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3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 第一部分(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qie)意 着(zhao)落 对簿(bu)公堂 卷帙(zhi) 浩繁 B.脐(j)橙 机杼(zhu) 怏怏(yang)不乐 恪(ke) 守不渝 C.削(xue)价 木讷(ne) 按捺(na)不住 追本溯(s) 源 D.噱(xue)头 劲(jn)旅 入不敷(fu)出 文采斐(fe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雾霾 元宵节 得垄望蜀 原形毕露 B.蛰伏 休闲装 长年累月 良辰美景 C.蕴藉 发祥地 万事具备 无事生非 D.辐射 副作用 闲情逸志 难辞其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校园,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师生们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欢乐 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B.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 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C.1861年美国自由州与蓄奴州暴发战争,林肯总统向国会重申他无意干涉奴隶 制,号召人们为国家统一而战 D.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的楼市旺季时节, 交易情形也不瘟不火,景况大不如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朱总故乡大力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品牌,琳琅山风景区光春节期间就迎来了上 万人次来观光旅游的盛况,真让人喜不自禁。 B.据初步调查,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长途客车司机疲 劳驾驶所致,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指示,一定要认真调査和处理,做好安抚工作 C.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 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 务 D.日本政府一方面强调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加快“修宪”步伐,不 断挑起中日钓鱼岛争端,其“和平诚意”无疑会让人怀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种叫做真养产碱杆菌的不起眼的土壤细菌具有一种天然性能;只要受 到压力,它们就会停止生长并竭尽所能产生复杂的碳化合物。目前,麻省理工学 院的科学家们教会了这种微生物一项新技能:他们修补了它的基因,从而使它能 够制造一种叫做异丁醇的酒精燃料,可以直接取代或者兑入汽油
四川省南充市 2013 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 第一部分(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qiè)意 着(zháo)落 对簿(bù)公堂 卷帙(zhì) 浩繁 B.脐(jì)橙 机杼(zhù) 怏怏(yàng)不乐 恪(kè) 守不渝 C.削(xuē)价 木讷(nè) 按捺(nà)不住 追本溯(sù) 源 D.噱(xué)头 劲(jìn)旅 入不敷(fū)出 文采斐(fěi) 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雾霾 元宵节 得垄望蜀 原形毕露 B.蛰伏 休闲装 长年累月 良辰美景 C.蕴藉 发祥地 万事具备 无事生非 D.辐射 副作用 闲情逸志 难辞其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校园,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师生们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欢乐 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B.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 20 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C.1861 年美国自由州与蓄奴州暴发战争,林肯总统向国会重申他无意干涉奴隶 制,号召人们为国家统一而战。 D.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的楼市旺季时节, 交易情形也不瘟不火,景况大不如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朱总故乡大力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品牌,琳琅山风景区光春节期间就迎来了上 万人次来观光旅游的盛况,真让人喜不自禁。 B.据初步调查,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长途客车司机疲 劳驾驶所致,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指示,一定要认真调查和处理,做好安抚工作。 C.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 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 务。 D.日本政府一方面强调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加快“修宪”步伐,不 断挑起中日钓鱼岛争端,其“和平诚意”无疑会让人怀疑。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一种叫做真养产碱杆菌的不起眼的土壤细菌具有一种天然性能;只要受 到压力,它们就会停止生长并竭尽所能产生复杂的碳化合物。目前,麻省理工学 院的科学家们教会了这种微生物一项新技能:他们修补了它的基因,从而使它能 够制造一种叫做异丁醇的酒精燃料,可以直接取代或者兑入汽油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布里格姆致力于开发这种经过生 物性改造的细菌,目前他正尝试让这种生物将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从而使 它能够利用废气制造燃料 布里格姆解释道,在微生物的自然状态下。当它的基本营养物质来源, 如硝酸盐和磷酸盐受到限制时,“它就会进入储碳模式”,就是在它感觉资源有 限时储存食物以备后用。 “它所做的就是尽可能获得碳,并将其以多聚体结构储存起来。而这个 多聚体的属性与很多用石油制成的塑料相似”,布里格姆说道。通过敲除一些基 因,再插入另一个生物的基因,并且修补其他基因的表达,布里格姆和他的同事 们成功地使这种微生物不再产生塑料转而产生燃料 尽管团队致力于使微生物将二氧化碳作为碳源,但通过略微不同的调整 同样的微生物就能拥有将包括农业废物和城市垃圾在内的几乎所有形式的碳源 转化为有用的燃料的潜力。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已经可以将果糖(一种糖)作 为碳源了 “结果表明,持续培养这种微生物可以获得大量的异丁醇”,布里格姆 说。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系统以提高生产率,同时设计工业化水准的生物 反应器。 布里格姆说,不像在一些生物工程系统中,微生物需要破坏微生物的细 胞才能在体内产生期望的化学物质,真养产碱杄菌天生就能将异丁醇排入周围流 体中,进而使其被连续不断地过滤出来,而生产过程不会停止。他说道,“我们 不需要额外的转运系统将它转运出细胞” 许多研究小组通过包括其他转基因生物在内的多种途径获得异丁醇 物。至少已经有两家公司做好了将它作为燃料,燃料添加荆或化学产品原料生产 的准备。与其他被推荐的生物燃料不同,异丁醇几乎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用于现有 的发动机,一些赛车中已经使用了异丁醇作为燃料。 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生物学副教授马克希尔比指出:“这个方法相 比由玉米提炼的乙醇产品有许多潜在的优势。细菌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理论上可 以在工业化环境中产生大量的生物燃料”。他补充道:“这个系统的潜力尤其体 现在可以从废料或二氧化碳中提取出碳,因此不会影响粮食供应。”