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剑阁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答题,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卷上,要求字迹清楚书写工整。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12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慰藉(j1) 稗官(bai) 怃然 (wu) 溘然长逝(ke) B.伉俪(kang) 漫溯(s) 勾当 (gou) 妍媸毕露(chi) C.福祉(zhi) 口讷(na) 崔嵬 清风夜唳(1) D.饿殍(piao) 赧然(nan) 咨嗟 胼手胝足(zh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正规 步入正轨 见 真知卓见 应用 应运而生 不肖子孙 孝治裕 C.隐晦 毫不隐讳 健全法制 不法富 指责 无可指摘 富余人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军方近日宣布将对台出售“爱国者”导弹等先进武器,这种危言危 行严重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B.大冬会上,伴随着《长江》悠扬的旋律,张丹、张昊在冰场上近乎完美 地完成了三周抛跳、捻转三周等动作。场外的观众们则作壁上观,大声为他们加 油 C.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 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 风度 D.2010年,干旱、地震、强降雪等天灾频繁袭扰,在这多事之秋,全国人 民众志成城,共同应对,显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广大消费者对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 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 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C.2010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小虎队”这个 演唱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 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 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四川省剑阁中学 2012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笔答题,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卷上,要求字迹清楚书写工整。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第 Ⅰ 卷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慰藉(jí) 稗官(bài) 怃然 (wǔ) 溘然长逝(kè) B. 伉俪(kàng) 漫溯(sù) 勾当 (gōu) 妍媸毕露(chi) C. 福祉(zhi) 口讷 (nà) 崔嵬 (wei) 清风夜唳(lì) D. 饿殍(piǎo) 赧然(nǎn) 咨嗟 (zi) 胼手胝足(zh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正规 步入正轨 卓 见 真知卓见 B.应用 应运而生 不 孝 不肖子孙 C.隐晦 毫不隐讳 法 治 健全法制 D.指责 无可指摘 富 裕 富余人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军方近日宣布将对台出售“爱国者”导弹等先进武器,这种危言危 行严重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B.大冬会上,伴随着《长江》悠扬的旋律,张丹、张昊在冰场上近乎完美 地完成了三周抛跳、捻转三周等动作。场外的观众们则作壁上观,大声为他们加 油。 C.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 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 风度。 D.2010 年,干旱、地震、强降雪等天灾频繁袭扰,在这多事之秋,全国人 民众志成城,共同应对,显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大消费者对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 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 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C.2010 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小虎队”这个 演唱组合的名字,对 80 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 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 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 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 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 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 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 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 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 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 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 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 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 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 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 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 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 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 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 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 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 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 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 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 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 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 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 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 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 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 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 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 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 26 幅。在唐代, 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 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 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 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 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 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 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 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 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 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 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 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 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 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 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 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 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 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 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 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 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 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 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 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7.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 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鞬趣杀重耳。重耳逾垣, 宦者逐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 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 乃使宦者履鞬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 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 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 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 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 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 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 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 ″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 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 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 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 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 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 多附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 B.重耳安 之 于享受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 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7.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三、(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 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 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 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 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 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 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 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 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 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 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 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 "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 "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 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 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 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 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 多附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 B.重耳安 之 安:安 于享受
C.穷而来 穷:贫 此穷当 D.重耳谢不敢 谢:辞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①献公使宦者履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 甚卑 A.①②⑤ B ②④⑥ C.①③⑤ 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 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 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出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 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 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 佐,盍往乎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 之 12.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李煜
