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四川省绵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 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 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 织屦,坚韧过革舄①,人争贸之以馈远。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 不经意。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 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帅、漕密物色,曰:“呲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土,入 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日:“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 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 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日: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 人?"日:“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 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 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②户阒然③,排闼入,则书 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十八》 注释:①舄(x):古代一种有木底的鞋 ②扃(jng):门窗上的插关,此代指门 ③阒(q)然:寂静的样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页共20页
第 1 页 共 20 页 四川省各市 2009 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四川省绵阳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 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 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 织屦,坚韧过革舄①,人争贸之以.馈远。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 不经意。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 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 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 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 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 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 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 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②户阒然③,排闼入,则书 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注释:①舄(xì):古代一种有木底的鞋。 ②扃(jiōng):门窗上的插关,此代指门。 ③阒(qù)然:寂静的样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味视他圃尤胜 视;比较 B.有羡则以周急应贷 羡:盈余、剩余 C.第长于知君子 第:只是 D.共济大业 济:帮助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人争贸之以馈远 帅、漕乃屏骑从 木欣欣以向荣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德有余而才不足 则扁户阒然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云卿种菜,讲求法度,菜品上乘,加上售不二价,因此蔬菜畅销,获利倍增。 豫章帅、漕舍弃随从,化装成云游的文人,最终找到了苏云卿隐居的地方 C.张浚认为苏云卿是仅次于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苏云卿却认为张浚并非全才。 D.客人表明来意,苏云卿才豁然大悟,好像后悔刚才失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囻珠笔(蓝、黑色)写在答题 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四、(23分)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4分) (2)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6分) 三、(9分,每小题3分) 8.D(济:成就、完成) 第2页共20页
第 2 页 共 20 页 德有余而.才不足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帅、漕乃.屏骑从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人争贸之以.馈远 木欣欣以.向荣 A.味视.他圃尤胜 视;比较 B.有羡.则以周急应贷 羡:盈余、剩余 C.第.长于知君子 第:只是 D.共济.大业 济:帮助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云卿种菜,讲求法度,菜品上乘,加上售不二价,因此蔬菜畅销,获利倍增。 B.豫章帅、漕舍弃随从,化装成云游的文人,最终找到了苏云卿隐居的地方。 C.张浚认为苏云卿是仅次于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苏云卿却认为张浚并非全才。 D.客人表明来意,苏云卿才豁然大悟,好像后悔刚才失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第 II 卷(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圆珠笔(蓝、黑色)写在答题 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4 分) (2)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6 分)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8.D(济:成就、完成) 则.扁户阒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9.D(都表转折,“却”。A.表目的“用来”;表修饰。B.“于是,就”:“竟然”。C.表转折 表假设。) A(获“倍利”的是菜贩,而非苏云卿)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10分)(1)希望(你们)能亲自到他家,一定要替我把他给请出来。(4分) (2)两位客人极力邀请(苏云卿)与自己一同乘车回去,(苏云卿)推辞不肯,约定说 他明早登门拜望(客人)。(6分) (大意各1分,划线处各1分) 参考译文: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年间,来到豫章东湖,修筑庐舍居住在那里。对待邻里很有礼貌, 无论贵贱老少都尊敬他,称他为苏翁.苏翁身高七尺,长着-副漂亮的胡子,不苟言笑,穿 布衣草鞋,终年不换,未曾生病 苏翁除去荆棘,用土筐运来石子垒成菜圃,耕耘、种植、除草,灌溉培土,都很有方法。 即使酷暑严寒,土焦草冻,菜圃里也不缺少蔬菜,郁郁葱葱,四季菜品一应俱全。味道比其 他菜圃更好。加上市不二价,菜贩获利加倍而且卖得很快,常常提前交付定金预订.他晚上 编织草鞋,坚韧超过皮革做的木底鞋,人们争着买来馈赠远方亲友.因为这些原因,他不缺 柴米,有盈余就用来周济急需和告借的人,借者不还,完全不放在心上.灌园之余,闭门高 卧,或者整天端坐,高深莫测 苏翁年轻时,与张浚乡布衣之交.张浚后来做了宰相,派人骑著马,带上书信金钱礼品 托付豫章帅、漕说:“我的同乡苏云卿有仅次于管仲、乐毅的才华,希望你能亲自到他家, 一定要替我把他给请出来 帅、漕派人悄悄去访问,都说这里只有种田的苏翁,没有苏云卿这个人。帅漕便不带骑 土随从,打扮成游士的样子,来到苏云卿的菜园中。这时,老人正拿著锄头在干活,没有注 第3页共20页
