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教学设计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215400)唐向林 教学目标: 1、发掘“家”“前方”的深层内涵,探究其生命意义。 2、了解人类生存状态的悲剧性,进而明确本文的人文关怀。 3、以悲天悯人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生活状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前方的深层内蕴。 、人类对精神家园的思考与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 记得在80年代,有一首歌叫《橄榄树》,是台湾歌唱家齐豫演唱的。这首歌曲以其 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意境曾经深深的打动过一代人 人类为什么要流浪?人类是否找到了他们梦中的橄榄树?人类梦中的橄榄树又到底 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将永远伴随着人类自身,直至终老。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摄影散文——《前方》,作者试图从哲学的高度来诠释人类渴望 前方的心理症结,可惜的是他虽然找到了人类的病症,却永远也不可能拿出医治的良药。 因为,人类的这个病如果彻底的医治好了,那么人类就真正的死了。 二、关于作者 曹文轩,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 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 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 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 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 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 曹文轩也许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可惜他留在了大学,做起了教授,搞 起了研究。不过一个学者和一个作家到底谁更有意义,这恐怕只有曹先生自己去回答了 三、本文体裁
1 《前方》教学设计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215400) 唐向林 教学目标: 1、发掘“家”“前方”的深层内涵,探究其生命意义。 2、了解人类生存状态的悲剧性,进而明确本文的人文关怀。 3、以悲天悯人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生活状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前方的深层内蕴。 2、人类对精神家园的思考与探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在 80 年代,有一首歌叫《橄榄树》,是台湾歌唱家齐豫演唱的。这首歌曲以其 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意境曾经深深的打动过一代人。 人类为什么要流浪?人类是否找到了他们梦中的橄榄树?人类梦中的橄榄树又到底 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将永远伴随着人类自身,直至终老。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摄影散文——《前方》,作者试图从哲学的高度来诠释人类渴望 前方的心理症结,可惜的是他虽然找到了人类的病症,却永远也不可能拿出医治的良药。 因为,人类的这个病如果彻底的医治好了,那么人类就真正的死了。 二、关于作者 曹文轩, 1954 年 1 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 20 年。1974 年 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 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 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 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 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曹文轩也许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可惜他留在了大学,做起了教授,搞 起了研究。不过一个学者和一个作家到底谁更有意义,这恐怕只有曹先生自己去回答了。 三、本文体裁
这篇散文从其文体来讲,应该叫“摄影散文”,这是一种兼有摄影和散文两类功能的 新兴文体,值得大家关注。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 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四、本文思路 既然是摄影散文,当然要从照片本身出发,大家看看文中哪些内容与照片有关 1、8、10、12节 撇开8、10两节,我们会发现,文章采用是从照片出发,中间联想到了许多东西,最 后又回到照片这一思路。 那么中间到底联想到了一些什么呢? 【提示: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路”在“家”与“前方”之间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纽带或者桥梁 “前方”仅仅是相对于“家”而言的。 于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 照片 路 前方 照片 五.课文研究 1、作者关于“家”的思考到哪一节? 2、关于“家” 无家 迁徙 前方 一—一外面的诱惑 有家 在家的无奈 前方的召唤 作者从人类祖先的如动物般的迁徙说到人类离家的种种原因,思考不能说不深刻、不 离家,流浪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内心的需求。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漂泊在异乡的路 上。最具典型的当数游侠诗人李白。他一生都在旅行,努力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 验之中,成了一个永不停步的流浪者。还有奇女子三毛,走遍千山万水,一生经历的是 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而冰心,最早也是作为一个远行者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关注
