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污染监测
第六章 生物污染监测
第一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第一节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一)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各 部位的分布规律与吸收污染物的途径,作 物品种,污染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 般分布规律和残留含量的顺序是: 根>茎>叶>穗>壳>种子
(一)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各 部位的分布规律与吸收污染物的途径,作 物品种,污染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 一般分布规律和残留含量的顺序是: 根>茎>叶>穗>壳>种子
(二)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动物吸收污染物质后,主要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传输 到全身各组织发生危害。按照污染物性质和进入动物组织 的类型不同,大体有如图五种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 如钠,钾,氟等离子,在体内分布比较 均匀 钢,锑,针等三价和四价 水解后生成胶体,主要蓄积于肝或其他 阳离子 网状内皮系统 与骨骼亲和性较强的物 如铅,钙等二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 质 高 对某一器官具有特殊亲 在该种器官中蓄积较多 和性的物质 脂溶性物质 → 如有机氯化合物(入六六,Dr等)易 蓄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图6.1-3污染物在动物内的分布规肆
(二)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动物吸收污染物质后,主要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传输 到全身各组织发生危害。按照污染物性质和进入动物组织 的类型不同,大体有如图五种分布规律:
(三)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 进入动物体后,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 有机污染物质 分子量小的毒物可以原形排出外,绝大部分 都要经过某种酶的代谢(或转化),从而改 转化 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进入动物体后,一部分参加生化代谢过 无机污染物质 程,转化为化学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也有一部分直接于细胞各部分 主要通过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也有少量随汗液,乳汁等分 祕液排出 图6.14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
(三)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6.2.1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植物样品的采集 2、植物样品的制备 (1)平均样的获得 (2)四分法、切成块的1/4一1/8混合 (3)分析试样的制备 a.鲜样 b风干样:60一70摄氏度低温真空干燥箱中烘干 (匀浆、小片) c.水分含量测定(100-105摄氏度烘干/真空干燥 低温烘干 3、分析结果的表示
6.2.1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植物样品的采集 2、植物样品的制备 (1)平均样的获得 (2)四分法、切成块的1/4-1/8混合 (3)分析试样的制备 a.鲜样 b.风干样:60-70摄氏度低温真空干燥箱中烘干 (匀浆、小片) c.水分含量测定(100-105摄氏度烘干/真空干燥/ 低温烘干 3、分析结果的表示
6.2.2动物样晶的采集和制备 尿液、血液、毛发、指甲、脏器和组织、水产食品等。 调查:采样的目的、污染 情祝、环境因素、植物特 点、其他情况。采集的样 选择采样区域 布设采样点:梅花型、 品要具有代表性、典型 交叉间隔布点法 性、适时性。 原始样保 推备采 采样量: 确定采 确定采 :洗净、 样工具 1kg/5 样位置 样时间 拭 10kg (植株) 图6.2-1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过程
6.2.2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尿液、血液、毛发、指甲、脏器和组织、水产食品等
第三节、生物样品的予处理
第三节、生物样品的予处理
63.1消解和灰化 测定生物样晶中的微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时,通常 都要将其大量有机物基体分解,然后进行测定,分解有机 物的方法有湿法分解和干法灰化。 (一)湿法分解 常用的消解试剂体系有:硝酸一高氯酸、硝酸一硫酸、 硫酸一过氧化氢、硫酸一高锰酸钾、硝酸一硫酸一五氧化 钒等 (三)灰化法 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化学试剂,并可处理较大称量的样 品,有利于提高测定微量元素的准确度,但是因为灰化温 度一般为450一550摄氏度,不宜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的 样品。此外。灰化所用的时间也较长
6.3.1消解和灰化 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微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时,通常 都要将其大量有机物基体分解,然后进行测定,分解有机 物的方法有湿法分解和干法灰化。 (一)湿法分解 常用的消解试剂体系有:硝酸-高氯酸、硝酸-硫酸、 硫酸-过氧化氢、硫酸-高锰酸钾、硝酸-硫酸-五氧化 二钒等 (二)灰化法 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化学试剂,并可处理较大称量的样 品,有利于提高测定微量元素的准确度,但是因为灰化温 度一般为450-550摄氏度,不宜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的 样品。此外。灰化所用的时间也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