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b 簡牘文字 通識核心課程《漢字文化》人文學院劉元春
簡牘文字 第六讲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因劉字中含有刀義,王莽改錢為泉 ·璽字表明材質為玉 ·漢代天子稱璽,百姓用印 ·陶土、簡牘文字都貫穿了漢字發展史的歷程 :如年 几与异的了也曲间青天记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因劉字中含有刀義,王莽改錢為泉 • 璽字表明材質為玉 • 漢代天子稱璽,百姓用印 • 陶土、簡牘文字都貫穿了漢字發展史的歷程
一三多宝:年州年 马的了九曲同青天己 數據來源:2016-2017-2《漢字文化》
數據來源:2016-2017-2《漢字文化》
绿 時代 形制 簡牘文字 意義 肆 小結 马的了九曲日青天記了 1.複述書籍單位用字的構形理據 2.清晰推演簡牘載體對漢字發展史的影響
目録 • 壹 時 代 • 貳 形 制 • 叄 意 義 • 肆 小 結 簡牘文字
壹 時代 一文獻記載 一甲骨文時代既已風簡蠛 山 孔檗谎畫 一實物負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山 1901 孟傳遺後世子孫者知之 1972银隹 内 1973马王 墨子兼愛下 也以其所書於竹帛鏤于金石琢於盤 吾非與之並世同時親聞其聲見其色 尚書多士 山 1975睡虎地 1994上博簡 2008清華簡
壹 時 代 吾非與之並世同時親聞其聲見其色也以其所書於竹帛鏤于金石琢於盤盂傳遺後世子孫者知之墨子兼愛下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尚書多士 吾非與之並世同時親聞其聲見其色也以其所書於竹帛鏤于金石琢於盤盂傳遺後世子孫者知之墨子兼愛下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尚書多士 文獻記載 甲骨文時代既已用簡牘 孔壁遺書、汲冢竹書 實物資料 1901-1949西北汉晋简牍 1972银雀山汉简 1973马王堆简帛 1975睡虎地秦简 1994上博簡 2008清華簡
壹 時代 一書殉筆葬 以置棺 编二尺四 帝臣不蔽镇 寫克 意 漢代丸墨(甘肅武威磨咀子) 戰围毛筆奥竹繼( 莉再 包 篇並刀 論語堯曰 東漢書刀(成都天回山) 西
壹 時 代 編 二 尺 四 寸 簡 寫 堯 典 一 篇 並 刀 筆 各 一 以 置 棺 前 後 漢 書 周 磐 傳 帝 臣 不 蔽 簡 在 帝 心 論 語 堯 曰 惟 殷 先 人 有 冊 有 典 尚 書 多 士 書殉筆葬 東漢書刀(成都天回山) 戰國毛筆與竹管(荊門包山) “漆书”即墨书 西漢石硯與研石(湖北江陵鳳凰山) 漢代丸墨(甘肅武威磨咀子)
黑九册区 形制 区八 八 九区十八区 分類 世八 一竹簡、木簡、木牘 命名 荒 区区 区 一單片:簡、牒、牘、札、策 一聯簡:編、冊、篇 布 朱駿《說文通訓定聲》:“竹謂之簡,木謂之牒, 亦謂之牘,亦謂之札,聯之為編,編之為冊。” 段玉裁注:厚者為牘,薄者為牒。 《廣韻》冊通作策
貳 形 制 分類 竹簡、木簡、木牘 命名 單片:簡、牒、牘、札、策 聯簡:編、冊、篇 西北无竹用松柏杨柳 “韦编三绝”也可指穿联甲骨的牛皮断了多次。本义不一定是穿联竹简。 •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竹謂之簡,木謂之牒, 亦謂之牘,亦謂之札,聯之為編,編之為冊。 ” • 段玉裁注:厚者為牘,薄者為牒。 • 《廣韻》冊通作策。 • 段玉裁注:書,箸也,箸於簡牘者也,亦謂之篇。古曰篇,漢人亦曰卷
形制 b ®製作 殺青、汗青(汗簡) 或 編組 韋編三絕?緯編三絕 或 帙:書衣也,或作秩 一檢:書署也,帛為之,謂之帖 一書籍制度 三國孫吳安成録簿笥封檢 的了九曲日青天記了
