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3月)诊断性考试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 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 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 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 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表明:我们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应走入历史纵深,深入 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 “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 纪念大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 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重要论 断,立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准确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及其时代 价值。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 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关于这一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 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 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 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 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 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 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形成象形、指 事、会意、形声、转注与假借六种造字法与用字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和独特的人文情怀。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形式。秦始皇一统中国后, 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 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 性的有机结合。 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 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 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 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我们 从文献典籍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指导意义。 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产生了“汉学”,众多学者精心研究整理 古代文献,纠正了许多错误。学者们在研究中探索和掌握了一系列严密的搜集 排比、分类以及识别文献资料的方法,为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智 慧和心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09月02日0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
四川省南充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3 月)诊断性考试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 5000 多年历史中孕育发 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 近 平 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 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 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 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表明:我们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应走入历史纵深,深入 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 “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 。习 近 平 同志在中法建交 50 周年 纪念大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 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重要论 断,立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准确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及其时代 价值。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 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关于这一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 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 21 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 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 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 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 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 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形成象形、指 事、会意、形声、转注与假借六种造字法与用字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和独特的人文情怀。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形式。秦始皇一统中国后, 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 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 性的有机结合。 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习 近 平 同 志在哲学社会科 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 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 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我们 从文献典籍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指导意义。 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产生了“汉学”,众多学者精心研究整理 古代文献,纠正了许多错误。学者们在研究中探索和掌握了一系列严密的搜集、 排比、分类以及识别文献资料的方法,为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智 慧和心血。 (摘编自《 人民日报 》 2016 年 09 月 02 日 07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 5000 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