总之,他说, “这个方法有很大的潜力” 节选自《环球科学》,顾卓雅译,有删节) 5.下列关于“异丁醇”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异丁醇是一种酒精燃料,可以直接取代或者兑入汽油,作为燃料使用。 异丁醇可以由持续培养经过基因改造的真养产碱杆菌大量获得 C.异丁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可以作为燃料添加剂或化工原料。 D.异丁醇是一种多聚体结构,它的属性与很多用石油制成的塑料相似。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过生物性改造的真养产碱杆菌,已经能够利用二氧化碳、果糖、农业废 物和城市垃圾等各种碳源制造燃料。 B.异丁醇不需要任何改造就可以直接用于现有的汽车发动机,一些赛车中已经 使用了异丁醇作为燃料。 C.在微生物的自然状态下,当真养产碱杆菌的基本营养物质来源,如硝酸盐和 磷酸盐受到限制时,它就会停止生长,尽可能获得碳,并将其以多聚体结构储存 起来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布里格姆致力于开发这种经过生 物性改造的细菌,目前他正尝试让这种生物将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从而使 它能够利用废气制造燃料。 布里格姆解释道,在微生物的自然状态下。当它的基本营养物质来源, 如硝酸盐和磷酸盐受到限制时,“它就会进入储碳模式”,就是在它感觉资源有 限时储存食物以备后用。 “它所做的就是尽可能获得碳,并将其以多聚体结构储存起来。而这个 多聚体的属性与很多用石油制成的塑料相似”,布里格姆说道。通过敲除一些基 因,再插入另一个生物的基因,并且修补其他基因的表达,布里格姆和他的同事 们成功地使这种微生物不再产生塑料转而产生燃料。 尽管团队致力于使微生物将二氧化碳作为碳源,但通过略微不同的调整, 同样的微生物就能拥有将包括农业废物和城市垃圾在内的几乎所有形式的碳源 转化为有用的燃料的潜力。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已经可以将果糖(一种糖)作 为碳源了。 “结果表明,持续培养这种微生物可以获得大量的异丁醇”,布里格姆 说。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系统以提高生产率,同时设计工业化水准的生物 反应器。 布里格姆说,不像在一些生物工程系统中,微生物需要破坏微生物的细 胞才能在体内产生期望的化学物质,真养产碱杆菌天生就能将异丁醇排入周围流 体中,进而使其被连续不断地过滤出来,而生产过程不会停止。他说道,“我们 不需要额外的转运系统将它转运出细胞”。 许多研究小组通过包括其他转基因生物在内的多种途径获得异丁醇产 物。至少已经有两家公司做好了将它作为燃料,燃料添加荆或化学产品原料生产 的准备。与其他被推荐的生物燃料不同,异丁醇几乎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用于现有 的发动机,一些赛车中已经使用了异丁醇作为燃料。 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生物学副教授马克希尔比指出:“这个方法相 比由玉米提炼的乙醇产品有许多潜在的优势。细菌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理论上可 以在工业化环境中产生大量的生物燃料”。他补充道:“这个系统的潜力尤其体 现在可以从废料或二氧化碳中提取出碳,因此不会影响粮食供应。”总之,他说, “这个方法有很大的潜力”。 (节选自《环球科学》,顾卓雅译,有删节) 5.下列关于“异丁醇”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异丁醇是一种酒精燃料,可以直接取代或者兑入汽油,作为燃料使用。 B.异丁醇可以由持续培养经过基因改造的真养产碱杆菌大量获得。 C.异丁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可以作为燃料添加剂或化工原料。 D.异丁醇是一种多聚体结构,它的属性与很多用石油制成的塑料相似。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过生物性改造的真养产碱杆菌,已经能够利用二氧化碳、果糖、农业废 物和城市垃圾等各种碳源制造燃料。 B.异丁醇不需要任何改造就可以直接用于现有的汽车发动机,一些赛车中已经 使用了异丁醇作为燃料。 C.在微生物的自然状态下,当真养产碱杆菌的基本营养物质来源,如硝酸盐和 磷酸盐受到限制时,它就会停止生长,尽可能获得碳,并将其以多聚体结构储存 起来
D.在生物工程系统中,微生物需要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才能在体内产生希望的化 学物质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细菌系统生产燃料,理论上可以在工业化环境中产生大量的生物燃料, 廉价高效,它必将取代现在的石油,成为人类燃料的主要来源 B.如果能够用真养产碱杄菌将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来制造燃料,一定程度 上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微生物燃料生产系统的生产率,同时设计工业化水准的 生物反应器,就可以使这套系统安全可靠,消除其生态风险。 D.美国大学研究出由微生物大量制造燃料的方法,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具 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将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 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 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日:“他 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予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 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 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 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 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 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 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 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 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 之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陟宪使陟:官名 B.以志吾梦云志:记下、记录 C.周亦艺以花果竹木艺:种植、栽种 D.犹冀真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冀:期望、希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公以言事忤天子 ②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①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 ②后世享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D.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第二部分(123分)
