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检测试题卷答案200.10 、书写(3分) 1.3分.评分标准:内容正确,布局合理(作者姓名只要大致写在诗句右下方位置即可),字 形端正,字迹清楚,无错别字,得3分。每错一字或一处标点,扣0.5分,扣完为止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4分) 2.肴、缤、亘; dian mo(文字共3分。拼音1分)3.C评分标准:3分。 4古诗文名句填空。①野芳发而幽香②不求闻达于诸侯③虫声新透绿窗纱④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⑤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览众山小留取丹心照汗青⑥辍 耕之垄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1)参考示例: 司马:司马迁《陈涉世家》(《史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司马相如 《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元亮:陶渊明(陶潜)《饮酒》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右军: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司马”、“元亮”、“右军”不计分)只要答对该人 的相应作品及该作品中的名句即可。每错一字扣0.5分,至该空分数扣完为止 (2)张飞(张翼德)关羽(关云长、关公)《三国演义》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每错1字扣0.5分,至该空分数扣完为止。 6.(1D评分标准:共3分。(2)①把“在我省”移到“正式”前②删去“使”, 或删去“通过”③“采取”改为“采用”,或删去“采取”(3分,各1分) (3).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3分。要求符 合语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有欠缺酌扣)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7、(3分)开门见山,为下文设伏笔8、(3分)写出了父亲对儿子为人自大的痛恨和教子 的严厉。9、(3分)期盼我踏实,期盼我懂得行动是最重要的人生道理。 10、(4分)“我”错怪了父亲的粗鲁和不尊重人(或父亲的发脾气),这里包含了作者深深 的自责与对父亲的感激之情。11、(4分)父亲的行为是粗鲁的,但这“粗鲁”中却包含 着父亲教育儿子的一片苦心,也正是这样的严厉才促成了儿子的觉悟。(能对父亲的行为作 客观评价即可)启示:与父母相处,做子女的应多理解、尊重他们,感受他们的苦心,向他 们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只要能言之成理肯定、理解父母即可) 12.①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②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 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闰土的生活日益窘困,因而他的脸色已经变作灰黄;老妪生活 得到了改善,原先枯瘦憔悴的容貌也变了。③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精神状态 的变化。活泼可爱的闰土变得像石像一般,表现了他内心的凄苦和麻木;而老妪“连皱 纹都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是因为她有了“好心情”,“返老还童了似的” 13.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感情的变化,村里人称少女“小人精”,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 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表明了村里人对少女的提防和排斥。称她为“小妖 精”是人家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才将房子“赠送”给她了,流露出的是他们的“同仇 敌忾”之情。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
2009 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检测试题卷答案 2009.10 一、书写(3 分) 1.3 分.评分标准:内容正确,布局合理(作者姓名只要大致写在诗句右下方位置即可), 字 形端正,字迹清楚,无错别字,得 3 分。每错一字或一处标点,扣 0.5 分,扣完为止。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4 分) 2.肴、缤、亘; diàn mò (文字共 3 分。拼音 1 分)3. C 评分标准:3 分。 4.古诗文名句填空。①野芳发而幽香②不求闻达于诸侯③虫声新透绿窗纱④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⑤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览众山小 留取丹心照汗青⑥辍 耕之垄上,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⑴参考示例: 司马:司马迁 《陈涉世家》(《史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司马相如 《长门赋》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元亮:陶渊明(陶潜)《饮酒》 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右军:王羲之 《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 1 分(“司马”、“元亮”、“右军”不计分)只要答对该人 的相应作品及该作品中的名句即可。每错一字扣 0.5 分,至该空分数扣完为止。 ⑵张飞(张翼德) 关羽(关云长、关公) 《三国演义》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 1 分。每错 1 字扣 0.5 分,至该空分数扣完为止。 6.⑴D 评分标准:共 3 分。 (2)①把“在我省”移到“正式”前 ②删去“使”, 或删去“通过” ③“采取”改为“采用”,或删去“采取”(3 分,各 1 分) (3).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3 分。要求符 合语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有欠缺酌扣)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17(分) 7、(3 分)开门见山,为下文设伏笔 8、(3 分)写出了父亲对儿子为人自大的痛恨和教子 的严厉。 9、(3 分)期盼我踏实,期盼我懂得行动是最 重要的人生道理。 10、(4 分)“我”错怪了父亲的粗鲁和不尊重人(或父亲的发脾气),这里包含了作者深深 的自责与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11、(4 分)父亲的行为是粗鲁的,但这“粗鲁”中却包含 着父亲教育儿子的一片苦心,也正是这样的严厉才促成了儿子的觉悟。(能对父亲的行为作 客观评价即可)启示:与父母相处,做子女的应多理解、尊重他们,感受他们的苦心,向他 们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只要能言之成理肯定、理解父母即可) 12.①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②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 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闰土的生活日益窘困,因而他的脸色已经变作灰黄;老妪生活 得到了改善,原先枯瘦憔悴的容貌也变了。③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精神状态 的变化。活泼可爱的闰土变得像石像一般,表现了他内心的凄苦和麻木;而老妪“连皱 纹都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是因为她有了“好心情”,“返老还童了似的”。 13..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感情的变化,村里人称少女“小人精”,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 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表明了村里人对少女的提防和排斥。称她为“小妖 精”是人家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才将房子“赠送”给她了,流露出的是他们的“同仇 敌忾”之情。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
14.①少女为老妪买了一套寿衣。②回应了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 端猜测。③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 15.①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②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③折射出 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 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 16.D17.本题为开放题,应尽可 能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之处。①这是一个新造的旅游景点,所以水车并不老。②水车见 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 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四.文言文阅读。(一)18.C(2分)19.B(2分)20.略21.示例:运用贤能体恤百 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2)22.(2分)①持:拿着②鞭:鞭打 23.(3分)(B) 24.(3分)译文: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25.(3分)答:作者是赞扬陶侃.陶侃是个 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五.略
14.①少女为老妪买了一套寿衣。②回应了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 端猜测。③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 15.①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②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③折射出 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 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 16.D 17.本题为开放题,应尽可 能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之处。①这是一个新造的旅游景点,所以水车并不老。②水车见 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 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四.文言文阅读。(一)18.C(2分) 19.B(2分)20.略 21.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 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2)22.(2 分) ①持:拿着 ②鞭:鞭打 23.(3 分)( B ) 24.(3 分)译文: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25.(3 分)答:作者是赞扬陶侃.陶侃是个 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