B.只有深入理解了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C.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D.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 结合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四个维度的阐述属于并列关系 B.文章立足历史纵深,彰显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立场。 C.在阐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一分论点 时,主要运用事实论证。 D.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典籍,既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依据,也为 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政治和文化的本领。 B.为了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汉字形成了符号系统。 C.书面语言相同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因素。 D.清代的“汉学”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而著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赶牛 李娟 我听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哗啦啦地响,帐篷震动起来。不好!我顺手操起 个家伙就去赶牛。绕到帐篷后面一看,好家伙,整整齐齐一大排。乘凉的乘凉, 蹭痒痒的蹭痒痒,一个比一个自在。还有两位正在墙根那儿使劲拱土,土给刨的 松松的,埋着的柱子根都给刨出来了。我气坏了,直冲过去,看到谁就打谁。众 牛哄散逃命,紧张之中乱了套。正在咬铁丝的那位情急之下居然钻进了铁丝和帐 篷棚布之间的空隙里,还想从那里突围,却被紧紧卡住,进退不得。只好拼命左 右扯扭挣脱。只听“嘶啦”一声,棚布被牛角挂烂了一尺多长。我急了,拽住它 的尾巴就拔,它却更加不顾一切地往前面钻一根本钻不过去嘛!除非把我们的 帐篷整个拖走。我只好又转过去,往相反的方向敲它的脑袋,它猛地往后一退, 这才挣脱出去。可是这么一折腾,牛角一挂一扯一拉,“吧!”铁丝断了,整面 棚布被全部撕开,货架和商品的背影赫然曝了光。我又惊又怒,顺手提起把铁锨 就追。那牛真的给吓坏了,一路长嘶、狂奔。我把它从房子后面追到房子前面, 又把它从房子前面追到房子后面,整整追了两圈。直到第三圈,这个笨蛋才聪明 起来,悟出和我这样绕着房子兜圈子毫无意义。便斜出一条生路,直奔它的朋友 们而去。我也只好罢手,啪地把铁锨插在草地上,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等我妈回来 给她汇报情况。 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提起这事,好像真有那么可笑一样 在沙依横布拉克,这种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真不知我们家帐篷后面有啥好玩的, 牛们每次聚会都选在那里。后来我妈把柴禾堆中那些最稀奇古怪,枝枝条条刺拉 得最夸张最不像话的柴禾棒子通通挑出来,篱笆一样围在后面。还以为这样一拦 牛就走不到跟前了,也许能护住帐篷。结果恰恰相反,这一做法无非给牛们提供 了更大的方便,把更多的牛吸引过来--那些木头正好用来蹭痒痒。而且牛一多 挤一搡,房子破得更快,帐篷后面补了又补的棚布更是被那些枝枝条条戳得千 疮百孔
B.只有深入理解了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C.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D.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 结合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四个维度的阐述属于并列关系。 B.文章立足历史纵深,彰显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立场。 C.在阐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一分论点 时,主要运用事实论证。 D.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典籍,既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依据,也为 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政治和文化的本领。 B.为了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汉字形成了符号系统。 C.书面语言相同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因素。 D.清代的“汉学”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而著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赶 牛 李娟 我听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哗啦啦地响,帐篷震动起来。不好!我顺手操起一 个家伙就去赶牛。绕到帐篷后面一看,好家伙,整整齐齐一大排。乘凉的乘凉, 蹭痒痒的蹭痒痒,一个比一个自在。还有两位正在墙根那儿使劲拱土,土给刨的 松松的,埋着的柱子根都给刨出来了。我气坏了,直冲过去,看到谁就打谁。众 牛哄散逃命,紧张之中乱了套。正在咬铁丝的那位情急之下居然钻进了铁丝和帐 篷棚布之间的空隙里,还想从那里突围,却被紧紧卡住,进退不得。只好拼命左 右扯扭挣脱。只听“嘶啦”一声,棚布被牛角挂烂了一尺多长。我急了,拽住它 的尾巴就拔,它却更加不顾一切地往前面钻---根本钻不过去嘛!除非把我们的 帐篷整个拖走。我只好又转过去,往相反的方向敲它的脑袋,它猛地往后一退, 这才挣脱出去。可是这么一折腾,牛角一挂一扯一拉,“吧!”铁丝断了,整面 棚布被全部撕开,货架和商品的背影赫然曝了光。我又惊又怒,顺手提起把铁锨 就追。那牛真的给吓坏了,一路长嘶、狂奔。我把它从房子后面追到房子前面, 又把它从房子前面追到房子后面,整整追了两圈。直到第三圈,这个笨蛋才聪明 起来,悟出和我这样绕着房子兜圈子毫无意义。便斜出一条生路,直奔它的朋友 们而去。我也只好罢手,啪地把铁锨插在草地上,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等我妈回来 给她汇报情况。 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提起这事,好像真有那么可笑一样。 在沙依横布拉克,这种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真不知我们家帐篷后面有啥好玩的, 牛们每次聚会都选在那里。后来我妈把柴禾堆中那些最稀奇古怪,枝枝条条刺拉 得最夸张最不像话的柴禾棒子通通挑出来,篱笆一样围在后面。还以为这样一拦, 牛就走不到跟前了,也许能护住帐篷。结果恰恰相反,这一做法无非给牛们提供 了更大的方便,把更多的牛吸引过来----那些木头正好用来蹭痒痒。而且牛一多, 一挤一搡,房子破得更快,帐篷后面补了又补的棚布更是被那些枝枝条条戳得千 疮百孔
①“又是你们!”——我妈从天而降,手持大棒,怒目喷火:“又是你们几个 ”你看,她把它们的模样儿记住了一一全是些尕尕的半大牛娃子。看见我妈, 起拔腿就跑,一模一样的七八头,跑在一起极为壮观,其尾巴还通通笔直地竖 起,一片旗杆似的。我妈追了一趟子,实在忍不住了,就笑了起来,回头冲我大 喊:“你看它们的尾巴!”然后斗志全消,提着棒子捂着笑痛的肚子回家去了 我外婆眼花耳背,搞不清楚房后的动静,只负责屋前。只要有牛在屋前拉屎,就 举着拐棍去打。②我妈很不以为然,认为牛粪又不是什么脏臭的东西,我们以前 还拾过乇牛粪用来烧火昵。后来时间久了,发现那些牛简直是故意的-它们走 到哪儿都好好的,都不拉屎,全都留到经过我们家门口时才解决,这不明摆着欺 侮人吗?该赶。于是这差事就留给天天闲着没事干的外婆了,也好让她老人家经 常活动活动。结果,外婆人老迟钝,拖着拐棍颤悠悠追了半天,再颤悠悠回来时, 牛已经比她先到,早就在那里等了半天了。然后又当着她的面,再拉一堆。 更气人的是晚上。外面窸窸窣窣,牛影憧憧,拱着衣服架子舔着塑料篷布。(那 个角落堆过几百公斤粗盐,它们可能在舔盐)塑料布可不像帆布或木板,稍微 动,便哗啦哗啦响得厉害。再加上牛朋友“呼哧呼哧”的喘粗气声,折腾的人 夜不得安宁。真是的,也不知是谁家的牛,晚上居然不管(后来才知道只有小牛 才圈养的),夜夜来我们家帐篷门口的干燥地面上露宿过夜。我的床板恰好搭在 帐篷前侧,估计我的脸和它的脸相距不到一尺,只是中间薄薄地隔了一层塑料布 而已。我妈出主意让我准备根棍儿,再吵就使劲捅它!于是我就一夜一夜地捅, 弄得第二天早晨两眼红肿,哈欠连天。而它们倒好,早早地溜了,只留下几摊牛 粪作纪念。还有一次的纪念则是被连根撞出的晾衣服的木头桩子。 就这样,全家人一起赶,白天赶,晚上赶,越赶越纠缠不清。③沙依横布拉克的 旦子好像全是在赶牛中度过的,倒也不是很乏味。我妈到现在还在经常嘀咕 …娟真够笨的……绕房子追了两圈……那一天 (节选自《九篇雪》)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娟文章的开头往往有“一惊一乍”的特色,就像本文开头的两句,渲染了 紧张的气氛,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B.作者善于借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人物,比如通过写外婆“拖着拐棍颤悠悠” 地天天赶牛,塑造了一位有趣可爱的老人形象。 C.本文记述了一家杂货铺主人的生活侧面,通过牛群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旨在表现当地牧民与经商者之间的矛盾。 D.虽然赶牛影响了作者的正常生活,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使她体会 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5.试分析文中三处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5分) 答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豆瓣9.2分, Bilibili网站单集点击量超过224万,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国 家宝藏》彻底火了。从节目效果看,它一改往日博物馆严肃权威的形象,引入诸 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对文物、对节目背后延伸出