D.在生物工程系统中,微生物需要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才能在体内产生希望的化 学物质。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细菌系统生产燃料,理论上可以在工业化环境中产生大量的生物燃料, 廉价高效,它必将取代现在的石油,成为人类燃料的主要来源。 B.如果能够用真养产碱杆菌将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来制造燃料,一定程度 上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微生物燃料生产系统的生产率,同时设计工业化水准的 生物反应器,就可以使这套系统安全可靠,消除其生态风险。 D.美国大学研究出由微生物大量制造燃料的方法,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具 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将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9 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 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 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日:“他 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予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 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 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 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 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 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 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 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 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 之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陟宪使 陟:官名 B.以志吾梦云 志:记下、记录 C.周亦艺以花果竹木 艺:种植、栽种 D.犹冀真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冀:期望、希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公以言事忤天子 ②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①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 ②后世享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D.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第二部分(123 分)
四、(26分) 10.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行文思路。(3分) 11.用“/”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3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 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吕祖谦《东莱左转博议》)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4分) (2)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3分) (3)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3分)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 (分 (2)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6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也。(欧阳 修《醉翁亭记》) (3)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王勃《滕王阁序》) (5)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6)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题。(共23分)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 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晩了二百多 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 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 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 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 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
四、(26 分) 10.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行文思路。(3 分) 11.用“/”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3 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 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吕祖谦《东莱左转博议》)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4 分) (2)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3 分) (3)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3 分)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 (4 分) (2)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6 小题)(6 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2)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也。(欧阳 修《醉翁亭记》) (3)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王勃《滕王阁序》) (5)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6)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18 题。(共 23 分)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 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 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 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 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 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 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
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 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 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 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 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 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 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 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 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 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 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 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 