2 这篇散文从其文体来讲,应该叫“摄影散文”,这是一种兼有摄影和散文两类功能的 新兴文体,值得大家关注。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 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四、本文思路 既然是摄影散文,当然要从照片本身出发,大家看看文中哪些内容与照片有关。 1、8、10、12 节 撇开 8、10 两节,我们会发现,文章采用是从照片出发,中间联想到了许多东西,最 后又回到照片这一思路。 那么中间到底联想到了一些什么呢? 【提示: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家;路 “路”在“家”与“前方”之间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纽带或者桥梁。 “前方”仅仅是相对于“家”而言的。 于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 照片 家————路————前方 照片 五.课文研究 1、作者关于“家”的思考到哪一节? 2——7 节 2、关于“家” 无家————————————迁徙 家 前方 ———————————外面的诱惑 有家 ———————————在家的无奈 ———————————前方的召唤 作者从人类祖先的如动物般的迁徙说到人类离家的种种原因,思考不能说不深刻、不 周全。 离家,流浪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内心的需求。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漂泊在异乡的路 上。最具典型的当数游侠诗人李白。他一生都在旅行,努力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 验之中,成了一个永不停步的流浪者。还有奇女子三毛,走遍千山万水,一生经历的是一 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而冰心,最早也是作为一个远行者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家艾芜在不能行走,已接近生命终点时,内心仍在呼喊“妈妈,我还要去远行。”没有 比远行更销魂、很有诱惑的了。 3、关于“路 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路? 曹文轩不愧为“学者型作家”,喜好哲学,使他对人生有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在他 的许多作品中都坚持或者重视“悲悯情怀”,表现出了他的人文关怀,读起来有了更多的 深沉和厚重。文中写道“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显然,这里的“路”,并非实实在在的路,而是指人生之路。人来到世上,是命运所主使 思路:路——人生之路—一苦旅(照片、《围城》、丰子恺) 4、家园之思的深层内涵 接下来,作者从哲学层面来探讨人类精神状态的悲剧性。 这个“家”是个什么家 显然,这里的家,家园,并不是指“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精神的 归宿,精神的栖身之所。它是流浪者的一种沉甸甸的恋旧“回归”情绪。异乡体验与故乡 意识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相辅相成,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 品咂不尽。一颗心总是在漂泊与回归间沉浮与徘徊 作者总结了人类精神状态的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在作者这里得到了新的发掘: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 对自身心灵和精神的关照,是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这种追寻犹如对宗教的皈依,圣洁,虔 诚,庄重。人的精神的回归是漂泊的延续和结果。所以,《前方》表面上虽然是在写离家, 实质着眼于归家。因此,作者才能揭示人类精神状况的这三重悲剧: 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 家园和家乡” 、人无法回家 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作者在文中举到了崔颢的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知道,崔颢 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不算太远,为何会如此发问?因为“他想念的那个家,只是 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即使回了家,仍旧感到“无家可归” 这种体验少年离家的游子最为真切。宋之问《渡汉江》中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的句子。离家多年,思乡情切,一旦得归,理应更喜,然而诗人已经意识到,现实中的家 恐怕并不是心目中所构建的温馨的理想家园。作家孙犁曾在散文《老家》中,也有此种情 怀的感慨和抒发,他说,自己越来越思念家乡,越来越尊重家乡,然而却不愿再回去了
