范了其特定领域的政治伦理。相比于“礼不下庶人”的礼乐文化传统,这种优位性更趋明显: 例如,周公的传统礼乐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礼乐制度,为以姬姓各级贵族为代表的周 代统治者提供了政治准则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而孔子礼乐思想则将礼乐施用的对象扩充 为全社会成员,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在传统礼乐习染下,将外在的全社会各种对待的伦理关 系,潜移默化地内化为社会各成员的“仁者爱人”的道德自省与“克己复礼”的主体自觉
(摘编自闫春新《礼乐思想新探》) 7.下列对于“礼乐伦理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之前,上古暨三代的宗教礼乐传统,虽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礼乐伦理化,便已初 具伦理学意义。 B.从孔子开始,因为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思想,所以才将西周以来礼乐演 变的主流由礼乐政治化转向为礼乐的伦理化 C.礼乐伦理化就是通过礼乐的熏陶,让人在各种人伦关系和社会场合中明白人之为人的本 然,进而形成一种道德自觉 D.各种人之应然的行为规范“礼”最终达成浑然一体的人之本然的道德伦理情感的“仁” 礼乐伦理化才算基本实现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的礼乐伦理化,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施行贵族教育,以培养有道德的统治有利 于姬周统治。 B.存在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被赋予的各种“人之应然”,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各种外在行为 规范 C.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孔子礼乐观,实质是使礼乐最终符合人类成其为一个和谐社会统 体的伦理要求与道德诉求 D.相比于周公的传统礼乐文化,孔子礼乐思想更为重要的则是礼乐施用的对象扩充为全社 会成员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礼乐观之所以构成了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中心,就在于它完全改变 了西周的礼乐教化传统 B.孔子的礼乐思想,既需要外在的“礼乐”熏陶,又需要有内化的自觉意识。 C.相比于孔子之前的传统礼乐文化,孔子的礼乐思想在“礼下庶人”这方面,更能体现出 种优位性 D.在孔子看来,依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而达成的社会伦理,是比其特定领域的政治伦理要好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也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 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为道, 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 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 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夫欲利者必恶害,害者利之反也,反于所欲,焉得无恶。欲治 者必恶乱,乱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今取于 轻刑者,其恶乱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此非特无术也,又乃无行。是故决贤、不肖、愚 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朋主法揆治慼韭所揆坞所援炽煮 是洎死人也。刑盜,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 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若夫厚赏者 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 何疑于厚赏!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奸,何必于重哉?此不察于治者也 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奸尽止则
(摘编自闫春新《礼乐思想新探》) 7.下列对于“礼乐伦理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之前,上古暨三代的宗教礼乐传统,虽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礼乐伦理化,便已初 具伦理学意义。 B.从孔子开始,因为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思想,所以才将西周以来礼乐演 变的主流由礼乐政治化转向为礼乐的伦理化。 C.礼乐伦理化就是通过礼乐的熏陶,让人在各种人伦关系和社会场合中明白人之为人的本 然,进而形成一种道德自觉。 D.各种人之应然的行为规范“礼”最终达成浑然一体的人之本然的道德伦理情感的“仁”, 礼乐伦理化才算基本实现。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周时期的礼乐伦理化,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施行贵族教育,以培养有道德的统治有利 于姬周统治。 B.存在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被赋予的各种“人之应然”,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各种外在行为 规范“礼”。 C.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孔子礼乐观,实质是使礼乐最终符合人类成其为一个和谐社会统一 体的伦理要求与道德诉求。 D.相比于周公的传统礼乐文化,孔子礼乐思想更为重要的则是礼乐施用的对象扩充为全社 会成员。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礼乐观之所以构成了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中心,就在于它完全改变 了西周的礼乐教化传统。 B.孔子的礼乐思想,既需要外在的“礼乐”熏陶,又需要有内化的自觉意识。 C.相比于孔子之前的传统礼乐文化,孔子的礼乐思想在“礼下庶人”这方面,更能体现出 一种优位性。 D.在孔子看来,依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而达成的社会伦理,是比其特定领域的政治伦理要好的。