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铜陵一中2016届高三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 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 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茶 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 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 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 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 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ˆ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 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 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丈化中体现了这 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 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 汤才是最佳之“至味ˆ.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 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 也就是提倡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 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 境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 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 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 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 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 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作为本草的茶的 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还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 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佛 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因 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叉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 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茶于是成为了僧 侣最理想的饮料。《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开道,在昭德寺修行时
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铜陵一中 2016 届高三四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 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 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茶 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 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 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 节 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 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 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 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丈化中体现了这一 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 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 汤才是最佳之“至味”.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 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 也就是提倡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 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 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 境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 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 “道法自然”,这个“自然”, 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 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 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 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作为本草的茶的 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还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 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佛 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因 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叉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 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茶于是成为了僧 侣最理想的 饮料。《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开道,在昭德 寺修行 时
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ˆ来提神防 睡。“茶苏ˆ是一种将荼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 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唐宋时,佛 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 容。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上。正是在这个“悟”字上,茶与禅有了 它们的共同之处。“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都与荼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 系。佛家视悟得茶道为一种修身的过程。把佛家的¨悟ˆ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 要求要保持髙尚情操,茶道融贯着佛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儒释道的思想和荼学相结合,丰富了茶文 化的内容。茶之为饮,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营造的是一种清正廉洁、 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选自《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有删改)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是《茶经》,其内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 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B.礼仪观念深入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国的茶文化也体现出礼仪的观念。在唐 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 C.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体现 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D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不仅体现在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还体 现在饮茶的量也要适度等方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代诗人的饮茶已不是解渴、提神、解乏等生理的需要,而是从审美的角度来 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B因为茶叶中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 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同时还符合佛教规诫,因此茶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 饮料。 C.茶文化有道家养生的精神,这和作为本草的茶具有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 消除心中烦恼的药草特性有很大关系。 D.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与佛结下了缘分,但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 禅修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它与茶学的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 容,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B.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从儒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和”的最髙境界:从 道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忘记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和养生乐生的精神。 C.佛家把悟得茶道视作修身的过程,只要保持髙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 界和茶道就可以统一起来。 D.茶之为饮,既可以营造出和谐稳定、和睦相处的空问,也可以营造出消正廉 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来提神防 睡。“茶苏”是一种将荼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 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唐宋时,佛 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 容。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上。正是在这个“悟”字上,茶与禅有了 它们的共同之处。 “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都与荼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 系。佛家视悟得茶道为一种修身的过程。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 要求要保持高尚情操,茶道融贯着佛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儒释道的思想和荼学相结合,丰富了茶文 化的内容。茶之为饮,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营造的是一种清正廉洁、 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选自《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是《茶经》,其内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 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B.礼仪观念深入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国的茶文化也体现出礼仪的观念。在唐 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 C.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体现 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D.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不仅体现在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还体 现在饮茶的量也要适度等方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唐代诗人的饮茶已不是解渴、提神、解乏等生理的需要,而是从审美的角度来 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B.因为茶叶中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 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同时还符合佛教规诫,因此茶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 饮料。 C.茶文化有道家养生的精神,这和作为本草的茶具有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 消除心中烦恼的药草特性有很大关系。 D.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与佛结下了缘分,但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 禅修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它与茶学的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 容,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B.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从儒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和”的最高境界:从 道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忘记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和养生乐生的精神。 C.佛家把悟得茶道视作修身的过程,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 界和茶道就可以统一起来。 D.茶之为饮,既可以营造出和谐稳定、和睦相处的空问,也可以营造出消正廉 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何师俭,字桐叔,浙江山阴人。以纳赀,於康熙六十年选授兵部员外郎。奉职勤 恳,常数月不出署。雍正元年,迁广西右江道佥事,部请留任一年,世宗命以升 衔留任,赐人参、貂皮。师俭以执法却重贿,忤要人,因诬以避瘴故留部。侍 郎李绂昌言曰:“今部曹不名一钱,才者尤劳瘁,苟得郡,争趋之,况监司耶?” 期满,复请留,加按察司副使衔。司疏奏皆出其手,他司事难治者亦时委之。 三年,出为江南驿盐道副使,上召对,勉以操守,复赐人参、貂皮,许上疏言事 四年,调广东粮驿道副使。岁大祲,师俭以存留米五万石给饷,饬所属缓征。或 疑专擅获咎,师俭曰:“请而后行,民已苦箠楚矣!ˆ总唱孔毓珣与巡抚杨文乾 不相能,以师俭署盐法道,欲引以为助。文乾疑为毓珣党,令买铜,将以赔累 困之。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珣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令 署按察使,毓王句又疑师俭昵文乾。及文乾卒,劾师俭违禁开矿,侵蚀铜价。逾 年,署巡抚傅泰会鞫,事始白:上知其无罪,命往陕西佐治军需。 师俭在兵部,谙悉诸边形势扼塞、战守机宜、刍饷缓急。至凉州,每集议,指画 如素,习,总督査郎阿深重之。署凉庄道参政。师过凉州,檄至肃州支饷。两路 遥远,师俭即以凉州所蓄给之,师行无乏。一日羽书数过,师俭策必调取生兵, 峙以待。已而果然。肃州师将行,飞檄令截取公私骡马,官民皇皇。师俭曰:“在 道官商皆赴肃者,若官顿於途,货弃於地,非军前所宜。进則未有定期何如听其 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檄虽严,吾 当之。”於是官商皆安,军事亦无误 寻调补西安盐驿道副使。关中旱,诏以湖广米十万石自商州龙驹寨运陕西。师俭 董其役,未半,大雨溪涨,骡马少,不足供转输。商於山中无顿积所,水次隘 运艘不齐。师俭以秋谷将登,请止运,民亦不饥。军中马缺,檄取驿马。师俭谓: 置邮传命,如人身血脉,不能一日废。”拒不可,事竞寝。[来源Z*x*kCom] 擢按察使,教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责势贤亲不徇纵。十三年, 以目疾乞休。高宗即位,赦诏至,时目已失明,令吏诵案牍,谛听,得邀赦典者 立出之而后上陈.留两月,毕其事始归。