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训练卷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D) A.玉簟(dian)神妪(y)阡陌(xian) 霰雪(xian) B.栖隐(q) 地坼(chi) 羁旅(j) 渔樵(jio) C.国殇( shang)剽掠(piao)子嗣(si) 怙恶(g) D.桎梏(gu) 佝偻(lou)垣墙(yuan)修葺(q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B) A.乾坤(qian)商榷(que)扁舟(bian)渌水(10) B.垆边(1u) 箜篌(kong)垓下(gai) 鼎铛( cheng) C.暴霜露(bo)伶官(ling)千乘( cheng)皓腕(hdo) D.戎马(rong)霁寒宵(qi)缦立(mdn)欢谑(nue) 2.B(A扁(pian)舟,渌(lu)水C暴霜露φpu),千乘( sheng)D霁寒宵(j),欢谑 (xue))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D) A.伶俜(pmng)锱铢(zhu)悄(qio)然殚(dn)精竭虑 B.荫(yin)庇俳优(pd 顷(qing)刻动辄得咎(jiu) C.葳蕤(rui)肇(zho)事愆(ydn)期命运多蹇(jian) D.渐(jin)染霓(ni)裳日晷(gu)惘(wang)然若失 4.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5.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5.D(A需一须:B躇-躅;C粟-栗)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B) A.金春之子金洪因涉嫌故意杀人被警方通缉,金春伸明大义,毅然送儿子归案。 B.将领墨守成规,士兵纪律涣散,要取得彪炳青史的业绩,简直是天方夜谭。 C.他的演讲,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搏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 D.在那兵慌马乱的岁月里,究竟有多少国宝流出中国,迄今无法估量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第1页共13页
第 1 页 共 13 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训练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D ) A. 玉簟.(diàn) 神妪.(yù) 阡.陌(xiān) 霰.雪(xiàn) B. 栖.隐(qī) 地坼.(chì) 羁.旅(jī) 渔樵.(jiāo) C. 国殇.(shāng) 剽.掠(piāo) 子嗣.(sì) 怙.恶(gǔ) D. 桎梏.(gù) 佝偻.(lóu) 垣.墙(yuán) 修葺.(q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B ) A.乾.坤(qián) 商榷.(què) 扁.舟(biǎn) 渌.水(lǜ) B.垆.边(lú) 箜.篌(kōng) 垓.下(gāi) 鼎铛.(chēng) C. 暴.霜露(bào) 伶.官(líng) 千乘. (chéng) 皓.腕(hào) D. 戎.马(róng) 霁.寒宵(qí) 缦.立(màn) 欢谑.(nüè) 2.B( A 扁(piān)舟,渌(lù)水 C 暴.霜露(pù),千乘 (shèng) D 霁.寒宵(jì),欢谑. (xüè))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D ) A. 伶俜.(pīng) 锱铢.(zhū) 悄.(qiǎo)然 殚.(dàn)精竭虑 B. 荫.(yīn)庇 俳.优(pái) 顷.(qǐng)刻 动辄得咎.(jiù) C. 葳蕤.(ruí) 肇.(zhào)事 愆.(yán)期 命运多蹇.(jiǎn) D. 渐.(jiān)染 霓.(ní)裳 日晷.(guǐ) 惘.(wǎng)然若失 4.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5.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5.D( A需-须;B躇-躅;C粟-栗)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B ) A. 金春之子金洪因涉嫌故意杀人被警方通缉,金春伸明大义,毅然送儿子归案。 B. 将领墨守成规,士兵纪律涣散,要取得彪炳青史的业绩,简直是天方夜谭。 C. 他的演讲,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搏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 D. 在那兵慌马乱的岁月里,究竟有多少国宝流出中国,迄今无法估量。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项羽被围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险真是如履薄冰,想起“西 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C.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D.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流传的故事未必不 含着添枝加叶的地方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为了自己的前程和理想,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高考结束后,他踌躇满志,意气昂 扬,胜券在握,微笑地走出考场 B.“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学校“青荷广场”隆重举行, 进入决赛的选手逐一登台撑场面,整场比赛绚丽多彩,个性纷呈 C.来自贫困山区的陈兴,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高二就自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国 内表示愿意免试录取他的知名大学己经罄竹难书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名家散文集》收录的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风格迥异,特 色鲜明,赏心悦目,读者从中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风范。 B.拉斯维加斯是建在沙漠上的城市,这里阳光充足而水源奇缺,每种植一棵甚至一排 树花费都大得惊人。眼前的这一片葱茏,怎不令人惊叹与赞美! C.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 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D.“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的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 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 9.C(A.搭配不当,“作品”不能与“赏心悦目”搭配,可改为“这些作品风格迥 异,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B.语序不当,将“一棵甚至一排树”改为“一排甚至 棵树”。D.不合逻辑,“抵制”“防范”都是表否定态度的词语,可改为“自觉抵制网 络不健康文化”或“自觉增强对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对达不到监管标准的信托投资公司,将以转制或撤销退出市 场,对资质好的信托投资公司鼓励其进行创新试点。 B.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情况复杂。在国家整体改革方案尚未 出台之前,各地要积极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C.专家认为造成青少年网瘾的主观原因是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面对虚拟世界缺 乏自控力,客观原因是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 实力,以致难于适应市场竞争 1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 第2页共13页
第 2 页 共 13 页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 ....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项羽被围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险真是如履薄冰 ....,想起“西 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C.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 ....,令人赞叹不已。 D.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流传的故事未必不 含着添枝加叶 ....的地方。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A.为了自己的前程和理想,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高考结束后,他踌躇满志 ....,意气昂 扬,胜券在握,微笑地走出考场。 B.“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学校“青荷广场”隆重举行, 进入决赛的选手逐一登台撑场面 ...,整场比赛绚丽多彩,个性纷呈。 C.来自贫困山区的陈兴,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高二就自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国 内表示愿意免试录取他的知名大学已经罄竹难书 ....。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 ...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名家散文集》收录的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风格迥异,特 色鲜明,赏心悦目,读者从中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风范。 B.拉斯维加斯是建在沙漠上的城市,这里阳光充足而水源奇缺,每种植一棵甚至一排 树花费都大得惊人。