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 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 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 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 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 是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 宋代 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 几百 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 雾主要是朦 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 意那 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 髙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 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 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髙峰。陶渊明这座髙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 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饮酒》
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 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 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 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 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 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 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 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 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 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 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 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 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 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 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 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 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 是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 宋代。 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 几百 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 雾主要是朦 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 意那 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 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 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 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 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 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髙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 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一—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 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 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 从容和冷漠一一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 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 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节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陶渊明拒绝轰动,又没有故事,所以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 B.第一段中划线处“他可能还会觉得”的内容,从字面上看是陶渊明觉 得,实质上是作者觉得。 C.陶渊明虽然也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小官,但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他惦念 着自己的田园,担心自己的田园荒芜了,因此辞官回到了田园。 D.中国的文化人格从漫长的古代到东晋末期出现了三次非常重要的发展变化 E.本文采用了比较、比喻、欲扬先抑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6.文章开头说:“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可能 有点粗糙”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该句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6分) 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5分) 8.作者在文末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 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的高峰”。从古到今很多文人都喜欢成为 “土坡”,不愿成为“被遮盖数百年之久的高峰”。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你 的看法。(8分) 六、(10分) 9.“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 宣传短片“走基层”的宣传语,请以此为示例,分别为“读书”“交友” 各写一句宣传语。(4分) 示例:走基层: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1)读书 (2分) (2)交友: (2分) 20.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事件中母亲的行为作出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 成理,不超过30字(6分) 2012年,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痛 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 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 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 而去。