后卒於家,陕西祀名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 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B.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 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C.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解 荛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D.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解 荛送之/烦足获两利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 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 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 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 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何师俭,字桐叔,浙江山阴人。以纳赀,於康熙六十年选授兵部员外郎。奉职勤 恳,常数月不出署。雍正元年,迁广西右江道佥事,部请留任一年,世宗命以升 衔留任,赐人参、貂皮。 师俭以执法却重贿,忤要人,因诬以避瘴故留部。侍 郎李绂昌言曰:“今部曹不名一钱,才者尤劳瘁,苟得郡,争趋之,况监司耶?” 期满,复请留,加按察司副使衔。司疏奏皆出其手,他司事难治者亦时委之。 三年,出为江南驿盐道副使,上召对,勉以操守,复赐人参、貂皮,许上疏言事。 四年,调广东粮驿道副使。岁大祲,师俭以存留米五万石给饷,饬所属缓征。或 疑专擅获咎,师俭 曰:“请而后行,民已苦箠楚矣!”总唱孔毓珣与巡抚杨文乾 不相能, 以师俭署盐法道,欲引以为助。文乾疑为毓珣党,令买铜,将以赔累 困之。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珣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令 署按察使,毓王句又疑师俭昵文乾。及文乾卒,劾师俭违禁开矿,侵蚀铜价。逾 年,署巡抚傅泰会鞫,事始白:上知其无罪,命往陕西佐治军需。 师俭在兵部,谙悉诸边形势扼塞、战守机宜、刍饷缓急。至凉州,每集议,指画 如素,习,总督查郎阿深重之。署凉庄道参政。师过凉州,檄至肃州支饷。两路 遥远,师俭即以凉州所蓄给之,师行无乏。一日羽书数过,师俭策必调取生兵, 峙以待。已而果然。肃州师将行,飞檄令截取公私骡马,官民皇皇。师俭曰:“在 道官商皆赴肃者,若官顿於途,货弃於地,非军前所宜。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 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檄虽严,吾自 当之。”於是官商皆安,军事亦无误。 寻调补西安盐驿道副使。关中旱,诏以湖广米十万石自商州龙驹寨运陕西。师俭 董其役,未半,大雨溪涨,骡马少,不足供转输。商於山中无顿积所,水次隘, 运艘不齐。师俭以秋谷将登,请止运,民亦不饥。军中马缺,檄取驿马。师俭谓: “置邮传命,如人身血脉,不能一日废。”拒不可,事竞寝。[来源:Z*xx*k.Com] 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责势贤亲不徇纵。十三年, 以目疾乞休。高宗即位,赦诏至,时目已失明,令吏诵案牍,谛听,得邀赦典者, 立出之而后上陈.留两月,毕其事始归。后卒於家,陕西祀名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 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B.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 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C.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解 荛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D.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解 荛送之/烦足获两利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 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 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 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 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雍正元年,何师俭被提拔到广西担任右江道佥事。因为他执法公正、拒绝受贿, 被他得罪的权贵就诬告他想逃避瘴气,于是他又被滞留在兵部担任员外郎, B.何师俭调任广东的那年,庄稼歉收,何师俭担心老百姓遭受疾苦,就自作主 张把存留的五万石粮拿出来作为应急粮饷,并告诫下属官吏暂缓征收赋税。 C.何师俭在兵部时,就对各个地方的地势要塞、攻打守备的时机和军粮供应的 情况很熟悉。到凉州后,他对每次集会讨论的事情都了如指掌,受到总督的赏识。 D.何师俭晚年时已双目失明,但是仍然勤于政事,有时还让随从官吏把文书的内 容读给自己听。在家中去世后,陕西曾修建祠堂来纪念这位名臣。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殉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 (2)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贵势贤亲不徇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8—9题 水亭偶成 朱瞻基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8.赏析颔联“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5分)[来源 Zxxk. Com] 9.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ˆ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 人攻击的处境。 (2)王安石在飞来峰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髙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的名句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 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乙选考题 请从11、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 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 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乞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 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律师斯克沃 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 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雍正元年,何师俭被提拔到广西担任右江道佥事。因为他执法公正、拒绝受贿, 被他得罪的权贵就诬告他想逃避瘴气,于是他又被滞留在兵部担任员外郎。 B.何师俭调任广东的那年,庄稼歉收,何师俭担心老百姓遭受疾苦,就自作主 张把存留的五万石粮拿出来作为应急粮饷,并告诫下属官吏暂缓征收赋税。 C.何师俭在兵部时,就对各个地方的地势要塞、攻打守备的时机和军粮供应的 情况很熟悉。到凉州后,他对每次集会讨论的事情都了如指掌,受到总督的赏识。 D.何师俭晚年时已双目失明,但是仍然勤于政事,有时还让随从官吏把文书的内 容读给自己听。在家中去世后,陕西曾修建祠堂来纪念这位名臣。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殉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 (2)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贵势贤亲不徇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 8—9 题。 水亭偶成 朱瞻基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8.赏析颔联“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5 分)[来源:Zxxk.Com] 9.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 , ”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 人攻击的处境。 (2)王安石在飞来峰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的名句是“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 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乙 选考题 请从 11、12 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 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 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 分) 乞 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 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律师斯克沃 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 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 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
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 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 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 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住胸 确实,我…说了谎!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 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 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 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 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 “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 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祭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 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 着的板棚,“砰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 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 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 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歇下 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 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奧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 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从此, 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 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 他找来。 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 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来源学科 卢什科夫。 “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 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 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两 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 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 “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 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 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卢什科夫说 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 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 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 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 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 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住胸口, “确实,我……说了谎!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 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 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 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 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 “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 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祭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 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 着的板棚,“砰”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 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 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 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歇下 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 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 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从此, 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 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 他找来。 “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 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 [来源:学|科| 网] “卢什科夫。” “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 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 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两 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 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 “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 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 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卢什科夫说: “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 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 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 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 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 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 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 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 落到如此地步。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B.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地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的仁慈,亵渎 了他的好意。