眼前的这一片葱茏,怎不令人惊叹与赞美! C.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 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D.“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的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 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 9.C (A.搭配不当,“作品”不能与“赏心悦目”搭配,可改为“这些作品风格迥 异,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B.语序不当,将“一棵甚至一排树”改为“一排甚至一 棵树”。D.不合逻辑, “抵制”“防范”都是表否定态度的词语,可改为“自觉抵制网 络不健康文化”或 “自觉增强对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对达不到监管标准的信托投资公司,将以转制或撤销退出市 场,对资质好的信托投资公司鼓励其进行创新试点。 B.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情况复杂。在国家整体改革方案尚未 出台之前,各地要积极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C.专家认为造成青少年网瘾的主观原因是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面对虚拟世界缺 乏自控力,客观原因是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 实力,以致难于适应市场竞争。 1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 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周邦彦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 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C.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 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 D.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 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11.C(A《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韦庄 为代表:D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 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C) A.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 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B.现在的生活如何继续,明年的学费怎么办,小王眼里充满忧郁。他说“再贷不到款, 这学就没法上了。” C.孟子认为,义与仁不同,“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义是一种外在 表现,正是它,决定着社会个体成员对礼的遵循 D.宿舍里的家当很简单:32元新买的草席和蚊帐,一床棉被,一个小四方形枕头是从 家里带过来的,曾陪他度过艰苦的高中生活。 1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B) 那是1978年的春末夏初,我第一次告别古都金陵,从成都乘长途汽车去藏东南林 我们驱车在杜鹃花夹峙的盘山路行驶,欣赏着杜鹃花的风采,当时 的心境真可谓“醉入花丛” ①当时正值小乔木状、灌木状杜鹃的盛花期,各色的杜鹃花把冷杉林下、林缘和路边 点缀得生机盎然 ②当我们的汽车到达海拔4500米的色季拉山口时,一下子就愣住了。 从这里到海拔4700米是一个灌丛带,杜鹃几乎形成了单优群落,漫山遍野起伏绵延 粉色的、浅红的、淡紫的杜鹃花组成了花的海洋。 ④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杜鹃花丛,在雪山碧树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景观。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①②④③ ②①④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 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 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 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 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 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 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 第3页共13页
第 3 页 共 13 页 A.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 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周邦彦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 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C.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 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 D.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 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11.C( A《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韦庄 为代表;D 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 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C ) A.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 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B.现在的生活如何继续,明年的学费怎么办,小王眼里充满忧郁。他说“再贷不到款, 这学就没法上了。” C.孟子认为,义与仁不同,“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义是一种外在 表现,正是它,决定着社会个体成员对礼的遵循。 D.宿舍里的家当很简单:32 元新买的草席和蚊帐,一床棉被,一个小四方形枕头是从 家里带过来的,曾陪他度过艰苦的高中生活。 1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B ) 那是 1978 年的春末夏初,我第一次告别古都金陵,从成都乘长途汽车去藏东南林 区。 。我们驱车在杜鹃花夹峙的盘山路行驶,欣赏着杜鹃花的风采,当时 的心境真可谓“醉入花丛”。 ①当时正值小乔木状、灌木状杜鹃的盛花期,各色的杜鹃花把冷杉林下、林缘和路边 点缀得生机盎然。 ②当我们的汽车到达海拔 4500 米的色季拉山口时,一下子就愣住了。 ③从这里到海拔 4700 米是一个灌丛带,杜鹃几乎形成了单优群落,漫山遍野起伏绵延, 粉色的、浅红的、淡紫的杜鹃花组成了花的海洋。 ④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杜鹃花丛,在雪山碧树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景观。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 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 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 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 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 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 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
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 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平?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 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 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 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 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 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 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 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 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 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4.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 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 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 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14.B(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原文: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 学研究的对象。)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 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 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怯,才能强 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 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15.C(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 1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4页共13页