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 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 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 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 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 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 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 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节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陶渊明拒绝轰动,又没有故事,所以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 B.第一段中划线处“他可能还会觉得”的内容,从字面上看是陶渊明觉 得,实质上是作者觉得。 c.陶渊明虽然也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小官,但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他惦念 着自己的田园,担心自己的田园荒芜了,因此辞官回到了田园。 D.中国的文化人格从漫长的古代到东晋末期出现了三次非常重要的发展变化。 E.本文采用了比较、比喻、欲扬先抑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6.文章开头说:“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可能 有点粗糙”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该句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6 分) 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5 分) 8.作者在文末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 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的高峰”。从古到今很多文人都喜欢成为 “土坡”,不愿成为“被遮盖数百年之久的高峰”。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你 的看法。(8 分) 六、(10 分) 9.“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 宣传短片“走基层”的宣传语,请以此为示例,分别为“读书”“交友” 各写一句宣传语。(4 分) 示例:走基层: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1)读书: (2 分) (2)交友: (2 分) 20.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事件中母亲的行为作出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 成理,不超过 30 字(6 分) 2012 年,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痛 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 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 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 而去。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
那个看守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 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 个人。”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珍藏馆)。在大 火发生前,一名学生违规(只能在馆内阅读)把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俗 世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 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 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 度 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 字书写。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lC(A项“着落”应为zhuo,B项脐橙应为q,D项劲旅应为jng 2B(A项得垄望蜀应为得陇望蜀,C项万事具备应为万事俱备,D项闲情逸志应 为闲情逸致) 3B(A项春意阑珊形容春天即将过去,与句中初春矛盾,可改为春意盎然。C项 暴发应为爆发。D项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4D(A项上万人次与来观光旅游不搭配,应把上万人次改为上万人。B项句式杂 糅,原因……是、是……由于是……所致杂糅C项成分残缺,应在通过后加上“建 立”一类的动词) 、(9分,每小题3分) 5D(张冠李戴,多聚体结构是真氧产碱杆菌对所获得的碳的储存形式) 6C(A项这只是一种潜力,尚在实验探索阶段。B项原文的表述是“几乎不需要 改造”。D项在一些生物工程系统中是这样,并非所有生物工程系统中都是这样) 7B(A项必将取代石油,成为人类燃料的主要来源,说法太绝对,文中无据。C 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方面信息。D项这只是一种实验室成果,离商业化生产 还远,“生活方式的革命”更是过度推断) 三、(6分,每小题3分) 8A(陟:提拔) 9C(都是主谓之间的助词。A项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B项①介词,因 为②介词,用、拿。D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在) 第二部分(123分) 四、(30分)
那个看守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 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 个人。”’ 七、(60 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 分) 1764 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珍藏馆)。在大 火发生前,一名学生违规(只能在馆内阅读)把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俗 世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 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 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 度。 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文章;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 字书写。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C(A 项“着落”应为 zhuó,B 项脐橙应为 qí,D 项劲旅应为 jìng) 2B(A 项得垄望蜀应为得陇望蜀,C 项万事具备应为万事俱备,D 项闲情逸志应 为闲情逸致) 3B(A 项春意阑珊形容春天即将过去,与句中初春矛盾,可改为春意盎然。C 项 暴发应为爆发。D 项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4D(A 项上万人次与来观光旅游不搭配,应把上万人次改为上万人。B 项句式杂 糅,原因……是、是……由于是……所致杂糅 C 项成分残缺,应在通过后加上“建 立”一类的动词)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5D(张冠李戴,多聚体结构是真氧产碱杆菌对所获得的碳的储存形式) 6C(A 项这只是一种潜力,尚在实验探索阶段。B 项原文的表述是“几乎不需要 改造”。D 项在一些生物工程系统中是这样,并非所有生物工程系统中都是这样) 7B(A 项必将取代石油,成为人类燃料的主要来源,说法太绝对,文中无据。C 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方面信息。D 项这只是一种实验室成果,离商业化生产 还远,“生活方式的革命”更是过度推断)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8A(陟:提拔) 9C(都是主谓之间的助词。A 项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B 项①介词,因 为②介词,用、拿。D 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在) 第二部分(123 分) 四、(30 分)