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也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 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 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为道, 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 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 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夫欲利者必恶害,害者利之反也,反于所欲,焉得无恶。欲治 者必恶乱,乱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今取于 轻刑者,其恶乱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此非特无术也,又乃无行。是故决贤、不肖、愚、 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 是治死人也。刑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 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若夫厚赏者, 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 何疑于厚赏!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奸,何必于重哉?此不察于治者也。 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奸尽止则
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 奸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不 止也。故先圣有谚曰:“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 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是故轻罪者 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道也,非乱国也则设民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 (节选自《韩非子·六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犯军旅之难 犯:侵犯 B.明主之法,揆也 揆:淮则 C.又劝一国 劝:劝勉 D.故人易之也 易:轻视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忍以饥寒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是故欲治甚者 吾妻之美我者 C.欲治者奚疑于重刑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此不察于治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C.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D.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4分) (2)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4分) (3)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 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 奸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 止也。故先圣有谚曰:“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 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是故轻罪者, 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道也,非乱国也则设民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 (节选自《韩非子·六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犯.军旅之难 犯:侵犯 B.明主之法,揆.也 揆:准则 C.又劝.一国 劝:劝勉 D.故人易.之也 易:轻视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忍以.饥寒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是故欲治甚者. 吾妻之美我者. C.欲治者奚.疑于重刑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此不察于.治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B.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C.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D.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 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4 分) (2)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4 分) (3)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 也。(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采桑子 扁舟去作江南客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4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輓 ,其何以行之 哉?(《论语》) (2)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3)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王好战,请以 战喻》)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ε(《梦游天姥吟留 (5)五月渔郎相忆否? (周邦彦《苏幕遮》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 沉默的子弹周海亮 不过一束光,他就知道,生命不再属于自己 光暗淡,微弱,灰白,转瞬即逝。他正掬一捧水,水送至嘴边,光悄悄划过他的眼 他愣住,呆住,僵住,冻住,不敢蹲下,不敢趴下,不敢逃走,甚至,不敢呼吸。他知道那 是瞄准镜反射的光芒。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冷酷并且精确。 他能够想像瞄准镜后面的眼睛。眼睛扣上瞄准镜,他的眉心即刻与十字中心完美地重叠。 现在,草丛间隐藏的狙击手随时可以将手指轻轻一勾,让他在瞬间死去 甚至来不及挣扎,来不及惨叫。甚至来不及颤抖或者抽搐。他似乎看见子弹从草丛里蹿 出,冲开稀薄的空气,螺旋状飞行,将他的眉心剌出一个圆圆的小孔。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 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然冷峻的脸。 