①“又是你们!”----我妈从天而降,手持大棒,怒目喷火:“又是你们几个 ----”你看,她把它们的模样儿记住了----全是些尕尕的半大牛娃子。看见我妈, 一起拔腿就跑,一模一样的七八头,跑在一起极为壮观,其尾巴还通通笔直地竖 起,一片旗杆似的。我妈追了一趟子,实在忍不住了,就笑了起来,回头冲我大 喊:“你看它们的尾巴!”然后斗志全消,提着棒子捂着笑痛的肚子回家去了。 我外婆眼花耳背,搞不清楚房后的动静,只负责屋前。只要有牛在屋前拉屎,就 举着拐棍去打。②我妈很不以为然,认为牛粪又不是什么脏臭的东西,我们以前 还拾过干牛粪用来烧火呢。后来时间久了,发现那些牛简直是故意的----它们走 到哪儿都好好的,都不拉屎,全都留到经过我们家门口时才解决,这不明摆着欺 侮人吗?该赶。于是这差事就留给天天闲着没事干的外婆了,也好让她老人家经 常活动活动。结果,外婆人老迟钝,拖着拐棍颤悠悠追了半天,再颤悠悠回来时, 牛已经比她先到,早就在那里等了半天了。然后又当着她的面,再拉一堆。 更气人的是晚上。外面窸窸窣窣,牛影憧憧,拱着衣服架子舔着塑料篷布。(那 个角落堆过几百公斤粗盐,它们可能在舔盐)塑料布可不像帆布或木板,稍微一 动,便哗啦哗啦响得厉害。再加上牛朋友“呼哧呼哧”的喘粗气声,折腾的人一 夜不得安宁。真是的,也不知是谁家的牛,晚上居然不管(后来才知道只有小牛 才圈养的),夜夜来我们家帐篷门口的干燥地面上露宿过夜。我的床板恰好搭在 帐篷前侧,估计我的脸和它的脸相距不到一尺,只是中间薄薄地隔了一层塑料布 而已。我妈出主意让我准备根棍儿,再吵就使劲捅它!于是我就一夜一夜地捅, 弄得第二天早晨两眼红肿,哈欠连天。而它们倒好,早早地溜了,只留下几摊牛 粪作纪念。还有一次的纪念则是被连根撞出的晾衣服的木头桩子。 就这样,全家人一起赶,白天赶,晚上赶,越赶越纠缠不清。③沙依横布拉克的 日子好像全是在赶牛中度过的,倒也不是很乏味。我妈到现在还在经常嘀咕: “……娟真够笨的……绕房子追了两圈……那一天……” (节选自《九篇雪》)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李娟文章的开头往往有“一惊一乍”的特色,就像本文开头的两句,渲染了 紧张的气氛,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B.作者善于借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人物,比如通过写外婆“拖着拐棍颤悠悠” 地天天赶牛,塑造了一位有趣可爱的老人形象。 C.本文记述了一家杂货铺主人的生活侧面,通过牛群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旨在表现当地牧民与经商者之间的矛盾。 D.虽然赶牛影响了作者的正常生活,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使她体会 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5.试分析文中三处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5 分) 答: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 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豆瓣 9.2 分,Bilibili 网站单集点击量超过 224 万,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国 家宝藏》彻底火了。从节目效果看,它一改往日博物馆严肃权威的形象,引入诸 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对文物、对节目背后延伸出
来的传统文化的关注。但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如 何在年轻的互联网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 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却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国家宝藏》大受 欢迎的原因,是节目一定程度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而长久以来 博物馆甚至对媒体也刻意保持着距离 《国家宝藏》同样赶上了国家政策的助力。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则《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 通知,强调要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这则指令也反映到从去年延续至今的传统文 化综艺热,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见字如面》,无一不是此 背景下的产物。而《国家宝藏》也成了央视和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 联姻。国家级博物馆背后代表着一种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就像最终节目呈现的 效果一样,节目主持人张国立的开场白强调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这种强调中华文 化强盛和引导民族自豪感的设置可以在节目中多处看到。 材料二 “基于史实合理虚构”。“文物海选”的过程并不轻松,而编剧将文物转化成有 趣的故事,由明星表演,还原文物“前世传奇”的段落,则代表着节目组希望成 为博物馆“讲解器”的初衷。 剧本创作是由编剧组和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曾经操作过历史类真人秀电视节 目《咱们穿越吧》的编剧团队负责撰写剧本,顾问专家团则负责提出建议并“挑 错”。顾问专家团的选择同样精妙,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 节目组选择的是在网上很有影响力的知乎历史类“大V”张茺和周睿杰,另一成 员奚牧凉则经营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挖啥呢”,这些人有一定的专业背景, 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节目对博物馆观念、伦理的冲击不可忽视。博物馆与综艺的交集,是相互支持和 交流,综艺节目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博物馆学习。比如《国家宝藏》节目录制现场 的观众都是“90后”,以前“鉴宝”类电视节目的观众是现实或潜在的收藏家 博物馆的影响力在于对科学知识的公共分享及对公众学习活动的支持,而不是靠 某件藏品的“珍稀”,也不是靠对藏品前世的“揭秘”。但在博物馆领域,必须 谨慎回避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 材料三: 更核心的,是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 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势。以文化的内核、综 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以精雕细刻的国宝精神,打开 汗青、打开传统,让缄默沉静的国宝“说话”,给孤傲的匠人点赞。堪称一曲古 今交响,一次远古穿越。 其实,《国家宝藏》的火,勿宁说是国人的一种告白:富足了,向文化之心日炽, 就看咱文化人有没有好东西拿出来。曾经,我们为凭票购买的粮、油、蔬菜排队, 我们为紧俏的冰箱、彩电排队,眼下,我们还愿意排起长龙,只为片刻的精神享 受。从上海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再到眼下的老 少争看《国家宝藏》,都在向我们的文化人提出挑战,国人正嗷嗷待哺呢,还有 什么“宝藏”,请一一捧出… 材料四:
来的传统文化的关注。但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如 何在年轻的互联网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 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却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国家宝藏》大受 欢迎的原因,是节目一定程度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而长久以来 博物馆甚至对媒体也刻意保持着距离。 《国家宝藏》同样赶上了国家政策的助力。2017 年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则《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 通知,强调要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这则指令也反映到从去年延续至今的传统文 化综艺热,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见字如面》,无一不是此 背景下的产物。而《国家宝藏》也成了央视和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 联姻。国家级博物馆背后代表着一种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就像最终节目呈现的 效果一样,节目主持人张国立的开场白强调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这种强调中华文 化强盛和引导民族自豪感的设置可以在节目中多处看到。 材料二: “基于史实合理虚构”。“文物海选”的过程并不轻松,而编剧将文物转化成有 趣的故事,由明星表演,还原文物“前世传奇”的段落,则代表着节目组希望成 为博物馆“讲解器”的初衷。 剧本创作是由编剧组和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曾经操作过历史类真人秀电视节 目《咱们穿越吧》的编剧团队负责撰写剧本,顾问专家团则负责提出建议并“挑 错”。顾问专家团的选择同样精妙,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 节目组选择的是在网上很有影响力的知乎历史类“大 V”张茺和周睿杰,另一成 员奚牧凉则经营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挖啥呢”, 这些人有一定的专业背景, 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节目对博物馆观念、伦理的冲击不可忽视。博物馆与综艺的交集,是相互支持和 交流,综艺节目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博物馆学习。比如《国家宝藏》节目录制现场 的观众都是“90 后”,以前“鉴宝”类电视节目的观众是现实或潜在的收藏家。 博物馆的影响力在于对科学知识的公共分享及对公众学习活动的支持,而不是靠 某件藏品的“珍稀”,也不是靠对藏品前世的“揭秘”。但在博物馆领域,必须 谨慎回避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 材料三: 更核心的,是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 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势。以文化的内核、综 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以精雕细刻的国宝精神,打开 汗青、打开传统,让缄默沉静的国宝“说话”,给孤傲的匠人点赞。堪称一曲古 今交响,一次远古穿越。 其实,《国家宝藏》的火,勿宁说是国人的一种告白:富足了,向文化之心日炽, 就看咱文化人有没有好东西拿出来。曾经,我们为凭票购买的粮、油、蔬菜排队, 我们为紧俏的冰箱、彩电排队,眼下,我们还愿意排起长龙,只为片刻的精神享 受。从上海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再到眼下的老 少争看《国家宝藏》,都在向我们的文化人提出挑战,国人正嗷嗷待哺呢,还有 什么“宝藏”,请一一捧出…… 材料四:
其实这里面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博物馆价值的认识,博 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作为启蒙时代观念集大成的博物馆,要用作为 自然人的身份和眼睛看世界,人遂成为合理性的标杆。 现代公共博物馆的基本精神是民主科学,是用人的眼光认识世界,不仅应该传播 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也应该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所以你看西方博 物馆不怎么走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它不光让观众 去看文物,去学习知识,也是在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的培养,就是教观 众怎么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能力去认识世界,去追求真理,这很重要。 但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依然被视为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地方,并给观众们营造出这 些文物非常珍贵,一般人很难看得到的感觉。博物馆不能够为了取悦全体的人, 来弱化自己的特点,或者是消解自己的特点。 7.下列对上述四段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宝藏》是央视和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 B.《国家宝藏》的剧本创作是由负责撰写剧本的编剧团和负责提出建议并“挑 错”的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 C.博物馆最基本的底线是“真实”,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 不宜出现在博物馆类节目中。 D.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不光让观众去看文物,去学知识,也对观众进行现代社 会认知模式培养 8.下列对上述四段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还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 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 B.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现在既能与颇受欢迎的 娱乐产业竞争,又能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 C.《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 的表达,体现了节目组的创新精神 D.《国家宝藏》剧本创作的顾问专家,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 者,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E.西方博物馆不怎么走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它的地位和影响力都不及中国博 物馆。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4分) 答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 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 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 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剌 史王珙弃城而夫。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 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 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
其实这里面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博物馆价值的认识,博 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作为启蒙时代观念集大成的博物馆,要用作为 自然人的身份和眼睛看世界,人遂成为合理性的标杆。 现代公共博物馆的基本精神是民主科学,是用人的眼光认识世界,不仅应该传播 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也应该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所以你看西方博 物馆不怎么走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它不光让观众 去看文物,去学习知识,也是在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的培养,就是教观 众怎么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能力去认识世界,去追求真理,这很重要。 但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依然被视为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地方,并给观众们营造出这 些文物非常珍贵,一般人很难看得到的感觉。博物馆不能够为了取悦全体的人, 来弱化自己的特点,或者是消解自己的特点。 7. 下列对上述四段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国家宝藏》是央视和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 B.