第 4 页 共 13 页 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 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平?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 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 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 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 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 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 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 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 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 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4.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B )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 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 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 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14.B (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原文: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 学研究的对象。) 15.下列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 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 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怯,才能强 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 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15.C(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 1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 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 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 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 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16.A(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17-19题 妃嫔媵嬙,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 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洣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 不见者, 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 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 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 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 炬,可怜焦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17.C(A可怜:古义为“可借”B地方:古义为“地方方圆”D童子:古义为“少 年,不到20岁的人”)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其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杳不知其所之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18.A(A两个如都是“好象”的意思;B他们的/一定;C比/在;D到/助词) 19.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 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第5页共13页
第 5 页 共 13 页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 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 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 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 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16. A(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 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 17-19 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 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 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 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 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 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 炬,可怜焦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17. C (A 可怜:古义为“可惜” B 地方:古义为“地方方圆” D 童子:古义为“少 年,不到 20 岁的人”)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 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其.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杳不知其所之.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18.A(A 两个如都是“好象”的意思;B 他们的/一定;C 比/在;D 到/助词) 19.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 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B.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 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 C.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 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 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 19.B(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揭 示出秦始皇荒淫的生活。 (二)阅读课外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文段A 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 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监国, 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 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 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 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 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 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 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 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至是中为治棺衾,乃 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 (节选自《明史·鲁穆传》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所司纳林赂,坐诉者坐:定罪B.穆廉得其实廉:廉洁 C.穆上章劾之,不报 报:答复D.穆治之不少贷贷:宽恕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比谒选,有司馈之赆 曾不知老之将至 B.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 泉涓涓而始流 C.还,以疾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李之宗人诉于官 不拘于时,学于余 2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鲁穆为人刚直、执法严明的一组是(C) ①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②仁宗监国,屡上封事 ③理冤滥,摧豪强 ④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 ⑤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⑥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2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他们,虽没有答 第6页共13页