10.(3分)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 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11.(3分)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 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 速也! 每断对3处得1分,断对8处得3分 12.(10分) (1)(4分)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辱,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 数:多次,见:被,患:祸患。落实一处1分,全句大意基本正确1分,共4 分 (2)(3分)孺允修补玉岩公的居室,趁机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葺:修补, 因:趁机。落实一处1分,全句大意基本正确1分,共3分。 (3)(3分)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 觉:醒,妄:虚妄。落实一处1分,全句大意基本正确1分,共3分。 13.(8分) (1)(4分)“水影”句正面描写园内景色之美,(1分)园内小池清澈见底, 池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影倒映池中婆娑荡漾,水静影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1分)“山光”句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从侧面突出园中景物之美, (1分)本为园中之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说“山光”窥视园中美景, 不但写活了“山光”,增添了情趣,更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美。(1分) (2)(4分)幽竹、寒花、新月,(2分)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 洁、白璧无瑕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 (2分 14.(6分,任选6小题,每小题1分) (1)任重而道远(2)野芳发而幽香(3)眄庭柯以怡颜(4)雁阵惊寒,声断衡 阳之浦(5)怒涛卷霜雪(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 如怨如慕 五、(23分) 15.(4分)BD A项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的说法不准确,唐代已经有人对陶渊明有 好评了。C项“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原文无据,从原文看,陶渊明离开官场 回到田园的原因不是“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而是“回归自我”去“过自己的 生活”。E项“欲扬先抑”错,文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 16.(6分) 含义(1分):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从大的方面看是有道理的,但从具 体局部看还有许多不准确、不合理的地方。(1分) 理由(3分):二者相同的地方是对三国群雄的看法和回归自我的追求。(1分) 不同的地方有:时代不同,几乎是两代人;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本真、自然,有 点故意和表演;(1分)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真正彻底放达,过于依赖,过于在 乎他人视线。(1分) 作用(2分):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有人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的看法,(1 分)总领本段(1分)。 17.(5分)魏晋名士没有得到安静,也就没有找回自我去处,或者当众而死, 或者重返仕途。(2分)屈原、司马迁得到过被迫的安静,身处安静,但心仍惦
10.(3 分)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 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11.(3 分)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 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 速也! 每断对 3 处得 1 分,断对 8 处得 3 分。 12.(10 分) (1)(4 分)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辱,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 数:多次,见:被,患:祸患。落实一处 1 分,全句大意基本正确 1 分,共 4 分。 (2)(3 分)孺允修补玉岩公的居室,趁机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葺:修补, 因:趁机。落实一处 1 分,全句大意基本正确 1 分,共 3 分。 (3)(3 分)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 觉:醒,妄:虚妄。落实一处 1 分,全句大意基本正确 1 分,共 3 分。 13.(8 分) (1)(4 分)“水影”句正面描写园内景色之美,(1 分)园内小池清澈见底, 池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影倒映池中婆娑荡漾,水静影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1 分)“山光”句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从侧面突出园中景物之美, (1 分)本为园中之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说“山光”窥视园中美景, 不但写活了“山光”,增添了情趣,更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美。(1 分) (2)(4 分)幽竹、寒花、新月,(2 分)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 洁、白璧无瑕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 (2 分) 14.(6 分,任选 6 小题,每小题 1 分) (1)任重而道远(2)野芳发而幽香(3)眄庭柯以怡颜(4)雁阵惊寒,声断衡 阳之浦(5)怒涛卷霜雪(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 如怨如慕 五、(23 分) 15.(4 分)BD A 项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的说法不准确,唐代已经有人对陶渊明有 好评了。C 项“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原文无据,从原文看,陶渊明离开官场 回到田园的原因不是“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而是“回归自我”去“过自己的 生活”。E 项“欲扬先抑”错,文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 16.(6 分) 含义(1 分):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从大的方面看是有道理的,但从具 体局部看还有许多不准确、不合理的地方。(1 分) 理由(3 分):二者相同的地方是对三国群雄的看法和回归自我的追求。(1 分) 不同的地方有:时代不同,几乎是两代人;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本真、自然,有 点故意和表演;(1 分)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真正彻底放达,过于依赖,过于在 乎他人视线。(1 分) 作用(2 分):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有人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的看法,(1 分)总领本段(1 分)。 17.(5 分)魏晋名士没有得到安静,也就没有找回自我去处,或者当众而死, 或者重返仕途。(2 分)屈原、司马迁得到过被迫的安静,身处安静,但心仍惦