《国家宝藏》的剧本创作是由负责撰写剧本的编剧团和负责提出建议并“挑 错”的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 C.博物馆最基本的底线是“真实”,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 不宜出现在博物馆类节目中。 D.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不光让观众去看文物,去学知识,也对观众进行现代社 会认知模式培养。 8.下列对上述四段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 分) ( ) ( ) A.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还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 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 B.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现在既能与颇受欢迎的 娱乐产业竞争,又能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 C.《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 的表达,体现了节目组的创新精神。 D.《国家宝藏》剧本创作的顾问专家,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 者,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E.西方博物馆不怎么走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它的地位和影响力都不及中国博 物馆。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4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 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 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 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 史王珙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 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 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
光启三年。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 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 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 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 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 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 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 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 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 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 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 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 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僭伪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 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B.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 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C.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 攻利州剌史/王珙弃城而去/ D.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 复攻利州/刺史王琪弃城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B.节度使,官名。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旄节 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 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故事,旧事,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又进攻利州, 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 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 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 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光启三年。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 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 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 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 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 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 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 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 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 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 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 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 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僭伪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 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B.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 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C.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 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D.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 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B. 节度使,官名。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旄节 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 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故事,旧事,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又进攻利州, 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 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 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 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 上画之。” 译文: (2)或劝建因取风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 吾盾卤耳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醵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醵(tu皿i):亦作″酴釀″。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釀花开春事了” 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画面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 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第二句中,“小”字有大作用,“小红英”三字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写 活了画面,照亮了全篇,使春天的气氛更浓 C.上片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初春绿意渐浓,蜂忙 蝶舞的活泼画面。 D.“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 议论融为一体。 E.这首词的上片,画面色彩鲜明,不重词采,具有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语言 特色。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忠告南宋当权者北伐抗金应做好充 分准备,要以刘义隆草率出兵为戒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戏曲与古希腊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 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②王教授演讲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巧舌如簧,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娓娓道 来,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③会议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宝 贵的建议。 ④季羡林年轻时心无旁骛、焚膏继晷地学习,为他后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的大学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 上画之。” 译文: (2)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 吾盾卤耳。”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鹧 鸪 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 ,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亦作"酴釄"。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醾花开春事了” 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画面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 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第二句中,“小”字有大作用,“小红英”三字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写 活了画面,照亮了全篇,使春天的气氛更浓。 C.上片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初春绿意渐浓,蜂忙 蝶舞的活泼画面。 D.“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 议论融为一体。 E.这首词的上片,画面色彩鲜明,不重词采,具有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语言 特色。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忠告南宋当权者北伐抗金应做好充 分准备,要以刘义隆草率出兵为戒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①中国戏曲与古希腊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 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②王教授演讲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巧舌如簧,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娓娓道 来,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③会议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宝 贵的建议。 ④季羡林年轻时心无旁骛、焚膏继晷地学习,为他后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的大学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从中国乡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 的恋乡情感模式。 ⑥大事业往往都是由做成一件件小事而成就的,我们要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从 小事做起,不要对小事侧目而视。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不仅网络剧的受众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利用 网络调查问卷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甚至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 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曾经,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和 发展,以至在上个世纪初,国力极度衰弱,受尽屈辱。 D.当得知自己能任职于华为公司工作时,他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导师,并感谢 导师多年来对他的教诲与关怀。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B.凡在本超市消费满500元者,本超市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 C.你的文稿,我已拜读,对其中不妥之处,我斗胆作了斧正 D.今日来投先生门下,过蒙垂青,只恨学识浅薄,无以为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①。在网络 语言中,语言的经济原则成为重要的语言现象。例如,⑨,会用“3Q”或者 3K”代替“谢谢”,在告别时,会用“88”代替“拜拜”;而且除了用字母 和数字,网络中表情符号的大量运用,③,如“TT”(哭)“^^”(笑)等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中华文化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只要我们充分利 用中华文化元素,必能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开据弘扬中华文化元素 肯定能提升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 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就一定能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①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元素,不一定能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 ②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1月9日,一男孩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 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⑤从中国乡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 的恋乡情感模式。 ⑥大事业往往都是由做成一件件小事而成就的,我们要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从 小事做起,不要对小事侧目而视。