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雅中学、江西省南昌二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测试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 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 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 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 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 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 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 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 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 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 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 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 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 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 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 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 “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 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 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 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 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 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 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 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 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 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 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 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 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
广东省广雅中学、江西省南昌二中 2017 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测试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 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 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 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 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 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 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 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 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 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 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 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 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 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 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 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 “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 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 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 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 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 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 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 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 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 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 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 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 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 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
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 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 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 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 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 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 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 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 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 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 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B.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 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C.《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 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D.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 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世界第一女记者一一法拉奇传 1929年,奧莉娅娜·法拉奇出生于佛罗伦萨,她成长于一个不苟言笑的、充满斗 士精神的家庭。父亲是坚定的意大利斗士,在二战期间积极反对墨索里尼的法西 斯政权。14岁那年,有一次当飞机投下炸弹的时候,地板和墙壁都开始晃动, 法拉奇和父亲躲藏在防空洞,由于太恐惧,法拉奇止不住啜泣起来。突然,父亲 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并一字一字说出一句话:“女孩不要哭,也不许哭!” 法拉奇性格坚韧顽强,这和父亲的教育密切相关。 法拉奇一直很感谢母亲托斯卡·法拉奇的激励。她多次回忆:“是妈妈,是妈妈 告诉我,甚至是哭着告诉我:‘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变成你丈夫和孩子们的奴隶 要学习,去看看整个世界,要学习! 法拉奇最喜欢的家人是大伯,这是她的第一位,或许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师。大伯 是一名记者,这对法拉奇走上记者之路影响重大。在奥莉娅娜的一生中,她都会