C.穷而来 此 穷:贫 穷 D.重耳谢不敢 当 谢:辞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 )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 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 甚卑 A.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 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 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出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 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 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第 Ⅱ 卷 四、(23 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 佐,盍往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12.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 识干戈? 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①。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 泪对宫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注】①沈腰潘鬓消磨:《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 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以“沈腰”作腰肢减瘦的代称。潘岳《秋 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帽子)兮”,后以“潘鬓”代头发斑白。 (1)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5分) (1)黄鹤高飞尚不得 过 李白《蜀 道难》) (2) 千金散 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天地 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4)谨庠序之教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5)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 作 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 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 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 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 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 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 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①。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 泪对宫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注】①沈腰潘鬓消磨:《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 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以“沈腰”作腰肢减瘦的代称。潘岳《秋 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帽子)兮”,后以“潘鬓”代头发斑白。 (1)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5 分) (1)黄鹤高飞尚不得 过, 。(李白《蜀 道难》) (2) ,千金散 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 ,天地一 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4)谨庠序之教,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5)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 作 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 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 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 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 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 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 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 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 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 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 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 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 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 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 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 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 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 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 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 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 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 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 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 “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 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 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 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 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 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 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 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 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 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 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14.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答 15.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睛雪梅花” 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6分) 16.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6分)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 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 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 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 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 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 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 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 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 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 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 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 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 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 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 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 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 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 “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 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 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 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 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 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 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 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 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 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 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2 年版,有删改) 14.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 分) 答: 15.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 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16.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6 分)
答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 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六、语言运用(15分 18、下列7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四周奇峰似姿态各异的猴子,或憨或顽,或刁或怒,似在欢迎远来的游客。 ②走过木桥,越过避兵洞,迎面而来的是群猴观景峰。 ③张三丰可谓道教之仙,在此有许多遗迹。 ④如他在绝壁上飞身用手指镂刻下的诗句,青石上踩过的脚印以及升仙之 所 ⑤据载,张三丰隐居后在此度过。 ⑥他们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韵,遮阳山原始情趣的哲学遗稿。 ⑦退出藏经洞,穿过茫茫林海,抬头仰望,远处一线天依稀可见,不禁使人 怀疑天外是否还有天。 A.①②③⑤④⑥⑦ B.②①⑤③④⑥⑦ C.②①⑥⑤③④⑦ D.①②⑥⑤④③⑦ 19.阅读下面的一段法律条文,归纳出构成“累犯”的三个必要条件。(6 分) 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 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20.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其与所在段落的其他句子 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语境。(6分) 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你如果是一泓清泉, 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 小 当然,假如你是一匹骏马,就决不能满足于蜗牛的步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 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 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 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
