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修改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 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2、通过自读,鉴赏《乌夜啼》,体会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 暮春残景的描绘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通过对比、探讨李煜前后期词的不同点及其在中国词坛的承前启后重要 地位。 4、能拟写5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 在,感慨遂深。”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珍惜美好 的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 [教学安排]一教时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修改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 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2、通过自读,鉴赏《乌夜啼》,体会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 暮春残景的描绘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通过对比、探讨李煜前后期词的不同点及其在中国词坛的承前启后重要 地位。 4、能拟写 500 字左右的短文,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 在,感慨遂深。”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珍惜美好 的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虞美人》 2、同学交流:谈谈你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 3、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4、教师多媒体: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 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 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颗过人,多 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 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 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 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 君王!”(板书)(投影: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 以血书者也。’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 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朗读《浪淘沙令》,体会情感 l、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 的情感。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字,以字领篇,以读悟情。(重点讨论“寒” 字的“词眼”作用) “阑珊”——将尽,哀落。 “凭阑”一凭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虞美人》 2、同学交流:谈谈你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 3、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4、教师多媒体: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 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 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 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 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 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 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 君王!”(板书)(投影: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 以血书者也。’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 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二、朗读《浪淘沙令》,体会情感 1、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 的情感。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字,以字领篇,以读悟情。(重点讨论“寒” 字的“词眼”作用) “阑珊”——将尽,哀落。 “凭阑”——凭栏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浪淘沙令》中,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一一天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一一心寒。 以什么意象来写“寒”?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 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雨”意象拓展一一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寒 蝉……骤雨初歇,都… 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2、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 雨潺潺、春阑珊一—惆怅、凄冷 无限江山:怀故国一一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 寒 落花一—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响贪 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 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 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 “梦里”两句,忆梦中往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 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别时”一句, 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 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浪淘沙令》中,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 以什么意象来写“寒”?