貳 形 制 製作殺青、汗青(汗簡) 編組帙:書衣也,或作袟 檢:書署也,帛為之,謂之帖 書籍制度 西北无竹用松柏杨柳 “韦编三绝”也可指穿联甲骨的牛皮断了多次。本义不一定是穿联竹简。 韋編三絕?緯編三絕 三國孫吳安成錄簿笥封檢 简册书籍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截筒破牒、削刮打磨与杀 青、修治、成册、编连、书写等环节。对于编连和书写的 先后次序,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从出土实物来看,一部分 简册是先书写再编连的,但应该也存在先编连再书写的情 况。简册文字基本为毛笔书写,至于书写的姿势,既有手 持简册,立坐书写的情况,也应该有伏案书写的情况。在 书写过程中,若出现文字错误,则用刀将错字刮掉,重新 书写。简册的长短,没有一定规制,不过从战国至汉晋, 有逐渐缩短的趋势。一些常用书籍,比如《语丛》《论 语》,一般用较短的简册书写,便于携带和阅读。简册的 收藏,多采取收卷方式,也有一些简册以中轴线对折贮藏。 贮存简册的工具,根据文献与画像记载,有书囊、箧、笥、 书槴等物。在内容书写方面,简册书籍也有其独特之处, 比如“旁行”和“倒书”。“旁行”即“录为两截,旁读 成文也”。简册书籍中,一些有格式要求的文字,比如目 录、日书,往往将一列分作上下两栏书写,读完上栏再读 下栏,而不是整列自右而左书写。倒书指简册中表达特定 意义的文字,比如《史记?百官公卿表》中官员的死亡、 免职等信息,通过倒写的方式,以达到区分的目的,提供 阅读和检索的便利。这两点都为后世纸本书籍所继承,也 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书籍在形制上的继承性
課堂練習:楬、笺均為書籍單位用字, 形制 請找出若干相關的同源字,分析其字源。 9 其他形制名詞: 方、版:木牘多半為長方形薄板,常用於官方通信或文檔移送。 觚:多棱形木牘。 两行:可寫雨行字的特定形制的竹簡。 削衣:即《說文》柿,削下的薄皮。 褐:標識作用的簡牘,形狀多頭部半圓。 聶幣千匹 敦煌烽隧 箋:也作椾、牋,短小,隨注,系于相應簡上。 符:王莽前用於軍事的身份憑證。漢制以六寸竹,分而相合。 傳:身份憑證,無軍籍的吏民行止使用。 《急就章》 椠:斷木為椠,半成品。 檄:用以寫檄文的書寫材料也稱之為檄
聶 幣 千 匹 其他形制名詞: 方、版:木牘多半為長方形薄板,常用於官方通信或文檔移送。 觚:多棱形木牘。 兩行:可寫兩行字的特定形制的竹簡。 削衣:即《說文》杮,削下的薄皮。 楬:標識作用的簡牘,形狀多頭部半圓。 箋:也作椾、牋,短小,隨注,系于相應簡上。 符:王莽前用於軍事的身份憑證。漢制以六寸竹,分而相合。 傳:身份憑證,無軍籍的吏民行止使用。 槧:斷木為槧,半成品。 檄:用以寫檄文的書寫材料也稱之為檄。 敦 煌 烽 燧 《 急 就 章 》 貳 形 制 課堂練習:楬、箋均為書籍單位用字, 請找出若干相關的同源字,分析其字源
意義 2 1.新學問:簡牘學、簡帛學 《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 《晏子春秋·外篇》:昔吾先君桓公,予管 仲狐與毅,其縣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 ,通之諸侯,以為其子孫赏邑。 商鞅方升 一2.補足漢字形體演變的中間環節 一3.影響了漢字書體發展史:篆→隸→楷 翠 金文 一《莊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外 漢簡 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 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升 漢隸
叄 意 義 1.新學問:簡牘學、簡帛學 《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 《晏子春秋·外篇》:昔吾先君桓公,予管 仲狐與穀,其縣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 ,通之諸侯,以為其子孫賞邑。 2.補足漢字形體演變的中間環節 3.影響了漢字書體發展史:篆→隸→楷 《莊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 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商鞅方升 金文 漢簡 漢隸 思考:简牍出土地为何呈现出一“干”一“湿”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