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 卷一 爵 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 载谓之天子,上法斗极。”《钩命决》曰:“天子,爵称也。”帝王之德有优劣,所以俱称天子者 何?以其俱命于天,而王治五千里内也。《尚书》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何以知帝亦 称天子也,以法天下也?《中候》曰:“天子臣放勋。”《书逸篇》曰:“厥兆天子爵。”何以 “言皇”亦称天子也?以其言天覆地载俱王天下也。故《易》曰:“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爵有五等,以法五行也;或三等者,法三光也。或法三光,或法五行何?质家者据天,故法三 光;文家者据地,故法五行。《含文嘉》曰:“殷爵三等,周爵五等,各有宜也。”《王制》曰 “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此周制也。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 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春秋传》曰:“王者之后称公,其余人皆千乘,象雷震百 里所润同。大国称侯,小者伯、子、男也。”《王制》曰:“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 五十里。”伯者百也。子者孳也孳孳无已也。男者,任也。人皆五十里,差次功德,小者不满为附 庸,附庸者,附大国以名通也。百里两爵,公侯共之比十里一爵,五十里复两爵何?公者,加尊 二王之后,侯者百里之正爵士,上有可次有可第,中央故无二。五十里有两爵者,所以加勉进 人也。小国下爵,犹有尊卑,亦以劝也。股爵三等,谓公、侯、伯也,所以合子、男从伯者何? 王者受命,改文从质,无虚退人之义,故上就伯也。《尚书》曰:“侯、甸、任、卫,作国伯。” 谓殷也。《春秋传》曰:“合伯、子男为爵。”或曰;合从子,贵中也。以《春秋》名郑忽 忽者,郑伯也。此未逾年之君当称子、雄为改赴。故名之也。地有三等不变,至爵独变者何?地比 爵为质,故不变。为质故不变,王者有改道之文,无改道之实。家所以令公居百里、侯居七十里何 也?封贤极于百里。其政也,不可空退人,示优贤之意,欲褒尊而上之。何以知殷家侯人不过七十 里者也?曰:士上有三等,有百里、有七十里,有五十里。其地半者其数倍,制地之理体也,多少 不相配 公、卿、大夫者,何谓也?内爵称也。曰公、卿、大夫何?爵者,尽也,各量其职尽其才也。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卿之为言章,善明理也;大夫之为言大,扶进人者也。故《传》曰:“进贤 达能,谓之大夫也。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故《传》曰:“古今辩然否,谓之士。”《礼》曰: “四十强而士。”不言“爵为士”。至五十爵为大夫何。何以知士非爵?何以知卿为爵也。以大夫 知卿亦爵也。何以知公为爵也?《春秋传》曰:“诸侯四佾,诸公六佾。”合而言之,以是知公卿 为爵。内爵所以三等何?亦法三光也。所以不变质文何?内者为本,故不改内也。诸侯所以无公爵 者,下天子也。故《王制》曰:“上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此谓诸侯臣也。 大夫但有上、下何?明卑者多也。爵皆一字也,大夫独两字何?《春秋传》曰:“大夫无遂事。” 以为大夫,职在之适四方,受君之法,施之于民,故独两字下之。或曰大夫,爵之下者也。称大夫 明从大夫以上受下施,皆大自着也。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 士也。《礼经》曰:“士见大夫。”诸侯之士。《王制》曰:“王者八十一元士。”天子爵连言天 子,诸侯爵不连言王侯何?即言王侯,以王者同称,为衰弱亻替差生篡弑,犹不能为天子也,故连 言天子也。或曰:王者天爵,王者不能生诸侯,故不言王侯;诸侯人事自着,故不着也。王者太子 亦称士何?举从下升,以为人无生得贵者,莫不由士起,是以舜时称为天子,必先试于士礼。《士 冠经》曰:“天子之元子士也。” 妇人无爵何?阴卑无外事,是以有“三从”之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夫尊于
白虎通义 第 1 页 白虎通义 卷一 爵 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 载谓之天子,上法斗极。”《钩命决》曰:“天子,爵称也。”帝王之德有优劣,所以俱称天子者 何?以其俱命于天,而王治五千里内也。《尚书》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何以知帝亦 称天子也,以法天下也?《中候》曰:“天子臣放勋。”《书·逸篇》曰:“厥兆天子爵。”何以 “言皇”亦称天子也?以其言天覆地载俱王天下也。故《易》曰:“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爵有五等,以法五行也;或三等者,法三光也。或法三光,或法五行何?质家者据天,故法三 光;文家者据地,故法五行。《含文嘉》曰:“殷爵三等,周爵五等,各有宜也。”《王制》曰: “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此周制也。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 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春秋传》曰:“王者之后称公,其余人皆千乘,象雷震百 里所润同。大国称侯,小者伯、子、男也。”《王制》曰:“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 五十里。”伯者百也。子者孳也孳孳无已也。男者,任也。人皆五十里,差次功德,小者不满为附 庸,附庸者,附大国以名通也。百里两爵、公侯共之,七十里一爵,五十里复两爵何?公者,加尊 二王之后,侯者百里之正爵士,上有可次,下有可第,中央故无二。五十里有两爵者,所以加勉进 人也。小国下爵,犹有尊卑,亦以劝人也。殷爵三等,谓公、侯、伯也,所以合子、男从伯者何? 王者受命,改文从质,无虚退人之义,故上就伯也。《尚书》曰:“侯、甸、任、卫,作国伯。” 谓殷也。《春秋传》曰:“合伯、子、男为一爵。”或曰:合从子,贵中也。以《春秋》名郑忽, 忽者,郑伯也。此未逾年之君当称子,嫌为改赴。故名之也。地有三等不变,至爵独变者何?地比 爵为质,故不变。为质故不变,王者有改道之文,无改道之实。家所以令公居百里、侯居七十里何 也?封贤极于百里。其政也,不可空退人,示优贤之意,欲褒尊而上之。何以知殷家侯人不过七十 里者也?曰:士上有三等,有百里、有七十里,有五十里。其地半者其数倍,制地之理体也,多少 不相配。 公、卿、大夫者,何谓也?内爵称也。曰公、卿、大夫何?爵者,尽也,各量其职尽其才也。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卿之为言章,善明理也;大夫之为言大,扶进人者也。故《传》曰:“进贤 达能,谓之大夫也。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故《传》曰:“古今辩然否,谓之士。”《礼》曰: “四十强而士。”不言“爵为士”。至五十爵为大夫何。何以知士非爵?何以知卿为爵也。以大夫 知卿亦爵也。何以知公为爵也?《春秋传》曰:“诸侯四佾,诸公六佾。”合而言之,以是知公卿 为爵。内爵所以三等何?亦法三光也。所以不变质文何?内者为本,故不改内也。诸侯所以无公爵 者,下天子也。故《王制》曰:“上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此谓诸侯臣也。 大夫但有上、下何?明卑者多也。爵皆一字也,大夫独两字何?《春秋传》曰:“大夫无遂事。” 以为大夫,职在之适四方,受君之法,施之于民,故独两字下之。或曰大夫,爵之下者也。称大夫, 明从大夫以上受下施,皆大自着也。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 士也。《礼经》曰:“士见大夫。”诸侯之士。《王制》曰:“王者八十一元士。”天子爵连言天 子,诸侯爵不连言王侯何?即言王侯,以王者同称,为衰弱亻替差生篡弑,犹不能为天子也,故连 言天子也。或曰:王者天爵,王者不能生诸侯,故不言王侯;诸侯人事自着,故不着也。王者太子 亦称士何?举从下升,以为人无生得贵者,莫不由士起,是以舜时称为天子,必先试于士礼。《士 冠经》曰:“天子之元子士也。” 妇人无爵何?阴卑无外事,是以有“三从”之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夫尊于
白虎通义 朝,妻荣于室,随夫之行,故《礼郊特牲》曰:“妇人无爵,坐以夫之齿。”《礼》曰:“生无 爵,死无谥。”《春秋》录夫人皆有谥,夫人何以知非爵也?《论语》曰:“邦君之妻,君称之曰 夫人,国人称之曰君夫人。”即令是爵,君称之与国人称之不当异也。庶人,称匹夫者。匹,偶也 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一夫一妇成一室。明君人者,不当使男女有过,时无匹偶也。《论 语》曰:“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爵人于朝者,示不私人以官,与众共之义也。封诸侯于庙者,示不自专也,明法度,皆祖之制 也,举事必告焉。《王制》曰:“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也。”《诗》云:“王命卿士,南仲太祖。” 《礼祭统》 “古者明君爵有德,必于太祖。君降立于阼阶南面向,所命北向,央由君右执策 命之 大夫功成未封而死,不得追爵赐之者,以其未当股肱也。《春秋谷梁传》曰:“追锡死者,非 礼也。”《王制》曰:“葬从死者,祭从生者,所以追孝继养也。”葬从死者何?子无爵父之义也。 《礼中庸》记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子为大夫,父为士,祭以大夫葬以士 也 父在称世子何?系于君也。父没称子某者何?屈于尸柩也。既葬称小子者,即尊之渐也。逾年 称公者,缘民之心不可一日无君也。缘终始之义,一年不可有二君也。故逾年即位,所以系民臣之 心也。然后爵者,缘孝子之心未忍安吉。故《春秋》:“鲁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巳,薨于小寝。 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韩诗内传》曰:“诸侯世子三年丧毕, 上受爵命于天子。”所以名之为世子何?言欲其世世不绝也。何以知天子子亦称世子也?《春秋传》 曰:“公会世子于首止。”或曰:天子之子称太子。《尚书》曰:“太子发升于舟也。”或曰:“诸 侯之称代子。”则传曰:晋有太子申生,有太子华齐,有太子光。由是观之,周制太子代子亦不 定也。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子诸侯王之婉称代手。后代成因之。世子三年丧毕,必上 受爵命于天子何?明爵士者天子之有色,臣无自爵之义。童子当受父爵命,使大夫就其国命之,明 王者不与童子为礼也。以《春秋》鲁成公幼少,与诸侯会,公不见之,《经》不以为鲁耻,明不与 童子为礼也。世子上受爵命,衣士服何谦不敢自专也。故《诗》曰:“有。”世子始行也 天子大敛之后称王者,明士不可一目尤君也。故k简书》曰:“王麻冕黼裳。”此敛之后也。 何以知王从死后加王也?以尚书言迎子刘不音迎王。王者既殡而即继体之位何?缘民臣之心不可 日无君,故先君不可得见则后君继体矣。《尚书》曰:“再拜兴对,乃受铜。”明为继体君也。 缘始终之义,一年不可有二君也。故《尚书》曰:“王释冕丧服。”吉冕受铜称王,以接诸侯,明 己继体为君也。释冕藏铜,反丧,明未称王以统事也。不旷年无君,故逾年乃即位改元,名元年, 年以纪事,君名其事矣,而未发号令也。何以言逾年即位谓改元位?《春秋传》曰:“以诸侯逾年 即位,亦知,天子逾年即位也。”《春秋》曰:“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改元位也。王者改元 年,即事天地:诸侯改元,即事社稷。《王制》曰:“夫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 事。”《春秋传》曰“天子三年然后称王”者,谓称王统事发号令也。《尚书》曰“高宗谅阴三年” 是也。《论语》曰:“君薨,百官总己听于冢宰三年。”缘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当也,故三年除丧 乃即位统事。即位践阼为主,南面朝臣下称王,以发号令也。故天子、诸侯凡三年即位,终始之义 乃备,所以谅阴三年,卒孝子之道。故《论语》曰:“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听于冢宰三年 所以听于冢宰三年者何?以为冢宰职在制国之用,是以由之也,故《王制》曰:“大冢宰制国用。” 所以名之为冢宰何?冢者,大也;宰者,制也;大制事也。故《王度记》曰:“天子冢宰一人,爵 禄如天子之大夫。”或曰冢宰视卿,《周官》所云也 号 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号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 者称王,别优劣也。《礼记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在称王。”帝者天号,王者五行 之称也。皇者何谓也?亦号也。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之总,美大称也,时质,故总之也 第2页
