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儒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掌握: 1、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2、孟子以“仁政”为中心的法律思想 3、荀子礼法相结合的法律思想 儒家法律的特点
第四讲 儒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掌握: ➢1、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2、孟子以“仁政”为中心的法律思想 ➢3、荀子礼法相结合的法律思想 ➢4、儒家法律的特点
学派简介 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最早的 个学派,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 1、“儒”的由来 指专门从事教育和执掌礼仪的人。 2、儒家的代表人物 孔子—创始人,春秋末期 孟子—战国中期 荀子—战国末期
学派简介 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最早的一 个学派,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 1、“儒”的由来 指专门从事教育和执掌礼仪的人。 2、儒家的代表人物 ◆孔子——创始人,春秋末期 ◆孟子——战国中期 ◆荀子——战国末期
3、儒家学派的发展 (1)先秦儒家 (2)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 4、儒家主要法律思想 礼治、德治、人治
3、儒家学派的发展 (1)先秦儒家 (2)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 4、儒家主要法律思想 礼治、德治、人治
孔子以仁、礼为核心法律思想: 人物简介: 孔子、名丘,子仲尼,春秋末期鲁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 深远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 资料
一、孔子以仁、礼为核心法律思想: 人物简介: 孔子、名丘,子仲尼,春秋末期鲁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 深远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 资料
法律思想: 1、以“仁”为核心,“仁”与“礼”相结合的 法律观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出发点 (1)“仁”的基本含义 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含义非常广,包括 许多方面,诸如孝、悌、忠、信、恭、宽、敏、 敬诚、忠恕等等。 基本含义:“仁者,爱人” “忠恕”之道
法律思想: 1、以“仁”为核心,“仁”与“礼”相结合的 法律观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出发点。 (1)“仁”的基本含义 ◆ “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含义非常广,包括 许多方面,诸如孝、悌、忠、信、恭、宽、敏、 敬诚、忠恕等等。 ◆ 基本含义 : “仁者,爱人” —— “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 A、“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B、“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2)“仁者,爱人”思想的特点 A、广泛性—对象包括了“庶人’ B、宗法性 C、等级性 D、强制性
◆ “忠恕”之道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2)“仁者,爱人”思想的特点 A、广泛性—— 对象包括了“庶人’ B、宗法性 C、等级性 D、强制性
(3)“仁”与“礼”的关系 “克己复礼为仁” 即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视听 行,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纳仁入礼,仁与礼相结合 礼是一种伦理规范和制度 仁是一种伦理观念和品德 方面,用道德的力量来促进和约束人们遵守 周礼
(3)“仁”与“礼”的关系 ◆“克己复礼为仁” ——即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视听言 行,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纳仁入礼,仁与礼相结合 ✓ 礼是一种伦理规范和制度 ✓ 仁是一种伦理观念和品德 ✓ 一方面,用道德的力量来促进和约束人们遵守 周礼
另一方面,可利用周礼的强制力量来保证仁德 复礼是目的,仁是复礼的手段,二者互为因果 真正的目的还在于维护西周以来的宗法等级秩 序
✓ 另一方面,可利用周礼的强制力量来保证仁德 ✓ 复礼是目的,仁是复礼的手段,二者互为因果, 真正的目的还在于维护西周以来的宗法等级秩 序
2、礼治思想
2、礼治思想
(1)对周礼的修正 A、纳仁入礼 B、礼下庶人 C、举贤才
(1)对周礼的修正 A、纳仁入礼 B、礼下庶人 C、举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