第 3 页 共 20 页 9.D(都表转折,“却”。A.表目的“用来”;表修饰。B.“于是,就”;“竟然”。C.表转折; 表假设。) 10.A(获“倍利”的是菜贩,而非苏云卿) 第 II 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10 分)(1)希望(你们)能亲自到他家,一定要替我把他给请出来。(4 分) (2)两位客人极力邀请(苏云卿)与自己一同乘车回去,(苏云卿)推辞不肯,约定说 他明早登门拜望(客人)。(6 分) (大意各 1 分,划线处各 1 分) 参考译文: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年间,来到豫章东湖,修筑庐舍居住在那里。对待邻里很有礼貌, 无论贵贱老少都尊敬他,称他为苏翁.苏翁身高七尺,长着一副漂亮的胡子,不苟言笑,穿 布衣草鞋,终年不换,未曾生病. 苏翁除去荆棘,用土筐运来石子垒成菜圃,耕耘、种植、除草,灌溉培土,都很有方法。 即使酷暑严寒,土焦草冻,菜圃里也不缺少蔬菜,郁郁葱葱,四季菜品一应俱全。味道比其 他菜圃更好。加上市不二价,菜贩获利加倍而且卖得很快,常常提前交付定金预订.他晚上 编织草鞋,坚韧超过皮革做的木底鞋,人们争着买来馈赠远方亲友.因为这些原因,他不缺 柴米,有盈余就用来周济急需和告借的人,借者不还,完全不放在心上.灌园之余,闭门高 卧,或者整天端坐,高深莫测. 苏翁年轻时,与张浚乡布衣之交.张浚后来做了宰相,派人骑著马,带上书信金钱礼品, 托付豫章帅、漕说:“我的同乡苏云卿有仅次于管仲、乐毅的才华,希望你能亲自到他家, 一定要替我把他给请出来。” 帅、漕派人悄悄去访问,都说这里只有种田的苏翁,没有苏云卿这个人。帅漕便不带骑 士随从,打扮成游士的样子,来到苏云卿的菜园中。这时,老人正拿著锄头在干活,没有注
意他们。帅、漕走上前去拜了拜。老人问:“客人从哪里来?”便请他们到屋里去。屋里很干 净,一尘不染。案上有《西汉书》一册。客人恍然大悟,心想,这个老人一定是苏云卿了。 不一会,汲泉煮茗,感情渐渐很投机,客人便问老人的老家在何处。老人慢慢回答说:“广 汉。″张德远与您老同乡,您认得吗?”回答说:“认得。"客人又问:“你觉得张德远是个什么 样的人?回答说:“贤人。只是,很了解君子,却不大了解小人,德行有余而才干不足。"于 是问:“德远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客人说:“现在朝廷起用张公,正是想了结此事(为国家选 拔真正的人才)老人说:“这恐怕不是他了结得了的。"客人站起来说:张公叫我们请您 去与他共同完成大业。"于是便把书信和礼物放在案上。苏云卿鼻间隐隐发岀声音,好像埋 怨自己刚才失言 两位客人极力邀请苏云卿与自己一同乘车回去(苏云卿)推辞不肯,约定说他明早登 门拜望(客人)第二天早晨,官府派人来迎接苏云卿,却发现门户紧闭非常寂静。推门进 去,书信尚未拆,礼物也没有打开,苏云卿已经走了,不知去向。 (四川省德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三、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8一10题。(9分,每小题3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 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 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 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 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 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 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 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 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 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 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 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 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 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 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 第4页共20页
第 4 页 共 20 页 意他们。帅、漕走上前去拜了拜。老人问:“客人从哪里来?”便请他们到屋里去。屋里很干 净,一尘不染。案上有《西汉书》一册。客人恍然大悟,心想,这个老人一定是苏云卿了。 不一会,汲泉煮茗,感情渐渐很投机,客人便问老人的老家在何处。老人慢慢回答说:“广 汉。”“张德远与您老同乡,您认得吗?”回答说:“认得。”客人又问:“你觉得张德远是个什么 样的人?”回答说:“贤人。只是,很了解君子,却不大了解小人,德行有余而才干不足。”于 是问:“德远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客人说:“现在朝廷起用张公,正是想了结此事(为国家选 拔真正的人才)。”老人说:“这恐怕不是他了结得了的。”客人站起来说:“张公叫我们请您 去与他共同完成大业。”于是便把书信和礼物放在案上。苏云卿鼻间隐隐发出声音,好像埋 怨自己刚才失言。 两位客人极力邀请苏云卿与自己一同乘车回去,(苏云卿)推辞不肯,约定说他明早登 门拜望(客人)。第二天早晨,官府派人来迎接苏云卿,却发现门户紧闭非常寂静。推门进 去,书信尚未拆,礼物也没有打开,苏云卿已经走了,不知去向。 (四川省德阳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三、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 8 一 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 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 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 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 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 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 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 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 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 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 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 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 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 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 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