白虎通义 第 2 页 朝,妻荣于室,随夫之行,故《礼·郊特牲》曰:“妇人无爵,坐以夫之齿。”《礼》曰:“生无 爵,死无谥。”《春秋》录夫人皆有谥,夫人何以知非爵也?《论语》曰:“邦君之妻,君称之曰 夫人,国人称之曰君夫人。”即令是爵,君称之与国人称之不当异也。庶人,称匹夫者。匹,偶也。 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一夫一妇成一室。明君人者,不当使男女有过,时无匹偶也。《论 语》曰:“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爵人于朝者,示不私人以官,与众共之义也。封诸侯于庙者,示不自专也,明法度,皆祖之制 也,举事必告焉。《王制》曰:“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也。”《诗》云:“王命卿士,南仲太祖。” 《礼·祭统》曰:“古者明君爵有德,必于太祖。君降立于阼阶南面向,所命北向,央由君右执策 命之。” 大夫功成未封而死,不得追爵赐之者,以其未当股肱也。《春秋谷梁传》曰:“追锡死者,非 礼也。”《王制》曰:“葬从死者,祭从生者,所以追孝继养也。”葬从死者何?子无爵父之义也。 《礼·中庸》记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子为大夫,父为士,祭以大夫葬以士 也。” 父在称世子何?系于君也。父没称子某者何?屈于尸柩也。既葬称小子者,即尊之渐也。逾年 称公者,缘民之心不可一日无君也。缘终始之义,一年不可有二君也。故逾年即位,所以系民臣之 心也。然后爵者,缘孝子之心未忍安吉。故《春秋》:“鲁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巳,薨于小寝。 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韩诗内传》曰:“诸侯世子三年丧毕, 上受爵命于天子。”所以名之为世子何?言欲其世世不绝也。何以知天子子亦称世子也?《春秋传》 曰:“公会世子于首止。”或曰:天子之子称太子。《尚书》曰:“太子发升于舟也。”或曰:“诸 侯之称代子。”则传曰:晋有太子申生,郑有太子华齐。有太子光。由是观之,周制太子代子亦不 定也。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称代子。后代咸因之。世子三年丧毕,必上 受爵命于天子何?明爵土者天子之有也,臣无自爵之义。童子当受父爵命,使大夫就其国命之,明 王者不与童子为礼也。以《春秋》鲁成公幼少,与诸侯会,公不见之,《经》不以为鲁耻,明不与 童子为礼也。世子上受爵命,衣士服何?谦不敢自专也。故《诗》曰:“ 有 。”世子始行也。 天子大敛之后称王者,明士不可一日无君也。故《尚书》曰:“王麻冕黼裳。”此敛之后也。 何以知王从死后加王也?以尚书言迎子刘。不言迎王。王者既殡而即继体之位何?缘民臣之心不可 一日无君,故先君不可得见则后君继体矣。《尚书》曰:“再拜兴对,乃受铜。”明为继体君也。 缘始终之义,一年不可有二君也。故《尚书》曰:“王释冕丧服。”吉冕受铜称王,以接诸侯,明 己继体为君也。释冕藏铜,反丧,明未称王以统事也。不旷年无君,故逾年乃即位改元,名元年, 年以纪事,君名其事矣,而未发号令也。何以言逾年即位谓改元位?《春秋传》曰:“以诸侯逾年 即位,亦知,天子逾年即位也。”《春秋》曰:“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改元位也。王者改元 年,即事天地;诸侯改元,即事社稷。《王制》曰:“夫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 事。”《春秋传》曰“天子三年然后称王”者,谓称王统事发号令也。《尚书》曰“高宗谅阴三年” 是也。《论语》曰:“君薨,百官总己听于冢宰三年。”缘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当也,故三年除丧, 乃即位统事。即位践阼为主,南面朝臣下称王,以发号令也。故天子、诸侯凡三年即位,终始之义 乃备,所以谅阴三年,卒孝子之道。故《论语》曰:“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听于冢宰三年。” 所以听于冢宰三年者何?以为冢宰职在制国之用,是以由之也,故《王制》曰:“大冢宰制国用。” 所以名之为冢宰何?冢者,大也;宰者,制也;大制事也。故《王度记》曰:“天子冢宰一人,爵 禄如天子之大夫。”或曰冢宰视卿,《周官》所云也。 号 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号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 者称王,别优劣也。《礼记·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在称王。”帝者天号,王者五行 之称也。皇者何谓也?亦号也。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之总,美大称也,时质,故总之也。号
白虎通义 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烦一夫、扰一士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夫匹妇故为皇。故黄金弃于 山,珠玉捐于渊,岩居穴处,衣皮毛,饮泉液,吮露英,虚无寥廓,与天地通灵也。号言为帝者何? 帝者,谛也,象可承也:;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 五伯骛。” 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得号天下至尊言 以号令臣下也。故《尚书》曰:“‘谘四岳’,曰:‘裕汝众’。”或有一人。王者自谓一人 者,谦也,欲言巳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 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或称朕 何?亦王者之谦也。朕,我也。或称予者,予亦我也。不以尊称自也,但自我皆谦 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故《孝经》曰:“君子之教 以孝也,下言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何以言知其通称也,以天子至于民。故《诗》云:“凯弟君 子,民之父母。”《论语》云:“君子哉若人。”此谓弟子。弟子者,民也 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礼》曰:“伏羲、神 农、祝融,三皇也。”谓之伏羲者何。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 而不能覆后,卧之讠去讠去,起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 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 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 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谓之燧人何?钴木燧取火,教民 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遇之祝融何?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属续三皇 之道而行之,故谓祝融也。 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颛顼、帝喾、帝帝舜,五帝也。《易》曰:“黄帝、 尧舜、氏作。”《书》曰:“帝尧、角舜。”黄和之色,自然之姓,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 得其中和,万世常存,故称黄帝也。谓之颛顼何?颛者,专也:顼者,正也:能专正天人之道,故 谓之颛顼也。谓之帝喾者何也?喾者、极也,言其能施行穷极道德也。谓之尧者何?尧犹也 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百王之长也。猬之舜者何?舜犹舛舛也,言能推信尧 道而行之。 王者,何谓也?夏、殷、周也。故《礼士冠经》曰:“周弁、殷鼾、夏收,三王共皮弁也 所以有夏殷周号何,以为王者受命,必立天下之美号以表功自克,明易姓为子孙制也。夏、殷、周 者,有天下之大号也。百王同天下,无以相别,改制天子之大礼号,以自别于前,所以表著已之功 业也。必改号者,所以明天命巳著,欲显扬巳于天下也。己复袭先王之号与继体守文之君,无以异 也,不显不明,非天意也。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美号,表著已之功业,明当致施是也。所以预自表 克于前也。 帝王者居天下之尊号也。所以差优号令臣下。谥者行之迹也。所以别于后代。著善恶。重无穷 无自推观施后世皆以劝善著戒恶。明不勉也,不以姓为号何?姓者,一定之称也,尊卑所同也。诸 侯各称一国之号而有百姓矣,天子至尊,即备有天下之号,而兼万国矣。夏者,大也,明当守持大 道。殷者,中也,明当为中和之道也。闻也,见也,谓当道著见中和之为也。周者,至也,密也, 道德周密,无所不至也。何以知即政立号也?《诗》云:“命此文王,于周于京。”此改号为周, 易邑为京也。《春秋传》曰:“王者受命而王,必择天下之美号以自称也。”五帝无有天下之号何? 五帝德大能禅,以民为子,成于天下,无为立号也。或曰:唐、虞皆号也。唐,荡荡也,荡荡者, 道德至大之貌也。虞者,乐也,言天下有道,人皆乐也。故《论语》曰:“唐、虞之际。”帝喾有 天下,号高辛,颛顼有天下。号曰高阳,黄帝有天号曰自然者,独宏大道德也。高阳者,阳犹明也 道德高明也。高辛者,道德大信也 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也。昔三王之道衰,而五霸存其 政,率诸侯朝天子,正天下之化,兴复中国,攘除夷狄,故谓之霸也。昔昆吾氏,霸于夏者也:大 第3页