恐惧排山倒海,将他吞噬。他弯着腰,不敢动。 其实他有两个选择:其一,他一个鱼跃,扑向并且抓起旁边的步枪。填满子弹的步枪被 扔在两米以外,两米距离,半秒钟足矣。其二,他一个侧翻,滚向并且逃向与步枪相反的方 向。那里有一个茂盛的灌木丛,那些灌木或许可以救他。可是他没有动。他权衡很久,终于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4 分) 答: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4 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1)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輐, ,其何以行之 哉?(《论语》) (2)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3)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王好战,请以 战喻》) (4)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 别》) (5)五月渔郎相忆否? , 。(周邦彦《苏幕遮》)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19 题。 沉默的子弹 周海亮 不过一束光,他就知道,生命不再属于自己。 光暗淡,微弱,灰白,转瞬即逝。他正掬一捧水,水送至嘴边,光悄悄划过他的眼睛。 他愣住,呆住,僵住,冻住,不敢蹲下,不敢趴下,不敢逃走,甚至,不敢呼吸。他知道那 是瞄准镜反射的光芒。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冷酷并且精确。 他能够想像瞄准镜后面的眼睛。眼睛扣上瞄准镜,他的眉心即刻与十字中心完美地重叠。 现在,草丛间隐藏的狙击手随时可以将手指轻轻一勾,让他在瞬间死去。 甚至来不及挣扎,来不及惨叫。甚至来不及颤抖或者抽搐。他似乎看见子弹从草丛里蹿 出,冲开稀薄的空气,螺旋状飞行,将他的眉心刺出一个圆圆的小孔。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 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然冷峻的脸。 恐惧排山倒海,将他吞噬。他弯着腰,不敢动。 其实他有两个选择:其一,他一个鱼跃,扑向并且抓起旁边的步枪。填满子弹的步枪被 扔在两米以外,两米距离,半秒钟足矣。其二,他一个侧翻,滚向并且逃向与步枪相反的方 向。那里有一个茂盛的灌木丛,那些灌木或许可以救他。可是他没有动。他权衡很久,终于
放弃。他知道不可能成功一一他知道草丛里的狙击手绝不会给他任何机会一一这样的距离 瞎子也不会射偏 他在丛林里度过半个多月。半个多月时间里,他连睡觉都睁着眼睛。每一秒钟他都高度 警觉和戒备,头盔压得很低,手指扣紧扳机。他趴在河边的灌木丛里观察很久,直到确信这 里就像自家院子一样安全。然后他走出来,卸掉步枪,卸掉干粮,卸掉水壶,卸掉头盔。他 需要喝点水,吃点干粮。他需要让他的呼吸变得轻松。他需要让他的心脏正常跳动。他需要 将紧崩的神经,放松片刻。 于是他成为靶子,成为羊,成为猪,成为死去的士兵。百发百中的步枪近在咫尺,此 时却更显多余和滑稽。是的他仍然是兵,只不过他是死去的兵。暂时还活着的死去的兵。这 想法令他绝望和悲伤。 他不知道他们对峙了多久。一分钟?一小时?还是一个下午?他弓着身体,捧着两手 如同在向看不见的敌人讨求一片饼干或者一颗子弹。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 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似乎真是这样,一分钟、一小时或者一个下午,年 轻的兵在意念里被他的敌人射杀过多次。每一次他都闭了眼睛,每一次他都没有倒下。然枪 手的枪,迟迟没有响起 突然他很想坐一会儿。终是一死,为什么不能舒服一些呢?为什么不能早一些呢?甚 至,为什么不能试试运气呢?他慢慢放下双手,草丛不见动静:他慢慢往旁边挪一步,草丛 仍然不见动静;他一点一点蹲下,草丛还是不见动静。坐上石头的那一刻他流出眼泪一一滚 烫的石头带给他前所未有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枪手迟迟不肯将他射杀,这说明,或许,枪手根本不想将他射杀或者他根本不值得枪 手射杀。然他仍然不敢拾起步枪。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 他试探着抓起干粮袋,又试探着从干粮袋里拿出饼干。枪没有响。他从小河里掬起一捧水, 又试探着将那口水喝下。枪没有响。他笑了。他知道现在,只要不去碰枪,他完全可以从容 地离开。他向草丛举起两手,向一颗沉默的子弹举起两手。他高举两手退向岸边,又冲草丛 做一个滑稽可笑的鬼脸。他再一次看到那束光一—只有当瞄准镜轻轻晃动,那束光才会出现 他知道枪手被他逗笑 他转身,枪没有响。他将粮袋背到身上,枪没有响。他戴上头盔,枪没有响。他一步 步接近灌木从,枪没有响。他将一只脚踏进灌木丛,枪没有响。突然他认为该给潜伏的狙击 手留下一点东西——饼干、罐头、巧克力、烈性酒、钞票……什么都行。枪手放过他,等于 救下他 他毫无戒备地将手伸进怀里。枪响了。 (《百花园》2011年第8期) 16、简要赏析下面两句话。(4分) (1)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 然冷峻的脸
放弃。他知道不可能成功——他知道草丛里的狙击手绝不会给他任何机会——这样的距离, 瞎子也不会射偏. 他在丛林里度过半个多月。半个多月时间里,他连睡觉都睁着眼睛。每一秒钟他都高度 警觉和戒备,头盔压得很低,手指扣紧扳机。他趴在河边的灌木丛里观察很久,直到确信这 里就像自家院子一样安全。然后他走出来,缷掉步枪,缷掉干粮,缷掉水壶,缷掉头盔。他 需要喝点水,吃点干粮。他需要让他的呼吸变得轻松。他需要让他的心脏正常跳动。他需要 将紧崩的神经,放松片刻。 于是他成为靶子,成为羊,成为猪,成为死去的士兵。百发百中的步枪近在咫尺,此 时却更显多余和滑稽。是的他仍然是兵,只不过他是死去的兵。暂时还活着的死去的兵。这 想法令他绝望和悲伤。 他不知道他们对峙了多久。一分钟?一小时?还是一个下午?他弓着身体,捧着两手, 如同在向看不见的敌人讨求一片饼干或者一颗子弹。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 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似乎真是这样,一分钟、一小时或者一个下午,年 轻的兵在意念里被他的敌人射杀过多次。每一次他都闭了眼睛,每一次他都没有倒下。然枪 手的枪,迟迟没有响起。 突然他很想坐一会儿。终是一死,为什么不能舒服一些呢?为什么不能早一些呢?甚 至,为什么不能试试运气呢?他慢慢放下双手,草丛不见动静;他慢慢往旁边挪一步,草丛 仍然不见动静;他一点一点蹲下,草丛还是不见动静。坐上石头的那一刻他流出眼泪——滚 烫的石头带给他前所未有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枪手迟迟不肯将他射杀,这说明,或许,枪手根本不想将他射杀或者他根本不值得枪 手射杀。然他仍然不敢拾起步枪。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 他试探着抓起干粮袋,又试探着从干粮袋里拿出饼干。枪没有响。他从小河里掬起一捧水, 又试探着将那口水喝下。枪没有响。他笑了。他知道现在,只要不去碰枪,他完全可以从容 地离开。他向草丛举起两手,向一颗沉默的子弹举起两手。他高举两手退向岸边,又冲草丛 做一个滑稽可笑的鬼脸。他再一次看到那束光——只有当瞄准镜轻轻晃动,那束光才会出现 ——他知道枪手被他逗笑。 他转身,枪没有响。他将粮袋背到身上,枪没有响。他戴上头盔,枪没有响。他一步 步接近灌木丛,枪没有响。他将一只脚踏进灌木丛,枪没有响。突然他认为该给潜伏的狙击 手留下一点东西——饼干、罐头、巧克力、烈性酒、钞票……什么都行。枪手放过他,等于 救下他。 他毫无戒备地将手伸进怀里。枪响了。 (《百花园》2011 年第 8 期) 16、简要赏析下面两句话。(4 分) (1)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 然冷峻的脸