第 6 页 共 13 页 B.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 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 C.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 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 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 19.B (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揭 示出秦始皇荒淫的生活。) (二)阅读课外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文段A 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 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监国, 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 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 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 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 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 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 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 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至是中为治棺衾,乃 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 (节选自《明史·鲁穆传》)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B ) A.所司纳林赂,坐.诉者 坐:定罪 B.穆廉.得其实 廉:廉洁 C.穆上章劾之,不报. 报:答复 D.穆治之不少贷. 贷:宽恕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A. 比谒选,有司馈之.赆 曾不知老之.将至 B. 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 泉涓涓而.始流 C. 还,以.疾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李之宗人诉于.官 不拘于.时,学于余 2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鲁穆为人刚直、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C ) ①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②仁宗监国,屡上封事 ③理冤滥,摧豪强 ④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 ⑤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 ⑥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23.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 A.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他们,虽没有答
复,却因此名声大振。 B.富民林某遣人毒死亲戚李某,并霸占其妻,李某族人告官,反被关进监狱,直至鲁 穆任福建佥事才弄清真相,惩治了凶犯。 C.鲁穆生活简朴,拒绝馈赠,廉洁正直,不畏权贵,执法严明。他的儿子鲁崇志有他 父亲的风范。 D.鲁穆在福建仼福建佥事时,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毫不宽恕,因而博得杨荣 的赞赏 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译文:我将要去做官了,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残害州里吗?(准确翻译“利物”“乃 “厉”,意思顺畅) (2)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 译文:)周允文就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子,并把妾生的小儿子嘱托给他照料。(准确翻 译“析”“属”和介宾短语后置,意思顺畅) 【参考译文A】 鲁穆,字希文,是天台县人。永乐四年经殿试赐进士出身。平时在家中,布衣素食 不入州府之门。将要进京选授官职,州府官吏送给他路费和物品,鲁穆说:"我将要入仕 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没有接受。除授御史。仁宗监国,鲁穆多次上密奏 言事。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没有答复,而 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 迁任福建佥事。清理冤案错案,打击豪强。有一个泉州人李某,调动官职赴广西上任 他的姻亲富人林某,派遣仆人在途中用毒酒把李毒死了,并霸占了李妻。李家族人到官府 告状,衙门收受了林某的贿赂,竟判告状的李家族人有罪,把他关进监狱,时间已经很久。 鲁穆明察暗访,弄清了真相,立即把杀人夺妻的罪犯林某逮捕归案,判罪正法。漳县人周 允文没有子嗣,便过继一个侄子为后,晚年妾生了一个儿子,周允文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 子,并嘱托他照料妾生的小儿子。后来周允文去世了,侄子便说小儿并不是叔叔骨血,把 他赶出门,夺取全部家财。妾于是到官府告状。鲁穆召集县中父老及周氏宗族,预先把妾 生小儿和一群儿童混在一起,然后叫大家辨认,大家都指认出这个小儿同周允文相像,于 是判侄子把夺取的家产归还给他。民众都称为"鲁铁面"。当时杨荣主持国政,杨府家人犯 了法,鲁穆依法治罪,一点不宽贷。杨荣称赞鲁穆正直贤能,把他推荐给朝廷 英宗即位,升任右佥都御史。第二年,奉命前往大名县捕治蝗虫。回朝,因病去世。 诏命派官船送回家乡安葬。 当初鲁穆入朝任右佥都御史,随车行装只有一包衣服,尚书吴中送给他一些器物用品, 他不接受。到现在还是吴中替他购置棺木寿衣,方能出殡下葬,儿子鲁崇志,历任应天尹, 廉洁刚直有乃父风范。 文段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 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 第7页共13页
第 7 页 共 13 页 复,却因此名声大振。 B.富民林某遣人毒死亲戚李某,并霸占其妻,李某族人告官,反被关进监狱,直至鲁 穆任福建佥事才弄清真相,惩治了凶犯。 C.鲁穆生活简朴,拒绝馈赠,廉洁正直,不畏权贵,执法严明。他的儿子鲁崇志有他 父亲的风范。 D.鲁穆在福建任福建佥事时,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毫不宽恕,因而博得杨荣 的赞赏。 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译文:我将要去做官了,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残害州里吗?(准确翻译“利物”“乃” “厉”,意思顺畅) (2)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 译文:)周允文就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子,并把妾生的小儿子嘱托给他照料。(准确翻 译“析”“属”和介宾短语后置,意思顺畅) 【参考译文 A】 鲁穆,字希文,是天台县人。永乐四年经殿试赐进士出身。平时在家中,布衣素食, 不入州府之门。将要进京选授官职,州府官吏送给他路费和物品,鲁穆说:"我将要入仕, 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没有接受。除授御史。仁宗监国,鲁穆多次上密奏 言事。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没有答复,而 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 迁任福建佥事。清理冤案错案,打击豪强。有一个泉州人李某,调动官职赴广西上任, 他的姻亲富人林某,派遣仆人在途中用毒酒把李毒死了,并霸占了李妻。李家族人到官府 告状,衙门收受了林某的贿赂,竟判告状的李家族人有罪,把他关进监狱,时间已经很久。 鲁穆明察暗访,弄清了真相,立即把杀人夺妻的罪犯林某逮捕归案,判罪正法。漳县人周 允文没有子嗣,便过继一个侄子为后,晚年妾生了一个儿子,周允文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 子,并嘱托他照料妾生的小儿子。后来周允文去世了,侄子便说小儿并不是叔叔骨血,把 他赶出门,夺取全部家财。妾于是到官府告状。鲁穆召集县中父老及周氏宗族,预先把妾 生小儿和一群儿童混在一起,然后叫大家辨认,大家都指认出这个小儿同周允文相像,于 是判侄子把夺取的家产归还给他。民众都称为"鲁铁面"。当时杨荣主持国政,杨府家人犯 了法,鲁穆依法治罪,一点不宽贷。杨荣称赞鲁穆正直贤能,把他推荐给朝廷。 英宗即位,升任右佥都御史。第二年,奉命前往大名县捕治蝗虫。回朝,因病去世。 诏命派官船送回家乡安葬。 当初鲁穆入朝任右佥都御史,随车行装只有一包衣服,尚书吴中送给他一些器物用品, 他不接受。到现在还是吴中替他购置棺木寿衣,方能出殡下葬,儿子鲁崇志,历任应天尹, 廉洁刚直有乃父风范。 文段B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 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