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 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雨”意象拓展——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寒 蝉……骤雨初歇,都……”“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2、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 雨潺潺、春阑珊——惆怅、凄冷 无限江山:怀故国――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 寒 落花——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 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 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 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 “梦里”两句,忆梦中往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 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别时”一句, 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 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
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3、品读与探讨3(P.57) 讨论明确]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 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 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 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 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 如连用“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 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 叹。这样理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也显然比“不要 凭阑”更有意境。 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5、教师小结 对比、虚实:梦境与现实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引导学生自读《乌夜啼》(按照上一首的方法学习) 明确阅读方法:1、初读:理解字词,弄清大意;2、抓住关键句子、词语 “词眼”,揣摩词中的情感(语气、速度、节奏、感情);3、作者是如何表 达情感?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4、联系背景深入体会(知人论世);5、 拓展理解(举一反三)。 下边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来阅读(注意停顿、语气、重音、言外之意)。 1、林花(谢)一一匆匆,寒雨、晚风一一残忍,胭脂泪一一留念,水长 东一一人长恨 、关键词语、意象
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3、品读与探讨 3(P.57) [讨论明确]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 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 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 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 来看,一句词用“独”、 “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 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 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 叹。这样理 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 也显然比“不要 凭阑”更有意境。 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5、教师小结: 对比、虚实:梦境与现实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三、引导学生自读《乌夜啼 》(按照上一首的方法学习) 明确阅读方法:1、初读:理解字词,弄清大意;2、抓住关键句子、词语— —“词眼”,揣摩词中的情感(语气、速度、节奏、感情);3、作者是如何表 达情感?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4、联系背景深入体会(知人论世);5、 拓展理解(举一反三)。 下边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来阅读(注意停顿、语气、重音、言外之意)。 1、林花(谢)——匆匆,寒雨、晚风——残忍, 胭脂泪——留念,水长 东——人长恨 2、关键词语、意象
林花(谢)一一怀念 恨 寒雨、晚风一一无奈、凄苦 胭脂泪—留恋 水长东 长恨 恨”:遗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怨恨,“长者 虽有恨,役夫敢申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讨论,哪种理解好? 遗憾”好,人生充满了遗憾,就像林花俏然凋谢,江水日夜默默东流 样,是无法改变的规律。就像刘诗《西塞山怀古》说的那样:“人世几回伤心 事,山行依旧枕寒流。”就像《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诗一样,“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怨恨”好。好景短暂,就像林花匆匆凋谢;相见无期,几时重;国家灭 亡,沦为阶下囚,失去昔日的地位、富有、享受,失去了自由,能不怨恨吗? (诗无达古,只要紧扣文本,紧扣词人的身世,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寒 罗衾不耐五更寒”,不仅仅写的是词人生理感受,还刻画了词 人心理的伤痛。像“小楼吹彻玉笙寒”,写怀远的阔中少妇,思念远人却不能 相见的心寒。] 3、思考“品读与探讨2”《乌夜啼》是一首深摯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 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 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无奈”: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 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 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自是”: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 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