白虎通义 第 3 页 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烦一夫、扰一士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夫匹妇故为皇。故黄金弃于 山,珠玉捐于渊,岩居穴处,衣皮毛,饮泉液,吮露英,虚无寥廓,与天地通灵也。号言为帝者何? 帝者,谛也,象可承也;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 五伯骛。” 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得号天下至尊言 称,以号令臣下也。故《尚书》曰:“‘谘四岳’,曰:‘裕汝众’。”或有一人。王者自谓一人 者,谦也,欲言巳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 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或称朕 何?亦王者之谦也。朕,我也。或称予者,予亦我也。不以尊称自也,但自我皆谦。 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故《孝经》曰:“君子之教 以孝也,下言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何以言知其通称也,以天子至于民。故《诗》云:“凯弟君 子,民之父母。”《论语》云:“君子哉若人。”此谓弟子。弟子者,民也。 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礼》曰:“伏羲、神 农、祝融,三皇也。”谓之伏羲者何。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 而不能覆后,卧之讠去讠去,起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 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 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 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 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谓之祝融何?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属续三皇 之道而行之,故谓祝融也。 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也。《易》曰:“黄帝、 尧舜、氏作。”《书》曰:“帝尧、帝舜。”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姓,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 得其中和,万世常存,故称黄帝也。谓之颛顼何?颛者,专也;顼者,正也;能专正天人之道,故 谓之颛顼也。谓之帝喾者何也?喾者,极也,言其能施行穷极道德也。谓之尧者何?尧犹 也, 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谓之舜者何?舜犹舛舛也,言能推信尧 道而行之。 三王者,何谓也?夏、殷、周也。故《礼·士冠经》曰:“周弁、殷鼾、夏收,三王共皮弁也。” 所以有夏殷周号何,以为王者受命,必立天下之美号以表功自克,明易姓为子孙制也。夏、殷、周 者,有天下之大号也。百王同天下,无以相别,改制天子之大礼号,以自别于前,所以表著已之功 业也。必改号者,所以明天命巳著,欲显扬巳于天下也。己复袭先王之号与继体守文之君,无以异 也,不显不明,非天意也。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美号,表著已之功业,明当致施是也。所以预自表 克于前也。 帝王者居天下之尊号也。所以差优号令臣下。谥者行之迹也。所以别于后代。著善恶。重无穷, 无自推观施后世皆以劝善著戒恶。明不勉也,不以姓为号何?姓者,一定之称也,尊卑所同也。诸 侯各称一国之号而有百姓矣,天子至尊,即备有天下之号,而兼万国矣。夏者,大也,明当守持大 道。殷者,中也,明当为中和之道也。闻也,见也,谓当道著见中和之为也。周者,至也,密也, 道德周密,无所不至也。何以知即政立号也?《诗》云:“命此文王,于周于京。”此改号为周, 易邑为京也。《春秋传》曰:“王者受命而王,必择天下之美号以自称也。”五帝无有天下之号何? 五帝德大能禅,以民为子,成于天下,无为立号也。或曰:唐、虞皆号也。唐,荡荡也,荡荡者, 道德至大之貌也。虞者,乐也,言天下有道,人皆乐也。故《论语》曰:“唐、虞之际。”帝喾有 天下,号高辛,颛顼有天下。号曰高阳,黄帝有天号曰自然者,独宏大道德也。高阳者,阳犹明也, 道德高明也。高辛者,道德大信也。 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也。昔三王之道衰,而五霸存其 政,率诸侯朝天子,正天下之化,兴复中国,攘除夷狄,故谓之霸也。昔昆吾氏,霸于夏者也;大
白虎通义 彭氏、豕韦氏,霸于殷者也:齐桓、晋文,霸于周者也。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楚庄王、吴王阖闾也。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故圣人与之。 非明王之张法。霸犹迫也,把也,迫胁诸侯,把持其政。《论语》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春秋》曰:“公朝于王所。”于是时晋文之霸。《尚书》曰:“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知 秦穆之霸也。楚胜郑而不告,从而攻之,又令还师,而佚晋寇。围宋,宋因而与之平,引师而去。 知楚庄之霸也。蔡侯无罪而拘于楚,吴有忧中国心,兴师伐楚,诸侯莫敢不至。知吴之霸也。或曰 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宋襄伐齐,乱齐桓公,不擒二毛,不鼓不 成烈。《春秋传》曰:“虽文王之战不是过。”知其霸也 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王者臣子独不得襄其君谓之为帝何?以为诸侯有会聚 之事,相朝聘之道。或称公而尊,或称伯、子、男而卑。为交接之时,不私其臣子之义,心俱欲尊 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称其君为公也。帝、王异时,无会同之义,故无为同也。何以诸侯德公齐侯 桓公。《尚书》曰:“公曰:‘嗟。’”秦伯也。《诗》云:“覃公惟私。”覃子也。《春秋》曰: 葬皆缪公”,许男也。《礼大射经》曰:“则择获。”大射者,诸侯之礼也,伯、子、男皆在 也。 谥者何也?谥之为言引也,引烈行之迹也。所以进劝成德,使上务节也。故《礼特牲》曰: 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此言生有爵,死当有谥也。死乃谥之何?言人行终始不能若一,故据其 终始,后可知也。士冠经曰:“死而谥之。今悲所以临葬而谥之何?因众会,欲显扬之也。故《春 秋》曰:“公之丧自乾侯。”昭公死于晋乾候之地,数月归至急,当未有谥也。《春秋》曰:“丁 已葬,戊午日下侧,乃克葬。”明祖而有谥也。 黄帝,先黄后帝何?古者顺死生之称。各持行合而言之。美者在上,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 万世不易。名黄自然也,后世虽圣,莫能与同也。后世得与天同,亦得称帝,不能立制作之时,故 不得复黄也。谥,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谥:质者,以两言为谥。故尚书曰:高宗殷 宗也。汤死后称成汤,以两言为谥也。号无质文、谥有质文何?号者,始也,为本,故不可变也。 周巳已后用意,尤文以为本。生时号令善,故有善谧,故舍文武王也。合言之,则上其谥,明别善恶, 所以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也。 帝者,天号也,以为尧犹谥,顾上世质直,死后以其名为号耳。所以谥之为尧何?为谥有七十 品。《礼记谥法》曰:“翼善传圣谥曰尧,仁圣盛明谥曰舜,慈惠爱民谥曰文,强理直谥曰武。” 天子崩,臣下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大其君,掩恶扬善者也。故之南郊 明不得欺天也。故《曾子问》:“孔子曰:天子崩,臣下之南郊,告谥之。” 诸侯薨,世子赴告天子,天子遣大夫会其葬而谥之何?幼不诔长,贱不诔贵,诸侯相诔,非礼 也。臣当受谥于君也 卿大夫老归死有谥何?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卿大夫归,无过,犹有禄位,故有谥也 夫人无谥者何?无爵故无谥。或曰:夫人有谥。夫人一国之母,修闺门之内,群下亦化之,故 设谥以彰其善恶。《春秋传》曰:“葬宗恭姬。”《传》曰:“称谥何?贤也。”《传》曰:“哀 姜者何?庄公夫人也。”卿大夫妻无谥何?贱也。八妾所以无谥何?卑贱无所能务,犹士卑小,不 得有谥也。太子夫人无谥何?本妇人随夫,太子无谥,其夫人不得有谥也。天子太子元士也。士无 谥,知太子亦无谥也。附庸所以无谥何?卑小无爵也。《王制》曰:“爵禄凡五等。”附庸本非爵 也 后夫人于何所谥之?以为于朝廷。朝廷本所以治政之处,臣子共审谥,白之于君,然后加之。 妇人大夫,故但白君而己。何以知不之南郊也?妇人本无外事,何为于郊也?《礼曾子问》曰: “唯天子称天以诛之。”唯者,独也,明天子独于南郊耳 显号谥何法?法曰未出而明。已入有馀光也
白虎通义 第 4 页 彭氏、豕韦氏,霸于殷者也;齐桓、晋文,霸于周者也。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楚庄王、吴王阖闾也。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故圣人与之。 非明王之张法。霸犹迫也,把也,迫胁诸侯,把持其政。《论语》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春秋》曰:“公朝于王所。”于是时晋文之霸。《尚书》曰:“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知 秦穆之霸也。楚胜郑而不告,从而攻之,又令还师,而佚晋寇。围宋,宋因而与之平,引师而去。 知楚庄之霸也。蔡侯无罪而拘于楚,吴有忧中国心,兴师伐楚,诸侯莫敢不至。知吴之霸也。或曰: 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宋襄伐齐,乱齐桓公,不擒二毛,不鼓不 成烈。《春秋传》曰:“虽文王之战不是过。”知其霸也。 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王者臣子独不得襄其君谓之为帝何?以为诸侯有会聚 之事,相朝聘之道。或称公而尊,或称伯、子、男而卑。为交接之时,不私其臣子之义,心俱欲尊 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称其君为公也。帝、王异时,无会同之义,故无为同也。何以诸侯德公齐侯 桓公。《尚书》曰:“公曰:‘嗟。’”秦伯也。《诗》云:“覃公惟私。”覃子也。《春秋》曰: “葬皆缪公”,许男也。《礼·大射经》曰:“则择获。”大射者,诸侯之礼也,伯、子、男皆在 也。 谥 谥者何也?谥之为言引也,引烈行之迹也。所以进劝成德,使上务节也。故《礼·特牲》曰: “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此言生有爵,死当有谥也。死乃谥之何?言人行终始不能若一,故据其 终始,后可知也。士冠经曰:“死而谥之。今也所以临葬而谥之何?因众会,欲显扬之也。故《春 秋》曰:“公之丧自乾侯。”昭公死于晋乾侯之地,数月归,至急,当未有谥也。《春秋》曰:“丁 巳葬,戊午日下侧,乃克葬。”明祖载而有谥也。 黄帝,先黄后帝何?古者顺死生之称。各持行合而言之。美者在上,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 万世不易。