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铁骑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展开故事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 作用。 2、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词句段中的丰富情感和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词句段中的丰富情感和文字的优美。 教学难点 、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展开故事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 作用。 2、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 教学方法: 讲授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白居易说过,“轻骑突出刀枪鸣。”骑兵,是陆军的一种兵种。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 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一—铁骑兵的故事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 提问: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检查预习情况) (附:杨朔(1913-1968),文学家,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开始文艺创作。1939 年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宣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 夜》、《铁骑兵》。1956年后,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有《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 《雪浪花》等优秀文章称誉文坛。) 2、介绍写作背景 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心 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 (附:1937.7——1938:战略防御阶段; 1938——1943:战略相持阶段,日本诱降国民党,对共产党则实行“三光”政策,进 行大扫荡 19458日本投降。)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写了什么人? (3)写了什么事? (4)“铁”是什么意思?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3 铁骑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展开故事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 作用。 2、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词句段中的丰富情感和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词句段中的丰富情感和文字的优美。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展开故事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 作用。 2、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 教学方法: 讲授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居易说过,“轻骑突出刀枪鸣。”骑兵,是陆军的一种兵种。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 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铁骑兵的故事。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简介作者 提问: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检查预习情况) (附:杨朔(1913-1968),文学家,山东蓬莱人。1937 年参加革命,开始文艺创作。1939 年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宣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 夜》、《铁骑兵》。1956 年后,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有《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 《雪浪花》等优秀文章称誉文坛。) 2、 介绍写作背景 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心 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 (附:1937.7——1938:战略防御阶段; 1938——1943:战略相持阶段,日本诱降国民党,对共产党则实行“三光”政策,进 行大扫荡。 1945.8 日本投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⑵写了什么人? ⑶写了什么事? ⑷“铁”是什么意思?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1.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 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 4.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 离开大队①天气恶劣环境险恶单独行动 ②秋季扫荡形势危急 ③夜渡黄河爬上山头 解开了这些悬念吗?(毫发未损粉碎扫荡) 6.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 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三、研读课文。 讨论:1、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扫荡”?试从 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讨论回答后,形成如下板书。 ①从我方看坚定革命信念英勇无畏勇敢机智人民支持 ②从敌方看貌似强大实质虚弱 3、有人说,这个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歪打正着”,铁骑兵能够粉碎敌人的“扫荡” 完全是一种巧合,你觉得怎样? (附:机智灵活的游击战术:①骑兵班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②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 气焰,彻底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散文有怎样的特点?(抒发感情) 2、散文的感情如何表达?(朴实的语言,水到渠成的叙述与描写) 3、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崇敬,钦佩,赞美。) 4、从哪些地方可看出?试找出句子、找出词语来加以品读品析。 例(1):在敌人强大火力逼得掉队的时候,班长“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分析:“怪巧妙”是“非常巧妙”的意思,赞扬了骑兵班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例(2):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时,虽然已是二更天,面对不熟悉的河水,班长艺高人胆大,“毫 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 分析:“毫不迟疑”是“一点也不犹豫”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班长在危急关头时能当机立 断、作风果敢的钦佩 例(3):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 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分析:表达了对骑兵班能顺利回到大队的欣喜,赞扬他们敢于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气概 5、综合全文,你觉得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①驰骋沙场的勇士。②智勇双全的指挥员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战士们寻到大队以后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200字左右
1.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 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 4.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 离开大队 ①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 ②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 ③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 5.解开了这些悬念吗?(毫发未损 粉碎扫荡) 6.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 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三、研读课文。 讨论:1、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扫荡”?试从 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讨论回答后,形成如下板书。 ①从我方看 坚定革命信念 英勇无畏 勇敢机智 人民支持 ②从敌方看 貌似强大 实质虚弱 3、 有人说,这个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歪打正着”,铁骑兵能够粉碎敌人的“扫荡”, 完全是一种巧合,你觉得怎样? (附:机智灵活的游击战术:①骑兵班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②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 气焰,彻底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散文有怎样的特点?(抒发感情) 2、散文的感情如何表达?(朴实的语言,水到渠成的叙述与描写) 3、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崇敬,钦佩,赞美。) 4、从哪些地方可看出?试找出句子、找出词语来加以品读品析。 例⑴:在敌人强大火力逼得掉队的时候,班长“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分析:“怪巧妙”是“非常巧妙”的意思,赞扬了骑兵班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例⑵: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时,虽然已是二更天,面对不熟悉的河水,班长艺高人胆大,“毫 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 分析:“毫不迟疑”是“一点也不犹豫”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班长在危急关头时能当机立 断、作风果敢的钦佩。 例⑶: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 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分析:表达了对骑兵班能顺利回到大队的欣喜,赞扬他们敢于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气概。 5、综合全文,你觉得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①驰骋沙场的勇士。②智勇双全的指挥员。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战士们寻到大队以后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200 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雁门关(左云)→朝北→黄河→包头 (铁骑兵) 离开大队 赶上大队 悬念横生,扣人心弦
附板书设计: 雁门关(左云)→朝北→黄河→包头 ↑ (铁骑兵) ↓ 离开大队 赶上大队 悬念横生,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