林花(谢)——怀念 恨 寒雨、晚风——无奈、凄苦 胭脂泪 ——留恋 水长东 ——长恨 [“ 恨”:遗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怨恨,“长者 虽有恨,役夫敢申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讨论,哪种理解好? “遗憾”好,人生充满了遗憾,就像林花悄然凋谢,江水日夜默默东流一 样,是无法改变的规律。就像刘诗《西塞山怀古》说的那样:“人世几回伤心 事,山行依旧枕寒流。”就像《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诗一样,“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怨恨”好。好景短暂,就像林花匆匆凋谢;相见无期,几时重;国家灭 亡,沦为阶下囚,失去昔日的地位、富有、享受,失去了自由,能不怨恨吗? (诗无达古,只要紧扣文本,紧扣词人的身世,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寒”,“罗衾不耐五更寒”,不仅仅写的是词人生理感受,还刻画了词 人心理的伤痛。像“小楼吹彻玉笙寒”,写怀远的闺中少妇,思念远人却不能 相见的心寒。] 3、思考“品读与探讨 2” 《乌夜啼 》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 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 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无奈”: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 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 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自是”: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 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
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四、拓展延伸 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 檀郎唾。 1.初过:刚刚完毕。2、沉檀:古代妇女化妆时用的颜料,用来涂在唇上。 注:点。些儿个:方言,少许,一点点。3、丁香颗:颗,花蕾。丁香花叶片如同鸡舌, 此处为舌尖的代称,4、引:使得,樱桃:指美人如樱桃般小巧红润的嘴。破:张 开。5、裒(yi,四声):沾湿。殷:深红色。可:可以,适宜。6、旋:又。香醪(1 ao二声):美酒。涴w四声):污染。7、斜凭:斜靠着.娇:别作“情”。无那(n u6二声):无限,非常.8、红茸:别作"红绒".红色丝线9、檀郎:潘岳,古代美男子, 小名檀奴.后用来指代所爱的男子.唾:吐,疑误 引导学生题材、手法,赏析、比较、地位(见投影)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主题是美人口.通篇都围绕美人的口来展开描写.上片写 唱歌.清早起来,女子即开始装扮,还点了一点沉檀在口上,使嘴唇更加红润.她张 开如樱桃般小巧的嘴,微微露出舌尖,口中便流露出了清丽的歌声.此处些儿个用 的极妙.是方言,但却丝毫不显粗俗,活泼的很,而且突现了女子化妆时的动作和 神态 下片写醉酒.女子喝了点酒,有些微醉,酒洒在了薄薄的袖子上,把袖子殷湿 了,染上了红色的酒痕,但是她浑不在意,依旧大杯的畅饮,嘴上的红檀沾到酒,污 了杯口她醉意更浓,斜靠在绣床上,娇态无限,随口把嚼着的红线,笑着向爱人唾 去 此词题为咏美人口,则通篇句句不离口唇.她涂口红,开口唱歌,喝酒把口红 沾到了杯上,醉后又张口向爱人吐去红线.通过对口的描写,把一个青年女子天真 欢乐的娇态,写得可掬又传神。 五、总结谈话 1、李煜前期词作与花间词一样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
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四、拓展延伸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 檀郎唾。 1.初过:刚刚完毕。2、沉檀:古代妇女化妆时用的颜料,用来涂在唇上。 注:点。些儿个:方言,少许,一点点。3、丁香颗:颗,花蕾。丁香花叶片如同鸡舌, 此处为舌尖的代称,4、引:使得,樱桃:指美人如樱桃般小巧红润的嘴。破:张 开。5、裛(yì,四声):沾湿。殷:深红色。可:可以,适宜。6、旋:又。香醪(l áo 二声):美酒。涴(wò 四声):污染。7、斜凭:斜靠着.娇:别作“情”。无那(n uó 二声):无限,非常.8、红茸:别作"红绒".红色丝线 9、檀郎:潘岳,古代美男子, 小名檀奴.后用来指代所爱的男子.唾:吐,疑误. 引导学生题材、手法,赏析、比较、地位(见投影)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主题是美人口.通篇都围绕美人的口来展开描写.上片写 唱歌.清早起来,女子即开始装扮,还点了一点沉檀在口上,使嘴唇更加红润.她张 开如樱桃般小巧的嘴,微微露出舌尖,口中便流露出了清丽的歌声.此处些儿个用 的极妙.是方言,但却丝毫不显粗俗,活泼的很,而且突现了女子化妆时的动作和 神态. 下片写醉酒.女子喝了点酒,有些微醉,酒洒在了薄薄的袖子上,把袖子殷湿 了,染上了红色的酒痕,但是她浑不在意,依旧大杯的畅饮,嘴上的红檀沾到酒,污 了杯口.她醉意更浓,斜靠在绣床上,娇态无限,随口把嚼着的红线,笑着向爱人唾 去. 此词题为咏美人口,则通篇句句不离口唇.她涂口红,开口唱歌,喝酒把口红 沾到了杯上,醉后又张口向爱人吐去红线.通过对口的描写,把一个青年女子天真 欢乐的娇态,写得可掬又传神。 五、总结谈话 1、李煜前期词作与花间词一样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
情绮丽,婉转缠绵。但不似花间词绮糜香艳,用语清新、自然。如前所提及的 《一斛珠》,全篇词作格调不髙,只是描写美人之态。但描写生动,所用多口语, 直白浅露却富有情趣。把女子的媚态、闲情写得淋漓尽致。后期由于国破家亡 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投影: 前期 宴乐闲愁,艳情香软风格柔美,婉转缠绵 后期 怀念故国,感伤往事风格沉郁凄怆悲凉 2、对花间词的小结:(见课本P.52.) 六、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声中的李煜词。 1、乌夜啼;2、破阵子 七、作业 搜集李煜的词,根据所学的他的词,谈谈你对李煜词的理解,并作简要的评 价。500字左右。 八、教后笔记:
情 绮丽,婉转缠绵。但不似花间词绮糜香艳,用语清新、自然。如前所提及的 《一斛珠》,全篇词作格调不高,只是描写美人之态。但描写生动,所用多口语, 直白浅露却富有情趣。把女子的媚态、闲情写得淋漓尽致。后期由于国破家亡, 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投影: 前 期 宴乐闲愁,艳情香软 风格柔美,婉转缠绵 后 期 怀念故国,感伤往事 风格沉郁 凄怆悲凉 2、对花间词的小结:(见课本 P.52.) 六、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声中的李煜词。 1、乌夜啼;2、破阵子 七、作业: 搜集李煜的词,根据所学的他的词,谈谈你对李煜词的理解,并作简要的评 价。500 字左右。 八、教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