名黄自然也,后世虽圣,莫能与同也。后世得与天同,亦得称帝,不能立制作之时,故 不得复黄也。谥,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谥;质者,以两言为谥。故尚书曰:高宗殷 宗也。汤死后称成汤,以两言为谥也。号无质文、谥有质文何?号者,始也,为本,故不可变也。 周巳后用意,尤文以为本。生时号令善,故有善谥,故舍文武王也。合言之,则上其谥,明别善恶, 所以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也。 帝者,天号也,以为尧犹谥,顾上世质直,死后以其名为号耳。所以谥之为尧何?为谥有七十 二品。《礼·记谥法》曰:“翼善传圣谥曰尧,仁圣盛明谥曰舜,慈惠爱民谥曰文,强理直谥曰武。” 天子崩,臣下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大其君,掩恶扬善者也。故之南郊, 明不得欺天也。故《曾子问》:“孔子曰:天子崩,臣下之南郊,告谥之。” 诸侯薨,世子赴告天子,天子遣大夫会其葬而谥之何?幼不诔长,贱不诔贵,诸侯相诔,非礼 也。臣当受谥于君也。 卿大夫老归死有谥何?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卿大夫归,无过,犹有禄位,故有谥也。 夫人无谥者何?无爵故无谥。或曰:夫人有谥。夫人一国之母,修闺门之内,群下亦化之,故 设谥以彰其善恶。《春秋传》曰:“葬宗恭姬。”《传》曰:“称谥何?贤也。”《传》曰:“哀 姜者何?庄公夫人也。”卿大夫妻无谥何?贱也。八妾所以无谥何?卑贱无所能务,犹士卑小,不 得有谥也。太子夫人无谥何?本妇人随夫,太子无谥,其夫人不得有谥也。天子太子元士也。士无 谥,知太子亦无谥也。附庸所以无谥何?卑小无爵也。《王制》曰:“爵禄凡五等。”附庸本非爵 也。 后夫人于何所谥之?以为于朝廷。朝廷本所以治政之处,臣子共审谥,白之于君,然后加之。 妇人大夫,故但白君而已。何以知不之南郊也?妇人本无外事,何为于郊也?《礼·曾子问》曰: “唯天子称天以诛之。”唯者,独也,明天子独于南郊耳。 显号谥何法?法曰未出而明。已入有馀光也
白虎通义 卷二 五祀 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二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处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 祭之。何以知五祀谓门、户、井、灶、中二也?《月令》曰:“其祀户。”又曰:“其祀灶。”“其 祀中二。”“其祀门。”“其祀井。” 独大夫已上得祭之何?士者,位卑禄薄,但祭其先祖耳。《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 川,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祖。”《曲礼》曰:“天地四时山川五祀,岁遍:诸侯方祀,山川五 祀,岁遍: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非所当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祭五祀所以岁一遍何?顺五行也。故春即祭户。户者,人所出入,亦春万物始触户而出也。夏 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秋祭门。门以闭藏自固也,秋亦万物成熟 内备自守也。冬祭井。井者,水之生藏任地中,冬亦水王,万物伏藏。六月祭中二。中二者,象土 在中央也,六月亦土王也。故《月令》春言“其祀户,祭先脾”,夏言“其祀灶,祭先肺”,秋言 其祀门,祭先肝”,冬言“其祀井,祭先肾”,中央言“其祀中二,祭先心。”春祀户,祭所以 时先脾者何?脾者,土也,春木王煞土,故以所胜祭之也:是冬肾,六月心,非所胜也,以祭何? 以为土位在中央,至尊,故祭以心。心者,藏之尊者。水最卑,不得食其所胜。 祭五祀,天子、诸侯以牛,卿、大夫以羊,因四时祭牲也。一说:户以羊,灶以鸡,中二以豚, 门以犬,井以豕。或曰:中二用牛,馀不得用豚,井以鱼。 社稷 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主丕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 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尔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尚书曰:乃社于 新邑孝经曰。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稷、得阳中和之气,而用尤多,故为长也。 岁再祭何?春求谷之义也。故《月令》,仲春之,扬元日命人社。”《援神契》曰:“仲春 获禾,报社祭稷。 以三牲何?重功故也。《尚书》曰:“乃社于新邑,羊一、牛一、豕 《王制》曰:“天 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宗庙俱大牢,社稷独少牢何?宗庙大牢,所以广孝道也。社稷 为报功,诸侯一国,所报者少故也。 王者、诸侯俱两社何?俱有土之君,《礼记三正记》曰:“王者二社,为天下立礼曰太社 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自为立社曰侯社。太社为天下报功,王社为京师报功 太社尊于王社。土地故两报之。 王者、诸侯必有诫社何?示有存亡也。明为善者得之,恶者失之。故《春秋公羊传》曰:“亡 国之社,奄其上,柴其下。”《郊特牲》曰:“丧国之社,屋之。”自言与天地绝也。在门东,明 自下之无事处也。或曰:皆当着明诫,当近君,置宗庙之墙南。《礼》曰:“亡国之社稷,必以为 宗庙之屏。”示贱之也 社稷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何?尊而亲之,与先祖同也。不置中门内何?敬之,示不亵渎也 《论语》曰:“譬诸宫墙,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祭义》曰:“右社稷 左宗庙 大夫有民,其有社稷者,亦为报功也。《礼祭法》曰:“大夫成群立社,曰置在。”《月令》 曰:“择元日,命人社。”《论语》曰:“季路使子羔为费宰,曰:‘有民人马,有社稷焉。 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别于众土也。为社立祀,始谓之稷,语亦自变,有内 外。或曰:至社稷,不以稷为社,故不变其名事,自可知也。不正月祭稷何?礼不常存,养人为用 故立其神 第5页
白虎通义 第 5 页 卷二 五祀 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ニ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处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 祭之。何以知五祀谓门、户、井、灶、中ニ也?《月令》曰:“其祀户。”又曰:“其祀灶。”“其 祀中ニ。”“其祀门。”“其祀井。” 独大夫已上得祭之何?士者,位卑禄薄,但祭其先祖耳。《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 川,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祖。”《曲礼》曰:“天地四时山川五祀,岁遍;诸侯方祀,山川五 祀,岁遍;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非所当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祭五祀所以岁一遍何?顺五行也。故春即祭户。户者,人所出入,亦春万物始触户而出也。夏 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秋祭门。门以闭藏自固也,秋亦万物成熟, 内备自守也。冬祭井。井者,水之生藏任地中,冬亦水王,万物伏藏。六月祭中ニ。中ニ者,象土 在中央也,六月亦土王也。故《月令》春言“其祀户,祭先脾”,夏言“其祀灶,祭先肺”,秋言 “其祀门,祭先肝”,冬言“其祀井,祭先肾”,中央言“其祀中ニ,祭先心。”春祀户,祭所以 时先脾者何?脾者,土也,春木王煞土,故以所胜祭之也;是冬肾,六月心,非所胜也,以祭何? 以为土位在中央,至尊,故祭以心。心者,藏之尊者。水最卑,不得食其所胜。 祭五祀,天子、诸侯以牛,卿、大夫以羊,因四时祭牲也。一说:户以羊,灶以鸡,中ニ以豚, 门以犬,井以豕。或曰:中ニ用牛,馀不得用豚,井以鱼。 社稷 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 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尚书曰:乃社于 新邑孝经曰。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稷者,得阴阳中和之气,而用尤多,故为长也。 岁再祭何?春求谷之义也。故《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人社。”《援神契》曰:“仲春 获禾,报社祭稷。” 以三牲何?重功故也。《尚书》曰:“乃社于新邑,羊一、牛一、豕一。”《王制》曰:“天 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宗庙俱大牢,社稷独少牢何?宗庙大牢,所以广孝道也。社稷 为报功,诸侯一国,所报者少故也。 王者、诸侯俱两社何?俱有土之君,《礼记·三正记》曰:“王者二社,为天下立礼曰太社, 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自为立社曰侯社。太社为天下报功,王社为京师报功, 太社尊于王社。土地 故两报之。 王者、诸侯必有诫社何?示有存亡也。明为善者得之,恶者失之。故《春秋公羊传》曰:“亡 国之社,奄其上,柴其下。”《郊特牲》曰:“丧国之社,屋之。”自言与天地绝也。在门东,明 自下之无事处也。或曰:皆当着明诫,当近君,置宗庙之墙南。《礼》曰:“亡国之社稷,必以为 宗庙之屏。”示贱之也。 社稷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何?尊而亲之,与先祖同也。不置中门内何?敬之,示不亵渎也。 《论语》曰:“譬诸宫墙,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祭义》曰:“右社稷, 左宗庙。” 大夫有民,其有社稷者,亦为报功也。《礼·祭法》曰:“大夫成群立社,曰置在。”《月令》 曰:“择元日,命人社。”《论语》曰:“季路使子羔为费宰,曰:‘有民人马,有社稷焉。’” 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别于众土也。为社立祀,始谓之稷,语亦自变,有内 外。或曰:至社稷,不以稷为社,故不变其名事,自可知也。不正月祭稷何?礼不常存,养人为用, 故立其神