3 作家艾芜在不能行走,已接近生命终点时,内心仍在呼喊“妈妈,我还要去远行。”没有 比远行更销魂、很有诱惑的了。 3、关于“路” 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路? 曹文轩不愧为“学者型作家”,喜好哲学,使他对人生有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在他 的许多作品中都坚持或者重视“悲悯情怀”,表现出了他的人文关怀,读起来有了更多的 深沉和厚重。文中写道“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显然,这里的“路”,并非实实在在的路,而是指人生之路。人来到世上,是命运所主使 的。 思路:路——人生之路——苦旅(照片、《围城》、丰子恺) 4、家园之思的深层内涵 接下来,作者从哲学层面来探讨人类精神状态的悲剧性。 这个“家”是个什么家? 显然,这里的家,家园,并不是指“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精神的 归宿,精神的栖身之所。它是流浪者的一种沉甸甸的恋旧“回归”情绪。异乡体验与故乡 意识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相辅相成,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 品咂不尽。一颗心总是在漂泊与回归间沉浮与徘徊。 作者总结了人类精神状态的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在作者这里得到了新的发掘: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 对自身心灵和精神的关照,是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这种追寻犹如对宗教的皈依,圣洁,虔 诚,庄重。人的精神的回归是漂泊的延续和结果。所以,《前方》表面上虽然是在写离家, 实质着眼于归家。因此,作者才能揭示人类精神状况的这三重悲剧: 一、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 家园和家乡”; 二、人无法回家; 三、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作者在文中举到了崔颢的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知道,崔颢 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不算太远,为何会如此发问?因为“他想念的那个家,只是 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即使回了家,仍旧感到“无家可归”。 这种体验少年离家的游子最为真切。宋之问《渡汉江》中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的句子。离家多年,思乡情切,一旦得归,理应更喜,然而诗人已经意识到,现实中的家 恐怕并不是心目中所构建的温馨的理想家园。作家孙犁曾在散文《老家》中,也有此种情 怀的感慨和抒发,他说,自己越来越思念家乡,越来越尊重家乡,然而却不愿再回去了
回家乡去住,是不可能的了。一是家园已经没有亲人,二是村中和自己认识的老年人越来 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孙犁对老家的心理是复 杂的,矛盾的。他已明白的认识到,即使回了家,心灵仍旧在漂泊,没有归属感。 如今,生活的快节奏和瞬息万变,使人们忙于现实,很少关照内心,精神的活动和追 求被忽视,被冷漠,被挤压,被流放……使人们逐渐远离了率真与本真的天性,富足的物 质世界并不能弥补精神上的极度孤独和空虚,从而人的一生始终存在着的愿望就是还乡 寻找精神的家园。也有许多的文人在虚构着自己内心的家园,如陶渊明的“桃花源” 李乐薇的“空中楼阁”,琦君的“方寸田园”,他们都在找寻一方恬静的家园:适合心灵 散步,眼睛旅行,能安放疲惫的心灵。 六、总结 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宙斯罚他一次次把滚落山下的巨石推上山顶,西西弗斯在 这日复一日的悲壮宿命中获得挑战荒谬、战胜庸常的成就感,同样,人在离家,探求的过 程中有了精神追求,你的人生就与众不同!所以,作者揭示的悲剧性意义不是悲惨,不是 悲壮,而是崇高! 附:板书设计: 全文思路 照片 家一———路 前方 照片 “家”的思考 无家 迁徙 前方 外面的诱惑 有家 一在家的无奈 前方的召唤 “路”的思考 路——人生之路——苦旅(照片、《围城》、丰子恺)
4 回家乡去住,是不可能的了。一是家园已经没有亲人,二是村中和自己认识的老年人越来 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孙犁对老家的心理是复 杂的,矛盾的。他已明白的认识到,即使回了家,心灵仍旧在漂泊,没有归属感。 如今,生活的快节奏和瞬息万变,使人们忙于现实,很少关照内心,精神的活动和追 求被忽视,被冷漠,被挤压,被流放……使人们逐渐远离了率真与本真的天性,富足的物 质世界并不能弥补精神上的极度孤独和空虚,从而人的一生始终存在着的愿望就是还乡— —寻找精神的家园。也有许多的文人在虚构着自己内心的家园,如陶渊明的“桃花源”, 李乐薇的“空中楼阁”,琦君的“方寸田园”,他们都在找寻一方恬静的家园:适合心灵 散步,眼睛旅行,能安放疲惫的心灵。 六、总结 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宙斯罚他一次次把滚落山下的巨石推上山顶,西西弗斯在 这日复一日的悲壮宿命中获得挑战荒谬、战胜庸常的成就感,同样,人在离家,探求的过 程中有了精神追求,你的人生就与众不同!所以,作者揭示的悲剧性意义不是悲惨,不是 悲壮,而是崇高! 附:板书设计: 全文思路: 照片 家————路————前方 照片 “家”的思考: 无家————————————迁徙 家 前方 ———————————外面的诱惑 有家 ———————————在家的无奈 ———————————前方的召唤 “路”的思考: 路——人生之路——苦旅(照片、《围城》、丰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