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含山中学208年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过关测试 、现代文大阅读,两大题,共65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8分)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 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 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 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 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 “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 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 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 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 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 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 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 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晩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 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 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 小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 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 界,这就难兔有孤独的悲衷。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
1 安徽省含山中学 2008 年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过关测试 一、现代文大阅读,两大题,共 65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8 分)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 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 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 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 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 “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 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 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 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 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 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 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 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 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 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 小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 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 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衷。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 152 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
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 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 姓孙的女 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 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 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 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 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 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 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 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 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 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 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 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髙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 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 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 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 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节选自《十月》2003年第三期) 16.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分) 17.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9.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6分)
2 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 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 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 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 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 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 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 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 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 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 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 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 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 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 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 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 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 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节选自《十月》2003 年第三期) 16.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 分) 17.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4 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 分) 19.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6 分)
人是文化的沉淀 ①人到中年,越来越感觉到李泽厚先生“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实乃至理名言。 ②以我自己为例,青少年时期历经的家庭惨变,以及异常艰难的成长历程,使我对家乡充满了恐惧与 离弃感,成年以后最大的愿望之一竟是远离家乡。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文化归属问题,只知道自己 显然不是海派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产物_一尽管我是在上海接受研究生教育,并在岭南生活了整整十一年 两地均有恩泽于我。 ③就在今年4月中旬应湖南卫视之邀回长沙时,刚从英国回来的毛先生听我要去长沙,欣然欲同往 观。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们抽空一起游了已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十七年前我曾在长沙生活了整整五年, 这一千年道场”未曾开放,故此一直无缘得见。而第一次进这书院,漫溢于其中的氤氩之气,竟使我深深 感受到自己与湖湘文化那种深入骨髓,却无法形诸言辞的血脉相连感 ④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我也曾在烟雨蒙蒙的春天里,多次到过苏杭无锡等地,游遍了江南名园。 但在那些清雅脱俗的园林里,引起我联想的古人诗句竟然都是敲棋子落灲花″、“小红唱歌我吹箫"、艹十 年一觉扬州梦″那种抒写闲情逸致的诗句,冒辟疆与董小宛、李香君与候朝宗那类故事竞都自然而然地浮 上心头。我喜欢那些园林的高情雅致也喜欢数百年来在这些文化名城纵情挥洒江南烟雨的历代文人才孑, 因为他们给中华文化长卷绘下了丰富多彩的画卷,没有他们,文化史上将留下无穷遗憾。但我并不觉得那 些园林,以及那些园林所代表的文化与我个人之间有什么联系,我只是一个偶然到此的游客而已。我也到 过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曾在那长满了青青古藤的石头城下漫步了整整一个下午。但在那里浮上心头的全是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山川寂寞衣冠泪,百年消沉简册尘这种意境萧索的诗句,让人不 由得想起“亡国之都"这个不祥之词。 ⑤只有到了岳麓书院,在自清中后期开始名重天下的历代乡贤,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 嗣同、蔡锷、陈天华等先贤的画像前,我遥想他们当年在时务斋里孜孜讲求时政时的耀人风采,默念书院 中随处可见的湘人诗句,才非常真切地感到自己是湖湘文化哺育出来的女儿。湖湘文化以经世致用见长 从来以天下为已任,最恨腐儒空论误固,思想文字掷地有金石声。我的同乡蔡锷将军,在上一世纪初年的