白虎通义 社无屋何?达天地气。故《郊特牲》曰:“太社稷,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社稷所 以有树何?尊而识之,使民人望见师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故《周官》曰:“司社而树之,各以土 地所生。”《尚书》亡篇曰:“太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 王者自亲祭社稷何?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万物,天下之所主也,尊重之,故自祭也 其坛大何?如《春秋文义》曰:“天子之社稷广五丈,诸侯半之。”其色如何?《春秋传》曰: 天子有太社焉,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冒以黄土。故将封东方诸侯,青 土,苴以白茅。谨敬洁清也。 祭社有乐,《乐记》曰:“乐之施于金石丝竹,越于声音,用之于宗庙社稷 《曾子问》曰:“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陈,闻天子崩,如之何?孔子曰:废。”臣子哀痛之, 不敢终于礼也 礼乐者,何谓也?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王 者所以盛礼乐何?节文之喜怒。乐以象天,礼以法地。人无不含天地之气,有五常之性者,故乐所 以荡涤,反其邪恶也,礼所以防淫佚,节其侈靡也。故《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子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族长乡里之中,长幼 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和顺,比物饰 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意也。故听其雅、颂之声 志意得广焉,执干戚习俯仰屈信,容貌得齐焉;其辍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 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兔焉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钺,所以饰 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焉,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闻角声,莫不侧隐而慈者:闻微声,莫歹喜养好施者闻声,莫不刚断而立事者:闻羽声,莫不 深思而远虑者:闻宫声,莫不温润而宽和者也。 礼所排让何?所以尊人自损也,不争。《论语》日:“拇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故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谦谦君子,利涉夫川。”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屈己敬人,君子 之心.故孔子曰:“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去礼者/阳之际也,百事之会也,所以尊天地 傧鬼神,序上下,正人道也 乐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中心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故《尚书》 曰:“前歌后舞,假于上下。”礼贵忠何?礼者,盛不足节有余,使丰年不奢,凶年不俭,贫富不 相悬也。乐尚雅?雅者,古正也,所以远郑声也。孔子曰:“郑声淫何?郑国土地民人,山居谷浴, 男女错杂,为郑声以相悦怿,故邪僻声,皆淫色之声也。 太平乃制礼作乐何?夫礼乐,所以防奢淫。天下人民饥寒,何乐之乎!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乐言作、礼言制何?乐者,阳也,阳倡始,故言作;礼者,阴也,阴制度于阳,故言制。乐象阳, 礼法阴也。 王者始起,何用正民?以为且用先王之礼乐,天下太平,乃更制作焉。《书》曰:“肇修殷殷 礼,祀新邑。”此言太平去殷礼。《春秋传》曰:“昌何为不修乎近而修乎远,同己也,可因先以 太平也。”必复更制者,示不袭也,又天下乐之者。乐者所以象德表功殊名。《礼记》曰:“黄帝 乐曰《咸池》,颛顼乐曰《六茎》,帝喾乐曰《五英》,尧乐曰《大章》,舜乐曰《箫韶》,禹乐 曰《大夏》,汤乐曰《大护》。周乐曰《大武象》,周公之乐曰《酌》,合曰《大武》。”黄帝曰 《咸池》者,言大施天下之道而行之,天之所生,地之所载,咸蒙德施也:颛顼曰《六茎》者,言 和律历以调阴阳,茎者著万物也;帝喾曰《五英》者,言能调和五声以养万物,调其英华也:尧曰 《大章》,大明天地人之道也:舜曰《箫韶》者,舜能继尧之道也,禹曰《大夏》者,言禹能顺ˉ 圣之道而行之,故曰《大夏》也;汤曰《大护》者,言汤承衰,能护民之急也;周公曰《酌合》者, 言周公辅成王,能斟酌文武之道而成之也;武王曰《象》者,象太平而作乐,示已太平也:合曰《大 武》者,天下始乐周之征伐行武,故诗人歌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当此之时,天下乐文王 之怒,以定天下,故乐其武也。周室中制《象汤》乐何?殷纣为恶日久,其恶最甚,斫涉刳胎,残
白虎通义 第 6 页 社无屋何?达天地气。故《郊特牲》曰:“太社稷,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社稷所 以有树何?尊而识之,使民人望见师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故《周官》曰:“司社而树之,各以土 地所生。”《尚书》亡篇曰:“太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 王者自亲祭社稷何?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万物,天下之所主也,尊重之,故自祭也。 其坛大何?如《春秋文义》曰:“天子之社稷广五丈,诸侯半之。”其色如何?《春秋传》曰: “天子有太社焉,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冒以黄土。故将封东方诸侯,青 土,苴以白茅。谨敬洁清也。” 祭社有乐,《乐记》曰:“乐之施于金石丝竹,越于声音,用之于宗庙社稷。” 《曾子问》曰:“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陈,闻天子崩,如之何?孔子曰:废。”臣子哀痛之, 不敢终于礼也。 礼乐者,何谓也?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王 者所以盛礼乐何?节文之喜怒。乐以象天,礼以法地。人无不含天地之气,有五常之性者,故乐所 以荡涤,反其邪恶也,礼所以防淫佚,节其侈靡也。故《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子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族长乡里之中,长幼 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和顺,比物饰 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意也。故听其雅、颂之声, 志意得广焉,执干戚习俯仰屈信,容貌得齐焉;其辍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 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焉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 钺,所以饰 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焉,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闻角声,莫不恻隐而慈者;闻徵声,莫不喜养好施者;闻 声,莫不刚断而立事者;闻羽声,莫不 深思而远虑者;闻宫声,莫不温润而宽和者也。 礼所揖让何?所以尊人自损也,不争。《论语》曰:“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故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谦谦君子,利涉大川。”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屈己敬人,君子 之心。故孔子曰:“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夫礼者,阴阳之际也,百事之会也,所以尊天地, 傧鬼神,序上下,正人道也。 乐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中心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故《尚书》 曰:“前歌后舞,假于上下。”礼贵忠何?礼者,盛不足节有余,使丰年不奢,凶年不俭,贫富不 相悬也。乐尚雅?雅者,古正也,所以远郑声也。孔子曰:“郑声淫何?郑国土地民人,山居谷浴, 男女错杂,为郑声以相悦怿,故邪僻声,皆淫色之声也。” 太平乃制礼作乐何?夫礼乐,所以防奢淫。天下人民饥寒,何乐之乎!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乐言作、礼言制何?乐者,阳也,阳倡始,故言作;礼者,阴也,阴制度于阳,故言制。乐象阳, 礼法阴也。 王者始起,何用正民?以为且用先王之礼乐,天下太平,乃更制作焉。《书》曰:“肇修殷殷 礼,祀新邑。”此言太平去殷礼。《春秋传》曰:“昌何为不修乎近而修乎远,同己也,可因先以 太平也。”必复更制者,示不袭也,又天下乐之者。乐者所以象德表功殊名。《礼记》曰:“黄帝 乐曰《咸池》,颛顼乐曰《六茎》,帝喾乐曰《五英》,尧乐曰《大章》,舜乐曰《箫韶》,禹乐 曰《大夏》,汤乐曰《大护》。周乐曰《大武象》,周公之乐曰《酌》,合曰《大武》。”黄帝曰 《咸池》者,言大施天下之道而行之,天之所生,地之所载,咸蒙德施也;颛顼曰《六茎》者,言 和律历以调阴阳,茎者著万物也;帝喾曰《五英》者,言能调和五声以养万物,调其英华也;尧曰 《大章》,大明天地人之道也;舜曰《箫韶》者,舜能继尧之道也,禹曰《大夏》者,言禹能顺二 圣之道而行之,故曰《大夏》也;汤曰《大护》者,言汤承衰,能护民之急也;周公曰《酌合》者, 言周公辅成王,能斟酌文武之道而成之也;武王曰《象》者,象太平而作乐,示已太平也;合曰《大 武》者,天下始乐周之征伐行武,故诗人歌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当此之时,天下乐文王 之怒,以定天下,故乐其武也。周室中制《象汤》乐何?殷纣为恶日久,其恶最甚,斫涉刳胎,残