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 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 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 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 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 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 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 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 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 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 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B.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 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C.《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 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D.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 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世界第一女记者——法拉奇传 1929 年,奥莉娅娜•法拉奇出生于佛罗伦萨,她成长于一个不苟言笑的、充满斗 士精神的家庭。父亲是坚定的意大利斗士,在二战期间积极反对墨索里尼的法西 斯政权。14 岁那年,有一次当飞机投下炸弹的时候,地板和墙壁都开始晃动, 法拉奇和父亲躲藏在防空洞,由于太恐惧,法拉奇止不住啜泣起来。突然,父亲 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并一字一字说出一句话:“女孩不要哭,也不许哭!”。 法拉奇性格坚韧顽强,这和父亲的教育密切相关。 法拉奇一直很感谢母亲托斯卡•法拉奇的激励。她多次回忆:“是妈妈,是妈妈 告诉我,甚至是哭着告诉我:‘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变成你丈夫和孩子们的奴隶! 要学习,去看看整个世界,要学习!’” 法拉奇最喜欢的家人是大伯,这是她的第一位,或许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师。大伯 是一名记者,这对法拉奇走上记者之路影响重大。在奥莉娅娜的一生中,她都会
引述大伯的忠诫:“在记者这一职业中,一直回响着这样一条铁律:最重要的是, 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厌烦!” 受大伯此语的影响,后来法拉奇放弃研习已久的医学专业拿起了笔,从此写作成 了她终身酷爱之事,尤其是在她曾采访过并深深挚爱的伴侣、希腊抵抗运动英雄」 反对强权的斗士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于34岁死于车祸后 她亲历了二战,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作为记者,法拉奇的提问 表现了一种唯其所有的犀利风格,她用语率直、尖锐、咄咄逼人,轰炸般的盘问 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挑衅”,这种风格令全世界为之叫好,却令“大人物”害怕 她与全球六十多位国家政要的激烈交锋,曾令基辛格尴尬、令卡扎菲失言、令沙 龙狂怒、令梅厄夫人敞开心扉 l961年记者扎特琳采访法拉奇,说很多人说她卑鄙、凶狠。她睁大画着浓 妆的眼睛,抚了一下头发后,摆出一副清白的样子说:“凶狠是什么意思?说出 实情?我觉得我很和蔼。采访一个人时我总是尽力挖出他最好的一面。好比画画 的时候我尽力画他好看的地方。”扎特琳说也许她有时画了一幅不够公正的、负 面的画像。她回答说:“那不是我的错,那就是他最好的一面 有一种美德在她身上熠熠生辉,她对强权有着天然的憎恶和反叛,她似乎永 远不知道什么叫做服从。她说:“在夏娃摘苹果那一天诞生的,并非罪恶:那- 天,诞生的是一种被称为不服从的光辉美德。”法拉奇代表了当今媒体所欠缺的 东西一一把真相告诉权力的勇气 1967年她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非常出色。她报道了自己所处 时代的多次重大冲突,足迹遍布拉美、黎巴嫩、越南和科威特。她就像一个无畏 的战士一样,在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奋勇前进。 法拉奇罹患癌症多年后,于2006年9月14日夜间在佛罗伦萨结束了她77 年的传奇人生。她的去世在意大利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纳波 里塔诺致信其家属,对意大利失去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就卓著的作 家”表示哀悼,前总统钱皮称颂法拉奇的一生是“勇敢、战斗和榜样的一生” (摘编自《中国青年杂志》和“百度百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她在文学创作中几乎从未把文学与新闻分离,始终坚持反映矛盾交织的社 会现实,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体味。一些人认为她是一个“直面历史的伟大记 者”和“以行为去实践心中理想”的作家。批判者指斥她“蛮横无理和傲慢”, 称其文风“夸张”“浮华”,有强烈的“自我表现主义” ②“9·11”事件后不久,法拉奇在意大利的《晚邮报》上发表了文章,措辞 强烈地攻击伊斯兰教。这篇文章后来扩展成书,题为“愤怒与骄傲”,称伊斯兰 文明是“一种野蛮落后的文化”。她的一些说法令西方媒体也感到失之偏颇。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二战”亲历者的法拉奇,在父亲的耳光和“女孩不要哭”的呵斥 下,逐渐变得坚韧顽强,充满斗士精神 B.作为年轻少女的法拉奇,在母亲“不要像我这样”哭诉的激励下,热爱 学习,充满理想抱负,大胆放眼世界。 C.作为人生选择者的法拉奇,在大伯“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厌烦”的忠诚 下,弃医执笔,担当责任,犀利审视世界。 D.作为无畏战士的法拉奇,而对强权和铁腕,毫不畏惧,绝不服从;面对 战乱和冲突,她奋勇向前,报道真相
引述大伯的忠诫:“在记者这一职业中,一直回响着这样一条铁律:最重要的是, 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厌烦!” 受大伯此语的影响,后来法拉奇放弃研习已久的医学专业拿起了笔,从此写作成 了她终身酷爱之事,尤其是在她曾采访过并深深挚爱的伴侣、希腊抵抗运动英雄、 反对强权的斗士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于 34 岁死于车祸后。 她亲历了二战,1950 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作为记者,法拉奇的提问 表现了一种唯其所有的犀利风格,她用语率直、尖锐、咄咄逼人,轰炸般的盘问 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挑衅”,这种风格令全世界为之叫好,却令“大人物”害怕。 她与全球六十多位国家政要的激烈交锋,曾令基辛格尴尬、令卡扎菲失言、令沙 龙狂怒、令梅厄夫人敞开心扉…… 1961 年记者扎特琳采访法拉奇,说很多人说她卑鄙、凶狠。她睁大画着浓 妆的眼睛,抚了一下头发后,摆出一副清白的样子说:“凶狠是什么意思?说出 实情?我觉得我很和蔼。采访一个人时我总是尽力挖出他最好的一面。好比画画 的时候我尽力画他好看的地方。”扎特琳说也许她有时画了一幅不够公正的、负 面的画像。她回答说:“那不是我的错,那就是他最好的一面。” 有一种美德在她身上熠熠生辉,她对强权有着天然的憎恶和反叛,她似乎永 远不知道什么叫做服从。她说:“在夏娃摘苹果那一天诞生的,并非罪恶;那一 天,诞生的是一种被称为不服从的光辉美德。”法拉奇代表了当今媒体所欠缺的 东西——把真相告诉权力的勇气。 1967 年她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非常出色。她报道了自己所处 时代的多次重大冲突,足迹遍布拉美、黎巴嫩、越南和科威特。她就像一个无畏 的战士一样,在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奋勇前进。 法拉奇罹患癌症多年后,于 2006 年 9 月 14 日夜间在佛罗伦萨结束了她 77 年的传奇人生。她的去世在意大利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纳波 里塔诺致信其家属,对意大利失去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就卓著的作 家”表示哀悼,前总统钱皮称颂法拉奇的一生是“勇敢、战斗和榜样的一生”。 (摘编自《中国青年杂志》和“百度百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她在文学创作中几乎从未把文学与新闻分离,始终坚持反映矛盾交织的社 会现实,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体味。一些人认为她是一个“直面历史的伟大记 者”和“以行为去实践心中理想”的作家。批判者指斥她“蛮横无理和傲慢”, 称其文风“夸张”“浮华”,有强烈的“自我表现主义”。 ②“9•11”事件后不久,法拉奇在意大利的《晚邮报》上发表了文章,措辞 强烈地攻击伊斯兰教。这篇文章后来扩展成书,题为“愤怒与骄傲”,称伊斯兰 文明是“一种野蛮落后的文化”。她的一些说法令西方媒体也感到失之偏颇。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二战”亲历者的法拉奇,在父亲的耳光和“女孩不要哭”的呵斥 下,逐渐变得坚韧顽强,充满斗士精神。 B.作为年轻少女的法拉奇,在母亲“不要像我这样”哭诉的激励下,热爱 学习,充满理想抱负,大胆放眼世界。 C.作为人生选择者的法拉奇,在大伯“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厌烦”的忠诚 下,弃医执笔,担当责任,犀利审视世界。 D.作为无畏战士的法拉奇,而对强权和铁腕,毫不畏惧,绝不服从;面对 战乱和冲突,她奋勇向前,报道真相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而她把写作当成终酷爱之事的引 路人确是深深挚爱的伴侣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 B.很多人说法拉奇卑鄙、凶狠,这的确损害了她的“清白”,因为她是一 个追求真理的记者,已经展现了采访对象“最好的一面” C.法拉奇对强权有着天然的憎恶和反叛,她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服从。她 经历不凡,曾亲历二战,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 人》周刊战地记者。 D.意大利总统纳波里塔诺对失去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就卓著的 作家”表示哀悼,他对法拉奇的评价还是公允的 E.法拉奇一生充满传奇,她勇敢,敢于战斗,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 但对伊斯兰文化的攻击则有失偏颇。 6.