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高中2011年素质技能邀请赛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空格内,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3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纤维(xian)湖泊(bo)嗔怪(chen)伺候(ci) B.气馁(nei)禅让(shan)新颖(yin)轮廓(kuo) C.股红(yan)狙击(ju)皈依(gu)屏除(bing) D.秘鲁(mi)洗漱(shu)抨击(peng)对峙(zhi)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是() A.锻炼门可罗鹊怡然徇私枉法 B.寒暄立竿见影就序雍容华贵 C.切磋食不果腹文身绵里藏针 D.针灸心悦臣服蛰伏兵荒马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他的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B.在风驰电掣的达成高铁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的快捷与方便。 C.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介绍这 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D.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 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不管你学习什么,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B.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这个危险地带,除了我以外,目前,谁也不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C.当地老人说这个山谷很危险,从来没人进去过,进去过的人从没有能出来的。 D.很多家用电器,国产的并不比洋货差。质量不仅能与之抗衡,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5.河北井陉有座山,叫苍岩山:山上有座庙,叫福庆庙:临门有副对联:“殿前无灯凭 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王维山水诗,据说最得“空寂”神致,但“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 (《山居即事》),还是暴露了“掩柴扉”的人。而“山门不锁待云封”,好像更有“空山无人 万物随缘”的神意 此段文字主要是要说明() A.王维在古代诗人中并不是最得“空寂”神致的 B.这副对联的“空寂”神致深受王维诗句的影响。 C.这副对联比王维诗句更具有“空寂”神致 D.对联的作者是位归诚佛门、参透神理的诗僧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6—9题。(每小题2分,共8分)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 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 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 气温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 报告的主要作者,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 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硏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温的短
南充高中 2011 年素质技能邀请赛 语 文 试 卷 (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空格内,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3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维(xiān) 湖泊(bó) 嗔怪(chēn) 伺候(cì) B.气馁(něi) 禅让(shàn) 新颖(yǐn) 轮廓(kuò) C.殷红(yān) 狙击(jū) 皈依(guī) 屏除(bǐng) D.秘鲁(mì) 洗漱(shù) 抨击(pēng) 对峙(zhì)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是( ) A.锻炼 门可罗鹊 怡然 徇私枉法 B.寒暄 立竿见影 就序 雍容华贵 C.切磋 食不果腹 文身 绵里藏针 D.针灸 心悦臣服 蛰伏 兵荒马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他的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B.在风驰电掣的达成高铁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的快捷与方便。 C.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介绍这 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D.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 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不管你学习什么,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B.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这个危险地带,除了我以外,目前,谁也不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C.当地老人说这个山谷很危险,从来没人进去过,进去过的人从没有能出来的。 D.很多家用电器,国产的并不比洋货差。质量不仅能与之抗衡,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5.河北井陉有座山,叫苍岩山;山上有座庙,叫福庆庙;临门有副对联:“殿前无灯凭 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王维山水诗,据说最得“空寂”神致,但“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山居即事》),还是暴露了“掩柴扉”的人。而“山门不锁待云封”,好像更有“ 空山无人, 万物随缘”的神意。 此段文字主要是要说明( ) A.王维在古代诗人中并不是最得“空寂”神致的。 B.这副对联的“空寂”神致深受王维诗句的影响。 C.这副对联比王维诗句更具有“空寂”神致。 D.对联的作者是位归诚佛门、参透神理的诗僧。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6—9 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 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 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 气温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 报告的主要作者,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 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温的短
期变动的。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 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 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这些气象学家说,从1975年到1990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阿拉斯加、加 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等地)上升了0.3摄氏度。他们认为,这一气温上升有三分之一是由大气 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他们还认为,北半球地区从1900年到1990年近一个纪以来的月温 差约有一半也是由这种变动引起的 华莱士说,“尽管人类活动与气温的全面上升可能也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气候 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变动,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由于地表吸引热量的能 加(热容量)比海洋低得多,地表冬季与夏季的温差非常大。因此,当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吹 过北半球各大陆以及冷气团吹过海洋上空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他说,尽 管科学家尚不完全了解引起大气环流形式变化的真正原因,但他确信这与自然变化有关。 6.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和“短期变动”指的是() A.全球气温自1975年以来全面上升和月温差的变化。 B.北半球从1900年以来月温差的变化和1975年以来冬季变暖。 C.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和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 D.全球气象情况的自然变化和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 7.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这种变动”具体是指() A.暖气团、冷气团分别吹过北半球各大陆和海洋上空所造成的气温的变化 若干年间气温上升幅度和月温差的变化 温室效应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气温变化 D.对全球气候之所以变暖的认识上的变化。 8.华莱士这里说的“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比较难以保存热量而海洋往往比较能保存热量。 B.地表吸收热量慢而海洋吸收热量快 C.暖气团吹过大陆而不吹过海洋。 D.冷气团吹过海洋而不吹过大陆 9.从全文看,华莱士等气象专家的研究成果是() A.近一个世纪,特别是1975年以来的气温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 B.不能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C.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D.人为的“温室效应”并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5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李若水字清卿①,洛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 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 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 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 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
期变动的。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 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 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这些气象学家说,从 1975 年到 1990 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阿拉斯加、加 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等地)上升了 0.3 摄氏度。他们认为,这一气温上升有三分之一是由大气 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他们还认为,北半球地区从 1900 年到 1990 年近一个纪以来的月温 差约有一半也是由这种变动引 起的。 华莱士说,“尽管人类活动与气温的全面上升可能也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气候 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变动,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由于地表吸引热量的能 力(热容量)比海洋低得多,地表冬季与夏季的温差非常大。因此,当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吹 过北半球各大陆以及冷气团吹过海洋上空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他说,尽 管科学家尚不完全了解引起大气环流形式变化的真正原因,但他确信这与自然变化有关。 6.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和“短期变动”指的是( ) A.全球气温自 1975 年以来全面上升和月温差的变化。 B.北半球从 1900 年以来月温差的变化和 1975 年以来冬季变暖。 C.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和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 D.全球气象情况的自然变化和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 7.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这种变动”具体是指( ) A.暖气团、冷气团分别吹过北半球各大陆和海洋上空所造成的气温的变化。 B.若干年间气温上升幅度和月温差的变化。 C.温室效应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气温变化。 D.对全球气候之所以变暖的认识上的变化。 8.华莱 士这里说的“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比较难以保存热量而海洋往往比较能保存热量。 B.地表吸收热量慢而海洋吸收热量快。 C.暖气团吹过大陆而不吹过海洋。 D.冷气团吹过海洋而不吹过大陆。 9.从全文看,华莱士等气象专家的研究成果是( ) A.近一个世纪,特别是 1975 年以来的气温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 B.不能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C.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D.人为的“温室效应”并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李若水字清卿①,洛州曲周人。靖 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 故事, 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 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 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 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