白虎通义 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故中作所以节喜盛 天子八佾,诸侯四佾,所以别尊卑。乐者阳也,故以阴数。法八风、六律、四时也。八风、六 律者,天气也,助天地成万物者也,亦犹乐,所以顺气,变化万民,成其性命也。故《春秋公羊传》 曰:“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诗》曰:“大夫士,琴瑟御。”八佾者何谓也,佾者 列也,以八人为行,列八八六十四人也。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诸公谓三公、二王后。大 夫士,北面之臣,非专事子民者也,故但琴瑟而已。 王者有六乐者,贵公美德也。所以作供养。倾先王之乐,明有法,示亡其本。兴己所以自作乐, 明作己也。 乐所以作四夷之乐何?德广及之也。《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诗》云:“奏鼓简简,元我烈祖。”《乐元语》曰:“受命而六乐。乐先王之乐,明有法也:与 其所自作,明有制:兴四夷之乐,明德广及之也。故南夷之乐曰《兜》,西夷之乐曰《禁》,北夷 之乐曰《昧》,东夷之乐曰《离》。合欢之乐亻舞于堂,四夷之乐陈于右,先王所以得之,顺命重 始也 此言以人得之,先以文,谓持羽毛亻舞也;以武得之,先以武,谓持干戚亻舞也。《乐元语》 曰:“东夷之乐持矛舞,助时生也:南夷之乐持羽舞,助时养也;西夷之乐持战舞,助时煞也 北夷之乐持干舞助时藏也,谁制夷狄之乐?以为先圣王也。先王惟行道德,和调阴阳,覆被夷狄, 故夷狄安乐,来朝中国,于是作乐乐之。《南》之为言任也,任养万物;《味》之为言昧也,昧者 万物老衰,禁者万物禁臧,侏离者万物微离地而生 说东方持矛,南方歌,西方戚,北方击金。夷狄质,不如中国中国文章,但随物名之耳,故 百王不易戚二者制夷狄乐。不制夷狄礼倾?以为礼者身当履而行之,夷狄之人不能行礼:乐者, 圣人作为以乐之耳,故有夷狄乐也。殊为舞者?以为使中国人。何以言之?夷秋之人礼不备,恐有 过误也。作之门外者何?夷在外,故就之也。夷狄无礼义,故不在内。《明堂记》曰:“九夷之国, 在东门之外。”所以知不在门内也。明堂记》:“禹纳蛮夷之乐于太庙。”言纳,明有入也。 曰四夷之乐者何谓也?以为四夷外无礼义之国,数夷软者从东,故举本以为之总名也。言夷狄 者,举终始也:言蛮,举远也;言貉,举悲也。则别之东方为九夷,南方为八蛮,西方为六戎 北方为五狄。故《曾子问》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百姓之难至者也 何以知夷在东方?《礼王制》曰:“东方日夷,被发文身;又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 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东所以九何?盖来者过九之为言究也,德遍究,故 应德而来亦九也,非故为之,道自然也。何以名为夷蛮?曰:圣人本不治外国,非为制名也,因其 国名而言之耳。一说曰:名其短而为之制名也。夷者,聚狄无礼义。东方者,少阳易化,故取名也 北方太阴鄙郄,故少蛮难化,执心违邪。戎者,强恶也。狄者,易也,辟易无别也 歌者在堂上,舞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君子上德而下功。《郊特牲》曰:“歌者在上。” 《论语》曰:“季氏八佾舞于庭。”《书》曰:“下管召鼓,笙镛以间。” 降神之乐在上何?为鬼神举。故《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何 以用鸣球、搏拊者何?鬼神清虚,贵净贱铿锵也。故《尚书大传》曰:“搏拊鼓,装以秉。琴瑟, 练丝朱弦。”鸣者,贵玉声也。 王者食所以有乐何?乐食天下之太平、富积之饶也,明天子至尊,非功不食,非德不饱,故《传》 曰:“天子食时举乐。”王者所以日食者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四方不平,四时不顺, 有彻乐之法焉,所以明至尊著法戒也。王平居中央,制御四方。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 之始也;脯食,少阴之始也;暮食,太阴之始也。《论语》曰:“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 缺适秦。”诸侯三饭,卿大夫再饭,尊卑之差也。《弟子职》曰:“暮食士偃礼。”士也:食力无 数,庶人职在耕桑,戮力劳役,饭即食,饱即作,故无数 礼乐者,何谓也?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声者,何 谓。声鸣也,闻其声即知其所生;音者,饮也,言其刚柔清浊和而相饮也。《尚书》曰:“予欲闻 第7页
白虎通义 第 7 页 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故中作所以节喜盛。 天子八佾,诸侯四佾,所以别尊卑。乐者阳也,故以阴数。法八风、六律、四时也。八风、六 律者,天气也,助天地成万物者也,亦犹乐,所以顺气,变化万民,成其性命也。故《春秋公羊传》 曰:“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诗》曰:“大夫士,琴瑟御。”八佾者何谓也,佾者 列也,以八人为行,列八八六十四人也。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诸公谓三公、二王后。大 夫士,北面之臣,非专事子民者也,故但琴瑟而已。 王者有六乐者,贵公美德也。所以作供养。倾先王之乐,明有法,示亡其本。兴己所以自作乐, 明作己也。 乐所以作四夷之乐何?德广及之也。《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诗》云:“奏鼓简简,ぅ我烈祖。”《乐元语》曰:“受命而六乐。乐先王之乐,明有法也;与 其所自作,明有制;兴四夷之乐,明德广及之也。故南夷之乐曰《兜》,西夷之乐曰《禁》,北夷 之乐曰《昧》,东夷之乐曰《离》。合欢之乐亻舞于堂,四夷之乐陈于右,先王所以得之,顺命重 始也。 此言以人得之,先以文,谓持羽毛亻舞也;以武得之,先以武,谓持干戚亻舞也。《乐元语》 曰:“东夷之乐持矛舞,助时生也;南夷之乐持羽舞,助时养也;西夷之乐持战舞,助时煞也。” 北夷之乐持干舞助时藏也,谁制夷狄之乐?以为先圣王也。先王惟行道德,和调阴阳,覆被夷狄, 故夷狄安乐,来朝中国,于是作乐乐之。《南》之为言任也,任养万物;《味》之为言昧也,昧者, 万物老衰,禁者万物禁藏,侏离者万物微离地而生。 一说东方持矛,南方歌,西方戚,北方击金。夷狄质,不如中国中国文章,但随物名之耳,故 百王不易戚二者制夷狄乐。不制夷狄礼何?以为礼者,身当履而行之,夷狄之人不能行礼;乐者, 圣人作为以乐之耳,故有夷狄乐也。殊为舞者?以为使中国人。何以言之?夷狄之人礼不备,恐有 过误也。作之门外者何?夷在外,故就之也。夷狄无礼义,故不在内。《明堂记》曰:“九夷之国, 在东门之外。”所以知不在门内也。《明堂记》曰:“禹纳蛮夷之乐于太庙。”言纳,明有入也。 曰四夷之乐者何谓也?以为四夷外无礼义之国,数夷狄者从东,故举本以为之总名也。言夷狄 者,举终始也;言蛮,举远也;言貉,举恶也。则别之,东方为九夷,南方为八蛮,西方为六戎, 北方为五狄。故《曾子问》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百姓之难至者也。” 何以知夷在东方?《礼·王制》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又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 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东所以九何?盖来者过九之为言究也,德遍究,故 应德而来亦九也,非故为之,道自然也。何以名为夷蛮?曰:圣人本不治外国,非为制名也,因其 国名而言之耳。一说曰:名其短而为之制名也。夷者,聚狄无礼义。东方者,少阳易化,故取名也。 北方太阴鄙郄,故少蛮 难化,执心违邪。戎者,强恶也。狄者,易也,辟易无别也。 歌者在堂上,舞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君子上德而下功。《郊特牲》曰:“歌者在上。” 《论语》曰:“季氏八佾舞于庭。”《书》曰:“下管 召鼓,笙镛以间。” 降神之乐在上何?为鬼神举。故《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何 以用鸣球、搏拊者何?鬼神清虚,贵净贱铿锵也。故《尚书大传》曰:“搏拊鼓,装以秉。琴瑟, 练丝朱弦。”鸣者,贵玉声也。 王者食所以有乐何?乐食天下之太平、富积之饶也,明天子至尊,非功不食,非德不饱,故《传》 曰:“天子食时举乐。”王者所以日食者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四方不平,四时不顺, 有彻乐之法焉,所以明至尊著法戒也。王平居中央,制御四方。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 之始也;脯食,少阴之始也;暮食,太阴之始也。《论语》曰:“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 缺适秦。”诸侯三饭,卿大夫再饭,尊卑之差也。《弟子职》曰:“暮食士偃礼。”士也;食力无 数,庶人职在耕桑,戮力劳役,饭即食,饱即作,故无数。 礼乐者,何谓也?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声者,何 谓。声鸣也,闻其声即知其所生;音者,饮也,言其刚柔清浊和而相饮也。《尚书》曰:“予欲闻
白虎通义 六律、五声、八音。”五声者,何谓也?宫、商、角、徵、羽,土谓宫,金谓商,木谓角,火谓徴 水谓羽。月令曰:盛德在木,其音角,又曰:盛德在火,其音徵,盛德在金其音商,盛德在水,其 音羽。所以名之为角者,跃也,阳气动跃:徵者,止也,阳气止;商者,张也,阴气开张,阳气始 降也;羽者,纡也,阴气在上,阳气在下:宫者,容也,含也,含容四时者也。 八音者,何谓也?《乐记》曰:“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 钟,木曰。”此谓八音也。法《易》八卦也,万物之数也:八音,万物之声也。所以用八音何? 天子承继万物,当知其数。既得其数,当知其声,即思其形。如此飞蠕动,无不乐其音者,至 德之道也。天子乐之,故乐用八音。《乐记》曰:“埙,坎音也:管,艮音也:鼓,震音也;弦, 离音也:钟,兑音也;祝,乾音也。”埙在十一月,埙之为言勋也,阳气于黄泉之下,勋蒸而萌 匏之言施也,在十二月,万物始施而劳。笙者,太蔟之气,象万物之生,故曰笙。有七正之节焉, 有六合之和焉,天下乐之,故谓之笙。鼓,震音烦气也。万物愤懑震动而出,雷以动之,温以暖之, 风以散之,雨以濡之,奋至德之声,感和平之气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神明报应,天地佑之, 其本乃在万物之始耶,故谓之鼓也。召者,震之气也,上应卯星以通王道,故谓之召也。箫者 中之气,万物生于无声,见于无形,『也,箫也,故谓之箫。箫者以禄为本,言承天继物为民,本 人力加,地道化,然后万物戮也,故谓之箫也。瑟者,啬也,闲也,所以惩忽宫商角则宜。君父有 节,臣子有义,然后四时和,四时和然后万物生,故谓之瑟也。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 心也。磬者,夷则之气也,象万物之盛也,其气磬,故曰磬,有贵贱焉,有亲束焉,有长幼焉 朝廷之礼,贵不让贱,所以有尊卑也;乡党之礼,长不让幼,所以明有年也:宗庙之礼,亲不让 束,所以有亲也。此三者行然后王道得,王道得然后万物成,天下乐用磬也。钟之为言动也,阴气 用事,万物动成,钟为气,用金声也。者,时之气声也、节度之所生也。君臣有节度则万物吕 无节度则万物亡,亡与昌正相迫,故谓之 者,终始之声,万物之所生也。阴阳顺而复,故 曰:承顺天地,序迎万物,天下乐之,故乐用 始也;,终也。一说笙 鼓、箫、 瑟、埙、钟、磬也。如其次,笙在北方,在东北方,鼓在东方,琴在南方,埙在西南方,钟在西 方,磬在北方 声五音八何?声为本,出于五行:普为末,象八风故(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知音而 乐之谓之乐也 问曰:“异说并行,则弟子疑焉。”孔子有言:“吾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志之,知之次 也。”“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天之将丧斯文也,乐亦在其中矣。”圣人之道,犹有文质,所 以拟其说、述所闻者,亦各传其所受而已 卷三 封公侯 王者所以立三公、九卿何?曰:天虽至神,必因日月之光;地虽至灵,必有山川之化;圣人虽 有万人之德,必须俊贤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顺天成其道。司马主兵,司徒主 人,司空主地。王者受命为天、地、人之职,故分职以置三公,各主其一,以效其功。一公置三卿 故九卿也。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 师。故一公三卿佐之,一卿三大夫佐之,一大夫三元士佐之。天有三光然后而能遍照,各自有三法, 物成于三:有始、有中、有终,明天道而终之也。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凡百二 十官,下应十二子。《别名记》曰:司徒典民,司空主地,司马顺天。天者施生,所以主兵何?兵 者,为诸除害也,所以全其生、卫其养也,故兵称天。寇贼猛兽,皆为除害者所主也。《论语》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司马主兵,言马者,马阳物,乾之所为,行兵用焉,不以 伤害为度,故言马也;司徒主人,不言徒人者,徒众也,重民;司空主土,不言土言空者,空尚主 之,何况于实?以微见著。 8页
