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凤阳县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 命题单位:李二庄中学命题人:陈书强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 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⑦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少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 地做森林中挺ba()的一棵;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 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详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 滴,却能荡涤尘埃; 。这样也就够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挺ba( )晶莹(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无垠”中“垠”的意思是 “荡涤”在文中的意思是 (4)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对应的排比句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刻家、画家 和 俄国文学家 所写的传记,叙述了他们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 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格列佛游记》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大人国、小人国、 慧骃国的旅 行经历,其中最为精彩的故事情节有 写一个即可) 4.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2分) (1)活动一:班级拟办一期“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刊,请你为这期班刊策划两个栏 栏目 栏目二: (2)活动二:班级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 白。要求: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3)活动三:学校《雏燕》文学社向同学们征集“我读书,我快乐”的稿件。杨军同学 拟写了一份征稿启事,但在内容、语言及格式等方面有不当之处,请按要求完成下列
1 2012 年凤阳县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 命题单位:李二庄中学 命题人:陈书强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 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 句) ①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⑦ 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⑧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 分)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少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 地做森林中挺 bá( )的一棵;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 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详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 一滴,却能荡涤尘埃; , 。这样也就够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挺 bá( ) 晶莹.(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无垠”中“垠”的意思是 。“荡涤”在文中的意思是 。 (4)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对应的排比句。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 分) (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刻家、画家 和 俄国文学家 所写的传记,叙述了他们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 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格列佛游记》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大人国、小人国、 、慧骃国的旅 行经历,其中最为精彩的故事情节有 。(写一个即可) 4.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2 分) (1)活动一:班级拟办一期 “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刊,请你为这期班刊策划两个栏 目。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班级开展 “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 白。要求: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学校《雏燕》文学社向同学们征集“我读书,我快乐”的稿件。杨军同学 拟写了一份征稿启事,但在内容、语言及格式等方面有不当之处,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 题
征稿启事 ①通过读书活动,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②为此,《雏燕》文学社 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征文。③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 谢。④来稿可以是读书故事、读书经历、读书心得等。⑤文体不限,字数1000字左右 ⑥截稿日期为2011年6月20日。⑦来稿请寄《雏燕》文学社,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至 CYWXS@163.c0m。 2011年6月1日 《雏燕》文学社 )、本征文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征文中第句有语病,如何改正 、征文中第句与征稿启事无关应删去。 、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7分) 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 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 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的“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 人徒然唏嘘不已。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 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尊重,让他的事 业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 ②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 浅万能”所左右,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淳朴之风、感恩之心 日渐式微;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 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就能奏效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 弘扬感恩美德,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深层次内容之 ③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 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 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 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 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这样,就诞生不了 朱自清的美文《背影》,就品味不了朱德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也欣赏不了童话 般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④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 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⑤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 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 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 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⑥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 感恩,将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5.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6.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7.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8.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4分) 9.阅读本文,相信你对感恩有了更深的了解,请说说你在生活中感恩的一件事或准备 感恩的一件事。(4分) [-](23分) 棉花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2 征稿启事 ①通过读书活动,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②为此,《雏燕》文学社 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征文。③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 谢。④来稿可以是读书故事、读书经历、读书心得等。⑤文体不限,字数 1000 字左右。 ⑥截稿日期为 2011 年 6 月 20 日。⑦来稿请寄《雏燕》文学社,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至 CYWXS@163.com。 2011 年 6 月 1 日 《雏燕》文学社 ㈠、本征文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 ㈡、征文中第 句有语病,如何改正: 。 ㈢、征文中第 句与征稿启事无关应删去。 二、阅 读 (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7 分) 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 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 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的“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 人徒然唏嘘不已。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 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尊重,让他的事 业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 ②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 钱万能”所左右,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淳朴之风、感恩之心 日渐式微;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 虽然能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古诗, 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就能奏效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 弘扬感恩美德,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深层次内容之一。 ③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 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 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 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 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这样,就诞生不了 朱自清的美文《背影》,就品味不了朱德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也欣赏不了童话 般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④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 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⑤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 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 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 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⑥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 感恩,将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 5.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3 分) 6.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 7.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8.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4 分) 9.阅读本文,相信你对感恩有了更深的了解,请说说你在生活中感恩的一件事或准备 感恩的一件事。(4 分) [二] (23 分) 棉花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 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 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l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 碓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 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 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 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岀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 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 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 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 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 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 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 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 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 次。”父亲喘着气说。 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 来