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平!"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 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 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 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且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 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掖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 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仼ε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谦口数其罪 数:列举 B.超迁兵部右侍郎 迁:提拔 C.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雅:高雅 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热:弹劾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可大任”的一组是() ①他日救时宰相也②举永乐十九年进士③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 以为才胜己也④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⑤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⑥ 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视,在郕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 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B.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即时批准。“三杨”去世后 因顶撞过王振,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C.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请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 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 D.于谦在发生朝臣围打马顺的事件时,设法稳住了郕王,并让他宣谕不予追究众人打 马顺之事,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正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依重。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 (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译文 三、(9分,每小题3分) 8.C(向来) 9.B(②举进士说明有才,不能说明才可大用,⑤说的是忠于职事,⑥说的是任职 10.B(顶撞王振的是与于谦姓名相似的一个御史) 四、(23分) 11(1)(5分)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就完了。难道没有看见来朝南渡的情 况吗?(语意基本正确2分,“动”“去”各1分,“以……为”各1分) (2)(5分)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也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 第5页共20页
第 5 页 共 20 页 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 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 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 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且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 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掖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 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谦口数.其罪 数:列举 B.超迁.兵部右侍郎 迁:提拔 C.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雅:高雅 D.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热:弹劾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可大任”的一组是( ) ①他日救时宰相也 ②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③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 以为才胜己也 ④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⑤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⑥十 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视,在郕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 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B.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即时批准。“三杨”去世后 因顶撞过王振,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C.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请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 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 D.于谦在发生朝臣围打马顺的事件时,设法稳住了郕王,并让他宣谕不予追究众人打 马顺之事,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正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依重。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 (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译文: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8.C(向来) 9.B(②举进士说明有才,不能说明才可大用,⑤说的是忠于职事,⑥说的是任职) 10.B(顶撞王振的是与于谦姓名相似的一个御史) 四、(23 分) 11(1)(5 分)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就完了。难道没有看见来朝南渡的情 况吗?(语意基本正确 2 分,“动”“去”各 1 分,“以……为”各 1 分) (2)(5 分)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也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
(语意基本正确2分.“上下”“社稷”各1分,“独……乎”句式译正确1 (四川省成都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登泰山记 薛福成 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 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夐①之境莫逾泰 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 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 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 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 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 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 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线危磴,窈深 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 表系 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项,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 来,蜿蜓似带。徂徕杰峙其上,高出群岫,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 方鄞。