白虎通义 第 8 页 六律、五声、八音。”五声者,何谓也?宫、商、角、徵、羽,土谓宫,金谓商,木谓角,火谓徵, 水谓羽。月令曰:盛德在木,其音角,又曰:盛德在火,其音徵,盛德在金其音商,盛德在水,其 音羽。所以名之为角者,跃也,阳气动跃;徵者,止也,阳气止;商者,张也,阴气开张,阳气始 降也;羽者,纡也,阴气在上,阳气在下;宫者,容也,含也,含容四时者也。 八音者,何谓也?《乐记》曰:“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 钟,木曰 。”此谓八音也。法《易》八卦也,万物之数也;八音,万物之声也。所以用八音何? 天子承继万物,当知其数。既得其数,当知其声,即思其形。如此 飞蠕动,无不乐其音者,至 德之道也。天子乐之,故乐用八音。《乐记》曰:“埙,坎音也;管,艮音也;鼓,震音也;弦, 离音也;钟,兑音也;祝 ,乾音也。”埙在十一月,埙之为言勋也,阳气于黄泉之下,勋蒸而萌; 匏之言施也,在十二月,万物始施而劳。笙者,太蔟之气,象万物之生,故曰笙。有七正之节焉, 有六合之和焉,天下乐之,故谓之笙。鼓,震音烦气也。万物愤懑震动而出,雷以动之,温以暖之, 风以散之,雨以濡之,奋至德之声,感和平之气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神明报应,天地佑之, 其本乃在万物之始耶,故谓之鼓也。 召者,震之气也,上应卯星以通王道,故谓之 召也。箫者, 中之气,万物生于无声,见于无形,﹃也,箫也,故谓之箫。箫者以禄为本,言承天继物为民,本 人力加,地道化,然后万物戮也,故谓之箫也。瑟者,啬也,闲也,所以惩忽宫商角则宜。君父有 节,臣子有义,然后四时和,四时和然后万物生,故谓之瑟也。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 心也。磬者,夷则之气也,象万物之盛也,其气磬,故曰磬,有贵贱焉,有亲 束焉,有长幼焉, 朝廷之礼,贵不让贱,所以有尊卑也;乡党之礼,长不让幼,所以明有年也;宗庙之礼,亲不让 束,所以有亲也。此三者行然后王道得,王道得然后万物成,天下乐用磬也。钟之为言动也,阴气 用事,万物动成,钟为气,用金声也。 者,时之气声也,节度之所生也。君臣有节度则万物昌, 无节度则万物亡,亡与昌正相迫,故谓之 。 者,终始之声,万物之所生也。阴阳顺而复,故 曰 ;承顺天地,序迎万物,天下乐之,故乐用 。 ,始也; ,终也。一说笙、 、鼓、箫、 瑟、埙、钟、磬也。如其次,笙在北方, 在东北方,鼓在东方,琴在南方,埙在西南方,钟在西 方,磬在北方。 声五音八何?声为本,出于五行;音为末,象八风,故《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知音而 乐之谓之乐也。” 问曰:“异说并行,则弟子疑焉。”孔子有言:“吾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志之,知之次 也。”“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天之将丧斯文也,乐亦在其中矣。”圣人之道,犹有文质,所 以拟其说、述所闻者,亦各传其所受而已。 卷三 封公侯 王者所以立三公、九卿何?曰:天虽至神,必因日月之光;地虽至灵,必有山川之化;圣人虽 有万人之德,必须俊贤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顺天成其道。司马主兵,司徒主 人,司空主地。王者受命为天、地、人之职,故分职以置三公,各主其一,以效其功。一公置三卿, 故九卿也。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 师。故一公三卿佐之,一卿三大夫佐之,一大夫三元士佐之。天有三光然后而能遍照,各自有三法, 物成于三:有始、有中、有终,明天道而终之也。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凡百二 十官,下应十二子。《别名记》曰:司徒典民,司空主地,司马顺天。天者施生,所以主兵何?兵 者,为诸除害也,所以全其生、卫其养也,故兵称天。寇贼猛兽,皆为除害者所主也。《论语》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司马主兵,言马者,马阳物,乾之所为,行兵用焉,不以 伤害为度,故言马也;司徒主人,不言徒人者,徒众也,重民;司空主土,不言土言空者,空尚主 之,何况于实?以微见著
白虎通义 王者主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足以教道,照幽隐,必复封诸侯何?重民之至也。善恶比而 易故知,择贤而封之,使治其民,以著其德,极其才。上以尊天子,备蕃辅,下以子养百姓,施行 其道,开贤者之路,谦不自专,故列土封贤,因而象之,象贤重民也 州伯何谓也?伯,长也,选择贤良,使长一州,故谓之伯也。《王制》曰:“千里之外设方伯 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率: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 唐虞谓之牧何?尚质,使大夫往来牧诸侯,故谓之牧。旁立三人,凡十二人。《尚书》曰:“咨十 有二牧。”何知尧时十有二州也?以《禹贡》言九州也。 王者所以有二伯者,分职而授政,欲其亟成也。《王制》曰:“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 曰二伯。《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茇。”《春秋公羊传》曰:“自陕已东,周公 主之,自陕已西,邵公主之。”不分南北何?东方被圣人化日少,西方被圣人化日久,故分东西 使圣人主其难者,贤者主其易者,乃俱到太平也。又欲令同有阴阳寒暑之节,共法度也。所分陕者, 是国中也,若言面,八百四十国矣 诸侯有三卿者,分三事也。五大夫者,下天子。《王制》曰:“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 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大夫 悉同。《礼王度记》曰:“子、男三卿,一卿命于天子。” 诸侯封不过百里,象雷震百里,所润雨同也。雷者,阴中之阳也,诸侯象也。诸侯比王者为阴, 南面赏罚为阳,法雷也。七十里、五十里,差德功也。故《王制》曰:“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 里,建百里之国二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闲 田。”天子所治方千里,此平土三千,并数邑居出至五十里,名山大泽不以封者,与百姓共之 不使一国独专也。山木之饶,水泉之利,不里相通,那均有无,赡其不足。制土三等何?因土地有 高、下、中。 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人之急也。故列王为疆非为诸侯,张官设府非为卿大夫,皆为民也。 《易》曰:“利建侯。”此言因所利故立之。7《乐记》曰:“武王克殷反商,下车封夏后氏之后于 杞,殷人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科箕子之四。”天下友平乃封亲属者,示不私也。即不私封 之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莫排王臣。海肉之众已尽得使之,不忍使亲属无短足之居, 人使封之,亲亲之义也。以《尚书》封康叔据平安也。王者始起封诸父、昆弟,与己共财之义 故可与共土也。一说诸父不得封诸侯二十国,厚有功象贤以为民也,贤者子孙类多贤。又卿不世位, 为其不子爱百姓,各加一功,以虞乐其身也。受命不封子者,父子手足,无分离异财之义。至昆弟 皮体有分别,故封之也。以舜封弟象有比之野也。 封诸侯以夏何?阳气盛养,故封诸侯,盛养贤也。封立人君,阳德之盛者。《月令》曰:“孟 夏之月行赏,封诸侯,庆赐,无不欣悦。” 何以言诸侯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大夫不世位何?股肱之臣,任事者也,为其专权擅势, 倾覆国家。又曰孙苟中,庸不任辅政,妨塞贤,故不世世。故《春秋公羊传》曰:“讥世世,非礼 也。”诸侯世位,大夫不世,安法?所以诸侯南面之君,体阳而行,阳道不绝;大夫人臣,北面 体阴而行,阴道绝。以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此阳不绝、阴有绝之效也 国在立太子者,防篡煞,压臣子之乱也。《春秋》之弑太子,罪与弑君同。《春秋》曰:“弑 其君之子奚齐。”明与弑君同也。君薨,适夫人无子,有育遗腹,必待其产立之何?专适重正也 《曾子问》曰:“立适以长不以贤何?以言为贤不肖,不可知也。”《尚书》曰:“惟帝其难之。” 立子以贵不以长,防爱憎也。《春秋传》曰:“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 始封诸侯无子死,不得与兄弟何?古者象贤也,弟非贤者子孙。《春秋传》曰:“善善及子孙。” 不言及昆弟,昆弟尊同,无相承养之义,以闵公不继庄公也,昆弟不相继。至继体诸侯无子,得及 亲属者,以其俱贤者子孙也。重其先祖之功,故得及之。 《礼服传》曰:“大宗不可绝。同宗则可以为后、为人作子何?明小宗可以绝,大宗不可绝 故舍己之父,往为后于大宗,所以尊祖,重不绝大宗也。”《春秋传》曰:“为人后者,为人子者。” 第9页
白虎通义 第 9 页 王者主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足以教道,照幽隐,必复封诸侯何?重民之至也。善恶比而 易故知,择贤而封之,使治其民,以著其德,极其才。上以尊天子,备蕃辅,下以子养百姓,施行 其道,开贤者之路,谦不自专,故列土封贤,因而象之,象贤重民也。 州伯何谓也?伯,长也,选择贤良,使长一州,故谓之伯也。《王制》曰:“千里之外设方伯。 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率;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 唐虞谓之牧何?尚质,使大夫往来牧诸侯,故谓之牧。旁立三人,凡十二人。《尚书》曰:“咨十 有二牧。”何知尧时十有二州也?以《禹贡》言九州也。 王者所以有二伯者,分职而授政,欲其亟成也。《王制》曰:“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 曰二伯。《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茇。”《春秋公羊传》曰:“自陕已东,周公 主之,自陕已西,邵公主之。”不分南北何?东方被圣人化日少,西方被圣人化日久,故分东西, 使圣人主其难者,贤者主其易者,乃俱到太平也。又欲令同有阴阳寒暑之节,共法度也。所分陕者, 是国中也,若言面,八百四十国矣。 诸侯有三卿者,分三事也。五大夫者,下天子。《王制》曰:“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 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大夫 悉同。《礼·王度记》曰:“子、男三卿,一卿命于天子。” 诸侯封不过百里,象雷震百里,所润雨同也。雷者,阴中之阳也,诸侯象也。诸侯比王者为阴, 南面赏罚为阳,法雷也。七十里、五十里,差德功也。故《王制》曰:“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 里,建百里之国二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闲 田。”天子所治方千里,此平土三千,并数邑居山川至五十里,名山大泽不以封者,与百姓共之, 不使一国独专也。山木之饶,水泉之利,千里相通,所均有无,赡其不足。制土三等何?因土地有 高、下、中。 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人之急也。