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①,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由于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一情况,误认为 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 2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答:这怎么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答:怎么能让百姓们因饥饿而死呢? 26.此文段表现了孟子散文的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此文段表现了孟子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胜的特点。孟子问梁惠王“杀人用棍子 与用刀子,有什么不同”,接着又问“用刀子与用政治手段杀人有什么不同”,从而提出君 主不能养尊处优,政令繁苛,而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主张 【参考译文B】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 (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 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 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 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 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昵?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 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 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三)诗词鉴赏 A.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 “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 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 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淸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 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28.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答: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 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 第8页共13页
第 8 页 共 13 页 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①,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 梁惠王上》) 【注释】①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由于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一情况,误认为 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 2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答:这怎么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答:怎么能让百姓们因饥饿而死呢? 26.此文段表现了孟子散文的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此文段表现了孟子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胜的特点。孟子问梁惠王“杀人用棍子 与用刀子,有什么不同”,接着又问“用刀子与用政治手段杀人有什么不同”,从而提出君 主不能养尊处优,政令繁苛,而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主张。 【参考译文 B】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 (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 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 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 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 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 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 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三)诗词鉴赏 A.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 “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 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 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 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28.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答: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 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
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 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 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B.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堂五首(之五) 纵笔三首(之二) 扫地焚香闭阁眠, 父老争看乌角巾 簟纹如水帐如烟 应缘曾现宰官身。 客来梦觉知何处, 溪边古路三叉口, 挂起西窗浪接天 独立斜阳数过人。 【注】①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作,时年42岁。②簟:竹席。③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 南省)时作,时年64岁。④乌角巾:隐士们喜戴的黑色头巾 29.这两首诗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画线诗句 进行分析。 答:①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 接,烟波浩渺。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 洒脱的情怀。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 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 感叹,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②相同。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 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表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心 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 C.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0.这首诗的诗眼是寂寞。 31.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答:意境:颔联通过“寒月”“疏竹”,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凉的意境,融情于景, 抒发了作者因被贬而感到的寂寞伤感之情。 32.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反衬手法。用“泉响”“鸟喧”,衬托出环境的寂静。 四、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②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行路难》(其四))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第9页共13