念朝廷。(1分)安静使陶渊明彻底回归自我,身心解放,数百年后成为中国文 化高峰。(2分) 18.〔8分)可批评民众的短视帮助造就平庸;也可评价文人,赞赏那些能安静 坚守终成大家对民族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可批评那些耐不住寂寞,急 功近利,终致平庸乃至留下笑柄的人。言之成理即可。 六、(10分) 19.(4分)答案示例:(1)(2分)我的眼睛过滤过多少书页,我的脑海里就 积累多少知识 (2)(2分)我的双手捧出多少真诚,我的身边就萦绕多少友情。 20.(6分)答案示例:母亲用最好的教育方式一一言传身教(2分),告诉莫 言什么是宽容和理解(2分),为莫言的成功作了胸怀上的准备(2分) 七、(60分) 21.(60分)作文参见高考阅卷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修造的读书的房子。孺允自己说他的已故的父亲大 人玉岩公做御史,被贬谪到沅水、湘水一带时,曾经梦见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 房屋旁边杏花烂漫,孩子们在屋里读书,琅琅的书声传到屋外。嘉靖初年,(玉 岩公)被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就从故居迁到县城的东门,这就是现在居住的房 子。玉岩公指着后面的空地对孺允说:“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 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玉岩公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来得及回家就死在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欺 侮,家道不免有风雨飘摇的忧患。像这样过了几年,才找到了一个安定的居所 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就在园中建了五间屋,收藏了上 万卷书,用玉岩公曾经说过的杏花书屋命名,书匾写好挂在门楣上,周围种植花 果竹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开得鲜艳灿烂,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 见到的情景一样。回想玉岩公被贬的地方,可以说醒来时所看到现实是虚妄的 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进入房子,想到玉岩公,能不感慨吗? 从前唐朝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应试考中时,正是长安杏花盛开的时候,因此人 们都把杏园之宴当做大事。现在考进士,也正当杏花盛开的时候,读书人考中进 士,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先兆。这是世俗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才这样的缘故。玉 岩公因为说话触怒了天子,被贬到岭南十多年,历尽艰险,玉岩公心性刚毅,不 为富贵所动;把通过考科举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大概古代的君子 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对他的后代,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 的德泽为朝廷竭力效劳。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就是这样的。 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 富贵显赫一时,他们的后代不知道在哪里。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 们大有作为。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可以凭这知道是受了《诗》《书》传 家的影响。《诗经》说:“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 我在周氏家族这里看到《诗经》中所说的情形了
念朝廷。(1 分)安静使陶渊明彻底回归自我,身心解放,数百年后成为中国文 化高峰。(2 分) 18.(8 分)可批评民众的短视帮助造就平庸;也可评价文人,赞赏那些能安静 坚守终成大家对民族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可批评那些耐不住寂寞,急 功近利,终致平庸乃至留下笑柄的人。言之成理即可。 六、(10 分) 19.(4 分)答案示例:(1)(2 分)我的眼睛过滤过多少书页,我的脑海里就 积累多少知识。 (2)(2 分)我的双手捧出多少真诚,我的身边就萦绕多少友情。 20.(6 分)答案示例:母亲用最好的教育方式——言传身教(2 分),告诉莫 言什么是宽容和理解(2 分),为莫言的成功作了胸怀上的准备(2 分) 七、(60 分) 21.(60 分)作文参见高考阅卷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修造的读书的房子。孺允自己说他的已故的父亲大 人玉岩公做御史,被贬谪到沅水、湘水一带时,曾经梦见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 房屋旁边杏花烂漫,孩子们在屋里读书,琅琅的书声传到屋外。嘉靖初年,(玉 岩公)被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就从故居迁到县城的东门,这就是现在居住的房 子。玉岩公指着后面的空地对孺允说:“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 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玉岩公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来得及回家就死在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欺 侮,家道不免有风雨飘摇的忧患。像这样过了几年,才找到了一个安定的居所。 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就在园中建了五间屋,收藏了上 万卷书,用玉岩公曾经说过的杏花书屋命名,书匾写好挂在门楣上,周围种植花 果竹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开得鲜艳灿烂,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 见到的情景一样。回想玉岩公被贬的地方,可以说醒来时所看到现实是虚妄的, 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进入房子,想到玉岩公,能不感慨吗? 从前唐朝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应试考中时,正是长安杏花盛开的时候,因此人 们都把杏园之宴当做大事。现在考进士,也正当杏花盛开的时候,读书人考中进 士,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先兆。这是世俗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才这样的缘故。玉 岩公因为说话触怒了天子,被贬到岭南十多年,历尽艰险,玉岩公心性刚毅,不 为富贵所动;把通过考科举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大概古代的君子, 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对他的后代,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 的德泽为朝廷竭力效劳。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就是这样的。 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 富贵显赫一时,他们的后代不知道在哪里。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 们大有作为。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可以凭这知道是受了《诗》《书》传 家的影响。《诗经》说:“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 我在周氏家族这里看到《诗经》中所说的情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