这与两年后他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的对照 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 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作伏笔。 D.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 狱!你这苦命人啊!”,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E.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对比等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2)小说在刻画卢什科夫形象时,突出他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斯克沃尔佐夫的用意是什么?试结合全文材料分析。 (4)有人说结尾两节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屠呦呦一一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 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 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 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 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 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 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 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 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 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 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 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叉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 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 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 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 也没有劈 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 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 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 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 落到如此地步。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B. 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地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的仁慈,亵渎 了他的好意。这与两年后他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的对照。 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 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作伏笔。 D. 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 狱!你这苦命人啊!”,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E.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对比等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2)小说在刻画卢什科夫形象时,突出他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斯克沃尔佐夫的用意是什么?试结合全文材料分析。 (4)有人说结尾两节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 分) 屠呦呦一一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 930 年 1 2 月 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 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 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 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 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 95 1 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 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 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 4 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 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 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 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 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 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 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 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叉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
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年,屠呦呦 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 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 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 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 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 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 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 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 12%-40%。屠呦呦心有不甘ˆ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査。有一天,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 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 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100%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12%提高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 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 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 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年,针对青蒿索成本髙、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 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ˆ。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 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 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 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 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 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 了中毒性肝炎。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 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 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 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 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 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 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 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201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相关链接:
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 年,屠呦呦 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 识。在 2 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 次学习,屠呦呦深深 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 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 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 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 1978 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 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 1969 年 1 月开始,历经 380 多次实验、190 多个样品、2000 多张卡片,屠呦 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 12 %--40%。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 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 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 100%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 12%提高到 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 “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 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 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 年,针对青蒿索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 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 10 倍的“升级版”。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 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 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 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 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 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 了中毒性肝炎。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 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 年,全球有 2.47 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 100 余 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 30 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 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 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 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 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 年疟疾 致死病例比 2000 年下降了 66%。2011 年 9 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 年 10 月 5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 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2015 年 12 月 11 日凌晨零点 12 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 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 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来源《人民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 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 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 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来源((好援百科》)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 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 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 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X)(5分) A.屠呦呦自幼取铭“呦呦”,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硏究的殷切期望。她通 过不懈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药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 业,对其中的本草学专业等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 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 药”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 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 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 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北京时间2015年12月5日,火箭客场挑战小牛。最精彩的一次进攻,出现在 第一节最后15秒,哈登一对一单挑哈里斯,最终哈登一个转身动作将哈里斯晃 倒坐在了地上,虽最终没有投进,但哈登精彩的表现让全场球迷 ②中央巡视组新一轮巡视督査工作开始全面启动,在巡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及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时,面对暴露出来的账目不清、人员随意任免、监督制度 缺乏的现象,巡视人员,责令相关部门立刻整改,绝不能再出现这些现象。 ③面对一场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碰瓷”事件,木讷的赵师傅对碰瓷者的辩解 和争执是多么的无力,幸有交警的行驶记录仪,当场揭露了碰瓷者的真面目,惹 得围观者。 A.拍手称快拍案叫绝拍案而起B.拍手称快拍案而起拍案叫绝 C.拍案而起拍案叫绝拍手称快D.