3 人是文化的沉淀 ①人到中年,越来越感觉到李泽厚先生“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实乃至理名言。 ②以我自己为例,青少年时期历经的家庭惨变,以及异常艰难的成长历程,使我对家乡充满了恐惧与 离弃感,成年以后最大的愿望之一竟是远离家乡。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文化归属问题,只知道自己 显然不是海派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产物——尽管我是在上海接受研究生教育,并在岭南生活了整整十一年, 两地均有恩泽于我。 ③就在今年 4 月中旬应湖南卫视之邀回长沙时,刚从英国回来的毛先生听我要去长沙,欣然欲同往一 观。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们抽空一起游了已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十七年前我曾在长沙生活了整整五年, 这一“千年道场”未曾开放,故此一直无缘得见。而第一次进这书院,漫溢于其中的氤氩之气,竟使我深深 感受到自己与湖湘文化那种深入骨髓,却无法形诸言辞的血脉相连感。 ④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我也曾在烟雨蒙蒙的春天里,多次到过苏杭无锡等地,游遍了江南名园。 但在那些清雅脱俗的园林里,引起我联想的古人诗句竟然都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小红唱歌我吹箫”、“十 年一觉扬州梦”那种抒写闲情逸致的诗句,冒辟疆与董小宛、李香君与候朝宗那类故事竞都自然而然地浮 上心头。我喜欢那些园林的高情雅致,也喜欢数百年来在这些文化名城纵情挥洒江南烟雨的历代文人才子, 因为他们给中华文化长卷绘下了丰富多彩的画卷,没有他们,文化史上将留下无穷遗憾。但我并不觉得那 些园林,以及那些园林所代表的文化与我个人之间有什么联系,我只是一个偶然到此的游客而已。我也到 过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曾在那长满了青青古藤的石头城下漫步了整整一个下午。但在那里浮上心头的全是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山川寂寞衣冠泪,百年消沉简册尘”这种意境萧索的诗句,让人不 由得想起“亡国之都”这个不祥之词。 ⑤只有到了岳麓书院,在自清中后期开始名重天下的历代乡贤,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 嗣同、蔡锷、陈天华等先贤的画像前,我遥想他们当年在时务斋里孜孜讲求时政时的耀人风采,默念书院 中随处可见的湘人诗句,才非常真切地感到自己是湖湘文化哺育出来的女儿。湖湘文化以经世致用见长, 从来以天下为已任,最恨腐儒空论误固,思想文字掷地有金石声。我的同乡蔡锷将军,在上一世纪初年的
军阀豪强中显然属儒雅文弱_类,但在护囯讨袁时表现岀来的冲天豪气与智慧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魄铸就。 漫步于书院的廊庑园林之间,从心里油然浮岀的诗句竟是林则徐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是谭嗣同那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黄遵宪悼念谭嗣同的诗:“颈血模糊似未干,中藏 耿耿寸心丹;琅函锦奁深韬付,留寄松阴后辈看"(指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吉田松阴)民间曾用一句俗语概 括自晚清以来的中国各地方人土对中国的贡献:广东人立言,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那些地方的人其 实也是流了不少血的,但人们用这样的话来概括,说明大家认同一点:湖湘文化的特色就是敢于担当家国 天下事。 ⑥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与家乡的关系不是自己想了断就能够了断的。湖湘文化早已化为点点雨露, 滋润着我的生命。尽管多年来我未踏足家乡,尽管我们这几代湘人可能愧对先贤。 14.从文中看,江南文化与湖湘文化各有什么特点?(6分) 15.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园林和南京古都?(6分) 16.第⑤段主要用了哪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 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 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
4 军阀豪强中显然属儒雅文弱一类,但在护国讨袁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与智慧,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魄铸就。 漫步于书院的廊庑园林之间,从心里油然浮出的诗句竟是林则徐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是谭嗣同那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黄遵宪悼念谭嗣同的诗:“颈血模糊似未干,中藏 耿耿寸心丹;琅函锦奁深韬付,留寄松阴后辈看”(指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吉田松阴)。民间曾用一句俗语概 括自晚清以来的中国各地方人士对中国的贡献:广东人立言,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那些地方的人其 实也是流了不少血的,但人们用这样的话来概括,说明大家认同一点:湖湘文化的特色就是敢于担当家国 天下事。 ⑥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与家乡的关系不是自己想了断就能够了断的。湖湘文化早已化为点点雨露, 滋润着我的生命。尽管多年来我未踏足家乡,尽管我们这几代湘人可能愧对先贤。 14.从文中看,江南文化与湖湘文化各有什么特点?(6 分) 15.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园林和南京古都?(6 分) 16.第⑤段主要用了哪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7.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的理解。(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 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 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
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拔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拔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 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 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岀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 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沖冲骂得佛岀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拔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拔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拔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拔见了 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 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拔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 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拔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 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拔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 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拔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 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 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 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拔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拔领了林 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 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 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劳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 拔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拔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 礼拿出来
5 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 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 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 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 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 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 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 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 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 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 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 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 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 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 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劳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 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 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拔、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的反映了牢营 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 和无奈。 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6分)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 分 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 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 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 现代文小阅读,三题共33分。 【2007江苏卷】 汉学是什么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 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 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 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 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 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 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 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 做出了重大贡献