3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 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 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 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 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 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 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 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 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 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 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 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 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 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 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 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 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 来……
10.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6分 11.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6分) 12.“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这句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 情?(4分) 13.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3分) 14.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15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 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 15.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5分)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 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 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 典型,叙议结合) 18.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 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三、写作(55 19.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 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 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的 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4 10.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6 分) 11.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6 分) 12.“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这句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 情?(4 分) 13.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3 分) 14.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三](15 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 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 15.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5 分)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 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 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 典型,叙议结合)。 18.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 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三、写作(55 分) 19.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 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 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的 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2012年凤阳县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 语文答题卷)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③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1)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4.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2分) 栏目 栏目 (3)()、 、阅读(55分) []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17分)
5 2012 年凤阳县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 语 文(答题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 句)(6 分)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⑦ 。⑧ ,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4 分) ,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 分) (1) (2) (3) (4)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 分) (1) (2) 4.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2 分) (1)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㈠、 ㈡、 ㈢、 二、阅 读 (55 分) [一] 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17 分) 5、 (3 分)
6 (2分) (4分) 8、 (4分) 9 (4分) [一]棉花糖(23分) 10、 (6分) 11 (6分) (4分) (3分) (4分) [≡]鱼我所欲也(15分) 15、(1) (2) (3) (4) (5) 16、(1) (2) 18
6 6、 (2 分) 7、 (4 分) 8、 (4 分) 9、 (4 分) [二] 棉花糖(23 分) 10、 (6 分) 11、、 (6 分) 12、 (4 分) 13、 (3 分) 14、 (4 分) [三]鱼我所欲也 (15 分) 15、(1) (2) (3) (4) (5) 16、(1) (2) 17、 18
19、写作(55分) 题目 400
7 19、写作(55 分) 题目: 400
900 卷面书写(5分)
8 600 900 卷面书写(5 分)
[答案]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见贤思齐焉②随风直到夜郎西③无可奈何花落去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⑥背灼炎天光⑦白露为霜⑧黑云压城城欲摧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拔ying(2)详和祥和(3)边、边际:冲洗,清除。 (4)示例:虽是一朵,却能绚丽夺目。【前一分句要填“虽是一朵”,后一分句言之有理即可】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2)飞岛国:游小人国时与“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 4.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示例: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阅读与成长、书海拾贝、名言集锦、语林趣谈等。 (2)示例: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书籍是青年人不 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是与古今中外伟大智者的心灵对话。希望大家踊跃参与演讲活 动,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读书故事、读书心得 (3)()、日期与署名位置对调:(、②句末添上“活动”;白、③ 阅读(55分) [一]、17分 5、感恩是生命中的心灵之花。(3分) 6、承上启下(过渡)(2分) 7、对比论证;(2分)通过感恩与不知感恩的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感恩是生命中的心灵之花 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分) 8、成长的道路,充满亲情、友情,充满关爱、抉择,充满教育、帮助,我们要有回馈之心,感恩之 心。这样,才能演奏出动人的乐章,生活才充满幸福、快乐。(4分) 9、开放性试题。可以写做过的感恩的事,也可以写准备做的感恩的事。(4分) 10、①当我好奇地问父亲所喝凉水的味道时,父亲笑着哄我说是甜的;②当我掉进水缸后,父亲对 我的惩罚仅仅是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而且还怕我疼:③当父亲病危时,他还念叨着打我的那 件事,为此自责。(6分) 11、一是口渴时喝凉水也甜,二是逗女儿开心,三是女儿的亲热举止和可爱的神情让父亲从心底甜 蜜。(6分) 12、神态描写(2分);又气又急(2分) 13、这根草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3分) 14、开放性试题,赞成或不赞成均可,但要说出理由。(4分) 示例:也不是完全赞赏。父亲没有因为孩子做错事而打孩子,而是小小的惩罚,让孩子已经明白自己 的错误。(这一句可作为赞成的理由)不好的是,如果父亲没有说水很甜象棉花糖,作者也就不会犯 错误了,所以大人对孩子做正确的比喻或引导还是必要的。(这一句可作为不赞成的理由) 15、(1)祸患,灾难;(2)这样、这种(3)有什么益处(4)通“德”感激 (5)天性,天良。 16、(1)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 以用的呢? (2)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7、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 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的 18、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9、评分标准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9 [答案] 一、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 句) ①见贤思齐焉 ②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 ⑥背灼炎天光 ⑦白露为霜 ⑧黑云压城城欲摧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拔 yíng (2)详和 祥和 (3)边、边际;冲洗,清除。 (4)示例:虽是一朵,却能绚丽夺目。【前一分句要填“虽是一朵”,后一分句言之有理即可】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2)飞岛国;游小人国时与“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 4.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示例: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阅读与成长、书海拾贝、名言集锦、语林趣谈等。 (2)示例: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书籍是青年人不 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是与古今中外伟大智者的心灵对话。希望大家踊跃参与演讲活 动,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读书故事、读书心得。 (3) ㈠、日期与署名位置对调;㈡、②句末添上“活动”; ㈢、③ 二、阅 读 (55 分) [一]、17 分 5、感恩是生命中的心灵之花。(3 分) 6、承上启下(过渡)(2 分) 7、对比论证;(2 分) 通过感恩与不知感恩的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感恩是生命中的心灵之花 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 分) 8、成长的道路,充满亲情、友情,充满关爱、抉择,充满教育、帮助,我们要有回馈之心,感恩之 心。这样,才能演奏出动人的乐章,生活才充满幸福、快乐。(4 分) 9、开放性试题。可以写做过的感恩的事,也可以写准备做的感恩的事。(4 分) 【二】23 分 10、①当我好奇地问父亲所喝凉水的味道时,父亲笑着哄我说是甜的;②当我掉进水缸后,父亲对 我的惩罚仅仅是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而且还怕我疼;③当父亲病危时,他还念叨着打我的那 件事,为此自责。(6 分) 11、一是口渴时喝凉水也甜,二是逗女儿开心,三是女儿的亲热举止和可爱的神情让父亲从心底 甜 蜜。(6 分) 12、神态描写(2 分);又气又急(2 分) 13、这根草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3 分) 14、开放性试题,赞成或不赞成均可,但要说出理由。(4 分) 示例:也不是完全赞赏。父亲没有因为孩子做错事而打孩子,而是小小的惩罚,让孩子已经明白自己 的错误。(这一句可作为赞成的理由)不好的是,如果父亲没有说水很甜象棉花糖,作者也就不会犯 错误了,所以大人对孩子做正确的比喻或引导还是必要的。(这一句可作为不赞成的理由) 15、(1)祸患,灾难;(2)这样、这种 (3)有什么益处 (4)通“德” 感激 (5)天性,天良。 16、(1)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 以用的呢? (2)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7、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 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的 18、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9、评分标准参考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