拍手叫绝拍案而起拍手称快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 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 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来源《人民网>) 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 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 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 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来源((好援百科》)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 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 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 代科学手段不断认 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 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屠呦呦自幼取铭“呦呦”,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她通 过不懈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药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 业,对其中的本草学专业等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 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 药”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 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 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 分)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6 分)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 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①北京时间 2015 年 12 月 5 日,火箭客场挑战小牛。最精彩的一次进攻,出现在 第一节最后 15 秒,哈登一对一单挑哈里斯,最终哈登一个转身动作将哈里斯晃 倒坐在了地上,虽最终没有投进,但哈登精彩的表现让全场球迷。 ②中央巡视组新一轮巡视督查工作开始全面启动,在巡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及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时,面对暴露出来的账目不清、人员随意任免、监督制度 缺乏的现象,巡视人员,责令相关部门立刻整改,绝不能再出现这些现象。 ③面对一场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碰瓷”事件,木讷的赵师傅对碰瓷者的辩解 和争执是多么的无力,幸有交警的行驶记录仪,当场揭露了碰瓷者的真面目,惹 得围观者。 A. 拍手称快 拍案叫绝 拍案而起 B.拍手称快 拍案而起 拍案叫绝 C. 拍案而起 拍案叫绝 拍手称快 D.拍手叫绝 拍案而起 拍手称快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因具有 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它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 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国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 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 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百度、360、携程等APP抢票神 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 云端抢票。 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写书 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来源 Zxxk Com ②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 ③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 ④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 ⑤这种情况下,培养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 ⑥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 A.②③①④⑤⑥B①④⑥②③⑤C①②⑤⑥④③D③②⑥⑤①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 密。每处不超过25字。(6分)[来源学科网]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人社会意识、社会整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为 他人尽义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西方人则不同,①,②。其 实,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人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 因此,要建立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在文化取向上就不应该在中西文化中作“非 此即彼”的单向度思考,而③ 17、下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并解读构 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 明,语句通顺,不超过90个字。(5分) 构图要素: 寓意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 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 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狂奔,都无法 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 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 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 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抄袭,不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 分)( ) 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因具有 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它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 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国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 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 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百度、360、携程等 APP 抢票神 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 云端抢票。 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写书、 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来源:Zxxk.Com] ②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 ③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 ④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 ⑤这种情况下,培养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 ⑥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 A.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④⑥②③⑤ C.①②⑤⑥④③ D.③②⑥⑤①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25 字。 (6 分)[来源:学科网]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人社会意识、社会整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为 他人尽义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西方人则不同,① ,② 。其 实,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人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因此,要建立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在文化取向上就不应该在中西文化中作“非 此即彼”的单向度思考,而③ 。 17、下图是 2016 年 G20 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并解读构 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 明,语句通顺,不超过 90 个字。(5 分) 构图要素: 寓意:___ _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 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 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狂奔,都无法 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 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 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 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抄袭,不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 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 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茶 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 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 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 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就 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 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 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丈化中体现了这 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 的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 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ˆ.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 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髙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 也就是提倡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 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 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 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 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 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 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 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作为本草的茶的 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还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 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佛 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因 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叉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 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茶于是成为了僧 侣最理想的饮料。《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开道,在昭德寺修行时,室 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来提神防睡 茶苏ˆ是一种将荼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 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唐宋时,佛教盛 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上。正是在这个“悟”字上,茶与禅有了它们
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 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 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茶 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 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 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 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就 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 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 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 茶丈化中体现了这 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 的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 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 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 也就是提倡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 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 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 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 “道法自然”,这个“自然”, 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 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 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 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作为本草的茶的 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还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 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佛 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因 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叉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 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茶于是成为了僧 侣最理想的饮料。《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开道,在昭德寺修行 时,室 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来提神防睡。 “茶苏”是一种将荼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 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唐宋时,佛教盛 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上。正是在这个“悟”字上,茶与禅有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