关于法拉奇在文学创作中几乎从未将文学与新闻分离的问题,评论界众说纷 纭,请结合材料与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 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 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作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 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 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 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 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温温的裤 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 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 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 的事一样“哦”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 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 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 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痛。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 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 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 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 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 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 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而她把写作当成终酷爱之事的引 路人确是深深挚爱的伴侣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 B.很多人说法拉奇卑鄙、凶狠,这的确损害了她的“清白”,因为她是一 个追求真理的记者,已经展现了采访对象“最好的一面”。 C.法拉奇对强权有着天然的憎恶和反叛,她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服从。她 经历不凡,曾亲历二战,1950 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 年开始任《欧洲 人》周刊战地记者。 D.意大利总统纳波里塔诺对失去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就卓著的 作家”表示哀悼,他对法拉奇的评价还是公允的。 E.法拉奇一生充满传奇,她勇敢,敢于战斗,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 但对伊斯兰文化的攻击则有失偏颇。 6.关于法拉奇在文学创作中几乎从未将文学与新闻分离的问题,评论界众说纷 纭,请结合材料与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 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 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 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 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 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 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温温的裤 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 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 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 的事一样“哦”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 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 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 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痛。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 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 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 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 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 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 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 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 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 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 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 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 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 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 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 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 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 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 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 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 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 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儿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希望。 B.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 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C.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 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 思 D.小说有主次两条线索,主线是马小菊在家中照顾婆婆,次线是向午在城 里出轨被骗;两条线索同时发展,最后随着向午落魄归家而相互交织。 E.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 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 8.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分) 9.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 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 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 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 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 “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 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 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 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 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 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 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 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 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 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 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儿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希望。 B.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 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C.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 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 思。 D.小说有主次两条线索,主线是马小菊在家中照顾婆婆,次线是向午在城 里出轨被骗;两条线索同时发展,最后随着向午落魄归家而相互交织。 E.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 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 8.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 分) 9.