故列土为疆非为诸侯,张官设府非为卿大夫,皆为民也。 《易》曰:“利建侯。”此言因所利故立之。《乐记》曰:“武王克殷反商,下车封夏后氏之后于 杞,殷人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天下太平乃封亲属者,示不私也。即不私封 之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海内之众已尽得使之,不忍使亲属无短足之居, 一人使封之,亲亲之义也。以《尚书》封康叔据平安也。王者始起封诸父、昆弟,与己共财之义, 故可与共土也。一说诸父不得封诸侯二十国,厚有功象贤以为民也,贤者子孙类多贤。又卿不世位, 为其不子爱百姓,各加一功,以虞乐其身也。受命不封子者,父子手足,无分离异财之义。至昆弟 皮体有分别,故封之也。以舜封弟象有比之野也。 封诸侯以夏何?阳气盛养,故封诸侯,盛养贤也。封立人君,阳德之盛者。《月令》曰:“孟 夏之月行赏,封诸侯,庆赐,无不欣悦。” 何以言诸侯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大夫不世位何?股肱之臣,任事者也,为其专权擅势, 倾覆国家。又曰孙苟中,庸不任辅政,妨塞贤,故不世世。故《春秋公羊传》曰:“讥世世,非礼 也。”诸侯世位,大夫不世,安法?所以诸侯南面之君,体阳而行,阳道不绝;大夫人臣,北面, 体阴而行,阴道绝。以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此阳不绝、阴有绝之效也。 国在立太子者,防篡煞,压臣子之乱也。《春秋》之弑太子,罪与弑君同。《春秋》曰:“弑 其君之子奚齐。”明与弑君同也。君薨,适夫人无子,有育遗腹,必待其产立之何?专适重正也。 《曾子问》曰:“立适以长不以贤何?以言为贤不肖,不可知也。”《尚书》曰:“惟帝其难之。” 立子以贵不以长,防爱憎也。《春秋传》曰:“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 始封诸侯无子死,不得与兄弟何?古者象贤也,弟非贤者子孙。《春秋传》曰:“善善及子孙。” 不言及昆弟,昆弟尊同,无相承养之义,以闵公不继庄公也,昆弟不相继。至继体诸侯无子,得及 亲属者,以其俱贤者子孙也。重其先祖之功,故得及之。 《礼服传》曰:“大宗不可绝。同宗则可以为后、为人作子何?明小宗可以绝,大宗不可绝。 故舍己之父,往为后于大宗,所以尊祖,重不绝大宗也。”《春秋传》曰:“为人后者,为人子者
白虎通义 继世诸侯无子又无弟,但有诸父庶兄当谁庶与兄推亲之序也。王者受命而作,兴灭国、继绝世 何?为先王无道,妄煞无辜,及嗣子幼弱,为强臣所夺,子孙皆无罪囚而绝,重其先人之功,故复 立之。《论语》曰:“兴灭国,继绝世。”诛君之子不立者,义无所继也。诸侯世位,象贤也,今 亲被诛绝也。《春秋传》曰:“诛君之子立。”君见弑其子得立何?所以尊君、防篡弑。《春秋继 经》曰:“齐无知杀其君,贵妾子公子纠当立也。” 大夫功成,未封,子得封者,善善及子孙也。《春秋传》曰:“贤者子孙宜有土地也 周公不之鲁何?为周公继武王之业也。《春秋传》曰:“周公曷为不之鲁?欲天下一于周也。 《诗》云:“王(指周成王)曰叔父(指周公),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周公身薨,天为之变,成王以 天子礼葬之,命鲁郊,以明至孝,天所兴也 京师 王者必即土中者何?所以均教道,平往来,使善易以闻,为恶易以闻,明当惧慎,损于善恶。 《尚书》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圣人承天而制作。尚书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 宅 周家始封于何?后稷封于邰,公刘去邰之。《诗》云:“即有台家室。”又曰:“笃公刘于 斯观。”周家五迁,其意一也,皆欲成其道也。时宁先皇者,不以诸侯移,必先请从然后行。 师者,何谓也?千里之邑号也。京,大也:师,众也。天子所居,故以大众言之,明诸侯 法日月之径千里。《春秋传》曰:“京曰天子之居也。”《王制》曰:“天子之田方千里” 或曰:夏曰夏邑,殷曰商邑,周日京师。龚书》目:“率割夏邑。”谓桀也。“在商邑 谓殷也 王制》曰:“天子三公之田视公,卿视伯,大夫觀子、男士视附庸。”上农夫食九人,其 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宫者,以是为差也。诸侯之下士,视 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击上击信中主,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 里之国二十一,五十里之国六十三,凡无二国。名出大泽不以封,其余以禄士,以为闲田 诸侯入为公卿大夫,得食两家菜不?日有能然后居其位,德加于人然后食其禄,所以尊贤重有 德也。今以盛德人辅佐,两食之何?故《王制》曰:“天子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天子太子食菜者,储君嗣主也,当有土以尊之也。太子食百里,与诸侯封同,故《礼》曰:“公 士大夫子子也。”无爵而在大夫上,故知百里也。 公卿大夫皆食菜者,示与民同有无也。 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犹妻 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视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也。《尚书》:“一曰水, 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 言淮也,阴化沾濡任生木。木在东方。东方者,阴阳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 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为言委随也,言万物布施: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 万物变化也。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也。土在中央者,主吐含万物。 土之为言吐也。何知东方生?《乐记》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土所以不名时,地,土 别名也,比于五行最尊,故不自居部职也。《元命苞》曰:“土之为位而道在,故大不预化,人主 不任部职。 五行之性或上或下何?火者,阳也,尊,故上:水者,阴也,卑,故下;水者,少阳:金者, 少阴,有中和之性,故可曲可直,从革;土者最大,苞含物,将生者出者,将归者,不嫌清浊为万 物。《尚书》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所以二阳三阴 何?土尊,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阴阳自偶。 水味所以咸何?是其性也。所以北方咸者,万物咸与,所以坚之也,犹五味得咸乃坚也。木叼 第10页
白虎通义 第 10 页 继世诸侯无子又无弟,但有诸父庶兄当谁庶与兄推亲之序也。王者受命而作,兴灭国、继绝世 何?为先王无道,妄煞无辜,及嗣子幼弱,为强臣所夺,子孙皆无罪囚而绝,重其先人之功,故复 立之。《论语》曰:“兴灭国,继绝世。”诛君之子不立者,义无所继也。诸侯世位,象贤也,今 亲被诛绝也。《春秋传》曰:“诛君之子立。”君见弑其子得立何?所以尊君、防篡弑。《春秋继 经》曰:“齐无知杀其君,贵妾子公子纠当立也。” 大夫功成,未封,子得封者,善善及子孙也。《春秋传》曰:“贤者子孙宜有土地也。” 周公不之鲁何?为周公继武王之业也。《春秋传》曰:“周公曷为不之鲁?欲天下一于周也。” 《诗》云:“王(指周成王)曰叔父(指周公),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周公身薨,天为之变,成王以 天子礼葬之,命鲁郊,以明至孝,天所兴也。 京师 王者必即土中者何?所以均教道,平往来,使善易以闻,为恶易以闻,明当惧慎,损于善恶。 《尚书》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圣人承天而制作。尚书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 宅。” 周家始封于何?后稷封于邰,公刘去邰之 。《诗》云:“即有台家室。”又曰:“笃公刘于 斯观。”周家五迁,其意一也,皆欲成其道也。时宁先皇者,不以诸侯移,必先请从然后行。 京师者,何谓也?千里之邑号也。京,大也;师,众也。天子所居,故以大众言之,明诸侯, 法日月之径千里。《春秋传》曰:“京曰天子之居也。”《王制》曰:“天子之田方千里”。 或曰:夏曰夏邑,殷曰商邑,周曰京师。《尚书》曰:“率割夏邑。”谓桀也。“在商邑。” 谓殷也。 《王制》曰:“天子三公之田视公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士视附庸。”上农夫食九人,其 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以是为差也。诸侯之下士,视 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 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上大夫禄,君十卿禄。天子之县,内有百里之国九,七十 里之国二十一,五十里之国六十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禄士,以为闲田。 诸侯入为公卿大夫,得食两家菜不?日有能然后居其位,德加于人然后食其禄,所以尊贤重有 德也。今以盛德人辅佐,两食之何?故《王制》曰:“天子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天子太子食菜者,储君嗣主也,当有土以尊之也。太子食百里,与诸侯封同,故《礼》曰:“公 士大夫子子也。”无爵而在大夫上,故知百里也。 公卿大夫皆食菜者,示与民同有无也。 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犹妻 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视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也。《尚书》:“一曰水, 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 言淮也,阴化沾濡任生木。木在东方。东方者,阴阳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 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为言委随也,言万物布施;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 万物变化也。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也。土在中央者,主吐含万物。 土之为言吐也。何知东方生?《乐记》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土所以不名时,地,土 别名也,比于五行最尊,故不自居部职也。《元命苞》曰:“土之为位而道在,故大不预化,人主 不任部职。” 五行之性或上或下何?火者,阳也,尊,故上;水者,阴也,卑,故下;水者,少阳;金者, 少阴,有中和之性,故可曲可直,从革;土者最大,苞含物,将生者出者,将归者,不嫌清浊为万 物。《尚书》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所以二阳三阴 何?土尊,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阴阳自偶。 水味所以咸何?是其性也。所以北方咸者,万物咸与,所以坚之也,犹五味得咸乃坚也。木味