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 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 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 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 散曲 元曲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 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 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 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 角色主唱)两类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 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 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 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 简介元杂剧的常识: 套数(散套) 1、 元曲的分类: 散曲 元曲 小令 剧曲(杂剧) 2、 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 之间的。 3、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 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 书人)等角色。 5、 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 角色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 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 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五、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 怨天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节结构 见蔡婆 遗嘱 (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 誓愿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六、课堂小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 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 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及其创作 情况,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七、布置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附: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 指斥天地 情节结构 告别蔡婆 发下誓愿 教学内容:赏析第一、二场戏 具体步骤 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 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三、 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 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 四、 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五、 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 怨天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节结构 见蔡婆 遗嘱 (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 誓愿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六、 课堂小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 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 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及其创作 情况,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七、 布置作业: 1、 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 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附: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元杂剧 关汉卿 指斥天地 情节结构 告别蔡婆 发下誓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赏析第一、二场戏 具体步骤: 一、 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 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 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 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 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慘的遭遇让她不禁 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 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 悲泣。即 传统观念 怀疑质问 揭露黑暗 彻底否 定 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 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阅读第二场 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 婆见到后让婆婆伤心。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 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内容上有何 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 怀疑质问 怨(反抗精 神) 揭露社会 哀告走后街 (悬念) (怕见蔡婆) 见蔡婆 遇见蔡婆 (巧合) 悲(温顺善良)
3、 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 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 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 悲泣。即: 传统观念 怀疑质问 揭露黑暗 彻底否 定 一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 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 阅读第二场 1、 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 婆见到后让婆婆伤心。 2、 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 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 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 ”,看科介和唱词在内容上有何 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为“曲白相生”。 4、 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 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 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 怀疑质问 怨(反抗精 神) 揭露社会 哀告走后街 (悬念) (怕见蔡婆) 见蔡婆 遇见蔡婆 (巧合) 悲(温顺善良)
立下遗嘱 彻底否 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 具体步骤 复习检査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阅读第三场戏 1、指句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考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 剧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希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 誓愿顺序誓愿内容所用典故誓愿实质 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 第三桩 3、思考讨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这里又寄希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 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赖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起,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 家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 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 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希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怨 2、窦娥 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 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 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布置作业 1、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 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的情节结构艺术》 附:板书
立下遗嘱 彻底否 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 具体步骤: 一、 复习检查 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二、 阅读第三场戏 1、 指句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考: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 剧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 2、 学生回答: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希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 第二桩 第三桩 3、 思考讨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这里又寄希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 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赖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起,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 家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 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 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希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三、 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 怨 悲 恨 2、窦娥 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 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 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 布置作业: 1、 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 2、 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的情节结构艺术》 附:板书
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知道其冤屈) 誓愿 六月飞雪(冤屈在上天得到反应) 恨(全剧 高潮,反抗顶点) 亢旱三年(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高中语文必修 四《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培养学生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的能力 2、解剖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领会悲剧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 的感染力量,对元代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有清醒的认识 3、欣赏本色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全剧剧情的相关材料; 2、学生熟悉课文,理清全剧的情节结构。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 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 、谁解窦娥女一一赏析悲剧形象 主问题:在前文中,窦娥是一个苦命人,是一个遇事能忍则忍的弱女子。这样一个人, 一步步被逼上绝路,面临死亡的时候,她的性格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1、朗读全文 第一场 指导理解感情基调(怨) 齐读 第二场 指导理解感情基调:临刑时,见到唯一的亲人了,窦娥的感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悲) 分角色朗读 第三场 指导诵读:临死前她不是哀叹求饶。而是发誓愿,该用什么语调朗读?(怒) 教师范读 2、请学生谈一谈:在窦娥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时候,你感受到她的性格有什么发展?