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 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 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 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 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 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 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 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 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 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 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 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 历二年,复拜风阁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 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 相也 B.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 宰相也/ C.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 宰相也/ D.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 相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 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 B.上古时长度单位产生很早,例如寸、咫、尺、丈、寻、常、豆、仞等 都是长度单位。在周制中,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C.“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 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D.“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 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甫、尊、令、贤、仁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 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武则天曾拿出梨花来问宰臣是何种祥瑞之 兆,只有景俭认为不是祥瑞,提醒武则天可能是政令有失,得到武则天赞扬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 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 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 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 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 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 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 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 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 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 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 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 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 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 相也/ B.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 宰相也/ C.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 宰相也/ D.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 相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 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 B.上古时长度单位产生很早,例如寸、咫、尺、丈、寻、常、豆、仞等 都是长度单位。在周制中,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C.“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 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D.“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 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甫、尊、令、贤、仁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 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武则天曾拿出梨花来问宰臣是何种祥瑞之 兆,只有景俭认为不是祥瑞,提醒武则天可能是政令有失,得到武则天赞扬
C.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外族入侵,国土沦丧,驻守将领都受到牵连 将要获罪。景俭认为他们是形势所迫,应该得到宽宥,所幸建议被采纳 D.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 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晨俭审案,财可以活下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 此类耶。(5分) (2)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 益州司马折威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 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 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 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 机的孟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 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 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 赶着去走娘家。 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 自得的心情。 15.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 不可逾越的诗句是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锐意改革 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句既写景又写事,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登上凌云山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 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C.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外族入侵,国土沦丧,驻守将领都受到牵连 将要获罪。景俭认为他们是形势所迫,应该得到宽宥,所幸建议被采纳。 D.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 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晨俭审案,财可以活下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 此类耶。(5 分) (2)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 益州司马折威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 14-15 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 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 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 42 岁。②外家: 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 机的孟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 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 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 赶着去走娘家。 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 自得的心情。 15.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 不可逾越的诗句是:“ , 。”