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 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岀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 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 光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岀。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 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 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文章有删改) :①复,ⅹiong,远。②撄yng扰乱,干扰。③鄞guai,围棋上的方格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道泰安,观形势形势:地势 B.所历未逮兹山亠逮:达到 C.则状之不可胜状也状:景色 而物之殊形诡趣诡:奇异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 ①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②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 ③异境顿辟,睹所未见④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⑤有形之高,不能 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⑥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A.①③④8.②⑤⑥C.②③⑥D.①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泰山,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 态各异,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 B.作者认为,登高可以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超越世俗。登上像泰山这样的 地方,站在尘俗之外看清万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 C.文章首先以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开头,然后记叙了作者登山的缘由,描绘了奇 异美丽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 D.文章的描写议论精当。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与壮 美;深刻精辟的议论又使文章意蕴深厚,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第6页共20页
第 6 页 共 20 页 (语意基本正确 2 分.“上下” “社稷”各 1 分,“独……乎”句式译正确 1 (四川省成都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登泰山记 薛福成 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 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敻①之境莫逾泰 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 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 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 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 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 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 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 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 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项,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 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徕杰峙其上,高出群岫,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 方罫。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 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 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 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 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 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 文 章 有 删 改 ) 注:①敻,xiòng,远。②撄yīng扰乱,干扰。③罫guǎi,围棋上的方格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道泰安,观形势.. 形势:地势 B.所历未逮.兹山百一 逮:达到 C.则状之不可胜状.也 状:景色 D.而物之殊形诡.趣 诡:奇异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 ①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②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 ③异境顿辟,睹所未见④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 ⑤有形之高,不能 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⑥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A.①③④ 8.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泰山,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 态各异,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 B.作者认为,登高可以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超越世俗。登上像泰山这样的 地方,站在尘俗之外看清万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 C.文章首先以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开头,然后记叙了作者登山的缘由,描绘了奇 异美丽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 D.文章的描写议论精当。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与壮 美;深刻精辟的议论又使文章意蕴深厚,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l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5分) 译文: (2)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5分) 译文 三.(9分,每小题3分) 8.C(状:描绘) 9.D(②③为景观感受,⑥为景物描写) 10.C(“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不当) 四.(23分) (10分) (1)(5分)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看到 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译对大意计3分,落实“辟”“向” 的含义各计1分。 (2)(5分)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天下事,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 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译对大意计3分,落实“识”“臆”的含义各计1分) (四川省自贡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 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兗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迂移, 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 虽士民众强虽,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 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典选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 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 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 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徧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 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鄴,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臼 第7页共20页
第 7 页 共 20 页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l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5分) 译文: (2)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5分) 译文: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8.C (状:描绘) 9.D(②③为景观感受,⑥为景物描写) 10.C (“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不当) 四.(23 分) 11.(10 分) (1)(5 分)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看到 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译对大意计 3 分,落实“辟”“向” 的含义各计 1 分。 (2)(5 分)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天下事,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 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译对大意计 3 分,落实“识”“臆”的含义各计 1 分) (四川省自贡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 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兗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 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 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 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典选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 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 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 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 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鄴,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
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日:“日出於东,月盛于东, 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 初,太祖平柳喊,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日:“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 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巯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除余。 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玠密谏 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 太祖目指日:“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略有改动) 8.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日出于东,月盛于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乃共白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示毛玠“清廉正直,奉公执法”的一组是 ①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②天下之土莫不以廉节自励③今所说人非迂次,是 以不敢奉命④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⑤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⑥此古所 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玠曾经劝太祖搞好农耕,积蓄军资,做长远打算。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转任他 为将军府中的功曹。 B.商议合并减少官署时,官员找借口要裁减东曹,实际上是不让毛玠做东曹,而太祖 信任他,下令裁判西曹 C.太祖平定柳城,特意将缴获的素屏风和素冯几赐给毛玠,称赞他有古人的作风。魏 国建立不久,又称赞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D.魏国建立之初,毛玠做尚书仆射,又掌管选举。他劝太祖要吸取袁绍的教训,做好 立太子这件大事,并且建议废掉曹丕,立曹植为太子 第I卷 第II 得分 五 六 得分/总分 第8页共20页
第 8 页 共 20 页 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於东,月盛于东, 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 初,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 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玠密谏 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 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略有改动) 8.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日出于.东,月盛于东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乃.共白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示毛玠“清廉正直,奉公执法”的一组是 ①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 ②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 ③今所说人非迁次,是 以不敢奉命 ④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 ⑤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⑥此古所 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玠曾经劝太祖搞好农耕,积蓄军资,做长远打算。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转任他 为将军府中的功曹。 B.商议合并减少官署时,官员找借口要裁减东曹,实际上是不让毛玠做东曹,而太祖 信任他,下令裁判西曹。 C.太祖平定柳城,特意将缴获的素屏风和素冯几赐给毛玠,称赞他有古人的作风。魏 国建立不久,又称赞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D.魏国建立之初,毛玠做尚书仆射,又掌管选举。他劝太祖要吸取袁绍的教训,做好 立太子这件大事,并且建议废掉曹丕,立曹植为太子。 题 号 第 I 卷 得 分 四 五 六 七 第 II 卷 得 分 总 分