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 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嘿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 率军攻打北宋。⑤噗(xun)血:含血喷出 10.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靖公议也 请: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11.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1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以下13~14题的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13.①其罪当与童贯等②帝殊有难色()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14.①汝归勿遽言②奈并累若属何()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 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 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 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 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 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 罕令拥之去 ,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 率军攻打北宋。⑤噀(xùn)血:含血喷出 。 10.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11.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 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1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 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以下 13~14 题的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13.①其罪当与童贯等 ②帝殊有难色( )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14.①汝归勿遽言 ②奈并累若属何( )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 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 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 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 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第Ⅱ卷(70分) 四、(10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片描写的秋景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不能 超出所给空格,2分) 特点: 感情 (2)从全词看,“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案不能超 出所给空格,4分) 内容 结构 17名句名篇或文学常识填空。(4分,每小题1分) (1)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诸葛亮曾用 (《后出师表》)表达 自己出兵伐魏时期的耿耿忠心,后人也用它来歌颂竭尽劳苦,至死方休的精神, (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我国一本名著里的人物 (填人名)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4分)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 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 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 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篥哀 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 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 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绝荒漠,蜿蜒竟达六 千七百公里。戌楼高耸,斥堠(瞭望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 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 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 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
第Ⅱ卷(70 分) 四、(10 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 分)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 相思泪。 (1)上片描写的秋景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不能 超出所给空格,2 分) 特点: 感情: (2)从全词看,“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案不能超 出所给空格,4 分) 内容: 结构: 17.名句名篇或文学常识填空。(4 分,每小题 1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诸葛亮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出师表》)表达 自己出兵伐魏时期的耿耿忠心,后人也用它来歌颂竭尽劳苦,至死方休的精神。 (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我国一本名著里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 (填人 名)。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14 分)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 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 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 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哀 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 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 想。墙高六 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绝荒漠,蜿蜒竟达六 千七百公里。戌楼高耸,斥堠(瞭望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 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 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 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 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
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指长城)不再是传奇。它 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 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 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 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 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Ⅴ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 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群山不语,并晴洁气 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8.这篇散文中,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答案不能超出所给空格,2分) 19.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案不能超出 所给空格,2分) 20.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 长城 (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不能超出所给空格,2分) (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案不能超出所给空格,4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 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 政策辛辣讽刺。 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 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 自己内心的喜悦 六、(6分) 2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 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 雕琢, ①结构全不用钉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③加工工艺精密④简洁而典雅⑤用 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⑥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正确的序号是: 23.下面是一篇以《教育铸就人才》为题目的文章的首段,有严重问题。请你指出问题 所在。(不超出所给空格,3分) 微笑着,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大海如果失去海浪 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 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七、(40分)
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指长城)不再是传奇。它 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 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 嚓响着, 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 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 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 V 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 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群山不语,并晴洁气 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8.这篇散文中,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答案不能超出所给空格,2 分) 19.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案不能超出 所给空格,2 分) 20.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 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 呵,长城!” (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不能超出所给空格, 2 分) (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案不能超出所给空格,4 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 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 政策辛辣讽刺。 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 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 自己内心的喜悦。 六、(6 分) 2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 分) 明式家具,崇尚简 约、天然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 雕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全不用钉 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 ③加工工艺精密 ④简洁而典雅 ⑤用 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 ⑥ 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一篇以《教育铸就人才》为题目的文章的首段,有严重问题。请你指出问题 所在。(不超出所给空格,3 分) 微笑着,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大海如果失去海浪 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 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七、(40 分)
2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里有一句“担当身前事,莫计身后评”。温家 宝总理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 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崇 高的精神追求。” 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6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 分) 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里有一句“担当身前事,莫计身后评”。温家 宝总理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 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崇 高的精神追求。” 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 600 字。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