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杨部中学初三下学期古文单元练习题集(鄂教版) 整理者:李大明QQ:348950409 《曹刿论战》练习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2)齐师败绩(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战则请从( 3、曹刿请见( ))) 4、又何间焉 战则请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其乡人曰( 6、肉食者谋之 公问其故( 公与之乘( 望其旗靡( 登轼而望之( 三、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忠之属也 3、公将鼓之( 4、公与之乘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2、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 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6、再而衰 古义: 今义: 7、必以情 古义: 今义: 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 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通城县杨部中学初三下学期古文单元练习题集(鄂教版) 整理者:李大明 QQ:348950409 《曹刿论战》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 ) (2)齐师败绩..(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 二、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 2、民弗从.也( ) 彼竭我盈,故.克之( ) 战则请从.( ) 3、曹刿请.见( ) 4、又何间.焉( ) 战则请.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5、其.乡人曰( ) 6、肉食者谋之.( ) 公问其.故( ) 公与之.乘( ) 望其.旗靡( ) 登轼而望之.( ) 三、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 2、忠之属也( ) 3、公将鼓之( ) 4、公与之乘( )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2、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3、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6、再而衰 古义: 今义: 7、必以情 古义: 今义: 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 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 ll、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4,君未知战。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七,选出下面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忠之属也。 B夫战,勇气也。C何有于二毛? D夫大国,难测也。 八,长勺之战与泓水之战的形势和结果有什么异同? 九,子鱼和宋襄公在作战策略上的分歧是什么?子鱼是怎样批驳宋襄公的观点的?他对宋襄公的态度 是怎样的,你怎样看出来的? 十,品读课文,分析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 曹刿 子鱼 鲁庄公: 宋襄公 十一:分析: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没有矛盾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1,解释加点词: 送东阳马生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 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4,君未知战。 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七,选出下面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忠之属也。 B,夫战,勇气也。 C,何有于二毛? D,夫大国,难测也。 八,长勺之战与泓水之战的形势和结果有什么异同? 九,子鱼和宋襄公在作战策略上的分歧是什么?子鱼是怎样批驳宋襄公的观点的?他对宋襄公的态度 是怎样的,你怎样看出来的? 十,品读课文,分析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 曹刿: 子鱼: 鲁庄公: 宋襄公: 十一:分析: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没有矛盾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1,解释加点词: 送东阳马生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寓逆旅: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益慕圣贤这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披绮绣: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2,翻译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句话表现了宋濂的什么品质?)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e,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f,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g余幼时即嗜学 h,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I,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J,不敢出一言以复 k,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6,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7,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求教: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苦乐观? 8.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9,《送东阳马生序》从_、、 、生活困顿等几方面,叙述 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 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11,请你从积累的诗文和名言中,写出两句有关“勤学”的句子 1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教师面前是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 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
寓逆旅: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益慕圣贤这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披绮绣: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2,翻译: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句话表现了宋濂的什么品质?)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e,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f,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g,余幼时即嗜学。 h,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I,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J,不敢出一言以复 k,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求教;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苦乐观? 8.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9,《送东阳马生序》从 、 、 、生活困顿等几方面,叙述 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 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11,请你从积累的诗文和名言中,写出两句有关“勤学”的句子。 1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教师面前是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 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
1.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题目的意思( A.从反面讽刺B.含蓄地嘲讽C.从正面说服D.委婉地规劝 2.对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朝:chao朝廷、朝堂 B.时时而间进间:jin间或、偶然 C.能谤讥于市朝谤:bng指责别人的过失 D.期年之后期:j一周(年) 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 A.②③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②③① 4.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臣之妾畏臣④臣之妻私臣⑤王之蔽甚矣⑥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5.加黑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6.对加黑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皆以美于徐公③以告,则杀之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7.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忌不自信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8.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一一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 表现了一种倨傲。 9.判断题。 (1)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有国别体的,如《战国策》。( (2)《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十二国策,共33篇。( (3)《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 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 10.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1.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 ),题目的意思( )。 A.