(2)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 17、小说倒数第三段:“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这 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8、对于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枪响很好,也有人认为枪不必响。结合小说,谈谈你的 理解。(7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一束光划过他的眼睛,他就吓得愣住,呆住,僵住,冻住,不敢蹲下……可见他是一个 贪生怕死的人。 B.他在丛林里生活,觉得这里就像自家后院一样安全,说明他已经把丛林当成了自己的家。 C.小说两次提到他从小河里掬水喝,第一次心情紧张,第二次却很轻松,这是因为他开始 慢慢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D.小说描述他举起两手时,只说向“草丛”,向“一颗沉默的子弹”,并没有提到人,这里 暗含了一丝人性的温情。 E.小说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渲染战争的紧张气氛,刻画人物恐惧纠结的心理 十分精妙传神 、作文(65分) (15分) 一个人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就会难过,在心理学上这叫作“委屈”。生活 中人人都受到过委屈,这委屈来自上级领导、上司、老师、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同事、 朋友……你在生活中肯定也受到过委屈,现在就把你曾经受过的委屈写出来,一吐为快。要 求:(1)运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委屈。(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 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认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 乱天下也 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求物,故无弃物 要求:两则材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理解材料之后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成 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2)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 17、小说倒数第三段:“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这 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8、对于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枪响很好,也有人认为枪不必响。结合小说,谈谈你的 理解。(7 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一束光划过他的眼睛,他就吓得愣住,呆住,僵住,冻住,不敢蹲下……可见他是一个 贪生怕死的人。 B.他在丛林里生活,觉得这里就像自家后院一样安全,说明他已经把丛林当成了自己的家。 C.小说两次提到他从小河里掬水喝,第一次心情紧张,第二次却很轻松,这是因为他开始 慢慢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D.小说描述他举起两手时,只说向“草丛”,向“一颗沉默的子弹”,并没有提到人,这里 暗含了一丝人性的温情。 E.小说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渲染战争的紧张气氛,刻画人物恐惧纠结的心理, 十分精妙传神。 六、作文(65 分) 20、(15 分) 一个人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就会难过,在心理学上这叫作“委屈”。生活 中人人都受到过委屈,这委屈来自上级领导、上司、老师、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同事、 朋友……你在生活中肯定也受到过委屈,现在就把你曾经受过的委屈写出来,一吐为快。要 求:(1)运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委屈。(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 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 200 字。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孟子认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蓗,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 乱天下也。 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求物,故无弃物。 要求:两则材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理解材料之后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成 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 700 字
2013届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题卡 第Ⅰ卷(36分) 题号 101112 答案 第Ⅱ卷(114分) (12分) ①(4分) ②(4分) ③(4分 14、(8分) (1)(4分) (2)(4分) 15、(5选4)(8分) (1) (5)
2013 届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题卡 第Ⅰ卷(36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114 分) 13、(12 分) ①(4 分) ②(4 分) ③(4 分) 14、(8 分) (1)(4 分) (2)(4 分) 15、(5 选 4)(8 分) (1) (2) (3) (4) (5)
16、(4分) (2) 17、(6分) 18、(7分) 19、(4分)()() 20、(15分)(不少于200字)
16、(4 分) (1) (2) 17、(6 分) 18、(7 分) 19、(4 分)( )( ) 20、 (15 分)(不少于 200 字) 200
21.大作文(50分
21.大作文(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