第Ⅳ卷 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2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②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三、(9分,每小题3分) 8.D(均为介词,因为。A分别为:副词,就:连词,却,表转折。B分别为:介词,从: 介词,比。C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竟) 9.B(②说的是“天下士”,④说的是“时人”,⑥说的是太祖对毛玠的赞誉,均只能间接表 明毛玠“清廉正直,奉公执法”) 10.D(“建议废掉曹丕,立曹植为太子”错,原文无此信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早年在县中为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将要到荆州避战乱,还未到 达,听说刘表政策法令不明,于是前往鲁阳。魏太祖曹操占领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毛 玠对曹操说:“如今国家分崩离析,国君四处迁移,百姓的生产废弃,因饥饿而四处流亡, 官府连一年的储蓄都没有,百姓没有安心定居的念头,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是难以持久的。现 今袁绍、刘表,虽然手下士人、百姓众多强大,但都没有长远的打算,不是建立基业的人 用兵以遵守礼义者胜保住地位必须依靠财力您应该尊奉天子而向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 整顿农业耕作,储备军用物资,这样,霸王的业绩就可以成功了。”曹操敬佩地采纳了他的 建议,转调他为自己官府的功曹 曹操担仼司空丞相,毛玠曾任东曹掾,与崔琰共同负责选拔官吏。他所举荐任用的人,都是 清廉正直的土人,有些人在当时虽有名望,但行为不正派,结果也不能被他选用。他特别以 俭朴作为他人表率,因此全国的士人无不以廉洁勉励自己,即使显贵得宠的臣僚,服饰器物 也不敢违反法度。曹操赞叹说:“这样任用人才,使天下的人自己监督自己,我还再费什么 第9页共20页
第 9 页 共 20 页 得 分 第 II 卷 注意事项:1. 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 本卷共 12 小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②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8.D(均为介词,因为。A 分别为:副词,就;连词,却,表转折。B 分别为:介词,从; 介词,比。C 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竟) 9.B(②说的是“天下士”,④说的是“时人”,⑥说的是太祖对毛玠的赞誉,均只能间接表 明毛玠“清廉正直,奉公执法”) 10.D(“建议废掉曹丕,立曹植为太子”错,原文无此信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早年在县中为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将要到荆州避战乱,还未到 达,听说刘表政策法令不明,于是前往鲁阳。魏太祖曹操占领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毛 玠对曹操说:“如今国家分崩离析,国君四处迁移,百姓的生产废弃,因饥饿而四处流亡, 官府连一年的储蓄都没有,百姓没有安心定居的念头,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是难以持久的。现 今袁绍、刘表,虽然手下士人、百姓众多强大,但都没有长远的打算,不是建立基业的人。 用兵以遵守礼义者胜,保住地位必须依靠财力,您应该尊奉天子而向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 整顿农业耕作,储备军用物资,这样,霸王的业绩就可以成功了。”曹操敬佩地采纳了他的 建议,转调他为自己官府的功曹。 曹操担任司空丞相,毛玠曾任东曹掾,与崔琰共同负责选拔官吏。他所举荐任用的人,都是 清廉正直的士人,有些人在当时虽有名望,但行为不正派,结果也不能被他选用。他特别以 俭朴作为他人表率,因此全国的士人无不以廉洁勉励自己,即使显贵得宠的臣僚,服饰器物 也不敢违反法度。曹操赞叹说:“这样任用人才,使天下的人自己监督自己,我还再费什么
心思呢『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亲自拜访毛玠,托他照顾自己的亲属。毛玠回答说:“老臣 因为能够尽忠职守,所以有幸没有获罪,您现在所说的人不应升迁,所以我不敢遵命。”大 军回到邺城,讨论合并官署。毛玠请求不要推行,当时人们很忌惮他,都想撤销东曹。于是 一起对曹操说:“先前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应该减省东曹。”曹操知道他们的想法,因而下 令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最圆的时候也在东边,人们谈到方位时,也先说东方,为什 么要撤销东曹?″因此把西曹撤销了。 当初,曹操平定了柳城,分赏所获得的器物,特别拿素屏风和素凭几赏赐给毛玠,说:“你 有古人的风范,所以赐给你古人所用的器物。”毛玠身居显要的地位,却常身穿布衣,吃普 通菜饭,抚养教育哥哥的遗子非常周到,所得的赏赐也大多赈济施舍给贫困的人家,自己的 家中没有什么剩余。迁升为右军师。魏国刚刚建立时,他任尚书仆射,仍然主持选拔任用官 吏。当时还没有最后确定谁为太子,临淄侯曹植受到曹操宠爱,毛玠秘密劝谏曹操说:"近 世袁绍因为不区分嫡子庶子,所以国破家亡。废立太子是大事,我不愿听到有这样的事。 后来群臣聚会讨论,毛玠起身更换衣服,曹操看着他说:“他就是古人所说的国家的司直 我的周昌。” 四、(23分) 11.(10分) (1)(5分)他致力于以俭朴作为他人的表率,因此全国的士人无不以廉洁勉励自己,即使 显贵得宠的臣僚,服饰器物也不敢违反法度。(译出大意,2分。“务”“率”“过度”译正确 处,1分) (2)(5分)毛玠身居显要的位置,却常身穿布衣,吃普通菜饭,抚养教育哥哥的遗子非常 周到,所得的赏赐也大多赈济施舍给贫困的人家,自己的家中没有什么剩余。(译出大意, 2分。“布衣蔬食”“笃”“振施”译正确一处,1分) (四川省达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第10页共20页
第 10 页 共 20 页 心思呢!”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亲自拜访毛玠,托他照顾自己的亲属。毛玠回答说:“老臣 因为能够尽忠职守,所以有幸没有获罪,您现在所说的人不应升迁,所以我不敢遵命。”大 军回到邺城,讨论合并官署。毛玠请求不要推行,当时人们很忌惮他,都想撤销东曹。于是 一起对曹操说:“先前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应该减省东曹。”曹操知道他们的想法,因而下 令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最圆的时候也在东边,人们谈到方位时,也先说东方,为什 么要撤销东曹?”因此把西曹撤销了。 当初,曹操平定了柳城,分赏所获得的器物,特别拿素屏风和素凭几赏赐给毛玠,说:“你 有古人的风范,所以赐给你古人所用的器物。”毛玠身居显要的地位,却常身穿布衣,吃普 通菜饭,抚养教育哥哥的遗子非常周到,所得的赏赐也大多赈济施舍给贫困的人家,自己的 家中没有什么剩余。迁升为右军师。魏国刚刚建立时,他任尚书仆射,仍然主持选拔任用官 吏。当时还没有最后确定谁为太子,临淄侯曹植受到曹操宠爱,毛玠秘密劝谏曹操说:“近 世袁绍因为不区分嫡子庶子,所以国破家亡。废立太子是大事,我不愿听到有这样的事。” 后来群臣聚会讨论,毛玠起身更换衣服,曹操看着他说:“他就是古人所说的国家的司直, 我的周昌。” 四、(23 分) 11.(10 分) (1)(5 分)他致力于以俭朴作为他人的表率,因此全国的士人无不以廉洁勉励自己,即使 显贵得宠的臣僚,服饰器物也不敢违反法度。(译出大意,2 分。“务”“率”“过度”译正确 一处,1 分) (2)(5 分)毛玠身居显要的位置,却常身穿布衣,吃普通菜饭,抚养教育哥哥的遗子非常 周到,所得的赏赐也大多赈济施舍给贫困的人家,自己的家中没有什么剩余。 (译出大意, 2 分。“布衣蔬食”“笃”“振施”译正确一处,1 分) (四川省达州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