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不仅网络剧的受众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利用 网络调查问卷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甚至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 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曾经,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和 发展,以至在上个世纪初,国力极度衰弱,受尽屈辱。 D.当得知自己能任职于华为公司工作时,他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导师,并感谢 导师多年来对他的教诲与关怀。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 A.您给予我的帮助,无以言表,他日定当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B.凡在本超市消费满 500 元者,本超市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 C.你的文稿,我已拜读,对其中不妥之处,我斗胆作了斧正。 D.今日来投先生门下,过蒙垂青,只恨学识浅薄,无以为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① 。在网络 语言中,语言的经济原则成为重要的语言现象。例如,② ,会用“3Q”或者 “3K”代替“谢谢”,在告别时,会用“88”代替“拜拜”;而且除了用字母 和数字,网络中表情符号的大量运用,③ ,如“T_T”(哭) “^_^”(笑)等。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中华文化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只要我们充分利 用中华文化元素,必能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开掘弘扬中华文化元素, 肯定能提升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 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就一定能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①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元素,不一定能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 ② ③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18 年 1 月 9 日,一男孩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 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男孩名叫王福满,今年8岁,是云南省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学生,父 亲外出打工,母亲离家出走,他和58岁的奶奶、10岁的姐姐住在一起 他家离学校4.5公里,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拍照当天气温零下9℃,他来到学 校后,头发和眉毛都沾满了冰霜。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南充市高2018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诊)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D(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文字的统一与各地 方言乡音并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而不是决定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2、C(主要运用道理论证) 3、D(A项中国人具有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而不是中国文化。B项模 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形成了汉字,汉字符号系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 的。C项书面语言相同只是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载体和保证,说它是主 要因素,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C(“旨在表现当地牧民与经商者间的矛盾”牵强附会) 5、①写出妈妈对牛的嗔怪。妈妈发现牛又来捣蛋有些生气,却又沉浸在赶牛的 乐趣中。②写出妈妈识物性,懂生活。她认为牛屎是惠及人的生活的,并不脏臭 毫不嫌弃。③写出作者对在沙依横布拉克那一段既烦恼又充满乐趣的赶牛日子的 怀念。(第一处1分,后两处各2分) 6、①恰当运用象声词,使场景描述真实、贴切。比如“嘶啦”一声,“哗啦哗 啦”响得厉害,“呼哧呼哧”的喘粗气声。②叙述语言幽默风趣,轻松活泼,令 人忍俊不禁。比如我妈对牛粪的态度,“拉就拉呗,反正牛粪又不是什么脏臭的 东西,我们以前还拾过牛粪用来烧火呢”。③叙述语言适当使用方言词,地方 色彩较浓。比如写到我妈记住那些牛的模样,称它们“全是些尕尕的半大牛娃 子”。(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D(是西方博物馆的作法) 8、BE(B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在年轻的互联网 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 识和精神内涵,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不是现实;E西方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 力不及中国博物馆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依据 9、(1)节目具有创新意识,创造了全新的表达,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结合,这 样的呈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2)节目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 感,使普通民众对它有了亲近感。(3)国家政策助力,在国家倡导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这档节目激起人们的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4) 国人生活富足后,向文化之心日益炽烈,追求精神享受,对文化有了新的期待。 (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男孩名叫王福满,今年 8 岁,是云南省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学生,父 亲外出打工,母亲离家出走,他和 58 岁的奶奶、10 岁的姐姐住在一起。 他家离学校 4.5 公里,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拍照当天气温零下 9℃,他来到学 校后,头发和眉毛都沾满了冰霜。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南充市高 2018 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诊)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D(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文字的统一与各地 方言乡音并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而不是决定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2、C(主要运用道理论证) 3、D(A 项中国人具有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而不是中国文化。B 项模 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形成了汉字,汉字符号系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 的。C 项书面语言相同只是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载体和保证,说它是主 要因素,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4、C(“旨在表现当地牧民与经商者间的矛盾”牵强附会) 5、①写出妈妈对牛的嗔怪。妈妈发现牛又来捣蛋有些生气,却又沉浸在赶牛的 乐趣中。②写出妈妈识物性,懂生活。她认为牛屎是惠及人的生活的,并不脏臭, 毫不嫌弃。③写出作者对在沙依横布拉克那一段既烦恼又充满乐趣的赶牛日子的 怀念。(第一处 1 分,后两处各 2 分) 6、①恰当运用象声词,使场景描述真实、贴切。