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知道其冤屈) 誓愿 六月飞雪(冤屈在上天得到反应) 恨 (全剧 高潮,反抗顶点) 亢旱三年(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高中语文必修 四《窦娥冤》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分析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培养学生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的能力。 2、解剖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领会悲剧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 的感染力量,对元代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有清醒的认识。 3、欣赏本色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全剧剧情的相关材料; 2、学生熟悉课文,理清全剧的情节结构。 一、导入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 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 二、谁解窦娥女——赏析悲剧形象 主问题:在前文中,窦娥是一个苦命人,是一个遇事能忍则忍的弱女子。这样一个人, 一步步被逼上绝路,面临死亡的时候,她的性格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1、朗读全文 第一场 指导理解感情基调(怨)。 齐读。 第二场 指导理解感情基调:临刑时,见到唯一的亲人了,窦娥的感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悲) 分角色朗读。 第三场 指导诵读:临死前她不是哀叹求饶。而是发誓愿,该用什么语调朗读?(怒) 教师范读。 2、请学生谈一谈:在窦娥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时候,你感受到她的性格有什么发展?
学生发言,教师随其回答进行深层启发。 (1)反抗性突出,集中表现在[滚绣球]一曲和三桩誓愿上 深层启发提问:老百姓遇到冤屈也会呼夭喊地,窦娥的不同是什么? 参考分析:窦娥不仅呼天,她还骂天,对人人敬畏的天地进行了愤怒的抨击。对神权的 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它已经超出了为个人鸣冤的层次, 上升到对社会、对封建秩序的反抗 深层启发提问: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有内在联系吗? 参考分析:三愿层层深入。一愿希望在场的人了解冤情,二愿表现她的清白,三愿不仅 证明自己的冤屈,而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的昏官污吏。从监斩官的 反应(“依你”一“胡说”一“打嘴”)也可见出层深性 这一段不是弱者临死前的哀叹呻吟,而是无辜百姓对罪恶社会的愤怒吼声。 (2)性情善良,体现在对待婆婆的态度上。 深层启发提问:封建社会孝顺媳妇很多,窦娥行为的动人之处是什么? 参考分析:蔡婆的糊涂是导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因此,不得不说窦娥的惨剧蔡 婆有责任。窦娥孝顺的特殊性,在于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命行将终结时,想得最多的 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报怨 的孝顺凸现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三、谁解窦娥冤—一挖掘悲剧根源 主问题:窦娥为什么会陷于比海深的冤屈之中?窦娥的悲剧能不能避免?我们为她做一点 假设,“假如她……不会死”,请同学们设想。 参考分析 假如她不承认罪行,供出婆婆就不会死,但是她的善良不允许; 假如她遇到一个清官,就不会死,但从“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看出,吏治黑暗,清 官难寻 假如她当初同意嫁给张驴儿,她就不会死,但作为贞节的女子,她恪守的封建孝道不允 假如她深谙官府规矩,贿赂官吏,就不会死,但她深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单纯的良民不 会这样做 小结:窦娥的冤在于她太善良而吏治太黑暗了。具体来说有两点 1、她太善良了,遵从封建道德,孝顺、安分,却不被封建社会所保护 2、吏治太黑暗了,相信官府,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 所以说从具体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状况分析,悲剧无法避免 四、谁解窦娥剧一一探究悲剧的艺术效果 主问题:比较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选一个侧 重来谈。 1、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有导演做了改编。他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 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结束。 2、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 最后洗雪了冤情
学生发言,教师随其回答进行深层启发。 (1)反抗性突出,集中表现在[滚绣球]一曲和三桩誓愿上。 深层启发提问:老百姓遇到冤屈也会呼夭喊地,窦娥的不同是什么? 参考分析:窦娥不仅呼天,她还骂天,对人人敬畏的天地进行了愤怒的抨击。对神权的 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它已经超出了为个人鸣冤的层次, 上升到对社会、对封建秩序的反抗。 深层启发提问: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有内在联系吗? 参考分析:三愿层层深入。一愿希望在场的人了解冤情,二愿表现她的清白,三愿不仅 证明自己的冤屈,而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的昏官污吏。从监斩官的 反应(“依你”-“胡说”-“打嘴”)也可见出层深性。 这一段不是弱者临死前的哀叹呻吟,而是无辜百姓对罪恶社会的愤怒吼声。 (2)性情善良,体现在对待婆婆的态度上。 深层启发提问:封建社会孝顺媳妇很多,窦娥行为的动人之处是什么? 参考分析:蔡婆的糊涂是导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因此,不得不说窦娥的惨剧蔡 婆有责任。窦娥孝顺的特殊性,在于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命行将终结时,想得最多的 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报怨 的孝顺凸现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三、谁解窦娥冤——挖掘悲剧根源 主问题:窦娥为什么会陷于比海深的冤屈之中?窦娥的悲剧能不能避免?我们为她做一点 假设,“假如她……不会死”,请同学们设想。 参考分析: 假如她不承认罪行,供出婆婆就不会死,但是她的善良不允许; 假如她遇到一个清官,就不会死,但从“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看出,吏治黑暗,清 官难寻; 假如她当初同意嫁给张驴儿,她就不会死,但作为贞节的女子,她恪守的封建孝道不允 许; 假如她深谙官府规矩,贿赂官吏,就不会死,但她深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单纯的良民不 会这样做; 小结:窦娥的冤在于她太善良而吏治太黑暗了。具体来说有两点: 1、她太善良了,遵从封建道德,孝顺、安分,却不被封建社会所保护: 2、吏治太黑暗了,相信官府,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 所以说从具体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状况分析,悲剧无法避免。 四、谁解窦娥剧——探究悲剧的艺术效果 主问题:比较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选一个侧 重来谈。 1、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有导演做了改编。他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 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结束。 2、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 最后洗雪了冤情