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锐意改革 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一句既写景又写事,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登上凌云山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 远方,真有—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2016年第一季 度,华为、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③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 动于衷”,才能惟妙惟肖,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④陈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民俗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亲临第一线 调查研究,苦心孤诣,其精神令人感佩 ⑤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 下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⑥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 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市场上的各种品牌评定,不得借机收取相关参评企业的任何费用, 以及开展其他与评定有关的盈利性活动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 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当前家庭教育有淡化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孩子太 多时间,留给家庭教育的时间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D.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个贫困户能够掌握一两门种植或养殖技 术,在增收的同时也能增智,这是文化扶贫的重要手段。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果说民族振兴的壮丽景观,①我们在国际竞争的长跑队伍中逐渐 追赶上第一方阵,给了我们文化自信以充足的现实理由,②源远流长的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以悠久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赋予我们的文 化以深厚底蕴和坚忍定力。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在不懈奋斗的漫漫旅程中 积累了事富智慧和鉴毅精神。这④为我们今天理解、接受和消化世界各民 族文化,练就了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才干,⑤赋予我们深广视野和过人睿 识,⑥以纵横捭阖的手段和沉着从容的心态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 ①②④|⑤间 标志着那么却「/并更 如果说而且就不但也还 C意味着那么则不仅更 D就是说/也如果那么则 ①②③④⑤⑥ A标志着那么却/并更 B如果说而且就不但也还 C意味着那么则不仅更/ D就是说/也如果那么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 吃粗粮有益健康。”过去,①,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 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③
②随着 4G 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 2016 年第一季 度,华为、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③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 “动于衷”,才能惟妙惟肖,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④陈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民俗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亲临第一线 调查研究,苦心孤诣,其精神令人感佩。 ⑤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 下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⑥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 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对于市场上的各种品牌评定,不得借机收取相关参评企业的任何费用, 以及开展其他与评定有关的盈利性活动。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 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当前家庭教育有淡化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孩子太 多时间,留给家庭教育的时间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D.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个贫困户能够掌握一两门种植或养殖技 术,在增收的同时也能增智,这是文化扶贫的重要手段。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如果说民族振兴的壮丽景观, ① 我们在国际竞争的长跑队伍中逐渐 追赶上第一方阵,给了我们文化自信以充足的现实理由, ② 源远流长的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 以悠久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赋予我们的文 化以深厚底蕴和坚忍定力。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在不懈奋斗的漫漫旅程中, 积累了事富智慧和鉴毅精神。这 ④ 为我们今天理解、接受和消化世界各民 族文化,练就了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才干, ⑤ 赋予我们深广视野和过人睿 识, ⑥ 以纵横捭阖的手段和沉着从容的心态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标志着那么却 / 并 更 B 如果说而且就不但 也 还 C 意味着那么则不仅 更 / D 就是说 / 也如果那么则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标志着 那么 却 / 并 更 B 如果说 而且 就 不但 也 还 C 意味着 那么 则 不仅 更 / D 就是说 / 也 如果 那么 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在 1970 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 吃粗粮有益健康。”过去, ① ,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 非营养成分。营养学家认为租纤维吃多了, ② ,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 直至 1970 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 ③
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 适用,因而将这一名词废弃,改称膳食纤维 21.阅读下面一幅漫画,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6分) (1)寓 意 (4分, 60字以内) (2)标 题 (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7月8日,英国19岁的女孩史密斯在吃午餐时将一根薯条喂给 只鸽子,然而过了一会,一个议会工作人员走过来以乱抛垃圾为由给他开了25 英镑的罚单。史密斯说,鸽子已经将薯条吃完,现在地上并没有垃圾了,拒付罚 款。然而,11月3日,史密斯收到一封法院的传唤信,上面说她乱丢垃圾的行 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第87条,而且罚款的数额已经升到100英镑。史密斯说 无法理解自己竟然因一个善举而被罚。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1.A(“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在文中没有依据。) 2.B(“所有人”错,文本中说的是“大部分人”。) 3.D(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 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 4.A(原文第1段中“并一字一字说出一句话:‘女孩不要哭,也不许哭! 这句话,表明法拉奇的父亲说话的语气是沉着坚定的,并不是呵斥的。) 5.DE(A.“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不准确,大伯对她的影 响主要在职业选择上,而其父亲和母亲对其影响主要在思想性格形成上,还有伴 侣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对她写作的影响,因此很难说大伯影响最深。B.因果分 析不当,其中“展现了采访对象‘最好的一面’”只是法拉奇的自我认识。C.原 文在“永远”前还有“似乎”一词作限制。)
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 适用,因而将这一名词废弃,改称膳食纤维。 21.阅读下面一幅漫画,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6 分) (1)寓 意: (4 分, 60 字以内) (2)标 题: (2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2016 年 7 月 8 日,英国 19 岁的女孩史密斯在吃午餐时将一根薯条喂给一 只鸽子,然而过了一会,一个议会工作人员走过来以乱抛垃圾为由给他开了 25 英镑的罚单。史密斯说,鸽子已经将薯条吃完,现在地上并没有垃圾了,拒付罚 款。然而,11 月 3 日,史密斯收到一封法院的传唤信,上面说她乱丢垃圾的行 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第 87 条,而且罚款的数额已经升到 100 英镑。史密斯说, 无法理解自己竟然因一个善举而被罚。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1.A(“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在文中没有依据。) 2.B(“所有人”错,文本中说的是“大部分人”。) 3.D(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 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 4.A(原文第 1 段中“并一字一字说出一句话:‘女孩不要哭,也不许哭!’” 这句话,表明法拉奇的父亲说话的语气是沉着坚定的,并不是呵斥的。) 5.DE(A.“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不准确,大伯对她的影 响主要在职业选择上,而其父亲和母亲对其影响主要在思想性格形成上,还有伴 侣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对她写作的影响,因此很难说大伯影响最深。B.因果分 析不当,其中“展现了采访对象‘最好的一面’”只是法拉奇的自我认识。C.原 文在“永远”前还有“似乎”一词作限制。)