比如“嘶啦”一声,“哗啦哗 啦”响得厉害,“呼哧呼哧”的喘粗气声。②叙述语言幽默风趣,轻松活泼,令 人忍俊不禁。比如我妈对牛粪的态度,“拉就拉呗,反正牛粪又不是什么脏臭的 东西,我们以前还拾过牛粪用来烧火呢”。 ③叙述语言适当使用方言词,地方 色彩较浓。比如写到我妈记住那些牛的模样,称它们“全是些尕尕的半大牛娃 子”。(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7、D(是西方博物馆的作法) 8、BE(B 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在年轻的互联网 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 识和精神内涵,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不是现实;E 西方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 力不及中国博物馆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依据) 9、(1)节目具有创新意识,创造了全新的表达,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结合,这 样的呈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2)节目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 感,使普通民众对它有了亲近感。(3)国家政策助力,在国家倡导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这档节目激起人们的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4) 国人生活富足后,向文化之心日益炽烈,追求精神享受,对文化有了新的期待。 (意思相近即可,每点 1 分,共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答案:D 11.答案:B(应为:唐代) 12.答案:C(杀死韦昭度心腹的是王建的军士,向朝廷陈述此事的是王建。) 13.答案:(1)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 赦免他们,你为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划线处各1分,大意 (2)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风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 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划线处各1分, 大意1分) 附:文言文翻译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朝末年,加λ忠武军。秦宗权盘踞蔡州,悬重赏 来招募他,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当初,杨复光将忠武军八千人分为 八都,鹿晏弘与王建各为一都校尉。王建与另一将领韩建很友好,鹿晏弘猜疑这 两人,假装对待他们优厚,引进自己寝室内。两人害怕,夜晚爬上城墙告慰守卫 城墙的士兵,在月下一起商量出路,于是率领三千人投奔皇帝出行所在的地方, 僖宗嘉许他们,赐给巨额财富, 光启初年,任命王建为壁州刺史。王建在郡任上也不安分,因而聚合豪强滑 寇,得到八千部下,寇犯阆州,攻陷了它,又进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逃。西 川节度使陈敬瑄担忧,与监军田令孜商量,田令孜飞快地传信招王建。王建非常 髙兴。有人对陈敬瑄说:“那王建野心勃勃,终将不居于人下,您如果以将校对 待他,是养虎留下祸患。”陈敬瑄害怕了,就派人拦阻王建,急忙修筑城防。王 建大怒,就占据汉州,率领轻装士兵到成都,这时是光启三年。住下才一二十天 王建调来东川全部的兵力,架长梯冲击进攻成都,三天没攻下而退回,再据守汉 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十一州都遭受他的荼毒,民不聊生。 王建兵力一天天壮大,又进攻成都,陈敬瑄害怕他,顾彦朗也怕他侵犯自己 唐昭宗即位,顾彦朗上表请求洗刷王建罪名,调动陈敬瑄镇守他方,于是诏令宰 臣韦昭度统率蜀地,以代替陈敬瑄。陈敬瑄不接受替代,天子大怒,命令顾彦朗、 杨守亮征讨他,这时韦昭度任命王建为牙内都校,掌管他部下兵马。到皇室军队 不得取胜时,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 免他们,您何不回去朝见阜上,与皇上合谋计划?”韦昭度迟疑未决。一天,王 建暗地里叫军士在行府门外抓住韦昭度的心腹官吏,把他斫成肉块吃掉,王建慢 慢启发韦昭度说:“是因为军士没有粮食,才至于这样了!”韦昭度大为惊骇, 于是留下符节交给王建,当天就向东返回朝廷。一个多月后,陈敬瑄打开城门迎 接王建,将蜀帅职位让给他,王建于是自称为留后,上表陈述这件事。调陈敬瑄 到雅州安置,当陈敬瑄上路后,王建令人将他杀死在路上。 王建疑心特重而又足智多谋,难以测知他的心意。已经拥有了蜀地,还想图谋东 川。大顺末年,王建出兵进攻梓州,从此军势更加强盛。天复初年,王建表面上 与梁太祖修好,指责凤翔李茂贞的罪状,暗地里又与李茂贞秘密派使者交往,并 要李茂贞坚守城墙不要妥协,答应出兵奔赴支援,于是分别命令各路军队攻占兴 元。到梁太祖解除对风翔的包围时,李茂贞的山南各州都被王建占有。有人劝王 建趁机攻取风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髙望重的老辈,适 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当梁太祖建国时,蜀人请王建仿照刘备的先例,王建便在成都自称为蜀国皇帝, 改年号叫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岁去世
10.答案:D 11.答案:B(应为:唐代) 12.答案:C(杀死韦昭度心腹的是王建的军士,向朝廷陈述此事的是王建。) 13.答案:(1)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 赦免他们,你为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划线处各 1 分,大意 1 分) (2)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 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划线处各 1 分, 大意 1 分) 附:文言文翻译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秦宗权盘踞蔡州,悬重赏 来招募他,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当初,杨复光将忠武军八千人分为 八都,鹿晏弘与王建各为一都校尉。王建与另一将领韩建很友好,鹿晏弘猜疑这 两人,假装对待他们优厚,引进自己寝室内。两人害怕,夜晚爬上城墙告慰守卫 城墙的士兵,在月下一起商量出路,于是率领三千人投奔皇帝出行所在的地方, 僖宗嘉许他们,赐给巨额财富。 光启初年,任命王建为壁州刺史。王建在郡任上也不安分,因而聚合豪强滑 寇,得到八千部下,寇犯阆州,攻陷了它,又进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逃。西 川节度使陈敬瑄担忧,与监军田令孜商量,田令孜飞快地传信招王建。王建非常 高兴。有人对陈敬瑄说:“那王建野心勃勃,终将不居于人下,您如果以将校对 待他,是养虎留下祸患。”陈敬瑄害怕了,就派人拦阻王建,急忙修筑城防。王 建大怒,就占据汉州,率领轻装士兵到成都,这时是光启三年。住下才一二十天, 王建调来东川全部的兵力,架长梯冲击进攻成都,三天没攻下而退回,再据守汉 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十一州都遭受他的荼毒,民不聊生。 王建兵力一天天壮大,又进攻成都,陈敬瑄害怕他,顾彦朗也怕他侵犯自己。 唐昭宗即位,顾彦朗上表请求洗刷王建罪名,调动陈敬瑄镇守他方,于是诏令宰 臣韦昭度统率蜀地,以代替陈敬瑄。陈敬瑄不接受替代,天子大怒,命令顾彦朗、 杨守亮征讨他,这时韦昭度任命王建为牙内都校,掌管他部下兵马。到皇室军队 不得取胜时,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 免他们,您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韦昭度迟疑未决。一天,王 建暗地里叫军士在行府门外抓住韦昭度的心腹官吏,把他斫成肉块吃掉,王建慢 慢启发韦昭度说:“是因为军士没有粮食,才至于这样了!”韦昭度大为惊骇, 于是留下符节交给王建,当天就向东返回朝廷。一个多月后,陈敬瑄打开城门迎 接王建,将蜀帅职位让给他,王建于是自称为留后,上表陈述这件事。调陈敬瑄 到雅州安置,当陈敬瑄上路后,王建令人将他杀死在路上。 王建疑心特重而又足智多谋,难以测知他的心意。已经拥有了蜀地,还想图谋东 川。大顺末年,王建出兵进攻梓州,从此军势更加强盛。天复初年,王建表面上 与梁太祖修好,指责凤翔李茂贞的罪状,暗地里又与李茂贞秘密派使者交往,并 要李茂贞坚守城墙不要妥协,答应出兵奔赴支援,于是分别命令各路军队攻占兴 元。到梁太祖解除对凤翔的包围时,李茂贞的山南各州都被王建占有。有人劝王 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适 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当梁太祖建国时,蜀人请王建仿照刘备的先例,王建便在成都自称为蜀国皇帝, 改年号叫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