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 2.对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 朝:cháo 朝廷、朝堂 B.时时而间.进 间:jiàn 间或、偶然 C.能谤.讥于市朝 谤:bàng 指责别人的过失 D.期.年之后 期:jī 一周(年) 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4.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5.加黑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6.对加黑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以告,则杀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7.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8.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 表现了一种倨傲。 9.判断题。 (1)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有国别体的,如《战国策》。( ) (2)《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十二国策,共 33 篇。( ) (3)《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 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 ) 10.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 (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11.解释下列加粗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能谤讥于市朝(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 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7),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5,说说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16,邹忌是如何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艺术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17,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伴君如伴虎”,臣子对君王能直谏,稍不合意,就可能有杀身之祸, 课文中邹忌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他的善于言辞是分不开的。结合你课内外的阅读,谈谈你知道的有关 进谏的故事。并谈谈你从邹忌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18,课文中齐王能够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从这件事来看,作为一个领导人物,及 时听取下属的意见,对工作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而在一些行政部门,挂了意见箱却形同虚设,单位 大小事往往都由“一把手”说了算。针对这种现状,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呢? 19,《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采纳建议的故事,历史上也有一位著名的臣子, 他写了一篇表章来劝说后主,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提了三条建议,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李将军列传》练习
(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 (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11.解释下列加粗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能谤讥于市朝( )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 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7),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5,说说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16,邹忌是如何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艺术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17,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伴君如伴虎”,臣子对君王能直谏,稍不合意,就可能有杀身之祸, 课文中邹忌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他的善于言辞是分不开的。结合你课内外的阅读,谈谈你知道的有关 进谏的故事。并谈谈你从邹忌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18,课文中齐王能够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从这件事来看,作为一个领导人物,及 时听取下属的意见,对工作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而在一些行政部门,挂了意见箱却形同虚设,单位 大小事往往都由“一把手”说了算。针对这种现状,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呢? 19,《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采纳建议的故事,历史上也有一位著名的臣子, 他写了一篇表章来劝说后主,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提了三条建议,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李将军列传》练习
1,翻译下列句子 A,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广必生致之”! B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2,课文主要记叙了李广的哪几件事? 3,课文第6节,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李将军的大智大勇的? 4,细读课文,你觉得李广有哪些特点,你最欣赏的是他的什么性格特点,为什么? 5,你认为李广的悲剧是谁造成的,为什么? 《咏月诗两首》练习 1,对《春江花月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可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 索宇宙的神奇奥秘。 B本诗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表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对生命苦短的慨叹。 C,构思精巧,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 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现实的情景和诗中的人物的梦境结合起来,使全诗显得浑然 体 D此诗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 2,“可怜楼上月徘徊”与“可怜春半不还家”中的两处“可怜”在含义上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全诗的基调是() A,伤感 B悲哀 C,悲壮 D,哀而不伤 4,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 )为主体。“海上明月共潮生” 句中,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 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考? 6,“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中的“卷”“拂”这两个动作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7,《古朗月行》中,诗人以“白玉盘”“瑶台镜”比喻月亮,生动地表现了月亮的()和月光的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 8.有人说《古朗月行》是一首讽喻诗,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古朗月行》最后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 翻译下列句子: A,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广必生致之”! B,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2,课文主要记叙了李广的哪几件事? 3,课文第 6 节,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李将军的大智大勇的? 4,细读课文,你觉得李广有哪些特点,你最欣赏的是他的什么性格特点,为什么? 5,你认为李广的悲剧是谁造成的,为什么? 《咏月诗两首》练习 1,对《春江花月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可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 索宇宙的神奇奥秘。 B,本诗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表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对生命苦短的慨叹。 C,构思精巧,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 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现实的情景和诗中的人物的梦境结合起来,使全诗显得浑然一 体。 D,此诗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 2,“可怜楼上月徘徊”与“可怜春半不还家”中的两处“可怜”在含义上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全诗的基调是( ) A,伤感 B,悲哀 C,悲壮 D,哀而不伤 4,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 )为主体。“海上明月共潮生”一 句中,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 )。 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考? 6,“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中的“卷”“拂”这两个动作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7,《古朗月行》中,诗人以“白玉盘”“瑶台镜”比喻月亮,生动地表现了月亮的( )和月光的 (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 )。 8.有人说《古朗月行》是一首讽喻诗,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古朗月行》最后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