3、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赴京 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 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 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深层启发提问:有人说,原作结尾既对官员绝望,又借官员平反,削弱了批判力度,你 觉得呢? 参考分析:作家主观上虽有局限性,但客观上作品处理得很好。原作并非出现了一个清 官,主动査清了案子。窦娥最终依靠鬼魂显灵,使她的冤情在父亲的手里获得了洗雪,这恰 恰是对官吏、对社会的绝望,更揭示出社会的黑暗。至于作家说“与天子分忧”“王家法不 使民冤”的颂词,是其时代局限性 教师小结: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求说出理由 三桩誓愿处结束:浪漫主义的手法凸现了人物的反抗性,加强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震 撼力强,主题深刻:但不符合民族善恶果报的审美习惯,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 洗雪冤情:从以上分析可见,鬼魂显灵洗冤,既不影响主题的深刻,又符合民族审美 金锁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期待,但削弱了主题。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人们的愿望,但 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 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落入了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五、总结全文 1、窦娥的人物形象:(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 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 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2、概括主题:(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 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 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3、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说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唱词优美而又有节奏,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 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结课 1、作业:《窦娥冤》之所以深受喜爱,就在于它具有恒久的社会意义。今天,人们依 然排演它,如果《窦娥冤》即将上演,请为它写个广告词 2、齐读晋剧《窦娥冤》的结束唱词 碧血飞溅素练染 烈女柏舟意志坚 六月霜雪三年旱, 感天动地窦娥冤
3、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赴京 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 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 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深层启发提问:有人说,原作结尾既对官员绝望,又借官员平反,削弱了批判力度,你 觉得呢? 参考分析:作家主观上虽有局限性,但客观上作品处理得很好。原作并非出现了一个清 官,主动查清了案子。窦娥最终依靠鬼魂显灵,使她的冤情在父亲的手里获得了洗雪,这恰 恰是对官吏、对社会的绝望,更揭示出社会的黑暗。至于作家说“与天子分忧”“王家法不 使民冤”的颂词,是其时代局限性。 教师小结: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求说出理由。 三桩誓愿处结束:浪漫主义的手法凸现了人物的反抗性,加强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震 撼力强,主题深刻;但不符合民族善恶果报的审美习惯,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 洗雪冤情:从以上分析可见,鬼魂显灵洗冤,既不影响主题的深刻,又符合民族审美心 理。 金锁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期待,但削弱了主题。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人们的愿望,但 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 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落入了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五、总结全文 1、窦娥的人物形象:(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 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 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2、概括主题:(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 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 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3、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说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唱词优美而又有节奏,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 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结课 1、作业:《窦娥冤》之所以深受喜爱,就在于它具有恒久的社会意义。今天,人们依 然排演它,如果《窦娥冤》即将上演,请为它写个广告词。 2、齐读晋剧《窦娥冤》的结束唱词: 碧血飞溅素练染, 烈女柏舟意志坚。 六月霜雪三年旱, 感天动地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