第 9 页 共 13 页 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 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 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B.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堂五首①(之五) 纵笔三首③(之二) 扫地焚香闭阁眠, 父老争看乌角巾④, 簟 ②纹如水帐如烟。 应缘曾现宰官身。 客来梦觉知何处, 溪边古路三叉口, 挂起西窗浪接天。 独立斜阳数过人。 【注】①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作,时年 42 岁。②簟:竹席。③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 南省)时作,时年 64 岁。④乌角巾:隐士们喜戴的黑色头巾。 29.这两首诗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画线诗句 进行分析。 答:①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 接,烟波浩渺。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 洒脱的情怀。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 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 感叹,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②相同。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 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表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心 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 C.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30.这首诗的诗眼是 寂寞 。 31.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答:意境:颔联通过“寒月”“疏竹”,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凉的意境,融情于景, 抒发了作者因被贬而感到的寂寞伤感之情。 32.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反衬手法。用“泉响”“鸟喧”,衬托出环境的寂静。 四、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①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②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③ ,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行路难》(其四)) ④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⑤斜月沉沉藏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⑥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⑦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杜牧《阿房宫赋》)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⑨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⑩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QD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02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5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06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①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⑩8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CD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21)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22) 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23)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菩萨蛮(其二)》)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①岩扉松径长寂寥②袅袅兮秋风③酌酒以自宽④三顾频烦天下计⑤碣石潇湘无限路⑥ 石破天惊逗秋雨⑦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⑧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⑩ 逸豫可以亡身ω飞羽觞而醉月⑩人间正道是沧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⑩五月渔郎相忆否 ①5乾坤日月浮⑩石破天惊逗秋雨⑩序天伦之乐事(春光融融;风雨凄凄Q9天生我材必有用 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1)此情无计可消除(22)古来圣贤皆寂寞(23)游人只合江南老 (24)回眸一笑百媚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3-36题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 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 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 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 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 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 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 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 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 第10页共13页
第 10 页 共 13 页 ⑤斜月沉沉藏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⑥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⑦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⑨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⑩忧劳可以兴国, 。(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⑾开琼筵以坐花,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⑿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⒀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⒁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⒂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⒃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⒄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⒅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⒆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⒇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21)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22) ,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23)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菩萨蛮(其二)》) (24)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①岩扉松径长寂寥②袅袅兮秋风③酌酒以自宽④三顾频烦天下计⑤碣石潇湘无限路⑥ 石破天惊逗秋雨⑦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⑧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⑩ 逸豫可以亡身⑾飞羽觞而醉月⑿人间正道是沧桑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⒁五月渔郎相忆否 ⒂乾坤日月浮⒃石破天惊逗秋雨⒄序天伦之乐事⒅春光融融;风雨凄凄⒆天生我材必有用 ⒇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1)此情无计可消除 (22)古来圣贤皆寂寞 (23)游人只合江南老 (24) 回眸一笑百媚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3—36 题。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 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 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 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 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 152 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 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 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 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 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 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