答: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 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 分) 答: 六、语言运用(15 分) 18、下列 7 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①四周奇峰似姿态各异的猴子,或憨或顽,或刁或怒,似在欢迎远来的游客。 ②走过木桥,越过避兵洞,迎面而来的是群猴观景峰。 ③张三丰可谓道教之仙,在此有许多遗迹。 ④如他在绝壁上飞身用手指镂刻下的诗句,青石上踩过的脚印以及升仙之 所。 ⑤据载,张三丰隐居后在此度过。 ⑥他们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韵,遮阳山原始情趣的哲学遗稿。 ⑦退出藏经洞,穿过茫茫林海,抬头仰望,远处一线天依稀可见,不禁使人 怀疑天外是否还有天。 A.①②③⑤④⑥⑦ B.②①⑤③④⑥⑦ C.②①⑥⑤③④⑦ D.①②⑥⑤④③⑦ 19.阅读下面的一段法律条文,归纳出构成“累犯”的三个必要条件。(6 分) 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 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答: 20.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其与所在段落的其他句子 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语境。(6 分) 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你如果是一泓清泉, 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 丽; , 。 当然,假如你是一匹骏马,就决不能满足于蜗牛的步 履; , ; , 。 七.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 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 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 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
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 队的地方一一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 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2.A 4.A 5.A(“都喜欢雪景”不对,第1段中说“然多写雪景” 6.C(A太绝对化,“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错 文中是“可以说”和“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B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 不是董源的画作。D无中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得竹画。 7.B(B描写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 尚的情操。ACD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 8.C("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 10.B(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 11.(1)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朋去 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 (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 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 12.(1)李词将亡国前奢华生活的追忆与沦为囚徒的现实对比,表现了对 故国的眷恋及亡国之痛。辛词则借梦中飞赴前线、沙场点兵的盛况与而今英雄垂 暮、无所作为的现实对比,表现了收复中原的豪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每点各 2分,共4分) (2)①申大志。即醉里梦里不忘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②抒悲情。全词 感情基调雄壮髙昂,而结尾又悲凉低沉,使全词情绪显得极其悲壮.③写大场景。 场景描写极有气势,想象中的沙场点兵与战场杀敌两个场景描写得雄伟,壮阔 (1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13.略(5分,每空1分) 14.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1分)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 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3 分) 15.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睛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②因为幽光能激发 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 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每点2分,共6分) 16.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 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 营造了诗的意境。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每 点2分,共6分) 17.①词语运用: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 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
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 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 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 800 字。 (4)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 D 2.A 3. C 4. A 5. A(“都喜欢雪景”不对,第 1 段中说“然多写雪景”。) 6. C (A 太绝对化,“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错, 文中是“可以说”和“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B 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 不是董源的画作。D 无中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得竹画。) 7. B (B 描写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 尚的情操。A C D 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 8.C ("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 9.A 10.B(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 11.(1)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 朋去 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 (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 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 12.(1)李词将亡国前奢华生活的追忆与沦为囚徒的现实对比,表现了对 故国的眷恋及亡国之痛。辛词则借梦中飞赴前线、沙场点兵的盛况与而今英雄垂 暮、无所作为的现实对比,表现了收复中原的豪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每点各 2 分,共 4 分) (2)① 申大志。即醉里梦里不忘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 ②抒悲情。全词 感情基调雄壮高昂,而结尾又悲凉低沉,使全词情绪显得极其悲壮.③写大场景。 场景描写极有气势,想象中的沙场点兵与战场杀敌两个场景描写得雄伟,壮阔。 (1 点 2 分,答对 2 点得 4 分) 13.略(5 分,每空 1 分) 14.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1 分)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 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3 分) 15.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②因为幽光能激发 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 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每点 2 分,共 6 分) 16.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 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 营造了诗的意境。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每 点 2 分,共 6 分) 17.①词语运用: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 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
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 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选择: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 典雅之美 ③修辞: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 ,显得整齐 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 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每点2分,共6分) 18.C(作者以景点转移为序,以游踪为线索,把遮阳山的佳景古迹串连起来, 对众多景点进行恰当的详略取舍,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首句应选②, ①句紧承②句,末句应选⑦:中间③④⑤句加入张三丰的传说,增添情趣。根据 破折号可判断这几句的顺序应为⑤③④,故可淘汰A与D。思考“他们”指代的 内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第⑥句中“大自然凝固的音韵”“遮阳山原始情趣 的哲学遗稿”可知,“他们”指代的应不是第④句的内容,而是①②句的内容, 故第⑥句排在②①后面,正确答案是C。) 19.(1)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且刑罚己满刑期;(2)重新犯非过失罪被判 有期以上徒刑;(3)重新犯罪时间距前次刑满(或赦免)不到五年。 20.示例 你如果是月亮,就不要抱怨不能发出太阳的光辉 假如你是一只鲲鹏,就决不能满足于燕雀的志趣 假如你是一尊金佛就决不能满足于门神的位置 21.六、(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内容0分 (20°16分)二等 (1511分)三等 (106分)四等 50分) 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表达 分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 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选择: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 典雅之美。 ③修辞: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 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 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每点 2 分,共 6 分) 18.C(作者以景点转移为序,以游踪为线索,把遮阳山的佳景古迹串连起来, 对众多景点进行恰当的详略取舍,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首句应选②, ①句紧承②句,末句应选⑦;中间③④⑤句加入张三丰的传说,增添情趣。根据 破折号可判断这几句的顺序应为⑤③④,故可淘汰 A 与 D。思考“他们”指代的 内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第⑥句中“大自然凝固的音韵”“遮阳山原始情趣 的哲学遗稿”可知,“他们”指代的应不是第④句的内容,而是①②句的内容, 故第⑥句排在②①后面,正确答案是 C。) 19.(1)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且刑罚已满刑期;(2)重新犯非过失罪被判 有期以上徒刑;(3)重新犯罪时间距前次刑满(或赦免)不到五年。 20.示例: 你如果是月亮,就不要抱怨不能发出太阳的光辉 假如你是一只鲲鹏,就决不能满足于燕雀的志趣 假如你是一尊金佛就决不能满足于门神的位置 21. 六、(60 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一等 (20~16 分) 二等 (15~11 分) 三等 (10~6 分) 四等 (5~0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体工整字体较工整字迹清楚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征 特 分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新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 容及含义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 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 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0文句有 表现力 4.有创意:⑩见解新颖③材料新鲜4构思新颖05推理想象有独 到之处 0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 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 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作文题目分析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 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 的需要,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 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体较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新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 容及含义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 按等评分。 1. 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 有启发作用 2. 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 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 表现力 4. 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新颖 ⒂推理想象有独 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 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 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作文题目分析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 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 的需要,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 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