6.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是一个历史的命题,而历史上的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与 新闻没有分离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拉奇活着时被一些人认为是一个“直面历 史的伟大记者”和“以行为去实践心中理想”的作家,就是对这一命题的最好注 解,其去世后被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纳波里塔诺称颂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 就卓著的作家”,更是最有力的最权威的证明。文学与新闻本来就是相融相生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脱离新闻的生活性和真实性也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同脍炙人口的西方古典文学《荷马史诗》,又如家喻户晓的司马迁《史记》 更不用说世界文学经典《红楼梦》脱胎于“明珠的家事”。事实上,新闻与文学 之间的关系就像花园里的交叉小径,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镶嵌着鹅 卵石,有的地方夯实着泥土,有的地方双边花团锦簇,有的地方上面枝丫横生 总之,路与路错综复杂,相互粘连,密不可分。只是要强调一点:文学离不开新 闻的真实,新闻不能脱胎于文学的虚构。(有明确观点给1分,结合材料给2 分,联系生活实际给1分,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给1分。) 7.CD(A“不抱希望”“非常平静地接受了丈夫出轨的事实”错,B“体现了善 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错,E“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太绝对)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8.①善良孝顺。在丈夫有外遇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毫无怨言 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表现了善良和孝顺的本性。②坚强隐忍。面对丈夫的出轨 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用柔 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出坚强隐忍的一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设置背景,渲染氛围。“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 通过反复描写“下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②烘托人物 复杂的内心世界。面对向午的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 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作者借下雨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刻 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下雨”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密切关联,起到了推 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④深化小说主题。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婚姻中的“雨 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雨季”,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以上4 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4.A(原文第1段中“并一字一字说出一句话:t女孩不要哭,也不许哭!,,, 这句话,表明法拉奇的 父亲说话的语气是沉着坚定的,并不是呵斥的。) 5.DE(A.“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不准确,大伯对她的影 响主要在职业选择上,而 其父亲和母亲对其影响主要在思想性格形成上,还有伴侣阿莱科斯·帕纳 古利斯对她写作的影响, 因此很难说大伯影响最深。B.因果分析不当,其中“展现了采访对象.最 好的一面,”只是法拉奇 的自我认识。C.原文在“永远”前还有“似乎”一词作限制。) 6.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是一个历史的命题,而历史上的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与新 闻没有分离也是一个不
6.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是一个历史的命题,而历史上的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与 新闻没有分离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拉奇活着时被一些人认为是一个“直面历 史的伟大记者”和“以行为去实践心中理想”的作家,就是对这一命题的最好注 解,其去世后被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纳波里塔诺称颂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 就卓著的作家”,更是最有力的最权威的证明。文学与新闻本来就是相融相生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脱离新闻的生活性和真实性也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同脍炙人口的西方古典文学《荷马史诗》,又如家喻户晓的司马迁《史记》, 更不用说世界文学经典《红楼梦》脱胎于“明珠的家事”。事实上,新闻与文学 之间的关系就像花园里的交叉小径,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镶嵌着鹅 卵石,有的地方夯实着泥土,有的地方双边花团锦簇,有的地方上面枝丫横生。 总之,路与路错综复杂,相互粘连,密不可分。只是要强调一点:文学离不开新 闻的真实,新闻不能脱胎于文学的虚构。(有明确观点给 1 分,结合材料给 2 分,联系生活实际给 1 分,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给 1 分。) 7.CD(A“不抱希望”“非常平静地接受了丈夫出轨的事实”错,B“体现了善 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错,E“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太绝对) (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 8.①善良孝顺。在丈夫有外遇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毫无怨言、 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表现了善良和孝顺的本性。②坚强隐忍。面对丈夫的出轨 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用柔 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出坚强隐忍的一面。(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设置背景,渲染氛围。“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 通过反复描写“下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②烘托人物 复杂的内心世界。面对向午的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 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作者借下雨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刻 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下雨”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密切关联,起到了推 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④深化小说主题。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婚姻中的“雨” 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雨季”,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以上 4 点,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 4.A(原文第 1 段中“并一字一字说出一句话:t 女孩不要哭,也不许哭!,,, 这句话,表明法拉奇的 父亲说话的语气是沉着坚定的,并不是呵斥的。) 5.DE (A.“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不准确,大伯对她的影 响主要在职业选择上,而 其父亲和母亲对其影响主要在思想性格形成上,还有伴侣阿莱科斯•帕纳 古利斯对她写作的影响, 因此很难说大伯影响最深。B.因果分析不当,其中“展现了采访对象.最 好的一面,”只是法拉奇 的自我认识。C.原文在“永远”前还有“似乎”一词作限制。) 6.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是一个历史的命题,而历史上的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与新 闻没有分离也是一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