6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的反映了牢营 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 和无奈。 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6 分)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 分) 14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 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 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 分) 二、现代文小阅读,三题共 33 分。 【2007 江苏卷】 汉学是什么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 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 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 本在 14—15 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 700 来年;从 1582 年利玛窦来华 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 400 余年;以 1814 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 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 200 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 有了 60 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 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 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一一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 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 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 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 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 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 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 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 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 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 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 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5.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D.“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6.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淸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D.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7.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 B.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C.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D.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战”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它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7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 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 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 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 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 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 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 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 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 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 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 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5 .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D.“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6 .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D.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7 .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 B.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C.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D.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8 .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战”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它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B.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C.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D.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 ,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 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 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 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 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 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 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 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 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 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 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 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 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 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 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 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
8 B.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C.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D.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2007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 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 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 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 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 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 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 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 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 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 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 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 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 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 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 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 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
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一一龙城,冠于西 汉名将的象征一一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到了音、义、 色具佳的境地。 5.《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6.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2007湖北卷】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有了解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考古发掘 显示,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素陶、彩陶、釉陶的发展阶段。 所谓彩陶,是远古先民在制作好的陶胚内外壁上用矿物颜料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入窑烧制定型的一种带彩 陶器。彩陶集实用和雕塑、绘画、烧制等各种艺术、工艺于一体,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 活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反映了原始社会数千年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情境。可以说,彩陶是一本浓缩 的、独特的“史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并在距今大约8000年前就出现了彩陶。中国彩陶的发展、 繁荣和衰亡历经4000年之久。尽管彩陶文化并非一种考古文化,但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除 了各种各样的石器外,绝大多数是以陶器为其重要表征的。其中,色彩绚丽、图形优美、造型多样、工艺
9 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 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到了音、义、 色具佳的境地。 5.《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6.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2007 湖北卷】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有了解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考古发掘 显示,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素陶、彩陶、釉陶的发展阶段。 所谓彩陶,是远古先民在制作好的陶胚内外壁上用矿物颜料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入窑烧制定型的一种带彩 陶器。彩陶集实用和雕塑、绘画、烧制等各种艺术、工艺于一体,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 活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反映了原始社会数千年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情境。可以说,彩陶是一本浓缩 的、独特的“史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并在距今大约 8000 年前就出现了彩陶。中国彩陶的发展、 繁荣和衰亡历经 4000 年之久。尽管彩陶文化并非一种考古文化,但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除 了各种各样的石器外,绝大多数是以陶器为其重要表征的。其中,色彩绚丽、图形优美、造型多样、工艺
精湛、数量较多的各种彩陶,更成为这一时段最有系统、最具规模、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并因此而成为 华夏远古文化的一种鲜明特征。“仰韶文化”的命名就是以在遗址中发掘的红底黑彩的陶片作为重要证据, 而“仰韶文化”之所以又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以鱼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和以鸟纹、花卉纹为主的庙底沟类 型,也是以遗址出土的彩陶坟饰作为区分的主要标志。 据估计,中国出土的彩陶约有5万多件,很可能是世界上出土彩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彩陶绝大多 数都是日常实用器皿,如盆、碗、壶、罐等等,分布的地域几乎遍布全国。这些彩陶的形体虽然简单,但 在造型设计上却颇具匠心。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 其式样繁多,并随各地习俗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图案设计方面,中国的史前彩陶都能结合不同器形的特 点和装饰部位的不同,或疏或密,或繁或简,饰以不同纹样。图案丰富多彩。有的宜于俯视,有的适于平 观,将器物的实用性质和使用的审美效果结合起来。其中大量出现的编织纹和几何形纹,具有彩纹和底色 相互衬托虚实相应的作用,形成“双关图案”。这种构图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 种基本装饰手法。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无论是文字的始创、艺术的发端,原始巫术的产生,还是远古神话与图腾崇拜 的出现,都离不开彩陶。因为彩陶除了作为原始人类日常生活器物之外,还是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重要 器物:彩陶的器形和陶壁上的纹饰,即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关和艺术的追求,也是原始文字创造的一个重要 源泉。在作为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研究依据的几类原始文化遗存,如玉石器、彩陶、雕塑和岩画中,玉石器 和雕塑的数量都较少,岩画的年代又往往引起争论。唯有彩陶数量最多,年代也最准确,因而最具有可靠 性和系统性。可以说,彩陶是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5.下列对“彩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彩陶是一种陶璧上有各种彩纹的远古陶器,其纹饰的特点有时作为原始文化类型划分的依据 B.彩陶是一种集实用、审美等文化功能于一体的远古陶器,在中国原始文化遗存中具有代表性 C.彩陶是中国远古先民发明的一种带彩陶器,在距今大约8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D.彩陶是在素陶基础上发展而来后一种带彩陶器,体现了中国远古先民对美的追求 6.下列对“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彩陶保留着几千年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变经的痕迹,反映了新石器时找人类历史发展的状况 B.彩陶呈现出不同地域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不同特点,再现了原始人类生活的独特情境 C.彩陶包含多重原始文化意蕴,为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D.彩陶上的纹饰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和作用,原始人类用它来记载历史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0 精湛、数量较多的各种彩陶,更成为这一时段最有系统、最具规模、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并因此而成为 华夏远古文化的一种鲜明特征。“仰韶文化”的命名就是以在遗址中发掘的红底黑彩的陶片作为重要证据, 而“仰韶文化”之所以又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以鱼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和以鸟纹、花卉纹为主的庙底沟类 型,也是以遗址出土的彩陶坟饰作为区分的主要标志。 据估计,中国出土的彩陶约有 5 万多件,很可能是世界上出土彩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彩陶绝大多 数都是日常实用器皿,如盆、碗、壶、罐等等,分布的地域几乎遍布全国。这些彩陶的形体虽然简单,但 在造型设计上却颇具匠心。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 其式样繁多,并随各地习俗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图案设计方面,中国的史前彩陶都能结合不同器形的特 点和装饰部位的不同,或疏或密,或繁或简,饰以不同纹样。图案丰富多彩。有的宜于俯视,有的适于平 观,将器物的实用性质和使用的审美效果结合起来。其中大量出现的编织纹和几何形纹,具有彩纹和底色 相互衬托虚实相应的作用,形成“双关图案”。这种构图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 种基本装饰手法。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无论是文字的始创、艺术的发端,原始巫术的产生,还是远古神话与图腾崇拜 的出现,都离不开彩陶。因为彩陶除了作为原始人类日常生活器物之外,还是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重要 器物;彩陶的器形和陶壁上的纹饰,即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关和艺术的追求,也是原始文字创造的一个重要 源泉。在作为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研究依据的几类原始文化遗存,如玉石器、彩陶、雕塑和岩画中,玉石器 和雕塑的数量都较少,岩画的年代又往往引起争论。唯有彩陶数量最多,年代也最准确,因而最具有可靠 性和系统性。可以说,彩陶是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5.下列对“彩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彩陶是一种陶璧上有各种彩纹的远古陶器,其纹饰的特点有时作为原始文化类型划分的依据。 B.彩陶是一种集实用、审美等文化功能于一体的远古陶器,在中国原始文化遗存中具有代表性。 C.彩陶是中国远古先民发明的一种带彩陶器,在距今大约 8000 年前就已经出现。 D.彩陶是在素陶基础上发展而来后一种带彩陶器,体现了中国远古先民对美的追求。 6.下列对“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彩陶保留着几千年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变经的痕迹,反映了新石器时找人类历史发展的状况。 B.彩陶呈现出不同地域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不同特点,再现了原始人类生活的独特情境。 C.彩陶包含多重原始文化意蕴,为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D.彩陶上的纹饰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和作用,原始人类用它来记载历史。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